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二轮复习 “7+1”小卷练10(全国通用)
展开“7+1”小卷练101.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人称“一带一路”是“现代丝绸之路”,丝绸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B.聚乳酸酯的降解和油脂的皂化都是高分子生成小分子的过程C.疫苗一般应冷藏存放,其目的是避免蛋白质变性D.“玉兔二号”的太阳能电池帆板的材料是二氧化硅答案 C解析 丝绸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故A错误;聚乳酸酯的降解是高分子生成小分子的过程,油脂不属于高分子,故B错误;疫苗一般应冷藏存放,其目的是避免蛋白质变性,使蛋白质失去活性,故C正确;硅是半导体,“玉兔二号”的太阳能电池帆板的材料是硅,故D错误。2.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己烯和环己烷互为同分异构体B.乙烷和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反应的产物都难溶于水C.糖类和油脂都可发生水解反应D.可用饱和NaOH溶液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乙酸答案 A解析 己烯和环己烷的分子式均为C6H12,且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A正确;无机产物HCl易溶于水,B错误;单糖不能水解,C错误;乙酸乙酯会在NaOH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D错误。3.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密闭容器中92 g NO2含有的分子数为2NAB.在1 L 0.1 mol·L-1碳酸钠溶液中,阴离子总数大于0.1NAC.标准状况下,14 g CO与11.2 L SO3所含分子数均为0.5NAD.电解精炼铜时,若阴极得到的电子数为2NA,则阳极质量一定减少64 g答案 B解析 NO2与N2O4之间存在平衡:2NO2N2O4,故92 g NO2含有的分子数小于2NA,A错误;碳酸钠为强碱弱酸盐,在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CO+H2OHCO+OH-,使得阴离子数增加,溶液中还存在水的电离,所以阴离子总数大于0.1NA,B正确;标准状况下,SO3不是气态,不能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其物质的量,C错误;电解精炼铜时阳极是粗铜,其中含有的锌、铁等比铜活泼的金属也会失电子,因此阴极得到的电子数为2NA时,阳极质量不一定减少64 g,D错误。4.实验室中某些气体的制取、收集及尾气处理装置如图所示(省略夹持和净化装置)。仅用此装置和表中提供的物质完成相关实验,最合理的选项是( )选项a中的物质b中的物质c中收集的气体d中的物质A浓氨水CaONH3H2OB浓硫酸Na2SO3SO2NaOH溶液C稀硝酸CuNO2H2OD浓盐酸MnO2Cl2NaOH溶液答案 B解析 A项,NH3收集用向下排空气法,不符合;C项,铜和稀硝酸反应不能产生NO2,且NO2的吸收不能用水,可以用NaOH溶液;D项,用浓盐酸与MnO2反应制Cl2需要加热,本装置不能满足。5.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p、q、r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常温常压下,p为无色无味气体,q为液态,r为淡黄色固体,s是气体单质。上述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半径:Z>Y>XB.m、n、r都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C.m、n、t 都能破坏水的电离平衡D.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Y>X答案 A解析 由题可知r为Na2O2,q为H2O,且r与p、q均生成s,s为O2,p为CO2,n为Na2CO3,m为NaHCO3,t为NaOH,结合原子序数可知,W为H,X为C,Y为O,Z为Na。电子层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同周期从左向右主族元素原子半径减小,原子半径C>O,则原子半径:Z>X>Y,故A错误;m为NaHCO3,n为Na2CO3,r为Na2O2,均含离子键、共价键,故B正确;m为NaHCO3,n为Na2CO3,t为NaOH,n、m促进水的电离,t抑制水的电离,则m、n、t都能破坏水的电离平衡,故C正确;非金属性Y>X,则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Y>X,故D正确。6.Cu2O是一种半导体材料,基于绿色化学理念设计的制取Cu2O的电解池示意图如图,电解总反应为:2Cu+H2OCu2O+H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子的流向:电源负极→石墨电极→Cu→电源正极B.铜电极上的电极方程式为2Cu+H2O-2e-===Cu2O+2H+C.电解后溶液的pH变大D.当有0.1 mol电子转移时,有0.1 mol Cu2O生成答案 C解析 “石墨电极→Cu”是通过溶液中的离子导电,A错误;强碱性条件下不能生成大量H+,B错误;反应消耗水,溶液体积变小,pH变大,C正确;由总反应可知:Cu2O~2e-,故当有0.1 mol电子转移时,有0.05 mol Cu2O生成,D错误。7.常温下,在20 mL a mol·L-1盐酸中滴加a mol·L-1 MOH(一元碱)溶液,混合溶液中由水电离的c(H+)与MOH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0.01B.Y点溶液中:c(M+)=c(Cl-)>c(H+)=c(OH-)C.微热Z点对应的溶液,溶液的pH增大D.若R点时V[MOH(aq)]=x mL,则常温下MOH的电离常数Kb=答案 D解析 Z点对应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则Z点时酸和碱恰好完全反应:MOH+HCl===MCl+H2O,又水电离的c(H+)大于10-7 mol·L-1,说明MOH是弱碱。Y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是MCl和HCl,溶液呈酸性,Z点之后继续加入MOH溶液,R点对应的溶液呈中性。A项,X点对应的溶液为a mol·L-1盐酸,c(H+)==0.1 mol·L-1,c(HCl)=0.1 mol·L-1,错误;B项,Y点对应的溶液呈酸性,则c(Cl-)>c(M+),c(H+)>c(OH-),错误;C项,Z点对应的溶液呈酸性,加热时M+的水解程度增大,溶液酸性增强,pH减小,错误;D项,R点对应的溶液中c(MOH)=×a mol·L-1,c(M+)=c(Cl-)=×a mol·L-1,c(H+)=c(OH-)=1×10-7 mol·L-1,Kb==,正确。8.为了改善环境,科学家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研究碳、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利用N2与H2合成氨是重要的工业反应,下图为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关系。①反应中加入铁粉可以提高反应速率,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②已知某些化学键键能数据如下表:化学键H—HN≡NN—HE/(kJ/mol)436946391反应N2(g)+H2(g) NH3(g)的活化能Ea=254 kJ/mol,则反应NH3(g) N2(g)+H2(g)的活化能Eb=________ kJ/mol。(2)汽车内燃机工作时会将N2转化为NO,反应方程式为N2(g)+O2(g) 2NO(g),该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如下表:温度27 ℃ 2000 ℃ K3.8×10-310.1温度为2000 ℃,某时刻测得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分别为c(N2)=0.2 mol/L,c(O2)=0.03 mol/L,c(NO)=0.03 mol/L,此时该反应的速率(v)应满足的关系为________(填字母序号)。A.v正>v逆 B.v正=v逆C.v正<v逆 D.无法确定(3)工业上可将CO转化成甲醇,反应方程式为CO(g)+2H2(g) CH3OH(g)。若在一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CO和2 mol H2进行反应,初始体积为3 L,保持压强不变,反应后CO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T)的变化如图中曲线所示。①若所加的CO和H2的量以及反应温度均不变,则达到平衡状态A、B时的压强pA________pB(填“>”“<”或“=”),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若达到化学平衡状态A时,CO的体积分数为25%,此时CO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平衡常数KA=__________。答案 (1)①降低了合成氨反应的活化能 ②300(2)C(3)①< 该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有利于平衡正向移动,CO转化率升高,故pA<pB ②50% 4 L2/mol2解析 (1)①通过图像可以看出,铁粉降低了合成氨反应的活化能,作催化剂,提高了反应速率。②反应N2(g)+H2(g) NH3(g),反应热=反应物断键吸收的总能量-生成物成键放出的总能量=(436×1.5+946×0.5-3×391) kJ/mol=-46 kJ/mol。反应热=Ea-Eb=-46 kJ/mol,254 kJ/mol-Eb=-46 kJ/mol,Eb=300 kJ/mol。(2)Qc==0.15>K=0.1,平衡逆向移动,v正<v逆。(3)①该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右移,CO转化率升高,所以根据图像可知,pA小于pB。②设一氧化碳的变化量为x mol: CO(g)+2H2(g) CH3OH(g)起始量/mol 1 2 0变化量/mol x 2x x平衡量/mol 1-x 2-2x x若达到化学平衡状态A时,CO的体积分数为25%,则=0.25,x=0.5,此时CO的转化率为×100%=50%。根据同温同压下,气体的物质的量与气体体积成正比规律,反应前混合气体为3 mol,体积为3 L,反应后混合气体为2 mol,体积为2 L,平衡后各物质浓度为c(CH3OH)==0.25 mol/L,c(CO)==0.25 mol/L,c(H2)==0.5 mol/L,平衡常数KA===4 L2/mol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