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起点和终点 教案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5/566680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 1.6校园里的植物 教案 教案 25 次下载
- 2.1在观察中比较 教案 教案 25 次下载
- 一年级上册科学用手来测量 教案 教案 25 次下载
- 2.4用不同物体来测量 教案 教案 24 次下载
- 小学科学 2.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教案 教案 24 次下载
科学2.起点和终点教学设计
展开【科学概念目标】
1.共同的起始线是公平比较的基础。
2.确定起点和终点是测量的基本要素。
3.纸蛙跳远的距离可以用起跳点和落地点来标识
【科学探究目标】
1.学习标记起点和终点的方法。
2.尝试以图表的形式记录和组织信息。
【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
2.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3.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探究证据。
4.认同客观地记录纸蛙跳远距离比获得比赛胜利更重要。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意识到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2.认识到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每人一只纸蛙、一条纸带、一支彩笔,胶水、剪刀、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游戏导入。
请一位高个子和一位矮个子学生上台比赛跳远,其他学生观察。
2. 问题聚焦。
教师提问:“怎样才能知道谁跳得更远呢?”
根据回答,让学生重新比赛,画起跳线和落脚线。
二、探索:纸蛙跳远比赛
1. 体验纸蛙跳远。
发纸蛙,每人一个,让学生体验纸蛙跳远的方法,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让纸蛙跳跃一段距离。
提问:“你怎么知道纸蛙跳了多远?”
引导学生说出,在纸蛙起跳点画一条线表示起点,在纸蛙落地点画一条线表示终点,起点到终点的距离就可以表示纸蛙跳了多远。
2.确定纸蛙跳远的公平比赛规则。
教师需要指出,我们通过在地上画线的方式记录了纸蛙跳远的距离,但是无法方便地与别人纸蛙跳远的距离进行比较。为了方便,我们可以在纸带上记录纸蛙跳远的距离, 然后剪下来和别人的进行比较。
可以用课件展示一条起跳线和一个纸蛙,让学生看清纸蛙的头要对齐起跳线,再展示一条终点线和一个纸蛙,让学生注意纸蛙的尾部要对齐终点线。全班要统一标准。
3.纸蛙跳远比赛。
发材料。分小组活动。
教师需关注并指导学生对起点线和终点线的确定提醒他们在纸带上写上姓名及日期,养成记录的好习惯。
4.谁的纸蛙跳得最远。
比较自己纸蛙三次跳远的距离,确定最远的一次作为自己纸蛙的跳远距离。
比较小组成员的纸蛙,确定“哪只纸蛙跳得最远”。要求对齐起点,然后比较终点。张贴各小组的纸带,让学生观察、比较 “谁的纸蛙跳得最远”,评出全班跳得最远的纸蛙。
三、研讨
教师可以提问:“在小组中,谁的纸蛙跳得最远? 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学生基于实验的关键步骤,有根据地说出自己的结论。
接着可以提问:“观察张贴在黑板上的纸带,它为你提供了有关纸蛙跳远的什么信息?”“你的纸蛙三次跳远的距离相同吗?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还有其他可以确定跳远距离的方法吗?” 教师在比较中需反复提醒:①对齐起点②确定终点。
四、贴纸带
让学生把纸带粘贴在学生活动手册上。
教科版 (2017)一年级上册2.起点和终点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教科版 (2017)一年级上册2.起点和终点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简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2.起点和终点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2021学年2.起点和终点教学设计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简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师板书起点,教师板书终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科版 (2017)一年级上册2.起点和终点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教科版 (2017)一年级上册2.起点和终点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