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生物】黑龙江省鹤岗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生物】黑龙江省鹤岗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第1页
    【生物】黑龙江省鹤岗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第2页
    【生物】黑龙江省鹤岗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2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生物】黑龙江省鹤岗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展开
    黑龙江省鹤岗市一中2019-2020学年
    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内环境是人体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B. 组织液和血浆成分相似,只是组织液中蛋白质含量相对较高
    C. 肺泡中的O2进入组织细胞参与有氧呼吸,共通过11层生物膜
    D. 内环境稳态就是内环境的渗透压、温度和PH等保持不变
    【答案】C
    【解析】
    【详解】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人体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A错误。组织液和血浆成分相似,只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相对较高,而组织液中蛋白质含量较少。B错误。肺泡中的O2进入组织细胞参与有氧呼吸,经过肺泡壁细胞:两层膜;进入血浆通过血管壁细胞:两层膜;进出红细胞,两层膜;出血浆通过血管壁细胞:两层膜;进入组织细胞:一层膜;进入线粒体,两层膜,共十一层。C正确。内环境稳态指内环境的渗透压、温度和PH等理化性质及组成成分相对稳定。D错误。
    2.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l溶液,则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
    A. 机体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B. 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渗透压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C. 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D. 机体血浆渗透压上升,排出相应量的NaCl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答案】C
    【解析】
    【详解】因为静脉注射的是与血浆等渗的生理盐水,所以机体血浆渗透压是不发生改变的,A、D错误;但正常情况下,水盐代谢要平衡,进多少出多少,所以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B错误,C正确。
    故选C。
    3. 下列物质中,都可在血浆中检测到的是
    A. 呼吸酶、脂肪酸、尿酸、胆固醇 B. 氨基酸、淀粉、二氧化碳、钠离子
    C. 胃蛋白酶、钙离子、脂肪、葡萄糖 D. 甲状腺激素、氧、尿素、蛋白质
    【答案】D
    【解析】
    内环境的成分主要是血浆、组织液和淋巴,血浆中含有的物质很多,比如氧、尿素、蛋白质、钙离子、脂肪、葡萄糖、氨基酸、二氧化碳、钠离子等等。纤维素、淀粉、胃蛋白酶是外界环境中的物质,呼吸酶是细胞内的物质,血浆中没有。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和稳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下列有关人体调节的图解或曲线中,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人是恒温动物,环境温度降低时,散热量增加,人的产热量也随之增加,才能维持体温相对稳定,A错误;
    B.饭后由于消化吸收血糖浓度升高,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一段时间后使血糖浓度降低,则胰岛素含量也下降,B错误;
    C.突触小泡只存在于轴突末梢的突触小体内,而树突末梢或细胞体不存在突触小泡,C错误;
    D.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而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有负反馈作用,D正确;
    故选D。
    5.某人在交通意外中受伤,医学测试证明他的脑正常。蒙上他的双眼,进一步测试,当他的手接触到烧热的针时,他感到痛但没有发生缩手反应。该病人受伤的部位可能是(  )
    A. 感受器 B. 传入神经
    C. 传出神经 D. 神经中枢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题意知,当感受器受到刺激后表现为有感觉,说明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的结构和功能完好,但手没有收缩现象,可能是由于传出神经受损,所以C正确,ABD错误。故选C。
    6.止痛药(如“杜冷丁”)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在阻断兴奋传递过程中,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量不变。试推测它的作用机制是( )
    A. 与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结合 B. 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
    C. 抑制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 D. 抑制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
    【答案】B
    【解析】
    【详解】A、如果与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结合,则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会减少,A错误;
    B、止痛药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后,阻碍了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从而达到阻断神经冲动传导的目的,B正确;
    C、如果抑制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则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会减少,C错误;
    D、抑制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则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会减少,D错误。
    故选B。
    7.科学家发现在脑内有一类突触只有突触结构而没有信息传递功能,被称为“沉默突触”。请推测原因可能是
    ①突触小泡内没有细胞核
    ②突触后膜缺乏相应的糖蛋白
    ③突触前膜缺乏相应的糖蛋白
    ④突触小泡不能释放相应的递质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突触小泡中没有细胞核,突触小泡内含有神经递质,就可以作用于突触后膜,能够发生信息传递,①错误;可能是突触后膜缺乏相应的受体,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但由于突触后膜上没有相应的受体而无法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②正确;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后膜,受体存在于突触后膜上,③错误;④可能是突触小泡不能释放相应的神经递质,兴奋就无法在突触中传递,④正确.故选D.
    8.如图1是微型电压表测量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的装置图;图2是神经纤维某处由静息电位→动作电位→静息电位的膜电位变化曲线,该过程中存在Na+外流和K+内流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1测得的电位相当于图2中BD段的电位
    B. 图2中C和E点神经纤维膜上Na+的跨膜运输速率相同
    C. 图2中Na+外流和K+内流现象最可能发生在FG段
    D. 由图2曲线走势可以得出兴奋的传导是单向的
    【答案】C
    【解析】
    【详解】A、图1测得的为静息电位,相当于图2中的AB区段的电位,A错误;
    B、图2中BD段是Na+内流造成的,是形成动作电位的过程,Na+内流速率由B点到D点逐渐下降,到D点内流量为0,DF段是K+通道打开,K+外流造成的,B错误;
    C、FG段是动作电位逐渐恢复为静息电位的过程,而FG段由Na+-K+泵运转,消耗1个ATP泵出3个Na+泵入2个K+,所以能同时发生Na+泵出和K+泵入现象,C正确。
    D、图2曲线只能测得静息电位的值的大小,不能得出传导的方向,D错误。
    故选C。
    9.小王的手不慎被生锈的铁钉刺破,他马上缩手并感觉到痛;为了防止感染破伤风,小王到医院进行打针治疗,在打针过程中小王虽感觉到痛,但是他并没有缩手。针对以上两个事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件事在正常情况下都是先疼痛后缩手
    B. 两者都会导致支配肾上腺的神经末梢兴奋
    C. 两者都会使肌细胞膜外侧钠离子大量内流
    D. 打针后小王体内的B细胞会大量增殖分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A、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痛觉等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正常情况下是先缩手后疼痛,A错误;
    B、两者都会导致支配肾上腺的神经末梢兴奋,B正确;
    C、打针过程中小王虽感觉到痛,但是他并没有缩手,说明肌细胞没有产生兴奋,肌细胞膜外侧钠离子没有大量内流,C错误;
    D、据题干可知,小王到医院进行打针治疗,注射的是抗体,打针后体内的B细胞不会大量增殖分化,D错误;
    故选B。
    10.为研究动物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研究人员利用脊蛙(去除脑保留脊髓的蛙,剥离左后肢传出神经并剪断)进行实验(示意图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刺激右后肢趾部,右后肢收缩,证明脊髓有反射功能
    B. 刺激左后肢传出神经的A端,左后肢收缩,不属于反射
    C. 反射总是从感受器接受刺激开始到效应器产生反应结束
    D. 该实验证明脊髓的反射功能不受脑的神经中枢控制
    【答案】D
    【解析】
    【详解】A、刺激右后肢趾部,右后肢收缩,说明反射弧完整,也可证明脊髓有反射功能,A正确;
    B、反射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刺激左后肢传出神经的A端,左后肢收缩,由于没有经过完整反射弧,所以不属于反射,B正确;
    C、反射指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反射必需通过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实现,反射活动总是从感受器接受刺激开始到效应器产生反应结束,C正确;
    D、该实验所用的脊蛙是指去除脑保留脊髓的蛙,由于没有保留脑的组做对照,所以不能证明脊髓的反射功能不受脑的神经中枢控制,D错误。
    故选D。
    11.关于生物学知识的判断,正确的有
    ①切除动物垂体后,动物血液中的性激素和甲状腺激素都会减少
    ②油菜在传粉阶段遇到连续暴雨袭击,喷洒生长素类似物可避免减产
    ③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蝌蚪发育会受影响,成年人耗氧量会增加
    ④激素间的拮抗作用不利于维持动物体内环境的稳态和生长发育
    A. 一项 B. 两项 C. 三项 D. 四项
    【答案】A
    【解析】
    【详解】垂体可以分泌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和促性腺激素,切除动物垂体后,动物血液中的生长激素会减少,促甲状腺激素减少会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液减少,促性腺激素的减少引起性激素的减少,①正确;油菜要得到的是种子,传粉阶段遇到连续暴雨袭击会影响种子的形成,喷洒生长素类似物不能可避免减产, ②错误;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新陈代谢减弱,蝌蚪发育会受影响,成年人耗氧量减少,③错误;激素间的拮抗作用是协调内环境稳态的,有利于维持动物体内环境的稳态和生长发育,④错误。故选A。
    12.下列关于脊椎动物激素在生产中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给大鼠口服胰岛素治疗糖尿病
    B. 给雌亲鱼注射促性腺激素使卵成熟
    C. 给牛注射胰高血糖素,可降低血糖
    D. 给狗饲喂添加甲状腺激素的食物,减少耗氧量
    【答案】B
    【解析】
    【详解】A、胰岛素的本质是蛋白质,口服后会被消化道内的酶分解而不能在发挥作用,所以不能口服胰岛素治疗糖尿病,A错误;
    B、促性腺激素可促进生殖细胞的成熟,所以给雌亲鱼注射促性腺激素能使卵成熟,B正确;
    C、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从而使血糖升高,C错误;
    D、甲状腺激素可促进物质氧化分解,给狗饲喂添加甲状腺激素的食物,耗氧量将增加,D错误。
    故选B。
    13.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在设计实验方案时,如果以正常小鼠每次注射药物前后小鼠症状的变化为观察指标,则下列对实验组小鼠注射试剂的种类和顺序,最为合理的是
    A. 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葡萄糖溶液
    B. 先注射葡萄糖溶液,后注射胰岛素溶液
    C. 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生理盐水
    D. 先注射生理盐水,后注射胰岛素溶液
    【答案】A
    【解析】
    【详解】首先注射胰岛素溶液,若胰岛素的浓度对小鼠体内的血糖有降低的作用,那么小鼠被注入胰岛素溶液后会进入昏迷状态,因为小鼠体内的血糖供应不足,后注射葡萄糖溶液的原因是:当小鼠被注入胰岛素溶液后出现昏迷,及时补充葡萄糖,升高血糖浓度,若小鼠注射葡萄糖溶液后恢复正常,则证明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故A正确;如果先注射葡萄糖溶液,后注射胰岛素溶液,现象不明显,B错误;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生理盐水,无前后对照,C错误;先注射生理盐水,后注射胰岛素溶液,也无前后对照,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A。
    14.如图是描述某种生命活动的模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若A代表人体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a代表低血糖,则b可代表促进肝糖原分解,c可代表抑制葡萄糖的氧化分解
    B. 若A代表脊髓,a代表传入神经,则b、c可分别代表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C. 若A为调节中枢,a为渗透压升高,则b、c可分别代表抗利尿激素的减少和产生渴觉
    D. 若A代表体B淋巴细胞,a为抗原刺激,则b、c可分别代表浆细胞以及记忆细胞的形成
    【答案】D
    【解析】
    【详解】A.若A代表人体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a代表低血糖,则b可代表促进肝糖原分解,c可代表非糖类物质转化为葡萄糖,A项错误;
    B.若A代表脊髓,a代表传入神经,则b、c都代表传出神经,B项错误;
    C.若A为调节中枢,a为渗透压升高,则b、c可分别代表抗利尿激素增多和产生渴觉,C项错误;
    D.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可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若A代表人体B细胞,a为抗原刺激,则b、c可分别代表浆细胞以及记忆细胞的形成,D项正确。
    故选D。
    15.下图为人体某器官中血液的流动情况示意图,①②表示物质,①促进或抑制②的产生,②产生后将释放到血液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该器官为骨骼肌,①可表示胰高血糖素,②可表示肌糖原分解产生的葡萄糖
    B. 若该器官为胰腺,则①可能是促胰液素,②可能是胰液
    C. 若该器官为下丘脑,则①可能是甲状腺激素,②可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D. 若该器官为下丘脑,则①可能是促性腺激素,②可表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答案】C
    【解析】
    【详解】A. 胰高血糖素作用于肝脏,促进肝糖原分解,肌糖原只供肌肉细胞利用,不能分解补充血糖,A错误;
    B. 胰腺分泌的胰液,属于外分泌液,产生后直接进入导管,不进入血液,B错误;
    C. 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会反馈抑制下丘脑、垂体的分泌,C正确;
    D. 促性腺激素只作用于性腺,不能抑制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D错误。
    16. 新生儿在出生后六个月内一般不易生某些传染病,这是因为 ( )
    A. 病原体不感染新生儿
    B. 新生儿的皮肤、黏膜有极强的杀菌力
    C. 新生儿体内免疫系统十分健全
    D. 在胎儿期从母体血液中就获得了抗体
    【答案】D
    【解析】
    婴幼儿出生后,从母体带来的抵抗疾病的抗体大约在出生后6个月就消耗完了,所以出生半年后各种传染病很容易发生。 为了预防传染病,婴幼儿要进行各种预防注射,即预防接种。这对于一个营养充足的孩子来说,将会对抵抗传染病的发生起重要作用。可是对一个瘦小虚弱的孩子来说,所起的预防作用则将是有限的。
    17.有一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由于患者体内某种T细胞过度激活为效应T细胞后,选择性地与胰岛B细胞密切接触,导致胰岛B细胞死亡而发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这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B. 患者血液中胰岛素水平高于正常生理水平
    C. 效应T细胞将抗原传递给胰岛B细胞致其死亡
    D. 促进T细胞增殖的免疫增强剂可用于治疗该病
    【答案】A
    【解析】
    【详解】
    自身免疫病是指免疫系统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疾病,该病的患者将自身的胰岛B细胞作为抗原进行免疫,即该病为自身免疫病,A正确;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合成和分泌,因患者体内一些胰岛B细胞死亡,导致其血液中胰岛素水平降低,即低于正常生理水平,B错误;由题干可知,效应T细胞能够选择性与胰岛B细胞密切接触,则胰岛B细胞为细胞免疫的靶细胞,效应T细胞是通过特异性识别使得胰岛B细胞裂解死亡的,C错误;该糖尿病的起因是由于患者体内某种T细胞过度增殖,则要治疗该病应用抑制T细胞增殖的免疫抑制剂,D错误。
    18. 甲、乙、丙三组小鼠不同的免疫器官被破坏,其中甲组仅有体液免疫功能,乙组和丙组丧失了特异性免疫功能。现给三组小鼠分别输入造血干细胞,发现仅有乙组恢复了细胞免疫功能,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 )
    A. 甲组骨髓被破坏,乙组胸腺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B. 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C. 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胸腺被破坏,甲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D. 丙组骨髓被破坏,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答案】B
    【解析】
    【详解】参与体液免疫的淋巴细胞有T细胞和B细胞,参与细胞免疫的细胞有T细胞,甲组仅有体液免疫,输入造血干细胞后,其细胞免疫功能也没有恢复,说明其骨髓正常,破坏的是胸腺;丙组输入造血干细胞后,恢复了细胞免疫功能,说明其胸腺正常,缺少造血干细胞,被破坏的是骨髓。乙组输入造血干细胞后,特异性免疫功能仍没有恢复,说明其骨髓和胸腺都被破坏了。
    故选:B。
    19. 医学研究表明人的角膜、大脑、软骨、妊娠的子宫等,都能容忍外来的抗原蛋白而不产生排异反应,这种现象在医学上称为“免疫赦免”,这些部位称免疫赦免区。科学家认为,免疫赦免区的细胞有赦免基因,它能启动自杀程序让免疫细胞自杀,因而使后者不能产生抗体。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免疫赦免”现象说明人体的免疫系统存在一定的缺陷
    B. 可以使用药物提高人体免疫系统的敏感性而获得“免疫赦免”
    C. 妊娠子宫的这种“免疫赦免”是使胚胎移植得以实现的条件之一
    D. 外来器官的排斥主要靠体液免疫完成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免疫赦免”对人体有益,是对免疫系统的补充,故A错。“免疫赦免”是由赦免基因控制的,不能通过使用药物获得,故B错。妊娠子宫的这种“免疫赦免”能够使子宫不排斥外来胚胎,故C正确。外来器官的排斥主要靠细胞免疫完成,故D错。
    考点: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
    20.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是三种常见传染病,分别由三种致病菌导致。我国政府在儿童中推广“百白破”三联体疫苗的免费接种,大大降低了发病率,接种后
    A. 只引发体液免疫而不发生细胞免疫
    B. T细胞可产生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
    C. 浆细胞特异性识别疫苗从而产生相应抗体
    D. 体内出现一种能抑制上述三类致病菌的抗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A、疫苗可以同时刺激人体产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A错误;
    B、免疫过程中,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T细胞再产生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B正确;
    C、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C错误;
    D、抗体的作用有特异性,所以一种抗体不能作用于三种抗原,D错误。
    故选B。
    21. 如图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某植物生长的影响,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曲线表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P点表示最适浓度
    B. 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扦插枝条,生根数量可能会相同
    C. 浓度大于M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植物某器官,因受到抑制导致该植物不生长
    D. 若图中所示曲线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该植物芽生长的影响,若顶芽处的生长素浓度为P,则靠近顶芽的侧芽处的生长素浓度一般大于M
    【答案】C
    【解析】
    【详解】A.题图显示:小于M浓度的生长素促进该植物生长,大于M浓度的生长素则抑制该植物的生长,这表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生长素浓度为P时促进作用最强,因此P点表示最适浓度,A项正确;
    B.在低于最适浓度和高于最适浓度的范围内,会出现生长素的浓度不同,促进作用却相同的情况,因此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扦插枝条,生根数量可能相同,B项正确;
    C.生长素的促进作用或抑制作用,是与不施加生长素的对照组相比较而得出的结论,因此,当用浓度大于M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植物某器官,若浓度不是过高,植物仍有可能生长,只不过是比对照组生长缓慢,C项错误;
    D.植物顶端优势现象产生的原因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逐渐向下运输,枝条上部侧芽附近生长素浓度较高,由于侧芽对生长素浓度比较敏感,抑制了侧芽的生长,据此可知,若顶芽的生长素浓度为P,则靠近顶芽的侧芽生长素浓度一般大于M,D项正确;
    因此,本题答案选C。
    考点:本题考查生长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22.牵牛花的茎可以缠绕在其他物体上生长,如果测量幼茎靠近物体一侧和远离物体—侧的生长素浓度,会发现
    A. 靠近物体的一侧高于远离物体的一侧
    B. 靠近物体的一侧低于远离物体的一侧
    C. 两侧的生长素浓度一样多
    D. 无法确定
    【答案】B
    【解析】
    【详解】生长素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特别是促进细胞伸长生长。很明显,牵牛花的茎靠近物体的一侧长得慢,远离物体的一侧长得快,而茎对生长素浓度不敏感,因此靠近物体的一侧生长素浓度低,远离物体的一侧生长素浓度高。
    故选:B。
    23.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及其类似物在农业生产实践上的应用,符合实际的是
    A. 黄瓜结果后,喷洒一定浓度的脱落酸可防止果实的脱落
    B. 番茄开花后,喷洒一定浓度的乙烯利,可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
    C. 辣椒开花后,喷洒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可获得无子果实
    D. 芦苇生长期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可增加芦苇的纤维长度
    【答案】D
    【解析】
    【详解】脱落酸促进果实与叶的脱落,黄瓜结果后,喷洒一定量的脱落酸可促使果实的脱落,A错误;生长素能促进果实发育,并非是乙烯,番茄开花后,喷洒一定浓度生长素,可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B错误;辣椒开花后,就可能进行传粉,这样再喷洒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获得的是有子果实,正确做法是:花蕾期去雄,在雌蕊柱头涂抹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套袋隔离,C错误;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芦苇生长期用赤霉素溶液处理,可增加芦苇纤维长度,D正确。故选D。
    24.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植物体内不同的腺体能够分泌不同的激素
    ②缺乏氧气会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③乙烯可以促进苹果和香蕉等果实的生长发育和成熟
    ④植物激素能够给细胞传达一种调节代谢的信息
    ⑤植物横放状态下茎的弯曲生长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
    ⑥植物激素的形成可体现基因对生物性状的间接控制
    ⑦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番茄的花就能得到无子番茄
    A. ②④⑥ B. ③⑤⑦
    C. ②④⑥⑦ D. ①③⑥⑦
    【答案】A
    【解析】
    【详解】植物激素是由特定的部位产生的,而不是由腺体分泌的,①错误;生长素具有极性运输的特点,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因此缺乏氧气会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②正确;乙烯能促进果实的成熟,但不能促进果实的发育,③错误;植物激素能够给细胞传达一种调节代谢的信息,④正确;植物横放状态下茎的弯曲生长只体现了生长素的促进作用,没有体现生长素的两重性,⑤错误;植物激素的形成可体现基因对生物性状的间接控制,⑥正确;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未授粉的番茄的花才能可得到无子番茄,⑦错误。因此,以上说法中正确的有②④⑥,故选A。
    25.如图实验,甲、乙、丙枝条切去顶芽,丁顶芽不切除。将切下的乙顶芽放回原位置,丙顶芽放置在琼脂块上一段时间后将琼脂块置于丙原顶芽位置。四组枝条均给予图示单侧光照。下列对实验结果预测正确的是(  )

    A. 最先发育为侧枝的是侧芽2
    B. 1、2、3、4中生长素浓度最低的是1
    C. 能弯向光源生长的只有丁
    D. 丁中4号芽较5号芽优先生长
    【答案】B
    【解析】
    【详解】A.解除顶端优势后,侧芽容易发育成枝条,最先发育为侧枝的是侧芽1,A错误;B.生长素的产生部位是胚芽鞘顶芽,甲的顶芽切除且无生长素来源,所以1的生长素浓度最低,B正确;C.能弯向光源生长的有乙和丁,C错误;D.丁中4号芽生长素浓度高,生长受抑制,5号芽生长素浓度低,优先生长,D错误。
    26.下列对种群特征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五点取样法适合调查灌木类行道树上蜘蛛的种群密度
    B. 由于薇甘菊入侵导致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属于数量特征
    C. 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应选择植物生长茂盛处取样
    D. 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若标记的田鼠部分被捕食,则会导致估算结果偏低
    【答案】B
    【解析】
    【详解】A.蜘蛛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常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A错误;
    B.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属于数量特征,B正确;
    C.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C错误;
    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若标记的田鼠部分被捕食,则会导致估算结果偏高,D错误。
    故选B。
    27.某兴趣小组在调查麻雀密度时,用捕鸟网捕获了50只鸟,其中麻雀20只,做好标记后放生。1个月后,在同样的地点又捕获了50只鸟,其中有标记的麻雀5只,没有标记的麻雀10只。由于麻雀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捉,因此推测此地区中麻雀的种群数量最可能(  )
    A. 小于60只 B. 大于60只
    C. 小于220只 D. 大于220只
    【答案】A
    【解析】
    【详解】标志重捕法中的相关计算:进行调查的某区域内的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的某种生物的数量×第二次捕获的该种生物的数量÷第二次捕获的该种生物的标记个体数量,则麻雀大约有=20×(10+5)÷5=60只,由于麻雀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捉,即被再次捕获的概率下降,所以计算公式中分母减小,所以计算的结果应偏大,故实际该地区中麻雀的种群数量最可能小于60只,即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8.伴随着人们的经济活动和国际交往,会使得一些物种由原生存地借助于人为作用或其他途径移居到另一个新的生存环境并在新的栖息地繁殖并建立稳定的种群,下图为某物种迁人一个新环境后种群的增长曲线,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t3之前种群呈“J”型增长,t3之后呈“S”型增长
    B. t2时(K/2)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差值最大
    C. t3后种群的数量仍会发生变化
    D. t1~t3内种内斗争越来越强
    【答案】A
    【解析】
    【详解】A、自然条件下,种群数量是成S型增长,A错误;
    B、t2时(K/2)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差值最大,种群增长速率最大,B正确;
    C、t3后种群的数量处于动态平衡,C正确;
    D、t1~t3种群数量增加,则种群内种内斗争越来越强,D正确。
    故选A。
    29.研究人员根据某地主管部门提供的当地农田中田鼠种群数量变化的数据,绘制出的入值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开始的15年间,田鼠数量最多的是第10年
    B. 5~10年间田鼠数量减少可能是因为食物不足引起的
    C. 引入天敌是根据捕食关系而采取的生物防治
    D. 如果第25年诱杀雄性田鼠也会起到类似的效果
    【答案】B
    【解析】
    【详解】A、根据上述分析,0-10年种群数量增加,10-20年种群数量减少,所以开始的15年间,田鼠数量最多的是第10年,A正确;
    B、5~10年间,λ>1,种群数量增加,B错误;
    C、引入天敌是根据捕食关系而采取的生物防治措施,C正确;
    D、如果第25年诱杀雄性田鼠,会导致鼠的性别比例改变,从而使出生率下降,也会使种群数量下降,D正确。
    故选B。
    30.下列关于种群、群落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调查某种单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样方法
    B. 在森林群落中,植物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动物不一定有
    C. 生态系统中生产者都能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供消费者利用
    D. 反馈调节在个体稳态、生物群落内部乃至生态系统都普遍存在
    【答案】D
    【解析】
    【详解】A、因为单子叶植物一般是蔓生,不容易区分株数,故不能采用样方法调查某种单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A错误;
    B、在森林群落中,动植物均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错误;
    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供消费者利用,C错误;
    D、反馈调节在个体稳态、生物群落内部乃至生态系统都普遍存在,D正确。
    故选D。
    31. 汶川大地震中形成了几十个堰塞湖,今后堰塞湖的演替属于 ( )
    A. 初生演替
    B. 次生演替
    C. 先是初生演替,后为次生演替
    D. 先是次生演替,后为初生演替
    【答案】B
    【解析】
    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是保留有土壤条件,甚至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开始次生演替,如弃耕的农田上、过量砍伐的森林上和火灾后的草原上进行的演替;
    在从来没有过植被如裸岩上,或者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开始初生演替,如火山爆发后植被生长的演替.
    32.下图表示某池塘中四大家鱼及其食物的分布,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

    A. 四大家鱼在池塘中的分布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B. 此图表明四种鱼类在能量流动上的关系为鲢鱼→鳙鱼→青鱼
    C. 鲢鱼和鳙鱼、青鱼和草鱼在混合放养时都是互利共生关系
    D. 若浮游动物大量死亡,鲢鱼数量将持续增长
    【答案】A
    【解析】
    【详解】四大家鱼在池塘中的分布现象是群落的垂直分层结构,A正确;由图可知四大家鱼间不存在捕食关系,故不会出现鲢鱼→鳙鱼→青鱼的能量流动关系,B错误;从图中可知鲢鱼和鳙鱼、青鱼和草鱼在混合放养时存在竞争的关系而非共生,C错误;由于鲢鱼是植食性动物,所以浮游动物大量死亡,则浮游植物增多,因此鲢鱼数量在短时间内会增加,D错误;故选A。
    33.生活在白蚁肠内的鞭毛虫,能消化白蚁肠中的木纤维素,若没有鞭毛虫,白蚁即饿死;大小草履虫必须分开培养,才能生长好。以上生物的种间关系分别为
    A. 互利共生、竞争 B. 竞争、互利共生
    C. 寄生、竞争 D. 互利共生、寄生
    【答案】A
    【解析】
    【详解】
    白蚁肠内的鞭毛虫能帮白蚁消化肠中的木纤维素,同时自身也获得营养和能量,两者之间属于共生关系;大小草履虫之间可以相互竞争氧气、空间及食物等,是竞争关系.故选:A。
    34.科技人员选取福建某地三处不同类型的茶园,进行物种丰富度的调查,结果如图。据图判断错误的是(  )

    A. 纯茶园里物种丰富度最低
    B. 杉茶间作园的种群密度在10月份最大
    C. 推测间作园光能利用率高于纯茶园
    D. 间作利于提高物种丰富度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图中可知,纯茶园物种数量少,物种丰富度最低,A正确;
    B、由图可知,杉茶间作园的物种数在10月份最大,但不能说各物种的种群密度最大,B错误;
    C、间作园物种数量多,分层现象明显,光能利用率高于纯茶园,C正确;
    D、间作,植物物种数量增多,利于提高物种丰富度,D正确。
    故选B。
    35.如图为某草原上部分食物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共有4条食物链
    B. 鸟类与昆虫之间的关系是捕食、竞争
    C. 昆虫大量减少时,青蛙和蛇都减少
    D. 蛇处于第三营养级,属于三级消费者
    【答案】B
    【解析】
    【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图中共有5条食物链,A错误;
    B、鸟类捕食昆虫,同时鸟类和昆虫也都捕食绿色植物,所以鸟类与昆虫之间的关系是捕食、竞争,B正确;
    C、昆虫大量减少时,青蛙会因为食物来源减少而减少,但蛇可以捕食更多的鸟类和田鼠,所以蛇不一定减少,C错误;
    D、根据食物链可知,蛇处于第三营养级和第四营养级,属于次级消费者和三级消费者,D错误。
    故选B。
    36.人是恒温动物,在一定范围内,能够随外界温度变化来调整自身的产热和散热,从而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假如正常个体处于0 ℃的环境中,产热为a1,散热为b1;处于30 ℃的环境中,产热为a2,散热为b2.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冷的感觉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
    B. 同30 ℃环境相比,人处于0 ℃环境中要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以维持体温稳定,因此a1>a2、b1 C. 从30 ℃的环境中进入0 ℃的环境中,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会增加,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加
    D. 从30 ℃的环境中进入0 ℃的环境后,人体内调节自身的产热和散热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
    【答案】B
    【解析】
    【详解】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而感觉(如冷觉、热觉等)则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A项正确;人属于恒温动物,因此体温恒定时,人的散热量与产热量基本相等,即a1=b1、a2=b2。当外界温度下降时,机体产热增多,即a1>a2,同时为维持体温恒定,则需b1>b2,B项错误;人在寒冷环境中需增加产热并减少散热,此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促进细胞代谢使产热增加,在分解有机物的过程中会产生水,产热越多生成的水也越多,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所以此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多 ,C项正确;寒冷刺激时体温调节是神经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D项正确。
    37.对下列图中有关的生物学意义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甲图若在c点切断,则刺激b点后, a点会兴奋,肌肉会收缩
    B. 乙图人体物质交换中体内细胞与B间不能直接物质交换,体内细胞与A之间才能直接进行物质交换
    C. 丙图中,对向光弯曲的植物而言,若茎背光侧为B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则茎向光侧不可能为C对应的浓度
    D. 丁图中靶细胞裂解与效应T细胞内的溶酶体有关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甲图所示的反射弧中,a、b、c、d均位于传出神经上,若在c点切断,刺激b点后,产生的兴奋能够传到a点,但不能传到肌肉,所以a点会兴奋,但肌肉不会收缩,A错误;
    B、乙图中,A是组织液,可与组织细胞直接进行物质交换,B是淋巴,可与淋巴细胞直接进行物质交换,C是血浆,可与血细胞直接进行物质交换,B错误;
    C、植物向光性产生的原因是:单侧光使生长素发生横向运输,导致背光一侧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使背光一侧生长比向光一侧快,植物表现向光弯曲,据此可推知:丙图中,对向光弯曲的植物而言,若茎背光侧为B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则茎向光侧不可能为C对应的浓度,C正确;
    D、丁图中,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导致靶细胞裂解,D错误。
    故选C。
    38.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
    ①激素、抗体和酶都具有特异性,只能参与特定靶细胞的代谢反应
    ②看物体时,神经冲动是由脑和脊髓产生的,在视网膜上形成视觉
    ③由脑垂体分泌功能不足引起的呆小症,可通过注射生长激素治疗
    ④内环境稳态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维持机制是由美国生理学家坎农提出的
    ⑤鼻炎、皮肤荨麻疹、系统性红斑狼疮都是由于免疫系统过于敏感、反应过度,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引起的免疫失调病
    ⑥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包括植物激素合成在内的多种变化,但不会引起基因组表达的改变。因此,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组程序性表达的结果
    A. 有1项说法正确 B. 有3项说法正确
    C. 有2项说法不正确 D. 没有正确的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激素只能调节靶细胞的代谢反应,不参与反应;抗体只与抗原结合,也不参与细胞内代谢反应,故①错误;②形成视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故②错误;呆小症是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不足导致的,不能通过注射生长激素治疗,故③错误;美国生理学家坎农提出内环境的稳态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维持的,故④正确;⑤系统性红斑狼疮是因为免疫系统将自身物质当做外来异物攻击引起的免疫失调病,是自身免疫疾病,不是过敏反应,故⑤错误;植物的生长发育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但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会影响植物激素的合成、分布、光合作用等,进而影响植物的生命活动,⑥错误;所以只有④一项正确。故A符合题意, BCD不符合题意。
    39.将灵敏电表的两极(如图所示)分别置于膝跳反射反射弧中的 a 处外表面和 b 处内表面,若在 c、d两点同时对神经细胞给予能产生神经冲动的刺激(ac=db),则刺激后电表指针的偏转情况是

    A. 先左后右,再向右 B. 先右后左,再向左
    C. 先左后右,再回正,再向右 D. 先右后左,再回正,再向左
    【答案】C
    【解析】
    【详解】膝跳反射反射弧只有两个神经元,兴奋只能由左侧神经元传向右侧神经元,由于ac=db,灵敏电表的两极(如下图所示)分别置于膝跳反射反射弧中的 a 处外表面和 b 处内表面,所以在c、d两点同时对神经细胞给以能引起兴奋的刺激,a、b处同时兴奋,此时a、b处均为外负内正,即先向左偏转;c点刺激产生的兴奋可以向右侧的神经元传递,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指针第二次向右偏转是因为c点刺激产生的兴奋可以向右侧的神经元传递,使d所在的神经元兴奋引起的;由d 刺激引起的兴奋则不能逆突触传递到左侧神经元,所以电流表会发生先左后右,再回正再向右的偏转。
    故选:C。
    40.棉花幼铃(幼果)获得光合产物不足会导致其脱落。为研究某种外源激素对棉花光合产物调配的影响,某课组选择生长整齐的健壮植株,按照图1步骤进行试验,激素处理方式和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上述处理不影响叶片光合与呼吸强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放射性物质中被标记的元素是氧
    B. 由实验结果推断,幼铃脱落显著减少的是B组,说明B组叶片的光合产物输出减少
    C. 为优化实验设计,增设了D组(激素处理叶片),各组幼铃的放射性强度百分比由高到低排序是C>A>B>D
    D. 若该激素不能促进插条生根,却可促进种子的萌发和植株增高,其最可能是细胞分裂素
    【答案】C
    【解析】
    【详解】A、本实验是研究某种外源激素对棉花光合产物调配的影响,可标记CO2中的C,通过检测放射性物质的多少来反应光合产物的量,故该放射性物质中被标记的元素是碳,A错误;
    B、由题干可以知道,幼铃脱落是光合产物不足导致,对比A、B、C三组,发现B组叶片中有机物占比最高,幼铃中有机物占比最低,说明叶片的光合产物输出减少,因而幼铃脱落最多,B错误;
    C、由题中数据可以知道,激素可抑制叶片有机物的输出,有利于幼铃有机物的输入,若增设D组(激素处理叶片),则幼铃中放射性强度最低的是D组,即各组幼铃的放射性强度百分比由高到低排序是C>A>B>D,C正确;
    D、若该激素不能促进插条生根,却可促进种子的萌发和植株增高,其最可能是赤霉素,D错误。
    故选C。
    41.如图表示某些植物激素对幼苗生长的调节作用,图中A、B表示不同的植物激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激素A、B分别表示乙烯和赤霉素
    B. 据图可以推断出a浓度高于b浓度
    C. 在图示的过程中激素A和B属于拮抗关系
    D. 由图可知幼苗的正常生长是多种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
    【答案】A
    【解析】
    幼根和幼茎等合成的生长素和赤霉素都能促进细胞伸长,则A是赤霉素,生长素浓度增高到一定值时,就会促进组织中乙烯的合成,而乙烯含量的增高又会抑制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所以B是乙烯,A项错误;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所以a浓度高于b浓度,B项正确;在图示的过程中,激素A能促进细胞伸长,B能抑制细胞伸长,所以二者属于拮抗关系,C项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D项正确。
    42. 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较,可能偏小的是
    A. 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
    B. 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没有打开装置上的电灯
    C. 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样方线上的个体都被统计在内
    D. 在调查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发病率时,以多个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标志重捕法标志物脱落会导致结果偏大,故A错误。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利用小动物的趋光性如果没打开电灯应会使结果偏小,故B正确。样方法统计时对压线的个体应计左不计右,计上不计下,如果都计数值偏高,故C错误。调查发病率应在人群中随机调查,如果在患者家系中调查结果偏高,故D错误。
    43.如图表示共同生活在一起的两个种群,一个种群主要以a为食,另一个种群以b为食,它们所吃的食物有些是共同的,以c表示,(图B表示A经过自然选择形成的结果),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两个种群间存在着竞争的关系
    B. 自然选择使以c为食的个体逐渐减少
    C. 自然选择一定会使两种群中的一种灭亡
    D. 两个种群在竞争中最终适应环境
    【答案】C
    【解析】
    【详解】A、两个种群,虽然有各自的食物,但它们有共同的食物c,所以a、b两种生物之间有竞争关系,A正确;
    B、从图B可以看出,由于自然选择,c逐渐减小,说明以c为食的个体逐渐减少,B正确;
    C、图B是A经过自然选择形成的结果,由图可知,两个种群都没有灭亡,C错误;
    D、由图可知,两个种群在竞争中最终适应环境而共同发展进化,D正确。
    故选C。
    44. 研究人员用样方法调查了某地北点地梅(一年生草本植物)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1972年北点地梅个体间生存斗争程度较1975年低
    B. 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死亡率高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
    C. 统计种群密度时,应去掉采集数据中最大、最小值后取平均值
    D. 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5年间该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答案】B
    【解析】
    由图中曲线变化可知,1972年北点地梅个体数量比1975年下降快,即被淘汰的个体数量多,所以1972年生存斗争程度高,A错误;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时每样方个体数减少量接近550株,而幼苗至成熟阶段每样方个体数减少量减少量接近100株,所以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死亡率高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B正确;统计种群密度时,要保留原始数据,否则会使误差增大,C错误;由图中种群数量变化可知,5年间种群数量逐渐减少,不呈S型,D错误。
    45. 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3种生物的二氧化碳消耗量(相对量)的曲线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曲线代表的生物可能是消费者或分解者
    B. b、c可以说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C. a、b、c都有可能是细菌
    D. b曲线代表的生物可能是任何一种生产者
    【答案】D
    【解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两方面,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四部分.生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
    解:A、a曲线表示只释放二氧化碳,不吸收二氧化碳,所以可代表的生物可能是消费者或分解者,A正确;
    B、b、c表示都能吸收二氧化碳,b属于光能自养型,c属于化能自养型,属于生产者,所以可以说是生态系统的基石,B正确;
    C、c能吸收二氧化碳,可能是硝化细菌等生物,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能利用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C正确;
    D、b曲线不能代表所有的生产者,例如不能代表硝化细菌,D错误.
    故选:D.
    二.填空题
    46.下图为人体产生情绪压力时肾上腺皮质、肾上腺髓质受下丘脑调节的模式图,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情绪压力刺激下丘脑,支配肾上腺的神经产生兴奋,以___________的形式传至神经纤维末梢,释放_________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其释放激素d,产生短期压力效应。激素d分泌量上升能使血糖升高,且肝脏细胞膜上存在激素d的特异性受体,由此推断激素d能促进____________。
    (2)下丘脑对激素c分泌的调节与对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类似,由此推断当激素a的分泌量上升会使激素c的分泌量___________。但健康人体内激素c浓度不会持续过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研究发现,激素c能抑制_____________细胞对_________的合成和释放,从而使B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受阻。结合题目信息分析,在____________的情况下,人体免疫力会有所下降。
    【答案】 (1). 局部电流(电信号) (2). 神经递质 (3). 肝糖原分解 (4). 上升(增加”或“提高”) (5). 激素c分泌过多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物质a、b,从而使激素c浓度下降(或负反馈调节) (6). T淋巴 (7). 淋巴因子 (8). 情绪压力长期得不到缓解
    【解析】
    据图分析,引起压力效应的调节:①引起压力短期效应的调节:肾上腺髓质分泌的激素d时需要反射弧参与,而且引起压力短期效应,所以肾上腺髓质分泌的激素d属于神经调节;效应器指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所以本题中肾上腺髓质属于效应器。②引起压力长期效应的调节:肾上腺皮质分泌的激素c“与对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类似”,甲状腺的分泌调节方式有分级调节和负反馈调节,所以激素c的调节也存在类似的情况;激素c的分级调节:下丘脑会分泌促激素c释放激素,这种激素作用于垂体后,使垂体分泌促激素c,促激素c作用于肾上腺皮质,使肾上腺皮质分泌的激素c增多;激素c的反馈调节:当激素c增多后,反过来又会抑制下丘脑分泌激素a,抑制垂体的激素分泌激素b,使得肾上腺皮质减少激素c的分泌,保证激素c分泌不会过多。
    (1)情绪压力刺激下丘脑,支配肾上腺的神经产生兴奋,以局部电流(电信号)的形式传至神经纤维末梢,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其释放激素d,产生短期压力效应;肝脏细胞膜上存在激素d的特异性受体,且肝脏细胞中储存着肝糖原,激素d的分泌能使血糖升高,可推测激素d能促进肝糖原分解。
    (2)根据题意,激素a增多,可促进垂体分泌激素b增多,从而使肾上腺皮质分泌激素c增多分泌量上升.但激素c分泌过多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物质a、b,从而使激素c浓度下降,因此健康人体内激素c浓度不会持续过高。
    (3)结合题目信息分析,在情绪压力长期得不到缓解的情况下,导致激素c分泌增加,激素c能抑制T淋巴细胞对淋巴因子的合成和释放,从而使B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受阻.而从而使人的免疫力下降。
    47.如图为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示意图,图中字母表示物质,数字代表结构或过程,丙和丁代表不同细胞,且图中抗体1或抗体2只与相应的受体结合。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血糖浓度升高时,机体进行神经调节涉及的反射弧是________________(用图中汉字数字及箭头表示)。
    (2)分析图示可推测,图中丙代表______________,D代表______________,丙分泌C的生理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使血糖浓度__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
    (3)通过图示可以看出,C和D之间通过___________作用共同维持血糖浓度的稳定。
    (4)当某人血液中存在抗体1或抗体2时,可判定其患有糖尿病;其中可通过注射胰岛素达到降低血糖效果的糖尿病是由__________(填“抗体1”或“抗体2”)引起的;从免疫学的角度看,该糖尿病属于__________病。
    【答案】(1)感受器甲→4→下丘脑→5→丙 (2)胰岛B细胞 胰高血糖素 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 降低 (3)相互拮抗 (4)抗体1 自身免疫
    【解析】
    【详解】(1)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素要分泌产生,才能降低血糖,因此神经调节涉及的反射弧是感受器甲→4→下丘脑→5→丙。
    (2)血糖浓度升高时,作用于丙,因此丙是胰岛B细胞,D是丁产生的,血糖浓度低能作用于丁,因此丁为胰岛A细胞,因此D是胰高血糖素,丙分泌的C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使得血糖降低。
    (3)C和D之间作用相反,因此为拮抗作用,共同维持血糖浓度的稳定。
    (4)抗体1致病原因是由于抗体与胰岛B细胞膜上的葡萄糖受体结合,导致胰岛B细胞对葡萄糖浓度上升的敏感度降低,引起胰岛素分泌量减少,血糖浓度升高,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这两种异常抗体引起的糖尿病都属于自身免疫病。
    48.细胞分裂素是一种植物激素,由植物体的特定部位产生,对生长发育起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为了研究细胞分裂素的生理作用,研究人员将菜豆幼苗除去除根系和幼芽后制成的插条插入蒸馏水中,如图1所示,对插条的处理方法及结果如图2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分裂素的主要合成部位是_________,主要作用是_________。图1中制备插条时除去根系和幼芽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
    (2)由图2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
    (3)在图2所示实验中,分析对比Ⅰ、Ⅱ两组实验结果进行推测,对A叶进行实验处理,可能会导致B叶_________。为证明这一结论,设置的对照实验的处理方法是_________。
    (4)图2中实验Ⅱ、Ⅲ、Ⅳ的结果表明,B叶的生长与A叶的关系是_________。
    【答案】 (1). 根尖 (2). 促进细胞分裂 (3). 减少内源激素的干扰 (4). 用细胞分裂素分别处理A、B叶片;不同插条上去除不同数目的A叶 (5). 生长受抑制 (6). 用蒸馏水同样处理A叶 (7). A叶数量越少,B叶生长越慢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以示意图形式考查学生的实验设计与分析应用能力,主要考查验证植物激素生理作用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思路等相关知识,属于对识记、应用层次的考查,难度中等。植物激素是由植物自身代谢产生的一类有机物质,并自产生部位移动到作用部位,在极低浓度下就有明显的生理效应的微量物质。根据图1分析,制备插条时除去根系和幼芽的主要目的是去除植物自身体内的细胞分裂素(内源激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插条插在蒸馏水中而不是营养液中培养的原因也是用于排除外来营养物质对实验结果的干扰;从图2中可知,对插条进行的实验处理包括用细胞分裂素分别处理A、B叶片和不同插条上去除不同数目的A叶,图2中实验Ⅱ、Ⅲ、Ⅳ的结果表明,B叶的生长与A叶的关系是:A叶数量越少,B叶生长越慢。据此解答。
    (1)细胞分裂素是一种植物激素,主要合成部位是根尖,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根系和幼芽产生的植物激素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为避免其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必须除去。
    (2)由图2可知细胞分裂素处理叶片的部位不同,且不同插条上去除的A叶片数目不同,故自变量是用细胞分裂素分别处理A、B叶片;不同插条上去除不同数目的A叶。
    (3)从图2中Ⅰ、Ⅱ两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对A叶进行实验处理,其叶面积会小于不处理组的叶面积,据此可知对A叶进行实验处理可能会导致B叶生长受抑制,设置的对照实验的处理方法是用蒸馏水同样处理A叶。
    (4)实验Ⅱ、Ⅲ、Ⅳ三组中,A叶片的数目分别为2、1、0,对应B叶片的面积递减,说明A叶片数量越少,B叶片生长越慢。
    49.下图1表示种群数量增长的两种曲线,图2表示某区域不同年份甲树种与乙树种存有量的比值(C值=甲存有量/乙存有量)变化。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_____________。若种群每年以λ倍按图1曲线X的方式增长,A为种群起始数量,则t年后该种群数量Nt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图1中阴影部分可以表示由于受到__________(写出两点)等条件的限制而死亡的个体。
    (2)若图1中的曲线Y表示池塘中某鱼类种群的增长曲线,要想长期获得较高的鱼产量,每次捕捞后鱼的数量需保持在曲线中的____________点左右,原因是_______________。C点后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图2分析,两树种处于竞争状态的年份段是____________。从a年到e年,_________逐渐成为优势树种,群落的这种变化叫做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种群密度 (2). Aλt (3). 生存空间、食物、天敌 (4). B (5). 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6). 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7). 0〜e (8). 乙 (9). (次生)演替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种群数量增长曲线。要求学生熟知J型、S型两种增长曲线的区别与联系。尤其是曲线中每一个拐点所代表的含义。
    (1)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曲线X为J型增长曲线,Nt=N0λt,其中N0为A,因此t年后该种群数量Nt可表示为Aλt,曲线Y为S型增长曲线,两曲线的阴影部分可以表示由于受到生存空间、食物、天敌等条件的限制而死亡的个体。
    (2)若此图表示池塘中某鱼类种群的增长曲线,希望长期获得较高的鱼产量,每次捕捞后该种鱼的数量需保持在曲线中的K/2---B点,此时增长速率最大,数量恢复起来较快。C点后种群数量趋于稳定,即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3)马尾松和山毛榉的生长都需要阳光、水分、无机盐等,因此只要两者共存就一定存在竞争,则两树种处于竞争状态的年份段是0~e。C值=甲存有量/乙存有量。a年时比值C>1,则甲占优势,b~c年份段C=1,则两树种处于动态平衡之中。在c~e年份段C<1,则乙占优势。从a年到e年,乙逐渐成为优势树种,群落的这种变化叫做演替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