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化学】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化学】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第1页
    【化学】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第2页
    【化学】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化学】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展开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S∶32 Cl∶35.5 K∶39 Fe∶56 Zn∶65 Ba∶137
    第I卷(选择题,共55分)
    一、单项选择题(1—11小题,每小题2分;12—22小题,每小题3分,共55分)
    1.下列对科学家的相关成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屠呦呦发现抗疟新药青蒿素(C15H22O5),青蒿素属于烃类
    B. 闵恩泽研发重油裂解的催化剂,催化裂解可以获得很多重要的化工原料
    C. 凯库勒研究了苯环的结构,苯环是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交替的结构
    D. 门捷列夫提出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指元素的性质随相对原子质量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
    【答案】B
    【解析】A.青蒿素(C15H22O5)中含有O元素,则青蒿素属于烃的衍生物,A错误;
    B.重油裂解催化剂可以获得乙烯等很多重要的化工原料,B正确;
    C. 凯库勒研究了苯环的结构,苯环不是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交替的结构,苯环的六个碳碳键完全相同,是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特殊共价键,6个碳原子还共同形成一个大键,C错误;
    D. 门捷列夫提出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指元素的性质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D错误;
    答案为B
    2.下列化学用语表示不正确的是( )
    A. 35Cl— 和37Cl— 离子结构示意图均可以表示为:
    B. ﹣CH3(甲基)的电子式为:
    C. HCl的形成过程:
    D. HClO的结构式:H—O—Cl
    【答案】B
    【解析】A. 35Cl— 和37Cl— 离子核外均含有18个电子,则离子结构示意图均可以表示为:,A正确;
    B. ﹣CH3(甲基)的电子式为:,B错误;
    C. HCl的形成过程:,C正确;
    D. HClO的结构为氢原子、氯原子与氧原子相连,结构式:H—O—Cl,D正确;
    答案为B
    3.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根本因素是(   )
    A. 参加反应的物质本身的性质 B. 催化剂
    C. 温度、压强以及反应物的接触面 D. 反应物的浓度
    【答案】A
    【解析】内因是根本,外因是变化的条件。故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根本因素是参加反应的物质本身的性质,而外界条件如温度、压强、催化剂、反应物的浓度以及反应物的接触面只会影响反应速率的大小。故本题选A。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用水可以鉴别苯、四氯化碳、乙醇三种无色液体
    B. 用Cu(OH)2悬浊液可以鉴别乙醇、乙酸溶液、葡萄糖溶液
    C. 石油的分馏、煤的液化和气化都是物理变化,石油的裂化、裂解都是化学变化
    D. 制取环氧乙烷:2CH2=CH2+O2Ag,250℃2,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
    【答案】C
    【解析】A.苯的密度小于水,且不溶于水,四氯化碳的密度大于水,且不溶于水,乙醇易溶于水,可用水可以鉴别苯、四氯化碳、乙醇三种无色液体,A正确;
    B. Cu(OH)2悬浊液与乙醇不反应,与乙酸反应溶液反应后变澄清,与葡萄糖溶液共热后生成砖红色沉淀物质,可用Cu(OH)2悬浊液可以鉴别乙醇、乙酸溶液、葡萄糖溶液,B正确;
    C. 石油的分馏是物理变化,煤的液化和气化、石油的裂化、裂解都是化学变化,C错误;
    D. 制取环氧乙烷:2CH2=CH2+O2Ag,250℃2,为化合反应,且无有毒物质生成,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D正确;
    答案为C
    5.对于A(g)+3B(g)2C(g)+4D(g)反应,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 v(A)=0.4 mol/(L·min) B. v(B)=1.0 mol/(L·s)
    C. v(C)=0.6mol/(L·s) D. v(D)=1.0 mol/(L·s)
    【答案】B
    【解析】
    【分析】比较反应速率快慢时,应该根据速率之比是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先换算成用同一种物质表示,然后才能直接比较速率数值。
    【详解】如果都用物质B表示反应速率,则根据反应速率之比是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选项A~D表示的反应速率分别是[mol/(L·s)]0.02、1.0、0.9、0.75,所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1.0 mol/(L·s)。
    答案选B。
    6.如图所示是Zn和Cu形成原电池,某实验兴趣小组做完实验后,在读书卡上的记录如下,则卡片上的描述合理的是(  )

    实验后的记录:
    ①Cu为负极,Zn为正极
    ②Cu极上有气泡产生,发生还原反应
    ③SO42-向Cu极移动
    ④若有0.5 mol电子流经导线,则可产生0.25 mol气体
    ⑤电子的流向是:Cu―→Zn
    ⑥正极反应式:Cu+2e-===Cu2+,发生氧化反应
    A. ①②③ B. ②④ C. ②③④ D. ③④⑤
    【答案】B
    【解析】
    【分析】在铜锌原电池中,锌为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为:Zn-2e-=Zn2+。Cu为正极,H+得到电子生成氢气,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2H++2e-= H2↑,所以Cu极上有气泡产生。SO42–带负电荷,向负极移动,电子由锌流出,经过导线流向铜,若有0.5mol电子流经导线,则可产生0.25mol H2。
    【详解】①Cu为正极,Zn为负极,故①错误;
    ②Cu极上有气泡产生,发生还原反应,故②正确;
    ③SO42–带负电荷,向负极Zn移动,故③错误;
    ④若有0.5mol电子流经导线,则可产生0.25mol H2,故④正确;
    ⑤电子的流向是:Zn→Cu,故⑤错误;
    ⑥正极反应式:2H++2e-= H2↑,发生还原反应,故⑥错误;
    综上②④正确;
    答案选B。
    7.下列各组物质的相互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
    A. H2、D2 和 T2 互为同素异形体
    B. 和互为同分异构体
    C. 乙烯和环己烷互为同系物
    D. (CH3)2CHC2H5 和 CH3CH2CH(CH3)2 属于同种物质
    【答案】D
    【解析】A. H2、D2 和T2均由氢元素形成相同的单质,不是同素异形体,A错误;
    B. 和结构相同,为同一物质,B错误;
    C. 乙烯和环己烷结构不相似,不是同系物,C错误;
    D. (CH3)2CHC2H5 和 CH3CH2CH(CH3)2 用系统命名法的名称为2-甲基-丁烷,属于同种物质,D正确;
    答案为D
    8.下列有关糖类、油脂、蛋白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灼烧蚕丝织物有烧焦羽毛的气味
    B. 蔗糖和麦芽糖互为同分异构体
    C. 蔗糖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水解后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未出现银镜,说明水解的产物为非还原性糖
    D. 利用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可以制肥皂
    【答案】C
    【解析】A. 蚕丝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灼烧蚕丝织物有烧焦羽毛的气味,A正确;
    B. 蔗糖和麦芽糖都为二糖,分子式均为C12H22O11,互为同分异构体,B正确;
    C. 蔗糖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水解后加入适量的碱,使溶液呈碱性后,再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未出现银镜,说明水解的产物为非还原性糖,C错误;
    D. 利用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生成的高级脂肪酸钠,制肥皂,D正确;
    答案为C
    9.对于苯乙烯()有下列叙述:①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②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③可溶于水;④可溶于苯中;⑤能与浓硝酸发生取代反应;⑥所有的原子可能共平面。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⑤⑥
    C. ①②④⑤⑥ D. 全部正确
    【答案】C
    【解析】①苯乙烯分子中有碳碳双键,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①正确;
    ②苯乙烯子中有碳碳双键,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②正确;
    ③苯乙烯不溶于水,③不正确;
    ④有机物通常都易溶于有机溶剂,苯乙烯可溶于苯中,④正确;
    ⑤苯乙烯能与浓硝酸发生硝化反应,即取代反应,⑤正确;
    ⑥根据苯环和乙烯分子都是平面结构,可以判断苯乙烯所有的原子可能共平面,⑥正确。
    综上所述,其中正确的是①②④⑤⑥,故选C。
    10.将甲烷与氯气按1:3的体积比混合于一试管中,倒立于盛有饱和食盐水的水槽,置于光亮处,下列有关此实验的现象和结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试管中气体的黄绿色逐渐变浅,水面上升
    B. 生成物只有三氯甲烷和氯化氢,在标准状况下均是气体
    C. 试管内壁有油状液滴形成
    D. 试管内有少量白雾
    【答案】B
    【解析】A.氯气是黄绿色气体,光照条件下,甲烷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氯代烃和氯化物,所以气体颜色变浅,氯化氢溶于水后导致试管内液面上升,故A正确;
    B.甲烷和氯气反应的生成物有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和氯化氢,标况下三氯甲烷为液态,故B错误;
    C.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三氯甲烷都是液态有机物,所以瓶内壁有油状液滴生成,故C正确;
    D.该反应中有氯化氢生成,氯化氢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白雾,故D正确。
    故选B。
    11.已知反应:C (s)+O2(g)=CO2 (g) △H1,CO2(g)+C(s)=2CO(g) △H2,2CO(g)+O2(g)=2CO2(g) △H3,2Cu(s)+O2(g) =2CuO (s) △H4,CO(g)+CuO (s)=CO2(g) + Cu(s),△H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H1>0, △H3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