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电化学作业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565604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9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电化学作业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565604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9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电化学作业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565604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2019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电化学作业 练习
展开
一、选择题
1.一定条件下,实验室利用如图所示装置,通过测电压求算Ksp(AgCl)。工作一段时间后,两电极质量均增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装置工作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左池中的银电极作正极
C.总反应为Ag++Cl-===AgCl↓
D.盐桥中的K+向右池方向移动
答案 B
解析 该装置为原电池,工作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A正确;根据两电极质量均增大,知左池中的银电极发生反应:Ag-e-+Cl-===AgCl,右池中的银电极发生反应:Ag++e-===Ag,则左池银电极为负极,右池银电极为正极,B错误;将两电极反应相加,可得总反应:Ag++Cl-===AgCl↓,C正确;盐桥中的K+(阳离子)向正极(右池)方向移动,D正确。
2.NO2、O2和熔融KNO3可制作燃料电池,其原理如图所示。该电池在放电过程中石墨Ⅰ电极上生成氧化物Y,Y可循环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放电时,NO向石墨Ⅱ电极迁移
B.石墨Ⅱ附近发生的反应为:NO+O2+e-===NO
C.该电池总反应式为:4NO2+O2===2N2O5
D.当外电路通过4 mol e-时,负极上共产生2 mol N2O5
答案 C
解析 根据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可知,石墨Ⅰ上通入NO2,石墨Ⅰ为负极,石墨Ⅱ上通入O2,石墨Ⅱ为正极,放电时NO向负极(石墨Ⅰ)迁移,A错误;石墨Ⅱ附近发生的反应为:O2+4e-+2N2O5===4NO,B错误;电池总反应为NO2和O2的反应:4NO2+O2===2N2O5,C正确;根据负极反应式:4NO2-4e-+4NO===4N2O5可知,当外电路通过4 mol e-时,负极上共产生4 mol N2O5,D错误。
3.向100 mL 0.4 mol·L-1的氢氧化钡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放出5.12 kJ的热量。如果向100 mL 0.4 mol·L-1的稀盐酸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放出2.2 kJ的热量,则硫酸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A.Ba2+(aq)+SO(aq)===BaSO4(s)
ΔH=-2.92 kJ·mol-1
B.Ba2+(aq)+SO(aq)===BaSO4(s)
ΔH=-0.72 kJ·mol-1
C.Ba2+(aq)+SO(aq)===BaSO4(s)
ΔH=-18 kJ·mol-1
D.Ba2+(aq)+SO(aq)===BaSO4(s)
ΔH=-73 kJ·mol-1
答案 C
解析 第一个反应中Ba(OH)2和第二个反应中HCl的物质的量均为:0.4 mol·L-1×0.1 L=0.04 mol,则Ba(OH)2溶液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①Ba2+(aq)+2OH-(aq)+2H+(aq)+SO(aq)===BaSO4(s)+2H2O(l) ΔH1=-=-128 kJ·mol-1;盐酸与足量Ba(OH)2溶液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②H+(aq)+OH-(aq)===H2O(l) ΔH2=-=-55 kJ·mol-1。Na2SO4溶液与BaCl2溶液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③Ba2+(aq)+SO(aq)===BaSO4(s),根据盖斯定律,由①-②×2可得③,则ΔH=ΔH1-2ΔH2=-128 kJ·mol-1-(-55 kJ·mol-1)×2=-18 kJ·mol-1,C正确。
4.用间接电化学法可对大气污染物NO进行无害化处理,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质子膜允许H+和H2O通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极Ⅰ为阴极,电极反应式为2H2O+2e-===2OH-+H2↑
B.电解时H+由电极Ⅰ向电极Ⅱ迁移
C.吸收塔中的反应为2NO+2S2O+2H2O===N2+4HSO
D.每处理1 mol NO,可同时得到32 g O2
答案 C
解析 根据图示可以看出,电极Ⅰ中的电极反应式应该是2HSO+2e-+2H+===S2O+2H2O,A错误;电解时阳离子向阴极移动,故H+由电极Ⅱ向电极Ⅰ迁移,B错误;吸收塔中的反应为2NO+2S2O+2H2O===N2+4HSO,C正确;每处理1 mol NO,转移电子数为2 mol,可同时得到16 g O2,D错误。
5.装置(Ⅰ)为铁镍(Fe-Ni)可充电的碱性电池:Fe+NiO2+2H2OFe(OH)2+Ni(OH)2;装置(Ⅱ)为电解示意图。当闭合开关K时,电极Y附近溶液先变红。X、Y电极为惰性电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闭合K时,电极X上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
B.闭合K时,电极X的反应式为2Cl--2e-===Cl2↑
C.闭合K时,电子从电极A流向电极X
D.闭合K时,A电极反应式为NiO2+2e-+2H+===Ni(OH)2
答案 B
解析 由电极Y附近溶液先变红,可知Y为阴极,则X为阳极,Cl-在阳极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2Cl--2e-===Cl2↑,A错误,B正确;B极为负极,电子由电极B流向电极Y,由电极X流向电极A,C错误;A极为正极,NiO2得电子被还原,且该电池为碱性电池,电极反应式中不能出现H+,故正极反应式为NiO2+2H2O+2e-===Ni(OH)2+2OH-,D错误。
6.某反应由AB、BC两步反应构成,反应的能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E1、E2、E3、E4表示活化能,下列有关该反应的ΔH的计算正确的是( )
A.ΔH=(E1+E2)-(E4+E3)
B.ΔH=(E4+E3)-(E1+E2)
C.ΔH=(E1+E2+E3)-E4
D.ΔH=(E1+E3)-(E2+E4)
答案 D
解析 E1和E3均可看做断裂旧化学键吸收的能量,而E2和E4均可看做生成新化学键放出的能量,故反应的ΔH=(E1+E3)-(E2+E4)。
7.如下图所示,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燃料电池并探究氯碱工业原理和粗铜的精炼原理,其中乙装置中X为阳离子交换膜。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一段时间后,乙装置中生成的氢氧化钠在铁极区
B.乙装置中铁电极为阴极,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
C.通入氧气的一极为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O2-4e-+2H2O===4OH-
D.反应一段时间后,丙装置中硫酸铜溶液浓度保持不变
答案 A
解析 甲装置中通入甲醚的电极为负极,则Fe电极为阴极,Na+、H+向阴极移动,H+放电,OH-浓度增大,故铁极区生成NaOH,A正确;乙装置中铁电极为阴极,阴极上Fe不参与反应,H+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B错误;通入O2的电极为正极,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O2+4e-+2H2O===4OH-,C错误;丙装置中阳极粗铜上不仅Cu放电,杂质Fe、Zn等也放电,而阴极上始终是Cu2+放电,即进入溶液中的Cu2+比溶液中析出的Cu2+少,故CuSO4溶液浓度减小,D错误。
8.近几年科学家发明的一种新型可控电池——锂水电池,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石墨极发生的反应是2H2O+2e-H2↑+2OH-
B.有机电解质和水溶液不可以互换区域
C.标准状况下产生22.4 L的氢气时,正极消耗锂的质量为14 g
D.该装置不仅可提供电能,还可得到清洁的氢气
答案C
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石墨电极上产生氢气,应该是正极,该电极上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2H2O+2e-H2↑+2OH-,A正确。由于金属Li可以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锂和氢气,但是与有机电解质不反应,所以有机电解质和水溶液不可以互换区域,B正确。金属Li与水发生反应2Li+2H2O2LiOH+H2↑,标准状况下产生22.4 L的氢气时,金属锂是负极,负极消耗锂的质量为14 g,C错误。该装置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装置不仅可提供电能,并且反应产物是氢气,能提供能源,D正确。
9.瓦斯爆炸是煤矿开采中的重大危害,一种瓦斯分析仪(图甲)能够在煤矿巷道中的甲烷达到一定浓度时,可以通过传感器显示。该瓦斯分析仪工作原理类似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其装置如图乙所示,其中的固体电解质是Y2O3-Na2O,O2-可以在其中自由移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瓦斯分析仪工作时,电池内电路中电子由电极b流向电极a
B.电极b是正极,O2-由电极a流向电极b
C.电极a的反应式为CH4+4O2--8e-CO2+2H2O
D.当固体电解质中有1 mol O2-通过时,电子转移4 mol
答案C
解析电子不能在电池内电路流动,只能在外电路中流动,A错误。O2-是阴离子,应向负极移动,即O2-由正极(电极b)流向负极(电极a),B错误。甲烷所在电极a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CH4+4O2--8e-CO2+2H2O,C正确。1 mol O2得4 mol电子生成2 mol O2-,故当固体电解质中有1 mol O2-通过时,电子转移2 mol,D错误。
10.LiOH和钴氧化物可用于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利用如图装置电解制备LiOH,两电极区电解液分别为LiOH溶液和LiCl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B极区电解液为LiOH溶液
B.每产生标准状况下2.24 L氢气,就有0.1 mol阳离子通过交换膜进入阴极区
C.电解过程中Li+向B电极迁移
D.阳极电极反应式为2Cl--2e-Cl2↑
答案B
解析根据图知,B电极上有氢气生成,则B为电解池阴极,A为阳极。B电极反应式为2H2O+2e-2OH-+H2↑,有氢氧根离子生成,所以B极区电解液为LiOH溶液,A极区电解液为LiCl溶液,A正确。每产生标准状况下2.24 L氢气,有0.2 mol电子转移,根据电荷守恒知,有0.2 mol阳离子通过交换膜进入阴极区,B错误。电解池工作时,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向阴极移动,即电解过程中Li+向B电极迁移,C正确。A电极为阳极,电极上氯离子放电,电极反应式为2Cl--2e-Cl2↑,D正确。
11.下列装置由甲、乙部分组成(如图所示),甲是将废水中乙二胺[H2N(CH2)2NH2]氧化为环境友好物质形成的化学电源。当电池工作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中H+透过质子交换膜由左向右移动
B.M极电极反应式:H2N(CH2)2NH2+4H2O-16e-2CO2↑+N2↑+16H+
C.一段时间后,乙中CuSO4溶液浓度基本保持不变
D.当N极消耗0.25 mol O2时,则铁极增重16 g
答案D
解析甲图中装置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原电池,M是负极,N是正极,电解质溶液为酸性溶液,负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M是负极,N是正极,质子透过质子交换膜由M极移向N极,即由左向右移动,A正确。H2N(CH2)2NH2在负极M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氮气、二氧化碳和H+,电极反应式为H2N(CH2)2NH2+4H2O-16e-2CO2↑+N2↑+16H+,B正确。乙部分是在铁上镀铜,电解质溶液浓度基本不变,所以乙中CuSO4溶液浓度基本保持不变,C正确。当N电极消耗0.25 mol氧气时,则转移0.25 mol×4=1 mol电子,所以铁电极增重 mol×64 g·mol-1=32 g,D错误。
12.混合动力汽车(HEV)中使用了镍氢电池,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其中M为储氢合金,MH为吸附了氢原子的储氢合金,KOH溶液作电解液。关于镍氢电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充电时,阴极附近pH降低
B.电动机工作时溶液中OH-向甲移动
C.放电时正极反应式为:NiOOH+H2O+e-Ni(OH)2+OH-
D.电极总反应式为:MH+NiOOHM+Ni(OH)2
答案A
解析充电时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M+H2O+e-MH+OH-,生成氢氧根,pH增大,A错误。电动机工作时是放电过程,原电池工作时,溶液中氢氧根离子向负极即甲电极迁移,B正确。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NiOOH+H2O+e-Ni(OH)2+OH-,C正确。放电过程的正极反应为NiOOH+H2O+e-Ni(OH)2+OH-,负极反应为MH+OH--e-M+H2O,则电池总反应为MH+NiOOHM+Ni(OH)2,D正确。
二、填空题
13.按要求计算下列反应的ΔH。
(1)二氧化碳的捕集与利用是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的重要途径之一。
目前工业上用的捕碳剂NH3和(NH4)2CO3,它们与CO2发生如下可逆反应:
2NH3(l)+H2O(l)+CO2(g)(NH4)2CO3(aq) ΔH1
NH3(l)+H2O(l)+CO2(g)NH4HCO3(aq) ΔH2
(NH4)2CO3(aq)+H2O(l)+CO2(g)2NH4HCO3(aq) ΔH3
则ΔH3=______________(用含ΔH1、ΔH2的代数式表示)。
(2)已知断裂1 mol化学键所需的能量如下:
化学键
H—H
C===O
C===S
H—S
C≡O
E/(kJ·mol-1)
436
745
577
339
1072
H2还原COS发生的反应为H2(g)+COS(g)===H2S(g)+CO(g),该反应的ΔH=________ kJ·mol-1(已知COS的电子式O··, ··C··S··, )。
(3)NH3作为一种重要化工原料,被大量应用于工业生产,与其有关性质反应的催化剂研究曾被列入国家863计划。催化剂常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即专一性。已知:
反应Ⅰ:4NH3(g)+5O2(g)4NO(g)+6H2O(g) ΔH1=-905.0 kJ·mol-1
反应Ⅱ:4NH3(g)+3O2(g)2N2(g)+6H2O(g) ΔH2
化学键
H—O
O===O
N≡N
N—H
键能/(kJ·mol-1)
463
496
942
391
ΔH2=____________。
(4)以甲醇为原料制备氢气的一种原理如下:
反应Ⅰ:CH3OH(g)CO(g)+2H2(g)
ΔH1=+90 kJ·mol-1
反应Ⅱ:CO(g)+H2O(g)CO2(g)+H2(g)
ΔH2=-41 kJ·mol-1
已知:断裂1 mol分子中的化学键需要吸收的能量如下表所示。
分子
CH3OH(g)
H2(g)
H2O(g)
CO2(g)
能量/(kJ·mol-1)
2038
436
925
x
表中x=________。
(5)利用CO2和CH4重整可制合成气(主要成分为CO、H2),已知重整过程中部分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①CH4(g)===C(s)+2H2(g)
ΔH1=+75.0 kJ·mol-1
②CO2(g)+H2(g)===CO(g)+H2O(g)
ΔH2=+41.0 kJ·mol-1
③CO(g)+H2(g)===C(s)+H2O(g)
ΔH3=-131.0 kJ·mol-1
反应CO2(g)+CH4(g)===2CO(g)+2H2(g)的ΔH=________ kJ·mol-1。
答案 (1)2ΔH2-ΔH1 (2)+8 (3)-1260 kJ·mol-1 (4)1606 (5)+247.0
解析 (1)①2NH3(l)+H2O(l)+CO2(g)(NH4)2CO3(aq) ΔH1
②NH3(l)+H2O(l)+CO2(g)NH4HCO3(aq) ΔH2
根据盖斯定律②×2-①可得:(NH4)2CO3(aq)+H2O(l)+CO2(g)
2NH4HCO3(aq) ΔH3=2ΔH2-ΔH1。
(2)ΔH=(436+745+577-2×339-1072) kJ·mol-1=+8 kJ·mol-1。
(3)4NH3(g)+3O2(g)2N2(g)+6H2O(g) ΔH2=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4×3×391+3×496-2×942-6×2×463) kJ·mol-1=-1260 kJ·mol-1。
(4)根据盖斯定律Ⅰ+Ⅱ可得:CH3OH(g)+H2O(g)CO2(g)+3H2(g) ΔH=+49 kJ·mol-1,因为ΔH=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2038+925-x-436×3) kJ·mol-1=49 kJ·mol-1,解得x=1606,所以表中x=1606。
(5)根据盖斯定律①+②-③可得反应:CO2(g)+CH4(g)===2CO(g)+2H2(g) ΔH=ΔH1+ΔH2-ΔH3=75.0 kJ·mol-1+41.0 kJ·mol-1-(-131.0 kJ·mol-1)=+247.0 kJ·mol-1。
14.利用电化学原理,将NO2、O2和熔融KNO3制成燃料电池,模拟工业电解法来处理含Cr2废水,如下图所示;电解过程中溶液发生反应:Cr2+6Fe2++14H+2Cr3++6Fe3++7H2O。
(1)甲池工作时,NO2转变成绿色硝化剂Y,Y是N2O5,可循环使用。则石墨Ⅱ是电池的 极;石墨Ⅰ附近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 。
(2)工作时,甲池内的N向 极移动(填“石墨Ⅰ”或“石墨Ⅱ”);在相同条件下,消耗的O2和NO2的体积比为 。
(3)乙池中Fe(Ⅰ)棒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
(4)若溶液中减少了0.01 mol Cr2,则电路中至少转移了 mol电子。
(5)向完全还原为Cr3+的乙池工业废水中滴加NaOH溶液,可将铬以Cr(OH)3沉淀的形式除去,已知Cr(OH)3存在以下溶解平衡:Cr(OH)3(s)Cr3+(aq)+3OH-(aq),常温下Cr(OH)3的溶度积Ksp=c(Cr3+)·c3(OH-)=1.0×10-32,要使c(Cr3+)降至1.0×10-5 mol·L-1,溶液的pH应调至 。
答案(1)正 NO2+N-e-N2O5
(2)石墨Ⅰ 1∶4
(3)Fe-2e-Fe2+
(4)0.12
(5)5
解析(1)根据图示知甲池为燃料电池,电池工作时,石墨Ⅰ附近NO2转变成N2O5,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NO2+N-e-N2O5;石墨Ⅱ是电池的正极,O2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O2+2N2O5+4e-4N。(2)电池工作时,电解质溶液中的阴离子移向负极,即甲池内的N向石墨Ⅰ极移动;根据两极的电极反应式结合得失电子守恒知,在相同条件下,消耗O2和NO2的体积比为1∶4。(3)乙池为电解池,Fe(Ⅰ)棒为电解池的阳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Fe-2e-Fe2+。(4)根据反应Cr2+6Fe2++14H+2Cr3++6Fe3++7H2O知,若溶液中减少了0.01 mol Cr2,则参加反应的Fe2+为0.06 mol,根据电极反应:Fe-2e-Fe2+知电路中至少转移了0.12 mol电子。(5)常温下Cr(OH)3的溶度积Ksp=c(Cr3+)·c3(OH-)=1.0×10-32,c(Cr3+)=10-5 mol·L-1,则c3(OH-)=1.0×10-27,c(OH-)=1.0×10-9 mol·L-1,c(H+)=10-5 mol·L-1,溶液的pH应调至5。
1.一定条件下,实验室利用如图所示装置,通过测电压求算Ksp(AgCl)。工作一段时间后,两电极质量均增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装置工作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左池中的银电极作正极
C.总反应为Ag++Cl-===AgCl↓
D.盐桥中的K+向右池方向移动
答案 B
解析 该装置为原电池,工作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A正确;根据两电极质量均增大,知左池中的银电极发生反应:Ag-e-+Cl-===AgCl,右池中的银电极发生反应:Ag++e-===Ag,则左池银电极为负极,右池银电极为正极,B错误;将两电极反应相加,可得总反应:Ag++Cl-===AgCl↓,C正确;盐桥中的K+(阳离子)向正极(右池)方向移动,D正确。
2.NO2、O2和熔融KNO3可制作燃料电池,其原理如图所示。该电池在放电过程中石墨Ⅰ电极上生成氧化物Y,Y可循环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放电时,NO向石墨Ⅱ电极迁移
B.石墨Ⅱ附近发生的反应为:NO+O2+e-===NO
C.该电池总反应式为:4NO2+O2===2N2O5
D.当外电路通过4 mol e-时,负极上共产生2 mol N2O5
答案 C
解析 根据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可知,石墨Ⅰ上通入NO2,石墨Ⅰ为负极,石墨Ⅱ上通入O2,石墨Ⅱ为正极,放电时NO向负极(石墨Ⅰ)迁移,A错误;石墨Ⅱ附近发生的反应为:O2+4e-+2N2O5===4NO,B错误;电池总反应为NO2和O2的反应:4NO2+O2===2N2O5,C正确;根据负极反应式:4NO2-4e-+4NO===4N2O5可知,当外电路通过4 mol e-时,负极上共产生4 mol N2O5,D错误。
3.向100 mL 0.4 mol·L-1的氢氧化钡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放出5.12 kJ的热量。如果向100 mL 0.4 mol·L-1的稀盐酸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放出2.2 kJ的热量,则硫酸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A.Ba2+(aq)+SO(aq)===BaSO4(s)
ΔH=-2.92 kJ·mol-1
B.Ba2+(aq)+SO(aq)===BaSO4(s)
ΔH=-0.72 kJ·mol-1
C.Ba2+(aq)+SO(aq)===BaSO4(s)
ΔH=-18 kJ·mol-1
D.Ba2+(aq)+SO(aq)===BaSO4(s)
ΔH=-73 kJ·mol-1
答案 C
解析 第一个反应中Ba(OH)2和第二个反应中HCl的物质的量均为:0.4 mol·L-1×0.1 L=0.04 mol,则Ba(OH)2溶液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①Ba2+(aq)+2OH-(aq)+2H+(aq)+SO(aq)===BaSO4(s)+2H2O(l) ΔH1=-=-128 kJ·mol-1;盐酸与足量Ba(OH)2溶液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②H+(aq)+OH-(aq)===H2O(l) ΔH2=-=-55 kJ·mol-1。Na2SO4溶液与BaCl2溶液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③Ba2+(aq)+SO(aq)===BaSO4(s),根据盖斯定律,由①-②×2可得③,则ΔH=ΔH1-2ΔH2=-128 kJ·mol-1-(-55 kJ·mol-1)×2=-18 kJ·mol-1,C正确。
4.用间接电化学法可对大气污染物NO进行无害化处理,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质子膜允许H+和H2O通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极Ⅰ为阴极,电极反应式为2H2O+2e-===2OH-+H2↑
B.电解时H+由电极Ⅰ向电极Ⅱ迁移
C.吸收塔中的反应为2NO+2S2O+2H2O===N2+4HSO
D.每处理1 mol NO,可同时得到32 g O2
答案 C
解析 根据图示可以看出,电极Ⅰ中的电极反应式应该是2HSO+2e-+2H+===S2O+2H2O,A错误;电解时阳离子向阴极移动,故H+由电极Ⅱ向电极Ⅰ迁移,B错误;吸收塔中的反应为2NO+2S2O+2H2O===N2+4HSO,C正确;每处理1 mol NO,转移电子数为2 mol,可同时得到16 g O2,D错误。
5.装置(Ⅰ)为铁镍(Fe-Ni)可充电的碱性电池:Fe+NiO2+2H2OFe(OH)2+Ni(OH)2;装置(Ⅱ)为电解示意图。当闭合开关K时,电极Y附近溶液先变红。X、Y电极为惰性电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闭合K时,电极X上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
B.闭合K时,电极X的反应式为2Cl--2e-===Cl2↑
C.闭合K时,电子从电极A流向电极X
D.闭合K时,A电极反应式为NiO2+2e-+2H+===Ni(OH)2
答案 B
解析 由电极Y附近溶液先变红,可知Y为阴极,则X为阳极,Cl-在阳极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2Cl--2e-===Cl2↑,A错误,B正确;B极为负极,电子由电极B流向电极Y,由电极X流向电极A,C错误;A极为正极,NiO2得电子被还原,且该电池为碱性电池,电极反应式中不能出现H+,故正极反应式为NiO2+2H2O+2e-===Ni(OH)2+2OH-,D错误。
6.某反应由AB、BC两步反应构成,反应的能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E1、E2、E3、E4表示活化能,下列有关该反应的ΔH的计算正确的是( )
A.ΔH=(E1+E2)-(E4+E3)
B.ΔH=(E4+E3)-(E1+E2)
C.ΔH=(E1+E2+E3)-E4
D.ΔH=(E1+E3)-(E2+E4)
答案 D
解析 E1和E3均可看做断裂旧化学键吸收的能量,而E2和E4均可看做生成新化学键放出的能量,故反应的ΔH=(E1+E3)-(E2+E4)。
7.如下图所示,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燃料电池并探究氯碱工业原理和粗铜的精炼原理,其中乙装置中X为阳离子交换膜。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一段时间后,乙装置中生成的氢氧化钠在铁极区
B.乙装置中铁电极为阴极,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
C.通入氧气的一极为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O2-4e-+2H2O===4OH-
D.反应一段时间后,丙装置中硫酸铜溶液浓度保持不变
答案 A
解析 甲装置中通入甲醚的电极为负极,则Fe电极为阴极,Na+、H+向阴极移动,H+放电,OH-浓度增大,故铁极区生成NaOH,A正确;乙装置中铁电极为阴极,阴极上Fe不参与反应,H+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B错误;通入O2的电极为正极,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O2+4e-+2H2O===4OH-,C错误;丙装置中阳极粗铜上不仅Cu放电,杂质Fe、Zn等也放电,而阴极上始终是Cu2+放电,即进入溶液中的Cu2+比溶液中析出的Cu2+少,故CuSO4溶液浓度减小,D错误。
8.近几年科学家发明的一种新型可控电池——锂水电池,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石墨极发生的反应是2H2O+2e-H2↑+2OH-
B.有机电解质和水溶液不可以互换区域
C.标准状况下产生22.4 L的氢气时,正极消耗锂的质量为14 g
D.该装置不仅可提供电能,还可得到清洁的氢气
答案C
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石墨电极上产生氢气,应该是正极,该电极上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2H2O+2e-H2↑+2OH-,A正确。由于金属Li可以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锂和氢气,但是与有机电解质不反应,所以有机电解质和水溶液不可以互换区域,B正确。金属Li与水发生反应2Li+2H2O2LiOH+H2↑,标准状况下产生22.4 L的氢气时,金属锂是负极,负极消耗锂的质量为14 g,C错误。该装置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装置不仅可提供电能,并且反应产物是氢气,能提供能源,D正确。
9.瓦斯爆炸是煤矿开采中的重大危害,一种瓦斯分析仪(图甲)能够在煤矿巷道中的甲烷达到一定浓度时,可以通过传感器显示。该瓦斯分析仪工作原理类似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其装置如图乙所示,其中的固体电解质是Y2O3-Na2O,O2-可以在其中自由移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瓦斯分析仪工作时,电池内电路中电子由电极b流向电极a
B.电极b是正极,O2-由电极a流向电极b
C.电极a的反应式为CH4+4O2--8e-CO2+2H2O
D.当固体电解质中有1 mol O2-通过时,电子转移4 mol
答案C
解析电子不能在电池内电路流动,只能在外电路中流动,A错误。O2-是阴离子,应向负极移动,即O2-由正极(电极b)流向负极(电极a),B错误。甲烷所在电极a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CH4+4O2--8e-CO2+2H2O,C正确。1 mol O2得4 mol电子生成2 mol O2-,故当固体电解质中有1 mol O2-通过时,电子转移2 mol,D错误。
10.LiOH和钴氧化物可用于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利用如图装置电解制备LiOH,两电极区电解液分别为LiOH溶液和LiCl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B极区电解液为LiOH溶液
B.每产生标准状况下2.24 L氢气,就有0.1 mol阳离子通过交换膜进入阴极区
C.电解过程中Li+向B电极迁移
D.阳极电极反应式为2Cl--2e-Cl2↑
答案B
解析根据图知,B电极上有氢气生成,则B为电解池阴极,A为阳极。B电极反应式为2H2O+2e-2OH-+H2↑,有氢氧根离子生成,所以B极区电解液为LiOH溶液,A极区电解液为LiCl溶液,A正确。每产生标准状况下2.24 L氢气,有0.2 mol电子转移,根据电荷守恒知,有0.2 mol阳离子通过交换膜进入阴极区,B错误。电解池工作时,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向阴极移动,即电解过程中Li+向B电极迁移,C正确。A电极为阳极,电极上氯离子放电,电极反应式为2Cl--2e-Cl2↑,D正确。
11.下列装置由甲、乙部分组成(如图所示),甲是将废水中乙二胺[H2N(CH2)2NH2]氧化为环境友好物质形成的化学电源。当电池工作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中H+透过质子交换膜由左向右移动
B.M极电极反应式:H2N(CH2)2NH2+4H2O-16e-2CO2↑+N2↑+16H+
C.一段时间后,乙中CuSO4溶液浓度基本保持不变
D.当N极消耗0.25 mol O2时,则铁极增重16 g
答案D
解析甲图中装置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原电池,M是负极,N是正极,电解质溶液为酸性溶液,负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M是负极,N是正极,质子透过质子交换膜由M极移向N极,即由左向右移动,A正确。H2N(CH2)2NH2在负极M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氮气、二氧化碳和H+,电极反应式为H2N(CH2)2NH2+4H2O-16e-2CO2↑+N2↑+16H+,B正确。乙部分是在铁上镀铜,电解质溶液浓度基本不变,所以乙中CuSO4溶液浓度基本保持不变,C正确。当N电极消耗0.25 mol氧气时,则转移0.25 mol×4=1 mol电子,所以铁电极增重 mol×64 g·mol-1=32 g,D错误。
12.混合动力汽车(HEV)中使用了镍氢电池,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其中M为储氢合金,MH为吸附了氢原子的储氢合金,KOH溶液作电解液。关于镍氢电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充电时,阴极附近pH降低
B.电动机工作时溶液中OH-向甲移动
C.放电时正极反应式为:NiOOH+H2O+e-Ni(OH)2+OH-
D.电极总反应式为:MH+NiOOHM+Ni(OH)2
答案A
解析充电时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M+H2O+e-MH+OH-,生成氢氧根,pH增大,A错误。电动机工作时是放电过程,原电池工作时,溶液中氢氧根离子向负极即甲电极迁移,B正确。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NiOOH+H2O+e-Ni(OH)2+OH-,C正确。放电过程的正极反应为NiOOH+H2O+e-Ni(OH)2+OH-,负极反应为MH+OH--e-M+H2O,则电池总反应为MH+NiOOHM+Ni(OH)2,D正确。
二、填空题
13.按要求计算下列反应的ΔH。
(1)二氧化碳的捕集与利用是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的重要途径之一。
目前工业上用的捕碳剂NH3和(NH4)2CO3,它们与CO2发生如下可逆反应:
2NH3(l)+H2O(l)+CO2(g)(NH4)2CO3(aq) ΔH1
NH3(l)+H2O(l)+CO2(g)NH4HCO3(aq) ΔH2
(NH4)2CO3(aq)+H2O(l)+CO2(g)2NH4HCO3(aq) ΔH3
则ΔH3=______________(用含ΔH1、ΔH2的代数式表示)。
(2)已知断裂1 mol化学键所需的能量如下:
化学键
H—H
C===O
C===S
H—S
C≡O
E/(kJ·mol-1)
436
745
577
339
1072
H2还原COS发生的反应为H2(g)+COS(g)===H2S(g)+CO(g),该反应的ΔH=________ kJ·mol-1(已知COS的电子式O··, ··C··S··, )。
(3)NH3作为一种重要化工原料,被大量应用于工业生产,与其有关性质反应的催化剂研究曾被列入国家863计划。催化剂常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即专一性。已知:
反应Ⅰ:4NH3(g)+5O2(g)4NO(g)+6H2O(g) ΔH1=-905.0 kJ·mol-1
反应Ⅱ:4NH3(g)+3O2(g)2N2(g)+6H2O(g) ΔH2
化学键
H—O
O===O
N≡N
N—H
键能/(kJ·mol-1)
463
496
942
391
ΔH2=____________。
(4)以甲醇为原料制备氢气的一种原理如下:
反应Ⅰ:CH3OH(g)CO(g)+2H2(g)
ΔH1=+90 kJ·mol-1
反应Ⅱ:CO(g)+H2O(g)CO2(g)+H2(g)
ΔH2=-41 kJ·mol-1
已知:断裂1 mol分子中的化学键需要吸收的能量如下表所示。
分子
CH3OH(g)
H2(g)
H2O(g)
CO2(g)
能量/(kJ·mol-1)
2038
436
925
x
表中x=________。
(5)利用CO2和CH4重整可制合成气(主要成分为CO、H2),已知重整过程中部分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①CH4(g)===C(s)+2H2(g)
ΔH1=+75.0 kJ·mol-1
②CO2(g)+H2(g)===CO(g)+H2O(g)
ΔH2=+41.0 kJ·mol-1
③CO(g)+H2(g)===C(s)+H2O(g)
ΔH3=-131.0 kJ·mol-1
反应CO2(g)+CH4(g)===2CO(g)+2H2(g)的ΔH=________ kJ·mol-1。
答案 (1)2ΔH2-ΔH1 (2)+8 (3)-1260 kJ·mol-1 (4)1606 (5)+247.0
解析 (1)①2NH3(l)+H2O(l)+CO2(g)(NH4)2CO3(aq) ΔH1
②NH3(l)+H2O(l)+CO2(g)NH4HCO3(aq) ΔH2
根据盖斯定律②×2-①可得:(NH4)2CO3(aq)+H2O(l)+CO2(g)
2NH4HCO3(aq) ΔH3=2ΔH2-ΔH1。
(2)ΔH=(436+745+577-2×339-1072) kJ·mol-1=+8 kJ·mol-1。
(3)4NH3(g)+3O2(g)2N2(g)+6H2O(g) ΔH2=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4×3×391+3×496-2×942-6×2×463) kJ·mol-1=-1260 kJ·mol-1。
(4)根据盖斯定律Ⅰ+Ⅱ可得:CH3OH(g)+H2O(g)CO2(g)+3H2(g) ΔH=+49 kJ·mol-1,因为ΔH=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2038+925-x-436×3) kJ·mol-1=49 kJ·mol-1,解得x=1606,所以表中x=1606。
(5)根据盖斯定律①+②-③可得反应:CO2(g)+CH4(g)===2CO(g)+2H2(g) ΔH=ΔH1+ΔH2-ΔH3=75.0 kJ·mol-1+41.0 kJ·mol-1-(-131.0 kJ·mol-1)=+247.0 kJ·mol-1。
14.利用电化学原理,将NO2、O2和熔融KNO3制成燃料电池,模拟工业电解法来处理含Cr2废水,如下图所示;电解过程中溶液发生反应:Cr2+6Fe2++14H+2Cr3++6Fe3++7H2O。
(1)甲池工作时,NO2转变成绿色硝化剂Y,Y是N2O5,可循环使用。则石墨Ⅱ是电池的 极;石墨Ⅰ附近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 。
(2)工作时,甲池内的N向 极移动(填“石墨Ⅰ”或“石墨Ⅱ”);在相同条件下,消耗的O2和NO2的体积比为 。
(3)乙池中Fe(Ⅰ)棒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
(4)若溶液中减少了0.01 mol Cr2,则电路中至少转移了 mol电子。
(5)向完全还原为Cr3+的乙池工业废水中滴加NaOH溶液,可将铬以Cr(OH)3沉淀的形式除去,已知Cr(OH)3存在以下溶解平衡:Cr(OH)3(s)Cr3+(aq)+3OH-(aq),常温下Cr(OH)3的溶度积Ksp=c(Cr3+)·c3(OH-)=1.0×10-32,要使c(Cr3+)降至1.0×10-5 mol·L-1,溶液的pH应调至 。
答案(1)正 NO2+N-e-N2O5
(2)石墨Ⅰ 1∶4
(3)Fe-2e-Fe2+
(4)0.12
(5)5
解析(1)根据图示知甲池为燃料电池,电池工作时,石墨Ⅰ附近NO2转变成N2O5,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NO2+N-e-N2O5;石墨Ⅱ是电池的正极,O2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O2+2N2O5+4e-4N。(2)电池工作时,电解质溶液中的阴离子移向负极,即甲池内的N向石墨Ⅰ极移动;根据两极的电极反应式结合得失电子守恒知,在相同条件下,消耗O2和NO2的体积比为1∶4。(3)乙池为电解池,Fe(Ⅰ)棒为电解池的阳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Fe-2e-Fe2+。(4)根据反应Cr2+6Fe2++14H+2Cr3++6Fe3++7H2O知,若溶液中减少了0.01 mol Cr2,则参加反应的Fe2+为0.06 mol,根据电极反应:Fe-2e-Fe2+知电路中至少转移了0.12 mol电子。(5)常温下Cr(OH)3的溶度积Ksp=c(Cr3+)·c3(OH-)=1.0×10-32,c(Cr3+)=10-5 mol·L-1,则c3(OH-)=1.0×10-27,c(OH-)=1.0×10-9 mol·L-1,c(H+)=10-5 mol·L-1,溶液的pH应调至5。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