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 二轮复习 微专题2.6 气候对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影响分析学案 (全国通用) Word版含解析
展开微专题 气候对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影响分析
【知识构建】
【知识精析】
1.对地形、地貌的影响-----降水对地表的侵蚀作用、昼夜温差大对岩石的风化作用
①主要是高寒地带,气候寒冷,气温低,被冰雪覆盖,多永久性冻土;冰蚀地貌广布;
②沙漠地带:降水稀少,温差大,风力作用强,风蚀地貌,沙漠广布:
③湿润地带:降水较多,流水作用强大、普遍,既有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沟谷),又有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三角洲、冲积平原)。降水多的石灰岩分布区易形成喀斯特地貌。
2.对水文的影响:
(1)对河流的影响
① 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
a河流流量和水位的季节变化(雨林气候、海洋性气候---变化小;地中海气候---冬季汛期,夏季枯水期;热带草原气候、季风气候、大陆性气候----夏季丰水期);
b 结冰期的长短:温带地区的河流可能出现结冰期(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不同)
②对河流水系特征的影响:降水量大的地区,河网密度较大,河流的长度较长
(2)对湖泊的影响
① 内流湖区:气候干旱,蒸发量大,水位较低,盐度较高
②.外流湖区:降水丰富,湖泊面积较大,多为淡水湖
(3)对沙漠地区水的影响
①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大,空气中的水汽凝结下渗地下而成地下水。
②沙漠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量大----地表水缺乏
(4)对海水性质和洋流的影响
①对海水盐度的影响----降水多,蒸发弱的地区一般盐度较低。反之盐度较高。
②风海流的形成----受盛行风的吹拂
③上升流的形成----受离岸风的吹拂
(5)对雪线高度的影响----通过气温和降水来影响
一是气温(阳坡气温高,阴坡气温低,阳坡雪线高于阴坡);
二是降水量的大小(影响降水量的因素是坡向,即迎风坡降水量大,雪线低),因此,
喜马拉雅山的南坡比北坡雪线低。
三是地形(坡度、坡向)(阳坡气温高、雪线高,阴坡气温低、雪线低)坡陡雪线高。
注:可根据该特点来判断迎风坡或背风坡。
3.对土壤的影响
气候通过影响土壤中的有机质或腐殖质而间接影响土壤肥力。气候影响生物的分布,而生物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1)降水对土壤的淋溶、侵蚀作用 ;(2)对冻土的分布及冻融的影响;(3)影响土壤有机质多少。
4.对植物生长及分布的影响-----光热水的组合
有什么样的气候,就会发育什么样的植被。气候影响植被的类型,如赤道地区,热量与水分丰富,形成了热带雨林;热带沙漠地气候区,水分不足,形成了沙漠。
5.对交通的影响
(1)对内河航运的影响:通过影响河流的水位、水量和结冰期影响内河航运
(2)对远洋航运的影响:顺风和逆风、台风和飓风等影响
(3)对航空的影响:大雾天气、狂风、特大暴雨等恶劣天气的影响
(4)对管道运输的影响:低温冻害的影响
(5)对公路、铁路运输的影响:
灾害性天气带来的影响----台风、寒潮(大风、降温、冻害)、暴雨、洪涝、沙尘暴等---对公路、铁路的选线,桥涵的孔径大小等
(6)对邮政通讯的影响:通过灾害性天气影响邮路来影响邮政通讯
6.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光热水风的影响
(1)旱涝、盐碱、风沙、焚风等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以华北地区为例
(2)从气候要素入手,对农业生产做出评价。
①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有利于水稻种植业发展;夏季风不稳定——多旱涝灾害——兴修水利。
②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热量充足、气温日较差大、光照强烈;降水少,雨热不同期——解决灌溉,有利于园艺业(水果种植业)发展。
③温带海洋气候——降水丰富,光照、热量不足,不利于农作物成熟,产量低。但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乳肉畜牧业。
④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燥,太阳辐射强烈(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气温日较差大),夏季高温——解决灌溉,有利于优质农产品生产(温带水果、棉花等)
⑶形成不同的农业地域类型---水稻种植业、大牧场放牧业、热带种植园农业、乳畜业等
7.对水电的影响----降水量大,河流流量大的地区,水能资源可能丰富(还要考虑地势落差)
8.对旅游业的影响:
(1)有利影响----形成特殊的气象气候景观---吉林的雾凇、哈尔滨的冰雕、黄山的云海等
(2)不利影响----恶劣天气影响出游
(3)对特殊气候区的旅游影响-----地中海气候夏季旅游旺季
9.对战争的影响----如二战盟军的登陆、德军功打莫斯科城、诸葛亮赤壁之战
10.对建筑物的影响----通过光照和盛行风向影响建筑物和街道的朝向(如我国北方房屋的坐北朝南,极地地区房屋的朝向,黄土高原窑洞(干燥))
11对工业布局的影响
(1)对大气有污染的工业的布局----考虑当地的盛行风向或最小风频---如北欧的酸雨
(2)逆温现象----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3)热力环流----城市风、山谷风、海陆风对有大气污染的工业布局的影响
12.对各种观测站、卫星发射站的布局影响:
(1)天文台-----海拔高,天气晴朗,空气稀薄的地区利于天文观测
(2)卫星发射站-----降水少,风力弱,天气晴朗及恶劣天气少的地区
(3)气象站-----各种天气或气候环境都有
13.对城市和居民区的影响:
(1)中低纬度沿海地区,气候温和,降水丰富,城市、人口密集。
(2)热带地区低地闷热---城市多分布在高原地区----如墨西哥高原,巴西高原。
(3)对建筑物形状影响----南北方屋顶坡度的差异、云南的吊脚竹楼
(4)对服饰的影响
①光照强,风沙大的地区,如阿拉伯民族的服饰特点
②气温低的地区,如蒙古族的服饰特点
14.对工程建设的影响----主要是恶劣天气带来的影响
【高考例析】(2018·江苏卷)公元399年~412年,僧人法显西行求法,游历三十余国,其旅行见闻《佛国记》是现存最早关于中国与南亚陆海交通的地理文献。下图为“法显求法路线示意图”。读下图,回答1~2题。
1.《佛国记》中有“无冬夏之异,草木常茂,田种随人,无有时节”的记载,其描述的区域是( )
A. 印度河上游谷地 B. 帕米尔高原 C. 斯里兰卡沿海平原 D. 塔里木盆地
2.法显从耶婆提国乘船返回中国最适合的时间是( )
A. 1月~5月 B. 5月~9月
C. 9月~12月 D. 11月~次年3月
1.C 根据题干所述“无冬夏之异”,说明该地区全年气温差异不大,再结合该地区“草木常茂,田种随人,无有时节”可以推断,该地区全年气温较高,且降水丰富。印度河上游谷地位于喜马拉雅山区,海拔较高,不会草木常茂,A项错误;帕米尔高原深居内陆,且海拔较高,冬季漫长,气温较低,B项错误;斯里兰卡沿海平原地势平坦,且为季风气候,全年高温,降水丰富,符合《佛国记》的叙述,故C项正确;塔里木盆地降水少,且气温年变化大,不可能草木常茂。
2.D 古代船只主要是帆船,其航行的动力来自于盛行风,从耶婆提返回中国,一路向东北前行,最适合的是遇到西南风,可以顺风而行,东南亚地区吹西南风的季节是每年的夏半年,即5~9月这段时间,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
【素养提升】
一、选择题
(2018·福建省莆田市下学期第二次(5月)质量测试)海岸沙席是一个较宽广平坦或微波起伏的风沙堆积地貌,按形态划分为沙席前缘、沙席中部及沙席后缘。平潭岛有典型的海岸沙席地貌,其后缘常见木麻黄防护林。当地夏秋台风多发,台风是海岸沙席地貌形成及演变的一个高能影响因子。下图为台风“麦德姆”登陆平潭岛后3条观测样线高程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1.“麦德姆”登陆期间该海岸沙席所受风力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
A. 前缘以搬运堆积为主 B. 中部以搬运侵蚀为主
C. 后缘以搬运堆积为主 D. 后缘堆积和侵蚀平衡
2.台风登陆前后,该沙席高程变化明显,但整个沙席颗粒粒径变化不大的原因是( )
A. 沙源地和堆积地物质组成完全一致 B. 台风风力强,作用过程分选性差
C. 防护林降低风速,搬运作用较弱 D. 海浪对沙席侵蚀为主,堆积为辅
3.当地防护林以木麻黄为主的原因是该树种( )
A. 树干挺拔,观赏价值高 B. 根系发达,涵养水源效果好
C. 用途广泛,经济价值高 D. 适应性强,防风固沙效果好
1.C 从图中可看出,前缘高程降低,以侵蚀作用为主;中部高程没有变化,堆积和侵蚀作用平衡;后缘高程增加,以搬运堆积为主,C正确。
2.B 台风登陆前后,整个沙席颗粒粒径变化不大的原因是台风风力强,作用过程分选性差,B正确。
3.D 当地防护林为海防林,主要作用是减弱台风风力,阻挡海沙向内陆侵入,以木麻黄为主的原因是该树种适应性强,防风固沙效果好,D正确。
(2018·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考前最后冲刺模拟)2018年3月17—19日北京大部分地区出现降雪天气,尽管在气象专家看来,1月21北京的降雪量已达到初雪标准,但在大部分市民看来,此次漫天飞舞的雪花更是今年迟来的初雪。下图为我国26个省级行政中心多年平均初雪日统计图,下表为北京2018年1月21—24日天气资料。据此回答4~6题。
日期 | 天气 | 气温 |
21日 | 阴转小雪 | 0℃/-5℃ |
22日 | 晴 | -2℃/-10℃ |
23日 | 晴 | -4℃/-12℃ |
24日 | 晴 | -4℃/-11℃ |
4.造成北京市民认为3月17日降雪较1月21日更像初雪日期的关键因素是( )
A. 冷空气势力强,降温幅度小 B. 暖空气势力强,水汽较充足
C. 城区经济发展,热岛效应强 D. 大气污染严重,凝结核充足
5.降雪过后,北京市民进入“极速制冷”、“冷冻周”模式,其成因不包括( )
A. 新雪反射地面辐射,地温低 B. 融雪吸收热量,气温低
C. 气温低湿度大,体感温度低 D. 天气晴朗,大气逆辐射弱
6.下列关于各地区的省级行政中心多年平均初雪日的推测,正确的( )
A. 东北地区纬度较高,初雪日期集中在10月
B. 西北地区冬季风弱,初雪日期浮动较小
C. 华南地区地势低平,初雪日期集中12月
D. 西南地区地域辽阔,初雪日期全国最早
4.B 由材料比较可知,1月份降雪量级小,在市民心目中不认为为初雪,而3月降雪漫天飞舞,说明降雪量较大,而降雪量大小主要与暖空气中水汽含量大小有关,故选B。
5.A 降雪过后,新雪覆盖地表,新雪反射太阳辐射,使得地表热量不易散发,而气温降低,与地温无关,融雪吸收热量,气温低,气温低湿度大,体感温度低,天气晴朗,大气逆辐射弱,导致进入冷冻周模式,故选A。
6.A 各地区的省级行政中心多年平均初雪日的推测,东北地区纬度较高,初雪日期集中10月,A正确。西北地区冬季风强,初雪日期浮动较小,B错误。华南地区距离冬季风源地远,初雪日期集中12月,C错。西南地区高山阻挡,初雪日期全国最晚,D错。故选A。
(2018·重庆市第三次诊断性考试)下图为加蓬共和国水文图,据图完成7~9题。
7.加蓬每年有两个旱季,5月中旬到9月中旬为大旱季,12月中旬到次年2月中旬为小旱季。其旱季的形成原因是( )
A. 副高控制,气流下沉 B. 信风影响,空气干燥
C. 处于山地的背风地带 D. 受寒流降温降湿影响
8.图中港口建港的优势气象条件是( )
A. 淡水资源充足 B. 大气能见度高 C. 全年风力微弱 D. 昼夜温差较小
9.下列关于图中洋流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图中洋流的成因为风海流 ②将甲河泥沙带到港口沉积
③使沿岸地区形成荒漠景观 ④寒暖流交汇容易形成渔场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7.B 加蓬位于赤道附近,不受副高控制,A错。加蓬每年有两个旱季,5月中旬到9月中旬气压带风带北移,受东南信风影响,为大旱季。12月中旬到次年2月中旬受东北信风影响,为小旱季。其旱季的形成原因是信风影响,空气干燥,B对。山地的背风地带不是出现两个旱季的原因,C错。沿岸受暖流降温影响,D错。
8.C 图中港口位于赤道附近,属于赤道无风带,建港的优势气象条件是全年风力微弱,风浪小,C对。淡水资源充足、昼夜温差较小不是影响建港的主要因素,A、D错。赤道地区降水多,云雨天气多,大气能见度低,B错。
9.D 图中洋流属于补偿流,是补偿区域流走海水的形成,风海流是受盛行风吹动形成,①错。图中寒流将甲河泥沙带到港口附近,与暖流交汇,导致泥沙在港口沉积,②对。图中暖流是增温增湿作用,不是荒漠景观成因,③ 错。寒暖流交汇容易形成渔场,④对,D对。A、B、C错。
(2018·湖北省宜昌市4月模拟)2018年1月24日,湖北遭遇了第二轮大范围持续雨雪天气。下图为此次雨雪天气结束后湖北某高中的校园景观图,图中河流一侧积雪较多,但对岸却不见积雪。据图回答10~12题。
10.图中道路上无积冰,但桥面有大量积冰的原因是( )
A. 桥面吸收大气辐射较少 B. 桥面释放地面辐射较多
C. 路面释放地面辐射较多 D. 路面吸收大气辐射较少
11.据图推测图中道路的走向最可能为( )
A. 东北一西南 B. 东南一西北 C. 东一西 D. 南一北
12.图中桥梁两侧扶手用青石(又名石灰石)制作的主要原因是( )
A. 青石质地坚硬,能长时间保存 B. 青石内部结品完整,纹理美观
C. 青石更易雕琢,美观大方 D. 青石地壳中储量少,名贵高雅
10.B 本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由材料桥面结冰而路面没有结冰说明路面温度比桥面的温度高;根据大气的受热过程,地面或桥面的热量来自于太阳辐射,而不是大气,故A、D错误;地面或桥面以长波辐射形式向外释放热量从而温度降低,路面温度高,所以路面释放的地面辐射比桥面要少,故C错误,B正确,所以该题正确答案为B。
11.D 根据材料河流一侧结冰另一侧没有结冰,根据所学知识,河流的阳面接受太阳辐射多,气温高,所以没有结冰;背阳面接受太阳辐射少,气温低,所以有冰雪覆盖;该河流位于湖南所以可以判断阳面为河流北岸,阴面为河流南岸,因此可以判断河流为东西走向,根据图示道路和河流垂直,所以河流走向为南一北,故D正确。
12.C 根据所学知识石灰岩为沉积岩,是其他岩石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经固结成岩而形成的,具有层理构造,岩性较软。青石主要成分为石灰岩,外力作用形成的,岩性较软,易遭受外力的侵蚀,故A错误;石灰岩内部结晶破碎,变质岩内部结晶完整,故B错误;石灰岩是地壳中分布广泛的岩石之一,故D错误;因为石灰岩岩性较软,所以容易雕琢,美观大方,故C正确。
【点睛】大气的受热过程为“太阳暖大地”,即地面的热量来自于太阳辐射;“大地暖大气”,即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来自于地面;“大气还大地”,即大气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将热量还给地面,从而减少地面能量的散失。
下图为纳米比亚局部区域图。图示地区可观赏“倒沙入海”的奇景:红色沙漠依偎着蔚蓝的海洋,滚滚沙流飞泻入海。上万只火烈鸟聚集在附近的浅滩上。回答13~15题。
13.图示国家叙述正确的是( )
A.西部山脉抬升多地形雨 B.海岸线曲折,多海湾
C.首都选址的主要原因气候凉爽 D.该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14.“倒沙入海”奇景的形成
A.反映了当地气候干旱并盛行离岸风 B.源于入海河流的含沙量大
C.将导致当地海洋生态环境的恶化 D.是人类填海造陆的结果
15.附近浅滩火烈鸟聚集是由于该地
A.沙漠气候,火烈鸟天敌少 B.附近雨林茂密,利于栖息
C.沿岸鱼类资源丰富,利于觅食 D.地势低平,利于筑巢
13.C 从图中的经纬度和国家轮廓特征可以判断该国是非洲的纳米比亚,可以通过排除的方法完整做题,联系所学的知识,该国两部没有一列高大山脉,海岸线平直,AB错误排除,该绎济落后,D错误,排除。等高线中部稀疏边缘密集且数值在2000米以下地形为高原,气候相对凉爽,故C正确。
14.A 图中沿海地区为沙漠地区,降水最小,河流稀少,输沙最极小,选项B错误。倒沙入海,会给沿海海域增加无机养分,有利于鱼类生产繁殖,选项C错误。即使是填海造陆也不用流沙,选项D错误。受离岸风的影响,风力侵蚀搬运流沙,造成倒沙入海奇景,选项A正确。
15.C 受离岸风的影响,海水下涌,饵料丰富,鱼类众多,火烈鸟聚集是由于该地便于捕食,选项C正确。该地寒流流经,气温较同纬地区低,选项A错误;附近没有雨林,选项B错误;附近浅滩会被潮水淹没,不利于筑巢,选项D错误。
二、综合题
16.(2018·四川省德阳市二诊考试)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马尔代夫是印度洋上1200余个小珊瑚岛屿组成的岛国。岛屿地势低平,平均海拔1.2米。首都马累所在的马累岛面积约1.5平方千米,人口13.34万(2014年)。
长期以来,马尔代夫没有桥,连接各个岛屿的主要途径是摆渡,这严重制约了马尔代夫的年8月完工交付使用。下图为马累岛、机场岛地理位置示意图和马累气候统计素领计2018发展空间。2014年,由中国企业承建的连接马累岛一机场岛的跨海大桥开工建设。
(1)指出马累的气候类型,并分析4月份气温最高的原因。
(2)分析当地工程建设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3)简述跨海大桥建成的社会经济意义。
(4)除了没有桥的烦恼外,另一项威胁更是让马尔代夫人忧虑不已——全球气候变化。分析马尔代夫人忧虑的原因。
16.【答案】(1)热带季风气候。4月份,该地太阳高度大,且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气温高。
(2)纬度低,气温高,建设人员易中暑;或雨季长,阴雨天气多,施工难度大。海水流动性强,风浪大,安全隐患多;或高温含盐海水对建材的腐蚀性强。珊瑚礁易破碎,地质不稳定,对技术要求高。
(3)增加两岛间的运输方式,完善了交通网络;提高了运输效率;促进了两岛间的人口及产业转移等。
(4)该国是珊瑚岛国,地势低。全球气候变暖使海平面升高,会导致该国国土陆地面积减小甚至消失。
【解析】考查气候类型的判读,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因素及意义,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1)读马累气候统计图可知,马累最低月平均气温高于15℃,位于热带地区,降水丰富,季节变率大,属于热带季风气候。4月份气温最高的原因与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大,且晴多雨少,太阳辐射强有关。
(2)有上题可知,马累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当地气温高,雨季长,施工难度大;马累岛到机场岛之间有跨海区域,海水流动性强,风浪大,安全隐患多;同时海水对建材的腐蚀性强;这些岛屿是珊瑚岛屿,珊瑚礁易破碎,地质不稳定,建设大桥对技术要求高。
(3)跨海大桥建成的社会经济意义有完善了交通网络,使两岛间的运输方式多元化,提高了运输效率,同时加强了两岛间的经济联系,促进了两岛间的人口及产业转移等。
(4)马尔代夫是珊瑚岛国,地势低,全球气候变暖使海平面升高,会导致该国国土陆地面积减小甚至消失。
17.(2015·新课标Ⅱ)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尼日利亚人口超过1亿,经济以农矿业为主,2014年11月20日,尼日利亚与我国正式签署了沿海铁路项目商务合同。该项目总金额达119.7亿美元,全线采用中国铁路技术标准,是截至当时中国对外工程承包史上单体合同金额最大的项目。下图示意尼日利亚铁路的分布。
简述尼日利亚沿海地区的气候特点,以及针对此气候特点,我国相关人员在建设该铁路时,为保障身体安康,需要防范的问题。(6分)
17.【解析】尼日利亚沿海地区的气候类型为热带雨林气候,其特点是终年高温多雨,气候湿热,针对湿热的气候特点,我国相关人员在建设该铁路时,为保障身体安康,需要防止中暑、受潮,注意预防建设地区自然灾害,如暴雨洪涝,山区还要预防滑坡、泥石流等带来的伤害。
【参考答案】气候特点:(纬度低,属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需要防范的问题:中暑;晒伤;食物中毒;毒虫叮咬;野生动物侵袭;疫病;瘴气等。
18.(2017·邯郸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1月,某科考队从下图中甲城市出发沿图中考察路线经高差较大的山地和较为平坦的高原到达乙地,历时17天。调查发现沿途气候区域差异显著,河流的浑浊度(河水浑浊度是指河水中悬浮物对光线透过时所发生的阻碍程度)差异较大,沿途看到的生物物种数量较少,但在乙地附近发现大量的生物物种。
(1)简析图示地区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
(2)说出科考期间图中甲地河流浑浊度特点并分析原因。
(3)分析乙地附近生物物种数量较多的主要原因。
18.【解析】第(1)题,由图示可知,该地西北部山脉呈西南-东北走向,从经纬度判断,该地位于非洲西北部,北临地中海,冬季盛行西风影响该地区。由于山脉的阻挡,西风带来的海洋气流不能向东深入。在北部,地形抬升降水较多,形成地中海气候。中部和南部较为平坦的高原,因处于西风带山地背风坡且受信风带或者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山地地区垂直落差较大,垂直地域分异明显。第(2)题,由材料可知,“河水浑浊度是指河水中悬浮物对光线透过时所发生的阻碍程度”,水体中的悬浮物越多,浑浊度越高,根据经纬度判断,该地位于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1月,受西风带影响降水多,河流流量大,冲刷力度大,携带能力强,再加上河流上、中游地区植被滥砍滥伐,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较大,河流中下游沿岸人口密度大,排污水量大,河水污染严重,河水浑浊,所以导致河流浑浊度高。第(3)题,生物的物种较多,说明该地的生态环境较好,能够为生物提供生长(生存)条件,由图示可知该地河流、湖泊,水源较为丰富,水分条件好,植被生长良好,能够提供多种食物,再加上该地人类活动较少,干扰少。
【参考答案】(1)图中山脉大致呈西南—东北走向,阻挡来自海洋的西风向东深入,导致北部沿海地区降水较多,属地中海气候;中部和南部为较平坦的高原,因处于西风带山地背风坡且受信风带或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属热带沙漠气候;山地地区高差较大,气候垂直差异显著。
(2)浑浊度较高。原因:图中甲地所示河流均位于北半球地中海气候区,1月份降水较多,河流流量大,径流侵蚀作用强;河流上、中游地区植被滥砍滥伐,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较大;河流中、下游沿河两岸人口密度大、工厂企业多,污水排放量大,河水污染严重,河水浑浊。
(3)乙地区有河流、湖泊,水源较为丰富(饮水水源充足);靠近河、湖地带,植被生长良好(食物来源丰富);距离人口稠密区较远,受人类活动干扰较少(生态环境优越)。
19.(2017·武汉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崇明岛庙镇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种植藏红花,是目前中国最大的藏红花种植地。藏红花又名番红花,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其实藏红花与我国西藏并无关系,西藏虽曾多次试种,但均未成功。其原产地是地中海沿岸、小亚细亚半岛、伊朗等地,元代时引入我国,主产地为浙江、江苏等省。藏红花喜温凉,怕炎热,较耐寒,冬季不低于-10 ℃即可安全越冬,以肥沃的沙质壤土为好,忌积水,忌连作,宜轮作。生长特点是夏季休眠,秋季生根,长叶,花期在10~11月,花朵从开放到凋谢大约只有两三个小时,凋谢以后就会烂掉,失去药用价值。
(1)说明西藏曾多次试种藏红花均未成功的自然原因。
(2)指出崇明岛藏红花种植可能遇到的气象灾害,分析其对藏红花生长的影响。
19.【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中藏红花的生长特点分析,藏红花花期在10~11月,青藏高原冬季气温低,藏红花难以安全越冬。土壤以肥沃的沙质壤土为好,高原上土壤贫瘠,土层浅,不适宜藏红花生长。第(2)题,根据材料,藏红花忌积水,崇明岛属于长江中下游地区,6月的梅雨天气,降水多,时间长。地形平坦,农田积水影响藏红花生长。藏红花喜温凉,崇明岛夏季是伏旱高温天气,影响藏红花休眠。夏秋季的台风和暴雨,影响藏红花生长和采摘。所以主要气象灾害是梅雨、伏旱、暴雨和台风。
【参考答案】(1)青藏高原冬季气温低,藏红花难以安全越冬;土壤贫瘠,土层浅,不适宜藏红花生长。
(2)气象灾害:梅雨、伏旱、暴雨、台风。(答对两种即可)
影响:6月的梅雨天气,降水多,时间长,崇明岛地形平坦,农田积水影响藏红花生长;夏季伏旱高温天气,影响藏红花休眠;夏秋季的台风和暴雨,影响藏红花生长和采摘。(分析说明两种灾害的影响即可)
20.(山东省、安徽省名校2018届高三10月大联考地理试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某地理科考小组对某大洲的地理环境进行了科学考察,他们在下图(图甲)所示的沿海地区选取了a到I十二个点查阅相关资料,绘制了7月份的降水变化曲线,并选取了E和G两条线路进行了气候和自然景观的考察。图乙示意I地气温和降水变化。
(1)据甲图分析g、f两地降水其他地方多的原因。
(2)说明该科考小组两条考察路线中沿途自然景观的变化。
(3)分析I地气候对当地植被和水文的影响。
20.【答案】(1)7月份,气压带、风带北移,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大;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转为西南风,位于海洋吹向陆地的西南风的迎风坡;沿岸受几内亚暖流影响,增温增湿.
(2)E线路沿途依次经过的景观是:热带雨林景观,热带草原景观,热带荒漠景观,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景观;G路线沿途依次经过的景观是:热带草原景观,热带雨林景观。
(3)I地为地中海式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代表性植被为常绿硬叶林,叶片表面有蜡质,夏季可减少水分散失;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明显,汛期出现在冬季。
【解析】本题以非洲为背景区域,考查影响降水的因素、区域的地域分异规律和自然景观的分布、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分析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本题主要考查影响降水的因素。主要从大气环流、地形、洋流、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
动等方面进行分析。读图分析可知,g、f位于几内亚湾沿岸,沿岸有几内亚湾暖流流经,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由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7月份,气压带、风带北移,受赤
道低气压带影响大,降水较多;同时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北移越过赤道转为西南风,位于海
洋吹向陆地的西南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
(2)本题主要考查区域的地域分异规律和自然景观的分布。E线路由几内亚湾沿岸向北到
达地中海沿岸,沿途依次经过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
因此根据气候类型和自然带关系可知,依次经过的景观为热带雨林景观,热带草原景观,热
带荒漠景观,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景观;G线路沿赤道由非洲的东部东非高原到达非洲的西部
刚果盆地,东非高原为热带草原气候,对应的景观为热带草原,刚果盆地为热带雨林气候,
景观为热带雨林。
(3)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根据I地的地理位置可知,该地为地中海式气候,
气候特征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代表性植被为常绿硬叶林,叶片表面有蜡质,夏
季可减少水分散失;由于降水的季节变化较大,因此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较为明显,冬季降
水多,河流的汛期出现在冬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