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2019学年福建省莆田第八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理)试题 Word版
展开绝密★启用前2018-2019学年度莆田第八中学高 二上生物期末考考试题考试范围:必修2第六章~必修3第一章;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陈健健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共50分,1-40题每小题1分,41-45每小题2分一、单选题1.下列是植物育种的两种方法图解,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过程①②是将2个物种通过杂交将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再筛选和培育获得新品种 B.过程③④⑤的育种方法是单倍体育种,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C.过程④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过程⑤可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 D.若C的基因型为AaBbdd,D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l/42.下列有关生物体的倍性及育种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单倍体、二倍体及多倍体的判断依据是细胞内染色体组的数量 B.多倍体育种需要用到秋水仙素,而单倍体育种则可以不需要 C.经染色体变异途径得到的单倍体及多倍体均为有遗传缺陷的个体 D.利用杂交育种技术,可培育出生物新品种,促进生物的进化3.遗传物质的改变可能导致人类遗传病的发生,但也可用于培育生物新品种。下列有关遗传和变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猫叫综合征是由人的第5号染色体缺失引起的遗传病 B.花药离体培养过程中,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均有可能发生 C.青霉素高产菌株的获得所依据的原理与杂交育种的原理不相同 D.父亲色觉正常,母亲患红绿色盲,生了一个色觉正常的克莱费尔特症(XXY)患者,这是由于父方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所致 4.据最新报道,国内某女大学生感染了“网红细菌”——MRSA,该细菌对26种抗生素都毫无反应,患者经医院抢救21天,最终脱离危险。关于MRSA叙述正确的是 A.网红细菌与动物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细菌有细胞壁 B.网红细菌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 C.网红细菌是滥用抗生素造成的细菌的抗药性变异 D.可根据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判断细菌的存活情况5.经调查发现,某地区菜青虫种群的抗药性不断增强,其原因是连续多年对菜青虫使用农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使用农药导致菜青虫发生抗药性变异 B.菜青虫抗药性的增强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C.通过选择导致菜青虫抗药性不断积累 D.环境是造成菜青虫抗药性不断增强的动力6.在下列几种简式中,能比较确切地说明达尔文进化学说的是 A.生存斗争→用进废退→适者生存 B.环境变化→定向变异→去劣留优 C.过度繁殖→遗传变异→生存斗争→适者生存 D.环境变化→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适者生存7.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来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北极熊为了适应冰天雪地的环境,所以它们都定向地产生了白色的变异 B.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高处的树叶,因此颈和前肢变得都很长 C.尺蛾工业黑化现象是因为受煤烟污染而被熏黑的 D.野兔有保护性的体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相互选择的结果8.现代生物进化论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表现在 ①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②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 ③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 ④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 ⑥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 ⑦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A.②④⑤⑥⑦ B.②③④⑥ C.①②⑤⑥ D.①②③⑤⑦9.科学家对某地一种蟹的体色深、浅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图所示。对不同体色的蟹数量不同的最合理解释是 A.体色深和体色浅的个体繁殖能力弱 B.体色深和体色浅的个体食物来源太少 C.中间体色与环境颜色相适应,不易被天敌捕食 D.中间体色是新形成的一种适应性更强的性状10.下列关于变异、进化相关知识的叙述,不正确是 A.生物的变异不一定会引起基因频率的改变和生物进化 B.一般情况下,花药内可发生基因重组,而根尖只能发生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 C.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的是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 D.基因的自发突变率虽然很低,但仍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料11.下列关于自然选择的叙述,错误的是 A.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动力 B.自然选择加速了种群生殖隔离的进程 C.自然选择获得的性状都可以通过遗传进行积累 D.白然选择作用于对个体存活和裴殖有影响的变异性状12.现有一个非常庞大的某昆虫种群,个体间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无突变,自然选择对A和a基因控制的性状没有作用.从该种群中随机抽取若干个体,测得基因型为aa的个体所占比例为16%,若将该种群中aa的个体全部淘汰,剩余的个体随机交配,则下一代中aa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 A.1/49 B.2/49 C.4/49 D.8/4913.由于农田的存在,某种松鼠被分隔在若干森林斑块中。人工生态通道可以起到将森林斑块彼此连接起来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农田的存在,增加了松鼠的活动空间 B.生态通道有利于保护该种松鼠遗传多样性 C.不同森林斑块中的松鼠属于不同种群,存在生殖隔离 D.林木密度相同的不同斑块中松鼠的种群密度相同14.“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里的“水土”是指生物生活的地理位置,物候环境。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生活在水中的单细胞生物,只能生活在水环境里,离开水环境后会休眠或死亡 B.生活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地雀,喙的形状不同的原因是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 C.初入青藏高原的人会发生头痛、乏力等症状,是因为低压、低氧导致体内缺氧 D.生长在盐碱地的植物,根系能正常吸水的原因是根细胞中细胞液浓度较高15.有关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B.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是形成新物种的前提 C.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D.自然选择的不定向性决定了生物的多样性16.下列关于基因频率与生物进化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B.生物表现型的改变一定会引起基因频率的变化 C.经长期自然选择,一种基因的频率可能降为零 D.只有在新物种形成时,才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17.许多年前,某大峡谷中的松鼠被一条河流分隔成甲、乙两个种群。两个种群所发生的变化如下图所示,①〜⑥表示不同的变异结果,a〜d表示进化的不同环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表示地理隔离离,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可能出现生殖隔离 B.b过程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C.c过程可以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导致生物定向进化 D.渐变式和爆发式的形成新物种,都需要d环节 18.某地因甲虫成灾,长期使用乙酰甲胺磷来杀灭甲虫,甲虫的数量先减少后逐渐回升。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在甲虫数量变化过程中,甲虫个体是进化的基本单位 B.长期使用乙酰甲胺磷诱导甲虫产生基因突变,从而产生抗药性 C.使用乙酰甲胺磷后,甲虫数量逐渐恢复是主动适应环境的结果 D.使用乙酰甲胺磷后,甲虫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但未形成新物种19.新华网报道,科学家发现一种蜣螂提高了“生活品位”,不仅吃粪便,还取食包括蜈蚣在内的千足虫。与普通蜣螂相比其部分结构也发生变化:头部较窄而长,便于进食千足虫内脏;后腿较蜷曲,便于捕猎千足虫,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 A.该蜣螂与普通蜣螂肯定已经产生了生殖隔离 B.普通蜣螂发生基因突变形成“生活品位”提高的蜣螂 C.与普通蜣螂相比,该蜣螂的某些基因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 D.该蜣螂头部和后腿结构发生变化,是人工选择的结果20.下列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错误的是 A.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生物多样性 B.基因多样性较低的生物种群适应环境的能力弱 C.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过程,地球上形成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D.自然选择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定向改变,导致生物多样性21.下列关于正常人体的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内环境是人体内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B.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不会引起组织肿 胀 C.蛋白质水解为氨基酸可发生在细胞内液和内环境中 D.生长激素、血浆蛋白属于内环境中的成分22.人体内环境中不存在下列哪种物质 A.钠离子 B.葡萄糖 C.有氧呼吸酶 D.血浆蛋白23.下列关于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主要发生在内环境 ②正常情况下糖原不出现在内环境中 ③组织液渗回血浆和渗入淋巴的量相差较大 ④血浆成分稳定时机体保持稳态 ⑤腹泻会引起体液中水和蛋白质大量丢失 A.二项 B.三项 C.四项 D.五项24.下列有关细胞生活的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内环境主要是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的 B.人在剧烈运动时,血浆会由弱碱性变成弱酸性 C.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D.钙离子、呼吸酶、葡萄糖和血浆蛋白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25.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D.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恒定不变26.下列生命活动发生在内环境中的是 A.葡萄糖的氧化分解 B.碳酸氢钠与乳酸反应 C.食物中蛋白质的分解 D.血清白蛋白的合成27.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人工培育的新物种只能生活在人工环境中 B.地理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然经历 C.生物进化的方向与基因突变的方向一致 D.受农药处理后种群中抗药性强的个体有更多机会将基因传递给后代28.下列有关地理隔离的叙述错误的是 A.造成地理隔离的障碍,对于陆生生物往往是水域、山脉、沙漠等,对于水生生物一般是陆地 B.地理隔离在物种形成中起着促进性状分歧的作用 C.地理隔离对人类没有影响 D.物种大多是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后出现生殖隔离而形成的29.下列关于自然选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中存在的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前提 B.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C.自然选择是环境对不同基因型的直接选择 D.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动力和机制30.下列关于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进化只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 B.发生变异的个体总是能适应环境的 C.生物进化与无机环境的变化相互影响 D.共同进化总是通过物种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31.下图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是进化的单位,也是繁殖的单位 B.图中①指基因型频率,②是导致①改变的内因 C.图中③指自然选择学说,③没有提出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D.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32.烟草叶片腺毛能够产生分泌物,以阻止烟粉虱的侵害,而烟粉虱则能够依靠表皮特殊结构形成的物理障碍,以减弱烟草分泌物对自身的危害。这种现象说明 A.不同物种间能在相互影响中不断发展,共同进化 B.烟草分泌物属于化学信息,能诱导烟粉虱产生变异 C.两个种群都能通过突变和基因重组,定向改变基因频率 D.个体能在生存斗争中形成新性状,是进化的基本单位33.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未能解释的是 A.生物进化的原因 B.生物适应性的原因 C.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D.生物遗传变异的本质34.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pH的大小 B.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等 C.长期饮用弱碱性的水会大幅度改变内环境的pH D.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的成分可以交换,它们共同构成内环境35.血细胞、肌细胞和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分别是( ) A.血浆、体液、体液和淋巴 B.血液、体液、淋巴和血浆 C.血浆、组织液、淋巴和组织液 D.血液、细胞外液、体液和细胞内液36.血浆渗透压可分为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其中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下列有关渗透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血浆蛋白含量显著降低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由血浆进入组织液 B.大量喝清水后,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浆的水量会增加,从而使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 C.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D.细胞外液的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胶体渗透压37.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肿瘤细胞侵入并堵塞淋巴管会导致组织水肿 B.饥饿时肝脏组织处的毛细血管静脉端血糖浓度较低 C.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D.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38.人体中内环境稳态所包含的内容包括( )。 A.线粒体基质中pH的相对稳定 B.血浆中各种化学成分的相对稳定 C.尿液含量达到一定时将排出 D.血红蛋白含量的稳定39.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心肌细胞内的CO2浓度低于其生活的内环境中的CO2浓度 B.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组织液和消化液 C.人在寒冷环境中会出现寒颤现象表明内环境稳态失调 D.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40.当内环境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 A.细胞代谢紊乱 B.酶促反应速率加快 C.体温升高 D.血糖浓度降低41.不同基因型的褐鼠对灭鼠灵药物的抗性及对维生素K的依赖性(即需要从外界环境中获取维生素K才能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表现型如表。若对维生素K含量不足环境中的褐鼠种群长期连续使用灭鼠灵进行处理,则褐鼠种群中 A.基因r的频率最终下降至0 B.抗性个体RR:Rr=l:1 C.绝大多数抗性个体的基因型为Rr D.RR个体数量增加,rr个体数量减少42.图为人体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进行物质交换过程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③分别代表血液、淋巴和组织液 B.细胞外液是机体进行正常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C.②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D.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①的体积会减少43.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4种器官或系统.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调节 B.Ⅱ内的葡萄糖通过①以自由扩散方式进入血浆 C.②表示重吸收作用,Ⅳ表示的器官是消化系统 D.内环境与I交换气体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44.图示肝细胞与甲、乙、丙三种细胞外液的物质交换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依次为组织液、淋巴、血浆 B.甲中的葡萄糖进入肝细胞是协助扩散 C.NaHCO3等缓冲物质可使乙的pH稳定在7.35~7.45 D.CO2浓度大小关系为乙>甲>肝细胞45.稳态对于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非常重要,如图为5种鱼对水温和含盐量的忍受程度。这些鱼分别分布在北极海域、热带湖泊和全球的是( ) A.2、1、5 B.5、3、2 C.3、4、2 D.1、2、3第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每空2分二、非选择题46.下图是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1)a表示____________系统,b表示____________系统,c表示_____________系统,参与内环境稳态维持的还有图中的________________系统。(2)CO2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病人因呼吸受阻,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进入血液后,会使血液pH降低,但乳酸可以与血液中_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使血液的pH维持相对稳定。(4)外界中的O2进入红细胞内共穿过_______层生物膜。内环境相对稳定,除图中所示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外,还必须在______________的调节下进行。(5)尝试构建人体肝脏内血浆、组织液、成熟红细胞内液间O2、CO2扩散的模型(注:①在图形框间用实线箭头表示O2,用虚线箭头表示CO2;②不考虑CO2进入成熟红细胞内液)__________。47.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问题: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物种形成、生物多样性发展机制的理论探索也在不断的发展与完善。如图是科学家利用果蝇所做的进化实验,两组实验仅喂养食物不同,其他环境条件一致。(1)第一期时,甲箱和乙箱中的全部果蝇属于两个 。(2)经过八代或更长时间之后,甲箱果蝇体色变浅,乙箱果蝇体色变深。再混养时,果蝇的交配择偶出现严重的同体色选择偏好,有人以此推断,甲、乙品系果蝇之间的差异可能体现的是物种多样性,判断的理由是 。(3)经过八代或更长的时间后,两箱中的果蝇体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请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两箱分养造成 ,当两箱中果蝇发生变异后,由于食物差异与选择的不同,导致两箱中果蝇 变化,从而形成两个群体体色的很大差异。(4)下表是甲、乙两箱中果蝇部分等位基因[Aa、T(T1、T2)t、Ee]的显性基因频率统计的数据:世代甲箱乙箱果蝇数AT1E果蝇数AT2E第一代20100%064%20100%065%第四代35089%15%64.8%28597%8%65.5%第七代50067%52%65.2%42096%66%65.8%第十代56061%89%65%43095%93%65%甲、乙两箱果蝇的基因库较大的是________,频率基本稳定的基因是________,第十代时,甲箱中果蝇的该等位基因杂合体出现的频率是________%。(5)现代达尔文主义认为: 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48.农业上常用的几种方法如下:a.甲品种×乙品种→F1→F1自交→F2→人工选择→自交→F3→人工选择→自交……→性状稳定的新品种b.甲品种×乙品种→F1→F1花粉离体培养得到许多小苗→秋水仙素处理→若干植株→F1人工选择→性状稳定的新品种c.正常幼苗→秋水仙素处理→人工选择→性状稳定的新品种d.种子搭载人造卫星到太空→返回地面种植→性状稳定的新品种e.获取甲种生物的某基因→通过某种载体将该基因带入乙种生物→性状稳定的新品种(1)a方法属于常规育种,一般从F2代开始选种,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中的个体还需要经过若干代的自交、鉴别,直到性状不发生分离为止,这是因为新品种一定要是____________(纯合子、杂合子)。(2)b方法与与a方法相比,突出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通过c途径育种中使用的秋水仙素因滴加在是______________(干燥的、萌发的、休眠的)种子上,秋水仙素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4)d方法中搭载的种子返回地面种植后,其变异____________________(a.全是对人类有益的、b.不全是对人类有益的、C.全是对人类有害的)。(5)e方法培育出的新类型生物可以表达出甲种生物的某基因的遗传信息,该方法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A 2.D 3.A 4.D 5.C6.C 7.D 8.C 9.C 10.C11.C 12.C 13.B 14.B 15.D16.C 17.B 18.D 19.C 20.D21.D 22.C 23.B 24.C 25.D26.B 27.D 28.C 29.C 30.C31.B 32.A 33.D 34.B 35.C 36.D 37.B 38.B 39.D 40.A41.C 42.C 43.D 44.C 45.A46.呼吸 消化 泌尿(排泄) 循环 组织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组织液 NaHCO3 5 神经-体液-免疫 47.(1)种群 (2)由于交配的同体色偏好,造成两品系果蝇之间发生生殖隔离现象(3)地理隔离而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基因频率向不同方向 (4)甲 E 45.5 (5)种群 自然选择48. F2代开始发生性状分离 纯合子 缩短育种年限,迅速获得纯系植株 萌发的 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b 基因重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