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18-2019学年湖南省醴陵二中、醴陵四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湖南省醴陵二中、醴陵四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第1页
    2018-2019学年湖南省醴陵二中、醴陵四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第2页
    2018-2019学年湖南省醴陵二中、醴陵四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2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18-2019学年湖南省醴陵二中、醴陵四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

    展开

    2018-2019学年湖南省醴陵二中、醴陵四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
    生物试题(解析版)
    1.地球上瑰丽的生命画卷,在常人看来是芸芸众生,千姿百态.但是在生物学家的眼中,它们却是富有层次的生命系统。下列各组合中,能体现生命系统的层次由简单到复杂的正确顺序是
    ①肺
    ②结缔组织
    ③神经系统
    ④红细胞
    ⑤细胞内各种化合物
    ⑥校园内的一棵樟树
    ⑦同一片草地上的所有山羊
    ⑧某海岛上的所有蛇
    ⑨官庄水库
    ⑩某农田中的所有生物
    A. ⑤⑥③②①⑦⑩⑨
    B. ④②①③⑥⑦⑩⑨
    C. ③②①④⑦⑧⑨
    D. ⑤②①④⑦⑩⑨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简单到复杂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详解】①肺属于器官层次;②结缔组织属于组织层次;③神经系统属于系统层次;④红细胞属于细胞层次;⑤细胞内各种化合物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⑥校园内的一棵樟树属于个体层次;⑦同一片草地上的所有山羊属于种群层次;⑧某海岛上的所有蛇有多种,不是种群层次,也不是群落层次;⑨官庄水库属于生态系统层次;⑩某农田中的所有生物属于群落层次;据以上分析,生命系统的层次由简单到复杂的正确顺序为④②①③⑥⑦⑩⑨,B正确。
    2.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及细胞学说是由虎克发现及最终建立的
    B. 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界的多样性
    C. 细胞学说认为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D. 德国的魏尔肖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胞学说是由德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的,其内容为:(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之后,德国的魏尔肖提出“所有细胞都是由原有细胞分裂产生的”。
    【详解】A. 虎克发现了细胞,施莱登和施旺创立了细胞学说,A错误;
    B. 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界的统一性,未揭示多样性,B错误;
    C. 细胞学说并没有将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而是认为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C错误;
    D. 魏尔肖提出了“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是对细胞学说的重要补充,D正确。
    3.生物学研究常用到光学显微镜,下列有关光学显微镜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在视野中,观察到一只草履虫朝视野的左上角运动,其实际朝右下角运动
    B. 视野的亮度可通过反光镜和光圈来调节,有时让视野偏暗才有更清晰的物像
    C. 利用高倍镜观察物像时,必须先使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后,再换成高倍镜
    D. 转换为高倍镜时,为了避免高倍物镜压到玻片,需要先上升镜筒
    【答案】D
    【解析】
    【分析】
    显微镜成放大倒立的虚像,实物与像之间的关系是实物旋转180°就是像。如实物为字母“b”,则视野中观察到的为“q”。所以物像偏向哪个方向,则应向哪个方向移动(或同向移动)装片。如物像在偏左上方,则装片应向左上方移动。
    【详解】A、显微镜呈倒立的像,观察到草履虫在视野的左上角运动,实际朝右下角运动,正确;
    B、视野的亮度可通过反光镜和光圈来调节,当观察的装片材料颜色较浅时,需让视野偏暗才有更清晰的物像,正确。
    C、利用高倍镜观察物像时,必须先使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将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中间,再换成高倍镜,正确;
    D、转换高倍镜时,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不能上升镜筒,错误。
    故选D。
    【点睛】显微镜使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必须先用低倍物镜观察,找到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然后再换用高倍物镜。
    (2)换用高倍物镜后,不能再转动粗准焦螺旋,只能用细准焦螺旋来调节。
    (3)换用高倍物镜后,若视野太暗,应先调节遮光器(换大光圈)或反光镜(用凹面反光镜)使视野明亮,再调节细准焦螺旋。
    (4)观察颜色深的材料,视野应适当调亮,反之则应适当调暗。
    4.下列关于细胞内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中的N、Ca、Fe、Mo都属于大量元素
    B. 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能找到
    C. 组成细胞的化合物中有机物含量高于无机物
    D. 碳元素在人体细胞鲜重中的百分比含量最大
    【答案】B
    【解析】
    【分析】
    考查细胞内元素和化合物的相关知识。
    【详解】A、Fe、Mo属于微量元素,错误;
    B、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是生物所特有的,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正确;
    C、组成细胞中的化合物中无机物含量高于有机物,水含量最高,错误;
    D、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中,氧元素的含量最高,错误。
    故选B。
    【点睛】1、大量元素包括C、H、O、N、P、S、K、Ca、Mg,其中C、H、O、N为基本元素,C为最基本元素,O是含量最多的元素;
    2、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与差异性:
    统一性: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生物体体内和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
    5.下列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探究实验设计,正确的是
    选项
    探究主题
    实验试剂
    预期实验结果
    结论
    A
    某“色拉油”是否含有脂肪
    苏丹Ⅲ染液
    被检测液体出现橘黄色
    不含有脂肪,但可能含有固醇
    B
    某“早餐奶”是否含有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
    被检测液体出现砖红色
    含有蛋白质,但含量少于淀粉
    C
    某“奶片”是否添加淀粉
    碘液
    被检测液体出现蓝色
    含有淀粉,不含有蛋白质
    D
    某“无糖”饮料中是否含有葡萄糖
    斐林试剂
    被检测液体出现砖红色
    一定含有还原糖,但不一定是葡萄糖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检测脂肪的实验、检测蛋白质的实验、检测还原糖的实验;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
    (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
    (4)淀粉遇碘液变蓝。
    【详解】脂肪能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因此实验结论为含有该“色拉油”含有脂肪,A错误;蛋白质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B错误;淀粉遇碘液变蓝,某“奶片”用碘液检测后出现蓝色,说明该“奶片”含有淀粉,该实验无法说明该“奶片”是否含蛋白质,C错误;用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出现砖红色沉淀,一定含有还原糖,但不一定是葡萄糖,D正确;故选:D。
    【点睛】对于实验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选择的材料、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6.烫发时,先用还原剂使头发角蛋白的二硫键断裂,再用卷发器将头发固定形状,最后用氧化剂使角蛋白在新的位置形成二硫键。这一过程改变了角蛋白的
    A. 化学结构 B. 空间结构
    C. 氨基酸结构 D. 氨基酸数目
    【答案】B
    【解析】
    【分析】
    蛋白质形成的结构层次为: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二肽→三肽→多肽链→多肽链经过折叠等空间构型的变化→蛋白质。
    【详解】根据题意分析,还原剂使得头发角蛋白的二硫键断裂,氧化剂使角蛋白在新的位置形成二硫键,这一过程改变了角蛋白的空间结构,但是并没有改变该蛋白质的化学结构,A错误、B正确;该过程中,氨基酸的结构没有发生改变,C错误;该过程中,氨基酸的数目没有发生改变,D错误。
    7.下列关于核酸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核酸只存在于细胞核中 B. 核酸的组成元素是C、H、O、N、P
    C. 核酸包括DNA和RNA D. 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组成元素有C、H、O、N、P,根据五碳糖的不同,将核酸分为DNA和RNA,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
    【详解】A. 核酸存在于细胞核和细胞质中,A错误;
    B. 核酸的组成元素是C、H、O、N、P,B正确;
    C. 核酸可分为DNA和RNA两种,C正确;
    D. 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D正确。
    8.脂质不具有的生物学功能是
    A. 构成生物膜 B. 调节生命活动
    C. 生物体的储能物质 D. 细胞内的遗传物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
    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1)脂肪:①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②保温、缓冲和减压作用。(2)磷脂:构成膜(细胞膜、液泡膜、线粒体膜等)结构的重要成分。(3)固醇:维持新陈代谢和生殖起重要调节作用、分为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①胆固醇: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②性激素: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③维生素D:促进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详解】脂质中的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A正确;脂质中的性激素具有调节代谢的作用,B正确;脂质中的脂肪具有储存能量的作用,C正确;核酸携带有遗传信息,是遗传物质,不属于脂质的功能,D错误。
    9.下列有关糖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糖类可以作为结构物质
    B. 动物细胞中不含有纤维素
    C. 同质量的糖类和脂肪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不同
    D. 淀粉是植物多糖,不能被人体所利用
    【答案】D
    【解析】
    【分析】
    糖类是生物体主要的能源物质,也是生物体重要的结构物质;植物细胞中特有的糖主要是麦芽糖、淀粉和纤维素,动物细胞中的特有的糖主要是乳糖和糖原;糖类和脂肪在组成元素上相同,都含有C、H、O,但是不同元素的含量不同,由于脂肪中含有H元素多,因此氧化分解时消耗的氧气多,产生水多,释放的能量多。
    【详解】A. 糖类可以作为结构物质,如纤维素是细胞壁的重要成分,A正确;
    B. 动物细胞中不含有纤维素,纤维素是植物细胞特有的多糖,B正确;
    C. 同质量的糖类和脂肪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不同,脂肪释放的能量更多,C正确;
    D. 淀粉是植物多糖,不能被人体直接吸收,但人体中存在唾液淀粉酶,可将淀粉水解后再利用,D错误。
    10.医生常给脱水病人输液0.9%的生理盐水,而不是蒸馏水,因为红细胞在蒸馏水中会因吸水过多而胀破。该现象主要说明
    A. 水分子容易进入细胞
    B. 无机盐离子容易进出细胞
    C. 红细胞容易破裂
    D. 无机盐对维持细胞的渗透平衡有重要作用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胞中的无机盐大多数以离子的形式存在,许多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有些无机盐还在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和渗透压中发挥重要作用。
    【详解】根据题意分析,注射蒸馏水,红细胞在蒸馏水中会因吸水过多而胀破,注射生理盐水后,由于生理盐水与细胞内液是等渗溶液,进出水分子达到平衡而维持红细胞的形态和功能,该实例说明无机盐对于维持渗透压和细胞形态具有重要功能,故选D。
    11. 下列各项中,不是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的是( )
    A. 胰岛细胞形成的胰岛素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组织细胞
    B. 精子和卵细胞相互接触完成受精作用
    C. 细胞膜将细胞与环境分隔开
    D. 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
    【答案】C
    【解析】
    细胞膜将细胞与环境分隔开,使细胞内有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
    12.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JamesRothman等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细胞的“囊泡转运”研究方面做出的重大贡献。细胞内囊泡的膜与细胞膜的成分相似,它们的主要成分是( )
    A. 纤维素和果胶
    B. 脂肪和糖类
    C. 蛋白质和DNA
    D. 磷脂和蛋白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细胞的生物膜系统,考查对生物膜成分的理解和识记。明确细胞壁的成分和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详解】纤维素和果胶是细胞壁的主要成分,A项错误;生物膜均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蛋白质分子镶嵌或贯穿磷脂双分子层,生物膜上不含有脂肪和DNA,B项、C项错误,D项正确。
    13.下列关于细胞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常用差速离心法分离细胞内各种细胞器
    B. 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C. 中心体只分布于动物细胞内
    D. 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可以相互转化,原因是具有共同的物质组成和相似的结构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中含有多种细胞器,大小、质量都不相同,所以可用差速离心法分离细胞内各种细胞器;溶酶体是细胞内的酶仓库,含多种水解酶;中心体存在于动物和低等植物中,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
    【详解】A. 分离破碎细胞内的细胞器通常用差速离心法,A正确;
    B. 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B正确;
    C. 中心体广泛分布动物及低等植物细胞内,C错误;
    D. 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膜可以通过囊泡相互转化,说明二者的成分和结构相似,D正确。
    14.用高倍显微镜观察黑藻叶片细胞,正确的结论是
    A. 每个细胞中都只含有一个叶绿体 B. 叶绿体在细胞是均匀分布的,呈绿色带状
    C. 叶绿体的存在是叶片呈绿色的原因 D. 叶肉细胞含有叶绿体,不含有线粒体,具有双层膜
    【答案】C
    【解析】
    叶肉细胞中可以有多个叶绿体,A错误;叶绿体主要分布于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呈绿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水绵的叶绿体呈绿色带状),散布于细胞质中,不是均匀分布,B错误;叶绿体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其中叶绿素含量高,主要呈绿色,且光合色素吸收绿光最少,反射绿光最多,因此叶片呈绿色,C正确;叶肉细胞也含有线粒体,D错误;故选C。
    15.下列关于细胞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B. 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代谢和遗传
    C. 细胞核位于细胞的正中央,所以它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D. 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内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核中含有DNA,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即遗传信息库,也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据此答题。
    【详解】A.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A正确;
    B. 细胞核是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B正确;
    C. 细胞核是细胞控制中心的原因是其含有遗传物质,而不是因为其位于细胞中央,C错误;
    D. 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此外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含有少量DNA,D正确。
    16.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对象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描述,以下有关生物模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的真核细胞模型属于概念模型
    B. 电镜下拍到的线粒体结构属于物理模型
    C. 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示意图属于数学模型
    D. 沃森和克里克制作的DNA双螺旋模型属于物理模型
    【答案】D
    【解析】
    【分析】
    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模型的形式很多,如:①物理模型:以实物或图片形式直观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如DNA双螺旋结构模型;②概念模型:指以文字表述来抽象概括出事物本质特征的模型,如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解释模型等;③数学模型: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如酶活性受温度(pH值)影响示意图。
    【详解】A. 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的真核细胞模型属于物理模型,A错误;
    B. 电镜下拍到的线粒体结构是实物写照,属于亚显微结构,不属于物理模型,B错误;
    C. 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示意图属于概念模型,C错误;
    D. 沃森和克里克制作的DNA双螺旋模型属于物理模型,D正确。
    17.如图所示,在 U 型管中部 C 处装有半透膜,在 a 侧加入细胞色素 C(一种蛋白质)水溶液(红色),b 侧加入清水,并使 A.b 两侧液面高度一致。经过一段时间后,试验 结果将是( )

    A. A.b 两液面高度一致,b 侧为无色
    B. A.b 两液面高度一致,b 侧为红色
    C. a 液面低于 b 液面,b 侧为红色
    D. a 液面高于 b 液面,b 侧为无色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渗透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通过分析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的能力。
    【详解】图中单位体积清水中水分子比单位体积细胞色素c水溶液的水分子多,在单位时间内,由b侧向a侧通过的水分子多于a侧向b侧通过的水分子数,因此a侧液面就会逐渐上升,直到a侧与b侧之间水分子达到动态平。而a侧红色物质是蛋白质,由于蛋白质分子不能通过半透膜到达b侧,所以经过一段时间后实验的结果是:a侧液面高于b侧液面,a侧为红色,而b侧为无色,D项正确。
    【点睛】半透膜是指溶剂分子自由通过,而溶质分子不能通过的结构;水渗透的方向是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
    18.在海边的盐碱地上,一般作物因为缺少水分难以生存,而一些耐盐碱植物却能生长良好,这主要是因为耐盐碱植物( )
    A. 光合作用能力较强 B. 本身需要大量无机盐
    C. 根毛细胞细胞液浓度较高 D. 可减少水分的蒸腾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植物吸水和失水相关的知识,当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耐盐碱植物能在海边的盐碱地生长,就说明该细胞液的浓度≥土壤溶液浓度。
    【详解】在海边的盐碱地上,一些耐盐碱植物却能生长良好,这主要是因为耐盐碱植物根毛细胞细胞液浓度较高,能在盐碱地的土壤中吸收水分,维持自身正常的生命活动,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9.下图是人体肝脏细胞的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①~③表示物质。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①②③在细胞膜上都不是静止的
    B. ②在细胞膜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C. ①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功能有密切关系
    D. 将该细胞中的③这种物质全部提取出来,发现其单分子层面积等于该细胞膜面积的两倍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①是糖蛋白,与细胞的识别有关;②是蛋白质,③是磷脂双分子层。
    【详解】A. 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都是可以运动的,A正确;
    B. ②是蛋白质分子,在细胞膜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B正确;
    C. ①是糖蛋白,与细胞膜表面的识别密切相关,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功能有密切关系,C正确;
    D. 人体肝脏细胞中含多种有膜结构的细胞器,将该细胞中的③这种物质全部提取出来,其单分子层面积大于该细胞膜面积的两倍,D错误。
    20. 变形虫的外形随着伪足的伸缩而变化,这种现象说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
    A. 识别作用 B. 选择透性 C. 保护性 D. 一定的流动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这与膜结构中的蛋白质分子和脂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有关。
    【详解】变形虫的外形随着伪足的伸缩而变化,这种现象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故选D。
    【点睛】变形虫的变形运动、细胞融合、胞吞、胞吐及载体对相应物质的转运等都与细胞膜的流动性相关,主要受温度影响,适当温度范围内,随外界温度升高,膜的流动性增强,但温度超过一定范围,则导致膜的破坏。
    21.下图表示物质进出细胞有关的图像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图甲与图丙代表的运输方式相同 B. 图丁可代表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
    C. 丁、戊对应的方式,都需要消耗能量 D. 抗体释放方式与戊图代表的方式相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图,甲图中物质运输方向为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方式为自由扩散;乙图中物质运输方向从低浓度向高浓度,需要载体和ATP,方式为主动运输;丙图中物质运输速率只与浓度有关,故为自由扩散;丁图中,物质运输的速率除了与浓度有关外,还受其他因素影响,故可能是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戊代表的方式为胞吐。
    【详解】A. 图甲和图丙代表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A正确;
    B. 丁图中物质的运输除了与浓度相关外,还与其他因素有关,可能是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葡萄糖进入红细胞是自由扩散,故可用图丁表示,B正确;
    C. 丁可能是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若代表的是协助扩散则不需要消耗能量,C错误;
    D. 抗体属于分泌蛋白,释放方式为胞吐,与戊图代表的方式相同,D正确。
    22.如图是胡萝卜在不同的含氧情况下从硝酸钾溶液中吸收K+和NO3-的曲线。影响A、B两点和B、C两点吸收量不同的因素分别是( )

    A. 离子浓度、载体数量
    B. 氧浓度、载体数量
    C. 载体数量、能量
    D. 载体数量、离子浓度
    【答案】B
    【解析】
    【分析】
    考查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有三种: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胡萝卜在不同的含氧情况下从硝酸钾溶液中吸收K+和NO3-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协助,同时消耗能量。
    【详解】胡萝卜细胞是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K+和NO3-的,需要载体和能量(其中能量是由有氧呼吸作用提供的,与氧浓度密切相关,一定范围内氧浓度的大小就代表了能量的多少.),所以载体的数量和能量是影响这两种物质吸收量的主要因素。
    A、B两点在同一条曲线上,吸收相同的离子,所以载体相同,则影响A、B两点吸收量不同的因素是氧浓度;B、C两点不在同一条曲线上,吸收的是不同的离子,但两点的氧浓度相同,代表能量相同,则影响B、C两点吸收量不同的因素是载体数量。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主动运输原理的理解,审图能力和理解能力.对于曲线题的分析,同一曲线上不同点的差异是横坐标表示的量引起的,当横坐标一定时,影响因素应从其它方面去考虑。
    23.关于酶的表述比较淮确的是
    A. 酶是蛋白质 B. 酶不能脱离生物体起作用
    C.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D. 酶与无机催化剂没有本质区别
    【答案】C
    【解析】
    【分析】
    考查酶的化学本质和特性。
    【详解】A、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错误;
    B、酶既能在细胞内发挥作用,也能在细胞外发挥作用,错误;
    C、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正确;
    D、酶的本质是有机物(蛋白质或RNA),错误。
    故选C。
    【点睛】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所以酶的基本组成单位为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点。
    24.酶具有高效性的原因是( )
    A. 提高了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B.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作用显著
    C. 改变了反应物的化学结构 D. 增加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
    【答案】B
    【解析】
    【分析】
    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具有高效性的原因是大大降低了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详解】A、酶具有高效性的原因是降低了化学反应的活化能,错误;
    B、酶催化效率高,是因为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显著,正确;
    C、酶不能改变反应物的化学结构,错误;
    D、酶没有增加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错误。
    故选B。
    【点睛】酶具有的特性有专一性、高效性和温和性。
    25.关于ATP与ADP的相互转化的反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物质是可逆的,能量是不可逆的 B. 物质和能量都是可逆的
    C. 物质是不可逆的,能量是可逆的 D. 物质和能量都是不可逆的
    【答案】A
    【解析】
    【分析】
    ADP和Pi是合成ATP的原料,也是ATP分解的产物,故从物质来看是可逆的,而从能量方面来分析,ATP合成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生物体呼吸作用所释放出来的一部分能量,绿色植物还可来自叶绿体色素吸收的太阳能;而ATP分解,由高能磷酸键断裂释放出的能量用于各项生命活动,如物质吸收和合成、细胞分裂、动物肌肉收缩、转化为生物电能等,这些能量最终以热能的形式耗散,生物体无法再加以利用,故能量转化是不可逆的。
    【详解】ADP和Pi是合成ATP的原料,也是ATP分解的产物,故物质转化是可逆的;ATP合成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生物体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而ATP分解是由高能磷酸键断裂释放出能量,用于各项生命活动,故能量是不可逆的,故选:A。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ATP与ADP相互转化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来源和去向。
    26.下列关于ATP的描述正确的是
    A. 一个ATP分子中含有三个高能磷酸键 B. 动物体内主要的储能物质是ATP
    C. 失去了线粒体的细胞无法合成ATP D. 细胞内吸能反应总是与ATP水解的反应相联系
    【答案】D
    【解析】
    【分析】
    ATP的结构简式是“A-P~P~P”,“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是高能磷酸键,其中远离“A”的高能磷酸键容易水解,释放其中的能量。ATP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植物细胞ATP合成途径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动物细胞合成ATP的生理过程是细胞呼吸。
    【详解】A. ATP的结构简式为:A-P~P~P,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A错误;
    B. 动物细胞内主要储能物质是脂肪,B错误;
    C. 合成ATP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失去了线粒体的细胞仍能合成ATP,C错误;
    D. 吸能反应一般与ATP水解的反应相联系,D正确。
    27.在植物细胞中,关于1分子葡萄糖分解成2分子丙酮酸这一反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既可以在叶肉细胞中进行,也可以在根细胞中进行
    B. 既可以在线粒体中进行,也可以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C. 既可以在有氧条件下进行,也可以在无氧条件下进行
    D. 既可以在有光条件下进行,也可以在无光条件下进行
    【答案】B
    【解析】
    【分析】
    任何活细胞无论在光照还是黑暗环境中,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都是将1分子葡萄糖分解成2分子丙酮酸,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详解】叶肉细胞和根细胞均能进行细胞呼吸,因此均能将1分子葡萄糖分解成2分子丙酮酸,A正确;线粒体中只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三两个阶段的反应,即将丙酮酸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B错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完全相同,即将1分子葡萄糖分解成2分子丙酮酸,C正确;细胞呼吸的发生与光照无关,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过程、条件及场所,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细胞呼吸的场所及过程。
    28.结合细胞呼吸原理分析,下列日常生活中的做法不合理的是( )
    A. 采用快速短跑进行有氧运动 B. 花盆中的土壤需要经常松土
    C. 真空包装食品以延长保质期 D. 包扎伤口选用透气的创可贴
    【答案】A
    【解析】
    【分析】
    快速短跑由于局部肌肉细胞缺氧而进行无氧呼吸;松土有利于增强根细胞呼吸作用;真空包装食品是为了隔绝空气,使袋内缺乏氧气,可降低细胞的呼吸作用,从而减少有机物的消耗;透气的创可贴主要抑制厌氧型的破伤风杆菌等的繁殖。
    【详解】快速短跑时肌肉细胞进行无氧运动,所以提倡慢跑等健康运动有利于抑制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过多的乳酸,故A错;中耕松土能增加土壤中氧气的量,增强根细胞的有氧呼吸,释放能量,促进对无机盐的吸收,故B正确;真空包装可隔绝空气,使袋内缺乏氧气,可以降低细胞的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分解,故C正确;用透气的创可贴包扎伤口构成有氧环境,从而抑制厌氧型细菌的繁殖,故D正确;综上所述,选A项。
    【点睛】常考的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1、用透气纱布或“创可贴”包扎伤口:增加通气量,抑制致病菌的无氧呼吸。
    2、酿酒时:早期通气﹣﹣促进酵母菌有氧呼吸,利于菌种繁殖,后期密封发酵罐﹣﹣促进酵母菌无氧呼吸,利于产生酒精。
    3、食醋、味精制作:向发酵罐中通入无菌空气,促进醋酸杆菌、谷氨酸棒状杆菌进行有氧呼吸。
    4、土壤松土,促进根细胞呼吸作用,有利于主动运输,为矿质元素吸收供应能量。
    5、稻田定期排水:促进水稻根细胞有氧呼吸。
    6、提倡慢跑:促进肌细胞有氧呼吸,防止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使肌肉酸胀。
    29.做“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研磨绿叶时,加入少许CaCO3的目的是( )
    A. 使研磨更加充分 B. 使色素分离更彻底
    C. 使色素充分溶解 D. 防止色素被破坏
    【答案】D
    【解析】
    【分析】
    考点是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考查实验中操作、材料的使用及其原理,属于基本实验方法技能的考查。
    【详解】研磨时加入二氧化硅可以使研磨成分;加入有机溶剂有利于色素成分溶解;加入碳酸钙,防止叶绿素被破坏,保证了实验现象反映叶片中色素的正常含量。选D。
    【点睛】碳酸钙可以中和有机酸
    细胞液 ( 具有微酸性) 流出,酸性的细胞液就会直接与叶绿体中的色素接触,致使叶绿素的分子结构遭到破坏,使叶绿素失镁,呈黄褐色。
    30.下列关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ATP和[H],暗反应可为光反应提供ADP和Pi
    B. 光反应在光下进行,暗反应在暗处进行
    C. 光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暗反应的场所是类囊体薄膜
    D. 光反应完成能量转化过程,暗反应完成物质转变过程
    【答案】A
    【解析】
    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用于暗反应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生成的ADP和Pi可用于光反应中ATP和[H]的产生,A项正确;暗反应在光下也可以进行,B项错误;光反应的场所是类囊体薄膜,暗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C项错误;光反应和暗反应均发生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D项错误。
    31.一条肽链的分子式为C22H34O13N6,其水解后共产生了下列3种氨基酸:据此判断,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 1个该肽链分子水解后可以产生3个谷氨酸
    B. 合成1个该肽链分子同时将产生5个水分子
    C. 1个该肽链分子中存在1个游离的氨基和3个游离的羧基
    D. 1个该肽链分子水解后可以产生6个氨基酸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条考查蛋白质,考查对氨基酸结构特点和蛋白质结构的理解。图示三种氨基酸中均只含有一个氨基,即各含有一个氮原子,根据该肽链中氮、氧原子数目可判断其含有的氨基酸个数和谷氨酸个数,根据氨基酸结构特点和脱水缩合过程可分析蛋白质中氨基、羧基、肽键数目。
    【详解】该肽链中共含有6个氮原子,则该肽链由6个氨基酸失去5分子水缩合而成,三种氨基酸中只有谷氨酸R基中含有羧基,该肽链R基中含有13—7=6个氧原子,则共含有6/2=3个谷氨酸,A项、B项、D项正确;1个该肽链分子中R基中含有三个羧基,共含有4个羧基,C项错误。
    【点睛】利用原子守恒法进行蛋白质的计算
    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是解答此类题目的突破口。在一个氨基酸中,若不考虑R基,至少含有2个碳原子、2个氧原子、4个氢原子和1个氮原子。在脱水缩合形成多肽时,要失去部分氢、氧原子,但是碳原子、氮原子的数目不会减少。其相关数量关系如下:
    (1)碳原子数=氨基酸的分子数×2+R基上的碳原子数。
    (2)氢原子数=各氨基酸中氢原子的总数-脱去的水分子数×2。
    (3)氧原子数=氨基酸数+1+R基上的氧原子数=各氨基酸中氧原子的总数-脱去的水分子数。
    (4)氮原子数=氨基酸数+R基上的氮原子数=各氨基酸中氮原子的总数。
    32.生物大分子通常都有一定的分子结构规律,即是由一定的基本结构单位,按一定的排列顺序和连接方式形成的多聚体,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若该图为一段肽链的结构模式图,则1表示肽键,2表示中心碳原子,3的种类有20种
    B. 若该图为一段单链DNA的结构模式图,则1表示磷酸基团,2表示脱氧核糖,3的种类有4 种
    C. 若该图为一段RNA的结构模式图,则1表示核糖,2表示磷酸基团,3的种类有4种
    D. 若该图表示多糖的结构模式图,则淀粉、纤维素和糖原是相同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
    1、核酸根据五碳糖和碱基不同分为DNA和RNA,DNA与RNA中的五碳糖不同,碱基也不完全相同;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核苷酸的磷酸和五碳糖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形成核苷酸链; 
    2、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一个氨基酸的氨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羧基反应脱去1分子水,氨基酸残基通过肽键连接形成肽链; 
    3、淀粉、纤维素、糖原都是由单体葡萄糖聚合形成的多聚体,淀粉、纤维素、糖原的单糖连接方式不同。
    【详解】如果图示表示肽链的结构模式图,则1是中心碳原子,3是R基、有20种,2应是肽键,A错误;如果图示表示单链DNA的结构模式图,则1应表示脱氧核糖,2表示磷酸基团,3表示含氮碱基有4种,B错误;如果图示表示单链RNA的结构模式图,1表示核糖,2是磷酸基团,3是含氮碱基有4种,C正确;若该图示表示多糖的结构模式图,淀粉、纤维素和糖原都是由葡萄糖组成的,但连接方式不同,D错误。
    ​故选C。
    33.结构与功能相统一是生物学的基本观点之一。下列叙述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 内质网上结合有核糖体,该核糖体中形成的肽链直接进入内质网中进行加工,有利于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
    B. 细胞膜中含有大量的脂质,这些脂质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时起重要作用,是细胞膜能完成多种的生命活动的直接原因
    C. 蛋白质分子的结构具有多样性,不同蛋白质行使不同的功能,因此蛋白质功能也具有多样性
    D. 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增大膜面积,为有氧呼吸有关的酶提供附着位点,有利于进行有氧呼吸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胞膜主要的组成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其次含有少量的糖类;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细胞膜的功能复杂程度与细胞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功能越复杂的细胞,细胞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详解】内质网上结合有核糖体,该核糖体中形成的肽链直接进入内质网中进行加工,加工形成的多肽链由内质网形成分泌小泡运输到高尔基体,由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和运输,高尔基体形成囊泡将具有一定功能的蛋白质运送到细胞膜,细胞膜通过胞吐的方式分泌到细胞外,A正确;细胞膜中含有的蛋白质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时起重要作用,是细胞膜能完成多种生命活动的直接原因,B错误;蛋白质分子的结构具有多样性,不同蛋白质行使不同的功能,因此蛋白质功能也具有多样性,C正确;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增大膜面积,为有氧呼吸有关的酶提供附着位点,有利于进行有氧呼吸,D正确。
    故选B。
    34.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并且危害严重的心律失常疾病之一。最新研究表明,其致病机制是核孔复合物的运输障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RNA在细胞核内合成,运出细胞核发挥作用与核孔复合物有关
    B. 房颤可能与核质间的信息交流异常有关
    C. 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中核孔复合物数量很少,因此红细胞代谢较弱
    D. 核孔复合物具有选择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核能控制细胞的代谢和遗传,是与细胞核的结构分不开的,其中核孔在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中起到重要作用。
    【详解】RNA在细胞核内合成后,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发挥作用,A正确;核孔是核质之间信息交流的重要途径,而房颤 “致病机制是核孔上核孔复合物的运输障碍”,则无法进行正常的信息交流,B正确;人体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无核孔复合物,C错误;核孔复合物允许RNA、蛋白质等分子通过,但是不允许DNA出细胞核,故其具有选择性,D正确。
    【点睛】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结构很特殊,既没有细胞核也无线粒体、核糖体等各种细胞器,却富含血红蛋白,这种结构特点与其运输O2的功能是相适应的。
    35.生物的体细胞能够分裂的次数都是有限的,衰老、死亡是细胞正常的生命现象,为研究决定细胞衰老的是细胞核还是细胞质,你认为正确的实验方案应是( )
    A. 去掉细胞核,观察单独的核、质存活情况
    B. 核移植,并进行动物克隆,观察克隆动物的生活年限
    C. 将完整的年轻和年老的细胞融合,观察重组细胞衰老的情况
    D. 交换年幼和年老细胞的细胞核,观察交换后细胞的衰老情况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通过设计实验方案的形式考查考生对于细胞核功能的理解,难度适中。要求考生能熟知实验设计的原则及流程。
    【详解】因为细胞发挥作用是细胞核与细胞质共同作用的结果,若去掉细胞核分别单独观察细胞核、细胞质,则无法达到实验效果,A错误;因为实验探究点为决定细胞的衰老因素是细胞核还是细胞质,故应设对照比较观察,B、C设计中均为重组细胞,缺乏对照,B、C错误;分离出年轻的和年老的细胞核,分别移植于去核的年老的和年轻的细胞质中;如果年轻的细胞质与衰老的细胞核得出年轻的细胞,年老的细胞质与年轻的细胞核得出年老的细胞,则是细胞质发挥作用;反之就是细胞核发挥作用,若得出的介于年轻年老之间则为双方都发挥作用。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实验设计的原则,故应把握实验设计的原则,其中对照原则尤为重要,本题D项即为两个实验组间形成相互对照。
    36.下图为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在一定浓度的KN03溶液中细胞失水量的变化情况。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A点时细胞中细胞液的浓度最大
    B. OA段细胞中原生质层与细胞壁的间隙增大
    C. O~10分钟内细胞中液泡的颜色逐渐加深
    D. 用0.3g/mL蔗糖溶液处理细胞结果与该曲线不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曲线图”为情境,考查学生对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其复原的知识要点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分析图示可知:OA段,随时间的推移,细胞失水量逐渐增加至A点时达到最大,因此OA段细胞中原生质层与细胞壁的间隙不断增大,A点时细胞中细胞液的浓度最大,A、B正确;O~5分钟内,细胞因不断失水而导致液泡的颜色逐渐加深,5~10分钟内,细胞因吸水而导致液泡的颜色逐渐变浅,C错误;处于一定浓度的KN03溶液中的细胞,随时间的推移,细胞失水量先逐渐增加而后又逐渐减少,说明K+和N03-可被细胞吸收,植物细胞在KN03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后能自动复原,但蔗糖分子不能被细胞吸收,因此用0.3g/mL蔗糖溶液处理细胞,植物细胞在发生质壁分离后不能自动复原,其结果与该曲线不同,D正确。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熟练掌握植物细胞的失水和吸水的条件及其原因,明确横、纵坐标的含义以及曲线的变化趋势,起点、转折点、终点等点的含义。
    37.如图为物质跨膜运输示意图(甲、乙、丙代表物质,a、b、c、d、e代表运输方式),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有几项(  )

    ①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甲和乙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②细胞间的信息交流都离不开丙
    ③制备细胞膜可选用老鼠的血作实验材料
    ④在a~e的五种方式中,代表物质被动运输进入细胞的是b、c、d
    ⑤图中a可表示葡萄糖进入人体红细胞的过程
    ⑥图中b可表示氧气进入细胞的过程
    ⑦图中e可表示小肠上皮细胞吸收Na+的过程
    A. 2项 B. 3项 C. 4项 D. 5项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考查学生对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甲为蛋白质,乙为磷脂双分子层,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就越多,①错误;丙为糖蛋白,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方式之一是:相邻两个细胞间形成通道,携带信息的物质由通道进入另一细胞从而实现信息交流,此过程没有丙参与,②错误;老鼠为哺乳动物,其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也就没有细胞器膜和核膜,以其成熟的红细胞为材料易制得纯净的细胞膜,所以制备细胞膜可选用老鼠的血作实验材料,③正确;丙所示的糖蛋白位于细胞膜的外表面,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与协助扩散,a~e所示的五种方式依次是主动运输、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其中代表物质被动运输进入细胞的是b、c、d,④正确;葡萄糖进入人体红细胞的过程为协助扩散,而图中a表示主动运输,⑤错误;氧气进入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所以图中b可表示氧气进入细胞的过程,⑥正确;图中e表示物质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出细胞,不能表示小肠上皮细胞吸收Na+的过程,⑦错误。综上分析,C正确,A、B、D均错误。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在于对图中a~e所示的五种跨膜运输方式的判断,从物质运输方向、是否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这三方面理清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区别和联系是判断的关键。

    38.取某种植物生长状态一致的新鲜叶片,用打孔器将叶片打出若干圆片,圆片平均分成甲、乙、丙三组。甲组立即烘干处理并测得圆片干重为A,乙组保持湿润且置于一个黑暗密闭装置内,丙组保持湿润且置于一个密闭装置内并给予适宜强度的光照。乙组和丙组其他条件一致,一小时后,测得乙装置内圆片干重为B,丙装置内圆片干重为C。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干重B表示圆片叶肉细胞一小时内的呼吸速率
    B. C减B的干重差表示圆片叶肉细胞一小时内的净光合速率
    C. C减A的干重差表示圆片叶肉细胞一小时内的真光合速率
    D. A减B的干重差表示圆片叶肉细胞一小时内的呼吸速率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知,对甲组进行烘干处理,该组叶片既不进行呼吸作用,也不进行光合作用。乙组只进行呼吸作用,丙组同时进行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详解】A减B的干重差为圆片叶肉细胞一小时内进行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表示圆片叶肉细胞一小时内的呼吸速率,A错误,D正确;C减A的干重差为圆片一小时内通过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表示圆片叶肉细胞一小时内的净光合速率,C错误;净光合速率(C-A)+呼吸(A-B),即C减B的干重差表示圆片叶肉细胞一小时内的真正光合速率,B错误。故选D。
    【点睛】先根据题干分析实验的过程,辨析真正光合速率与净光合速率的关系便可解答本题。
    39.图甲是H2O2酶活性受pH影响的曲线,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 pH=b时H2O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的变化。下列关于该酶促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温度降低时, e点不移, d点右移 B. H2O2量增加时, e点不移, d点左移
    C. pH=c时, e点为0 D. pH=a时, e点不移, d点左移
    【答案】A
    【解析】
    【分析】
    图甲是H2O2酶活性受pH影响的曲线,其中b点是H2O2酶的最适PH,在b点之前,随PH升高,酶活性上升,超过b点,随PH上升,酶活性降低,直到失活;乙图中d点表示达到化学反应平衡所需时间,e点表示化学反应的平衡点。
    【详解】温度降低时,酶的活性降低, H2O2完全分解所用的时间延长,d点右移,但不影响平衡点,e点不移动,A正确; H2O2量增加时,O2的最大释放量增加,e点上移,d点右移,B错误;由图甲可知,在pH=c时H2O2酶失活,但因H2O2不稳定,在常温下也能分解,故e点不为0,C错误;pH由b→a时,酶的活性降低,化学反应速率减慢,到达化学反应平衡所需的时间延长,但不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所以d点右移,e点不移,D错误。
    【点睛】酶只能改变达到化学反应平衡所需时间(d点),不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e点)。
    40.以下甲、乙两图都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甲图中氧含量为a时的情况对应的是乙图中的A点
    B. 甲图中氧含量为b时的情况对应的是乙图中的D点
    C. 甲图中a、b、c、d四个浓度中,c是最适合贮藏植物器官的
    D. 甲图中氧含量为d时没有酒精产生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甲图用柱形图表示了呼吸作用中氧气吸收量和二氧化碳释放量之间的关系,乙图用曲线图表示了随氧气浓度的增加呼吸作用的变化。甲图中氧浓度为a时,细胞只释放CO2不吸收O2,说明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氧浓度为b时CO2的释放量远远大于O2的吸收量,说明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贮藏植物器官应选择CO2产生量最少即细胞呼吸最弱时(图甲中的c点)的氧浓度;氧浓度为d时,CO2的释放量与O2的吸收量相等,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
    【详解】甲图中氧浓度为a时,细胞只释放CO2不吸收O2,说明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对应乙图中的A点,A正确;甲图中氧浓度为b时CO2的释放量远远大于O2的吸收量,说明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且无氧呼吸强度大,而D点或者是有氧呼吸占优势,或者是只进行有氧呼吸,B错误;贮藏植物器官应选择CO2产生量最少即细胞呼吸最弱时(图甲中的c点)的氧浓度,C正确;氧浓度为d时,CO2的释放量与O2的吸收量相等,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因此没有酒精产生,D正确。
    41.下面是生物体细胞内部分有机化合物的概念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麦种子中的储能物质c是__________,人和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c是____________。
    (2)两个氨基酸发生脱水缩合反应时,产物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下图方框内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

    (3)b结构的多样性决定其功能的多样性,如作为结构物质、免疫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信息传递等。
    (4)SARS病毒的遗传信息贮存在e中,e物质初步水解的产物是________________;在小麦叶肉细胞中,e主要存在于____________中。
    (5)d中构成生物膜的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淀粉 (2). 糖原 (3). H2O (4). 二肽 (5). —CO—NH— (6). 催化物质(催化或酶) (7). 运输物质(运输或载体) (8). 核糖核苷酸 (9). 细胞质 (10). 磷脂
    【解析】
    【分析】
    组成细胞的有机物分为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四种,根据是否能发生水解和水解后产物,将糖类分为单糖(葡萄糖),二糖(麦芽糖、果糖和乳糖),多糖(糖原、淀粉、纤维素),糖原是动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淀粉是植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脂质包括脂肪、类脂和固醇;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核酸分为DNA和RNA,故图中a是糖类,b是蛋白质,c是多糖,d是脂肪、磷脂和固醇,e是核糖核酸即RNA;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形成肽键。
    【详解】(1)据图可知,c是多糖,小麦种子中的储能物质c是淀粉,人和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c是糖原。
    (2)两个氨基酸发生脱水缩合反应时,产物是H2O和二肽,方框内的结构简式是—CO—NH—。
    (3)蛋白质功能多样性体现在:可作为结构物质、具有免疫功能、催化功能、运输功能、信息传递等。
    (4)SARA病毒的核酸是RNA即e,e物质初步水解的产物是核糖核苷酸;在小麦叶肉细胞中,e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
    (5)D是脂质,脂质中参与构成生物膜的主要是磷脂,形成磷脂双分子层。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糖类的种类以及主要功能、氨基酸脱水缩合、核酸的类型、基本单位、水解产物等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较为基础。
    42.物质的跨膜运输对细胞的生存和生长至关重要。如图表示几种物质经过细胞膜的运输方式,请据图回答。

    (1)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图中的细胞膜是小肠上皮细胞的,则葡萄糖和甘油出入细胞膜的方式依次[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们设计出一种膜结构,这种膜结构能将有毒重金属离子阻挡在膜的一侧,以降低污水中的有毒重金属离子对水的污染,这是模拟生物膜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①方式相比,③方式的主要特点是需_________的协助,该物质是在细胞内的某种细胞器上合成的。
    【答案】 (1). A磷脂双分子层 (2). ②主动运输 (3). ①自由扩散 (4). 选择透过性 (5). 载体蛋白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考查对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和物质进出细胞方式特点的理解。根据物质运输的方向和是否需要消耗能量,可判断①②③分别为自由扩散、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
    【详解】(1)图中A为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小肠上皮细胞通过②主动运输吸收葡萄糖,甘油通过①自由扩散方式出入细胞膜。
    (2)模拟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可以设计一种膜结构,将有毒重金属离子阻挡在膜的一侧,以降低污水中的有毒重金属离子对水的污染。
    (3)与①自由扩散方式相比,③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并需要消耗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
    【点睛】“三看法”快速判定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43.下面的表格是某兴趣小组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步骤,此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该实验中,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在实验中应该控制______________(写出两个)等无关变量保持相同。
    (2)实验④步骤为错误操作,正确的操作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的第⑤步最好选用_____________(试剂)测定单位时间内淀粉的______________。(反应量/剩余量)
    (4)如将实验中的新鲜淀粉酶溶液和可溶性淀粉溶液换为新鲜肝脏研磨液和H2O2溶液,你认为是否科学?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自 (2). pH、酶的浓度、淀粉溶液的浓度、保温时间等 (3). 将新鲜淀粉酶溶液和可溶性淀粉溶液分别恒温后再混合 (4). 碘液 (5). 剩余量 (6). 不科学 (7). 因为温度会直接影响H2O2溶液的分解
    【解析】
    【分析】
    分析表格:实验探究的是温度对酶活性影响,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因变量是酶活性(淀粉的剩余量),故可通过用碘液检测淀粉剩余量来判断酶活性大小。
    【详解】(1)根据分析可知,在该实验中,自变量是温度,而pH、酶的浓度、淀粉溶液的浓度、保温时间等属于无关变量,在实验中应该保持相同。
    (2)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实验中,应该先设置好酶和淀粉的温度,然后再将相应温度的淀粉和酶混合进行反应,否则不能看出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故实验④步骤为错误操作,正确的操作应该是:将新鲜淀粉酶溶液和可溶性淀粉溶液分别在相应温度下处理后再混合。
    (3)淀粉遇碘液变蓝,因此实验的第⑤步最好选用碘液测定单位时间内淀粉的剩余量,淀粉的剩余量越多,说明酶活性越低。
    (4)温度会直接影响H2O2溶液的分解,因此实验中的新鲜淀粉酶溶液和可溶性淀粉溶液不能换为新鲜肝脏研磨液和H2O2溶液。
    【点睛】本题结合图表,考查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要求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正确区分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能对实验进行修正,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
    44.呼吸商(RQ)指单位时间内进行呼吸作用的生物释放二氧化碳量与吸收氧气量的比值(RQ=释放的二氧化碳体积/消耗的氧气体积).如图1表示萌发小麦种子中发生的相关生理过程,A~E表示物质,①~④表示过程.图2表示测定消毒过的萌发的小麦种子呼吸商的实验装置.请分析回答:

    (1)图1中,催化过程①②的酶存在于细胞的 ____,物质E表示______.
    (2)图2实验装置乙中,KOH溶液中放置筒状滤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3)假设小麦种子只以糖类为呼吸底物,在25℃下经10min观察墨滴的移动情况,如发现甲装置中墨滴不动,乙装置中墨滴左移,则10min内小麦种子中发生图1中的___(填序号)过程;如发现甲装置中墨滴右移,乙装置中墨滴不动,则10min内小麦种子中发生图1中的___(填序号)过程.
    (4)假设小麦种子不只以糖类为呼吸底物,在25℃下10min内,如果甲装置中墨滴左移30mm,乙装置中墨滴左移200mm,则萌发小麦种子的呼吸商是____.
    (5)为校正装置甲中因物理因素引起的气体体积变化,还应设置一个对照装置.对照装置的大试管和小烧杯中应分别放入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细胞质基质 (2). 酒精 (3). 增大吸收CO2的面积 (4). ①③④ (5). ①② (6). 0.85 (7). 煮沸杀死的小麦种子 (8). 清水
    【解析】
    【分析】
    图1表示了细胞呼吸的两种方式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①③④为有氧呼吸过程,①②为无氧呼吸过程。①是呼吸作用的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②是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也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③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 ④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图2中的KOH的作用是吸收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乙装置中墨滴的移动即为氧气的吸收量,根据装置中的墨滴移动情况判断呼吸类型。若底物是糖类,则有氧呼吸时O2吸收量:CO2释放量=1:1,有氧呼吸无氧呼吸都有时CO2>O2,则若底物有之脂肪,则O2>CO2。
    【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①②都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催化①②的酶存在于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图1中A是丙酮酸,B是CO2,C是[H],D是O2,E是酒精。
    (2)图2实验装置乙中,K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在KOH溶液中放置筒状滤纸的目的是为了增大吸收CO2的面积。
    (3)当只以糖类为呼吸底物,若甲装置中墨滴不动,乙装置中墨滴左移,则说明O2吸收量:CO2释放量=1:1,为有氧呼吸,对应图1的①③④过程。若发现甲装置中墨滴右移,乙装置中墨滴不动,说明没有氧气的吸收,只有二氧化碳的释放,则只有无氧呼吸,对应图1的①②过程。
    (4)当不只以糖类为呼吸底物,甲装置中墨滴左移30mm,乙装置中墨滴左移200mm,则氧气的吸收量为200,二氧化碳的释放量为200-30=170,根据RQ=释放的二氧化碳体积/消耗的氧气体积,则萌发小麦种子的呼吸商=170/200=0.85。
    (5)为了排除物理因素引起的气体体积变化,设置的对照装置中不能进行呼吸作用,其他相同,因此.对照装置的大试管和小烧杯中应分别放入煮沸杀死的小麦种子 和清水。
    【点睛】做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呼吸作用过程,根据细胞呼吸氧气吸收量和释放二氧化碳的体积关系判断呼吸类型。与糖相比,脂肪中氢的含量多,氧的含量少,呼吸过程会出现氧气的吸收量大于二氧化碳的释放量。
    45.如图一表示A、B两种植物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改变的变化曲线,图二表示将A植物放在不同浓度CO2环境条件下,A植物光合速率受光照强度影响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


    (1)在较长时间连续阴雨的环境中,A、B两植物中生长受到显著影响的植物是_____________。
    (2)图一中如果以缺镁的完全营养液培养A植物幼苗,则b点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______。
    (3)在c点时,叶绿体中ADP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三所示中与c点相符合的是_______。
    (4)e点与d点相比较,e点时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_______________(填“高”、“低”或“基本一致”);e点与f点相比较,e点时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_____________(填“高”、“低”或“基本一致”)。
    (5)当光照强度为g时,比较植物A、B的有机物积累速率M1、M2的大小和有机物合成速率N1、N2的大小,结果应分别为M1_________M2、N1____________N2。
    【答案】 (1). A (2). 向右 (3). 从叶绿体基质向类囊体薄膜移动 (4). D (5). 低 (6). 高 (7). = (8). >
    【解析】
    【分析】
    分析图一:A植物光合作用所需的光饱和点远大于B植物;A、B两条曲线刚好相交于g点,此时植物的净光合作用速率相等;植物从外界吸收CO2=光合作用吸收的CO2-呼吸作用释放CO2;分析图二:图二表示A植物放在不同浓度CO2环境条件下光合速率受光照强度影响曲线;分析图三:A表示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B表示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C表示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D点表示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
    【详解】(1)由图一曲线可以看出,A植物的生长需较强的光照强度,在较长时间的连续阴雨环境中,光照较弱,植物A的光合作用较弱,生长受到的影响较大。
    (2)图一中如果以缺镁的完全营养液培养,则A植物幼苗叶绿素的合成受到影响,光合作用减弱,b点代表光补偿点,则b点向右移动。
    (3)c点时,A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最大,ATP从类囊体薄膜向叶绿体基质方向移动,参与暗反应,ADP的移动方向是从叶绿体基质向类囊体薄膜方向移动,参与光反应;图三中与c点相符的是D。
    (4)e点与d点相比较,e点光照增强,光反应加快,ATP和[H]生成增多,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加快,消耗增多,短时间内三碳化合物的来源不变,最终造成三碳化合物的含量变低;e点与f点相比较,e点CO2浓度增加,则CO2固定增强,e点时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变高。
    (5)有机物积累速率M1、M2表示净光合速率,有机物合成速率N1、N2表示总光合速率,据图可知,由于A植物的呼吸速率大于B植物,当光照强度为g时M1=M2,但N1>N2。
    【点睛】本题以图形为载体,考查了学生识图、析图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关系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