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19版地理浙江选考大二轮复习作业:专题二 地球表面的形态 专题训练二(浙江版)

    2019版地理浙江选考大二轮复习作业:专题二 地球表面的形态 专题训练二(浙江版)第1页
    2019版地理浙江选考大二轮复习作业:专题二 地球表面的形态 专题训练二(浙江版)第2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19版地理浙江选考大二轮复习作业:专题二 地球表面的形态 专题训练二(浙江版)

    展开

    专题训练二 地球表面的形态 能力提升练第14  17191721年间,火山喷发,熔岩阻塞河道,形成五个相互连接的湖泊,这就是位于我国黑龙江省的著名火山景观——五大连池(下图所示)。据此完成第1~2题。1.组成图示山体岩石的物质直接来自(  )                   A.地壳 B.上地幔 C.地核 D.下地幔2.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该山体岩石在地球表层可转化为(  )A.花岗岩 B.玄武岩C.砂砾岩 D.大理岩答案1.B 2.C解析1,图示山体岩石是由火山喷发形成的。一般认为软流层为岩浆的发源地,软流层属于上地幔。故选B项。第2,火山喷发形成的岩石为岩浆岩,该山体岩石在地球表层经外力作用可转化为沉积岩,砂砾岩属于沉积岩,C项正确;大理岩属于变质岩,D项错误;花岗岩和玄武岩属于岩浆岩,AB两项错误。 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和昆仑玉照片,图中分别代表沉积环境、熔融环境和变质环境,箭头线代表不同的地质过程。读图,完成第3~4题。3.昆仑玉是一种变质岩,盛产于昆仑山脉的岩体中,其形成的过程属于图乙中的(  )A. B. C. D.4.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化石的地质环境和过程是(  )A. B. C. D.答案3.D 4.A解析3,由题目提供的信息可知,昆仑玉是一种变质岩,应该来自变质环境,其形成的过程属于图乙中的。第4,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的化石,该岩石是沉积岩,而沉积岩形成于沉积环境中,故其形成的地质环境和过程是(2018浙江温州九校高一期末)北京时间2017981249,图中处海域发生里氏8.2级地震,震源深度19千米,并引发海啸。读图,完成第5~6题。5.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A.地壳 B.岩石圈 C.地核 D.软流层6.这次地震的成因可能是(  )A.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B.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C.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D.非洲板块和欧亚板块张裂答案5.B 6.C解析5,此次地震的震源深度19千米,根据板块形态可知,该地位于大洋上。海洋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岩石圈厚度约80千米,故震源应位于岩石圈,B项对。第6,结合板块形态判断,这次地震的成因可能是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C项对。(2018浙江金华十校高二期末)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完成第7~8题。7.下列岩石中与M处岩石成因相同的是(  )A.石灰岩 B.玄武岩C.大理岩 D.砾岩8.图示地区发生的地质作用,依次为(  )A.沉积作用断层运动水平挤压岩浆冷凝风化侵蚀B.沉积作用水平挤压风化侵蚀岩浆冷凝断层运动C.沉积作用水平挤压断层运动岩浆冷凝风化侵蚀D.沉积作用水平挤压断层运动风化侵蚀岩浆冷凝答案7.B 8.C解析7,读图分析可知,图中M(花岗岩)是岩浆侵入经冷却凝固而形成的岩浆岩,玄武岩属于岩浆岩,故选B;砾岩、石灰岩属于沉积岩,AD两项错误;大理岩属于变质岩,C项错误。第8,主要考查地质作用的先后顺序。图中岩石分层,故该地应该先发生沉积作用,后经过内力作用水平挤压,形成褶皱,随后发生断层运动,之后岩浆侵入经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之后受外力的风化侵蚀作用出露地表。故选C项。图甲为某地貌景观图。为解释该景观的主要成因,教师在教学时进行了如图乙的演示。读图,完成第9~10题。9.该景观的地质构造类型是(  )A.地堑 B.地垒 C.断层 D.褶皱10.教师演示了(  )A.板块挤压碰撞 B.岩块断裂上升C.岩层水平挤压 D.外力侵蚀搬运答案9.D 10.C解析9,由景观图可看出,岩层发生了弯曲变形,故为褶皱。第10,褶皱是岩层受到水平挤压而形成的。(2018浙江4月选考)某中学背山面河。该校组织学生开展野外采集岩石标本的实践活动。一组学生上山在基岩上打了2块岩石标本,另一组学生去河床捡了2块岩石标本。下图为学生们采集的岩石标本,经地理老师鉴定有砂砾岩、页岩、石灰岩和花岗岩。读图,完成第11~12题。11.四块岩石标本,属于岩浆岩的是(  )A. B. C. D.12.从基岩上打来的岩石标本,成因是(  )A.岩浆侵入B.海洋中溶解物化学沉积C.岩浆喷出D.碎屑物沉积并固结成岩答案11.D 12.D解析本组题考查岩石的形成。第11,据图可知,具有层理结构,光滑细腻,内含化石,因此①②为沉积岩。有细孔,为花岗岩,故选D项。第12,从河床捡的岩石标本因受流水侵蚀,表面较光滑,②④符合,①③是从基岩上打来的岩石标本,其成因应为碎屑物沉积并固结成岩,故选D项。某实验小组做如下实验:在花岗岩表面淋上25 左右的水,记录其内外温度变化。下图为所测得的岩石内外温度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第13~14题。13.花岗岩的形成过程是岩浆(  )A.高温变质 B.侵入冷凝C.高压成岩 D.喷出冷却14.该实验模拟的地质作用是(  )A.风蚀作用 B.水蚀作用C.溶蚀作用 D.风化作用答案13.B 14.D解析13,考查岩石的成因。花岗岩是岩浆在地下冷凝而形成。第14,考查外力作用。据图可知,花岗岩内外温差大,热胀冷缩,使岩石发生变化,因此为风化作用。15.40°N附近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和地质构造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处地质构造是    ,试分析其形成山岭的原因。 (2)图中板块是        ,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该海洋中海沟形成的原因。 (3)考古学家在图中沉积岩中发现了一些恐龙化石,判断在岩层④⑤⑥,岩层   可能发现恐龙化石。 (4)图中AB为河流,分别说出AB两地所受的外力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貌。答案(1)向斜 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岭。(2)大洋板块 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大洋板块位置较低,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形成海沟。(3)(4)A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形成河口三角洲。B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形成峡谷。解析(1),读图可知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岭。第(2),板块是大洋板块,从图中可以看出板块穿插到大陆板块底部,这是由于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向运动,大洋板块水平位置低于大陆板块,故在运动过程中俯冲到大陆板块的下方,形成了海沟。第(3),根据恐龙的生活与灭亡时期可以判定为,即中生代。第(4),读图可知,A靠近海洋,应为河流入海口,水流比较缓慢,以流水沉积为主,容易形成河口三角洲。B位于河流上游,由等高线密集说明坡度陡,水流急,以流水侵蚀为主,容易形成峡谷。16.红地球葡萄穗大、粒大、色泽艳红、果肉脆硬、含糖量高,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近些年来渭北黄土高原区形成了红地球葡萄专业产区。读图,完成下列各题。渭河南北向剖面图渭北红地球葡萄产区气象资料(1)从内外力作用简述渭河平原的形成过程并说明其发展耕作业的不利条件。(2)简析渭北高原地区红地球葡萄种植的有利地形和气候条件。(3)渭北高原地形破碎,起伏大,分析过度扩大葡萄种植面积对区域环境的影响。答案(1)形成过程:岩层断裂下陷(地堑);河流堆积作用形成冲积平原。不利条件:年降水量少;冬季气温低;旱涝灾害频繁。(2)高原地形,多向阳坡地;气候大陆性强,昼夜温差大,(葡萄生长期长)光照丰富、热量充足、降水较多。(3)会过度消耗水资源,导致河流下游水量大减;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恶化);土壤肥力下降;河流含沙量增加;旱涝灾害加剧。解析(1),渭河平原主要是由于岩层发生断裂,岩体向下凹陷而成;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不断接受堆积,最后形成冲积平原。由于该地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年降水量少,再加上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性,导致冬季气温低且旱涝灾害频繁,这些都不利于耕作业的发展。第(2),渭北高原地区地形以高原为主且多向阳坡地,所以导致该地气候大陆性强,该地昼夜温差大、光照丰富、热量充足、降水较多等条件都有利于红地球葡萄的种植。第(3),由于葡萄种植需水量大,如果过度扩大葡萄种植面积会过度消耗水资源,导致河流下游水量大减;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恶化);土壤肥力下降;河流含沙量增加;旱涝灾害加剧等。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