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19届 二轮复习 专题04 地壳的运动规律 学案(全国通用)Word版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19届 二轮复习 专题04 地壳的运动规律  学案(全国通用)Word版含解析第1页
    2019届 二轮复习 专题04 地壳的运动规律  学案(全国通用)Word版含解析第2页
    2019届 二轮复习 专题04 地壳的运动规律  学案(全国通用)Word版含解析第3页
    还剩2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19届 二轮复习 专题04 地壳的运动规律 学案(全国通用)Word版含解析

    展开

    
    本专题从考查形式上看,多数是以选择题为主,综合题多是描述地貌特征和分析地形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着重考查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因此,复习时应多结合一些现实中的案例进行分析,提高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能力。
    高考考查方向预测:
    1.考查内容以内、外力作用与地貌、地质构造、河流地貌的发育及其对聚落分布的影响等为考查重点。
    2.以热点事件或地质景观图、示意图等为背景,考查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3.结合岩石的成因类型或有关示意图,考查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结合时事工程建设、能源问题,考查地质构造在生产、生活中的意义;结合实例考查河流地貌的发育及对聚落、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网络构建】

    一、板块的划分

    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即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的运动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三大类岩石与岩浆之间的相互转化,构成了地壳物质的循环运动。
    (1)岩浆岩: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冷却、凝固而成,在地表以下形成侵入岩(如花岗岩);喷出地表后冷却凝固,叫喷出岩,又称火山岩(如玄武岩)。
    (2)沉积岩:岩石在外力作用下,经过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积成岩作用形成,具有层理结构,一般含有化石。如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等,以及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正常情况下,沉积岩层呈上新下老的关系,亦可根据所含化石确定时间先后顺序。物质构成和化石还可以反映当时的沉积环境,如煤层说明以前是湿润的森林,石灰岩层说明以前是温暖的浅海环境,等等。
    (3)变质岩:由其它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变质作用而成。如石灰岩受热成为大理岩,页岩受挤压形成板岩。
    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岩石圈的物质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形成,周而复始,构成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可归纳为下面的模式图:

    三、板块移动与地球面貌
    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

    板块张裂区
    板块碰撞区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
    边界类型
    生长边界
    消亡边界
    消亡边界
    运动方向
    ←|→
    →|←
    →|←
    形成地貌
    裂谷、海洋、海岭
    高大山脉
    海岸山脉、海沟、岛弧
    举例
    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等
    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
    安第斯山脉、太平洋西部岛弧、海沟
    示意图

    四、岩石圈物质循环模式图判读的窍门
    岩浆是“岩石之本”,岩石圈物质循环起于岩浆,因此正确判断出岩浆是解读岩石圈物质循环模式图的关键。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凝而成,因此指向岩浆岩的箭头,其作用即为冷却凝固作用。在三大类岩石中,只有沉积岩含有化石和具有层理构造,并且是由风化、侵蚀、搬运等外力作用形成的。凡指向岩浆的箭头,其作用即为高温重熔再生,指向变质岩的箭头表示高温和高压条件下的变质作用。地壳物质循环变式图举例如下:
    (1)

    (2)

    (3)

    (4)

    此图在实际考题中有很多变式图,在判断时牢记以下“窍门”,便不难得出正确的结论:一是自岩浆始,到岩浆终;而且生成岩浆岩的只能是岩浆。二是有一个箭头指向的方框应为岩浆岩;有两个箭头指向的方框一般为沉积岩或变质岩;有三个箭头指向的方框必为岩浆。三是沉积岩中含有化石。
    五、外力作用与地貌
    1.主要外力作用与地貌的关系表
    作用因素
    作用过程
    对地貌的影响
    流水作用
    侵蚀
    冲刷地面,使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字形谷
    总体来说使地表变得崎岖不平;瀑布、峡谷是河流侵蚀作用的强烈表现;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就是流水侵蚀的结果
    沉积
    流水在搬运侵蚀后的产物的过程中,由于流速降低,所携带的物质便逐渐沉积起来
    河流中下游地区,泥沙淤积则形成宽广的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山区河流流出山口,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形成山麓冲积扇
    风力作用
    侵蚀
    在干旱地区,风扬起沙石,吹蚀地表
    形成风蚀沟谷、风蚀洼地、风蚀蘑菇景观;地表沙尘和碎屑被风侵蚀搬走,形成大片的戈壁和裸岩荒漠

    堆积
    风在搬运途中,当风速减小或气流受阻时,便导致风沙堆积
    形成沙丘、沙垄及沙漠外缘的黄土堆积,如黄土高原
    2.不同发育阶段的河谷地貌及主要侵蚀类型
    (1)河谷的演变过程
    河谷地貌
    河谷发育时期
    分布河段
    主要侵蚀类型
    “V”字形
    初期
    上游
    以溯源侵蚀、下蚀为主
    河湾
    中期
    中游
    以侧蚀为主
    槽形河谷
    成熟期
    下游
    侧蚀、堆积
    (2)流水侵蚀地貌的纵剖面

    六、地质构造、构造地貌及其实践意义
    地质构造
    背斜
    向斜
    断层
    产生原因
    原本水平的岩层因受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作用时,发生弯曲变形
    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或张力,超过岩石能承受的程度,岩体发生破裂断开
    结构特征
    岩层向上弯曲,中部岩层老,两翼岩层新
    岩层向下弯曲中部岩层新,两翼岩层老
    断裂面两侧的岩体发生明显的错动、位
    构造地貌
    地形上,常形成山岭
    地形上,常形成谷地或盆地
    大断层形成裂谷或陡崖;断层一侧上升的岩体,形成块状山地,相对下降的岩体形成狭长的凹陷地带;断层构造地带,易受侵蚀作用,常会发育成沟谷、河流
    地形倒置
    “背斜成谷”。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岩体断裂破碎,容易被流水、风侵蚀成谷地
    “向斜成山”。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成为山岭

    实践意义
    石油、天然气埋藏区
    隧道的良好选址
    顶部地带适宜建采石场
    地下水储藏区,常有“自流井”分布
    泉水、湖泊分布地:河谷发育
    铁路、公路、桥梁、水库等的回避处
    原因或依据
    岩层封闭,常有储油构造”,最上为天然气,中为石油,下为水
    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且不易储水
    裂隙
    发育,岩石破碎易开采
    底部低凹易汇集水,承受静水压力

    岩隙水易沿断层线出露;岩石破碎易被侵蚀为洼地,利于地表水汇集
    岩石不稳定,易诱发断裂活动破坏工程;水库易渗漏

    七、地质构造图的判读方法
    1.以地质剖面图为例

    2.地质构造图的判读技巧
    地质图分为剖面图和平面图,在判读时要分清是平面图还是剖面图,然后再根据以下步骤进行判读分析。
    (1)看图例、比例尺:通过图例可以了解图示地区出露哪些岩层及其新老关系。看比例尺可以知道缩小的程度。
    (2)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分析图内的地质构造特征:
    ①若岩层呈水平状态,并且从下到上依次由老到新连续排列,说明在相应地质年代里,地壳稳定下沉,地理环境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②若岩层出现倾斜甚至颠倒,说明岩层形成后,因地壳水平运动使岩层发生褶皱。岩层颠倒是因为地壳运动剧烈,岩层发生强烈褶皱所致。
    ③若上下两个岩层之间有明显的侵蚀面存在,说明下部岩层形成后,该地地壳平稳抬升或褶皱隆起上升,地层遭受外力侵蚀。若侵蚀面上部覆有新的岩层,说明该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上升;若侵蚀面上部为风化壳,说明地壳上升后一直遭受外力侵蚀。
    (3)判断地壳运动状况和受外力作用状况:
    ①褶皱——水平运动。
    ②断层——升降运动。
    ③岩层破碎或缺失部分——侵蚀作用。
    ④有沉积岩层或沉积物说明此处有沉积作用且沉积时地势低洼,可能有过下降运动。
    (4)看岩层是否缺失:
    若岩层出现缺失,形成原因可能有:一是在缺失岩层所代表的年代,发生了地壳隆起,使当地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二是当地开始有沉积作用,地壳隆起后,原沉积物被剥蚀完毕;三是当时、当地气候变化,没有了沉积物来源。
    (5)看是否有岩浆活动:
    若岩层中有侵入岩存在,说明岩层形成之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晚于岩层形成时代。
    (6)分析图内的地形特征:
    有的地质平面图往往绘有等高线,可以据此分析山脉的延伸方向、分水岭所在地区、最高点、最低点、相对高差等。如没有等高线,则可以根据水系的分布来分析地形特点,河流总是从地势高处流向地势低处,根据河流流向可判断出地势的高低起伏状态。
    (7)指导人们的找矿行为:
    ①包括利用向斜构造找水。
    ②利用背斜找油。
    ③利用向斜、背斜确定钻矿位置。
    ④利用断层找水、找泉。
    (8)为人类工程建设的合理选址提供依据:
    大型工程建设避开断层地带,隧道一般选择在背斜构造部位。

    高频考点一 地壳物质循环与板块构造理论
    例1、下面左图是2018年寒假期间某位驴友在云南拍摄到的“孤峰残丘油菜花”,右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甲、乙、丙、丁、戊表示各类岩石和岩浆,a、b、c、d、e表示各种地质作用。据此完成1~2题。

    1.关于左图所示地区自然地理特征及其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冬季寒冷干燥——受西北季风影响
    B.缺乏地表水——渗漏严重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纬度低,海拔较高
    D.地表“孤峰残丘”——流水堆积作用
    2.该地的岩石类型及其地质作用与右图对应正确的是(  )
    A.甲 c B.丙 d
    C.丁 e D.戊 a

    【答案】1.B 2.D
    【变式探究】下图为目前世界主要板块接触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太平洋里的两大群岛都是(  )
    A.火山岛 B.冲积岛
    C.板块挤压形成的 D.内力作用形成的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包含了六大板块
    B.板块的交界处都是消亡边界
    C.最深处位于大洋中脊附近
    D.大洋板块刚好和大洋边界吻合
    【解析】第3题,夏威夷群岛是海底火山喷发堆积而成,日本群岛是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挤压隆起形成,两群岛都是内力作用形成的。第4题,图中给出的板块有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两个,喜马拉雅山脉与日本群岛之间有亚欧板块,东非大裂谷和喜马拉雅山脉之间是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和安第斯山脉之间是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与安第斯山脉之间是南极洲板块,所以图中包括了六大板块;图中的板块交界处,箭头向两侧分开的是生长边界,如非洲板块和美洲板块之间,就是生长边界;最深处是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之间的马里亚纳海沟,是消亡边界,大洋中脊是生长边界;大洋板块和大洋边界不吻合,太平洋东南部属于南极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包括澳大利亚大陆、南亚次大陆、阿拉伯半岛等陆地部分。
    【答案】3.D 4.A
    高频考点二 内力作用与地貌
    例2、东非大裂谷宽约几十至200公里,深达1 000米至2 000米,是世界陆地上最大的裂谷带。读图完成1~2题。

    1.对图中所呈现的岩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经历了地壳的抬升运动
    B.受到了明显的水平挤压作用
    C.岩石中不会有化石
    D.岩石是由岩浆冷凝形成的
    2.下列四幅图中,能反映东非大裂谷地质构造的是(  )


    【答案】1.A 2.A
    【变式探究】下图为某地地质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3~5题。

    3.海洋中的现代沉积物主要来源于(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4.下列关于岩层形成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A.abcd B.defg
    C.cdba D.dcba
    5.关于丙、丁之间的地质构造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山岭 B.背斜
    C.向斜 D.地垒

    【答案】3.C 4.D 5.C
    【举一反三】石油地质图上,某一岩层顶部海拔相同点的连线,称为构造等高线(单位:米)。它可以直观地反映地下的构造情况,是石油勘探与开发中常用的图件。读某区域含油岩层顶部构造等高线示意图(图中粗实线为河流),回答6~7题。

    6.①、②、③表示地质勘探过程中三种不同类型的钻井,据图判断它们分别是(  )
    A.气井、水井、油井 B.水井、气井、油井
    C.气井、油井、水井 D.水井、油井、气井
    7.该地沿E→F线绘制的地质剖面图(  )


    【答案】6.B 7.B
    高频考点三 外力作用与地貌
    例3、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图3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据此完成9—11题。

    图3
    9.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
    A.坡度和缓 B.岩石裸露
    C.河流、沟谷众多 D.降水集中
    10.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原因主要是
    ①降水较少  ②山地相对高度较小
    ③河流较长 ④风化物粒径较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A.海拔较高 B.土层浅薄 C.光照不足 D.水源缺乏
    【答案】9.C  10.B  11.B

    【变式探究】饱含碳酸氢钙的地下水溢出地表,沿斜坡漫流时,遇到地表凸起部位,水流翻越阻隔流速加快,水体变薄,水中的二氧化碳逸出,在凸起部位发生碳酸钙淀积,形成“边石坝”。下图是某处边石坝景观及其纵向剖面图,剖面呈现黄白相间的纹理。进一步研究发现白色是碳酸钙,黄色是泥土。读图回答1~3题。

    1.关于边石坝生长速度最快部位的判断及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因为A处是边石坝最高凸起点,水体最薄,碳酸钙沉积最快
    B.因为B处流速最快,碳酸钙沉积最快
    C.因为C处受凸起阻挡,流速最慢,流水搬运的碳酸钙物质最易沉积
    D.因为D处位于钙化池内,流速最慢,流水搬运的碳酸钙最易沉积
    2.根据边石坝黄白相间纹理,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①该边石坝可能形成于季风气候区
    ②该边石坝可能形成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③雨季时,河流流量大,搬运力强,泥沙不易沉积,纹理呈白色
    ④雨季时,河流流量大,侵蚀力强,含沙量大,钙化沉积物中混有泥沙,纹理呈黄色
    ⑤黄宽白窄,说明暴雨次数多,雨季长
    ⑥白宽黄窄,说明暴雨次数多,雨季长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④⑤ D.②③⑥
    3.下列地貌与边石坝形成的地质作用相同的是(  )


    【答案】1.A 2.B 3.D
    8. 据材料可知,砾石的平均砾径为T3>T0>T2>T1,据图可知,平坦面的顺序自高处向河谷依次为T3、T2、T1、T0,说明T2和T1阶段该河段地壳抬升,流速降低,沉积颗粒物粒径减小,因此可推断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径流了间歇性抬升。故选D。
    (2018年全国Ⅲ卷)贝加尔湖(如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贝加尔湖形成于
    A. 地壳断陷集水 B. 火山口集水 C. 河流改道 D. 滑坡阻断河流
    7. 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
    A. 湖区降水量加大 B. 入湖径流增多 C. 湖盆在加深 D. 入湖泥沙增多
    8. 贝加尔湖湖水更新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A. 湖面蒸发弱 B. 湖泊面积大 C. 湖水盐度低 D. 湖水深度大
    【答案】6. A 7. C 8. D
    【解析】

    7. 贝加尔湖断层发育,湖盆断裂下陷(陷落),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四周环绕着高山,注入贝加尔湖的众多河流携带大量的泥沙在贝加尔湖沉积,经过漫长时间的堆积形成巨厚的沉积物;目前该湖盆仍在陷落,河流水不断汇入湖泊,导致湖水深度不断加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湖区降水量、入湖径流量变化不大;入湖泥沙变化不大,且其变化也不会引起湖水深度增加。故选C。
    8. 结合材料可知,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湖水深、湖水量大,导致其与外界水循环作用弱;贝加尔湖位于内陆地区,夏季白昼时间较长,气温较高,湖面蒸发作用并不弱;湖泊面积大,有利于湖水参与外界水循环;湖水盐度大小对湖水参与外界水循环影响较小。故选D。
    (2018年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3. 依据如图中信息判断,造成甲、乙、丙三地地貌类型不同的最主要原因是
    A. 年降水量的差异 B. 地质构造部位不同
    C. 植被覆盖率不同 D. 地表岩石种类不同
    4. 这反映了自古河床形成以来,该地区地壳经历过
    A. 间歇性抬升 B. 持续性抬升
    C. 间歇性沉降 D. 持续性沉降
    【答案】3. D 4. A

    4. 乙地不同高度上分布的两个古河床沉积物显示乙地为河流阶地中的堆积阶地,沉积物高度不同、形成时期不同,显示其形成不是连续性的,排除BD。结合图示,该地貌是由于地壳间歇性抬升,河床裸露接受沉积形成的。
    (2018年北京卷)4. 图2为某地的地质平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图中
    A. 甲处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 B. 断层发生在花岗岩形成之后
    C. 岩浆侵入可能导致乙处岩石变质 D. 丙处的溶洞景观由岩浆活动造成
    【答案】C

    (2018·海南卷)图4为某区域的地质剖面图。该区域由地表平坦的X区和地表略有起伏的Y区组成。X区的玄武岩岩层较厚,Y区的玄武岩岩层较薄。据此完成14~15题。

    14.导致该区域分异为X区和Y区的主要原因是
    A.流水侵蚀 B.岩层褶皱
    C.风沙侵蚀 D.岩层断裂
    15.X区和Y区的玄武岩厚度存在差异是因为
    A.喷发物质差异 B.冷凝环境差异
    C.外力侵蚀差异 D.地壳运动差异
    【答案】14.D 15.C

    (2018年江苏卷)图3为“某区域地质简图”。该区沉积地层有Q、P、C、D、S2、S1,其年代依次变老。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5. 从甲地到乙地的地形地质剖面示意图是

    A. A B. B C. C D. D
    6. 为揭示深部地质状况,在丙处垂直钻探取芯,可能发现的地层是
    A. 志留系 B. 石炭系 C. 二叠系 D. 第四系
    【答案】5. A 6. A
    【解析】
    5. 首先,确定甲乙一线的海拔变化,根据等高线的变化可知,由甲到乙,海拔先升高,再下降,排除C、D项。其次,判断地质构造,甲乙沿线地层变化为C—P—C,新老变化为老—新—老,即岩层中间新、两侧老,为向斜构造,岩层向下弯曲。故A项正确,B、C、D项错误。
    14.喷出岩往往含有大量气泡,如流纹岩。侵入岩一般不会出现层理构造。沉积岩往往具有层理构造,但岩性较软,物质不坚硬。该岩石呈薄板状,岩性致密,应是页岩经过变质作用形成的板岩。D正确。
    (2015•安徽卷)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完成下列问题。

    28、甲地地貌形成的外力作用主是
    A、风力堆积 B、风力侵蚀 C、流水堆积 D、流水侵蚀
    【答案】28.C

    (2015•广东卷)6、河流的河床形态,受流域内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列因素中,对河床形态影响不大的是( )
    A、岩石性质 B、通航里程 C、地质构造 D、降水多少
    【答案】B
    【解析】岩石性质、地质构造和降水多少等对河床的侵蚀程度有很大影响,进而影响河床的形态;而通航里程不会影响河水对河床的侵蚀作用的强弱,进而对河床的形态影响不大。故选B。
    (2015•北京卷)图2为华北某地具备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4.图中( )
    A、甲地陡峻,喀斯特地貌典型 B、乙地低平,泥石流灾害频发
    C、丙村比丁村土层深厚 D、丁村比丙村地下水埋藏浅
    5.图示地区( )
    A、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 B、山前平原受外力侵蚀作用明显
    C、洪积扇面积差异取决于降水量 D、渠水通过蒸发环节参与水循环
    【答案】4.C 5.A

    (2015•福建卷)图4示意某地的等高线分布,从a河谷到b、c河谷的地层均由老到新。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9.图中X地的地质构造地貌最可能为( )
    A.背斜谷 B.背斜山 C.向斜谷 D.向斜山
    10.若a、c两河的支流相连,则流量显著增大的地点是( )
    A.① B.② C. ③ D.④
    【答案】9.A 10.B

    (2015•江苏卷)下图为安第斯山脉地理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5.安第斯山脉南北狭长的原因是( )
    A.沿经线方向发育 B.沿火山地震带发育
    C.沿板块作用边界发育 D.沿海陆作用边界发育
    6.下列地理现象成因与安第斯山脉密切相关的是( )
    A.巴西高原煤炭资源丰富
    B.南美大陆地表径流主要流人大西洋
    C.南美大陆西部沿海形成大渔场
    D.巴西东南沿海有热带雨林气候分布
    【答案】5.C 6.B

    (2015•山东卷)某地理兴趣小组在一次野外考察中,选择了一条与考察区域总体构造线方向垂直的路线。观测出露的地层,记录了观测点的相关信息并绘制了考察路线地质剖面示意图。表1为观测点相关信息表。完成下列各题。

    11、该考察区域总体构造线方向为( )
    A、南北方向 B、东西方向
    C、西北-东南方向 D、东北-西南方向
    12、该小组绘制的考察路线地质剖面示意图应为( )

    【答案】11、D 12、C
    【解析】11.读表格,根据表格中各点的坐标,可以判断地层的延伸方向是西北-东南方向。是东北-西南方向,D对。小组选择了一条与考察区域总体构造线方向垂直的路线,所以该考察区域总体构造线方向为是东北-西南方向、A、B、C错。
    12.根据表格中信息,CDS岩层年龄由新-老,根据各点的经度判断,由S两点向两侧依次出现D、C岩层的点,所以该地质构造的岩层中间老,两翼新,是背斜构造,C对。
    (2015•天津卷)某矿物形成于上地慢软流层,后随岩浆活动到达地表。人们在图2所示古火山的岩浆岩及河滩泥沙中均发现了该矿物。读图文材料,回答3-4题。

    3.使该矿物从上地幔软流层到达河滩泥沙中的地质作用,依次应为( )
    A.岩浆喷发 岩层断裂 风化、侵蚀 搬运、沉积
    B.岩浆喷发 岩层断裂 搬运、沉积 风化、侵蚀
    C.岩层断裂 岩浆喷发 风化、侵蚀 搬运、沉积
    D.岩层断裂 岩浆喷发 搬运、沉积 风化、侵蚀
    4.剖面图中绘制的火山坡度,与实际的火山坡度相比( )
    A.变陡了 B.变缓了 C.无变化 D.无法判断
    【答案】3. C 4. A

    (2014·安徽)鄱阳湖地区夏季的风向、降水等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位置变化的影响。鄱阳湖汛期水位上升,湖面辽阔;枯水期水位下降,水流归槽成为“赣江”(图b)。图中的沙岭沙山(29.5°N附近)形成于2万年前,由松散沙粒组成。沙山临湖一侧发育了一系列垄(脊)槽(谷)相间的地形。读图,完成1~2题。

    1.受大气环流和地形分布(图a)的影响,图b所示地区(  )
    A.全年以偏北风为主,冬半年风速较大
    B.夏半年以西南风为主,风速较大
    C.全年以偏南风为主,夏半年风速较小
    D.冬半年以东北风为主,风速较小
    【答案】A
    【解析】考查大气环流和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冬半年,该地区受来自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冷空气影响,盛行偏北风,再加上山地形成的峡谷效应,冬季风速较大;夏半年受副热带高压影响,风由海洋吹向陆地。由于该时期副热带高压较长时间位于该地区的北部,因此该地区盛行偏北风时间较长,风速相对较小。选项A正确。
    2.沙山及沙山上垄槽相间地形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
    A.风力堆积、流水侵蚀 B.流水堆积、风力侵蚀
    C.风力堆积、风力侵蚀 D.流水堆积、流水侵蚀
    【答案】C

    (2014·浙江)下图为我国某地沿北纬38.5°所作的地质构造、地貌剖面图,图中一般地势越高地下水埋藏越深。读图,完成第3~4题。

    3.对图中四地地质构造成因、地貌外力作用方式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断裂抬升、黄河干流流水侵蚀
    B.②地断裂下沉、黄河干流沙砾洪积
    C.③地断裂下沉、黄河干流泥沙冲积
    D.④地断裂抬升、黄河干流泥沙堆积
    【答案】C
    【解析】考查了地质构造成因和外力作用。根据图中信息分析,图中①为侵蚀山地,是岩层断裂上升,外力侵蚀形成选项A错误;②地断裂下沉,为洪积冲积平原,是河流出山口泥沙沉积形成的平原,与河流干流无关,选项B错误;③地断裂下沉,有黄河流经,为河流干流泥沙冲积而成,选项C正确;④地地壳断裂抬升,海拔较高,不能受到黄河干流的影响,选项D错误。
    4.图中城市历史上曾是某王朝的都城,该王朝一般会选择在土层深厚、地下水位较深的地方修建皇家陵墓。图中较为理想的地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B

    (2014·江苏)下图为某向斜山地形地质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与M点的地形—地层关系相符的是(  )


    【答案】 B
    【解析】 由题干可知,M所在的山为向斜山,向斜属于褶皱,岩层在挤压力的作用下发生弯曲变形,因而不可能是水平岩层,此外,地层界线经过M处,所以与M点的地形—地层关系相符的是B图。
    6.与沿XY线相符的剖面图是(  )

    【答案】 A

    (2014·北京)下图示意某河谷断面经历的一次洪水过程。读图,回答(1)~(2)题。

    (1)该河谷(  )
    A.岩层①比岩层②形成年代早
    B.岩层②比岩层①易受侵蚀
    C.是断层上发育形成的向斜谷
    D.呈“V”型,适宜修建水库
    (2)本次洪水(  )
    A.水位上升时,河流搬运作用减弱
    B.水位下降时,河流含沙量增加
    C.流量增大时,河流堆积作用增强
    D.河流侵蚀作用使河床加宽加深
    【解析】第(1)题,考查地质剖面图和河流地貌的判读。图示岩层①位于岩层②的下面,表明其形成时间早;岩层①受流水侵蚀谷岸凹进,岩层②谷岸较平直,所以岩层①比岩层②易受侵蚀;图示岩层断裂、流水侵蚀形成“V”型谷地;断裂带处修建水库,易产生渗水、坝基不稳现象。第(2)题,考查河流作用与河流地貌。左图和中图对比可知,水位上升时,河流搬运作用增强;中图和右图对比可知,水位下降时,泥沙沉积,河流含沙量减少;三幅图对比可知,河流的下蚀和侧蚀作用使河谷加深加宽。
    【答案】(1)A (2)D
    (2014·重庆)野外考察是发现和解决地理问题的重要方法。下图是某地理兴趣小组在野外考察中拍摄的照片。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砾石滩常见于大河的(  )
    A.河源    B.凸岸   
    C.凹岸    D.入海口
    (2)下列地貌形态的形成作用中,有与图中使砾石变圆的作用类似的是(  )
    A.石笋 B.冰斗
    C.风蚀蘑菇 D.花岗岩风化球

    【答案】(1)B (2)C
    (2014·山东)下图(a)为某班一次地理野外实习的观测点分布图,①~④为观测点编号。图(b)为该班某小组在其中一个观测点所做的记录卡片。完成(1)~(2)题。

    (1)根据图(b)中记录的信息判断,卡片中“观测点编号”应为图(a)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2)图(b)中地质剖面示意图所示沉积岩层由老到新的顺序是(  )
    A.Ⅰ、Ⅱ、Ⅲ B.Ⅱ、Ⅰ、Ⅲ
    C.Ⅲ、Ⅰ、Ⅱ D.Ⅲ、Ⅱ、Ⅰ

    【答案】(1)B (2)B
    (2013·广东卷)1.图I为某地实景图。其所示地质构造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A.搬运作用 B.风化作用 C.变质作用 D.地壳运动
    【答案】1、D
    【解析】图示地质构造是褶皱,是地壳运动的结果,故选D。
    (2013·北京卷)读图5回答第8-9题。

    8.甲地为峰林,同类景观多出现在
    ①苏  ②湘  ③滇   ④新   ⑤桂   ⑥内蒙古
    A. ①②    B. ③④    C. ③⑤    D. ⑤⑥
    9.图中
    A.甲处侵蚀作用强烈  B.乙处由内力作用形成
    C.丙处易发生滑坡现象  D.丁处是典型的背斜山
    【答案】8.C 9.C

    (2013•江苏卷)图3是某流域地质简图,甲、乙、丙三地有砾石堆积物(见图3右下角照片),在甲地砾石堆积物中发现了金刚石。读图回答7-8题。

     图3
    7.含金刚石堆积物的成因是
    A.冰川沉积   B.流水沉积   C.风力沉积   D.风化残积
    8.图中可能找到金刚石矿的地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7.B 8.B

    (2013•浙江卷) 图1为某河段景观素描图,图2为该河段河曲水流速度等值线分布(①>②) 示意图。读图完成第5题。

    流速

    ① ②



    第 5题图 1 第 5 题图 2
    5.有关河曲地段水流速度、外力作用和土地利用类型的组合,正确的是
    A.甲—流速慢—沉积作用—仓储用地
    B.乙—流速快—侵蚀作用—住宅用地
    C.乙—流速慢—沉积作用—交通(港口)用地
    D.甲—流速快—侵蚀作用—水利设施(防洪堤)用地
    【答案】D
    【解析】如有盗用,依法追责!此题考查河流地貌的发育,此题涉及曲流处流水作用对地貌的影响。图2为该河段河曲水流速度等值线分布示意图,由于流速①>②,故①处以侵蚀为主,②处以沉积作用为主,①位于曲流的凹岸,②位于曲流的凸岸。而图1中甲处位于曲流的凹岸,水流速度较快,流水侵蚀强烈,需建水利设施,如防洪堤等,由于甲河岸较陡,水深,宜作为港口建设用地。乙处位于曲流的凸岸,水流速度较慢,流水以沉积作用为主,可作为住宅用地或仓储用地。综合考虑,D项符合题意。由于图1曲流向右弯曲,图中中的曲流向左弯曲,则图1中的甲乙与图2中的①②恰好对应,而考生可能将图1中的甲对应到图2中的②,乙对应到①,从而出现误选。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