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江西省九江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生物试题 Word版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566588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8-2019学年江西省九江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生物试题 Word版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566588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8-2019学年江西省九江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生物试题 Word版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566588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8-2019学年江西省九江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生物试题 Word版
展开九江一中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生物
命题人 高一生物备课组
一. 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6分)
1.豌豆在自然状况下是纯种的原因是( )
A.豌豆是自花传粉和闭花受粉的植物 B.豌豆是异花受粉的植物
C.豌豆品种间的性状差异大 D.豌豆是先开花后传粉
2.通过测交实验,不能够测定F1的( )
A.遗传因子组成 B.遗传因子的结构
C.产生配子的类型 D.产生配子的比例
3.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揭示了( )
A.等位基因之间的关系 B.非等位基因之间的关系
C.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关系 D.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的关系
4.人类某种遗传病的患者中女性约是男性的两倍,则致病基因可能是( )
A.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B.隐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C.显性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D.隐性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5.小麦抗锈病基因R和不抗锈病基因r是一对等位基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R和基因r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
B.基因R和基因r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上
C.自然条件下根尖细胞中突变形成的基因r能遗传给后代
D.基因R和基因r的本质区别是核苷酸序列不同
6.着色性干皮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起因于DNA损伤。深入研究发现患者体内缺乏DNA修复酶,DNA损伤后不能修补从而引起病变。这说明一些基因可以( )
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从而直接控制生物性状
B.控制蛋白质分子结构,从而直接控制生物性状
C.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D.直接控制生物性状,发生改变后生物的性状随之改变
7.从单尾金鱼卵细胞中提取RNA注入双尾金鱼受精卵中,发育成的双尾金鱼中有一些出现了单尾性状,这些RNA最可能是( )
A.遗传物质 B.tRNA C.mRNA D.rRNA
8. 如图所示为某雄性动物细胞内一对同源染色体及其上的等位基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此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
B.来自父方的染色单体与来自母方的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
C.图中含有8条脱氧核苷酸链
D.A与a的分离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9.假如某植物茎卷须的长短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B—b)控制,单杂合植株的茎卷须中等长度,双杂合植株的茎卷须最长,其他纯合植株的茎卷须最短;花粉是否可育受一对等位基因C—c控制,含有C基因的花粉可育,含有c基因的花粉败育。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茎卷须最长的植株自交,子代中茎卷须中等长度的个体占3/4
B.茎卷须最长的植株与一茎卷须最短的植株杂交,子代中茎卷须最长的个体占1/4
C.基因型为Cc的个体连续自交2次,子代中CC个体占1/4
D.如果三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则该植物种群内对应基因型共有27种
10.关于DNA和RNA的叙述,正确的是( )
A.DNA有氢键,RNA没有氢键 B.一种病毒同时含有DNA和RNA
C.原核细胞中既有DNA,也有RNA D.叶绿体、线粒体和核糖体都含有DNA
11.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无论是低等生物还是高等生物都可能发生基因突变
B.生物在个体发育的特定时期才可发生基因突变
C.基因突变只能定向形成新的等位基因
D.基因突变对生物的生存往往是有利的
12.在农作物的育种上,采用的方法有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它们的原理依次是 ( )
①基因突变 ②基因互换 ③基因重组 ④染色体变异
A.③①④④ B.③①②④ C.③④①④ D.④③①④
13.枯叶蝶的腹面呈现出鲜艳的黄色,在飞行时格外引人注目,但落在地面时,其颜色和形状却俨然一片枯叶。这种现象的形成是由于枯叶蝶的祖先( )
A.突变后,经人工选择的结果 B.经自然选择后,再突变的结果
C.突变后,经自然选择的结果 D.经人工选择后,再突变的结果
14.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在达尔文进化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是自然选择学说
B.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而不是生物个体
C.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发展了达尔文学说,很好地克服了达尔文学说的局限性,成为生物进化的终极理论
D.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将自然选择学说与遗传变异的有关理论结合起来
15.运动时汗腺分泌大量汗液,汗液初始的渗透压与血浆相等,在流经汗腺导管排出体外过程中大部分Na+、Cl-被重吸收,而水很少被重吸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出汗可使血浆渗透压降低 B.出汗不利于体温维持稳定
C. 汗腺导管重吸收Na+需消耗ATP D. 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减弱
16.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与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定向运送到甲状腺
B.人体遇冷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均可参与机体产热调节
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主要受血糖浓度的调节,也受神经调节
D.饮水不足会引起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
17.TORC2蛋白与血糖的调节有关,当血糖浓度降低时,胰高血糖素可以活化该蛋白从而开启葡萄糖“制造”基因的表达,当血糖浓度升高到一定值时,该蛋白也可以促使相关基因关闭。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血糖的调节是通过调节葡萄糖“制造”基因的表达来实现的
B.TORC2蛋白的开关功能体现了血糖的反馈调节机制
C.血糖浓度偏低可使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增加
D.胰高血糖素是唯一能升高血糖的激素
18.下列关于人体稳态和哺乳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严重腹泻后只需补充水分就能维持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
B.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C.刺激支配肌肉的神经,引起该肌肉收缩的过程属于非条件反射
D.垂体功能受损的幼犬会出现抗寒能力减弱等现象
19.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浓度的脂质类激素
B.当人体内环境渗透压升高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导致尿液减少
C.在细胞免疫中,B细胞分化成的浆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
D.当某病原体侵入人体细胞内,表明该病原体已突破人体第二道免疫防线
20.下图为某反射弧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伸肌肌群内既有感受器也有效应器
B.b神经元的活动可受大脑皮层控制
C.若在Ⅰ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a处膜电位的变化为:内负外正→内正外负→内负外正
D.在Ⅱ处施加剌激引起屈肌收缩属于反射
21.成人T细胞白血病是由于感染HTLVⅠ病毒引起的,HTLVⅠ病毒的HBZ基因通过抑制T细胞的免疫功能形成有利于病毒生存的环境,并促使T细胞恶性增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浆细胞可识别HTLVⅠ病毒
B.HTLVⅠ病毒可引起T细胞发生基因突变
C.HBZ基因不会影响到体液免疫过程
D.促进HBZ基因表达的药物可用于治疗成人T细胞白血病
22.下列关于高等动物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当人体内血糖含量降低时,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
B.Na2CO3/NaHCO3,是维持细胞外液pH稳定的缓冲物质
C.在反射弧中,决定兴奋单向传导的结构是突触
D.当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35℃降至5℃时,耗氧量增加,尿量增加,酶活性基本不变
23.胰岛素作用的膜受体具有酶活性,称作受体酪氨酸激酶。如果人体组织细胞膜缺乏受体酪氨酸激酶,则可能导致细胞摄取血糖速率、血糖水平变化分别为
A.减缓、过高 B.减缓、过低
C.加速、过高 D.加速、过低
24. 下图表示机体内生命活动调节的途径。下列说法正确是
A.若 A表示人体处于应激状态,人体通过途径①⑥④的调节方式属于体液调节
B.若A表示血糖浓度过低,人体可通过途径①②③④进行调节来维持血糖恒定
C.若A表示寒冷环境,人体可通过途径①②③④、①⑥④和①⑦来维持体温恒定
D.若A表示血浆渗透压升高,人体可通过①②使垂体合成抗利尿激素量增加
2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生长素对无子果实的成熟起促进作用
B.效应T细胞可诱导靶细胞发生凋亡
C.甘氨酸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以自由扩散的方式经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后引起膜外电位由正变负
D.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等激素协同作用,使内环境的葡萄糖保持相对稳定
26.下图为神经调节中两个重要的结构模式图,有关选项中错误的是( )
A.图甲中③内的物质为神经递质,它可以和⑥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
B.图甲为图乙中结构e的局部放大图像
C.图乙中b受损的情况下,刺激a仍有感觉,但是肌肉不能收缩
D.图乙中的X所示神经纤维为传入神经
27.下丘脑在人体稳态调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下列说法与其功能相符的是
①体温调节中枢 ②分泌抗利尿激素 ③人体渴觉中枢 ④血糖调节中枢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8.下图表示人体神经元的结构。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发生反射时,神经冲动在Ⅱ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双向传导
B.神经冲动传到Ⅲ部位时,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
C.只有兴奋时,Ⅲ才能合成神经递质
D.突触一般不含有Ⅰ部位的结构
29.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
B.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
C.吞噬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
D.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
30.神经冲动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中,以下生理活动在突触上不会发生的是( )
A.生物膜的融合和转化 B.离子通道的开放和关闭
C.ATP的合成和水解 D.信号分子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的识别和结合
31.下列关于人体部分细胞及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A.淋巴细胞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
B.B细胞的细胞膜上具有识别淋巴因子的受体
C.成熟红细胞不具有细胞核,是原核细胞。
D.HIV患者最终会丧失非特异性免疫能力
32.某同学为了调查某区域内麻雀和黄鹂的种群密度,在该区域内随机设置了若干捕鸟笼。捕获结果统计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捕获鸟总数 | 麻雀 | 黄鹂 |
第一次捕捉 | 100 | 46(标记后放生) | 43(标记后放生) |
第二次捕捉 | 102 | 42(其中6只标记) | 36(其中9只标记) |
A.为了结果的可靠性,标记物对标记对象的生理习性不能有影响
B.该区域内麻雀大约有322只,黄鹂大约有l72只
C.该区域所有的麻雀和黄鹂分别构成一个种群
D.由于标记个体被再次捕获的概率下降,所以计算的结果应偏小
33.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的最大数量
B.种群的内源性调节因素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
C.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
D.植食动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一年四季的环境容纳量以冬季最大
34. 群落的特征是组成群落的各个种群所不具有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识别各种生物并列出它们的名录是测定物种丰富度的最简单方法
②不同类型的植物配置在群落的不同高度,形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③优势种是对群落结构和群落环境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物种
④群落内的种间关系可使生物通过自然选择而发生适应性进化
A.只有一项 B.只有两项 C.只有三项 D.全部正确
35.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两种动物个体数量的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两种动物之间为捕食关系,乙捕食甲
B.若乙种群数量减少,则甲种群的数量将持续增多
C.乙物种的基因突变必然会导致甲物种的基因突变
D.甲、乙个体数的长期稳定说明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改变
36.自然条件下,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假设种群的K值为200,N表示种群数量,据表分析不正确的是
曲线上的点 | N | (K-N)/K |
Sl | 20 | 0.90 |
S2 | 50 | 0.75 |
S3 | 100 | 0.50 |
S4 | 150 | 0.25 |
S5 | 180 | 0.10 |
A.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S4点之后
B.防治蝗虫应在蝗虫数量达到S3点之前进行
C.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S3点
D.(K—N)/K值为0.50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空2分,共54分)
37. 人类对遗传的认知逐步深入:(14分)
(1)在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纯合的黄色圆粒(YYRR)与绿色皱粒(yyrr)的豌豆杂交,若将F2中黄色皱粒豌豆自交,其子代中表现型为绿色皱粒的个体占________。进一步研究发现r基因的碱基序列比R基因多了800个碱基对,但r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无酶活性)比R基因编码的淀粉支酶少了末端61个氨基酸,推测r基因转录的mRNA提前出现______。
(2)摩尔根用灰身长翅(BBVV)与黑身残翅(bbvv)的果蝇杂交,将F1中雌果蝇与黑身残翅雄果蝇进行测交,子代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不为1∶1∶1∶1,说明F1中雌果蝇产生了________种配子。实验结果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原因是这两对等位基因不满足该定律“________________”这一基本条件。
(3)格里菲思用于转化实验的肺炎双球菌中,S型菌有SⅠ、SⅡ、SⅢ等多种类型,R型菌是由SⅡ型突变产生。利用加热杀死的SⅢ与R型菌混合培养,出现了S型菌。有人认为S型菌出现是由于R型菌突变产生,但该实验中出现的S型菌全为________,否定了这种说法。
(4)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该模型用____________________解释DNA分子的多样性,此外,____________的高度精确性保证了DNA遗传信息稳定传递。
38. (12分)1958年F.C.Steward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将胡萝卜韧皮部细胞培育成新植株,他所配制的培养基中除含有必要的养料外,还加入了生长素等植物激素。请分析回答。
⑴植物组织培养能够获得成功的理论基础是______。
⑵有学者认为,生长素(IAA)能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经一系列反应,产生图中所示的______等信息分子。信息分子进入细胞核,“唤醒”有关的基因,使其转录形成______。转录产物进入细胞质后,指导蛋白质合成。
由此可见,生长素不是直接参与代谢,而是给细胞传达______的信息。
⑶生长素还能促进细胞生长,这是因为生长素能活化细胞膜上的某种载体蛋白,将细胞内的H+以_______方式运输到细胞壁中,使细胞壁变得松弛,束缚力减弱,有利于细胞伸长。实验表明,少量的H+就可使幼嫩细胞的细胞壁变得松弛。因此,与老细胞相比,幼嫩细胞对生长素的反应更为______。
39.(10分)已知5%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与动物血浆渗透压基本相同,现给正常小鼠静脉输入一定量的该葡萄糖溶液,葡萄糖溶液的输入对小鼠会有一定影响。回答下列问题:
(1)输入的葡萄糖进入细胞,经过氧化分解,其终产物中的气体可进入细胞外液,并通过循环系统运输到________系统被排出体外,若该气体的排出出现障碍,则会引起细胞外液的pH________。
(2)血浆中的葡萄糖不断进入细胞被利用,细胞外液渗透压________,尿量________,从而使渗透压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3)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时,细胞内液的渗透压________(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
40. (12分)如图示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三大系统相互调节的部分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知:神经末梢可通过 直接调节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的活动。
(2)维持机体稳态离不开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动物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的途径主要有两种。途径一:通过信息分子,如 (最少两项)等,在体液中运输并作用于靶细胞来实现信息交流,途径二:吞噬细胞与T细胞之间是通过 实现信息交流。
(3)有科研人员利用免疫调节原理将毒性弱的霍乱菌苗注入正常小鼠体内,作为____________起作用,使其体内产生了相应的免疫活性物质,该过程会出现下图________(填A或B)所示的现象。
(4)向(3)中小鼠第二次注射毒性极强的霍乱弧菌制剂后小鼠没有发病,则在此免疫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特异性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_.
41.(6分)某兴趣小组对某池塘及其周围荒地的种群和群落等进行调查,得到如下相关信息,请分析并回答:
(1)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池塘属于 。该兴趣小组用标志重捕法对池塘内的青鱼进行种群密度调查,若标记物容易脱落,则调查结果会比实际值 。
(2)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池塘周围有生理特征十分相似的甲乙两种一年生植物,科研人员将两种植物按照不同比例混合播种,对收获的种子进行分析,计算出不同种植比率下收获种子的比率,结果如下表。
种植比率(甲/乙) | 0.25 | 0.67 | 1.50 | 4.00 |
收获种子比率(甲/乙) | 0.37 | 1.45 | 2.06 | 8.08 |
若按照0.25的种植比率种植,以后每年将获得的全部种子再混种下去,这样连续种植10年,下列选项中最可能的结果是 。
A.甲占优势 B.乙占优势 C.两者优势大致相当 D.不能确定
1-5 ABDCD 1-10 CCDBC 11-15 AACCC 16-20 ADDDD 21-25 BBACB 26-30 CBBAC 31-36 CDBDAA
37.(1)1/6 终止密码(子)
(2)4 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合理即可) (3)SⅢ
(4)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多样性 碱基互补配对
38.⑴细胞的全能性 ⑵IP3 mRNA 调节代谢(调控) ⑶主动运输 敏感(灵敏)
39.(1)呼吸 下降 (2)降低 增加 (3)会
40.⑴(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免疫细胞)
(2)激素、神经递质、淋巴因子、CO2、H+ 细胞间的接触
(3)抗原 B
(4)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两项答全给分)
41.(1)生态系统 偏高(大)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