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6页未读,
继续阅读
【生物】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展开
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选项中,与其他三个选项的含义有很大差别的是( )
A. 内环境 B. 细胞外液
C. 细胞内液 D. 血浆、淋巴、组织液
【答案】C
【解析】
【详解】体液包括细胞外液与细胞内液,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是体内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故ABD选项的含义是相同的,C选项含义与ABD项含义有很大差别.故选C.
2. 手不小心摸到滚烫的水壶,缩手反射发生与感觉疼痛的时间是
A. 先感到疼痛,后缩手反射 B. 感到疼痛并同时缩手
C. 先缩手反射,后感觉疼痛 D. 依个体不同而不同
【答案】C
【解析】
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疼痛是由大脑感知的。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先缩手后感到疼痛。故选C。
3.在菜豆的幼根处作上标记如下图。适宜条件下,几天后能正确表示该根生长情况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项错,根的生长具有向地性,因此,置于适宜条件下几天后,根应该向下生长,而不是水平生长;B项对,根的生长主要是根尖分生区的细胞不断分裂和伸长区细胞不断伸长的结果,因此,根的生长主要是根尖的生长,根的生长还具有向地性,故置于适宜条件下几天后,根尖部分应该向下弯曲生长;C项错,根的生长主要是根尖的生长,因此,根向地生长的部分是新分裂而长出的新根,不是原有的根,原有的根不能向地生长而图中原有的根也向下生长了,根尖是不断向前推进的,但是标记不会向前推进,故不符合题意;D项错,根的生长具有向地性,而图中的根表现出背地性,故不符合题意。
4.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则该害虫的种群密度将( )
A. 明显增加 B. 明显减少
C. 先减后增 D. 保持稳定
【答案】B
【解析】
【详解】利用性引诱剂捕杀雄性个体,使种群的性别比例失衡,导致出生率降低,种群密度下降。从而可以控制害虫种群的数量,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5.某草原上苍鹰的种群密度的大小可采用的调查方法是 ( )
A. 总数量调查法 B. 样方法
C. 标志重捕法 D. 无法估测
【答案】C
【解析】
【详解】大型动物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所以C选项正确。
6.感冒后进行肌肉注射,药物一般直接进入( )
A. 组织液 B. 淋巴液
C. 血液 D. 细胞内液
【答案】A
【解析】
【详解】肌肉注射时,药物首先进入组织液,由组织液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浆和穿过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淋巴,随淋巴循环进入血浆,血浆中的药液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组织,进入组织液进而进入靶细胞发挥作用。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7. 人体下丘脑不能完成的生理功能是( )
A. 体温调节 B. 血液pH的调节
C. 内分泌的调节 D. 水平衡的调节
【答案】B
【解析】
下丘脑是体温、血糖、水盐平衡调节中枢,是神经和内分泌调节的枢纽,故A、C、D正确。血浆的pH主要是依靠血浆中的缓冲物质来维持,故B错误。
8.下列细胞中不具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是( )
A. 吞噬细胞 B. T淋巴细胞
C. B淋巴细胞 D. 记忆细胞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以及记忆细胞都具有特异性识别的功能;而吞噬细胞虽然识别抗原,但不具备特异性识别作用,即对所有抗原都识别。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9. 人体内环境中可发生的是
A. 淀粉被消化分解成葡萄糖 B. 葡萄糖被分解成丙酮酸
C. 丙酮酸被转化为乳酸 D. 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食物中淀粉经过消化分解为葡萄糖发生在消化道,不属于内环境,A错误;葡萄糖被分解成丙酮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不在内环境中发生,B错误;丙酮酸被转化为乳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不属于内环境,C错误;抗体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的结合发生在血浆中,属于内环境,D正确。
10. 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对此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 该反射为非条件反射
B. 该反射活动的效应器是唾液腺
C. 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
D. 这一过程中有“化学—电—化学”信号的转化
【答案】B
【解析】
“望梅止渴”是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A错误;望梅止渴”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多次吃过梅子的人,当他看到梅子的时候,也会流口水,这一反射的效应器指唾液腺,B正确;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的是感受器-眼部的感觉神经末梢,C错误;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望梅止渴”是条件反射,当兴奋传到突触前膜时,引起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这一过程中有“电-化学”信号的转化,D错误。
11. 下列所述不属于机体内环境稳态范畴的是
A. 血糖的平衡 B. 水盐的平衡
C. 血红蛋白的平衡 D. 温度的平衡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正确。
12. 预测某地人口未来发展趋势的主要依据是( )
A. 人口数量 B. 人口密度
C. 性别比例 D. 年龄结构
【答案】D
【解析】
预测入口未来发展趋势依据年龄组成。
13.当人体表受伤出血时,具有止血和凝血作用的主要是( )
A. 血清 B. 白细胞 C. 红细胞 D. 血小板
【答案】D
【解析】
【详解】血液中的三种血细胞是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的功能主要是运输氧气;白细胞具有防御疾病的作用;血小板具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所以当人体受伤出血时,具有止血和凝血作用的血液成分是血小板。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4.切除正常幼年狗的垂体后,短期内该狗血液中三种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a)、促甲状腺激素(b)、甲状腺激素(c)的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最可能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当切除垂体后,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含量下降,由于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进行负反馈调节,所以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量增加。故选B。
15. 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下列实例中能说明这一特性的是
A. 胚芽鞘的向光弯曲生长 B. 培育无子番茄
C. 提高插条的成活率 D. 根的向地性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胚芽鞘的向光弯曲生长是因为单侧光使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生长快,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低,生长慢,所以胚芽鞘的向光弯曲生长只体现了生长素促进生长的作用,并没有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培育无子番茄的原理是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没有体现两重性;生长素能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这样可以提高插条的成活率,没有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根对生长素敏感,在重力作用下,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抑制生长,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根的向地性体现了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故选D
16.生物体内,下列生理活动不是单向的是( )
A. 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
B. 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极性运输
C. 血糖与肌糖间的转化
D. 神经纤维上的局部电流方向
【答案】D
【解析】
【详解】A、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在体内只能进行单向传导,A不符合题意;
B、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只能是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到形态学下端的单向运输,B不符合题意;
C、血糖可以转化为肌糖原,但肌糖原不能转化为血糖,C不符合题意;
D、神经纤维上的局部电流方向,在膜内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在膜外正好相反,因此局部电流的方向是双向传导的,D符合题意。
故选D。
17. 神经肌肉节点处,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属于
A. 扩散,不消耗能量 B. 胞吐,消耗能量
C. 胞吐,不消耗能量 D. 主动转运,消耗能量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是胞吐,故A、D错误。胞吐不需要载体蛋白,但需要能量,故B正确,C错误。
18.下列有关激素调节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只运输给靶器官、靶细胞
B. 通过体液运输
C. 只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D. 微量、高效
【答案】A
【解析】
试题解析:激素通过体液运输身体各个部位,A错误;激素通过血浆、组织液和淋巴运输,B正确;激素只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C正确;激素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D正确。
19. 在正常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中,前者随后者变化情况中与图中走势不符的是( )
A. 抗利尿激素﹣﹣饮水量
B. T细胞浓度﹣﹣HIV浓度
C. 促甲状腺激素浓度﹣﹣甲状腺激素浓度
D. 胰岛素浓度﹣﹣血糖浓度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由图可知,图中所示过程为随着自变量升高,因变量逐渐减少.
解:A、随着饮水量增多,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A正确;
B、HIV寄生在T细胞中,随着HIV浓度升高,使T细胞大量死亡,T细胞数量下降,B正确;
C、随着甲状腺激素浓度升高,反馈作用增强,促甲状腺激素浓度下降,C正确;
D、随着血糖浓度升高,胰岛素含量升高使血糖维持平衡,D错误.
故选:D.
20.如图是一平放的活植物茎尖,另将琼脂块A、B置于如图位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生长素浓度:A>B,生长速度:远地侧>近地侧
B. 生长素浓度:A<B,生长速度:远地侧<近地侧
C. 生长素浓度:A<B,生长速度:远地侧>近地侧
D. 生长素浓度:A=B,生长速度:远地侧=近地侧
【答案】B
【解析】
【详解】地球引力导致生长素分布的不均匀,在茎尖的近地侧分布多,背地侧分布少,因此生长素浓度:A 故选B。
21. 在下列各组织器官中,产生生长素最活跃的部位是( )
A. 成熟的果实 B. 发黄的叶片
C. 成熟的种子 D. 发育的种子
【答案】D
【解析】
试题解析:在分生组织生长素产生的较多,成熟的果实是接近成熟的,故A错误;发黄的叶片是接近衰老的,故B错误;成熟的种子也是成熟的,应是发育中的种子,故C错误,D正确。
22. 科学家做过如下试验,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一段燕麦胚芽鞘的形态学上端,把另一块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作为接受块放在下端(如图);另一试验是把一段燕麦胚芽鞘倒转过来,把形态学下端朝上,做同样试验。请分析,经过一段时间后,接受块甲和接受块乙的成分有何变化 ( )
A. 甲含有生长素,乙不含有 B. 乙含有生长素,甲不含有
C. 甲、乙都含有生长素 D. 甲、乙都不含有生长素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生长素只能进行极性运输,即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第一组实验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形态学上端,把另一块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作为接受块放在下端,则甲含有生长素;另一试验是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形态学下端,把另一块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作为接受块放在上端,则乙不含有生长素;故选A。
23.下列属于生长素在植物体内运输方式的是
A. 内吞外排 B. 自由扩散
C. 协助扩散 D. 主动运输
【答案】D
【解析】
根据植物的顶端优势现象可知,侧芽生长素浓度高于顶芽,但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还能源源不断的运往侧芽,可见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可以逆浓度梯度,因此其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故选D。
24.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方式与下列哪种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相同( )
A. 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B. 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
C. 水稻根细胞吸收水 D. 叶肉细胞吸收CO2
【答案】B
【解析】
【详解】A、红细胞吸收葡萄糖是协助扩散,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属于主动运输,二者进出细胞的方式不同,A错误;
B、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是主动运输,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属于主动运输,二者进出细胞的方式相同,B正确;
C、水稻根细胞吸收水是自由扩散,C错误;
D、叶肉细胞吸收CO2是自由扩散,D错误。
故选B。
25.将幼小的植株在适宜条件下横放,一段时间内,根近地侧细胞中的生长素含量及其生理效应分别是
A. 生长素含量较高、促进生长
B. 生长素含量较高、抑制生长
C. 生长素含量较低、促进生长
D. 生长素含量较低、抑制生长
【答案】B
【解析】
受地心引力的影响,横放的幼小植株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于远地侧;因根对生长素较茎敏感,近地侧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了根的生长,远地侧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了根的生长,使根表现出向地性。综上分析,A、C、D三项均错误,B项正确。
26. 下列有关植物激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乙烯利是一种能促进果实发育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B. 侧芽产生的生长素少,促进生长作用弱,从而导致顶芽优先生长
C. 植物的激素调节也存在反馈调节机制
D. 叶片脱落的过程中,仅受到脱落酸的影响
【答案】D
【解析】
乙烯利是一种能促进果实成熟的植物生长调节剂,A错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在侧芽处积累,侧芽对生长素浓度比较敏感,因此它的发育受到抑制,植株因而表现出顶端优势,B错误。叶片脱落的过程中,受到脱落酸等多种激素的影响,D错误.
27.下列关于探究生长素浓度对插条生根影响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不需要设置对照实验
B. 枝条留芽越多实验效果越好
C. 扦插时无需区分形态学的上端与下端
D. 本实验需进行预实验,检验实验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并为下一步实验做准备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依题意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生长素浓度对插条生根的影响,需要设置清水空白对照组和设置浓度不同的几个实验组之间进行对比,A项错误;
枝条上的芽属于无关变量,应控制相同且适宜,并非是越多实验效果越好,B项错误;
扦插时需区分形态学的上端与下端,C项错误;
为避免设计不周,盲目开展实验而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实验之前需进行预实验,D项正确。
28. 下列对“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为了避免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本实验可不进行预实验
B.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插条生根的数目或根的长度
C. 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不会获得相同的生根数目
D. 在实验中,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之间形成相互对照
【答案】D
【解析】
为了摸索出较为可靠的生长素浓度范围,在进行科学研究时,有时需要在正式实验前先做一个“预实验”,A正确;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类似物浓度,B错误;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在最适浓度的两侧,总会找到一个低浓度和一个高浓度,它们对促进生根的效果相同,C错误;在正式实验中,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之间形成相互对照,生根最多的为最适浓度,D正确。
29. 下列关于生长素及其类似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缺乏氧气会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B. 植物向光生长能够说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C. 在花期喷洒高浓度的2,4-D可防止落花落果
D. 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二倍体番茄幼苗,可得到多倍体
【答案】A
【解析】
A.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一种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和载体,植物体的能量主要来自有氧呼吸,所以缺乏氧气会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A正确;B.生长素的两重性是指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植物向光生长的原因是单侧光照射导致茎尖端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侧,背光侧生长较快,向光侧生长较慢,无论背光侧还是向光侧都体现了生长素的促进作用,不能体现两重性,B错误;C. 2,4-D是生长素类似物,低浓度可以防止落花落果,高浓度可以疏花疏果,花期应该使用低浓度溶液,C错误;D.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番茄幼苗,可以得到多倍体;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未授粉的番茄雌蕊柱头,可以获得无子番茄,D错误。
30.如图所示:甲——用锡箔小帽套在胚芽鞘外面,从右侧单侧照光,乙--除去芽尖,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小块 放在切面右侧,并遮光,再从右侧单侧照光,则甲、乙分别将 ( )
A. 向上直立生长,不弯曲生长 B. 向上直立生长,向右侧弯曲生长
C. 向上直立生长,向左侧弯曲生 D. 停止生长,向右侧弯曲生长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甲直立生长,乙向左弯曲生长,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31.调查动物种群密度的正确方法是
A. 可采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跳蝻的种群密度
B. 可采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野兔的种群密度
C. 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种群密度
D. 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中昆虫卵的种群密度
【答案】A
【解析】
可采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跳蝻或蚜虫等动物的种群密度,A种群;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草地中野兔的种群密度,B错误;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种群密度,C错误;用样方法调查土壤中昆虫卵的种群密度,D错误。
32. 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从种群特征看,这种措施直接调节( )
A. 种群密度 B. 性别比例
C. 出生率 D. 年龄组成
【答案】C
【解析】
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年龄组成可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
解: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目的是提高出生率,应对老年化问题,故这种措施直接调节的是出生率.故选:C.
33. 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 ( )
A. 种群密度 B. 年龄组成
C. 性别比例 D. 出生率和死亡率
【答案】A
【解析】
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A正确;
B、年龄组成不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错误;
C、性别比例不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C错误;
D、出生率、死亡率不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D错误.
故选:A.
34. 下列属于种群的是( )
A. 一个公园中的草本花卉
B. 一片森林中的全部动物和植物
C. 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鱼
D. 一个蜂巢里所有的蜂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一个公园中的草本花卉不是同一个物种,不属于一个种群,A错误;
B、一片森林中的全部动物和植物不是同一个物种,不属于一个种群,B错误;
C、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鱼不是同一个物种,不属于一个种群,C错误;
D、一个蜂巢里所有的蜂属于同一个物种,属于一个种群,D正确.
故选:D.
35. 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可用一定的数学模型表示
B. —个物种引入新的地区后,一定呈“J”型增长
C. 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要尽量降低其K值
D. 环境中的种群数量有可能超过环境容纳量(K值)
【答案】B
【解析】
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表示为:Nt=N0λt,呈现J型曲线,可用一定的数学模型表示,A正确;一个物种引入新的地区后,如果不适应该环境将逐渐减少甚至灭亡,如果适应该环境,在开始一段时间内会呈“J”型增长,但是由于环境资源是有限的,最终会呈现“S”型曲线增长,B错误;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可以通过减少食物来源或减少生存空间等措施来尽量降低其K值,C正确;环境中的种群数量会在K值上下波动,D正确。
36. 外来物种侵入到一个新的环境,可能会( )
①其种群数量在一段时间内呈“J”型增长
②其种群数量增长不受天敌等外界因素的制约
③其种群可能会威胁到境内物种多样性
④其种群会由于不适应环境而被淘汰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外来物种侵入到一个新的环境,如果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下,其种群数量在一段时间内会呈现“J”型增长,①正确;
②外来物种侵入到一个新的环境,其种群数量增长会受到天敌等外界因素的制约,②错误;
③外来物种侵入到一个新的环境,如果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下,其种群数量迅速增长,从而威胁到境内其它物种的生存,影响物种多样性,③正确;
④如果条件相反其种群会由于不适应环境而被淘汰,④正确;
因此,本题答案选D。
37.下列不能解除植物顶端优势的措施是( )
A. 去掉顶芽
B. 在去掉顶芽的断口处放一块含有生长素的羊毛脂
C. 在去掉顶芽的断口处放一块含有细胞分裂素的羊毛脂
D. 在去掉顶芽的断口处放上琼脂小块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顶端优势是指植物顶芽优先生长,侧芽受抑制的现象.顶端优势产生的原因是顶芽产生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积累在侧芽,使侧芽生长受抑制.打顶和摘心能使侧芽生长素降低,解除顶端优势.
解:A、顶端优势的产生是因为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积累在侧芽,导致侧芽的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侧芽生长,因此去掉顶芽可以解除,A正确;
B、去掉顶芽放含有生长素的羊毛脂,和没有去除顶芽的效果是一样的,不能解除顶端优势,B错误;
C、去掉顶芽放含细胞分裂素可以解除顶端优势,C正确;
D、去掉顶芽,只放琼脂小块,可以解除顶端优势,D正确.
故选:B.
38. 在市场上可见到发育不均匀的西瓜(歪瓜),若切开后,可发现凹侧的种子大部分未发育。这种现象可解释为( )
A. 种子发育需要果实提供营养
B. 发育着的种子可以合成大量生长素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
C. 凹侧见不到阳光,不能形成种子
D. 由于光照不均匀导致生长素分布不均匀造成果实发育不均匀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发育中的种子可以产生生长素,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可以促进果实的生长发育。
A.种子发育需要果实提供营养与歪瓜的形成无关。
B.发育着的种子可以合成大量生长素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
C.凹侧见不到阳光,不能形成种子与歪瓜的形成无关。
D.由于光照不均匀导致生长素分布不均匀造成果实发育不均匀与歪瓜的形成无关。
39.下列植物激素中能促进植物生长的一组是( )
A. 生长素、脱落酸 B. 细胞分裂素、赤霉素
C. 生长素、赤霉素 D. 细胞分裂素、乙烯
【答案】B
【解析】
【详解】A、脱落酸抑制生长,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生长,A错误;
B、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生长,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发育;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此外还有诱导芽的分化,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二者都能促进植物生长发育,B正确;
C、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生长,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生长, C错误;
D、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促进生长,乙烯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此外,还有促进老叶等器官脱落的作用,D错误。
故选B。
40. 一个学生估算一块木头下面鼠妇的种群数量。她捉了40只鼠妇,将它们标记后放回,并与该种群中的其他个体混合在一起。24h后,她又捉了40只鼠妇,在新捉的鼠妇中,只有16只是有标记的。假定在24h内,鼠妇无死亡,没有受伤害,无迁入与迁出,则鼠妇的种群数量为
A. 60只 B. 100只 C. 80只 D. 40只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即N:40=40:16,N=100只。故选B
二、非选择题
41.在寒意阵阵的隆冬季节人们既感觉到寒冷又容易感觉到饥饿,但人体的体温却基本稳定。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当低温刺激体表的冷觉感受器时,受刺激部位的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是_______,从而产生兴奋,兴奋沿传入神经传到_______形成冷觉。
(2)当人体感受到寒冷时,_____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 增加,导致血液中______激素和______激素的含量也增加,物质氧化分解加快,释放大量热量以维持体温,从而容易形成饥饿感。
(3)同时下丘脑发出信号,汗腺分泌________,毛细血管_______,减少散热。由此可见体温恒定是 ___调节和_____调节相互协调地发挥作用的结果。
(4)正常人在隆冬季节的血糖浓度是_____________g/L,这与胰岛B细胞产生的__________(激素)和____________(细胞)产生的胰高血糖素有关。
【答案】 (1). 内正外负 (2). 大脑皮层 (3). 下丘脑 (4). 促甲状腺激素 (5). 甲状腺激素 (6). 减少 (7). 收缩 (8). 神经调节 (9). 体液调节 (10). 0.8~1.2 (11). 胰岛素 (12). 胰岛A细胞
【解析】
【详解】(1)当低温刺激体表的冷觉感受器时,受刺激部位的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是内正外负,从而产生兴奋,兴奋沿传入神经传到大脑皮层形成冷觉。
(2)当人体感受到寒冷时,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 增加,导致血液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也增加,物质氧化分解加快,释放大量热量以维持体温,从而容易形成饥饿感。
(3)同时下丘脑发出信号,汗腺分泌减少,毛细血管收缩,减少散热。由此可见体温恒定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相互协调地发挥作用的结果。
(4)正常人在隆冬季节的血糖浓度是0.8~1.2g/L,血糖调节主要是激素调节的结果,因此这与胰岛B细胞产生的胰岛素和胰岛A细胞产生的胰高血糖素有关。
42. 如图示燕麦幼苗(胚芽鞘)进行向光性试验,图中(A)放在暗箱中;(B)放在一侧有孔的暗箱中;(C)切去胚芽鞘尖端;(D)在切面一侧放一富含生长素的琼脂块;(E)在尖端下方用一不透水云母片隔开;(F)尖端下方一侧插入云母片。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直立向上生长的是_______________.
(2)发生弯曲生长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向右弯曲生长的是_________、________.
(3)不生长也不弯曲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B的实验组合可得出的结论是:燕麦胚芽鞘的弯曲与_______有关.
【答案】 (1). A (2). B (3). D (4). F (5). B (6). F (7). C (8). E (9). 光照
【解析】
【详解】(1)A尖端两侧的生长素分布均匀,所以直立向上生长的是A。
(2)发生弯曲生长的是B、D、F,其中向右弯曲生长的是B、F,向左弯曲生长的是D。
(3)据图分析,不生长也不弯曲的是C、E。
(4)A、B的两组实验变量是有无光照,有光照的向光生长,无光照的直立生长。
43.如图是生态学家用大草履虫所做的实验得出的曲线图,据图回答:
(1)大草履虫增长符合____型曲线。
(2)大草履虫增长速率最大是在___点。
(3)种群数量增长明显受到限制是在______段。
(4)d点对应的种群数量称为_________。此后,种群数量不再增长原因是由于种群_____增加,资源有限,________激烈等,使种群的死亡率增加所致。
(5)调查跳蝻的密度可以采用_______法。
(6)为了解机场内蜗牛密度,三个调查人员各自随机布设样方如下图所示(图中阴影带为水泥小路,其他处为草地),其中最合理的是______ (填序号)。
【答案】 (1). S (2). b (3). c-d (4). 环境容纳量 (5). 密度 (6). 种内斗争 (7). 样方 (8). ①
【解析】
【详解】(1)由图可知大草履虫增长符合S型曲线。
(2)大草履虫增长率最大是在K/2时即b点。
(3)由图可知到c点种群的增长率明显变小,d点种群的增长率趋向于0,所以种群数量增长明显受到限制是在c-d段。
(4)d点对应的种群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此后种群数量不再增长原因是由于种群密度增加,资源有限,种内斗争激烈等,使种群的死亡率增加所致。
(5)跳蝻的活动能力弱,调查跳蝻的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
(6)根据种群密度调查的取样原则;随机取样,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故①取样最合理。
44.如图表示人体特异性免疫过程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特异性免疫包括 ______________免疫和______________免疫,该图显示的免疫属于_______免疫,图中b表示________细胞,c表示_______细胞。
(2)图中B淋巴细胞(Ⅰ~Ⅳ)是在____________中发育而成,图中没有的另一种淋巴细胞叫_______细胞,它是在______________中发育成熟的,抗原可与 _______(Ⅰ、Ⅱ、Ⅲ、Ⅳ)发生特异性结合。
(3)若图中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人体内,则叫做___________反应,其特点是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体液 (2). 细胞 (3). 体液 (4). 浆(效应B) (5). 记忆B (6). 骨髓 (7). T (8). 胸腺 (9). Ⅱ (10). 二次免疫 (11). 迅速产生大量抗体
【解析】
【详解】(1)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图示免疫过程能产生抗体,属于体液免疫;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b表示效应B细胞,c表示记忆B细胞。
(2)B淋巴细胞是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化形成的,并在骨髓中成熟;图中只有B淋巴细胞,除外淋巴细胞中还有T淋巴细胞,T细胞起源于骨髓,成熟与胸腺中,由图可知,抗原可与Ⅱ发生特异性结合。
(3)若图中抗原再次进入人体内,人体会发生二次免疫反应,其特点是迅速产生大量抗体。
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选项中,与其他三个选项的含义有很大差别的是( )
A. 内环境 B. 细胞外液
C. 细胞内液 D. 血浆、淋巴、组织液
【答案】C
【解析】
【详解】体液包括细胞外液与细胞内液,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是体内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故ABD选项的含义是相同的,C选项含义与ABD项含义有很大差别.故选C.
2. 手不小心摸到滚烫的水壶,缩手反射发生与感觉疼痛的时间是
A. 先感到疼痛,后缩手反射 B. 感到疼痛并同时缩手
C. 先缩手反射,后感觉疼痛 D. 依个体不同而不同
【答案】C
【解析】
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疼痛是由大脑感知的。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先缩手后感到疼痛。故选C。
3.在菜豆的幼根处作上标记如下图。适宜条件下,几天后能正确表示该根生长情况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项错,根的生长具有向地性,因此,置于适宜条件下几天后,根应该向下生长,而不是水平生长;B项对,根的生长主要是根尖分生区的细胞不断分裂和伸长区细胞不断伸长的结果,因此,根的生长主要是根尖的生长,根的生长还具有向地性,故置于适宜条件下几天后,根尖部分应该向下弯曲生长;C项错,根的生长主要是根尖的生长,因此,根向地生长的部分是新分裂而长出的新根,不是原有的根,原有的根不能向地生长而图中原有的根也向下生长了,根尖是不断向前推进的,但是标记不会向前推进,故不符合题意;D项错,根的生长具有向地性,而图中的根表现出背地性,故不符合题意。
4.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则该害虫的种群密度将( )
A. 明显增加 B. 明显减少
C. 先减后增 D. 保持稳定
【答案】B
【解析】
【详解】利用性引诱剂捕杀雄性个体,使种群的性别比例失衡,导致出生率降低,种群密度下降。从而可以控制害虫种群的数量,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5.某草原上苍鹰的种群密度的大小可采用的调查方法是 ( )
A. 总数量调查法 B. 样方法
C. 标志重捕法 D. 无法估测
【答案】C
【解析】
【详解】大型动物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所以C选项正确。
6.感冒后进行肌肉注射,药物一般直接进入( )
A. 组织液 B. 淋巴液
C. 血液 D. 细胞内液
【答案】A
【解析】
【详解】肌肉注射时,药物首先进入组织液,由组织液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浆和穿过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淋巴,随淋巴循环进入血浆,血浆中的药液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组织,进入组织液进而进入靶细胞发挥作用。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7. 人体下丘脑不能完成的生理功能是( )
A. 体温调节 B. 血液pH的调节
C. 内分泌的调节 D. 水平衡的调节
【答案】B
【解析】
下丘脑是体温、血糖、水盐平衡调节中枢,是神经和内分泌调节的枢纽,故A、C、D正确。血浆的pH主要是依靠血浆中的缓冲物质来维持,故B错误。
8.下列细胞中不具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是( )
A. 吞噬细胞 B. T淋巴细胞
C. B淋巴细胞 D. 记忆细胞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以及记忆细胞都具有特异性识别的功能;而吞噬细胞虽然识别抗原,但不具备特异性识别作用,即对所有抗原都识别。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9. 人体内环境中可发生的是
A. 淀粉被消化分解成葡萄糖 B. 葡萄糖被分解成丙酮酸
C. 丙酮酸被转化为乳酸 D. 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食物中淀粉经过消化分解为葡萄糖发生在消化道,不属于内环境,A错误;葡萄糖被分解成丙酮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不在内环境中发生,B错误;丙酮酸被转化为乳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不属于内环境,C错误;抗体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的结合发生在血浆中,属于内环境,D正确。
10. 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对此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 该反射为非条件反射
B. 该反射活动的效应器是唾液腺
C. 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
D. 这一过程中有“化学—电—化学”信号的转化
【答案】B
【解析】
“望梅止渴”是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A错误;望梅止渴”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多次吃过梅子的人,当他看到梅子的时候,也会流口水,这一反射的效应器指唾液腺,B正确;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的是感受器-眼部的感觉神经末梢,C错误;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望梅止渴”是条件反射,当兴奋传到突触前膜时,引起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这一过程中有“电-化学”信号的转化,D错误。
11. 下列所述不属于机体内环境稳态范畴的是
A. 血糖的平衡 B. 水盐的平衡
C. 血红蛋白的平衡 D. 温度的平衡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正确。
12. 预测某地人口未来发展趋势的主要依据是( )
A. 人口数量 B. 人口密度
C. 性别比例 D. 年龄结构
【答案】D
【解析】
预测入口未来发展趋势依据年龄组成。
13.当人体表受伤出血时,具有止血和凝血作用的主要是( )
A. 血清 B. 白细胞 C. 红细胞 D. 血小板
【答案】D
【解析】
【详解】血液中的三种血细胞是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的功能主要是运输氧气;白细胞具有防御疾病的作用;血小板具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所以当人体受伤出血时,具有止血和凝血作用的血液成分是血小板。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4.切除正常幼年狗的垂体后,短期内该狗血液中三种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a)、促甲状腺激素(b)、甲状腺激素(c)的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最可能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当切除垂体后,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含量下降,由于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进行负反馈调节,所以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量增加。故选B。
15. 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下列实例中能说明这一特性的是
A. 胚芽鞘的向光弯曲生长 B. 培育无子番茄
C. 提高插条的成活率 D. 根的向地性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胚芽鞘的向光弯曲生长是因为单侧光使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生长快,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低,生长慢,所以胚芽鞘的向光弯曲生长只体现了生长素促进生长的作用,并没有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培育无子番茄的原理是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没有体现两重性;生长素能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这样可以提高插条的成活率,没有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根对生长素敏感,在重力作用下,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抑制生长,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根的向地性体现了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故选D
16.生物体内,下列生理活动不是单向的是( )
A. 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
B. 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极性运输
C. 血糖与肌糖间的转化
D. 神经纤维上的局部电流方向
【答案】D
【解析】
【详解】A、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在体内只能进行单向传导,A不符合题意;
B、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只能是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到形态学下端的单向运输,B不符合题意;
C、血糖可以转化为肌糖原,但肌糖原不能转化为血糖,C不符合题意;
D、神经纤维上的局部电流方向,在膜内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在膜外正好相反,因此局部电流的方向是双向传导的,D符合题意。
故选D。
17. 神经肌肉节点处,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属于
A. 扩散,不消耗能量 B. 胞吐,消耗能量
C. 胞吐,不消耗能量 D. 主动转运,消耗能量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是胞吐,故A、D错误。胞吐不需要载体蛋白,但需要能量,故B正确,C错误。
18.下列有关激素调节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只运输给靶器官、靶细胞
B. 通过体液运输
C. 只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D. 微量、高效
【答案】A
【解析】
试题解析:激素通过体液运输身体各个部位,A错误;激素通过血浆、组织液和淋巴运输,B正确;激素只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C正确;激素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D正确。
19. 在正常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中,前者随后者变化情况中与图中走势不符的是( )
A. 抗利尿激素﹣﹣饮水量
B. T细胞浓度﹣﹣HIV浓度
C. 促甲状腺激素浓度﹣﹣甲状腺激素浓度
D. 胰岛素浓度﹣﹣血糖浓度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由图可知,图中所示过程为随着自变量升高,因变量逐渐减少.
解:A、随着饮水量增多,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A正确;
B、HIV寄生在T细胞中,随着HIV浓度升高,使T细胞大量死亡,T细胞数量下降,B正确;
C、随着甲状腺激素浓度升高,反馈作用增强,促甲状腺激素浓度下降,C正确;
D、随着血糖浓度升高,胰岛素含量升高使血糖维持平衡,D错误.
故选:D.
20.如图是一平放的活植物茎尖,另将琼脂块A、B置于如图位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生长素浓度:A>B,生长速度:远地侧>近地侧
B. 生长素浓度:A<B,生长速度:远地侧<近地侧
C. 生长素浓度:A<B,生长速度:远地侧>近地侧
D. 生长素浓度:A=B,生长速度:远地侧=近地侧
【答案】B
【解析】
【详解】地球引力导致生长素分布的不均匀,在茎尖的近地侧分布多,背地侧分布少,因此生长素浓度:A 故选B。
21. 在下列各组织器官中,产生生长素最活跃的部位是( )
A. 成熟的果实 B. 发黄的叶片
C. 成熟的种子 D. 发育的种子
【答案】D
【解析】
试题解析:在分生组织生长素产生的较多,成熟的果实是接近成熟的,故A错误;发黄的叶片是接近衰老的,故B错误;成熟的种子也是成熟的,应是发育中的种子,故C错误,D正确。
22. 科学家做过如下试验,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一段燕麦胚芽鞘的形态学上端,把另一块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作为接受块放在下端(如图);另一试验是把一段燕麦胚芽鞘倒转过来,把形态学下端朝上,做同样试验。请分析,经过一段时间后,接受块甲和接受块乙的成分有何变化 ( )
A. 甲含有生长素,乙不含有 B. 乙含有生长素,甲不含有
C. 甲、乙都含有生长素 D. 甲、乙都不含有生长素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生长素只能进行极性运输,即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第一组实验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形态学上端,把另一块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作为接受块放在下端,则甲含有生长素;另一试验是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形态学下端,把另一块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作为接受块放在上端,则乙不含有生长素;故选A。
23.下列属于生长素在植物体内运输方式的是
A. 内吞外排 B. 自由扩散
C. 协助扩散 D. 主动运输
【答案】D
【解析】
根据植物的顶端优势现象可知,侧芽生长素浓度高于顶芽,但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还能源源不断的运往侧芽,可见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可以逆浓度梯度,因此其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故选D。
24.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方式与下列哪种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相同( )
A. 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B. 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
C. 水稻根细胞吸收水 D. 叶肉细胞吸收CO2
【答案】B
【解析】
【详解】A、红细胞吸收葡萄糖是协助扩散,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属于主动运输,二者进出细胞的方式不同,A错误;
B、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是主动运输,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属于主动运输,二者进出细胞的方式相同,B正确;
C、水稻根细胞吸收水是自由扩散,C错误;
D、叶肉细胞吸收CO2是自由扩散,D错误。
故选B。
25.将幼小的植株在适宜条件下横放,一段时间内,根近地侧细胞中的生长素含量及其生理效应分别是
A. 生长素含量较高、促进生长
B. 生长素含量较高、抑制生长
C. 生长素含量较低、促进生长
D. 生长素含量较低、抑制生长
【答案】B
【解析】
受地心引力的影响,横放的幼小植株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于远地侧;因根对生长素较茎敏感,近地侧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了根的生长,远地侧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了根的生长,使根表现出向地性。综上分析,A、C、D三项均错误,B项正确。
26. 下列有关植物激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乙烯利是一种能促进果实发育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B. 侧芽产生的生长素少,促进生长作用弱,从而导致顶芽优先生长
C. 植物的激素调节也存在反馈调节机制
D. 叶片脱落的过程中,仅受到脱落酸的影响
【答案】D
【解析】
乙烯利是一种能促进果实成熟的植物生长调节剂,A错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在侧芽处积累,侧芽对生长素浓度比较敏感,因此它的发育受到抑制,植株因而表现出顶端优势,B错误。叶片脱落的过程中,受到脱落酸等多种激素的影响,D错误.
27.下列关于探究生长素浓度对插条生根影响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不需要设置对照实验
B. 枝条留芽越多实验效果越好
C. 扦插时无需区分形态学的上端与下端
D. 本实验需进行预实验,检验实验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并为下一步实验做准备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依题意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生长素浓度对插条生根的影响,需要设置清水空白对照组和设置浓度不同的几个实验组之间进行对比,A项错误;
枝条上的芽属于无关变量,应控制相同且适宜,并非是越多实验效果越好,B项错误;
扦插时需区分形态学的上端与下端,C项错误;
为避免设计不周,盲目开展实验而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实验之前需进行预实验,D项正确。
28. 下列对“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为了避免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本实验可不进行预实验
B.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插条生根的数目或根的长度
C. 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不会获得相同的生根数目
D. 在实验中,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之间形成相互对照
【答案】D
【解析】
为了摸索出较为可靠的生长素浓度范围,在进行科学研究时,有时需要在正式实验前先做一个“预实验”,A正确;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类似物浓度,B错误;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在最适浓度的两侧,总会找到一个低浓度和一个高浓度,它们对促进生根的效果相同,C错误;在正式实验中,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之间形成相互对照,生根最多的为最适浓度,D正确。
29. 下列关于生长素及其类似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缺乏氧气会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B. 植物向光生长能够说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C. 在花期喷洒高浓度的2,4-D可防止落花落果
D. 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二倍体番茄幼苗,可得到多倍体
【答案】A
【解析】
A.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一种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和载体,植物体的能量主要来自有氧呼吸,所以缺乏氧气会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A正确;B.生长素的两重性是指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植物向光生长的原因是单侧光照射导致茎尖端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侧,背光侧生长较快,向光侧生长较慢,无论背光侧还是向光侧都体现了生长素的促进作用,不能体现两重性,B错误;C. 2,4-D是生长素类似物,低浓度可以防止落花落果,高浓度可以疏花疏果,花期应该使用低浓度溶液,C错误;D.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番茄幼苗,可以得到多倍体;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未授粉的番茄雌蕊柱头,可以获得无子番茄,D错误。
30.如图所示:甲——用锡箔小帽套在胚芽鞘外面,从右侧单侧照光,乙--除去芽尖,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小块 放在切面右侧,并遮光,再从右侧单侧照光,则甲、乙分别将 ( )
A. 向上直立生长,不弯曲生长 B. 向上直立生长,向右侧弯曲生长
C. 向上直立生长,向左侧弯曲生 D. 停止生长,向右侧弯曲生长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甲直立生长,乙向左弯曲生长,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31.调查动物种群密度的正确方法是
A. 可采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跳蝻的种群密度
B. 可采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野兔的种群密度
C. 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种群密度
D. 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中昆虫卵的种群密度
【答案】A
【解析】
可采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跳蝻或蚜虫等动物的种群密度,A种群;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草地中野兔的种群密度,B错误;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种群密度,C错误;用样方法调查土壤中昆虫卵的种群密度,D错误。
32. 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从种群特征看,这种措施直接调节( )
A. 种群密度 B. 性别比例
C. 出生率 D. 年龄组成
【答案】C
【解析】
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年龄组成可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
解: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目的是提高出生率,应对老年化问题,故这种措施直接调节的是出生率.故选:C.
33. 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 ( )
A. 种群密度 B. 年龄组成
C. 性别比例 D. 出生率和死亡率
【答案】A
【解析】
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A正确;
B、年龄组成不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错误;
C、性别比例不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C错误;
D、出生率、死亡率不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D错误.
故选:A.
34. 下列属于种群的是( )
A. 一个公园中的草本花卉
B. 一片森林中的全部动物和植物
C. 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鱼
D. 一个蜂巢里所有的蜂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一个公园中的草本花卉不是同一个物种,不属于一个种群,A错误;
B、一片森林中的全部动物和植物不是同一个物种,不属于一个种群,B错误;
C、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鱼不是同一个物种,不属于一个种群,C错误;
D、一个蜂巢里所有的蜂属于同一个物种,属于一个种群,D正确.
故选:D.
35. 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可用一定的数学模型表示
B. —个物种引入新的地区后,一定呈“J”型增长
C. 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要尽量降低其K值
D. 环境中的种群数量有可能超过环境容纳量(K值)
【答案】B
【解析】
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表示为:Nt=N0λt,呈现J型曲线,可用一定的数学模型表示,A正确;一个物种引入新的地区后,如果不适应该环境将逐渐减少甚至灭亡,如果适应该环境,在开始一段时间内会呈“J”型增长,但是由于环境资源是有限的,最终会呈现“S”型曲线增长,B错误;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可以通过减少食物来源或减少生存空间等措施来尽量降低其K值,C正确;环境中的种群数量会在K值上下波动,D正确。
36. 外来物种侵入到一个新的环境,可能会( )
①其种群数量在一段时间内呈“J”型增长
②其种群数量增长不受天敌等外界因素的制约
③其种群可能会威胁到境内物种多样性
④其种群会由于不适应环境而被淘汰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外来物种侵入到一个新的环境,如果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下,其种群数量在一段时间内会呈现“J”型增长,①正确;
②外来物种侵入到一个新的环境,其种群数量增长会受到天敌等外界因素的制约,②错误;
③外来物种侵入到一个新的环境,如果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下,其种群数量迅速增长,从而威胁到境内其它物种的生存,影响物种多样性,③正确;
④如果条件相反其种群会由于不适应环境而被淘汰,④正确;
因此,本题答案选D。
37.下列不能解除植物顶端优势的措施是( )
A. 去掉顶芽
B. 在去掉顶芽的断口处放一块含有生长素的羊毛脂
C. 在去掉顶芽的断口处放一块含有细胞分裂素的羊毛脂
D. 在去掉顶芽的断口处放上琼脂小块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顶端优势是指植物顶芽优先生长,侧芽受抑制的现象.顶端优势产生的原因是顶芽产生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积累在侧芽,使侧芽生长受抑制.打顶和摘心能使侧芽生长素降低,解除顶端优势.
解:A、顶端优势的产生是因为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积累在侧芽,导致侧芽的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侧芽生长,因此去掉顶芽可以解除,A正确;
B、去掉顶芽放含有生长素的羊毛脂,和没有去除顶芽的效果是一样的,不能解除顶端优势,B错误;
C、去掉顶芽放含细胞分裂素可以解除顶端优势,C正确;
D、去掉顶芽,只放琼脂小块,可以解除顶端优势,D正确.
故选:B.
38. 在市场上可见到发育不均匀的西瓜(歪瓜),若切开后,可发现凹侧的种子大部分未发育。这种现象可解释为( )
A. 种子发育需要果实提供营养
B. 发育着的种子可以合成大量生长素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
C. 凹侧见不到阳光,不能形成种子
D. 由于光照不均匀导致生长素分布不均匀造成果实发育不均匀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发育中的种子可以产生生长素,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可以促进果实的生长发育。
A.种子发育需要果实提供营养与歪瓜的形成无关。
B.发育着的种子可以合成大量生长素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
C.凹侧见不到阳光,不能形成种子与歪瓜的形成无关。
D.由于光照不均匀导致生长素分布不均匀造成果实发育不均匀与歪瓜的形成无关。
39.下列植物激素中能促进植物生长的一组是( )
A. 生长素、脱落酸 B. 细胞分裂素、赤霉素
C. 生长素、赤霉素 D. 细胞分裂素、乙烯
【答案】B
【解析】
【详解】A、脱落酸抑制生长,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生长,A错误;
B、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生长,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发育;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此外还有诱导芽的分化,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二者都能促进植物生长发育,B正确;
C、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生长,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生长, C错误;
D、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促进生长,乙烯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此外,还有促进老叶等器官脱落的作用,D错误。
故选B。
40. 一个学生估算一块木头下面鼠妇的种群数量。她捉了40只鼠妇,将它们标记后放回,并与该种群中的其他个体混合在一起。24h后,她又捉了40只鼠妇,在新捉的鼠妇中,只有16只是有标记的。假定在24h内,鼠妇无死亡,没有受伤害,无迁入与迁出,则鼠妇的种群数量为
A. 60只 B. 100只 C. 80只 D. 40只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即N:40=40:16,N=100只。故选B
二、非选择题
41.在寒意阵阵的隆冬季节人们既感觉到寒冷又容易感觉到饥饿,但人体的体温却基本稳定。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当低温刺激体表的冷觉感受器时,受刺激部位的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是_______,从而产生兴奋,兴奋沿传入神经传到_______形成冷觉。
(2)当人体感受到寒冷时,_____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 增加,导致血液中______激素和______激素的含量也增加,物质氧化分解加快,释放大量热量以维持体温,从而容易形成饥饿感。
(3)同时下丘脑发出信号,汗腺分泌________,毛细血管_______,减少散热。由此可见体温恒定是 ___调节和_____调节相互协调地发挥作用的结果。
(4)正常人在隆冬季节的血糖浓度是_____________g/L,这与胰岛B细胞产生的__________(激素)和____________(细胞)产生的胰高血糖素有关。
【答案】 (1). 内正外负 (2). 大脑皮层 (3). 下丘脑 (4). 促甲状腺激素 (5). 甲状腺激素 (6). 减少 (7). 收缩 (8). 神经调节 (9). 体液调节 (10). 0.8~1.2 (11). 胰岛素 (12). 胰岛A细胞
【解析】
【详解】(1)当低温刺激体表的冷觉感受器时,受刺激部位的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是内正外负,从而产生兴奋,兴奋沿传入神经传到大脑皮层形成冷觉。
(2)当人体感受到寒冷时,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 增加,导致血液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也增加,物质氧化分解加快,释放大量热量以维持体温,从而容易形成饥饿感。
(3)同时下丘脑发出信号,汗腺分泌减少,毛细血管收缩,减少散热。由此可见体温恒定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相互协调地发挥作用的结果。
(4)正常人在隆冬季节的血糖浓度是0.8~1.2g/L,血糖调节主要是激素调节的结果,因此这与胰岛B细胞产生的胰岛素和胰岛A细胞产生的胰高血糖素有关。
42. 如图示燕麦幼苗(胚芽鞘)进行向光性试验,图中(A)放在暗箱中;(B)放在一侧有孔的暗箱中;(C)切去胚芽鞘尖端;(D)在切面一侧放一富含生长素的琼脂块;(E)在尖端下方用一不透水云母片隔开;(F)尖端下方一侧插入云母片。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直立向上生长的是_______________.
(2)发生弯曲生长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向右弯曲生长的是_________、________.
(3)不生长也不弯曲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B的实验组合可得出的结论是:燕麦胚芽鞘的弯曲与_______有关.
【答案】 (1). A (2). B (3). D (4). F (5). B (6). F (7). C (8). E (9). 光照
【解析】
【详解】(1)A尖端两侧的生长素分布均匀,所以直立向上生长的是A。
(2)发生弯曲生长的是B、D、F,其中向右弯曲生长的是B、F,向左弯曲生长的是D。
(3)据图分析,不生长也不弯曲的是C、E。
(4)A、B的两组实验变量是有无光照,有光照的向光生长,无光照的直立生长。
43.如图是生态学家用大草履虫所做的实验得出的曲线图,据图回答:
(1)大草履虫增长符合____型曲线。
(2)大草履虫增长速率最大是在___点。
(3)种群数量增长明显受到限制是在______段。
(4)d点对应的种群数量称为_________。此后,种群数量不再增长原因是由于种群_____增加,资源有限,________激烈等,使种群的死亡率增加所致。
(5)调查跳蝻的密度可以采用_______法。
(6)为了解机场内蜗牛密度,三个调查人员各自随机布设样方如下图所示(图中阴影带为水泥小路,其他处为草地),其中最合理的是______ (填序号)。
【答案】 (1). S (2). b (3). c-d (4). 环境容纳量 (5). 密度 (6). 种内斗争 (7). 样方 (8). ①
【解析】
【详解】(1)由图可知大草履虫增长符合S型曲线。
(2)大草履虫增长率最大是在K/2时即b点。
(3)由图可知到c点种群的增长率明显变小,d点种群的增长率趋向于0,所以种群数量增长明显受到限制是在c-d段。
(4)d点对应的种群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此后种群数量不再增长原因是由于种群密度增加,资源有限,种内斗争激烈等,使种群的死亡率增加所致。
(5)跳蝻的活动能力弱,调查跳蝻的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
(6)根据种群密度调查的取样原则;随机取样,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故①取样最合理。
44.如图表示人体特异性免疫过程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特异性免疫包括 ______________免疫和______________免疫,该图显示的免疫属于_______免疫,图中b表示________细胞,c表示_______细胞。
(2)图中B淋巴细胞(Ⅰ~Ⅳ)是在____________中发育而成,图中没有的另一种淋巴细胞叫_______细胞,它是在______________中发育成熟的,抗原可与 _______(Ⅰ、Ⅱ、Ⅲ、Ⅳ)发生特异性结合。
(3)若图中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人体内,则叫做___________反应,其特点是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体液 (2). 细胞 (3). 体液 (4). 浆(效应B) (5). 记忆B (6). 骨髓 (7). T (8). 胸腺 (9). Ⅱ (10). 二次免疫 (11). 迅速产生大量抗体
【解析】
【详解】(1)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图示免疫过程能产生抗体,属于体液免疫;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b表示效应B细胞,c表示记忆B细胞。
(2)B淋巴细胞是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化形成的,并在骨髓中成熟;图中只有B淋巴细胞,除外淋巴细胞中还有T淋巴细胞,T细胞起源于骨髓,成熟与胸腺中,由图可知,抗原可与Ⅱ发生特异性结合。
(3)若图中抗原再次进入人体内,人体会发生二次免疫反应,其特点是迅速产生大量抗体。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