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二轮复习 化学实验基础知识 作业(全国通用) 练习
展开化学实验基础知识
1.《本草纲目》记载了烧酒的制造工艺:“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 “以烧酒复烧二次……价值数倍也”。其方法与分离下列物质的实验方法原理上相同的是( )
A.苯和水 B.硝酸钾和氯化钠
C.乙酸乙酯和乙酸 D.食盐水和泥沙
解析:烧酒的制造工艺利用蒸馏的方法,可用于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A项,苯和水互不相溶,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错误;B项,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不同,可用重结晶的方法分离,错误;C项,乙酸乙酯和乙酸沸点不同,可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正确;D项,泥沙不溶于水,可用过滤的方法分离,错误。
答案:C
2.(2018·昌乐模拟)化学实验时应强化安全意识。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金属钠着火时使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B.加热碳酸氢钠固体时,试管管口倾斜向上
C.实验室制取氯气时,用NaOH溶液进行尾气吸收
D.浓硫酸溅到皮肤上时立即用稀氢氧化钠溶液冲洗
解析:钠着火生成过氧化钠,泡沫灭火器喷出的泡沫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碳,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因此不能用泡沫灭火器灭火,A错误;加热碳酸氢钠固体有水生成,如果试管口倾斜向上,水倒流使试管炸裂,B错误;氯气有毒,需要尾气处理,因此需要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C正确;浓硫酸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干布擦掉,然后再用大量水冲洗,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不能用稀氢氧化钠溶液冲洗,D错误。
答案:C
3.(2018·秦皇岛模拟)化学药品的安全存放是非常重要的。下列有关化学药品的存放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液溴易挥发,应用少量的水液封并放在冷暗处保存
B.硝酸见光易分解、易挥发,应用棕色广口试剂瓶密封保存
C.金属钠遇到氧气和水均立即反应,应保存在煤油中或者液体石蜡里
D.碳酸钠虽然属于盐,但是其水溶液呈碱性,应用带橡胶塞的试剂瓶保存
解析:A项,液溴易挥发,由于液溴的密度比水大,在水中溶解度不大,所以应用少量的水液封并放在冷暗处保存,正确;B项,硝酸见光易分解,温度高,浓度大容易分解,所以应用棕色细口试剂瓶密封保存,错误;C项,金属钠遇到氧气和水均立即反应,保存时要隔绝空气和水,由于钠的密度比煤油和液体石蜡大,与它们不能发生反应,元素应保存在煤油中或者液体石蜡里,正确;D项,碳酸钠虽然属于盐,但是由于CO水解使其水溶液呈碱性,因此为了防止瓶塞与试剂瓶粘在一起,应用带橡胶塞的试剂瓶保存,正确。
答案:B
4.下列选用的相关仪器、用品不符合实验要求的是( )
A | B | C | D |
准确量取 19.01 mL水 | 新制氯水的保存 | 测定0.1 mol·L-1 Na2CO3溶液的pH | 分离水和乙酸乙酯 |
25 mL酸式滴定管 | 带玻璃塞的棕色细口瓶 | 镊子、pH试纸、表面皿 | 分液漏斗、烧杯 |
解析:滴定管的测量精度为0.01 mL,A项正确;新制氯水见光易分解,且易挥发,具有强氧化性,应用带玻璃塞的棕色细口瓶盛放,B项正确;测定溶液pH时,应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pH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不能用镊子,C项错误;水和乙酸乙酯不相溶,可用分液的方法进行分离,故需用分液漏斗,D项正确。
答案:C
5.(2018·保定模拟)为了保证实验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创造一个安全的实验环境,实验操作者都必须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开启易挥发液体试剂前,应反复摇动后再开启
B.用食指顶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瓶倒立,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C.完成实验室制取氯气后的废液,可先倒入水槽中,再用水冲入下水道
D.在实验室中分离某些物质进行蒸馏操作时,温度应插入液面下
解析:开启易挥发液体试剂前,先将试剂瓶放在自来水流中冷却几分钟,开启时瓶口不要对人;A错误;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的操作为食指顶住瓶塞,用另一只手托住瓶底,将容量瓶倒转过来看瓶口处是否有水渗出,若没有,将瓶塞旋转180度,重复上述操作,如果瓶口处仍无水渗出,则容量瓶不漏水;B正确;实验后的废液都应倒入废液桶中收集,集中处理,C错误;蒸馏操作时,温度计水银球应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测量的蒸气温度,D错误。答案选B。
答案:B
6.对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检验、除杂所使用的试剂均正确的是( )
选项 | 物质及杂质 | 检验 | 除杂 |
A | 乙酸乙酯(乙酸) | Na2CO3溶液 | NaOH溶液 |
B | NaHCO3溶液(Na2CO3) | Ca(OH)2溶液 | 过量CO2 |
C | CO2(HCl) | AgNO3溶液(含稀硝酸) | 饱和NaHCO3溶液 |
D | CO(NO2) | 观察颜色或湿润的淀粉KI试纸 | 水 |
解析:A项,氢氧化钠不仅可以除去乙酸,而且也可以使乙酸乙酯水解,错误;B项,氢氧化钙不仅可以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沉淀,而且也可以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沉淀,错误;C项,正确;D项,水能除去二氧化氮,但是还能生成另外一种气体一氧化氮,错误。
答案:C
7.夹紧以下装置中的弹簧夹并进行相关操作。下列情形中,表明相应装置漏气的是( )
A.装置①中,用手捂住试管,烧杯中出现气泡,手放开后导管中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
B.装置②中,向长颈漏斗中加一定量水并形成水柱,随后水柱下降至与瓶中液面相平
C.装置③中,双手捂住烧瓶,导管中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双手放开后水柱慢慢回落
D.装置④中,将a管向上提至一定高度,a、b两管之间水面形成稳定的高度差
解析:装置②中最终水柱下降至与瓶中液面相平,不能形成稳定的水柱,说明装置漏气。
答案:B
8.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图1所示装置分离CCl4萃取碘水后已分层的有机层和水层
B.用图2所示装置蒸干FeCl3饱和溶液制备FeCl3晶体
C.用图3所示装置通过稀硝酸与铁反应制取少量的氢气
D.用图4所示装置分离氢氧化钙固体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铵固体
解析:B项,FeCl3发生水解反应,蒸干时生成Fe(OH)3,无法得到FeCl3晶体,错误;C项,硝酸具有强氧化性,稀硝酸与铁反应不生成氢气,错误。D项,氢氧化钙与氯化铵在加热时发生反应,生成氨气,错误。
答案:A
9.(2018·长沙模拟)下列分离或提纯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 待提纯物质 | 杂质 | 除杂试剂及主要操作方法 |
A | 乙烷 | 乙烯 | 酸性KMnO4溶液,洗气 |
B | MgCl2溶液 | FeCl3 | MgO,过滤 |
C | HCl气体 | Cl2 | 饱和食盐水,洗气 |
D | 乙醇 | 水 | 生石灰,过滤 |
解析:酸性KMnO4溶液能将乙烯氧化,但除去乙烯的同时会引入CO2,A项错误;除去MgCl2溶液中的FeCl3,加入MgO促进Fe3+水解,Fe3+转化为Fe(OH)3,过滤后可得MgCl2溶液,B项正确;HCl易溶于饱和食盐水,而Cl2不易溶于饱和食盐水,故C项错误;除去乙醇中的水,加入生石灰,然后进行蒸馏,D项错误。
答案:B
10.(2018·江苏卷)下列有关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原理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装置甲灼烧碎海带
B.用装置乙过滤海带灰的浸泡液
C.用装置丙制备用于氧化浸泡液中I-的Cl2
D.用装置丁吸收氧化浸泡液中I-后的Cl2尾气
解析:A项,灼烧碎海带应在坩埚中进行,不能用烧杯,装置甲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项,用装置乙过滤海带灰浸泡液能达到实验目的;C项,用浓盐酸和MnO2制取氯气需要加热,装置丙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项,吸收Cl2应用NaOH溶液,装置丁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答案:B
11.酸性锌锰电池是一种一次性电池。其中的黑色粉末是由碳粉、MnO2、ZnCl2和NH4Cl等组成的糊状填充物,该电池放电过程产生MnOOH。下列有关回收处理该废电池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对黑色粉末进行溶解、过滤都需要用到玻璃棒
B.将滤渣放在坩埚中充分灼烧后,可得到锰的化合物
C.将滤液加热蒸干,由于NH4Cl 分解,可得到ZnCl2固体
D.实验室可利用“升华”的方法分离ZnCl2(s)和NH4Cl(s)
解析:黑色粉末是碳粉、MnO2、MnOOH不溶于水,因此,分离时先溶解、然后过滤,溶解时为了加速溶解,需要用玻璃棒搅拌,过滤时用玻璃棒引流,故A说法正确;灼烧时,碳粉转化成CO2,MnOOH被氧化成MnO2,因此可以得到锰的化合物,故B说法正确;溶液中Zn2+发生水解,因此采用蒸发浓缩、冷却结晶的方法,得到ZnCl2固体,故C说法错误;NH4Cl受热易分解,遇冷凝结重新生成NH4Cl,此方法不是升华,ZnCl2热稳定性强,但此题中升华用引号引起,故D说法正确。
答案:C
12.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过程除去AlCl3溶液中含有的Mg2+、K+杂质离子并尽可能减少AlCl3的损失。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aOH溶液可以用氨水来代替
B.溶液a中含有Al3+、K+、Cl-、Na+、OH-
C.溶液b中只含有NaCl
D.向溶液a中滴加盐酸需控制溶液的pH
解析:用氨水,则Mg2+、Al3+均转化为沉淀,不能分离,则不能用氨水代替NaOH,故A错误;Al3+与过量NaOH反应,溶液a中含AlO、K+、Cl-、Na+、OH-,故B错误;K+、Cl-、Na+在整个过程中不参加反应,则溶液b中含KCl、NaCl,故C错误;因氢氧化铝能溶于盐酸,则向溶液a中滴加盐酸需控制溶液的pH,故D正确。
答案:D
13.下列实验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A | 分离苯和四氯化碳 | 用分液漏斗进行分液 |
B | 制备Fe(OH)3胶体 | 向饱和FeCl3溶液中滴加氨水并不断搅拌 |
C | 除去Na2CO3固体中的NaHCO3 | 用酒精灯灼烧固体混合物 |
D | 制取NH3 | 直接加热NH4Cl固体,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 |
解析:A项,苯和四氯化碳都是很好的有机溶剂,能互溶,不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错误;B项,向饱和FeCl3溶液中滴加氨水并不断搅拌,得到的是氢氧化铁悬浊液而得不到氢氧化铁胶体,错误;C项,用酒精灯灼烧固体混合物,NaHCO3受热分解产生Na2CO3,从而除去Na2CO3固体中的NaHCO3,正确;D项,直接加热NH4Cl固体,产生的氨气和氯化氢在试管口又反应生成氯化铵,无法制得氨气,错误。
答案:C
14.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主要仪器、注意事项及应用举例都正确的是( )
选项 | 操作 | 仪器 | 注意事项 | 应用举例 |
A | 洗气 | ① | 从长管进气,短管出气 | 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CO2气体中的SO2气体 |
B | 气体干燥 | ② | 从粗管进气,细管出气 | 用无水氯化钙作干燥剂干燥氨气 |
C | 分液 | ③ | 先将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再将上层液体从下口放出 | 分离植物油和水的混合物 |
D | 气体收集 | ④ | 从长管进气,短管出气 | 收集氯气 |
解析:洗气应是长管进气,短管出气,因为碳酸的酸性小于亚硫酸的酸性,因此除去CO2中SO2一般通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故A正确;无水氯化钙能与NH3反应,干燥氨气,常用碱石灰,故B错误;分液时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下层液体从下口流出,故C错误;长管进气,短管出气,收集的气体的密度应小于空气,氯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故D错误。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