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8页未读,
继续阅读
【化学】北京四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展开
北京四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列生活中常见的过程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天然气燃烧 B. 海水晒盐
C. 钢铁生锈 D. 食醋除水垢
【答案】B
【详解】A. 天然气燃烧,有CO2和H2O生成,即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A错误;
B. 海水晒盐,无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B正确;
C. 钢铁生锈,有Fe2O3生成,即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C错误;
D. 食醋除水垢,CaCO3等物质变为可溶于水的物质,即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D错误;
故合理选项为B。
2.下列金属的冶炼用热还原法来冶炼的是 ( )
A. 银 B. 铝 C. 钠 D. 铁
【答案】D
【解析】A、银是不活泼的金属,一般用热分解法冶炼,A错误;B、铝是活泼的金属,一般用电解法冶炼,B错误;C、钠是活泼的金属,一般用电解法冶炼,C错误;D、铁可以用热还原法来冶炼,D正确,答案选D。
3.一定条件下进行反应2X(g)+Y(g)Z(s)+3W(g) ΔH<0。达到平衡后,t1时刻改变某一条件所得υt图像如图,则改变的条件为( )
A. 增大压强 B. 升高温度 C. 加催化剂 D. 增大生成物浓度
【答案】B
【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可知,
A.该反应为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增大压强,正、逆速率增大相同的倍数,平衡不移动,A项不符合;
B.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正、逆速率都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项符合;
C.加入催化剂,正、逆速率增大相同的倍数,平衡不移动,C项不符合;
D.增大生成物的浓度瞬间正反应速率不变,D项不符合,
答案选B。
4.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关于如图所示原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Cu为负极,Zn为正极 B. 电子由铜片通过导线流向锌片
C. 正极反应式为Zn﹣2e﹣=Zn2+ D. 原电池的反应本质是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D
【详解】A、原电池泼金属作负极,不活泼的为正极,则Cu为正极,Zn为负极,故A错误;
B、原电池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所以由锌片通过导线流向铜片,故B错误;
C、正极铜表面氢离子得到电子生成氢气,故C错误;
D、原电池反应是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所以本质是氧化还原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5.下列措施对增大反应速率明显有效的是( )
A. Na与水反应时增大水用量
B. Fe与稀硫酸反应制取H2时,改用浓硫酸
C. 在K2SO4与BaCl2两溶液反应时,增大反应容器体积
D. Al在氧气中燃烧生成Al2O3,将Al片改成Al粉
【答案】D
【详解】A.Na与水的反应中,水是纯液体,增大水的用量,对化学反应速率无影响,A错误;
B.铁和浓硫酸反应生成的不是氢气,而是SO2,B错误;
C.压强只可以改变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的速率,对没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没有影响,C错误;
D.Al在氧气中燃烧生成A12O3,将Al片改成Al粉,增大了铝和氧气的接触面积能增大反应速率,D正确;
答案选D。
6.下列物质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是( )
A. KOH B. CaCl2 C. H2O D. NaCl
【答案】A
【详解】A项,KOH中K+与OH-之间为离子键,OH-内O原子与H原子间为共价键,符合题意;
B项,氯化钙中只含有离子键,不符合题意;
C项,水中只含有共价键,不符合题意;
D项,氯化钠中只含有离子键,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A。
7.2SO2(g) + O2(g)2SO3(g) ΔH=a kJ·mol-1,反应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a<0
B. 过程II可能使用了催化剂
C. 使用催化剂可以提高SO2的平衡转化率
D. 反应物断键吸收能量之和小于生成物成键释放能量之和
【答案】C
【详解】A.根据图像,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属于放热反应,a<0,故A正确;
B.加入催化剂,能够降低反应物的活化能,过程II可能使用了催化剂,故B正确;
C.使用催化剂,平衡不移动,不能提高SO2的平衡转化率,故C错误;
D.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属于放热反应,说明反应物断键吸收能量之和小于生成物成键释放能量之和,故D正确;
故选C。
8.据科学家预测,月球的土壤中吸附着数百万吨的,而在地球上氦元素则主要以的形式存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子核内含有4个质子
B. 与互同位素
C. 与在元素周期表中占有不同的位置
D. 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故易失去最外层电子
【答案】B
【详解】A. 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A错误;
B. 与都含有2个质子,中子数不同,都是He元素的一种原子,互为同位素,B正确;
C. 与互为同位素,在元素周期表中所占位置相同,C错误;
D. 最外层电子数为2,达到了稳定结构,故难失去或者得到电子,D错误;
故合理选项为B。
9.在一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s)+2B(g)C(g)+D(g),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变化时,不能够表明该反应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
A. 混合气体压强 B.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C. A的物质的量 D. B的物质的量浓度
【答案】A
【详解】A. 恒温、恒容时,体系的压强与气体分子的物质的量有关系,该化学反应前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则反应的任何时候,混合气体的压强始终不变,故无法通过压强不变来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A正确;
B. ,该平衡的正反应是气体质量增大的反应,当反应达到平衡时,气体的总质量不再改变,由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所以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则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表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错误;
C. A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可以表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C错误;
D. 在恒容状态下,B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则B的物质的量也不再变化,可以表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D错误;
故合理选项为A。
10. 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相对位置如图所示。若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是内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X的气态氢化物比Y的稳定
B. 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Z的强
C. Z的非金属性比Y的强
D. X与Y形成的化合物都易溶于水
【答案】B
【详解】短周期元素,由图可知X、Y在第二周期,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是内层电子数的3倍,即Y原子的K层电子数为2、L层电子数为6,其质子数为8,则Y为氧元素,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X为氮元素,Z为硫元素,W为氯元素,则
A、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增强,则非金属性Y>X,所以Y的气态氢化物比X的稳定,故A错误;
B、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增强,则非金属性W>Z,所以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Z的强,故B正确;
C、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则非金属性Y>Z,故C错误;
D、X与Y形成的化合物NO不溶于水,故D错误;
故选B。
11.一定温度下,反应N2(g)+O2(g) 2NO(g)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措施不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
A. 缩小体积使压强增大 B. 恒容,充入N2 C. 恒容,充入He D. 恒压,充入He
【答案】C
【详解】A、缩小容器的体积,组分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故A不符合题意;
B、恒容状态下,充入氮气,增加氮气浓度,反应速率加快,故B不符合题意;
C、He不参与反应,恒容状态下,充入He,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浓度不变,即化学反应速率不变,故C符合题意;
D、恒压状态下,充入He,容器的体积增大,反应混合物中组分浓度减小,化学反应速率减缓,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C。
12. 卤族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下列递变规律正确的是( )
A. 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B. 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增强
C. 单质熔、沸点逐渐降低 D. 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
【答案】A
【详解】A项,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A项正确;
B项,同主族自上而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B项错误;
C项,卤族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单质熔、沸点逐渐升高,C项错误;
D项,同主族自上而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减弱,D项错误;答案选A。
13.已知:2Zn(s)+O2(g)=2ZnO(s) ΔH1=-701.0 kJ·mol-1
2Hg(l)+O2(g)=2HgO(s) ΔH2=-181.6 kJ·mol-1
则反应Zn(s)+HgO(s)=ZnO(s)+Hg(l)的ΔH为( )
A. +519.4 kJ·mol-1 B. +259.7 kJ·mol-1
C. -259.7 kJ·mol-1 D. -519.4 kJ·mol-1
【答案】C
【详解】①2Zn(s)+O2(g)=2ZnO(s) ΔH=-701.0 kJ·mol-1
②2Hg(l)+O2(g)=2HgO(s) ΔH=-181.6 kJ·mol-1
根据盖斯定律,①-②得2Zn(s)+2HgO(s)=2ZnO(s)+2Hg(l)ΔH=(-701.0 kJ·mol-1)-(-181.6 kJ·mol-1)=-519.4 kJ·mol-1,即Zn(s)+HgO(s)=ZnO(s)+Hg(l),ΔH=-259.7 kJ·mol-1,故C正确。故选C。
14.已知化学反应A2(g)+B2(g)=2AB(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每生成2分子AB吸收b kJ热量
B. 该反应的反应热ΔH= +(a-b)kJ·mol-1
C. 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 断裂1mol A-A键和1mol B-B键,放出a kJ能量
【答案】B
【详解】A. 图中各物质的计量单位为摩尔(mol),则表明每生成2mol AB吸收(a-b) kJ能量,A错误;
B. 图中a、b表示A2、B2、AB分子达到活化能所需要的能量,即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键能,反应的焓变=反应物的键能-生成物的键能,ΔH= +(a-b)kJ·mol-1,B正确;
C. 该图表明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C错误;
D. 该图表明断裂1mol A-A键和1mol B-B键,吸收a kJ能量,D错误;
故合理选项为B。
15.一定量的混合气体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mA(g)+nB(g)pC(g)。达到平衡时,维持温度不变,将气体体积缩小到原来的1/2,当达到新的平衡时,气体C的浓度变为原平衡时的1.9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m+n>p B. m+n<p
C.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 C的质量分数增加
【答案】B
【详解】mA(g)+nB(g)pC(g),达到平衡后,温度不变,将气体体积压缩到1/2,若平衡不移动,C的浓度为原来的2倍;维持温度不变,将气体体积缩小到原来的1/2,当达到新的平衡时,气体C的浓度变为原平衡时的1.9倍<原平衡的2倍,即缩小体积,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m+n 二、填空题(共55分)
16.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参照元素①~⑥在表中的位置,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
(2)元素③和⑥可形成化合物,用电子式表示形成其过程_________。
(3)元素②、③形成简单离子的半径(填离子符号)_________>_________。
(4)元素②、⑥形成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填化学式,下同)______>_______;元素③、④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碱性_________>_________。
(5)元素④的最高价氧化物与元素⑤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稀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
【答案】(1). (2). (3). F- (4). Na+ (5). HF (6). HCl (7). NaOH (8). Al(OH)3 (9). Al2O3+6H+=2Al3++3H2O
【详解】(1)①为N,是7号元素,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2)③为Na,⑥为Cl,它们形成的化合物为NaCl,其形成过程用电子式可表示为:;
(3)②为F,其简单离子为F-,③为Na,其简单离子为Na+,二者的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F-的半径大于Na+的;
(4)②为F,⑥为Cl,由于F的非金属性比Cl强,所以HF稳定大于HCl;③为Na,④为Al,由于Na的金属性比Al强,所以NaOH的碱性比Al(OH)3强;
(5)④为Al,其最高价氧化物为Al2O3,⑤为S,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H2SO4,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2O3+6H+=2Al3++3H2O
17.草酸与高锰酸钾在酸性条件下能够发生如下反应:
MnO4-+H2C2O4+H+ —Mn2++CO2↑+H2O(未配平)
用4mL0.001mol/LKMnO4溶液与2mL0.01mol/LH2C2O4溶液,研究不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改变的条件如下:
组别
10%硫酸体积/mL
温度/℃
其他物质
I
2 mL
20
II
2 mL
20
10滴饱和MnSO4溶液
III
2 mL
30
IV
1 mL
20
1 mL蒸馏水
(1)该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研究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使用实验______和_____(用I~IV表示,下同);如果研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使用实验____和_____。
(3)对比实验I和IV,可以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IV中加入1mL蒸馏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2 : 5 (2). I (3). II (4). I (5). III (6). c(H+)(或硫酸溶液的浓度) (7). 确保对比实验中c(KMnO4)、c(H2C2O4)相同(溶液总体积相同)
【详解】(1)反应MnO4-+H2C2O4+H+ →Mn2++CO2↑+H2O中,Mn元素的化合价由+7价降至+2价,MnO4-为氧化剂,1molMnO4-得到5mol电子,C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升至+4价,H2C2O4为还原剂,1molH2C2O4失去2mol电子,根据得失电子守恒,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2:5;
(2)研究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应保证温度、浓度相同,则选实验Ⅰ和Ⅱ;研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应保证浓度、不使用催化剂相同,则选实验Ⅰ和Ⅲ;
(3)实验Ⅰ和Ⅳ,硫酸的浓度不同,可研究硫酸溶液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IV中加入1mL蒸馏水的目的是稀释硫酸,确保实验中c(KMnO4)、c(H2C2O4)相同(溶液总体积相同)。
18.从海水提取镁和溴的流程如下,请回答相关问题。
(1)海水进入沉淀池前,对海水进行处理有以下两种方案:
方案一:将晒盐后的卤水通入沉淀池;
方案二:将加热蒸发浓缩后的海水通入沉淀池。
你认为方案_________更合理。操作1的名称_________。
(2)提取镁和溴
①试剂a为_________(填化学式),通入试剂a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
②吹出塔中通入热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_。
③吸收塔中发生反应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
④无水MgCl2制备Mg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3)提取溴的过程中,经过2次Br-→Br2转化的目的是__。
(4)从海水中提取溴的工艺也可以按如下图所示(框图中是主要产物):
i. 过程③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
ii. 若最终得到的溴单质中仍然混有少量的Cl2,应加入_________将其除去。
A. NaI B. NaBr C. SO2 D. NaOH
【答案】(1). 方案一 (2). 过滤 (3). Cl2 (4). 2Br-+Cl2=Br2+2Cl- (5). 将溴蒸汽吹出 (6). SO2+Br2+2H2O=4H++SO42-+2Br- (7). MgCl2(熔融)Mg+Cl2↑ (8). 富集溴元素 (9). 5Br-+BrO3-+6H+=3Br2+3H2O (10). B
【详解】(1)晒盐得到的卤水是利用自然能源将水蒸发,加热蒸发浓缩海水是人为地将水蒸发,相比之下,海水晒盐更加经济,所以方案一更为合理;加入石灰乳,再经过操作I可以得到滤液和Mg(OH)2,则说明操作I为过滤;
(2)①试剂a的用途是将Br-氧化为Br2,一般使用Cl2,离子方程式为:2Br-+Cl2=Br2+2Cl-;
②通入热空气是为了将Br2吹出,便于将溴元素富集起来;
③在吸收塔中,Br2和SO2的水溶液发生反应,其离子方程式为Br2+SO2+2H2O=4H++2Br-+SO42-;
④MgCl2是离子化合物,制备Mg可以电解熔融的MgCl2(参考Na、Al的制备),反应的方程式为:MgCl2(熔融)Mg+Cl2↑;
(3)两次将Br-转化为Br2目的是将溴元素富集起来,以方便后续的处理;
(4)i. 题中已经告知了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目标产物,则离子方程式为:5Br-+BrO3-+6H+=3Br2+3H2O;
ii. A. NaI和Cl2会反应生成I2,会引入新的杂质,A错误;
B. NaBr和Cl2会反应生成Br2,既可以除去Cl2,又没有新的杂质产生,B正确;
C. SO2会和Cl2、Br2反应,消耗了Br2,C错误;
D. NaOH会和Cl2、Br2反应,消耗了Br2,D错误;
故合理选项为B。
19.合成氨技术的创立开辟了人工固氮的重要途径,其研究来自正确的理论指导,合成氨反应的平衡常数K值和温度的关系如下:
温度(℃)
360
440
520
K值
0.036
0.010
0.0038
(1)①写出工业合成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②由上表数据可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理由是_________。
③理论上,为了增大平衡时H2的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填序号)
a. 增大压强 b. 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c. 升高温度 d. 及时分离出产物中的NH3
(2)原料气H2可通过反应CH4(g)+H2O(g)CO(g)+3H2(g)获取,已知该反应中,当初始混合气中的恒定时,温度、压强对平衡混合气CH4含量的影响如下图所示:
①图中,两条曲线表示压强的关系是:P1_____P2(填“>”、“=”或“<”)。
②该反应为__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3)原料气H2还可通过反应CH4(g)+H2O(g)CO(g)+3H2(g)获取。T℃时,向容积固定为5L的容器中充入1mol水蒸气和1mol CO,反应达平衡后,测得CO的浓度为0.08 mol·L-1
①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_________。
②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值为_________。
【答案】(1). (2). 随温度升高,反应的平衡常数K减小 (3). a、d (4). < (5). 吸热 (6). 60% (7). 或2.25
【详解】(1)①工业合成氨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对于放热反应而言,升高温度,K值减小,表中的数据表明升高温度,K值在减小,所以可以推出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③a. 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移动,则H2的转化率增大,a正确;
b. 催化剂不影响平衡的移动,不会引起H2的转化率的改变,b错误;
c. 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则H2的转化率减小,c错误;
d. 及时分离出NH3,则NH3的浓度减小,平衡正向移动,H2的转化率增大,d正确;
故合理选项为a、d;
(2)①温度相同时,压强由P1变为P2,CH4的平衡含量升高,说明平衡逆向移动,由于该反应的逆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所以压强增大,即P1<P2;
②压强相同时,升高温度,CH4的平衡含量降低,说明平衡正向移动,则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3)该反应的三段式为(单位:mol·L-1):
CO (g)+
H2O(g)
CO2(g)+
H2(g)
1
1
1
1
起
0.2
0.2
0
0
转
0.12
0.12
0.12
0.12
平
0.08
0.08
0.12
0.12
①CO的转化率为=60%;
②K===2.25。
三、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18分)
20. 最新报道:科学家首次用X射线激光技术观察到CO与O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的过程。反应过程的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CO和O生成CO2是吸热反应
B. 在该过程中,CO断键形成C和O
C. CO和O生成了具有极性共价键的CO2
D. 状态Ⅰ →状态Ⅲ表示CO与O2反应的过程
【答案】C
【详解】A.根据能量--反应过程的图像知,状态I的能量高于状态III的能量,故该过程是放热反应,A错误;
B.根据状态I、II、III可以看出整个过程中CO中的C和O形成的化学键没有断裂,故B错误;
C.由图III可知,生成物是CO2,具有极性共价键,故C正确;
D.状态Ⅰ →状态Ⅲ表示CO与O反应的过程,故D错误。
故选C
21.已知:N2(g) + 3H2(g)2NH3(g) ΔH= -92 kJ·mol-1,下图表示L一定时,H2的平衡转化率(α)随X的变化关系,L(L1、L2)、X可分别代表压强或温度。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X表示温度 B. L2>L1
C. 反应速率υ(M)>υ(N) D. 平衡常数K(M)>K(N)
【答案】D
【详解】A.根据图像,随着X的增大,H2的平衡转化率(α)减小,X若表示温度,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H2的平衡转化率(α)减小,故A正确;
B.相同温度条件下,压强越大,H2的平衡转化率(α)越大,L2>L1,故B正确;
C.压强越大,反应速率越快,υ(M)>υ(N),故C正确;
D.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故D错误;
故选D。
22.工业上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可用如下反应:CH4(g)+2NO2(g)N2(g)+CO2(g)+2H2O(g) ΔH=a kJ/mol,在温度T1和T2时,分别将0.50 mol CH4和1.2 mol NO2充入体积为1 L的密闭容器中,测得n(CH4)随时间变化数据如下表:
温度
时间/min
n/mol
0
10
20
40
50
T1
n(CH4)
0.50
0.35
0.25
0.10
0.10
T2
n(CH4)
0.50
0.30
0.18
……
0.1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10 min内,T1时v(CH4)T2时小 B. 温度:T1<T2
C. ΔH:a<0 D. 平衡常数:K(T1)<K(T2)
【答案】D
【详解】A、根据公式v=△n/V△t计算,10 min内,T1时υ(CH4)=0.015mol•L-1•min-1,T2时υ(CH4)=0.02mol•L-1•min-1,T1时υ(CH4)比T2时小,A正确;
B、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T2>T1,B正确;
C、温度升高,甲烷剩余量增多,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放热,所以a<0,C正确;
D、T1时反应进行的更为彻底,因此平衡常数更大,K(T1)>K(T2),D错误。
答案选D。
23.已知:H2(g)+I2(g)2HI(g);ΔH= -14.9kJ·mol-1。某温度下在甲、乙两个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反应物,其起始浓度如下表所示。甲中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c(H2)=0.008mol·L-1。下列判断正确的( )
起始浓度
c(H2)/(mol·L-1)
c(I2)/(mol·L-1)
c(HI)(mol·L-1)
甲
0.01
0.01
0
乙
0.02
0.02
0
A. 平衡时,乙中H2的转化率是甲中的2倍
B. 平衡时,甲中混合物的颜色比乙中深
C. 平衡时,甲、乙中热量的变化值相等
D. 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0.25
【答案】D
【详解】A. 假设甲装置体积为1L,乙装置体积刚开始为2L,平衡后再压缩至1L,由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所以压缩容器后,平衡不移动,所以乙中H2的转化率和甲中的相同,A错误;
B. 平衡时,乙中I2的浓度是甲中的2倍,则乙中混合物颜色更深,B错误;
C. 平衡时,乙中HI的浓度是甲中的2倍,所以二者热量变化量不相等,C错误;
D. 甲中的三段式为(单位:mol·L-1):
H2(g)+
I2(g)
2HI(g)
1
1
2
起
0.01
0.01
0
转
0.002
0.002
0.004
平
0.008
0.008
0.004
K====0.25,D正确;
故合理选项为D。
24.在一定温度下,10mL 0.40mol/L H2O2 溶液发生催化分解。不同时刻测得生成的体积(已折算为标准状况)如下表。
t/min
0
2
4
6
8
10
V(O2)/mL
0.0
9.9
17.2
22.4
26.5
29.9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 )
A. 0~6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H2O2)=3.3×10-2mol/(L·min)
B. 6~10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H2O2)<3.3×10-2mol/(L·min)
C. 反应到6min时,c(H2O2)=0.30mol/L
D. 反应到6min时,H2O2 分解了50%
【答案】C
【解析】A.0~6min时间内,生成氧气的物质的量为=0.001mol,由2H2O2 2H2O+O2,可知△c(H2O2)==0.2mol/L,所以v(H2O2)=≈0.033mol/(L•min),故A正确;
B.随着反应的进行,H2O2的浓度逐渐减小,反应速率减慢,6~10 min的平均反应速率小于0~6min时间内反应速率,故B正确;
C.由A计算可知,反应至6 min时c(H2O2)=0.4mol/L-0.2mol/L=0.2mol/L,故C错误;
D.6min内△c(H2O2)=0.2mol/L,则H2O2分解率为:×100%=50%,故D正确;
答案选C。
25.已知NO2和N2O4可以相互转化:2NO2(g)N2O4(g);ΔH<0。现将一定量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通入体积为1L的恒温密闭容器中,反应物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下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反应速率:v正(b点)<v正(d点)
B. 前10min内用v(N2O4)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4mol/(L·min)
C. 25min时,导致平衡移动的原因是升高温度
D. a和c点:Qc(浓度熵)<K(平衡常数)
【答案】A
【详解】A. 经分析,X为NO2,Y为N2O4,c(NO2)b<c(NO2)d,则v正(b点)<v正(d点),A正确;
B. 0-10min内,v(N2O4)==0.02 mol/(L·min),B错误;
C. 25min时,c(NO2)突然增大,再慢慢减小,而c(N2O4)则慢慢增大,说明此时平衡的移动是由增加NO2的浓度引起的,C错误;
D. a点,c(NO2)增大,c(N2O4)在减小,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a点Qc>K;c点,c(NO2)在减小,c(N2O4)在增大,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c点Qc<K;D错误;
故合理选项为A。
四、填空题(共32分)
26.(1)用Cl2生产某些含氯有机物时会产生副产物HCl。利用反应A,可实现氯的循环利用。反应A:
已知:i. 反应A中,4mol HCl被氧化,放出115.6kJ的热量。
ii.
①HCl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
②反应A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③断开1mol H-O键与断开1mol H-Cl键所需能量相差约______kJ,H2O中H-O键比HCl中H-Cl键(填“强”或“弱”)_____。
(2)下图是容积均为1L,分别按4种投料比[n(HCl):n(O2)]分别为1:1、2:1、4:1、6:1进行投料,反应温度对HCl平衡转化率影响的曲线。
①曲线c对应的投料比是__________。
②用平衡移动的原理解释温度和HCl平衡转化率的关系__________。
③投料比为4:1、温度为400℃时,平衡混合气中Cl2的物质的量分数是_____,O2的平衡转化率______。
【答案】(1). (2). ΔH=-115.6 kJ/mol (3). 32 (4). 强 (5). 2:l (6). ΔH=-115.6 kJ/mol,反应放热,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HCl的平衡转化率减低 (7). 35.3% (8). 75%
【详解】(1)①HCl是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
②根据反应A中,4mol HCl被氧化,放出115.6kJ的热量可知,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ΔH=-115.6 kJ/mol;
③ΔH=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即4EH-Cl+EO-O-(2ECl-Cl+4EH-O)=-115.6kJ·mol-1,化简得EH-Cl-EH-O=-32kJ·mol-1<0,即1mol H-O键与断开1mol H-Cl键所需能量相差约32kJ,且H-O键比H-Cl强;
(2)①观察4个投料比的数据,可以看作是O2的量不变,HCl的量依次增加,则HCl的转化率依次降低;在图中,同一温度下,a、b、c、d的HCl的转化率依次降低,且c的转化率在第二个,所以c对应的投料比为2:1;
②从热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HCl的转化率减小;
③投料比4:1对应的是曲线b,400℃时,HCl的转化率为75%;设起始时有400mol的HCl,则有100mol O2,则平衡时反应的三段式为(单位:mol)
4HCl+O22Cl2+2H2O
起 400 100 0 0
转 300 75 150 150
平 100 25 150 150
则平衡时,Cl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35.3%;O2的平衡转化率为=75%。
27.I.为比较Fe3+和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某化学研究小组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定性分析:如图甲可通过观察______的快慢,定性比较得出结论。有同学提出将0.1mol/L FeCl3改为____mol/L Fe2(SO4)3更为合理,其理由是____。
(2)定量分析:如图乙所示,实验时均以生成40mL气体为准,其它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已忽略。实验中需要测量的数据是_____。
(3)查阅资料得知:将作为催化剂的Fe2(SO4)3溶液加入H2O2溶液后,溶液中会发生两个氧化还原反应,且两个反应中H2O2均参加了反应,试从催化剂的角度分析,这两个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是:2Fe3++H2O2=2Fe2++O2↑+2H+和__________。
II.欲用下图所示实验来证明MnO2是H2O2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1)该实验不能达到目的,若想证明MnO2是催化剂还需要确认__________。
加入0.10mol MnO2粉末于50mL H2O2溶液中,在标准状况下放出气体的体积和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2)写出H2O2在二氧化锰作用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3)A、B、C、D各点反应速率快慢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释反应速率变化的原因__________。
【答案】(1). 产生气泡 (2). 0.05 (3). 排除阴离子的干扰 (4). 产生40mL气体的需要的时间 (5). 2Fe2++H2O2+2H+=2Fe3++2H2O (6). 确认MnO2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是否改变 (7). (8). D (9). C (10). B (11). A (12). 反应物浓度逐渐减小
【解析】
【分析】I. 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Fe3+和Cu2+催化H2O2分解的效果,需要注意“单一变量”原则;
II. 本实验主要考察催化剂的特点,以及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详解】I. (1)甲中,加入催化剂的现象是有气泡生成,催化剂的作用是加快反应速率,所以可以通过观察产生气泡的快慢来判断两种催化剂的效果;Cl-本身具有很弱的还原性,H2O2具有强氧化性,更重要的是,SO42-和Cl-是否有催化效果也未知,所以为了排除阴离子差异的干扰,需要将FeCl3换为0.5mol/L的Fe2(SO4)3,以确保Fe3+的量和Cu2+的量相同;
(2)题中已告知两个实验都生成40mL的气体,其他影响因素已忽略,说明催化剂效果的数据只能是反应速率,故需要测量生成40mL气体所需要的时间;
(3)催化剂在整个化学反应中,可以看成是先参加了反应,再被生成了,这两个反应相加就是一个总反应,催化剂刚好被抵消了,表现为不参加反应;总反应为2H2O2=2H2O+O2↑,用总反应减去这个离子方程式就可以得到另一个离子方程式:2Fe2++H2O2+2H+=2Fe3++2H2O;
II. (1)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要想证明MnO2是催化剂,还要验证这两点都不变才行;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A、B、C、D各点的反应速率都是瞬时速率,瞬时速率的大小比较要看各点斜率,斜率越大,瞬时反应速率也越大;经观察,A、B、C、D四个点的斜率依次减小,所以化学反应速率:D>C>B>A;由于四个点的条件都相同,随着反应的进行,H2O2不断被消耗,使得其浓度逐渐减小,所以其分解速率也逐渐减小。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列生活中常见的过程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天然气燃烧 B. 海水晒盐
C. 钢铁生锈 D. 食醋除水垢
【答案】B
【详解】A. 天然气燃烧,有CO2和H2O生成,即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A错误;
B. 海水晒盐,无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B正确;
C. 钢铁生锈,有Fe2O3生成,即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C错误;
D. 食醋除水垢,CaCO3等物质变为可溶于水的物质,即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D错误;
故合理选项为B。
2.下列金属的冶炼用热还原法来冶炼的是 ( )
A. 银 B. 铝 C. 钠 D. 铁
【答案】D
【解析】A、银是不活泼的金属,一般用热分解法冶炼,A错误;B、铝是活泼的金属,一般用电解法冶炼,B错误;C、钠是活泼的金属,一般用电解法冶炼,C错误;D、铁可以用热还原法来冶炼,D正确,答案选D。
3.一定条件下进行反应2X(g)+Y(g)Z(s)+3W(g) ΔH<0。达到平衡后,t1时刻改变某一条件所得υt图像如图,则改变的条件为( )
A. 增大压强 B. 升高温度 C. 加催化剂 D. 增大生成物浓度
【答案】B
【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可知,
A.该反应为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增大压强,正、逆速率增大相同的倍数,平衡不移动,A项不符合;
B.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正、逆速率都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项符合;
C.加入催化剂,正、逆速率增大相同的倍数,平衡不移动,C项不符合;
D.增大生成物的浓度瞬间正反应速率不变,D项不符合,
答案选B。
4.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关于如图所示原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Cu为负极,Zn为正极 B. 电子由铜片通过导线流向锌片
C. 正极反应式为Zn﹣2e﹣=Zn2+ D. 原电池的反应本质是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D
【详解】A、原电池泼金属作负极,不活泼的为正极,则Cu为正极,Zn为负极,故A错误;
B、原电池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所以由锌片通过导线流向铜片,故B错误;
C、正极铜表面氢离子得到电子生成氢气,故C错误;
D、原电池反应是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所以本质是氧化还原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5.下列措施对增大反应速率明显有效的是( )
A. Na与水反应时增大水用量
B. Fe与稀硫酸反应制取H2时,改用浓硫酸
C. 在K2SO4与BaCl2两溶液反应时,增大反应容器体积
D. Al在氧气中燃烧生成Al2O3,将Al片改成Al粉
【答案】D
【详解】A.Na与水的反应中,水是纯液体,增大水的用量,对化学反应速率无影响,A错误;
B.铁和浓硫酸反应生成的不是氢气,而是SO2,B错误;
C.压强只可以改变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的速率,对没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没有影响,C错误;
D.Al在氧气中燃烧生成A12O3,将Al片改成Al粉,增大了铝和氧气的接触面积能增大反应速率,D正确;
答案选D。
6.下列物质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是( )
A. KOH B. CaCl2 C. H2O D. NaCl
【答案】A
【详解】A项,KOH中K+与OH-之间为离子键,OH-内O原子与H原子间为共价键,符合题意;
B项,氯化钙中只含有离子键,不符合题意;
C项,水中只含有共价键,不符合题意;
D项,氯化钠中只含有离子键,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A。
7.2SO2(g) + O2(g)2SO3(g) ΔH=a kJ·mol-1,反应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a<0
B. 过程II可能使用了催化剂
C. 使用催化剂可以提高SO2的平衡转化率
D. 反应物断键吸收能量之和小于生成物成键释放能量之和
【答案】C
【详解】A.根据图像,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属于放热反应,a<0,故A正确;
B.加入催化剂,能够降低反应物的活化能,过程II可能使用了催化剂,故B正确;
C.使用催化剂,平衡不移动,不能提高SO2的平衡转化率,故C错误;
D.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属于放热反应,说明反应物断键吸收能量之和小于生成物成键释放能量之和,故D正确;
故选C。
8.据科学家预测,月球的土壤中吸附着数百万吨的,而在地球上氦元素则主要以的形式存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子核内含有4个质子
B. 与互同位素
C. 与在元素周期表中占有不同的位置
D. 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故易失去最外层电子
【答案】B
【详解】A. 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A错误;
B. 与都含有2个质子,中子数不同,都是He元素的一种原子,互为同位素,B正确;
C. 与互为同位素,在元素周期表中所占位置相同,C错误;
D. 最外层电子数为2,达到了稳定结构,故难失去或者得到电子,D错误;
故合理选项为B。
9.在一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s)+2B(g)C(g)+D(g),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变化时,不能够表明该反应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
A. 混合气体压强 B.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C. A的物质的量 D. B的物质的量浓度
【答案】A
【详解】A. 恒温、恒容时,体系的压强与气体分子的物质的量有关系,该化学反应前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则反应的任何时候,混合气体的压强始终不变,故无法通过压强不变来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A正确;
B. ,该平衡的正反应是气体质量增大的反应,当反应达到平衡时,气体的总质量不再改变,由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所以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则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表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错误;
C. A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可以表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C错误;
D. 在恒容状态下,B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则B的物质的量也不再变化,可以表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D错误;
故合理选项为A。
10. 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相对位置如图所示。若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是内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X的气态氢化物比Y的稳定
B. 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Z的强
C. Z的非金属性比Y的强
D. X与Y形成的化合物都易溶于水
【答案】B
【详解】短周期元素,由图可知X、Y在第二周期,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是内层电子数的3倍,即Y原子的K层电子数为2、L层电子数为6,其质子数为8,则Y为氧元素,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X为氮元素,Z为硫元素,W为氯元素,则
A、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增强,则非金属性Y>X,所以Y的气态氢化物比X的稳定,故A错误;
B、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增强,则非金属性W>Z,所以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Z的强,故B正确;
C、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则非金属性Y>Z,故C错误;
D、X与Y形成的化合物NO不溶于水,故D错误;
故选B。
11.一定温度下,反应N2(g)+O2(g) 2NO(g)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措施不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
A. 缩小体积使压强增大 B. 恒容,充入N2 C. 恒容,充入He D. 恒压,充入He
【答案】C
【详解】A、缩小容器的体积,组分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故A不符合题意;
B、恒容状态下,充入氮气,增加氮气浓度,反应速率加快,故B不符合题意;
C、He不参与反应,恒容状态下,充入He,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浓度不变,即化学反应速率不变,故C符合题意;
D、恒压状态下,充入He,容器的体积增大,反应混合物中组分浓度减小,化学反应速率减缓,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C。
12. 卤族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下列递变规律正确的是( )
A. 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B. 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增强
C. 单质熔、沸点逐渐降低 D. 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
【答案】A
【详解】A项,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A项正确;
B项,同主族自上而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B项错误;
C项,卤族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单质熔、沸点逐渐升高,C项错误;
D项,同主族自上而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减弱,D项错误;答案选A。
13.已知:2Zn(s)+O2(g)=2ZnO(s) ΔH1=-701.0 kJ·mol-1
2Hg(l)+O2(g)=2HgO(s) ΔH2=-181.6 kJ·mol-1
则反应Zn(s)+HgO(s)=ZnO(s)+Hg(l)的ΔH为( )
A. +519.4 kJ·mol-1 B. +259.7 kJ·mol-1
C. -259.7 kJ·mol-1 D. -519.4 kJ·mol-1
【答案】C
【详解】①2Zn(s)+O2(g)=2ZnO(s) ΔH=-701.0 kJ·mol-1
②2Hg(l)+O2(g)=2HgO(s) ΔH=-181.6 kJ·mol-1
根据盖斯定律,①-②得2Zn(s)+2HgO(s)=2ZnO(s)+2Hg(l)ΔH=(-701.0 kJ·mol-1)-(-181.6 kJ·mol-1)=-519.4 kJ·mol-1,即Zn(s)+HgO(s)=ZnO(s)+Hg(l),ΔH=-259.7 kJ·mol-1,故C正确。故选C。
14.已知化学反应A2(g)+B2(g)=2AB(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每生成2分子AB吸收b kJ热量
B. 该反应的反应热ΔH= +(a-b)kJ·mol-1
C. 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 断裂1mol A-A键和1mol B-B键,放出a kJ能量
【答案】B
【详解】A. 图中各物质的计量单位为摩尔(mol),则表明每生成2mol AB吸收(a-b) kJ能量,A错误;
B. 图中a、b表示A2、B2、AB分子达到活化能所需要的能量,即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键能,反应的焓变=反应物的键能-生成物的键能,ΔH= +(a-b)kJ·mol-1,B正确;
C. 该图表明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C错误;
D. 该图表明断裂1mol A-A键和1mol B-B键,吸收a kJ能量,D错误;
故合理选项为B。
15.一定量的混合气体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mA(g)+nB(g)pC(g)。达到平衡时,维持温度不变,将气体体积缩小到原来的1/2,当达到新的平衡时,气体C的浓度变为原平衡时的1.9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m+n>p B. m+n<p
C.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 C的质量分数增加
【答案】B
【详解】mA(g)+nB(g)pC(g),达到平衡后,温度不变,将气体体积压缩到1/2,若平衡不移动,C的浓度为原来的2倍;维持温度不变,将气体体积缩小到原来的1/2,当达到新的平衡时,气体C的浓度变为原平衡时的1.9倍<原平衡的2倍,即缩小体积,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m+n 二、填空题(共55分)
16.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参照元素①~⑥在表中的位置,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
(2)元素③和⑥可形成化合物,用电子式表示形成其过程_________。
(3)元素②、③形成简单离子的半径(填离子符号)_________>_________。
(4)元素②、⑥形成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填化学式,下同)______>_______;元素③、④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碱性_________>_________。
(5)元素④的最高价氧化物与元素⑤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稀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
【答案】(1). (2). (3). F- (4). Na+ (5). HF (6). HCl (7). NaOH (8). Al(OH)3 (9). Al2O3+6H+=2Al3++3H2O
【详解】(1)①为N,是7号元素,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2)③为Na,⑥为Cl,它们形成的化合物为NaCl,其形成过程用电子式可表示为:;
(3)②为F,其简单离子为F-,③为Na,其简单离子为Na+,二者的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F-的半径大于Na+的;
(4)②为F,⑥为Cl,由于F的非金属性比Cl强,所以HF稳定大于HCl;③为Na,④为Al,由于Na的金属性比Al强,所以NaOH的碱性比Al(OH)3强;
(5)④为Al,其最高价氧化物为Al2O3,⑤为S,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H2SO4,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2O3+6H+=2Al3++3H2O
17.草酸与高锰酸钾在酸性条件下能够发生如下反应:
MnO4-+H2C2O4+H+ —Mn2++CO2↑+H2O(未配平)
用4mL0.001mol/LKMnO4溶液与2mL0.01mol/LH2C2O4溶液,研究不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改变的条件如下:
组别
10%硫酸体积/mL
温度/℃
其他物质
I
2 mL
20
II
2 mL
20
10滴饱和MnSO4溶液
III
2 mL
30
IV
1 mL
20
1 mL蒸馏水
(1)该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研究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使用实验______和_____(用I~IV表示,下同);如果研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使用实验____和_____。
(3)对比实验I和IV,可以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IV中加入1mL蒸馏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2 : 5 (2). I (3). II (4). I (5). III (6). c(H+)(或硫酸溶液的浓度) (7). 确保对比实验中c(KMnO4)、c(H2C2O4)相同(溶液总体积相同)
【详解】(1)反应MnO4-+H2C2O4+H+ →Mn2++CO2↑+H2O中,Mn元素的化合价由+7价降至+2价,MnO4-为氧化剂,1molMnO4-得到5mol电子,C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升至+4价,H2C2O4为还原剂,1molH2C2O4失去2mol电子,根据得失电子守恒,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2:5;
(2)研究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应保证温度、浓度相同,则选实验Ⅰ和Ⅱ;研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应保证浓度、不使用催化剂相同,则选实验Ⅰ和Ⅲ;
(3)实验Ⅰ和Ⅳ,硫酸的浓度不同,可研究硫酸溶液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IV中加入1mL蒸馏水的目的是稀释硫酸,确保实验中c(KMnO4)、c(H2C2O4)相同(溶液总体积相同)。
18.从海水提取镁和溴的流程如下,请回答相关问题。
(1)海水进入沉淀池前,对海水进行处理有以下两种方案:
方案一:将晒盐后的卤水通入沉淀池;
方案二:将加热蒸发浓缩后的海水通入沉淀池。
你认为方案_________更合理。操作1的名称_________。
(2)提取镁和溴
①试剂a为_________(填化学式),通入试剂a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
②吹出塔中通入热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_。
③吸收塔中发生反应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
④无水MgCl2制备Mg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3)提取溴的过程中,经过2次Br-→Br2转化的目的是__。
(4)从海水中提取溴的工艺也可以按如下图所示(框图中是主要产物):
i. 过程③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
ii. 若最终得到的溴单质中仍然混有少量的Cl2,应加入_________将其除去。
A. NaI B. NaBr C. SO2 D. NaOH
【答案】(1). 方案一 (2). 过滤 (3). Cl2 (4). 2Br-+Cl2=Br2+2Cl- (5). 将溴蒸汽吹出 (6). SO2+Br2+2H2O=4H++SO42-+2Br- (7). MgCl2(熔融)Mg+Cl2↑ (8). 富集溴元素 (9). 5Br-+BrO3-+6H+=3Br2+3H2O (10). B
【详解】(1)晒盐得到的卤水是利用自然能源将水蒸发,加热蒸发浓缩海水是人为地将水蒸发,相比之下,海水晒盐更加经济,所以方案一更为合理;加入石灰乳,再经过操作I可以得到滤液和Mg(OH)2,则说明操作I为过滤;
(2)①试剂a的用途是将Br-氧化为Br2,一般使用Cl2,离子方程式为:2Br-+Cl2=Br2+2Cl-;
②通入热空气是为了将Br2吹出,便于将溴元素富集起来;
③在吸收塔中,Br2和SO2的水溶液发生反应,其离子方程式为Br2+SO2+2H2O=4H++2Br-+SO42-;
④MgCl2是离子化合物,制备Mg可以电解熔融的MgCl2(参考Na、Al的制备),反应的方程式为:MgCl2(熔融)Mg+Cl2↑;
(3)两次将Br-转化为Br2目的是将溴元素富集起来,以方便后续的处理;
(4)i. 题中已经告知了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目标产物,则离子方程式为:5Br-+BrO3-+6H+=3Br2+3H2O;
ii. A. NaI和Cl2会反应生成I2,会引入新的杂质,A错误;
B. NaBr和Cl2会反应生成Br2,既可以除去Cl2,又没有新的杂质产生,B正确;
C. SO2会和Cl2、Br2反应,消耗了Br2,C错误;
D. NaOH会和Cl2、Br2反应,消耗了Br2,D错误;
故合理选项为B。
19.合成氨技术的创立开辟了人工固氮的重要途径,其研究来自正确的理论指导,合成氨反应的平衡常数K值和温度的关系如下:
温度(℃)
360
440
520
K值
0.036
0.010
0.0038
(1)①写出工业合成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②由上表数据可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理由是_________。
③理论上,为了增大平衡时H2的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填序号)
a. 增大压强 b. 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c. 升高温度 d. 及时分离出产物中的NH3
(2)原料气H2可通过反应CH4(g)+H2O(g)CO(g)+3H2(g)获取,已知该反应中,当初始混合气中的恒定时,温度、压强对平衡混合气CH4含量的影响如下图所示:
①图中,两条曲线表示压强的关系是:P1_____P2(填“>”、“=”或“<”)。
②该反应为__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3)原料气H2还可通过反应CH4(g)+H2O(g)CO(g)+3H2(g)获取。T℃时,向容积固定为5L的容器中充入1mol水蒸气和1mol CO,反应达平衡后,测得CO的浓度为0.08 mol·L-1
①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_________。
②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值为_________。
【答案】(1). (2). 随温度升高,反应的平衡常数K减小 (3). a、d (4). < (5). 吸热 (6). 60% (7). 或2.25
【详解】(1)①工业合成氨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对于放热反应而言,升高温度,K值减小,表中的数据表明升高温度,K值在减小,所以可以推出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③a. 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移动,则H2的转化率增大,a正确;
b. 催化剂不影响平衡的移动,不会引起H2的转化率的改变,b错误;
c. 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则H2的转化率减小,c错误;
d. 及时分离出NH3,则NH3的浓度减小,平衡正向移动,H2的转化率增大,d正确;
故合理选项为a、d;
(2)①温度相同时,压强由P1变为P2,CH4的平衡含量升高,说明平衡逆向移动,由于该反应的逆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所以压强增大,即P1<P2;
②压强相同时,升高温度,CH4的平衡含量降低,说明平衡正向移动,则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3)该反应的三段式为(单位:mol·L-1):
CO (g)+
H2O(g)
CO2(g)+
H2(g)
1
1
1
1
起
0.2
0.2
0
0
转
0.12
0.12
0.12
0.12
平
0.08
0.08
0.12
0.12
①CO的转化率为=60%;
②K===2.25。
三、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18分)
20. 最新报道:科学家首次用X射线激光技术观察到CO与O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的过程。反应过程的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CO和O生成CO2是吸热反应
B. 在该过程中,CO断键形成C和O
C. CO和O生成了具有极性共价键的CO2
D. 状态Ⅰ →状态Ⅲ表示CO与O2反应的过程
【答案】C
【详解】A.根据能量--反应过程的图像知,状态I的能量高于状态III的能量,故该过程是放热反应,A错误;
B.根据状态I、II、III可以看出整个过程中CO中的C和O形成的化学键没有断裂,故B错误;
C.由图III可知,生成物是CO2,具有极性共价键,故C正确;
D.状态Ⅰ →状态Ⅲ表示CO与O反应的过程,故D错误。
故选C
21.已知:N2(g) + 3H2(g)2NH3(g) ΔH= -92 kJ·mol-1,下图表示L一定时,H2的平衡转化率(α)随X的变化关系,L(L1、L2)、X可分别代表压强或温度。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X表示温度 B. L2>L1
C. 反应速率υ(M)>υ(N) D. 平衡常数K(M)>K(N)
【答案】D
【详解】A.根据图像,随着X的增大,H2的平衡转化率(α)减小,X若表示温度,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H2的平衡转化率(α)减小,故A正确;
B.相同温度条件下,压强越大,H2的平衡转化率(α)越大,L2>L1,故B正确;
C.压强越大,反应速率越快,υ(M)>υ(N),故C正确;
D.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故D错误;
故选D。
22.工业上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可用如下反应:CH4(g)+2NO2(g)N2(g)+CO2(g)+2H2O(g) ΔH=a kJ/mol,在温度T1和T2时,分别将0.50 mol CH4和1.2 mol NO2充入体积为1 L的密闭容器中,测得n(CH4)随时间变化数据如下表:
温度
时间/min
n/mol
0
10
20
40
50
T1
n(CH4)
0.50
0.35
0.25
0.10
0.10
T2
n(CH4)
0.50
0.30
0.18
……
0.1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10 min内,T1时v(CH4)T2时小 B. 温度:T1<T2
C. ΔH:a<0 D. 平衡常数:K(T1)<K(T2)
【答案】D
【详解】A、根据公式v=△n/V△t计算,10 min内,T1时υ(CH4)=0.015mol•L-1•min-1,T2时υ(CH4)=0.02mol•L-1•min-1,T1时υ(CH4)比T2时小,A正确;
B、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T2>T1,B正确;
C、温度升高,甲烷剩余量增多,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放热,所以a<0,C正确;
D、T1时反应进行的更为彻底,因此平衡常数更大,K(T1)>K(T2),D错误。
答案选D。
23.已知:H2(g)+I2(g)2HI(g);ΔH= -14.9kJ·mol-1。某温度下在甲、乙两个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反应物,其起始浓度如下表所示。甲中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c(H2)=0.008mol·L-1。下列判断正确的( )
起始浓度
c(H2)/(mol·L-1)
c(I2)/(mol·L-1)
c(HI)(mol·L-1)
甲
0.01
0.01
0
乙
0.02
0.02
0
A. 平衡时,乙中H2的转化率是甲中的2倍
B. 平衡时,甲中混合物的颜色比乙中深
C. 平衡时,甲、乙中热量的变化值相等
D. 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0.25
【答案】D
【详解】A. 假设甲装置体积为1L,乙装置体积刚开始为2L,平衡后再压缩至1L,由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所以压缩容器后,平衡不移动,所以乙中H2的转化率和甲中的相同,A错误;
B. 平衡时,乙中I2的浓度是甲中的2倍,则乙中混合物颜色更深,B错误;
C. 平衡时,乙中HI的浓度是甲中的2倍,所以二者热量变化量不相等,C错误;
D. 甲中的三段式为(单位:mol·L-1):
H2(g)+
I2(g)
2HI(g)
1
1
2
起
0.01
0.01
0
转
0.002
0.002
0.004
平
0.008
0.008
0.004
K====0.25,D正确;
故合理选项为D。
24.在一定温度下,10mL 0.40mol/L H2O2 溶液发生催化分解。不同时刻测得生成的体积(已折算为标准状况)如下表。
t/min
0
2
4
6
8
10
V(O2)/mL
0.0
9.9
17.2
22.4
26.5
29.9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 )
A. 0~6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H2O2)=3.3×10-2mol/(L·min)
B. 6~10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H2O2)<3.3×10-2mol/(L·min)
C. 反应到6min时,c(H2O2)=0.30mol/L
D. 反应到6min时,H2O2 分解了50%
【答案】C
【解析】A.0~6min时间内,生成氧气的物质的量为=0.001mol,由2H2O2 2H2O+O2,可知△c(H2O2)==0.2mol/L,所以v(H2O2)=≈0.033mol/(L•min),故A正确;
B.随着反应的进行,H2O2的浓度逐渐减小,反应速率减慢,6~10 min的平均反应速率小于0~6min时间内反应速率,故B正确;
C.由A计算可知,反应至6 min时c(H2O2)=0.4mol/L-0.2mol/L=0.2mol/L,故C错误;
D.6min内△c(H2O2)=0.2mol/L,则H2O2分解率为:×100%=50%,故D正确;
答案选C。
25.已知NO2和N2O4可以相互转化:2NO2(g)N2O4(g);ΔH<0。现将一定量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通入体积为1L的恒温密闭容器中,反应物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下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反应速率:v正(b点)<v正(d点)
B. 前10min内用v(N2O4)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4mol/(L·min)
C. 25min时,导致平衡移动的原因是升高温度
D. a和c点:Qc(浓度熵)<K(平衡常数)
【答案】A
【详解】A. 经分析,X为NO2,Y为N2O4,c(NO2)b<c(NO2)d,则v正(b点)<v正(d点),A正确;
B. 0-10min内,v(N2O4)==0.02 mol/(L·min),B错误;
C. 25min时,c(NO2)突然增大,再慢慢减小,而c(N2O4)则慢慢增大,说明此时平衡的移动是由增加NO2的浓度引起的,C错误;
D. a点,c(NO2)增大,c(N2O4)在减小,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a点Qc>K;c点,c(NO2)在减小,c(N2O4)在增大,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c点Qc<K;D错误;
故合理选项为A。
四、填空题(共32分)
26.(1)用Cl2生产某些含氯有机物时会产生副产物HCl。利用反应A,可实现氯的循环利用。反应A:
已知:i. 反应A中,4mol HCl被氧化,放出115.6kJ的热量。
ii.
①HCl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
②反应A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③断开1mol H-O键与断开1mol H-Cl键所需能量相差约______kJ,H2O中H-O键比HCl中H-Cl键(填“强”或“弱”)_____。
(2)下图是容积均为1L,分别按4种投料比[n(HCl):n(O2)]分别为1:1、2:1、4:1、6:1进行投料,反应温度对HCl平衡转化率影响的曲线。
①曲线c对应的投料比是__________。
②用平衡移动的原理解释温度和HCl平衡转化率的关系__________。
③投料比为4:1、温度为400℃时,平衡混合气中Cl2的物质的量分数是_____,O2的平衡转化率______。
【答案】(1). (2). ΔH=-115.6 kJ/mol (3). 32 (4). 强 (5). 2:l (6). ΔH=-115.6 kJ/mol,反应放热,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HCl的平衡转化率减低 (7). 35.3% (8). 75%
【详解】(1)①HCl是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
②根据反应A中,4mol HCl被氧化,放出115.6kJ的热量可知,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ΔH=-115.6 kJ/mol;
③ΔH=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即4EH-Cl+EO-O-(2ECl-Cl+4EH-O)=-115.6kJ·mol-1,化简得EH-Cl-EH-O=-32kJ·mol-1<0,即1mol H-O键与断开1mol H-Cl键所需能量相差约32kJ,且H-O键比H-Cl强;
(2)①观察4个投料比的数据,可以看作是O2的量不变,HCl的量依次增加,则HCl的转化率依次降低;在图中,同一温度下,a、b、c、d的HCl的转化率依次降低,且c的转化率在第二个,所以c对应的投料比为2:1;
②从热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HCl的转化率减小;
③投料比4:1对应的是曲线b,400℃时,HCl的转化率为75%;设起始时有400mol的HCl,则有100mol O2,则平衡时反应的三段式为(单位:mol)
4HCl+O22Cl2+2H2O
起 400 100 0 0
转 300 75 150 150
平 100 25 150 150
则平衡时,Cl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35.3%;O2的平衡转化率为=75%。
27.I.为比较Fe3+和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某化学研究小组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定性分析:如图甲可通过观察______的快慢,定性比较得出结论。有同学提出将0.1mol/L FeCl3改为____mol/L Fe2(SO4)3更为合理,其理由是____。
(2)定量分析:如图乙所示,实验时均以生成40mL气体为准,其它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已忽略。实验中需要测量的数据是_____。
(3)查阅资料得知:将作为催化剂的Fe2(SO4)3溶液加入H2O2溶液后,溶液中会发生两个氧化还原反应,且两个反应中H2O2均参加了反应,试从催化剂的角度分析,这两个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是:2Fe3++H2O2=2Fe2++O2↑+2H+和__________。
II.欲用下图所示实验来证明MnO2是H2O2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1)该实验不能达到目的,若想证明MnO2是催化剂还需要确认__________。
加入0.10mol MnO2粉末于50mL H2O2溶液中,在标准状况下放出气体的体积和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2)写出H2O2在二氧化锰作用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3)A、B、C、D各点反应速率快慢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释反应速率变化的原因__________。
【答案】(1). 产生气泡 (2). 0.05 (3). 排除阴离子的干扰 (4). 产生40mL气体的需要的时间 (5). 2Fe2++H2O2+2H+=2Fe3++2H2O (6). 确认MnO2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是否改变 (7). (8). D (9). C (10). B (11). A (12). 反应物浓度逐渐减小
【解析】
【分析】I. 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Fe3+和Cu2+催化H2O2分解的效果,需要注意“单一变量”原则;
II. 本实验主要考察催化剂的特点,以及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详解】I. (1)甲中,加入催化剂的现象是有气泡生成,催化剂的作用是加快反应速率,所以可以通过观察产生气泡的快慢来判断两种催化剂的效果;Cl-本身具有很弱的还原性,H2O2具有强氧化性,更重要的是,SO42-和Cl-是否有催化效果也未知,所以为了排除阴离子差异的干扰,需要将FeCl3换为0.5mol/L的Fe2(SO4)3,以确保Fe3+的量和Cu2+的量相同;
(2)题中已告知两个实验都生成40mL的气体,其他影响因素已忽略,说明催化剂效果的数据只能是反应速率,故需要测量生成40mL气体所需要的时间;
(3)催化剂在整个化学反应中,可以看成是先参加了反应,再被生成了,这两个反应相加就是一个总反应,催化剂刚好被抵消了,表现为不参加反应;总反应为2H2O2=2H2O+O2↑,用总反应减去这个离子方程式就可以得到另一个离子方程式:2Fe2++H2O2+2H+=2Fe3++2H2O;
II. (1)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要想证明MnO2是催化剂,还要验证这两点都不变才行;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A、B、C、D各点的反应速率都是瞬时速率,瞬时速率的大小比较要看各点斜率,斜率越大,瞬时反应速率也越大;经观察,A、B、C、D四个点的斜率依次减小,所以化学反应速率:D>C>B>A;由于四个点的条件都相同,随着反应的进行,H2O2不断被消耗,使得其浓度逐渐减小,所以其分解速率也逐渐减小。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