【化学】宁夏长庆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展开
宁夏长庆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满分:100分 答题时间:100分钟 命题人:杨凯莉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请将Ⅰ卷答案涂在答题卡上,Ⅱ卷作答在答卷纸上。2.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O-16 Na-23 Cu-64 N-14 S-32 第I卷(选择题 共50分)一、选择题(在下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50分)1、-NMR(核磁共振)可用于含碳化合物的结构分析,表示的是( )A.核外有13个电子,其中6个能参与成键B.核内有6个质子,核外有7个电子C.质量数是13,原子序数是6,核内有7个质子D.质量数是13,原子序数是6,核内有7个中子2、人造地球卫星上使用的一种高能电池——银锌蓄电池,其电池的电极反应式为:Zn+2OH--2e-=ZnO+H2O,Ag2O+H2O+2e-=2Ag+2OH-。据此判断氧化银是( )A.负极,被氧化 B.正极,被还原 C.负极,被还原 D.正极,被氧化3、元素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 ( )A. 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B. 元素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C. 电子层数逐渐增加 D. 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4、已知反应X+Y= M+N为吸热反应,对这个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X的能量一定低于M的,Y的能量一定低于N的B.因为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故一定要加热反应才能进行C.破坏反应物中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生成物中化学键所放出的 能量D.X和Y的总能量一定低于M和N的总能量5、下列关于元素周期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同一主族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多 B. 第二周期元素从Li到F ,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C. 每一周期元素的最高正价都是由 +1→+7 D. O与S为同主族元素,且O比S的非金属性强6.对于化学反应的限度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任何可逆反应都有一定的限度 B. 化学反应达到限度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C. 化学反应的限度与时间的长短无关 D. 化学反应的限度是不可改变的7、某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化学式是H2XO3 ,其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是 ( ) A. HX B. H2X C. XH3 D. XH48、对于反应A2+3B2=2C来说,以下表示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 v(B2)=0.8 mol/ (L·s) B. v(A2)=0.4 mol/ (L·s)C. v(C)=0.6 mol/ (L·s) D. v(B2)=18 mol/ (L·min)9、下列各项表达式正确的是( )A. N2的电子式: B.二氧化碳分子的结构式为 O-C-OC.NaCl的电子式: D.F - 的结构示意图: 10、下列各组物质的性质比较中,正确的是( )A.稳定性:HCl>H2S>H2O B.碱性:NaOH >KOH>Mg(OH)2 C.酸性:HClO4>HBrO4>HIO4 D.还原性:I-﹤Br -﹤Cl-11.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图所示方式插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一段时间,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两烧杯中铜片表面均无气泡产生 B.甲中铜片是正极,乙中铜片是负极
C.两烧杯中溶液的pH均增大 D.产生气泡的速度甲比乙慢12.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下图所示。若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W>Z>Y>X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Z>W>XC.四种元素的单质中,W单质的熔沸点最高D.W的单质能与水反应,生成一种具有漂白性的物质13、能说明氯的非金属性比硫强的事实是( )A.氯气与氢气反应生成氯化氢,而硫与氢气反应生成硫化氢 B.向硫化氢的水溶液中通入氯气可得到淡黄色的硫 C.氯气能与水反应而硫不能 D.氯原子最外电子层上有7个电子而硫最外电子层上有6个电子14.下列反应中,在原理上可以设计成原电池的是( )A. Ba(OH)2·8H2O与氯化铵的反应 B.氧化铝与盐酸的反应 C. 石灰石的分解 D. 甲烷与氧气的反应15、已知短周期元素的离子aA2+、bB+、cC3-、dD-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A>B>D>C B.原子序数d>c>b>aC.离子半径C>D>B>A D.原子结构的最外层电子数目A>B>D>C16.反应N2+3H22NH3,开始时N2的浓度为3 mol·L-1,H2的浓度为5 mol·L-1,3 min后测得NH3浓度为0.6 mol·L-1,则此时间内,下列反应速率表示正确的是( )A.v(NH3)=0.2 mol·L-1·s-1 B.v(N2)=1.0 mol·L-1·min-1C.v(H2)=0.3 mol·L-1·min-1 D.v(H2)=1.67 mol·L-1·min-117.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密闭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变化时,不能表明反应:A(s)+2B(g)C(g)+D(g)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 C的物质的量浓度 B. 混合气体的密度C. 容器内压强 D.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18.关于化学键的下列叙述中, 正确的是( )A.离子化合物中不可能含共价键 B.共价化合物中可能含离子键
C.离子化合物中只含离子键 D.共价化合物中不含离子键19.如图所示各装置中,不能构成原电池的是(烧杯中所盛液体都是稀硫酸)( )A.B.C. D.20、 用铁片与稀硫酸反应制氢气时,下列措施不能使反应速率加快的是 ( )A. 加热 B. 不用稀硫酸,改用98%的浓硫酸C. 滴加少量CuSO4溶液 D. 不用铁片,改用铁粉21、将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放入稀硫酸溶液中发生原电池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负极附近的SO42- 浓度逐渐减小 B.正极有O2逸出C.电子通过导线由铜片流向锌片 D.铜片上有H2逸出22、有a、b、c、d四种金属,将a与b用导线连结起来浸入电解质溶液中,b不易腐蚀;将a、d分别投入等浓度的盐酸中,d比a反应剧烈;将Cu浸入b的盐溶液里,无明显变化;如果把Cu浸入c的盐溶液里,有c的单质析出。据此判断它们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d、c、a、b B.d、a、b、c C.d、b、a、c D.b、a、d、23.一定温度下,反应N2(g)+O2(g) 2NO(g) 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措施不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 A.缩小体积使压强增大 B.恒容,充入N2 C.恒压,充入He D.恒容,充入He24.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X(g)+Y(g)2Z(g)+W(s),己知反应中X、Y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1mol•L-1、0.2mol•L-1,在一定条件下,当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可能是( ) A.X为0.05mol•L-1 B.Y为0.1mol•L-1 C.Z为0.2mol•L-1 D.W为0.1mol•L-125、阴离子含中子N个,X的质量数为A,则ag X的氢化物中含质子的物质的量是( ) A. mol B. mol C. mol D. mol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50分)二、填空题(包括5小题,共50分)26. (15分)下表是周期表中的一部分,根据A-I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第(1)~ (4)小题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回答,(5)~(8)小题按题目要求回答。 族周期I AⅡ AⅢ AⅣ AⅤ AⅥ AⅦ AO1A 2 DE GI3B C F H (1) 表中元素,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是 ,只有负价而无正价的是 ,氧化性最强的单质是 ,还原性最强的单质是 .(2)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最强的是物质 , 酸性最强物质的是 , 呈两性物质的是 (3)A分别与D、E、F、G、H形成的化合物中,最稳定的 (4)在B、C、E、F、G、H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5)A和D组成化合物的电子式 (6)A和E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 (7)B和H组成 化合物(共价或者离子)(8)B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和C的最高价氧化物相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7.(13分) 在锌铜原电池池中,如图(1)锌为 极,发生的 反应,电极反应式 观察到的现象是 (2)铜为 极,发生的 反应,电极反应式 观察到的现象是 (3)阳离子移向 极(4)电子从 流向极到 极(5)当电路中转移0.2mol电子,消耗硫酸的质量是 28.(7分) 如图所示,把试管放入盛有25 ℃饱和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试管中开始放入几小块镁片,再用滴管滴入5 mL盐酸于试管中,试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2)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3)从能量的角度看,断键吸收的总能量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成键释放的总能量。(4)氯化镁溶液和氢气的总能量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镁片和盐酸的总能量。29. (6分)将气体A、B置于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3A(g)+B(g)2C(g)+2D(g),反应进行到10 s末,测得A的物质的量为1.8 mol,B的物质的量为0.6 mol,C的物质的量为0.8 mol,则:(1)用C表示10 s内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 (2)反应前A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 (3)10 s末,生成物D的浓度为________。 30.(9分)一定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M、N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1)该反应的反应物是________,生成物是________,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t1到t2时刻,能否用M的浓度变化来计算反应速率?________,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叙述能说明上述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反应中M与N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B.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C.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D.单位时间内每消耗a mol N,同时生成b mol ME.混合气体的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参考答案】12345678910DBADCDDBDC11121314151617181920CDBDCCCDDB2122232425262728 DBDAD 26.(15分) (1) Ne (1分) F (1分)F2 (1分) Na (1分)(2) NaOH (1分) HCLO4 (1分) AL(OH)3 (1分)(3)HCl (1分)(4) Na (1分)(5) (2分)(6)NH3 (1分)(7)离子 (8)2OH- + AL2O3 = 2ALO2 - +2H2O (2分略28、(7分) (1)①镁片上有大量气泡产生;②镁片逐渐溶解;③烧杯中析出晶体.(2分)(2)镁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Ca(OH)2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析出Ca(OH)2晶体.(2分)(3)小(4)小29.(1)0.04 mol·L-1·s-1(2)1.5 mol·L-1 (3)0.4 mol·L-130.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