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 二轮复习: 地球运动规律与地图专题练习(一)(全国通用) Word版含解析
展开专题练习(一) 地球运动规律与地图[读图填图·回扣基础]1.经纬网图的判读(1)图1所示区域绝大部分位于东(东、西)经范围;图2所示区域全部位于北(南、北)纬范围。(2)图1中A点经纬度为(0°,30°W);图2中G点经纬度为(80°N,60°W)。(3)图1中的0°(纬线)是南北半球的界线;图2中显示I点所在经线是东西半球的界线之一,另一条界线是160°E(经线)。(4)A在B的西方,A在C的南方,B在E的西南方,H在E的西北方。(5)图1中赤道上AB之间的长度与经线上AC之间的长度相比,AB等于AC(大于、小于或等于);图2中经纬网格甲和乙面积相比,甲大于乙(大于、小于或等于)。(6)沿最短航线从C到D,先向正北方向走,然后再向正南方向走,其最短距离约为6_660 km;沿最短航线从G到H,其运动方向是先向东北,后向东南。2.等高线图的判读(1)写出图中序号表示的地形名称: ①盆地,②陡崖,③山谷,④山脊,⑤山顶,⑥鞍部。(2)⑤⑦两地的相对高度为11 m,若两地图上水平距离为2.3 cm,其实际水平距离是4.6 km。(3)如果把该图上的比例尺放大到原图比例尺的2倍,放大后的比例尺为1∶100_000。(用数字式表示)(4)小河流向东方。要把水从A水库调到C处,选择AC和BC两条路线,哪条比较合理?为什么?提示:AC。因为A处比C处高,引水顺势自流,而B处比C处低,往高处引水困难。3.日照图的判读(1)判断图甲、图乙、图丙三图的节气,图甲冬至日、图乙夏至日、图丙冬至日。(2)图甲中ABCD四地的自转角速度为A=B=C=D,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为D>C>A>B。(3)图乙中EF为晨(晨、昏)线,图中EFGHI五点白昼由长到短是E>G>H>I>F。此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4)图丙中属于晨线的是NKJ,属于昏线的是MLJ。此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的是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5)写出下列地点的白昼长度:B24小时、H12小时、G16小时、K12小时。(6)分别写出图中两条日期分界线:图甲:(180°,90°W)、图乙(180°,120°W)、图丙(180°,90°E)。(7)分别写出下列地点的地方时:A3时、D15时、E0时、F12时、G4时、J12时、L18时。(8)分别写出下列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B46°52′、D66°34′、H66°34′、J0°。[考点集训·融会贯通]考点一 等值线图下图中各点为相对于同一基点的实测高程,单位为m,其中M为该区域的最高点。回答1~2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坡度最陡的是( )A.① B.②C.③ D.④2.图中①②③④可能发育成小溪的有( )A.1处 B.2处C.3处 D.4处解析:1.A 2.C 第1题,据图可知,①②③④四地中的距离相等,但①点相差的数值最大,说明坡度最陡,故A项正确。第2题,小溪发育在河谷中,根据各点高程可知,图中①②③处表示河谷地形,即图中有3处为河谷地形,可能发育河流,故C项正确。(2018·陕西部分中学一模)在水汽充足、微风及大气层稳定的情况下,相对湿度达到100%时,空气中的水汽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见度下降,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下图是某时间段内巢湖流域部分城市大雾次数和水系分布图。据此完成3~5题。3.下列城市大雾次数相差最大的是( )A.含山与无为 B.巢湖与庐江C.庐江与肥西 D.肥东与舒城4.巢湖市大雾次数明显小于周边城市的原因是( )A.夜间湖面气温高,水汽不易凝结B.湖面风力作用小,雾不容易形成C.湖区水汽浓度低,雾不容易形成D.湖陆风使湖区水汽扩散到周边地区5.近年来,巢湖地区的大雾次数明显增加,其原因可能是( )A.全球气候变暖 B.植被覆盖率下降C.湖泊面积减小 D.大气污染加重解析:3.C 4.A 5.D 第3题,读图可知,巢湖的大雾次数为5~10次,庐江的大雾次数为10~15次,含山、无为、肥东的大雾次数为15~20次,肥西、舒城的大雾次数为20~25次。结合选项可知,大雾次数相差最大的为庐江与肥西。故选C。第4题,雾的形成需要充足的水汽、降温、无风(或微风)等条件。巢湖市靠近巢湖,夜晚湖区气温较高,水汽不易凝结成雾,故A正确;风力作用小有利于雾的形成,B错误;湖区水汽浓度较高,C错误;夜晚湖区气温较高,气流上升,风由四周吹往湖区,D项与事实不符。第5题,全球气候变暖、植被覆盖率下降并不能使巢湖地区的大雾次数增加;湖泊面积减小导致空气中水汽含量减少,会减少大雾次数;巢湖地区大气污染加重,空气中的粉尘颗粒增多,粉尘作为凝结核,会导致巢湖地区大雾次数增加。故选D。考点二 时间和日期如图为东半球部分图,AB为晨昏线的一部分,C地的昼长为8小时。完成6~8题。6.此刻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 )A.(23°26′S,0°)B.(23°26′S,20°W)C.(23°26′N,160°E)D.(23°26′N,180°)7.此刻国际标准时间为( )A.0时 B.12时C.13时20分 D.10时40分8.此刻全球两个日期的范围比是( )A.1∶17 B.4∶5C.8∶9 D.10∶17解析:6.B 7.C 8.A 第6题,该图为东半球、北半球,C地昼长小于12小时,所以AB线为昏线,即北极圈内为极夜,太阳直射23°26′S;图中最左边为东西半球分界线20°W,地方时为12时,所以太阳直射点位于该经线上。故选B。第7题,国际标准时间为零时区时间,20°W此时为12时,故零时区时间13时20分。故选C。第8题,图中最右侧线为0时,为160°E,即160°E~180°为第二天,其他地区为前一天,比例为20°∶340°=1∶17。故选A。考点三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读不同日期昼长随纬度的变化折线图,完成9~10题。 9.图中折线代表夏至日的是( )A.b线 B.c线C.d线 D.e线10.关于在a线代表日期出现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巴西利亚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B.地中海沿岸地区正处于炎热干燥期C.东非高原正处在雨季D.北美大陆受北部冷空气影响频繁解析:9.A 10.C 第9题,夏至日,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为极昼,昼长24小时,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为极夜,昼长为零,b折线符合此时状况。故选A。第10题,a线代表的日期全球昼夜平分,此时太阳直射在赤道上,为春(秋)分日。东非高原位于赤道附近,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赤道低压影响东非高原,当地正处在雨季,C正确。巴西利亚位于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其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为太阳直射该地时,A错误;地中海沿岸地区为地中海气候,在北半球夏季处于炎热干燥期,B错误;北半球冬季时,北美大陆受北部冷空气影响频繁,D错误。故选C。春分日,我国某地学生对当地部分时间的太阳高度和日影朝向进行了测量,并绘制出图,图中OA为北京时间8:30 测得的太阳高度,OB为北京时间10:00测得的太阳高度,OC、OD、OE、OF为四个不同时间测得的日影朝向。读图回答11~13题。11.当日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 )A.30° B.50°C.60° D.90°12.当日该地地方时15时,日影朝向为( )A.OC方向 B.OD方向C.OE方向 D.OF方向13.该地的经纬度为( )A.(30°N,105°E) B.(40°N,105°E)C.(30°N,135°E) D.(40°N,135°E)解析:11.C 12.C 13.A 第11题,根据题干信息分析,OA为北京时间8:30测得的太阳高度,OB为10:00测得的太阳高度,它们之间历时1.5个小时,太阳高度变化15°,即太阳高度约每小时变化10°。春分日,当地地方时6时日出(太阳高度为0°),地方时12时为正午,历时6小时,故正午太阳高度为60°。故选C。第12题,春分日全球昼夜平分,6:00日出正东方,12:00太阳位于正南方,18:00 太阳位于正西方,故从正午到日落6个小时,日影朝向变化幅度为90°,该地地方时15时即3个小时后,日影朝向变化幅度为45°,故当日该地地方时15时,日影朝向位于东北方(东偏北45°),对应OE方向。故选C。第13题,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6:00日出、18:00日落。当该地日出(太阳高度为0°)时,北京时间为7:00,由此可以计算当地的经度为105°E;当地正午太阳高度为60°,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可得出当地纬度为30°N。故选A。[综合测评·锁定短板](2018·成都模拟)如图为某区域地形图。据此完成1~3题。1.图中河流流向为( )A.自西北流向东南 B.自正东流向正西C.自东南流向西北 D.自西南流向东北2.图中山峰的海拔可能是( )A.465 m B.455 mC.445 m D.435 m3.图中陡崖的最大高差可能是( )A.20 m B.29 mC.39 m D.40 m解析:1.D 2.B 3.C 第1题,等高线的凸出方向指向河流上游,与河流流向相反,结合图中右上角的指向标可判断图中河流自西南流向东北,故选D。第2题,读图可知,该图等高距为10 m。由河谷向两岸方向的海拔是同步升高的,因此山峰外侧等高线数值应为450,可判断山峰的海拔范围为450~460 m,故选B。第3题,读图可知,陡崖处有3条等高线重合,该图等高距为10 m。根据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可得出陡崖的相对高度:20 m≤ΔH<40 m,结合选项可知,图中陡崖的最大高差可能是39 m,故选C。(2018·广西适应性测试)曙暮光又称“晨昏蒙影”,指太阳东升前和西落后的一段时间内,天空呈现的微弱光亮。读图,完成4~5题。4.太阳升起前或刚刚落下,位于地平线以下0°~6°这段时间的曙暮光是瑰丽绚烂而又转瞬即逝的美图题材,对于摄影爱好者而言,需要抓住黎明或黄昏短短的( )A.6分钟 B.12分钟C.24分钟 D.48分钟5.一年内,杭州市(约30°N,120°E)的曙光出现在5时的日期可能在( )A.2月下旬 B.4月下旬C.9月下旬 D.11月下旬解析:4.C 5.B 第4题,太阳周日运动360°需要24小时,即太阳平均每小时移动15°。曙暮光出现在太阳位于地平线以下0°~6°这段时间,太阳运行6°需要的时间为60分钟×6°/15°=24分钟。故选C。第5题,5时出现曙光,此后约24分钟日出,即大约5时24分日出,说明此时杭州昼长夜短。结合选项分析,应该为4月下旬。(2018·苏州调研)如图中ABC是纬线,BE是昏线,E地所在纬线圈正处于极昼,读图回答6~7题。6.图中字母代表的各地( )A.此时E地的地方时为12时B.此时E地的太阳高度为90°C.该日A地的昼长比D地短12小时D.该日A地日出时间比B地晚约2小时7.图示季节,下列各地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A.地中海沿岸国家河流处于枯水期B.北印度洋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C.巴西高原上的热带草原一片葱绿D.我国新疆棉花开始进入采拾季节解析:6.C 7.A 第6题,读图,根据昏线BE与纬线ABC和经线DB的关系可判断ABC位于赤道上,A地位于赤道上,昼长12小时,D地位于极圈内,昼长24小时。C正确。E点为昏线与极圈的切点,地方时应为0(24)时,太阳高度角为0°,A、B错误。由BE是昏线,E地所在纬线圈正处于极昼可知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A地在B地以东,时间应较早,D错误。第7题,北极圈内出现极昼,北半球为夏季。地中海沿岸国家降水少,河流处于枯水期,A正确。北印度洋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巴西高原上的热带草原为干季;我国新疆棉花正处于生长季节。B、C、D错误。(2018·山东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模拟)下图为北半球四地在夏至日当天所看到的太阳视运动轨迹。据图完成8~10题。8.图中地平面上表示正西方向的是( )A.① B.②C.③ D.④9.四地的纬度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进行排列,合理的是( )A.甲、乙、丙、丁 B.乙、丁、丙、甲C.丙、丁、甲、乙 D.丁、乙、甲、丙10.夏至日当天,对于分别站立在O1、O2、O3、O4四点的四个人来讲,其身影在地面的旋转角度最小的是( )A.甲 B.乙C.丙 D.丁解析:8.B 9.D 10.C 第8题,由材料可知,图中四地均位于北半球,太阳高度最大时均位于③位置,说明③为南方,相反方向的①为正北方向,②为正西,故选B。第9题,读图可知,四地均位于北半球,乙和丁出现极昼现象,且丁全天太阳高度不变,应位于北极点上,纬度最高,乙出现极昼,纬度较高,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甲昼长较丙长,所以纬度高,四地的纬度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进行排列依次为丁、乙、甲、丙,故选D。第10题,身影旋转角度越小,说明昼长越短,读图,结合上题分析,丙纬度最低,昼长最短,所以身影在地面旋转的角度最小,故选C。(2018·山东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模拟)下面分别为我国台湾省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和我国台湾省地形图。据图完成11~13题。 11.影响台湾省年太阳辐射总量南北差异的主要因素为( )A.纬度位置 B.天气状况C.海陆位置 D.地形12.影响台湾省年太阳辐射总量东西差异的主要因素为( )A.纬度位置 B.天气状况C.海陆位置 D.地形13.导致甲地附近的等值线向南突出的根本原因是( )A.纬度位置 B.天气状况C.海陆位置 D.地形解析:11.A 12.B 13.D 第11题,读图可知,台湾省年太阳辐射总量自南向北递减,是由于南部纬度低,年均正午太阳高度大,北部纬度高,年均正午太阳高度小,所以南部太阳辐射总量较北方大,故选A。第12题,读图可知,台湾省东部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较西部地区少,是由于东部地区为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量大,阴雨天多,西部地区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总量大,故选B。第13题,读图可知,图中甲地等值线向南凸出,说明该地年太阳辐射总量较周边地区低,结合右图可知,甲地海拔低,为平原地形,且靠近海洋,位于东北信风的迎风地带,降水量大,年太阳辐射量少,主要因素为地形,故选D。(2018·哈师大附中检测)如图示意北半球极昼面积的变化状况。据此完成14~15题。14.图示节气判断正确的是( )A.甲—春分 B.乙—夏至C.丙—秋分 D.丁—冬至15.下列时段,海口(20°N)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大再变小的是( )①甲→乙 ②乙→丙 ③丙→丁 ④丁→戊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解析:14.A 15.B 第14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北半球极昼面积为0;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极昼面积最大;读图可知,丙对应夏至日,那么甲对应春分日。第15题,读图可知,丙对应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甲对应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则乙、丁对应太阳直射11.7°N附近。当太阳直射点从乙移动到20°N时,海口正午太阳高度变大,当继续向北移动到丙时,海口正午太阳高度变小。当太阳直射点从丙向南移动20°N时,海口正午太阳高度变大,继续向南移动到丁时,海口正午太阳高度变小。(2018·北京西城期末考试)如图是北京市某中学老师10月29日在一条南北向街道面向南方拍摄的照片。读图回答16~17题。16.照片的拍摄时间是( )A.6:00 B.10:00C.14:00 D.18:0017.该时间之后2个小时内,树影将( )A.变短,顺时针移动 B.变短,逆时针移动C.变长,顺时针移动 D.变长,逆时针移动解析:16.B 17.A 第16题,根据图文材料,该街道为南北向,照片是面向南方拍摄的,则树影朝向为西北方向,太阳位于其东南方向。10月,北半球日出地方时应在6:00之后,6:00时还没有日出,A项错误;10:00时,太阳在东南方天空,树影朝向西北,B项正确;14:00太阳在西南方天空,树影应朝向东北,C项错误;18:00太阳已经落下,D项错误。第17题,该时间之后2小时内,太阳高度增大,因此树影变短,太阳向正南方天空运动,树影会由西北向正北方向移动,因此为顺时针方向,A项正确。北京(约40°N)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发现正午日影长短与二十四节气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以此制作了简易的二十四节气测量仪,如图所示。据此完成18~20题。18.制作该测量仪利用的地理基本规律是( )A.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B.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C.地球公转速度变化规律 D.地球自转速度变化规律19.如果将测量仪放在哈尔滨测日影,需要改进的是( )A.增加竹竿的长度 B.改变竹竿与皮尺的角度C.增加皮尺的长度 D.改变竹竿与皮尺的方位20.如果图中乙为二分日时太阳光线,则北京二分日正午竿长与其影长的关系为( )A.竿长与影长相等 B.竿长小于影长C.竿长大于影长 D.无法判断解析:18.B 19.C 20.C 第18题,由图可知,二十四节气测量仪是根据竹竿影子长短变化来测量的,利用了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规律。第19题,由于哈尔滨纬度比北京高,正午太阳高度更小,影长更长,为了能够准确测量,应该增加皮尺的长度,两地正午日影都朝向正北,不需要增加竹竿长度,也不需要改变竹竿与皮尺的角度和方位。第20题,北京的纬度大约为40°N,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可知北京在春分日和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为50°,大于45°,故竿长大于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