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四川省遂宁市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
展开高2020级高二下期第三学月考试
地理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满分6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检查条形码粘贴是否正确。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
A. 为明确的地理分界线 B. 地理上具有过渡性
C. 与自然河道一致 D. 两侧环境差异显著
2. 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说明
A. 苏北属于北方地区
B. 长江加强了江苏南北的联系
C. 区域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
D. 苏南苏北各自内部环境具有差异性
【答案】1. B 2. C
【解析】
【1题详解】
秦岭淮河一线,作为我国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是按照一定指标划分的,但秦岭淮河一线在洪泽湖以东,没有自然标志与之对应的,又因为洪泽湖以东地区以平原为主,地理环境南北差异是渐变的,具有过渡性,AC错,B对;在理论上南北差异并不大,具有过渡性,D错。
【2题详解】
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北,从图中可看出苏北地区既有北方地区又有南方地区,A错;由于长江对两岸交通阻隔,导致两岸交通不便,联系较少,习惯上把苏南和苏北的划分以此为界,B错。苏北有部分地区与苏南地区都是位于我国的南方地区,在各自内部的环境具有一定的一致性,D错。苏南和苏北地区都属于江苏省,区域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C对。
北斗(BDS)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已在公安、交通、渔业、减灾等行业得到广泛使用,正服务于智慧城市建设和社会治理。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 和北斗系统相类似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 数字地球 B. RS
C. GPS D. GIS
4. 北斗系统服务于智慧城市建设往往还需依托
A. RS B. GPS
C. GIS D. GPRS
【答案】3. C 4. C
【解析】
本题以北斗导航系统为载体,考查北斗导航系统的特点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3题详解】
GPS起着定位和导航的作用,与北斗导航系统相似,故答案选C。RS起着对地面信息的监测、GIS 对地理信息起着分析处理的作用,数字地球是数字化的地球,不能起着导航的功能。
【4题详解】
全球定位系统(GPS):主要的功能有定位、导航、测距、测海拔等。地理信息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包含了处理空间或地理信息的各种基础的和高级的功能,其基本功能包括对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和输出。遥感技术(RS):是从远距离感知目标反射或自身辐射的电磁波、可见光、红外线,对目标进行探测和识别的技术,类似眼睛的功能。GPRS通用分组无线系统的缩写,也称为2.5G,是在GSM移动电话网上传输数据的一种方法。故智慧城市还要利用GIS进行数据的分析处理,C对。其余选项可排除。
灌草丛沙堆发育的增长期称为风影沙丘。不同植被形成的风影沙丘的长度、宽度、高度不同。下左图示意我国西北地区某灌木形成的风影沙丘,下右图示意该灌木植株高度与沙丘体积的相关性。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5. 风影沙丘的形成是因为
A. 沙丘在移动时遇灌丛阻挡不断增长
B. 灌丛后的沙地因风力侵蚀弱而逐渐高于周边
C. 风沙在灌丛向风一侧被拦截、沉积
D. 风沙在灌丛背风一侧因搬运减弱而堆积
6. 风影沙丘
A. 体积与植株高度成正比
B. 体积与植株宽度无关
C. 长度受灌丛高度影响大
D. 宽度受灌丛高度影响大
7. 若因过度樵采导致灌丛被破坏,风影沙丘将
A. 向西南方向移动 B. 向东南方向移动
C. 几乎不会变化 D. 增长速度加快
【答案】5. D 6. C 7. A
【解析】
【5题详解】
含有大量沙粒的气流,在前进途中如果遇到地面灌丛、岩块的阻挡,沙粒便沉落、堆积下来,就会形成沙丘。材料中已经给出“灌草丛沙堆发育的增长期称为风影沙丘”,本题的关键是要明确灌丛的叶子较小,且并不是密不透风,沙子会穿过灌丛,风沙在灌丛背风一侧因搬运减弱而堆积。当然从风影沙丘几个字来判断,这应该是在背风处形成的, D正确,C错。风影沙丘属于固定沙丘,不是沙丘在移动时遇灌丛阻挡形成,A错;灌丛后的沙地因风力搬运减弱,而堆积形成,而不是风力侵蚀弱堆积形成,B错。
【6题详解】
从材料右图可以看出植株高度大,沙丘面积也大,但两者之间呈的只是正相关关系,并不是正比关系(正比是两者之间按一定比例值增加,数学题),反比更不对,AB错误; 从图中无法判断风影沙丘长度和高度与植株的关系,D错;风影沙丘宽度受灌丛迎风面积影响大,当灌丛迎风面面较大时,风影沙丘宽度较大,C对。
【7题详解】
风影沙丘是流动沙丘中最基本的形态。材料中已经给出“灌草丛沙堆发育的增长期称为风影沙丘”,从风影沙丘几个字来判断,这应该是在背风处形成的,灌丛所在方位应该为迎风方向,从图中所给的方向标来看 ,图中沙区位于植被的西南方,故该地的主导风向最可能是东北风。若因过度樵采导致灌丛被破坏,风影沙丘将向西南方向移动,A对,其余选项可排除。
铁盖乡地处黄河上游龙羊峡地区,由于气候变化、超载放牧等原因,土地沙漠化率高达98.5%,黄河上游水电开发公司瞄准这片荒地建立光伏电站,几年后光伏产业园的草地植被得到了缓慢恢复。为避免草长高影响光伏发电,公司要求牧民返回草场牧羊,光伏牧羊互补逐步进入了良性循环,其农业模式经验得到推广。
据此完成下列各小题。
8. 黄河上游水电开发公司在铁盖乡建立光伏产业园的最主要原因是
A. 防治荒漠化
B. 利用草场资源,光伏牧羊互补
C. 土地面积大,劳动力廉价
D. 发电更丰富、稳定
9. 光伏产业园促使草地植被恢复的主要原因不是光伏板能够
A. 降低近地面风速 B. 调节气候,降水增多
C. 减少地面阳光照射 D. 造成牧民放牧不便
10. 草场恢复促使光伏发电量大增的最主要原因是
A. 沙尘减少 B. 气温升高
C. 蒸发增强 D. 降水减少
【答案】8. D 9. B 10. A
【解析】
【8题详解】
光伏发电即太阳能发电,要有充足的光照为前提。防治荒漠化、利用草场资源,光伏牧羊互补、土地面积大,劳动力廉价不是主要原因,ABC排除。宁夏地处我国西北内陆,晴天多,太阳光照强,发电更丰富、稳定,故D正确。
【9题详解】
利用太阳能的最佳方式是光伏转换,就是利用光伏效应,使太阳光射到硅材料上产生电流直接发电,光伏板能够降低风速,减少蒸发,减少地面阳光直射,促使土地生产力恢复,同时光伏板能造成牧民放牧不便,有利于土地生产力的恢复。但不能调节气候,使得降水增多,所以B正确。
【10题详解】
光伏发电是根据光生伏特效应原理,利用太阳能电池将太阳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草场恢复使得沙尘减少,晴天增多,促使光伏发电量大增,光伏发电量大小跟蒸发、湿度、气温、地温关联不大,所以A正确。
【点睛】光伏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我国光伏产业快速发展,已形成较为完整的光伏制造产业体系,当前的主要问题是产能严重过剩,市场过度依赖外需。
时装是具有鲜明时尚感的服装,其特点是变化迅速、极富流行性和周期性。洛杉矶时尚街区是世界著名的时尚专区,街区内集聚了众多的时装企业,集时装设计、销售等于一体。这些时装企业一般不直接加工时装,而是将加工环节转给分包企业,生产灵活、产品款多量少,价格相宜。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1. 时装企业将加工环节转包的主要目的是
A. 更利于产品设计、更新 B. 促进分包企业发展
C. 提高知名度 D. 加强企业协作
12. 从事时装加工的分包企业大多分布在洛杉矶.主要目的是
A. 带动洛杉矶的城市化发展 B. 获取高素质劳动力
C. 延长时装产业链 D. 提高时装生产效率
【答案】11. A 12. D
【解析】
【11题详解】
时装是具有鲜明时尚感的服装,其特点是变化迅速、极富流行性和周期性,而加工环节更多的是需要一些廉价劳动力(现在技术较快,很多企业也实行了机器人生产),其技术含量相对较低,加工市场变化也没有设计行业的变化快。故时装企业将加工环节转包的主要目的是更利于产品设计、更新,A对;BCD不是主要目的,可排除。
【12题详解】
洛杉矶时尚街区内集聚了众多的时装企业,集时装设计、销售等于一体,一般不直接加工时装,而是将加工环节转给分包企业,从事时装加工的分包企业大多分布在洛杉矶,距离时装设计、销售企业近,有利于缩短产品流通时间,提高时装生产效率。D正确;带动洛杉矶的城市化发展、获取高素质劳动力、延长时装产业链不是主要目的,ABC排除。
现代拆解与再利用产业,几乎100%对回收废弃物资源进行了利用。下图为江苏扬州某产业园产业链基本构架,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3. 该产业园区主要目是解决
A. 资源开采中的环境污染
B. 资源加工中的环境污染
C. 产品运输中的环境污染
D. 产品利用后的环境污染
14. 该园区从国外输入废弃物资源,主要考虑的是
A. 减轻环境污染 B. 增加就业机会
C. 促进国际合作 D. 提高企业收益
【答案】13. D 14. D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图文信息的获取和分析能力。根据图中信息,该产业园区主要是对人们生活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回收再利用,再创造价值。所以主要是解决产品利用后环境污染,D对。不是为了解决资源开采中的环境污染、资源加工中的环境污染、产品运输中的环境污染,A、B、C错。
【14题详解】
该园区从国外输入废弃物资源,经过现代拆解与再利用产业,再生产、创造,获得经济效益。所以主要考虑是经济效益,D对。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国家间利益不是输入废弃物的主要目的,A、B、C错。
【点睛】一个产业生产的最终目的是追求经济效益,,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基础上考虑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本题产业生产也是如此,没有经济效益,产业是无法生存下去的。
2014年12月28日17时许,西气东输三线(简称西三线)东段九龙江水下钻爆隧道顺利贯通。至此,经过管道建设者27个月的艰苦奋斗,西三线东段54座隧道全部贯通。西三线东段工程西起江西吉安,东至福建福州,线路全长817千米,设计输气量1 50亿立方米。这也是西气东输工程第一次入闽。下图示意西气东输三线东段工程路线。
结合以上材料,完成下列各小题。
15. 西气东输三线工程面临的最大困难是
A. 市场狭小 B. 地形复杂
C. 科技落后 D. 劳动力不足
16. 西气东输三线工程入闽可能带来的经济效益有
①缓解福建省能源紧张
②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③可有效减轻环境压力
④增加就业机会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15. B 16. A
【解析】
【15题详解】
从材料中的54座隧道,可知沿线地区地形复杂,B对。西气东输工程主要是为了解决我国东部地区的能源问题,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达,人口众多,市场广阔,A错;我国已经有了西气东输的一线和二线工程的经验,很多困难都通过了科技手段解决,C错;东部地区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D错。
【16题详解】
注意本题问的是经济效益,缓解福建省能源紧张,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是经济效益,①②对;有效减轻环境压力,③是生态效益,可排除;增加就业机会是社会效益,④排除,故答案选A。
下表为2017年内蒙古与四川火力发电量和空气污染程度统计资料。读表完成下列各题。
17. 四川火力发电量远少于内蒙古的原因是
A. 能源消耗量少 B. 能源输入量大
C. 能源结构均衡 D. 火力发电技术落后
18. 四川大气污染比内蒙古更严重的影响因素是
A. 降水量 B. 地形类型
C. 能源结构 D. 科技水平
【答案】17. C 18. B
【解析】
【17题详解】
四川位于我国的南方地区,降水量丰富,境内有多条大河,水电充足,火电的比重相对较小,能源均衡,B、D错,C对;四川经济发展快,能源消耗量多,A错。
【18题详解】
四川主要是盆地地形,地形较为封闭,污染物不易散开,而内蒙古是高原地区,地势一马平川,污染物容易散开,B对;四川降水量更丰富,但污染更严重说明与降水量关系小,A错;四川的能源消费结构中水电的比重更大,水电更清洁,但污染更严重说明与能源消费结构关系小,C错;与科技水平关系小,D错。
野生亚洲象食量大,每头象至少约需10~12km2的采食范围。近年来,西双版纳的勐养自然保护区中野象大量取食当地农作物、人象冲突的事件频发。下图为勐养自然保护区局部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9. 勐养自然保护区中人象冲突的原因不包括
A. 保护区面积过大 B. 人类活动增多
C. 公路阻碍大象迁徙 D. 农作物属于大象食谱
20. 减少人象冲突的措施,可行的是
①适当增加人工投食
②建设生物通道
③全部生态移民
④国家补偿农民损失
⑤建动物园圈养野象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②④⑤
【答案】19. A 20. B
【解析】
【19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每头野象的采食范围较大,保护区面积较大,能够增加大象的活动范围,不会引起人象冲突,A符合题意;而且读图可知,该自然保护区的村庄较多,人类活动影响野象的栖息地,使其食物短缺,而农作物分布区,食物充足,获取方便;高速公路穿过野象的迁徙地,影响野象迁徙,加剧人象的冲突。因此答案选A。
【20题详解】
为了减少人象冲突的措施,可以采取增加食物(人工放置食物)从而减少野象的活动范围,在迁徙沿途建立生态通道,减少高速公路对其影响;对于农作物受到损失的农民也要给予一定的补偿,减少冲突。因此①②④正确,故答案选B项。
达里诺尔(蒙语“诺儿”即“湖泊”)流域面积约40万公顷,流域地处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地带,长期沿袭畜牧业为主。达里诺尔流域是一个封闭的高原盆地,整体为“三面环山,一面向沙”,是一个典型的内流湖区。下图为近50多年达里诺尔流域围栏放牧的草地面积和湖泊面积的变化状况。
以此回答下列各题。
21. 关于图中湖泊和草地面积60年间的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湖泊和草地的变化面积大致相当
B. 草地面积变化速度总体快于湖泊
C. 草地面积增长先快后慢
D. 湖泊面积逐年下降
22. 湖泊面积变化最可能是因为
A. 围湖种草 B. 大量引湖水灌溉
C. 植被面积增加 D. 畜牧业的迅速发展
23. 若要恢复湖泊生态环境,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A. 减少草地 B. 植树造林
C. 人工降雨 D.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答案】21. B 22. D 23. D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图文信息的获取能力,要注意图中的纵坐标的数值是不同的,从图中可看出草地面积变化速度总体快于湖泊,B对,A错;曲线越平缓,说明变化越慢,曲线越陡说明变化越快,草地面积增长先慢后快,C错;湖泊面积总体呈下降的趋势,但在约1985年-约1995年间呈上升的趋势,D错。
【22题详解】
注意当地地处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地带,长期沿袭畜牧业为主。湖泊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最有可能是因为畜牧业的迅速发展,对水资源的消耗增多,D对;大量引湖水灌溉是发展种植业,且此湖泊是内流湖,湖水偏咸,不适宜引湖水灌溉;当地是围栏放牧,围湖种草的可能性小;植被面积增加湖泊面积不一定缩小, ABC错。
【23题详解】
湖泊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当地地处我国的西北地区,植树造林并不是解决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最佳途径。防沙治沙应按科学规律办事,宜林则林,宜草则草,不能盲目强调植树造林。西北广大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条件更适于种抗旱性牧草,具有易种植、易成活、成本低、周期短、见效快等特点,故AB错;人工降雨成本太大,C错;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有利于恢复当地湖泊湿地环境,D对。
TOD模式是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用地开发模式。其中公共交通主要是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及巴士干线,然后以公交站点为中心、以400—800m(5—10分钟步行路程)为半径建立集商业、办公、居住、文化、教育等为一体的城区,在公交线路的沿线,尤其在站点周边开发,公共使用优先。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4. TOD模式的最主要优点是
A. 节省建设用地
B. 降低建设成本
C. 改善交通,利于出行
D. 增加绿地,优化环境
25. 按照TOD模式,下列功能区布局时,离公交站点由远到近依次是
A. 居住区、办公区、核心商业区
B. 办公区、居住区、核心商业区
C. 核心商业区、居住区、办公区
D. 核心商业区、办公区、居住区
【答案】24. C 25. A
【解析】
【24题详解】
材料中提示“TOD模式是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用地开发模式”关键词在于公共交通,提升公共交通的使用效率可以减少私人交通方式的使用,并且以公交站为中心设置配套服务设施,可以减少居民出行距离,尤其增加了步行的比重,因此,可以缓解交通拥堵。答案为C。ABD可排除。
【25题详解】
距离公交站点越近,交通越便利,人流量越大,地租越高,根据城市功能区的支付能力高低,比较合适的布局是由近到远依次为核心商业区、办公区、居住区,及离公交站点由远到近依次是居住区、办公区、核心商业区。答案为A。其余选项可排除。
水闸是修建在河道和渠道上利用闸门控制流量和调节水位的低水头水工建筑物。关闭闸门可以拦洪、挡潮或抬高上游水位,以满足灌溉、发电、航运、水产、环保、工业和生活用水等需要;开启闸门,可以宣泄洪水、涝水、弃水或废水,也可对下游河道或渠道供水。下图是不同河段设置的水闸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6. 图中甲处闸门的主要作用是
A. 改善航运条件 B. 保护淡水水质
C. 拦蓄泥沙 D. 保障供水
27. 若该河为伏尔加河,丙类闸门被迫开启的时间是
A. 1月 B. 4月
C. 7月 D. 10月
28. 如果甲乙两处闸门配合,可以有效地减少河口泥沙的淤积,保证河流的通航能力。下列开闭闸门的方式减少甲乙之间河流泥沙淤积最有效的是
A. 先关乙,然后打开甲,最后打开乙
B. 甲乙都关闭,然后同时打开
C. 甲乙都关闭,然后先打开乙,最后打开甲
D. 甲关闭、乙打开,然后打开甲,不关闭乙
【答案】26. B 27. B 28. A
【解析】
【26题详解】
甲处闸门位于河流入海口位置,可以挡住海水,防止海水倒灌,故 B 正确。如果该河具备通航价值,在入海口附近没有必要通过水闸提高水位,故 A 错;河流入海口处不应拦蓄泥沙;保障供水不应位于河海交界处,故 C、D 错误。
【27题详解】
丙闸门位于河流和滞洪洼淀区之间,其被迫打开时对河流具有分洪蓄洪的作用,伏尔加河位于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主要靠积雪融水以及少量降水补给,春季气温回升,冰雪融水汇入河流出现汛期,故应在4月丙类闸门开启以便泄洪,B对;1月是冬季,7月是夏季, 10月是秋季,ACD可排除。
【28题详解】
减少泥沙的淤积,需要通过闸门的配合人为地制造一个洪峰,提高河流的搬运能力,所以首先需上游乙闸门关闭蓄水。甲闸门打开,可以排空甲闸门上游的来水,降低河流水位,使上游来水时落差更大,河流搬运作用更强,所以应乙关闭然后甲打开,再打开乙,故选A。其余选项可排除。
罗讷河发源于阿尔卑斯山,每年注入地中海的水量占注入地中海河水总量的1/6以上,但有史以来,全流域性的大洪水并不多见。从1880年开始,瑞士为了确保电力供应,在上游山地建造了多座高海拔水库,在夏季蓄积高水位。下图示意罗讷河水系。
完成下列各题。
29. 罗讷河全流域性大洪水并不多见的最主要原因是
A. 上游湖泊和沼泽的调蓄作用
B. 全流域降水少而均匀
C. 水库的修建,调节径流
D. 各河段丰水期错开
30. 瑞士建造多座高海拔水库,使罗讷河
A. 水能蕴藏量更为丰富
B. 下游流量变化加大
C. 河流径流总量可能增加
D. 河口三角洲扩展速度加快
【答案】29. D 30. B
【解析】
考点:流域内洪水灾害少的原因,区域水库建设的影响,读材料分析能力。
【29题详解】
读图,罗讷河位于地中海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由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不同河段汛期时间不同,所以全流域性大洪水并不多见,D对。图中,上游有湖泊和沼泽的是少数支流,调蓄作用有限,A错。流域降水较多,年际变率大,B错。水库的修建前也没有全流域性洪水,C错。
【30题详解】
瑞士建造多座高海拔水库,不能改变罗讷河水力资源蕴藏量,A错。根据材料,瑞士位于罗纳河的上游,瑞士建的高海拔水库,夏季蓄积高水位,会拦截流入下游的河水,罗讷河下游地区河流径流量更少,水位季节变化可能增大,B对,河流径流总量不会因为高坝的修建而增加,C错。高坝蓄水,河流径流减少,河口三角洲扩展速度减慢,D错。
第Ⅱ卷(非选择题,满分40分)
注意事项:请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在第Ⅱ卷答题卡上作答,不能答在此试卷上。
二、主观题部分(4个大题,共计40分)
31.红树林通常分布于热带、亚热带(较低纬度)沿海的淤泥质海湾地区,受周期性潮水浸淹,是海滩上特有的森林类型。红树林盘根错节的发达根系能有效地滞留陆地来沙,减少近岸海域的含沙量;茂密高大的枝体宛如一道道绿色长城,有效抵御风浪袭击。红树林内部的众多生物和红树林一起构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地的红树林景观图,读图完成下列题目。
(1)根据图文信息推测红树林的生长习性。
(2)简述红树林的生态价值。
(3)简析红树林与其生物多样性之间的相互作用。
【答案】(1)喜高温;须土层深厚;耐盐碱;不惧海水淹没(能承受较长时间的缺氧环境)。(任答3点)
(2)调节局部气候;减缓水流,增加泥沙淤积,巩固堤岸;抵御海浪侵蚀,保护海岸;净化空气和海水;维护物种多样性。(任答4点)
(3)茂密的红树林为多种生物提供了栖息地和部分食物;其他生物的粪便以及分解物为红树林生长提供了肥沃的有机质;红树林和里面栖息的生物形成了一个相互促进、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解析】
【详解】(1)据材料“红树林通常分布于热带、亚热带(较低纬度)沿海”可知红树林喜高温;从“淤泥质海湾地区,”可知泥沙沉积形成深厚得含盐土壤,说明须土层深厚;“受周期性潮水浸淹,”说明耐盐碱;不惧海水淹没(能承受较长时间的缺氧环境)。和抗风固土能力。
(2)红树林是植被,能起到森林的生态作用,如调节气候、净化空气;又位于湿地地区,又能起到湿地的生态效益,减缓水流增加泥沙淤积、保护生物多样性等;且位于海岸线上,又能起到促淤保滩、防风固岸等不同于其他植被的作用。
(3)红树林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可参照森林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红树以凋落物的方式,通过食物链转换,为海洋动物提供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同时,由于红树林区内潮沟发达,吸引深水区的动物来到红树林区内觅食栖息,生产繁殖。由于红树林生长于亚热带和温带,并拥有丰富的鸟类食物资源,所以红树林区是候鸟的越冬场和迁徙中转站,更是各种海鸟的觅食栖息,生产繁殖的场所。其他生物的粪便以及分解物为红树林生长提供了肥沃的有机质;红树林和里面栖息的生物形成了一个相互促进、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32.某水库是该地的重要饮用水源地,其沿岸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对河流水质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下图示意该水库集水区域土地利用类型和水质的变化趋势(水质污染综合指数高表示污染严重)。读图,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该水源地水质恶化的原因。
(2)简述改善库区水质的主要措施。
【答案】(1)农业用地增加,含有化肥、农药等的农业废水增多;居民点用地扩大,生活污水排放量增加;混合林地减少,水土流失可能增加;水域面积缩小,水体自净能力减弱。
(2)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水源保护意识;禁止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封山育林,保护森林植被;采取生态护岸、退耕还湖等措施。
【解析】
【详解】(1)由图可以看出:2004--2005年该水库水质污染的综合指数变高,即水质趋于恶化。从图中可看出周围地区林地、水域和裸地面积减少,水土流失可能增加;并主要转化为居住用地和耕地,污染源增加,污染了水质。从图中可看出水域面积缩小,水体自净能力减弱。
(2)加强教育宣传,提高公众的水源保护意识;制订法规,禁止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封山育林,保持森林植被,使其涵养水源的能力增强;采取生态护岸、退耕还湖等措施,以增加水域面积,增强水体的自净能力。
33.100多年前,美国的纺织厂都在新英格兰地区。后来开始向盛产棉花的南方转移,并在南卡罗来纳州形成了“纺织工业走廊”。但到了20世纪初,当地纺织工业几乎消失殆尽,少数生存下来的是面向“小众市场”、创新型和技术含量高的纺织企业。2014年,一批中国纺织企业落户南卡罗来纳州,“纺织工业走廊”再次焕发生机。结合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简述当初北部的纺织企业转入给南卡罗来纳州带来的经济效益。
(2)20世纪初南卡罗来纳州的纺织工业为什么消失殆尽?
(3)吸引中国纺织企业落户南卡罗来纳州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答案】(1)促进了南卡罗来纳州的工业化进程,带动了城市化的发展;促进了南卡罗来纳州基础设施的建设;延伸了棉花产业的产业链,提高了经济效益;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2)劳动力价格、地价上涨,企业经济效益降低甚至亏损;政府淘汰落后产业的产业政策的影响;受其他国家纺织业的冲击。
(3)先进的纺织技术;雄厚的产业基础;较丰富的原料;市场广阔;可避开贸易壁垒。
【解析】
【详解】(1)本题主要考查产业转移的影响。南卡罗来纳州是美国著名的棉花带,纺织企业的转入延伸了棉花产业的产业链,提高了经济效益;同时缩短产业升级的时间,从而加快南卡罗来纳州的工业化的进程,工业化带动了城市化的发展;从材料中“纺织工业走廊”说明了纺织产业规模大,北方纺织企业的转入促进了南卡罗来纳州基础设施的建设;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2)本题要注意结合课本中关于产业转移的原因知识,同时注意材料信息“少数生存下来的是面向“小众市场”、创新型和技术含量高的纺织企业。”。 棉纺织产业“消失殆尽”原因可以从其本身的经营不善分析,也可能是产业转移到其它地方去。美国是发达国家,棉纺织产业需要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但由于劳动力和土地成本的上升,美国纺织业又转移到了拉美、加勒比、东南亚等劳动力成本和土地价格更低之地,“纺织业的原料几乎是国际统一价格,唯一没有国际价格的是劳动力”, 所以在国际市场上生产成本更低,但质量更优的纺织产品就更有市场竞争力,所以对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的纺织工业冲击大,再加上政府调整产业结构,一些落后产业的产业被淘汰的影响。
(3)本题主要考查产业转移的原因。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场,能源成本低,美国棉花具备质优、价廉的优势。美国物流业发达,棉花可随买随用,大大降低了仓储成本。美国南部是美国纺织产业中心,该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工人的薪资水平普遍较低,但劳动力普遍受到良好训练,拥有一大批技术熟练的纺织工人。在生产技术方面,美国纺织企业在纺织品、纤维、高分子聚合物和材料之间的科研结合等领域取得了成绩,拥有一批先进的产品与生产技术。此外,在中国生产后出口到美国,运输成本和关税很高,在美国生产可避开贸易壁垒。美国大约与20个国家有自由贸易协定,在美国的公司可以向许多市场免关税出口产品和服务。
34.粮食生产集中度是指某时期某地区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比重。下表反映我国不同雨量带粮食生产集中度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简析我国≥800mm雨量带粮食生产集中度变化的主要原因?
(2)与≥800mm雨量带相比,我国400~800mm雨量带粮食生产的有利条件主要有哪些?
(3)结合我国的人口分布,简述粮食生产集中度的变化对我国粮食运输的影响。
【答案】(1)工业化、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导致建设用地增加,占用大量耕地;生态退耕,导致耕地减少;农村劳动力减少,粮食(熟制)播种面积减少;市场需求的发展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粮食种植比例下降。
(2)地势平坦开阔,耕地集中连片,利于机械化耕作;晴天多,光照强;人均耕地广,商品率高。
(3)(我国人口主要集中于降水量≥800mmd的南方地区)降水量≥800mm的南方地区粮食集中度的下降,会使跨区域粮食运输增多,粮食运输距离增加;仓储、转运等环节增多;粮食运输成本上升;粮食通过海运、铁路运输的比例扩大。
【解析】
【详解】(1)从表格中可看出我国≥800mm雨量带(主要在我国的南方地区)粮食生产集中度降低,说明粮食产量降低。原因可从耕地面积减小和产业结构调整进行分析。在计划经济时期,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等东部沿海地区都是中国的粮食主产区。改革开放以来这些地区率先成为市场化、国际化、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区域,由于种粮效益低,大量粮田转为工业和城镇建设用地,再加上外向型农业和高效经济作物的发展,农业结构的调整,使这些地区的粮食种植面积锐减。此外生态退耕,导致耕地减少;农村劳动力减少,粮食(熟制)播种面积减少也是重要原因。
(2)我国400~800mm雨量带主要在我国的北方地区。从耕地资源的地区分布来看,北方地域广阔,土地资源丰富,而南方尤其是东南沿海人多地少。所以北方与南方相比,具有人均耕地数量较多的优势,土地容易产生规模效益,北方地区由于耕地集中连片且地势平坦,从而为粮食生产的大规模机械化生产提供了较为优越的条件。
(3)我国人口的分布是以黑河-腾冲一线,以东的地区人口数较多,以西的人口较少,且我国人口主要集中于降水量≥800mm的南方地区。降水量≥800mm的南方地区粮食集中度的下降,而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粮食集中度上升,会使跨区域粮食运输增多,粮食运输距离增加;因此要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高粮食运输的效率。同时粮食运输过程中的仓储、转运等环节增多;粮食运输成本上升;由于铁路和海运运输运量大,且运费低,海运和粮食通过海运、铁路运输的比例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