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2页未读,
继续阅读
【生物】宁夏吴忠市吴忠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展开
宁夏吴忠市吴忠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所有生物都由细胞构成
B. 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都在细胞内或在细胞参与下完成
C. 单细胞生物依靠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项生命活动,而多细胞生物不能
D. 禽流感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答案】A
【解析】
【详解】A、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但病毒不是由细胞构成,A错误;
B、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都在细胞内或在细胞参与下完成,就连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的生命活动也离不开细胞,B正确;
C、单细胞生物依靠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项生命活动,而多细胞生物则是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C正确;
D、禽流感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D正确。
故选A。
2. 有关“生命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一个分子或一个原子不是一个生命系统,因为它们不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B. 一个病毒不是一个生命系统,因为病毒不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C. 单细胞生物一个细胞就是一个生命系统,而多细胞生物中的一个细胞不是一个生命系统
D. 一个细菌,属于生命系统中的细胞、个体结构层次,同时也参与构成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这些结构层次
【答案】C
【解析】
【详解】A、一个分子或一个原子不是一个生命系统,因为它们不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A正确;
B、一个病毒不是一个生命系统,因为病毒不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B正确;
C、单细胞生物一个细胞就是一个生命系统,多细胞生物中的一个细胞也是一个生命系统,C错误;
D、一个细菌属于生命系统中的细胞、个体结构层次,同时也参与构成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这些结构层次,D正确。
故选C。
3.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无论是鲜重还是干重,C都是细胞中含量最多且最基本的元素
B. 无论是大量元素还是微量元素,都是细胞和生物体必需的元素
C. 元素和化合物只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细胞结构,才能构成生物体
D. 没有一种元素和化合物是细胞特有,这说明生命起源于无机环境
【答案】B
【解析】
【详解】A、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中,占鲜重比例最大的元素是O元素,占干重比例最大的元素是C元素,A错误;
B、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是从含量上划分的,无论是大量元素还是微量元素,都是生物体必需的元素,B正确;
C、元素和各种化合物只有有机地组织起来,才能表现出生命现象,但不一定形成细胞结构,如病毒无细胞结构,C错误;
D、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细胞所特有的,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D错误。
故选B。
4. “观察DNA、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中,下列正确的实验步骤是( )
A. 水解→制片→冲洗→染色→观察 B. 制片→水解→染色→冲洗→观察
C. 制片→染色→水解→冲洗→观察 D. 制片→水解→冲洗→染色→观察
【答案】D
【解析】
【详解】
“观察DNA、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步骤是制片→水解→冲洗→染色→观察,故选:D。
5. 关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ATP中含有C、H、O、N、P元素
B. 活细胞中ATP与ADP之间的相互转化时刻发生
C. ATP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D. 动植物形成ATP的途径分别是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答案】D
【解析】
【详解】A、ATP的组成元素为C、H、O、N、P,A正确;
B、活细胞中ATP与ADP转化时刻都在进行,B正确;
C、ATP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C正确;
D、植物形成ATP的途径是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动物形成ATP的途径呼吸作用,D错误;
故选D。
6.下图为某化学反应在有酶催化和无酶催化条件下的能量变化过程,假设酶的环境条件适宜,对于图中曲线分析错误的是( )
A. 曲线①表示无酶条件下的能量变化
B. 若使用无机催化剂,则图中B点在纵轴上向上移
C. 该图体现出酶能提供活化能
D. 曲线中纵坐标所示的AB段为酶所降低的活化能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反应进行所需的活化能多少可知①曲线为无酶催化条件,②为有酶催化条件,A正确;
B、酶降低活化能的能力比无机催化剂强,使用无机催化剂,则图中B点在纵轴上向上移,B正确;
C、有酶的一组和无酶的一组比较可知酶具有催化作用,催化作用的原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C错误;
D、根据试题分析,CA段表示在无催化剂的条件下化学反应需要的活化能,CB段表示在有酶催化的条件下化学反应需要的活化能,AB段为有酶催化时降低的活化能,D正确。
故选C。
7.检测酵母菌细胞呼吸的产物,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如果产生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则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
B. 如果产生的气体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黄色,则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
C. 酵母菌发酵时不产生气体,但其发酵液能使重铬酸钾溶液变灰绿色
D. 无论进行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酵母菌都能产生CO2
【答案】D
【解析】
【详解】A、澄清石灰水用于检测二氧化碳,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能产生二氧化碳,因此产生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不能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A错误;
B、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用于检测二氧化碳,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能产生二氧化碳,因此产生的气体使溴麝香草酚蓝溶液变黄色,不能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B错误;
C、酵母菌发酵时能产生二氧化碳,C错误;
D、酵母菌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均能产生二氧化碳,D正确。
故选D。
8.“果子酒放久了易产生沉淀”,只要加入少量蛋白酶就可使沉淀消失,而加入其他酶则无济于事,这说明
A. 酶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 B. 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
C. 酶的催化作用受环境影响 D. 酒中的这种沉淀是氨基酸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题意可知,本题涉及的酶的种类不同,底物相同,加入少量蛋白酶就可使沉淀消失,而加入其他酶则无济于事,说明沉淀中含有蛋白质,蛋白酶能催化蛋白质水解,其他酶不能催化蛋白质水解,说明酶具有专一性.
故选A。
9.有些作物的种子入库前需要经过风干处理,与风干前相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风干种子中有机物的消耗减慢
B. 风干种子上微生物不易生长繁殖
C. 风干种子中细胞呼吸作用的强度高
D. 风干种子中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大
【答案】C
【解析】
【详解】风干的种子中自由水含量极少,细胞呼吸作用强度非常弱,因此有机物消耗减慢,A正确,C错误;风干的种子含水量少,不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B正确;风干的种子中自由水含量极少,导致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增大,D正确。
10.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研磨绿叶时要加入无水乙醇,其目的是( )
A. 防止色素被破坏
B. 使叶片充分研磨
C. 使各种色素充分溶解在无水乙醇中
D. 使叶绿素溶解在无水乙醇中
【答案】C
【解析】
【详解】A、加入碳酸钙的作用是防止色素被破坏,A错误;
B、加入二氧化硅的作用是使叶片充分研磨,B错误;
CD、无水乙醇能溶解绿叶中的色素(包括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进而提取色素,C正确、D错误。
故选C。
11. 在进行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时,不能让层析液没及滤液细线的原因是( )
A. 滤纸条上几种色素会扩散不均匀而影响结果
B. 滤纸条上滤液细线会变粗而使色素太分散
C. 色素会溶解在层析液中而使结果不明显
D. 滤纸条上的几种色素会混合起来
【答案】C
【解析】
【详解】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中,分离色素的原理是叶绿体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溶解度越大,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的速度越快,相同时间内在滤纸上移动的距离不同,从而将不同色素分离;纸层析时不能让层析液没及滤液细线,否则色素会溶解在层析液中而使实验失败。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2.如图为水绵结构模式图。恩格尔曼进行光合作用实验时,把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临 时装片放在没有空气的黑暗环境里,然后用极细的光束对水绵细胞的不同部位(如a处)做点状投射,发现水中的好氧细菌明显聚集在叶绿体被光投射处;若将装片完全暴露在光下,好氧细菌则分布在叶绿体所有受光部位。此实验证明了( )
A. 氧气是由水分解来的
B. 氧气是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C. 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
D. 光合作用需以二氧化碳为原料
【答案】B
【解析】
【详解】A、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来自于水是由鲁宾和卡门通过同位素标记法证明的,A错误;
B、这个实验的目的是证明产生氧气需要光和叶绿体,证明了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B正确;
C、因实验中未检测淀粉,该实验未证明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C错误;
D、该实验未证明光合作用需以二氧化碳作原料,D错误。
故选B。
13.下列有关线粒体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线粒体具有内外两层膜,内膜折叠成嵴,使内膜的表面积大大增加
B. 线粒体内膜和基质中含有许多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C.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时不一定需要氧的参与
D. 人体细胞产生CO2的部位一定是线粒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A、线粒体具有内外两层膜,内膜折叠成嵴,使内膜的表面积大大增加,增大酶的附着面积,A正确;
B、线粒体基质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场所,线粒体内膜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的场所,线粒体内膜和基质中含有许多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B正确;
C、线粒体的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线粒体内膜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发生的还原氢的氧化,需要氧气的参与,C错误;
D、人体细胞的无氧呼吸,生成乳酸,产生CO2的部位一定是线粒体,D正确。
故选C。
14.有氧呼吸中产生二氧化碳的阶段、氧气利用的阶段、水参与反应的阶段、有水生成的阶段分别是
①第一阶段 ②第二阶段 ③第三阶段
A. ②③②③ B. ①②③③
C. ②①③② D. ③②②③
【答案】A
【解析】
【详解】
有氧呼吸过程中二氧化碳产生于②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氧气在③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参与反应,与还原氢结合形成水;水参与②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与丙酮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还原氢;有水生成的阶段是③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因此,A项正确,B、C、D项错误。
15.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细胞呼吸实际上是在细胞内进行有机物的氧化分解,释放能量的过程
B. 细胞呼吸实际上就是细胞与外界环境间的气体交换
C. 细胞呼吸是细胞内有机物“缓慢燃烧”的过程
D. 细胞呼吸发生在活细胞内
【答案】B
【解析】
【详解】A、细胞呼吸实际上是在细胞内进行有机物氧化分解,是细胞内重要的释放能量的反应,A正确;
B、细胞呼吸是指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总过程,B错误;
C、细胞呼吸是细胞内有机物“缓慢燃烧”的过程,C正确;
D、细胞呼吸发生在活细胞内,D正确。
故选B。
16.硝化细菌进行化能合成作用形成有机物,需要下列哪种环境条件( )
A. 具有NH3和无O2 B. 具有HNO3和无O2
C. 具有HNO3和O2 D. 具有NH3和O2
【答案】D
【解析】
硝化细菌,不能利用光能,但能将土壤中的NH3氧化成HNO2,进而将HNO2氧化成HNO3。硝化细菌能利用这两个化学反应中释放出来的化学能,将CO2和水合成为有机物糖类,这些糖类可供硝化细菌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因此需要具有NH3和O2的环境条件,D正确。
17.下图甲为叶绿体结构模式图,图乙是图甲中部分结构放大后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图甲所示结构主要通过内膜向内折叠增大膜面积
B. 图乙中的光合色素能有效吸收绿光使植物呈绿色
C. 图乙所示的膜结构位于图甲结构中的①或者③处
D. 图甲所示的④中含有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需要的酶
【答案】D
【解析】
【详解】A、图甲是叶绿体,其生物膜的面积主要靠类囊体垛叠形成基粒而增大,A错误;
B、图乙中的光合色素几乎不吸收绿光,B错误;
C、图乙所示的结构为类囊体薄膜,来自图甲中的③,C错误;
D、图甲的④表示叶绿体基质,含有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需要的酶,D正确。
故选D。
18.离体的叶绿体在光照下进行稳定光合作用时,如果突然中断CO2气体的供应,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3化合物与C5化合物相对含量的变化是 ( )
A. C3 化合物减少,C5化合物增多 B. C3 化合物增多,C5化合物增多
C. C3 化合物减少,C5化合物减少 D. C3 化合物增多,C5化合物减少
【答案】A
【解析】
【详解】突然中断CO2气体的供应,导致消耗的C5化合物减少,所以C5化合物的含量在短时间内上升;而C3化合物的原料减少,所以短时间内C3化合物的含量下降,故C3化合物与C5化合物相对含量的变化分别是下降、上升,A正确。
19.下图a→d表示连续分裂细胞的两个细胞周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a和b为一个细胞周期
B. c段结束DNA含量增加一倍
C. 遗传物质平分一般发生在d段
D. b和c为一个细胞周期
【答案】D
【解析】
【详解】A、根据分析,a是分裂间期,b是分裂期,a和b是一个细胞周期,A正确;
B、c是分裂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所以 c段结束DNA含量增加一倍,B正确;
C、遗传物质平均分配发生在分裂期,d是分裂期,C正确;
D、细胞周期是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而b是分裂期,D错误。
故选D。
20.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最可能发生在同一时期的是( )
A. 着丝点的分裂和细胞质的分裂 B. 染色体数加倍和染色单体形成
C. 细胞板的出现和纺锤体的出现 D. DNA复制和中心粒复制
【答案】D
【解析】
【详解】着丝点在有丝分裂后期分裂,而细胞质分开发生在有丝分裂末期,A错误;染色体数在后期加倍,而染色单体形成是在间期,B错误;细胞板的出现于有丝分裂末期,而纺锤体形成于有丝分裂前期,C错误;DNA的复制和中心粒的倍增都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D正确。
21. 已知某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此图表示在25℃时,该植物光合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若将温度提高到30℃,其他条件不变,从理论上讲,图中相应点的移动应该是( )
A. a点上移,b点左移 B. a点不动,b点左移
C. a点下移,b点右移 D. a点上移,b点右移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意可知:温度从25℃提高到30℃后,光合速率减慢,呼吸速率加快。图中a点代表呼吸速率,现呼吸速率加快,故a点下移;b点呼吸速率等于光合速率,现呼吸速率加快,光合作用减慢,故b点右移。
故选C。
22.下列关于个体衰老和细胞衰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个体衰老和细胞衰老是一致的
B. 细胞的衰老表示生物体各种功能的衰退,是一种不正常的状态
C. 老年人骨折后很难愈合,与老年人成骨细胞的衰老有一定的关系
D. 在正常情况下,细胞不会因为分裂次数增多而加速衰老
【答案】C
【解析】
【详解】对于单细胞生物而言,细胞的衰老就是个体的衰老,但是对于多细胞生物而言,细胞衰老,个体不一定衰老,A错误;细胞衰老和个体衰老都是正常现象,是一种自然规律,B错误;成骨细胞位于骨膜内,它对骨的生长和再生(如骨折后的愈合)有重要作用,老年人骨膜内的成骨细胞逐渐衰老,因而骨折后难以愈合,C正确;在正常情况下,细胞会因为细胞分裂次数增多逐渐丧失正常的功能而加速衰老,D错误;故选C。
23.下列有关细胞正常分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图能表示细胞分化的实质
B. 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内的A、B、C、D、E等遗传信息没变
C. 神经细胞和唾液腺细胞中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都不同
D. 不同细胞中蛋白质的种类不同
【答案】C
【解析】
【详解】AB、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而细胞的遗传信息不会改变,A、B正确;
C、神经细胞和唾液腺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细胞器的种类相同,但数量会有差异,C项错误;
D、不同细胞表达的遗传信息不同,合成的蛋白质有差异,D项正确。
故选C。
24.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正常动物细胞可转变为癌细胞。有关癌细胞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中发生了单一基因突变,细胞间黏着性减少
B. 细胞中可能发生多个基因突变,细胞的形态发生变化
C. 细胞中的染色体可能受到损伤,细胞的增殖失去控制
D. 细胞中遗传物质可能受到损伤,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
【答案】A
【解析】
【详解】A、癌变是细胞中的基因突变累加的效应,癌细胞间的黏着性下降,容易扩散和转移,A错误;
B、癌变的细胞中可能发生多个基因突变,细胞的形态发生变化,B正确;
C、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细胞中的染色体可能受到损伤,细胞的增殖失去控制,变为癌细胞,C正确;
D、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细胞中遗传物质可能受到损伤,变为癌细胞,癌变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D正确。
故选A。
25.关于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细胞凋亡是由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控制的
B. 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与细胞凋亡无关
C. 细胞坏死是细胞凋亡的同义词
D. 细胞坏死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
【答案】A
【解析】
【详解】A、细胞凋亡是由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控制的细胞编程性死亡,A正确;
B、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属于细胞凋亡,B错误;
CD、细胞坏死是由外界环境因素引起的,是不正常的细胞死亡,细胞凋亡是由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控制的细胞编程性死亡,两者不同,CD错误。
故选A。
26. 癌症是癌细胞在机体内恶性增殖形成恶性肿瘤及其相关症状的一种疾病,下列关于癌症的叙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 癌细胞是由体内正常细胞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被致癌因子激活所产生的
B. 由于癌细胞容易分散和转移,所以手术摘除癌肿的患者仍有复发的可能
C. 对手术治疗后的癌症患者进行放疗和化疗,是为了杀死患者体内残余的癌细胞
D. 从媒体广告上看,有的治癌药物的药效在95%以上,因而癌症的治疗并不困难
【答案】D
【解析】
【详解】A、癌细胞是由体内正常细胞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被致癌因子激活所产生的,A正确;
B、由于癌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细胞容易分散和转移,所以手术摘除癌肿的患者仍有复发的可能,B正确;
C、对手术治疗后的癌症患者进行放疗和化疗,是为了杀死患者体内残余的癌细胞,C正确;
D、有的治癌药物的药效在95%以上,癌症的治疗仍然存在很大的困难,D错误。
故选D。
27.在哺乳动物受精过程中,精子能够与卵细胞相互识别,精子将其头部钻入卵细胞中,与卵细胞发生结合,当一个精子进入后,卵细胞膜发生变化,不再让其他精子进入。这一现象体现出细胞膜能够
A. 保障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B.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C. 使卵细胞摄入所需要的精子 D. 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答案】D
【解析】
【详解】精子和卵细胞相互接触,传递信息,相互识别与结合,精子头部进入卵细胞,卵细胞发生变化,阻止多精入卵,从而体现了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D正确;A、B、C错误。
28.下列有关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孟德尔所作假说的核心内容是“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B. “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
C. 孟德尔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D. “F1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属于推理内容
【答案】A
【解析】
【详解】A、孟德尔所作假说的核心内容是“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A错误;
B、 “测交实验”是对演绎推理结论的检验,B正确;
C、孟德尔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C正确;
D、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所以F1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这属于推理内容,D正确。
故选A。
29.黄色皱粒(Yyrr)与绿色圆粒(yyRr)豌豆杂交,F1的基因型种类及比例为( )
A. 四种 1:1:1:1 B. 三种 1:2:1
C. 两种 1:1 D. 四种 3:1:3:1
【答案】A
【解析】
【详解】单独分析每对基因,Yy与yy的F1基因型种类是2种,即Yy∶yy=1∶1,rr与Rr的F1基因型种类是2种,即Rr∶rr=1∶1。故Yyrr与yyRr杂交得F1的基因型种类是2×2=4种,比例为(1∶1)(1∶1)=1∶1∶1∶1。
故选A。
30.水稻的高秆(D)对矮秆(d)是显性,抗锈病(R)对不抗锈病(r)是显性,这两对基因自由组合。甲水稻(DdRr)与乙水稻杂交,其后代四种表现型的比例是3∶3∶1∶1,则乙水稻的基因型可能是( )
A. Ddrr B. DdRR C. ddRR D. DdRr
【答案】A
【解析】
【详解】后代四种表现型的比例是3∶3∶1∶1,分别从每一对基因考虑,(3+3):(1+1)=3:1,说明一对等位基因为杂合基因型与杂合基因型,(3+1):(3+1)=1:1,说明另一对等位基因为杂合基因型与隐性纯合基因型杂交。据此可知,由于甲DdRr,乙可以是Ddrr,也可以是ddRr。故选A。
31.人类ABO血型系统的基因型:IAIA和IAi为A型,IBIB和IBi为B型,IAIB为AB型,ii为O型。IA和IB对i都为显性。那么不可能出现O型血孩子的父母是
A. 父A型,母O型 B. 父A型,母B型
C. 父B型,母O型 D. 父AB型,母O型
【答案】D
【解析】
【详解】AB型的基因型是IAIB,O型的基因型是ii, IAIB×ii其子代为IAi为A型,IBi为B型不可能出现O型。
故选D。
32.下图为某动物体内的一组细胞分裂示意图。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该动物的正常体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
B. 图中表示有丝分裂的细胞及分裂的顺序是⑥→③→⑤
C. 图中属于减数分裂过程的有①②④
D. 图②产生的子细胞一定为精细胞
【答案】D
【解析】
【详解】A、图①细胞所含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因此该生物体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A正确;
B、图中表示有丝分裂的细胞及分裂的顺序是⑥→③→⑤,B正确;
C、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属于减数分裂的是①②④,C正确;
D、图②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称为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其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为精细胞或第二极体,D错误。
故选D。
33.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时,有一对同源染色体不发生分离,所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正常。另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正常,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在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中,有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1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开。两个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最终结果应当是( )
A. 两者产生的配子全部都不正常
B. 前者产生一半不正常的配子,后者产生的配子都不正常
C. 两者都产生一半不正常的配子
D. 前者产生全部不正常的配子,后者产生一半不正常的配子
【答案】D
【解析】
【详解】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时,有一对同源染色体不发生分离,所形成的2个次级精母细胞均不正常(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多一条染色体,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少一条染色体),因此这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在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的4个精细胞也均不正常。
另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正常,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时,在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中,有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1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开,则这个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的两个精细胞均不正常,而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的两个精细胞均正常。
故选:D。
34. 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会出现( )
A. 同源染色体配对(联会)
B. 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
C. 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
D. 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答案】ABC
【解析】
【详解】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分离,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会交叉互换,而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ABC符合题意。故选ABC。
35.将具有一对遗传因子的杂合子逐代自交3次,在F3代个体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A. 1/8 B. 7/8 C. 7/16 D. 9/16
【答案】B
【解析】
【详解】将具有一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逐代自交3次,在F3代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36.下列几组比例,最能体现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
A. F1产生配子的比例为1∶1
B. F2的性状表现类型的比例为3∶1
C. F2遗传因子组成的比例为1∶2∶1
D. 测交后代表现类型的比例为1∶1
【答案】A
【解析】
【详解】A、F1产生配子的比例为1:1,说明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产生不同配子的比例为1:1,因而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A正确;
B、F2的性状分离比为3:1,属于表现型的比例,不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B错误;
C、F2遗传因子组成类型的比为1:2:1只能体现子二代的基因型种类及比例,不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C错误;
D、测交后代表现型的比例为1:1是性状分离比,说明F1产生配子的比例为1:1,D错误。
故选A。
37.人的一个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中可形成23个四分体,则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分别是( )
A. 46、92、92 B. 46、0、46
C. 23、46、46 D. 92、92、92
【答案】A
【解析】
【详解】人的一个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中可形成23个四分体,说明含有23对同源染色体,46条染色体;由于在减数分裂间期DNA分子复制,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的细胞中,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着丝点不分裂,所以细胞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分别是46、92、92。
故选A。
38.如图所示为某动物卵原细胞中染色体组成情况,该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3个极体和1个卵细胞,其中一个极体的染色体组成是1、3,则卵细胞中染色体组成是
A. 1、3或2、4 B. 1、3 C. 1、4或2、3 D. 2、4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减数分裂过程可知:减数第一次分裂经过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产生了一个次级卵母细胞和一个极体,其中的染色体组合为互补关系;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经过了着丝点的分裂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最终形成了一个卵细胞和三个极体;其中的一个极体由于和卵细胞经过次级卵母细胞的分裂产生,故该极体的染色体组成与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相同,另外两个极体的染色体组成相同且与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表现为互补,A正确。
故选A。
39.如图是同一种动物体内有关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①②③
(2)动物睾丸中可能同时出现以上细胞
(3)③所示的细胞中有2个四分体
(4)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为①和③
(5)④中发生了等位基因的分离.
A. (1)(2)(5) B. (2)(4)(5)
C. (1)(3)(4) D. (1)(2)(4)
【答案】D
【解析】
【详解】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①②③,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因此细胞④中没有同源染色体,(1)正确;精原细胞可同时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因此动物睾丸中可能同时出现以上细胞,(2)正确; ③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有丝分裂过程不会出现四分体,(3)错误;由分析可知,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为①和③,(4)正确; ④不存在等位基因,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5)错误;故选D。
40. 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有一些不同之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精原细胞、卵原细胞是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
B. 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可形成4个精子,而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只形成一个卵细胞
C. 精细胞变形成精子,而卵细胞无变形过程
D. 在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有极体产生,而在精子的形成过程中无极体产生
【答案】A
【解析】
【详解】A、精、卵原细胞是通过有丝分裂产生的,A错误;
B、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可形成四个精子,而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只形成一个卵细胞,这是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不同之处,B正确;
C、精细胞变形成精子,而卵细胞无变形过程,这是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不同之处,C正确;
D、在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有极体产生,而在精子形成过程中无极体产生,这是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不同之处,D正确。
故选A。
二、非选择题
41.如图分别是蓝藻和衣藻的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与衣藻相比,蓝藻具有本质的不同点为________,两者共有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_。
(2)两者中属于真核细胞的是______________。
(3)两者均含有叶绿素,蓝藻还有______________(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蓝藻DNA位于细胞内特定的区域叫______________,衣藻的DNA主要存在于______________上。
【答案】 (1). 蓝藻没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2). 核糖体 (3). 衣藻 (4). 藻蓝素 (5). 拟核 (6). 染色体
【解析】
【详解】(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蓝藻属于原核生物,衣藻属于真核生物,两者最本质的区别是蓝藻没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两者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
(2)图中衣藻含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细胞。
(3)衣藻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蓝藻不含叶绿体,但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也能进行光合作用,蓝藻DNA位于细胞内特定的区域叫拟核。衣藻属于真核细胞,其DNA主要存在于染色体。
42.如图表示处于不同生理状态的三个洋葱鱗片叶外表皮细胞(假设三个细胞的初始细胞液浓度相等),请回答问题:
(1)如图所不A、B、C 三个细胞处于不同浓度的溶液中,则A图与B图细胞所处的外界溶液的浓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分进出细胞的方式为______________。
(2)图中原生质层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图中由于细胞壁具有_____________(填“半透性”或“全透性”),在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之间(标号①)充满着_____________。
【答案】 (1). A (2). B (3). 自由扩散 (4). 细胞膜 (5). 液泡膜 (6). 细胞膜和液泡膜之间的细胞质 (7). 全透性 (8). 外界溶液
【解析】
【详解】(1)图中A细胞已经发生质壁分离,B细胞没有发生质壁分离,说明A细胞所处的外界溶液浓度大于B细胞所处的外界溶液浓度,即A>B。水分进出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
(2)由图中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和细胞质。
(3)由于细胞壁具有全透性,因此①处的物质是外界溶液。
43.下图表示绿色植物在水分充足的条件下,光合作用的速度与环境因素的关系。请仔细分析图中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曲线可知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你对图中曲线的分析,你认为光合作用强度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
(3)光合作用强度表示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你认为在温度为40℃,光照强度为c时,限制光合作用进行的外在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光合作用的过程中能消耗产生ATP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CO2进出的方式是___________。
(5)在光照强度为b、温度为20℃时,限制光合作用的内在因素是_____________,如果大棚栽培蔬菜,此时应采取什么措施有利于蔬菜的生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
【答案】 (1). 光照强度和温度 (2). 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 (3). 单位时间内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量 (4). 单位时间内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的量 (5). CO2浓度 (6). 叶绿体基质 (7). 自由扩散 (8). 酶的活性 (9). 应当适当提高温度 (10). 提高暗反应过程中酶的活性,从而提高大棚蔬菜的产量。
【解析】
【详解】(1)从图中曲线可知,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光照强度和温度。光照强度影响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该阶段进行的场所是囊状结构的薄膜;温度主要通过影响酶的活性进而影响光合作用,而暗反应过程中酶的种类最多,因此温度主要影响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二氧化碳将参与暗反应中二氧化碳的固定,因此二氧化碳浓度影响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该阶段进行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2)分析图中曲线可知,光合作用强度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是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
(3)(3)光合作用强度表示的方法有单位时间内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的量(或单位时间内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的量或单位时间内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量)。在温度为40℃,光照强度为c时,光合作用强度达到了饱和点,并且其强度最高,限制光合作用进行的内在因素是暗反应过程中的酶的数量和酶的最大活性,外界因素可能是CO2浓度。
(4)光合作用的过程中能消耗产生ATP的场所是暗反应叶绿体基质, CO2进出的通道是自由扩散。
(5)在光照强度为b,温度为20℃时,由于温度低,限制了光合作用暗反应中酶的活性,导致光合作用弱。应当适当提高温度,以提高暗反应过程中酶的活性,从而提高大棚蔬菜的产量。
44.下图所示,图1是细胞有丝分裂示意图,图2是细胞周期中一个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的图A表示的是_____________细胞有丝分裂的_____________期。
(2)图1中的图B表示的有丝分裂过程,相当于图2中曲线的_____________段。该生物的体细胞中都有染色体_____________条。
(3)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由于细胞分裂是_____________,因此在同一个分生区可以看到处于不同时期的细胞。要将实验材料(洋葱根尖)进行染色,染色主要是让细胞内的_____________染上颜色(紫色或红色),便于观察清楚。龙胆紫溶液和醋酸洋红液都是_____________性染料。
(4)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装片的制作流程为_____________。
(5)显微镜观察分生区细胞,细胞呈_____________形,排列_____________。(填“疏松”或“紧密”)
【答案】 (1). 动物 (2). 中 (3). M~P (4). 6 (5). 独立进行 (6). 染色体 (7). 碱性 (8). 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9). 正方形 (10). 紧密
【解析】
【详解】(1)图A细胞没有细胞壁,并且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表示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中期图。
(2)图1中的B图中着丝点发生分裂,表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后期,对应于图2中M~P段;此时细胞中具有12条染色体,是体细胞的2倍,因此该生物的体细胞中有染色体6条。
(3)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由于细胞分裂是独立进行的,因此在同一个分生区可以看到处于不同时期的细胞。要将实验材料(洋葱根尖)进行染色,染色主要是让细胞内的染色体染上颜色(紫色或红色),便于观察清楚。龙胆紫溶液和醋酸洋红液都是碱性染料。
(4)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制作装片的步骤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5)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并且细胞排列紧密。
45.下图为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过程图解,请仔细阅图后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亲本中,父本的性状是_____________,母本的性状是_____________。
(2)操作①叫_____________,操作②叫_____________。
(3)为了确保杂交实验成功,①的操作过程中应注意时间上_____________,操作后应___________。
(4)豆荚中的豌豆豌豆种子进行_____________分裂,一粒种子种皮与内部子叶遗传信息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5)让F1进行自交,F2植株中出现_____________现象。
【答案】 (1). 矮茎植株 (2). 高茎植株 (3). 去雄 (4). 传粉 (5). 应在要在花药未成熟之前进行 (6). 套上纸袋,防止外来花粉干扰实验 (7). 有丝 (8). 不同 (9). 性状分离
【解析】
【详解】(1)在豌豆杂交实验中,提供花粉的植株是父本即矮茎植株,接受花粉的植株是母本即高茎植株。
(2)根据图示可知操作①是去雄,操作②是传粉。
(3)由于豌豆为自花传粉且为闭花受粉植物,为确保杂交实验成功,应在要在花药未成熟之前进行,其动作要轻、要干净、到达彻底去雄,操作后还要套上纸袋,防止外来花粉干扰实验。
(4)种子中的胚由受精卵发育而来,进行有丝分裂,种子的种皮由母本的胚珠的珠被发育而来,遗传物质和母本相同。子叶是胚的一部分,细胞核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母本,一半来自父本。因此,种子的种皮和子叶的遗传物质不同,遗传信息也就不同了。
(5)让F1进行自交,F2植株中出现性状分离现象。
46.向日葵种子粒大(B)对粒小(b)是显性,含油少(S)对含油多(s)是显性,这两对等位基因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今有粒大油少和粒小油多的两纯合子杂交,试回答下列问题:
(1)F2表现型有________种,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获得F2种子544粒,按理论计算,双显性纯种有_____粒、双隐性纯种有______粒、粒大油多的有_______粒。
(3) 怎样才能培育出粒大油多,又能稳定遗传的新品种?并写出简要程序。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4种 (2). 9粒大油少∶3粒大油多∶3粒小油少∶1粒小油多 (3). 34 (4). 34 (5). 102 (6). 自交法。简要程序:第一步:让BBSS与bbss杂交产生F1:BbSs;
第二步:让F1自交产生F2;
第三步:选出F2中粒大油多的个体连续自交,逐代淘汰粒小油多的个体,直到后
代不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即获得能稳定遗传的粒大油多的新品种。
【解析】
【详解】(1)由题意可知,亲本的基因型为:BBSS×bbss,后代的表现型有4种,其比例为:9粒大油少(B_S_)∶3粒大油多(B_ss)∶3粒小油少(bbS_)∶1粒小油多(bbss)。
(2)由此可见,其中双显性纯种(BBSS)的概率为1/16,双隐性纯种(bbss)的概率为1/16, 粒大油多的概率为3/16,若F2种子544粒,按理论计算,双显性纯种有34粒、双隐性纯种有34粒、粒大油多的有102粒。
(3)培育出粒大油多,又能稳定遗传的新品种的程序如下:第一步:让BBSS与bbss杂交产生F1:BbSs;第二步:让F1自交产生F2;第三步:选出F2中粒大油多的个体连续自交,逐代淘汰粒小油多的个体,直到后代不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即获得能稳定遗传的粒大油多的新品种。
47.某植物花色遗传受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当不 存在显性基因时,花色为白色,当存在显性基因时,随显性基因数量的增加,花色红色逐渐加深。现用两株纯合亲本植株杂交得F1,F1自交得F2,F2中有白花植株和4种红花植株,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植物的花色遗传______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2)两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F2中AAbb个体的表现型与F1__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
(3)用F1作为材料进行测交实验,测交后代有____________种表现型。
(4)F2中4种红花植株按红色由深至浅的顺序,数量比例为____________。
【答案】 (1). 遵循 (2). AABB和aabb或AAbb和aaBB (3). 相同 (4). 3 (5). 1:4:6:4
【解析】
【详解】(1)由分析可知,由于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说明该植物花色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2)由题意知,当不存在显性基因时,花色为白色,当存在显性基因时,随显性基因数量的增加,花色红色逐渐加深,现用两株纯合亲本植株杂交得F1,F1自交得F2,F2中有白花植株和4种红花植株,说明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或AAbb和aaBB,子一代的基因型为AaBb,与F2中AAbb个体含有显性基因个数相同,故表现型与F1表现型相同。
(3)用F1(AaBb)作为材料进行测交实验,测交后代有只有aabb一种为白花,其余3种基因型都含有显性基因,为红花。
(4)F2中4种红花植株按红色由深至浅的顺序,含有4个显性基因、含有3个显性基因、含有两个显性基因、含有一个显性基因,故其比例为1:4:6:4。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所有生物都由细胞构成
B. 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都在细胞内或在细胞参与下完成
C. 单细胞生物依靠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项生命活动,而多细胞生物不能
D. 禽流感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答案】A
【解析】
【详解】A、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但病毒不是由细胞构成,A错误;
B、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都在细胞内或在细胞参与下完成,就连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的生命活动也离不开细胞,B正确;
C、单细胞生物依靠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项生命活动,而多细胞生物则是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C正确;
D、禽流感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D正确。
故选A。
2. 有关“生命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一个分子或一个原子不是一个生命系统,因为它们不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B. 一个病毒不是一个生命系统,因为病毒不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C. 单细胞生物一个细胞就是一个生命系统,而多细胞生物中的一个细胞不是一个生命系统
D. 一个细菌,属于生命系统中的细胞、个体结构层次,同时也参与构成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这些结构层次
【答案】C
【解析】
【详解】A、一个分子或一个原子不是一个生命系统,因为它们不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A正确;
B、一个病毒不是一个生命系统,因为病毒不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B正确;
C、单细胞生物一个细胞就是一个生命系统,多细胞生物中的一个细胞也是一个生命系统,C错误;
D、一个细菌属于生命系统中的细胞、个体结构层次,同时也参与构成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这些结构层次,D正确。
故选C。
3.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无论是鲜重还是干重,C都是细胞中含量最多且最基本的元素
B. 无论是大量元素还是微量元素,都是细胞和生物体必需的元素
C. 元素和化合物只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细胞结构,才能构成生物体
D. 没有一种元素和化合物是细胞特有,这说明生命起源于无机环境
【答案】B
【解析】
【详解】A、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中,占鲜重比例最大的元素是O元素,占干重比例最大的元素是C元素,A错误;
B、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是从含量上划分的,无论是大量元素还是微量元素,都是生物体必需的元素,B正确;
C、元素和各种化合物只有有机地组织起来,才能表现出生命现象,但不一定形成细胞结构,如病毒无细胞结构,C错误;
D、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细胞所特有的,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D错误。
故选B。
4. “观察DNA、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中,下列正确的实验步骤是( )
A. 水解→制片→冲洗→染色→观察 B. 制片→水解→染色→冲洗→观察
C. 制片→染色→水解→冲洗→观察 D. 制片→水解→冲洗→染色→观察
【答案】D
【解析】
【详解】
“观察DNA、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步骤是制片→水解→冲洗→染色→观察,故选:D。
5. 关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ATP中含有C、H、O、N、P元素
B. 活细胞中ATP与ADP之间的相互转化时刻发生
C. ATP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D. 动植物形成ATP的途径分别是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答案】D
【解析】
【详解】A、ATP的组成元素为C、H、O、N、P,A正确;
B、活细胞中ATP与ADP转化时刻都在进行,B正确;
C、ATP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C正确;
D、植物形成ATP的途径是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动物形成ATP的途径呼吸作用,D错误;
故选D。
6.下图为某化学反应在有酶催化和无酶催化条件下的能量变化过程,假设酶的环境条件适宜,对于图中曲线分析错误的是( )
A. 曲线①表示无酶条件下的能量变化
B. 若使用无机催化剂,则图中B点在纵轴上向上移
C. 该图体现出酶能提供活化能
D. 曲线中纵坐标所示的AB段为酶所降低的活化能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反应进行所需的活化能多少可知①曲线为无酶催化条件,②为有酶催化条件,A正确;
B、酶降低活化能的能力比无机催化剂强,使用无机催化剂,则图中B点在纵轴上向上移,B正确;
C、有酶的一组和无酶的一组比较可知酶具有催化作用,催化作用的原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C错误;
D、根据试题分析,CA段表示在无催化剂的条件下化学反应需要的活化能,CB段表示在有酶催化的条件下化学反应需要的活化能,AB段为有酶催化时降低的活化能,D正确。
故选C。
7.检测酵母菌细胞呼吸的产物,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如果产生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则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
B. 如果产生的气体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黄色,则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
C. 酵母菌发酵时不产生气体,但其发酵液能使重铬酸钾溶液变灰绿色
D. 无论进行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酵母菌都能产生CO2
【答案】D
【解析】
【详解】A、澄清石灰水用于检测二氧化碳,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能产生二氧化碳,因此产生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不能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A错误;
B、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用于检测二氧化碳,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能产生二氧化碳,因此产生的气体使溴麝香草酚蓝溶液变黄色,不能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B错误;
C、酵母菌发酵时能产生二氧化碳,C错误;
D、酵母菌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均能产生二氧化碳,D正确。
故选D。
8.“果子酒放久了易产生沉淀”,只要加入少量蛋白酶就可使沉淀消失,而加入其他酶则无济于事,这说明
A. 酶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 B. 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
C. 酶的催化作用受环境影响 D. 酒中的这种沉淀是氨基酸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题意可知,本题涉及的酶的种类不同,底物相同,加入少量蛋白酶就可使沉淀消失,而加入其他酶则无济于事,说明沉淀中含有蛋白质,蛋白酶能催化蛋白质水解,其他酶不能催化蛋白质水解,说明酶具有专一性.
故选A。
9.有些作物的种子入库前需要经过风干处理,与风干前相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风干种子中有机物的消耗减慢
B. 风干种子上微生物不易生长繁殖
C. 风干种子中细胞呼吸作用的强度高
D. 风干种子中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大
【答案】C
【解析】
【详解】风干的种子中自由水含量极少,细胞呼吸作用强度非常弱,因此有机物消耗减慢,A正确,C错误;风干的种子含水量少,不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B正确;风干的种子中自由水含量极少,导致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增大,D正确。
10.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研磨绿叶时要加入无水乙醇,其目的是( )
A. 防止色素被破坏
B. 使叶片充分研磨
C. 使各种色素充分溶解在无水乙醇中
D. 使叶绿素溶解在无水乙醇中
【答案】C
【解析】
【详解】A、加入碳酸钙的作用是防止色素被破坏,A错误;
B、加入二氧化硅的作用是使叶片充分研磨,B错误;
CD、无水乙醇能溶解绿叶中的色素(包括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进而提取色素,C正确、D错误。
故选C。
11. 在进行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时,不能让层析液没及滤液细线的原因是( )
A. 滤纸条上几种色素会扩散不均匀而影响结果
B. 滤纸条上滤液细线会变粗而使色素太分散
C. 色素会溶解在层析液中而使结果不明显
D. 滤纸条上的几种色素会混合起来
【答案】C
【解析】
【详解】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中,分离色素的原理是叶绿体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溶解度越大,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的速度越快,相同时间内在滤纸上移动的距离不同,从而将不同色素分离;纸层析时不能让层析液没及滤液细线,否则色素会溶解在层析液中而使实验失败。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2.如图为水绵结构模式图。恩格尔曼进行光合作用实验时,把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临 时装片放在没有空气的黑暗环境里,然后用极细的光束对水绵细胞的不同部位(如a处)做点状投射,发现水中的好氧细菌明显聚集在叶绿体被光投射处;若将装片完全暴露在光下,好氧细菌则分布在叶绿体所有受光部位。此实验证明了( )
A. 氧气是由水分解来的
B. 氧气是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C. 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
D. 光合作用需以二氧化碳为原料
【答案】B
【解析】
【详解】A、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来自于水是由鲁宾和卡门通过同位素标记法证明的,A错误;
B、这个实验的目的是证明产生氧气需要光和叶绿体,证明了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B正确;
C、因实验中未检测淀粉,该实验未证明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C错误;
D、该实验未证明光合作用需以二氧化碳作原料,D错误。
故选B。
13.下列有关线粒体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线粒体具有内外两层膜,内膜折叠成嵴,使内膜的表面积大大增加
B. 线粒体内膜和基质中含有许多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C.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时不一定需要氧的参与
D. 人体细胞产生CO2的部位一定是线粒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A、线粒体具有内外两层膜,内膜折叠成嵴,使内膜的表面积大大增加,增大酶的附着面积,A正确;
B、线粒体基质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场所,线粒体内膜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的场所,线粒体内膜和基质中含有许多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B正确;
C、线粒体的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线粒体内膜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发生的还原氢的氧化,需要氧气的参与,C错误;
D、人体细胞的无氧呼吸,生成乳酸,产生CO2的部位一定是线粒体,D正确。
故选C。
14.有氧呼吸中产生二氧化碳的阶段、氧气利用的阶段、水参与反应的阶段、有水生成的阶段分别是
①第一阶段 ②第二阶段 ③第三阶段
A. ②③②③ B. ①②③③
C. ②①③② D. ③②②③
【答案】A
【解析】
【详解】
有氧呼吸过程中二氧化碳产生于②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氧气在③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参与反应,与还原氢结合形成水;水参与②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与丙酮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还原氢;有水生成的阶段是③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因此,A项正确,B、C、D项错误。
15.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细胞呼吸实际上是在细胞内进行有机物的氧化分解,释放能量的过程
B. 细胞呼吸实际上就是细胞与外界环境间的气体交换
C. 细胞呼吸是细胞内有机物“缓慢燃烧”的过程
D. 细胞呼吸发生在活细胞内
【答案】B
【解析】
【详解】A、细胞呼吸实际上是在细胞内进行有机物氧化分解,是细胞内重要的释放能量的反应,A正确;
B、细胞呼吸是指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总过程,B错误;
C、细胞呼吸是细胞内有机物“缓慢燃烧”的过程,C正确;
D、细胞呼吸发生在活细胞内,D正确。
故选B。
16.硝化细菌进行化能合成作用形成有机物,需要下列哪种环境条件( )
A. 具有NH3和无O2 B. 具有HNO3和无O2
C. 具有HNO3和O2 D. 具有NH3和O2
【答案】D
【解析】
硝化细菌,不能利用光能,但能将土壤中的NH3氧化成HNO2,进而将HNO2氧化成HNO3。硝化细菌能利用这两个化学反应中释放出来的化学能,将CO2和水合成为有机物糖类,这些糖类可供硝化细菌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因此需要具有NH3和O2的环境条件,D正确。
17.下图甲为叶绿体结构模式图,图乙是图甲中部分结构放大后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图甲所示结构主要通过内膜向内折叠增大膜面积
B. 图乙中的光合色素能有效吸收绿光使植物呈绿色
C. 图乙所示的膜结构位于图甲结构中的①或者③处
D. 图甲所示的④中含有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需要的酶
【答案】D
【解析】
【详解】A、图甲是叶绿体,其生物膜的面积主要靠类囊体垛叠形成基粒而增大,A错误;
B、图乙中的光合色素几乎不吸收绿光,B错误;
C、图乙所示的结构为类囊体薄膜,来自图甲中的③,C错误;
D、图甲的④表示叶绿体基质,含有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需要的酶,D正确。
故选D。
18.离体的叶绿体在光照下进行稳定光合作用时,如果突然中断CO2气体的供应,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3化合物与C5化合物相对含量的变化是 ( )
A. C3 化合物减少,C5化合物增多 B. C3 化合物增多,C5化合物增多
C. C3 化合物减少,C5化合物减少 D. C3 化合物增多,C5化合物减少
【答案】A
【解析】
【详解】突然中断CO2气体的供应,导致消耗的C5化合物减少,所以C5化合物的含量在短时间内上升;而C3化合物的原料减少,所以短时间内C3化合物的含量下降,故C3化合物与C5化合物相对含量的变化分别是下降、上升,A正确。
19.下图a→d表示连续分裂细胞的两个细胞周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a和b为一个细胞周期
B. c段结束DNA含量增加一倍
C. 遗传物质平分一般发生在d段
D. b和c为一个细胞周期
【答案】D
【解析】
【详解】A、根据分析,a是分裂间期,b是分裂期,a和b是一个细胞周期,A正确;
B、c是分裂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所以 c段结束DNA含量增加一倍,B正确;
C、遗传物质平均分配发生在分裂期,d是分裂期,C正确;
D、细胞周期是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而b是分裂期,D错误。
故选D。
20.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最可能发生在同一时期的是( )
A. 着丝点的分裂和细胞质的分裂 B. 染色体数加倍和染色单体形成
C. 细胞板的出现和纺锤体的出现 D. DNA复制和中心粒复制
【答案】D
【解析】
【详解】着丝点在有丝分裂后期分裂,而细胞质分开发生在有丝分裂末期,A错误;染色体数在后期加倍,而染色单体形成是在间期,B错误;细胞板的出现于有丝分裂末期,而纺锤体形成于有丝分裂前期,C错误;DNA的复制和中心粒的倍增都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D正确。
21. 已知某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此图表示在25℃时,该植物光合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若将温度提高到30℃,其他条件不变,从理论上讲,图中相应点的移动应该是( )
A. a点上移,b点左移 B. a点不动,b点左移
C. a点下移,b点右移 D. a点上移,b点右移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意可知:温度从25℃提高到30℃后,光合速率减慢,呼吸速率加快。图中a点代表呼吸速率,现呼吸速率加快,故a点下移;b点呼吸速率等于光合速率,现呼吸速率加快,光合作用减慢,故b点右移。
故选C。
22.下列关于个体衰老和细胞衰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个体衰老和细胞衰老是一致的
B. 细胞的衰老表示生物体各种功能的衰退,是一种不正常的状态
C. 老年人骨折后很难愈合,与老年人成骨细胞的衰老有一定的关系
D. 在正常情况下,细胞不会因为分裂次数增多而加速衰老
【答案】C
【解析】
【详解】对于单细胞生物而言,细胞的衰老就是个体的衰老,但是对于多细胞生物而言,细胞衰老,个体不一定衰老,A错误;细胞衰老和个体衰老都是正常现象,是一种自然规律,B错误;成骨细胞位于骨膜内,它对骨的生长和再生(如骨折后的愈合)有重要作用,老年人骨膜内的成骨细胞逐渐衰老,因而骨折后难以愈合,C正确;在正常情况下,细胞会因为细胞分裂次数增多逐渐丧失正常的功能而加速衰老,D错误;故选C。
23.下列有关细胞正常分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图能表示细胞分化的实质
B. 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内的A、B、C、D、E等遗传信息没变
C. 神经细胞和唾液腺细胞中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都不同
D. 不同细胞中蛋白质的种类不同
【答案】C
【解析】
【详解】AB、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而细胞的遗传信息不会改变,A、B正确;
C、神经细胞和唾液腺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细胞器的种类相同,但数量会有差异,C项错误;
D、不同细胞表达的遗传信息不同,合成的蛋白质有差异,D项正确。
故选C。
24.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正常动物细胞可转变为癌细胞。有关癌细胞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中发生了单一基因突变,细胞间黏着性减少
B. 细胞中可能发生多个基因突变,细胞的形态发生变化
C. 细胞中的染色体可能受到损伤,细胞的增殖失去控制
D. 细胞中遗传物质可能受到损伤,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
【答案】A
【解析】
【详解】A、癌变是细胞中的基因突变累加的效应,癌细胞间的黏着性下降,容易扩散和转移,A错误;
B、癌变的细胞中可能发生多个基因突变,细胞的形态发生变化,B正确;
C、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细胞中的染色体可能受到损伤,细胞的增殖失去控制,变为癌细胞,C正确;
D、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细胞中遗传物质可能受到损伤,变为癌细胞,癌变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D正确。
故选A。
25.关于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细胞凋亡是由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控制的
B. 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与细胞凋亡无关
C. 细胞坏死是细胞凋亡的同义词
D. 细胞坏死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
【答案】A
【解析】
【详解】A、细胞凋亡是由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控制的细胞编程性死亡,A正确;
B、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属于细胞凋亡,B错误;
CD、细胞坏死是由外界环境因素引起的,是不正常的细胞死亡,细胞凋亡是由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控制的细胞编程性死亡,两者不同,CD错误。
故选A。
26. 癌症是癌细胞在机体内恶性增殖形成恶性肿瘤及其相关症状的一种疾病,下列关于癌症的叙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 癌细胞是由体内正常细胞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被致癌因子激活所产生的
B. 由于癌细胞容易分散和转移,所以手术摘除癌肿的患者仍有复发的可能
C. 对手术治疗后的癌症患者进行放疗和化疗,是为了杀死患者体内残余的癌细胞
D. 从媒体广告上看,有的治癌药物的药效在95%以上,因而癌症的治疗并不困难
【答案】D
【解析】
【详解】A、癌细胞是由体内正常细胞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被致癌因子激活所产生的,A正确;
B、由于癌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细胞容易分散和转移,所以手术摘除癌肿的患者仍有复发的可能,B正确;
C、对手术治疗后的癌症患者进行放疗和化疗,是为了杀死患者体内残余的癌细胞,C正确;
D、有的治癌药物的药效在95%以上,癌症的治疗仍然存在很大的困难,D错误。
故选D。
27.在哺乳动物受精过程中,精子能够与卵细胞相互识别,精子将其头部钻入卵细胞中,与卵细胞发生结合,当一个精子进入后,卵细胞膜发生变化,不再让其他精子进入。这一现象体现出细胞膜能够
A. 保障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B.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C. 使卵细胞摄入所需要的精子 D. 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答案】D
【解析】
【详解】精子和卵细胞相互接触,传递信息,相互识别与结合,精子头部进入卵细胞,卵细胞发生变化,阻止多精入卵,从而体现了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D正确;A、B、C错误。
28.下列有关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孟德尔所作假说的核心内容是“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B. “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
C. 孟德尔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D. “F1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属于推理内容
【答案】A
【解析】
【详解】A、孟德尔所作假说的核心内容是“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A错误;
B、 “测交实验”是对演绎推理结论的检验,B正确;
C、孟德尔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C正确;
D、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所以F1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这属于推理内容,D正确。
故选A。
29.黄色皱粒(Yyrr)与绿色圆粒(yyRr)豌豆杂交,F1的基因型种类及比例为( )
A. 四种 1:1:1:1 B. 三种 1:2:1
C. 两种 1:1 D. 四种 3:1:3:1
【答案】A
【解析】
【详解】单独分析每对基因,Yy与yy的F1基因型种类是2种,即Yy∶yy=1∶1,rr与Rr的F1基因型种类是2种,即Rr∶rr=1∶1。故Yyrr与yyRr杂交得F1的基因型种类是2×2=4种,比例为(1∶1)(1∶1)=1∶1∶1∶1。
故选A。
30.水稻的高秆(D)对矮秆(d)是显性,抗锈病(R)对不抗锈病(r)是显性,这两对基因自由组合。甲水稻(DdRr)与乙水稻杂交,其后代四种表现型的比例是3∶3∶1∶1,则乙水稻的基因型可能是( )
A. Ddrr B. DdRR C. ddRR D. DdRr
【答案】A
【解析】
【详解】后代四种表现型的比例是3∶3∶1∶1,分别从每一对基因考虑,(3+3):(1+1)=3:1,说明一对等位基因为杂合基因型与杂合基因型,(3+1):(3+1)=1:1,说明另一对等位基因为杂合基因型与隐性纯合基因型杂交。据此可知,由于甲DdRr,乙可以是Ddrr,也可以是ddRr。故选A。
31.人类ABO血型系统的基因型:IAIA和IAi为A型,IBIB和IBi为B型,IAIB为AB型,ii为O型。IA和IB对i都为显性。那么不可能出现O型血孩子的父母是
A. 父A型,母O型 B. 父A型,母B型
C. 父B型,母O型 D. 父AB型,母O型
【答案】D
【解析】
【详解】AB型的基因型是IAIB,O型的基因型是ii, IAIB×ii其子代为IAi为A型,IBi为B型不可能出现O型。
故选D。
32.下图为某动物体内的一组细胞分裂示意图。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该动物的正常体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
B. 图中表示有丝分裂的细胞及分裂的顺序是⑥→③→⑤
C. 图中属于减数分裂过程的有①②④
D. 图②产生的子细胞一定为精细胞
【答案】D
【解析】
【详解】A、图①细胞所含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因此该生物体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A正确;
B、图中表示有丝分裂的细胞及分裂的顺序是⑥→③→⑤,B正确;
C、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属于减数分裂的是①②④,C正确;
D、图②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称为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其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为精细胞或第二极体,D错误。
故选D。
33.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时,有一对同源染色体不发生分离,所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正常。另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正常,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在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中,有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1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开。两个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最终结果应当是( )
A. 两者产生的配子全部都不正常
B. 前者产生一半不正常的配子,后者产生的配子都不正常
C. 两者都产生一半不正常的配子
D. 前者产生全部不正常的配子,后者产生一半不正常的配子
【答案】D
【解析】
【详解】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时,有一对同源染色体不发生分离,所形成的2个次级精母细胞均不正常(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多一条染色体,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少一条染色体),因此这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在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的4个精细胞也均不正常。
另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正常,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时,在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中,有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1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开,则这个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的两个精细胞均不正常,而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的两个精细胞均正常。
故选:D。
34. 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会出现( )
A. 同源染色体配对(联会)
B. 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
C. 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
D. 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答案】ABC
【解析】
【详解】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分离,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会交叉互换,而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ABC符合题意。故选ABC。
35.将具有一对遗传因子的杂合子逐代自交3次,在F3代个体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A. 1/8 B. 7/8 C. 7/16 D. 9/16
【答案】B
【解析】
【详解】将具有一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逐代自交3次,在F3代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36.下列几组比例,最能体现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
A. F1产生配子的比例为1∶1
B. F2的性状表现类型的比例为3∶1
C. F2遗传因子组成的比例为1∶2∶1
D. 测交后代表现类型的比例为1∶1
【答案】A
【解析】
【详解】A、F1产生配子的比例为1:1,说明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产生不同配子的比例为1:1,因而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A正确;
B、F2的性状分离比为3:1,属于表现型的比例,不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B错误;
C、F2遗传因子组成类型的比为1:2:1只能体现子二代的基因型种类及比例,不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C错误;
D、测交后代表现型的比例为1:1是性状分离比,说明F1产生配子的比例为1:1,D错误。
故选A。
37.人的一个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中可形成23个四分体,则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分别是( )
A. 46、92、92 B. 46、0、46
C. 23、46、46 D. 92、92、92
【答案】A
【解析】
【详解】人的一个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中可形成23个四分体,说明含有23对同源染色体,46条染色体;由于在减数分裂间期DNA分子复制,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的细胞中,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着丝点不分裂,所以细胞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分别是46、92、92。
故选A。
38.如图所示为某动物卵原细胞中染色体组成情况,该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3个极体和1个卵细胞,其中一个极体的染色体组成是1、3,则卵细胞中染色体组成是
A. 1、3或2、4 B. 1、3 C. 1、4或2、3 D. 2、4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减数分裂过程可知:减数第一次分裂经过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产生了一个次级卵母细胞和一个极体,其中的染色体组合为互补关系;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经过了着丝点的分裂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最终形成了一个卵细胞和三个极体;其中的一个极体由于和卵细胞经过次级卵母细胞的分裂产生,故该极体的染色体组成与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相同,另外两个极体的染色体组成相同且与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表现为互补,A正确。
故选A。
39.如图是同一种动物体内有关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①②③
(2)动物睾丸中可能同时出现以上细胞
(3)③所示的细胞中有2个四分体
(4)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为①和③
(5)④中发生了等位基因的分离.
A. (1)(2)(5) B. (2)(4)(5)
C. (1)(3)(4) D. (1)(2)(4)
【答案】D
【解析】
【详解】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①②③,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因此细胞④中没有同源染色体,(1)正确;精原细胞可同时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因此动物睾丸中可能同时出现以上细胞,(2)正确; ③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有丝分裂过程不会出现四分体,(3)错误;由分析可知,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为①和③,(4)正确; ④不存在等位基因,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5)错误;故选D。
40. 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有一些不同之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精原细胞、卵原细胞是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
B. 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可形成4个精子,而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只形成一个卵细胞
C. 精细胞变形成精子,而卵细胞无变形过程
D. 在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有极体产生,而在精子的形成过程中无极体产生
【答案】A
【解析】
【详解】A、精、卵原细胞是通过有丝分裂产生的,A错误;
B、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可形成四个精子,而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只形成一个卵细胞,这是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不同之处,B正确;
C、精细胞变形成精子,而卵细胞无变形过程,这是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不同之处,C正确;
D、在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有极体产生,而在精子形成过程中无极体产生,这是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不同之处,D正确。
故选A。
二、非选择题
41.如图分别是蓝藻和衣藻的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与衣藻相比,蓝藻具有本质的不同点为________,两者共有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_。
(2)两者中属于真核细胞的是______________。
(3)两者均含有叶绿素,蓝藻还有______________(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蓝藻DNA位于细胞内特定的区域叫______________,衣藻的DNA主要存在于______________上。
【答案】 (1). 蓝藻没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2). 核糖体 (3). 衣藻 (4). 藻蓝素 (5). 拟核 (6). 染色体
【解析】
【详解】(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蓝藻属于原核生物,衣藻属于真核生物,两者最本质的区别是蓝藻没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两者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
(2)图中衣藻含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细胞。
(3)衣藻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蓝藻不含叶绿体,但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也能进行光合作用,蓝藻DNA位于细胞内特定的区域叫拟核。衣藻属于真核细胞,其DNA主要存在于染色体。
42.如图表示处于不同生理状态的三个洋葱鱗片叶外表皮细胞(假设三个细胞的初始细胞液浓度相等),请回答问题:
(1)如图所不A、B、C 三个细胞处于不同浓度的溶液中,则A图与B图细胞所处的外界溶液的浓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分进出细胞的方式为______________。
(2)图中原生质层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图中由于细胞壁具有_____________(填“半透性”或“全透性”),在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之间(标号①)充满着_____________。
【答案】 (1). A (2). B (3). 自由扩散 (4). 细胞膜 (5). 液泡膜 (6). 细胞膜和液泡膜之间的细胞质 (7). 全透性 (8). 外界溶液
【解析】
【详解】(1)图中A细胞已经发生质壁分离,B细胞没有发生质壁分离,说明A细胞所处的外界溶液浓度大于B细胞所处的外界溶液浓度,即A>B。水分进出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
(2)由图中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和细胞质。
(3)由于细胞壁具有全透性,因此①处的物质是外界溶液。
43.下图表示绿色植物在水分充足的条件下,光合作用的速度与环境因素的关系。请仔细分析图中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曲线可知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你对图中曲线的分析,你认为光合作用强度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
(3)光合作用强度表示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你认为在温度为40℃,光照强度为c时,限制光合作用进行的外在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光合作用的过程中能消耗产生ATP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CO2进出的方式是___________。
(5)在光照强度为b、温度为20℃时,限制光合作用的内在因素是_____________,如果大棚栽培蔬菜,此时应采取什么措施有利于蔬菜的生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
【答案】 (1). 光照强度和温度 (2). 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 (3). 单位时间内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量 (4). 单位时间内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的量 (5). CO2浓度 (6). 叶绿体基质 (7). 自由扩散 (8). 酶的活性 (9). 应当适当提高温度 (10). 提高暗反应过程中酶的活性,从而提高大棚蔬菜的产量。
【解析】
【详解】(1)从图中曲线可知,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光照强度和温度。光照强度影响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该阶段进行的场所是囊状结构的薄膜;温度主要通过影响酶的活性进而影响光合作用,而暗反应过程中酶的种类最多,因此温度主要影响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二氧化碳将参与暗反应中二氧化碳的固定,因此二氧化碳浓度影响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该阶段进行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2)分析图中曲线可知,光合作用强度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是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
(3)(3)光合作用强度表示的方法有单位时间内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的量(或单位时间内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的量或单位时间内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量)。在温度为40℃,光照强度为c时,光合作用强度达到了饱和点,并且其强度最高,限制光合作用进行的内在因素是暗反应过程中的酶的数量和酶的最大活性,外界因素可能是CO2浓度。
(4)光合作用的过程中能消耗产生ATP的场所是暗反应叶绿体基质, CO2进出的通道是自由扩散。
(5)在光照强度为b,温度为20℃时,由于温度低,限制了光合作用暗反应中酶的活性,导致光合作用弱。应当适当提高温度,以提高暗反应过程中酶的活性,从而提高大棚蔬菜的产量。
44.下图所示,图1是细胞有丝分裂示意图,图2是细胞周期中一个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的图A表示的是_____________细胞有丝分裂的_____________期。
(2)图1中的图B表示的有丝分裂过程,相当于图2中曲线的_____________段。该生物的体细胞中都有染色体_____________条。
(3)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由于细胞分裂是_____________,因此在同一个分生区可以看到处于不同时期的细胞。要将实验材料(洋葱根尖)进行染色,染色主要是让细胞内的_____________染上颜色(紫色或红色),便于观察清楚。龙胆紫溶液和醋酸洋红液都是_____________性染料。
(4)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装片的制作流程为_____________。
(5)显微镜观察分生区细胞,细胞呈_____________形,排列_____________。(填“疏松”或“紧密”)
【答案】 (1). 动物 (2). 中 (3). M~P (4). 6 (5). 独立进行 (6). 染色体 (7). 碱性 (8). 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9). 正方形 (10). 紧密
【解析】
【详解】(1)图A细胞没有细胞壁,并且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表示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中期图。
(2)图1中的B图中着丝点发生分裂,表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后期,对应于图2中M~P段;此时细胞中具有12条染色体,是体细胞的2倍,因此该生物的体细胞中有染色体6条。
(3)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由于细胞分裂是独立进行的,因此在同一个分生区可以看到处于不同时期的细胞。要将实验材料(洋葱根尖)进行染色,染色主要是让细胞内的染色体染上颜色(紫色或红色),便于观察清楚。龙胆紫溶液和醋酸洋红液都是碱性染料。
(4)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制作装片的步骤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5)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并且细胞排列紧密。
45.下图为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过程图解,请仔细阅图后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亲本中,父本的性状是_____________,母本的性状是_____________。
(2)操作①叫_____________,操作②叫_____________。
(3)为了确保杂交实验成功,①的操作过程中应注意时间上_____________,操作后应___________。
(4)豆荚中的豌豆豌豆种子进行_____________分裂,一粒种子种皮与内部子叶遗传信息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5)让F1进行自交,F2植株中出现_____________现象。
【答案】 (1). 矮茎植株 (2). 高茎植株 (3). 去雄 (4). 传粉 (5). 应在要在花药未成熟之前进行 (6). 套上纸袋,防止外来花粉干扰实验 (7). 有丝 (8). 不同 (9). 性状分离
【解析】
【详解】(1)在豌豆杂交实验中,提供花粉的植株是父本即矮茎植株,接受花粉的植株是母本即高茎植株。
(2)根据图示可知操作①是去雄,操作②是传粉。
(3)由于豌豆为自花传粉且为闭花受粉植物,为确保杂交实验成功,应在要在花药未成熟之前进行,其动作要轻、要干净、到达彻底去雄,操作后还要套上纸袋,防止外来花粉干扰实验。
(4)种子中的胚由受精卵发育而来,进行有丝分裂,种子的种皮由母本的胚珠的珠被发育而来,遗传物质和母本相同。子叶是胚的一部分,细胞核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母本,一半来自父本。因此,种子的种皮和子叶的遗传物质不同,遗传信息也就不同了。
(5)让F1进行自交,F2植株中出现性状分离现象。
46.向日葵种子粒大(B)对粒小(b)是显性,含油少(S)对含油多(s)是显性,这两对等位基因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今有粒大油少和粒小油多的两纯合子杂交,试回答下列问题:
(1)F2表现型有________种,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获得F2种子544粒,按理论计算,双显性纯种有_____粒、双隐性纯种有______粒、粒大油多的有_______粒。
(3) 怎样才能培育出粒大油多,又能稳定遗传的新品种?并写出简要程序。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4种 (2). 9粒大油少∶3粒大油多∶3粒小油少∶1粒小油多 (3). 34 (4). 34 (5). 102 (6). 自交法。简要程序:第一步:让BBSS与bbss杂交产生F1:BbSs;
第二步:让F1自交产生F2;
第三步:选出F2中粒大油多的个体连续自交,逐代淘汰粒小油多的个体,直到后
代不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即获得能稳定遗传的粒大油多的新品种。
【解析】
【详解】(1)由题意可知,亲本的基因型为:BBSS×bbss,后代的表现型有4种,其比例为:9粒大油少(B_S_)∶3粒大油多(B_ss)∶3粒小油少(bbS_)∶1粒小油多(bbss)。
(2)由此可见,其中双显性纯种(BBSS)的概率为1/16,双隐性纯种(bbss)的概率为1/16, 粒大油多的概率为3/16,若F2种子544粒,按理论计算,双显性纯种有34粒、双隐性纯种有34粒、粒大油多的有102粒。
(3)培育出粒大油多,又能稳定遗传的新品种的程序如下:第一步:让BBSS与bbss杂交产生F1:BbSs;第二步:让F1自交产生F2;第三步:选出F2中粒大油多的个体连续自交,逐代淘汰粒小油多的个体,直到后代不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即获得能稳定遗传的粒大油多的新品种。
47.某植物花色遗传受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当不 存在显性基因时,花色为白色,当存在显性基因时,随显性基因数量的增加,花色红色逐渐加深。现用两株纯合亲本植株杂交得F1,F1自交得F2,F2中有白花植株和4种红花植株,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植物的花色遗传______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2)两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F2中AAbb个体的表现型与F1__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
(3)用F1作为材料进行测交实验,测交后代有____________种表现型。
(4)F2中4种红花植株按红色由深至浅的顺序,数量比例为____________。
【答案】 (1). 遵循 (2). AABB和aabb或AAbb和aaBB (3). 相同 (4). 3 (5). 1:4:6:4
【解析】
【详解】(1)由分析可知,由于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说明该植物花色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2)由题意知,当不存在显性基因时,花色为白色,当存在显性基因时,随显性基因数量的增加,花色红色逐渐加深,现用两株纯合亲本植株杂交得F1,F1自交得F2,F2中有白花植株和4种红花植株,说明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或AAbb和aaBB,子一代的基因型为AaBb,与F2中AAbb个体含有显性基因个数相同,故表现型与F1表现型相同。
(3)用F1(AaBb)作为材料进行测交实验,测交后代有只有aabb一种为白花,其余3种基因型都含有显性基因,为红花。
(4)F2中4种红花植株按红色由深至浅的顺序,含有4个显性基因、含有3个显性基因、含有两个显性基因、含有一个显性基因,故其比例为1:4:6:4。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