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生物】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生物】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第1页
    【生物】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第2页
    【生物】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生物】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展开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19-2020学年
    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液体不属于细胞外液的是
    A. 脑脊液 B. 消化液 C. 血浆 D. 淋巴
    【答案】B
    【解析】
    【详解】消化液不属于内环境;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脑脊液等,也称为内环境。故选:B。
    2.下列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是
    A. Ca2+ B. 纤维蛋白原
    C. 血红蛋白 D. 淋巴因子
    【答案】C
    【解析】
    【详解】血红蛋白在血红细胞里面,所处的环境为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成分,其他都属于内环境成分。故选C。
    3.如图为人体体液相互转化的示意图,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

    A. 血浆、细胞内液、组织液、淋巴
    B. 淋巴、组织液、细胞内液、血浆
    C. 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淋巴
    D. 淋巴、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血浆、组织液、淋巴之间的动态关系可判断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淋巴。
    故选C。
    4.下列过程能发生在内环境中的是
    A. 神经递质的合成 B. 抗体与抗原的结合
    C. 蛋白质消化成氨基酸 D. 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
    【答案】B
    【解析】
    【详解】A. 神经递质的合成在神经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A错误;
    B. 抗体与抗原的结合主要在血浆中,属于内环境,B正确;
    C. 蛋白质消化成氨基酸在消化道,不属于内环境,C错误;
    D. 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在细胞质基质,不属于内环境,D错误。
    故选B。
    5.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反射弧,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机体对内外刺激作出的规律性应答都叫反射
    B. 感受器是感觉神经末梢,效应器不只是指运动神经末梢
    C. 刺激传出神经也会引起效应器做出反应,这种反应也属于反射
    D. 寒冷刺激皮肤引起皮肤血管收缩是条件反射
    【答案】B
    【解析】
    【详解】A. 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作出的规律性应答才叫反射,A错误;
    B. 感受器是感觉神经末梢,效应器是指运动神经末梢及支配的肌肉或腺体,B正确;
    C. 刺激传出神经引起效应器的反应中,反射弧不完整,不属于反射,C错误;
    D. 寒冷刺激皮肤引起皮肤血管收缩为非条件反射,D错误。
    故选B。
    6.当神经纤维的某一部位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正确的是
    A. 膜内为负电位,膜外为正电位 B. 膜内为负电位,膜外为负电位
    C. 膜内为正电位,膜外为负电位 D. 膜内为正电位,膜外为正电位
    【答案】C
    【解析】
    【详解】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故选C。
    7.下列关于兴奋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过程中,突触前膜处发生的信号转换正确的是
    A. 电信号→化学信号 B. 化学信号→电信号
    C.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D. 化学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
    【答案】A
    【解析】
    【详解】兴奋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过程中,突触前膜处发生的信号转换电信号→化学信号。
    故选A。
    8.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时,下列关于膜内外局部电流方向判断正确的是
    A. 膜内:由兴奋部位到未兴奋部位;膜外:由兴奋部位到未兴奋部位
    B. 膜内:由未兴奋部位到兴奋部位;膜外:由未兴奋部位到兴奋部位
    C. 膜内:由未兴奋部位到兴奋部位;膜外:由兴奋部位到未兴奋部位
    D. 膜内:由兴奋部位到未兴奋部位;膜外:由未兴奋部位到兴奋部位
    【答案】D
    【解析】
    【详解】兴奋部位(外负内正)和非兴奋部位(外正内负)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电流方向是从正到负,故膜外电流方向是从未兴奋部位到兴奋部位,而膜内是从兴奋部位到未兴奋部位。故选D。
    9.机体内相邻的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联系起来,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突触是由上一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与下一神经元的轴突建立的结构
    B. 突触小泡与细胞膜的融合体现了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
    C. 突触后膜上存在神经递质的特异性受体,保证了兴奋传递的单向性
    D. 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答案】C
    【解析】
    【详解】A. 突触是由上一神经元的轴突与下一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建立的结构,A错误;
    B. 突触小泡与细胞膜的融合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B错误;
    C. 突触后膜上存在神经递质的特异性受体,保证了兴奋传递的单向性,C正确;
    D. 突触小体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D错误。
    故选C。
    10.下列哪项不是兴奋传导和传递的区别
    A. 方式不同 B. 方向不同
    C. 结构不同 D. 一个需要ATP, —个不需要
    【答案】D
    【解析】
    【详解】A.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以化学信号的形式传递,A正确;
    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在突触结构上单向传递,故方向不同,B正确;
    C.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在突触结构上单向传递,故结构不同,C正确;
    D. 兴奋的传导和传递都需要消耗能量,D错误。
    故选D。
    11.维持生命的呼吸中枢位于
    A. 脊髓 B. 脑干 C. 大脑皮层 D. 下丘脑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上分析可知,维持生命的呼吸中枢位于脑干。故选B。
    12.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同学们参与小组讨论时,需要大脑皮层言语区参与的是
    A. S区、H区 B. H区、W区
    C. W区、S区 D. H区、V区
    【答案】A
    【解析】
    【详解】同学们参与小组讨论时,需要大脑皮层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和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共同参与。故选A。
    13.下列与生物节律有关的结构是
    A. 大脑皮层 B. 脑干 C. 小脑 D. 下丘脑
    【答案】D
    【解析】
    【详解】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水平衡中枢)、血糖平衡调节中枢,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同时也控制着生物的节律。
    故选D。
    14.下列关于激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动物激素
    B. 所有的活细胞都能产生酶,但只有内分泌器官才能合成激素
    C. 人在幼年时缺乏生长激素将患侏儒症,其身材矮小,且智力发育不正常
    D. 机体中激素的分泌量是不变的
    【答案】A
    【解析】
    【详解】A. 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动物激素,A正确;
    B. 所有的活细胞都能产生酶,但只有内分泌器官或细胞才能合成激素,B错误;
    C. 人在幼年时缺乏生长激素将患侏儒症,其身材矮小,但智力发育正常,C错误;
    D. 机体中激素的分泌量会随着机体的调节而发生改变,D错误。
    故选A。
    15.下列哪种激素可以用双缩服试剂检测
    A. 性激素 B. 胰高血糖素
    C. 甲状腺激素 D. 肾上腺素
    【答案】B
    【解析】
    【详解】性激素属于固醇类激素,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属于氨基酸衍生物类激素,都不属于蛋白质,不能用双缩服试剂检测,胰高血糖素属于蛋白质,可以用双缩服试剂检测,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6.下列关于血糖调节的判断,错误的是
    A. 胰岛素通过促进血糖的去路,抑制血糖的来源来调节血糖的平衡
    B. 胰高血糖素可以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分解,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
    C. 血糖调节过程中既有神经调节也有激素调节
    D. 人体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的含量会升高;血液流经胰岛后,血糖的含量会降低
    【答案】B
    【解析】
    【详解】A. 胰岛素通过促进血糖的去路,抑制血糖的来源来调节血糖的平衡,A正确;
    B. 胰高血糖素不能促进肌糖原的分解来使血糖浓度升高,B错误;
    C. 血糖调节过程中既有神经调节也有激素调节,C正确;
    D. 人体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肝糖原分解补充血糖,血糖的含量会升高;血液流经胰岛后,组织细胞会吸收葡萄糖,血糖的含量会降低,D正确。
    故选B。
    17.糖尿病的主要症状是
    A. 少饮、少食、少尿、消瘦 B. 多饮、少食、多尿、消瘦
    C. 多饮、多食、多尿、消瘦 D. 少饮、多食、少尿、消瘦
    【答案】C
    【解析】
    【详解】糖尿病可能出现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的症状,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8.下列有关甲状腺激素的判断,正确的是
    A. 甲状腺激素不能影响神经系统的活动
    B.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既可以作用于垂体,也可以作用于甲状腺
    C. 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只能定向运送到甲状腺
    D. 在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反馈调节中,下丘脑和垂体细胞是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
    【答案】D
    【解析】
    【详解】A. 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从而影响神经系统的活动,A错误;
    B.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只可以作用于垂体,促甲状腺激素才是作用于甲状腺,B错误;
    C. 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但只作用于甲状腺,C错误;
    D. 在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反馈调节中,下丘脑和垂体细胞是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D正确。
    故选D。
    19.下列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大量出汗后,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
    B. 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
    C. 内环境渗透压的增高,使下丘脑某部位产生的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
    D. 血糖低时,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可促进肾上腺髓质和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
    【答案】B
    【解析】
    【详解】A. 大量出汗后,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A正确;
    B. 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B错误;
    C. 内环境渗透压的增高,使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C正确;
    D. 血糖低时,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可促进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和胰岛A细胞
    分泌胰高血糖素,D正确;
    故选B。
    20.下列关于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大部分内分泌腺的激素分泌可受神经系统的控制
    B. 有的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C. 神经调节迅速、准确,作用时间长,作用范围广泛
    D.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协调,相辅相成,但以神经调节为主
    【答案】C
    【解析】
    【详解】A. 大部分内分泌腺充当反射弧的效应器,其激素的分泌受神经系统的控制,A正确;
    B. 有的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如甲状腺激素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B正确;
    C. 神经调节迅速、准确,作用时间短,作用范围局限,C错误;
    D.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协调,相辅相成,但以神经调节为主,D正确。
    故选C。
    21.列有关体温调节的判断,正确的是
    A. 体温调节方式为神经一体液调节
    B. 寒冷环境中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将引起骨骼肌不自主战栗
    C. 炎热环境中,机体可通过减少产热甚至不产热的方式来降低机体的体温
    D. 下丘脑中不仅含有体温和水盐调节中枢,而且还含有感受温度变化和渗透压变化的感受器
    【答案】A
    【解析】
    【详解】A. 体温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A正确;
    B.骨骼肌不自主战栗是神经调节的结果,B错误;
    C. 炎热环境中,机体通过增加散热来降低机体的体温,C错误;
    D.感受温度变化的感受器主要在皮肤和黏膜,不在下丘脑,D错误。
    故选A。
    22.研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发育的影响宜采用
    A. 摘除法 B. 植入法 C. 饲喂法 D. 注射法
    【答案】C
    【解析】
    【详解】蝌蚪属于幼小动物,一般不用摘除法(植入法)或注射法,ABD错误;甲状腺激素属于氨基酸衍生物类激素可以饲喂,C正确。
    故选C。
    23.细胞膜上有功能各异的蛋白质,下列所述生理过程与细胞膜上蛋白质有关的是
    A. 催化丙酮酸氧化分解 B. 与抗原结合
    C. 运输葡萄糖进入细胞 D. 维持血浆渗透压
    【答案】C
    【解析】
    【详解】A. 催化丙酮酸氧化分解的酶位于线粒体基质中,不在细胞膜上,A错误;
    B. 与抗原结合的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不在细胞膜上,B错误;
    C. 运输葡萄糖进入细胞的载体蛋白是位于细胞膜的蛋白质,C正确;
    D. 维持血浆渗透压的血浆蛋白位于血浆中,不在细胞膜上,D错误。
    故选C。
    24.台湾塑化剂事件的爆发,使我们认识到环境激素对人体的危害。有人猜测塑化剂的作用类似于雌性激素,为了解环境激素对生物的影响,给小鼠注射塑化剂可能会导致下列哪种结果
    A. 促性腺激素含量上升 B.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含量上升
    C. 雌性激素含量上升 D. 促进卵细胞的形成
    【答案】D
    【解析】
    【详解】塑化剂的作用类似于雌性激素,给小鼠注射塑化剂,会促进雌性生殖细胞卵细胞的形成,D正确;通过负反馈调节,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性腺激素含量下降,雌性激素分泌减少,ABC错误。故选D。
    25.下列关于抗原和抗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抗原并非都是蛋白质,但抗体都是蛋白质
    B. 抗原都是外来物质(异物性),抗体是人体产生的
    C. 抗体除分布于血清、组织液等内环境中,外分泌液(如乳汁)中也有分布
    D. 抗体有特异性,能够与相应抗原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
    【答案】B
    【解析】
    【详解】A. 抗原能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反应的物质,并非都是蛋白质,但抗体都是蛋白质,A正确;
    B. 抗原并非都是外来物质,也可能是自身损伤的细胞,B错误;
    C. 抗体主要分布于血清、组织液等内环境中,外分泌液(如乳汁)中也有分布,C正确;
    D. 抗体能够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D正确。
    故选B。
    26.有关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的判断正确的是
    A. 特异性免疫是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
    B. 鼻腔黏膜分泌杀菌物质抑制白喉杆菌繁殖属于特异性免疫
    C. 非特异性免疫是先天性的,要比特异性免疫的作用更重要和强大
    D. 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
    【答案】D
    【解析】
    【详解】A. 非特异性免疫是特异性免疫的基础,A错误;
    B. 鼻腔黏膜分泌杀菌物质抑制白喉杆菌繁殖是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B错误;
    C. 非特异性免疫是基础,特异性免疫可以针对一些特殊抗原,故它们的作用都很重要,C错误;
    D. 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D正确。
    故选D。
    27.下列有关免疫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在抗原的刺激下T细胞产生抗体发挥免疫作用
    B. 在特异性免疫中,只有T细胞产生记忆细胞
    C. 吞噬细胞的溶酶体参与对抗原的加工处理过程
    D. 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产生的浆细胞均来自记忆细胞
    【答案】C
    【解析】
    【详解】A. 在抗原的刺激下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由浆细胞产生抗体发挥免疫作用,A错误;
    B. 在特异性免疫中,B细胞和T细胞都能产生记忆细胞,B错误;
    C. 吞噬细胞的溶酶体参与对抗原的加工处理过程,C正确;
    D. 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产生的浆细胞主要来自记忆细胞,D错误。
    故选C。
    28.增加芦苇的产量所使用的植物激素是
    A. 脱落酸 B. 赤霉素
    C. 乙烯 D. 细胞分裂素
    【答案】B
    【解析】
    【详解】增加芦苇的产量主要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故所使用的植物激素是赤霉素。故选B。
    29.下列关于生长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B. 植物茎尖的细胞可利用色氨酸合成生长素
    C. 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产生效应的部位也在尖端
    D. 植物向光生长能够说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A. 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A错误;
    B. 植物茎尖的细胞可利用色氨酸合成生长素,B正确;
    C. 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产生效应的部位在尖端下部,C错误;
    D. 植物向光生长向光侧和背光侧都是促进作用,不能说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D错误。
    故选B。
    30.关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说法正确的是
    A. 顶芽生长占优势时侧芽生长素的合成受到抑制
    B. 顶芽的快速生长需要侧芽提供生长素
    C. 植物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是通过促进细胞的分裂与生长实现的
    D. 不同种类的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同一种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也不同
    【答案】D
    【解析】
    【详解】A. 顶芽生长占优势时,因生长素积累侧芽生长受到抑制,A错误;
    B. 顶芽的快速生长是顶芽自身产生的生长素,不需要侧芽提供生长素,B错误;
    C. 植物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是通过促进细胞的生长实现的,C错误;
    D. 不同种类的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同一种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也不同,D正确。
    故选D。
    31.据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1结构和2结构的细胞所处的具体内环境相同
    B. 乙液中没有细胞随之流动
    C. 3中有氧呼吸产物可参加体液调节
    D. 甲液中渗透压的大小只与Na+和Cl-的含量有关
    【答案】C
    【解析】
    【详解】A. 毛细血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A错误;
    B. 淋巴中有淋巴细胞随之流动,B错误;
    C.组织细胞中有氧呼吸产物,如二氧化碳可参加体液调节,C正确;
    D.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除了与Na+和Cl-的含量有关,还与血浆蛋白有关,D错误。
    故选C。
    32.寒冷条件下,下列关于体内的产热速率和散热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产热速率>散热速率 B. 产热速率<散热速率
    C. 产热速率与散热速率无关 D. 产热速率=散热速率
    【答案】D
    【解析】
    【详解】不管在什么条件下,要维持体温恒定,产热速率=散热速率,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33.将室温(25°C)饲养的某种体温为37°C的哺乳动物(动物甲)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放入41°C环境中1h (实验组),另一组仍置于室温环境中(对照组)。实验初期,实验组动物的静卧行为明显减少,焦虑不安行为明显增加,下列关于此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若将室温饲养的动物甲置于0°C的环境中,该动物会冷得发抖,耗氧量会减少
    B. 实验组动物出现焦虑不安行为时,其肾上腺髓质分泌的激素会增加
    C. 本实验中设置对照组的目的是作为对照,用以分析因温度改变而引起的动物行为变化
    D. 实验中,实验组动物皮肤的毛细血管会舒张,汗液分泌会增加,从而起到调节体温的作用
    【答案】A
    【解析】
    【详解】A. 若将室温饲养的动物甲置于0°C的环境中,该动物骨骼肌战栗会冷得发抖,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耗氧量会增加,A错误;
    B. 实验组动物出现焦虑不安行为时,其肾上腺髓质分泌的激素会增加,B正确;
    C. 本实验中设置对照组的目的是作为对照,排除与研究无关的干扰因素的影响,用以分析因温度改变而引起的动物行为变化,C正确;
    D. 实验中,实验组动物皮肤的毛细血管会舒张,汗液分泌会增加,从而起到调节体温的作用,D正确;
    故选A。
    34.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在刺激丰富的环境中生长的正常孩子神经突起及突触数量将会增多
    B. 不是所有的动物都可以通过反射进行神经调节
    C. 人憋尿的现象说明高级神经中枢可以控制低级神经中枢控制的反射
    D. 没有运动产生,一定是传出神经受损伤
    【答案】D
    【解析】
    【详解】A. 在刺激丰富的环境中生长的正常孩子神经突起及突触数量将会增多,A正确;
    B. 具有中枢神经系统的动物才可以通过反射进行神经调节,B正确;
    C. 人憋尿的现象说明高级神经中枢可以控制低级神经中枢控制的反射,C正确;
    D.效应器受损,也有可能导致没有运动产生,D错误。
    故选D。
    35.关于兴奋的传导与传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神经肌肉接点的突触间隙中有组织液
    B. 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Na+内流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C. 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就会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
    D. 在完成反射活动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都是双向的,而在突触的传递方向是单向的
    【答案】A
    【解析】
    【详解】A. 神经肌肉接点的突触间隙中有组织液,A正确;
    B. 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Na+内流的方式是协助扩散,B错误;
    C. 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就会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C错误;
    D. 在完成反射活动的过程中,兴奋只能从感受器传到效应器,故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也是单向的,D错误。
    故选A。
    36.下列与神经细胞能量供应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 A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
    B. 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
    C. 神经元中的线粒体为突触小泡的运输提供能量
    D. 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
    【答案】B
    【解析】
    【详解】A. ATP主要在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产生,发生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A正确;
    B. 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属于分子的扩散,不需要消耗ATP,B错误;
    C. 神经元中的线粒体为突触小泡的运输提供能量,C正确;
    D. 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通过钠钾泵主动运输完成,需要消耗ATP,D正确。
    故选B。
    37.下列关于激素、抗体、酶和神经递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激素和抗体都具有特异性,只能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
    B. 激素和酶都具有高效性,能产生酶的细胞一定能产生激素
    C. 激素和抗体弥散在全身的体液中,一经靶细胞接受即被灭活
    D. 激素和神经递质都可在细胞间传递信息,体现细胞膜的信息传递功能
    【答案】D
    【解析】
    【详解】A、激素和抗体都具有特异性,激素只能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或靶器官,而抗体只能作用于特定的抗原,A错误;
    B、激素和酶都具有高效性,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激素是由特定的内分泌细胞产生的,因此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一定能产生酶,但能产生酶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激素,B错误;
    C、激素与靶细胞结合并发挥作用后才被灭活,而不是一经靶细胞接受即被灭活,抗体是和抗原特异性结合后形成细胞沉淀被吞噬细胞裂解,C错误;
    D、激素和神经递质都可在细胞间传递信息,体现细胞膜的信息传递功能,D正确。
    故选:D。
    38.下列血糖平衡调节曲线模式图,解读错误的是

    A. 下丘脑不参与血糖平衡的调节
    B. 图1表示正常人和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浓度变化曲线,A为正常人,B为糖尿病患者
    C. 图2表示正常人和血糖异常患者的血糖浓度变化曲线,b为正常人,a为高血糖或糖尿病患者,c为低血糖患者
    D. 图3表示进食后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或肾上腺素相对含量变化曲线,a为胰岛素,b为胰高血糖素或肾上腺素
    【答案】A
    【解析】
    【详解】A. 下丘脑是血糖平衡的调节中枢,A错误;
    B. 据图分析可知,图1表示正常人和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浓度变化曲线,A为正常人,B为糖尿病患者,B正确;
    C. 据图分析可知,图2表示正常人和血糖异常患者的血糖浓度变化曲线,b为正常人,a为高血糖或糖尿病患者,c为低血糖患者,C正确;
    D. 据图分析可知,图3表示进食后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或肾上腺素相对含量变化曲线,a为胰岛素,b为胰高血糖素或肾上腺素,D正确。
    故选A。
    39.下列关于免疫失调的说法,错误的是
    A. AIDS患者出现病症的直接原因是其他病原体感染
    B. HIV主要攻击T细胞导致免疫功能严重缺陷
    C. 青霉素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免疫防卫功能低下
    D. 免疫系统“敌我不分”引起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病
    【答案】C
    【解析】
    【详解】A. AIDS患者免疫系统被破坏,其他病原体感染导致出现各种病症,A正确;
    B. HIV主要攻击T细胞导致免疫功能严重缺陷,B正确;
    C. 青霉素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免疫防卫功能异常敏感、反应过度,C错误;
    D. 免疫系统“敌我不分”引起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病,D正确。
    故选C。
    40.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判断,错误的是
    A. 赤霉素施用过多可引起水稻植株疯长
    B. 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可以在同一细胞中起作用
    C. 脱落酸能够调控细胞的基因表达
    D. 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二倍体番茄幼苗,可得到多倍体番茄
    【答案】D
    【解析】
    【详解】A. 赤霉素可以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增高,施用过多可引起水稻植株疯长,A正确;
    B. 生长素促进细胞生长,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可在同一细胞中起作用,B正确;
    C. 脱落酸能够调控细胞的基因表达,C正确;
    D. 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二倍体番茄幼苗,不能得到多倍体番茄,D错误。
    故选D。
    二、非选择题
    41.下面是排尿反射的示意图,据图分析

    (1)婴儿会尿床,也就是膀胱内尿满了就会排出,没有控制的意识,婴儿的排尿反射的过程是______(用字母表示)。成年人若脊髓从胸部折断会导致尿失禁,其原因是______(用字母表示)处受损,从而无法有意识地控制排尿。
    (2)图表示尿量与抗利尿激素、血浆渗透压的关系。长跑运动员在比赛中尿液产生的很少,其原因是:运动员大量出汗,血浆渗透压升高,b代表的______增多,促进______,使a代表的______减少。

    (3)某实验小组以小白鼠为实验材料研究有关尿量生成的问题:
    ①分别设置注射适量生理盐水的对照组和注射等量乙醇溶液的实验组,结果发现实验组小鼠的尿量明显增多,其原因是一方面乙醇作用于______,抑制机体产生渴觉,另一方面乙醇能_____(填“促进”或“抑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
    ②刺激小鼠的迷走神经,发现小鼠的尿量也明显增加,说明参与尿量调节的信息分子除了抗利尿激素外还有____________
    ③若给小鼠注射高浓度的葡萄糖溶液,模拟糖尿病,推测尿量的生成量将______(填“增加”或“减少”),原因是____________
    【答案】 (1). a→b→c→d→e (2). f或h (3). 抗利尿激素 (4). 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5). 尿液 (6). 大脑皮层 (7). 抑制 (8). 神经递质 (9). 增加 (10). 尿液中的葡萄糖浓度升高,渗透压升高,吸水能力增强,尿量增加
    【解析】
    【详解】(1)婴儿的排尿反射属于简单的反射活动,是非条件反射,是由脊髓控制的。所以图中婴儿排尿反射的过程是:a→b→c→d→e。成年人若脊髓从胸部折断会导致尿失禁,是因为f或h处受损,导致大脑皮层感觉不到尿意,无法有意识地控制排尿。
    (2)由图分析可知,长跑运动员在比赛中尿液产生的很少,其原因是:运动员大量出汗,血浆渗透压升高,b代表的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使a代表的尿液减少。
    (3)①根据题干可知,注射适量生理盐水的为对照组,注射等量乙醇溶液的为实验组,结果发现实验组小鼠的尿量明显增多,可能的原因是一方面乙醇作用于大脑皮层抑制渴觉的产生,另一方面乙醇能抑制抗利尿激素的产生,使得肾小管和肾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
    ②该实验小组刺激小鼠的迷走神经,发现小鼠的尿量也明显增加,说明参与尿量调节的信息分子除了抗利尿激素外还有神经调节产生的神经递质。
    ③给小鼠注射高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尿液中的葡萄糖浓度升高,出现尿糖,尿液的渗透压升高,吸水能力增强,尿量增加。
    42.如图为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示意图,图中字母表示物质,数字代表结构或过程,丙和丁代表不同细胞,且图中抗体1或抗体2只与相应的受体结合。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图示可推测,图中丁代表____细胞,丙分泌的C的生理功能是______,从而使血糖浓度______(填"升高”或''降低” ). C和D之间通过______作用共同维持血糖浓度的稳定。
    (2)当某人血液中存在抗体1或抗体2时,可判定其患有糖尿病;其中可通过注射胰岛素达到降低血糖效果的糖尿病是由______(填“抗体1”或“抗体2”)引起的;从免疫学的角度看,该糖尿病属于______病。
    (3)某位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流程,研究血糖调节。

    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是______号家兔,二次注射后,低血糖症最先缓解的是______号家兔。该实验证明了家兔血糖调节的调节方式为_____调节。参与实验的5组家兔要求__________
    【答案】 (1). 胰岛A细胞 (2). 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 (3). 降低 (4). 拮抗 (5). 抗体1 (6). 自身免疫病 (7). ①和⑤ (8). ② (9). 体液 (10). 身体健康,年龄、性别相同,体重和发育状况相似
    【解析】
    【详解】(1)分析图示可推测,图中丁代表胰岛A细胞,丙分泌的C(胰岛素)的生理功能是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通过图示可以看出,C胰岛素和D胰高血糖素之间通过相互拮抗作用共同维持血糖浓度的稳定。
    (2)当某人血液中存在抗体1或抗体2时,可判定其患有糖尿病;抗体1致病原因是由于抗体与胰岛B细胞膜上的葡萄糖受体结合,导致胰岛B细胞对葡萄糖浓度上升的敏感度降低,引起胰岛素分泌量减少,血糖浓度升高,可通过注射胰岛素达到降低血糖效果,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这种异常抗体引起的糖尿病都属于自身免疫病。
    (3)由以上分析可知,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是①号和⑤号家兔,二次注射后,低血糖症最先缓解的是②号家兔。该实验证明了家兔血糖调节的调节方式为体液调节。参与实验的5组家兔要求身体健康,年龄、性别相同,体重和发育状况相似。
    43.据图分析淋巴细胞的起源与分化。

    (1)细胞③和①分别是______,它们的起源相同,但种类不同,原因是____________
    (2)图中的④是______细胞,该细胞可由______细胞分化而来。
    (3)免疫活性物质抗体由______细胞产生,淋巴因子由______细胞产生,可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但有的免疫活性物质如______酶可由唾液腺、泪腺等的非免疫细胞产生,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答案】 (1). B细胞和T细胞 (2).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3). 浆 (4). B细胞或记忆B (5). 浆 (6). T (7). 溶菌
    【解析】
    【详解】(1)由图分析可知,③和①分别是B细胞和T细胞。它们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相同,之所以种类不同,是因为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④是浆细胞,浆细胞可由B细胞或记忆B细胞分化而来。
    (3)免疫活性物质并非都由免疫细胞产生的,抗体由浆细胞产生,淋巴因子由T细胞产生,但溶菌酶可由唾液腺、泪腺等非免疫细胞产生;抗体和淋巴因子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而溶菌酶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44.某同学为了探究“生长素是如何从产生部位运输到植物体全身的”,进行了如下实验:取玉米胚芽鞘,切去顶端2 mm,如图处理方法做实验。

    (1)实验过程中切去顶端2 mm的原因是__________。
    (2)检测①②实验中的受体琼脂块,其中含有生长素的是_____。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
    (3)有人提出''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重力无关”的观点。①②③④四个实验中,最适合判断该观点是否正确的一组对照实验是______,实验结果为____________ ,则该观点正确。
    (4)事实上,即使实验中的空白琼脂块中含有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用一般的理化方法也很难检测出来。可将实验后的受体琼脂块放在______,如果____________,则说明该琼脂块中含有一定浓度的生长素。
    【答案】 (1). 排除自身生长素的干扰 (2). ① (3). 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 (4). ①④ (5). 两实验的受体琼脂块都有生长素,且含量相等 (6). 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上 (7). 胚芽鞘能够生长
    【解析】
    【详解】(1)为排除自身生长素的干扰,实验过程中应切去顶端2mm。
    (2)检测①②实验中的受体琼脂块,其中含有生长素的是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
    (3)①②③④四个实验中,①④两实验对照,如果两实验的受体琼脂块都有生长素,且含量相等,则''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重力无关”的观点正确。
    (4)事实上,即使实验中的空白琼脂块中含有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用一般的理化方法也很难检测出来。可将实验后的受体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上,如果胚芽鞘能够生长,则说明该琼脂块中含有一定浓度的生长素。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