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甘肃省兰州市高三一模物理试题(解析版)
展开2019年甘肃省兰州市高考
物理二诊试卷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用不同频率的光照射金属表面而产生光电效应,可得到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k随入射光的频率v变化的Ek﹣v图象。由于金属的活泼性不同,金属的逸出功也不同,越活泼的金属逸出功越小,故而不同金属的Ek﹣v图象也有所不同。若将碱金属中的锂和钠的Ek﹣v图象画在同一坐标系中,实线表示锂的图象,虚线表示钠的图象,则下图能正确反映这一过程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B.根据光电效应方程知,Ekm=hv﹣W0,可知图线的斜率表示普朗克常量h,图线斜率相同;横轴截距表示金属的极限频率,由于锂与钠比较,钠更活泼,则钠的逸出功小,则钠的极限频率较小,钠为实线,故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
CD.根据光电效应方程知,Ekm=hv﹣W0,可知图线的斜率表示普朗克常量h,图线斜率相同,故CD不符合题意。
2.可看成球形的雨滴从足够高的地方下落,下落时受到的空气阻力的大小与速率平方成正比,与雨滴的横截面积成正比。若半径为R的雨滴落地时的速率为v,则半径为2R的雨滴落地时的速率为( )
A. 2v B. 4v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设雨滴的密度为ρ,空气阻力为:
f=ksv2
雨滴落地时已经达到平衡状态,即为:
ρ•=kv2•πR2
半径为2R的雨滴,有:
ρ•=kv′2•π(2R)2
联立解得:
v′=v
A.2v与计算结果不符,故A不符合题意。
B.4v与计算结果不符,故B不符合题意。
C.与计算结果相符,故C符合题意。
D.与计算结果不符,故D不符合题意。
3.如图所示,光滑小球用一根不可伸长的细绳系住,绳的另一端经过半圆形的光滑碗的边缘B点。现用水平力缓慢地拉动小球,小球在碗壁上滑动,细绳始终处于收紧状态。小球从碗底中心点位置A点开始到接近碗口边缘B点的过程中,碗面对小球的支持力FN以及绳对小球的拉力FT的变化情况是( )
A. FN保持不变,FT不断减小
B. FN不断减小,FT不断增大
C. FN保持不变,FT先减小后增大
D. FN不断减小,FT先减小后增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AC.小球在某一位置时,绳子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α,小球与圆心连线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θ,小球受到重力、支持力和绳子拉力,如图所示:
根据矢量三角形法则结合图中几何关系可得:
即:
所以
FN=mgcotα,FT=
上升过程中α增大,则cotα减小,故FN减小;故AC不符合题意。
BD.根据几何关系,所以
上升过程中θ减小增大,增大,故FT增大,故B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4.如图所示在理想变压器电路中,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3:1,电阻R1与R2阻值相等。a、b两端接电压恒定的正弦交流电源。在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右移动的过程中( )
A. R1消耗的功率增大
B. 电源的输入功率增大
C. R1、R2两端的电压之比恒为3:1
D. R1、R2消耗的功率之比恒为1:9
【答案】D
【解析】
【详解】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右移动的过程中,总电阻增大,原副线圈的电流强度均减小;
AB.根据P=UI1可知,电路中消耗的总功率在减小,电源的输入功率减小;根据P=I2R可知原线圈电路中定值电阻R1消耗的功率在减小,副线圈电路中定值电阻R2消耗的功率也在减小,故AB不符合题意;
C.根据U=IR原、副线圈电路中定值电阻R两端的电压之比等于电流强度之比,等于原副线圈的匝数的反比,即为1:3,故C不符合题意;
D.原副线圈中的电流,根据P=I2R可知原、副线圈电路中定值电阻R消耗的功率之比等于电流强度平方之比,为1:9,故D符合题意。
5.如图甲所示,物体受到水平推力F的作用在粗糙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通过力传感器和速度传感器监测到推力F、物体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取g=10m/s2)。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物体的质量m=0.5kg
B. 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0
C. 0﹣3s内物体所受摩擦力的冲量大小为4N•s
D. 0﹣3s内物体所受合力做的功为1J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速度时间图象可以知道在2﹣3s的时间内,物体匀速运动,处于受力平衡状态,所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2N,在1﹣2s的时间内,物体做匀加速运动,直线的斜率代表加速度的大小,所以a==2m/s2,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f=ma,所以m==0.5kg,故A不符合题意;
B.由
f=μFN=μmg
所以
μ==0.4
故B不符合题意;
C.0﹣3s内物体所受摩擦力的冲量大小为
故C符合题意;
D.根据动能定理得0﹣3s内物体所受合力做的功为
﹣0=1J
故D不符合题意;
6.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成功登陆月球背面,人类首次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1月11日,嫦娥四号着陆器与玉兔二号巡视器正常工作,在鹊桥”中继星支持下顺利完成互拍,1月15日,嫦娥四号完成人类首次月面生物实验,月面长出第一株嫩芽。已知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约是地球上的重力加速度,地球与月球间的距离约是地球半径的60倍。对于月球以及探月飞行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地球上的人永远只能看到月球的正面而看不到背面,是因为月球的自转周期与月球的公转周期相同
B. 地球上的人永远只能看到月球的正面而看不到背面,是因为月球的自转周期与地球的公转周期相同
C. 嫦娥四号在月球近地轨道运行时的速度大于7.9km/s
D. 嫦娥四号在月球上受到地球的引力约是其在地球上重力的
【答案】AD
【解析】
【详解】AB.由于月球的自转周期与月球的公转周期相同,地球上的人只能看到月球正面看不到背面,故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
C.根据地球上卫星的近地环绕速度,即第一宇宙速度
=7.9km/s
同理:月球上的第一宇宙,由于g′<g,R′<R,故
v′<v=7.9km/s
故C不符合题意;
D.由于地球与月球间的距离约是地球半径的60倍,根据万有引力公式知,嫦娥四号在月球处受到的地球引力为其在地球上重力的,故D符合题意;
7.如图所示,两平行带电金属板之间存在匀强电场。有一带电粒子(不计重力)从上极板的左边缘沿水平方向射入匀强电场,第一次沿轨迹①从两板右端连线的中点飞出;第二次沿轨迹②落到下板中点。设其它条件不变,则( )
A. .若粒子两次射入电场的水平速度相同,则电压U1:U2=1:4
B. 若粒子两次射入电场的水平速度相同,则电压U1:U2=1:8
C. 若两次偏转电压相同,则粒子两次射入电场的水平速度v1:v2=:1
D. 若两次偏转电压相同,则粒子两次射入电场的水平速度v1:v2=:1
【答案】BC
【解析】
【详解】设平行板电容器板为L,板间距离为d,粒子的初速度为v
则对于第一种情况:
,t1=
联立解得:
U1=①
同理对于第二种情况:
,
联立解得:
U2=②
AB.根据①②式可知,若粒子两次射入电场的水平速度相同则电压之比为:U1:U2=1:8,故A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CD.根据①②两式可知,若两次偏转电压相同,则粒子两次射入电场的水平速度之比为,故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8.如图所示,间距为L的无限长光滑导轨平面倾斜放置,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垂直于导轨平面向下,导轨面与水平面夹角为,一个质量为m,电阻为r的光滑导体棒垂直横跨在两根导轨上,导轨上端的定值电阻阻值为R,导轨电阻不计,当导体棒从静止释放后,沿导轨下滑距离l时达到稳定状态,下滑过程中导体棒与导轨始终垂直且接触良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导体棒做变加速运动,最大加速度为a=gsinθ
B. 导体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a=gsinθ
C. 导体棒稳定时的速度为v=
D. 从开始到稳定导体棒上消耗的电热为
【答案】A
【解析】
【详解】AB.导体棒在下滑过程中,受到重力、导轨的支持力和安培力,安培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安培力随着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则导体棒的合力减小,加速度减小,故开始时加速度最大,此时导体棒不受安培力,所以最大加速度为 a==gsinθ,故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
C.导体棒稳定时做匀速运动,则有 mgsinθ=,得 v=.故C不符合题意。
D.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得 mglsinθ=+Q,导体棒上消耗的电热为Qr=Q,联立解得 Qr=mglsinθ﹣,故D不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3题-第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必考题(共129分)
9.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学习了动能定理以后,尝试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验证动能定理。打点计时器接在频率为f的交流电源上,实验前已测出砝码和砝码盘的总质量为m,小车的质量为M
(1)挂砝码和砝码盘前,为了消除摩擦力的影响,应调节木板右侧的高度,直至轻推小车观察到_____
(2)挂上砝码和砝码盘后,按实验要求打出图中纸带、其中O为起始点,依次每隔5个点为一个计数点,A、B、C、D、E为纸带上选取连续5个清晰的计数点,测量出A、C、E计数点到O点的距离分别为x1、x2、x3,则打下C点时小车的速度vc=_____
(3)若将砝码和砝码盘的重力视为小车受到的拉力,从O到C的过程中,只要表达式_____成立即验证了动能定理
【答案】 (1). 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2). (3). mgx2=
【解析】
【详解】(1)[1]实验前要平衡摩擦力,节木板右侧的高度,直至轻推小车观察到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2)[2]每隔5个点为一个计数点,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
t=5T=,
打C点时的速度为:
vC=
(3)[3]从O到C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mgx2=
即:
mgx2=
10.某兴趣小组在查阅资料后发现,一般金属材料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半导体材料的电阻率则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1)如(甲)是某种材料制成的电阻R随摄氏温度t变化的图象。图中R0表示0℃时的电阻,k表示图线斜率。若用该电阻与电池(E、r)、电流表A(内阻为Rg)、滑动变阻器R1串联起来。连接成如图(乙)所示的电路,用该电阻做测温探头,把电流表的电流刻度改为相应的温度刻度,就得到了一个简单的“电阻温度计”。使用“电阻温度计”前,先要把电流表的刻度值改为相应的温度刻度值,若温度t1<t2,则t1的刻度应在t2的_____(填“左侧”或“右侧”);在标识“电阻温度计”的温度刻度时,需要弄清所测温度和电流的对应关系,请写出所测温度t与电流I之间的关系式t=_____(用题中所给物理量表示)
(2)在研究用某种导电材料制成的用电器Z的导电规律时,兴趣小组利用如图(丙)所示的分压电路测得其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U(V) | 0.40 | 0.60 | 0.80 | 1.20 | 1.50 | 1.60 |
I(A) | 0.20 | 0.45 | 0.80 | 1.80 | 2.81 | 3.20 |
U2 | 016 | 0.36 | 0.64 | 1.44 | 2.25 | 2.56 |
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判断用电器件Z可能由_____材料组成;为了找出用电器Z的电流I随电压U之间的变化规律,小组成员又在表格中计算了U2的值,请根据表中数据在丁图中画出I﹣U2的图象_____,并根据图象大致判断I与U2之间的关系为_____
【答案】 (1). 右侧 (2). (3). 半导体 (4). (5). 成正比
【解析】
【详解】(1)[1]温度t1<t2,电阻R1<R2,电流I1>I2,故t1的刻度应在t2的右侧;
[2]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有
根据温控电阻与温度关系,得到
R=R0+kt
联立得到:
t=
所以有:
(2)[3]从上表可以看出,随着电压的增加,功率增大,逐渐变小,故是半导体材料;
[4][5]描点后然后画成图象如图所示,从图象可以看出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则I=kU2,即电流与电压的平方成正比。
11.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与光滑半圆弧轨道平滑连接,静止在水平面上的A、B两物块(可看成质点)之间有一被锁定的压缩轻弹簧,AB与弹簧接触但不连接。第一次固定A,解除弹簧锁定,B物体被弹开后,经过半圆轨道最高点时对轨道的压力为其重力的3倍。保持弹簧的压缩量不变重新锁定弹簧,第二次A、B均可自由运动,解除弹簧锁定,B恰好能通过圆弧最高点:求:A,B两物块的质量之比。
【答案】5:3
【解析】
【详解】A物块的质量为mA,B物块的质量为mB,光滑圆弧的半径为R,弹簧两次形变量相同,释放出的弹性势能为EP,第一次固定A,释放B,B离开弹簧时的速度为v0,运动到最高点时的速度为v1:第二次同时释放AB,离开弹簧时A的速度为vA,B的速度为vB,B运动之圆弧最高点时的速度为vB1
第一次:由能量守恒定律得:
,
对B: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N+mBg=mB且N=3mBg
解得:
第二次:由能量守恒得:
,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AvA﹣mBvB=0
对B,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
恰好通过最高点,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Bg=mB
解得
答:A、B两物块的质量之比。
12.如图所示,xoy坐标系中,在y<0的范围内存在足够大匀强电场,方向沿y轴正方向,在0<y<2d的区域内分布有垂直于xoy平面向里的匀强磁场。在y=2d处放置一垂直于y轴的足够大金属板ab,带电粒子打到板上即被吸收,如果粒子轨迹与板相切则刚好不被吸收。一质量为m、电量为+q的粒子以初速度v0由P(0,﹣d)点沿x轴正方向射入电场,第一次从Q(1.5d,0)点经过x轴。粒子重力不计。求:
(1)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E
(2)要使粒子不打到挡板上,磁感应强度B应满足的条件;
(3)若粒子恰好不打在挡板上,粒子第四次经过x轴时的坐标。
【答案】(1)(2)B≥(3)(0.5d,0)
【解析】
【详解】(1)粒子在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
水平方向:
1.5d=v0t
竖直方向:
d=
解得:
E=
(2)粒子进入磁场时与x轴夹角为:
θ=atctan=arctan=arctan=53°
粒子进入磁场时速度为:
v=
粒子运动轨迹与挡板相切时粒子刚好不打在挡板上,由几何知识得:
r+rcos53°=2d
解得:
r=
粒子做圆周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得:qvB=m,解得:
B=
粒子不打在挡板上,磁感应强度需要满足的条件是:B≥;
(3)粒子从磁场进入电场后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做类竖直上抛运动,在水平方向的位移为:
2×1.5d=3d
粒子第四次到达x轴时:
x=1.5d﹣2rsin53°+3d﹣2rsin53°=0.5d
粒子第四次经过x轴时的坐标(0.5d,0);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密封在钢瓶内的气体,若温度升高,则气体分子对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平均作用力增大
B. 两个分子从相距很远开始逐渐互相靠近,此过程中其分子力先增大后减小,分子势能先减小后增大
C.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如果在某个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而吸收热量,则在该过程中气体的压强一定减小
D. 第二类永动机是不能制造出来的,因为它虽不违反能量守恒定律,但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
E. 物体的温度为0℃时,物体的分子平均动能为零
【答案】ACD
【解析】
【详解】A.密封在钢瓶内的气体,若温度升高,分子平均动能增大,则气体分子对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平均作用力增大,故A符合题意;
B.两个分子从相距很远开始逐渐互相靠近,此过程中其分子力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分子势能先减小后增大,故B不符合题意;
C.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如果在某个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而吸收热量,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气体一定对外做功,体积增大;再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温度不变,体积增大,则在该过程中气体的压强一定减小,故C符合题意;
D.第二类永动机是不能制造出来的,因为它虽不违反能量守恒定律,但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故D符合题意;
E.因为绝对零度无法达到,所以物体的分子平均动不可能为零,故E不符合题意。
14.如图所示,两水平气缸A、B固定,由水平硬质细杆(截面积可忽略)相连的两活塞的横截面积SA=4SB,两气缸通过一根带阀门K的细管(容积可忽略不计)连通。最初阀门K关闭,A内贮有一定量的气体(可视为理想气体),B内气体极为稀薄(可视为真空),两活塞分别与各自气缸底相距a=20cm,b=25cm,活塞静止。今将阀门K打开,问:(设整个变化过程气体的温度保持不变,不计活塞与气缸之间的摩擦,外部大气压为p0)
①活塞将向哪边移动?
②活塞移动的距离是多少?
【答案】①左②15cm
【解析】
【详解】①阀门K打开以后,气缸A内的气体自由膨胀,而后充进A和B两个气缸,两活塞和连杆整体进行受力分析,A内压强减小,B内压强增加,因此推动活塞向左运动。
②设阀门打开前、后封闭气体压强分别为p1、p2,分别对A、B活塞和连杆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有
所以 ,p2=p0
设活塞向左移动的距离为x,对封闭气体,根据玻意耳定律有
解得x=15cm
15.一列简谐横波在t=0时的波形图如图所示,此时介质中x=2m处的质点P正沿y轴正方向运动,经过0.7s第二次到达波谷。关于这列简谐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周期为0.4s
B. 振幅为20cm
C. 传播方向沿x轴正方向
D. 传播速度为10m/s
E. 该列波遇到频率为0.4Hz的简谐波会发生干涉现象
【答案】ACD
【解析】
【详解】AC.质点P正沿y轴正方向运动,根据平移法可知波向x轴正方向传播,则有T=0.7s,可知,T=0.4s,故AC符合题意。
B.由波的图象得知:振幅A=10cm,故B不符合题意。
D.波长λ=4m,故波速为v==10m/s。故D符合题意。
E.该波的频率为 f==2.5Hz,两列波发生干涉现象的条件是频率相同,所以该列波遇到频率为0.4Hz的简谐波不会发生干涉现象,故E不符合题意。
16.一根玻璃丝的折射率为n=1.6,直径为d=1.5 mm,其形状刚好和四分之一个圆相同,内侧圆弧的半径为R,如图所示。一束光垂直射到玻璃丝的端面,如果要使整条光束都能被全反射,R的最小值为多少?
【答案】2.5 mm
【解析】
如图所示:
可知光束越往下的部分,射到圆弧的外侧上时的入射角越小,当最下面的单色光照射到外侧弧面上时刚好发生全反射,由全反射的条件得:sinC=,又因为sinC=,所以n=,得:,即为R的最小值.
点睛:本题属于一道中档题,考查光的折射定律,解决本题的关键首先要画出光路图,然后由折射定律以及临界角与折射率的关系sinC=解题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