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吉林省通化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
展开
2018-2019学年吉林省通化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地 理(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第一部分 选择题 (共40小题,1—20每小题1分,21—40每小题2分,共60分)甲市2016年户籍人口出生9.67万人,出生率为0.699%;死亡10.7万人,死亡率为0.773%。甲市户籍人口这种自然增长态势已持续14年。右图中显示四个地区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据此回答1~2题。1.甲市可能是 A 西宁 B 延安 C 上海 D 广州2.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中,人口再生产与甲市处于同一类型的地区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3.2017年11月16日,中国天气网发布秋裤预警地图,称:“16日夜间起一股强冷空气即将到来,它的移速快、降温猛、影响范围广,江湖人称‘速冻小能手’。受它影响,17日至19日从西北、华北到江淮、江南一带,秋裤封印将大面积解除。这波强冷空气诚意十足,劝君穿着秋裤走,寒潮来袭不会抖。”此股强冷空气A. 移动路径大致为自东北向西南 B. 将使东北的小麦遭受严重冻害C. 可能有助于北京地区雾霾消散 D. 湿度较大,较易带来雨雪天气4.里斯本、雅典两地气候类型相同,但两地测得的气温和降水量呈现一定的差异。里斯本的年降水量比雅典更丰富,其主要原因是( )A. 受西风影响较强 B. 纬度位置较低 C. 地势较高 D. 距离海洋较近读图,完成下题。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①处渔场形成与寒暖流交汇有关B. ②处洋流的形成受东北信风的影响C. ③处洋流对沿岸气候起到增温增湿作用D. ④处洋流与另一半球同纬度海区洋流性质相同6.“我国农村传统上愿意多生孩子,并且愿意要男孩。”以上文字材料揭示了人口发展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A. 文化传统 B. 国家政策 C. 宗教 D. 初婚年龄7.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节流”措施包括( )①修筑水库 ②改进农业灌溉技术 ③人工增雨 ④增强公民的节水意识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下图示意南半球某海域洋流的形成。读图,回答下题。8.下列洋流的形成原因与图甲相似的是( )A. 秘鲁寒流 B. 巴西暖流 C. 千岛寒流 D. 东澳大利亚暖流9.近几十年来,水资源不足已成为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甚至危及国家的安全和民族的生存。新加坡为世界上最缺水的国家之一,原因主要是 ( )A. 新加坡的年降水量十分稀少B. 新加坡的年降水量虽十分丰富,但境内没有大的河流和湖泊C. 新加坡的年降水量虽十分丰富,但地区分布与季节分配都十分不均匀D. 工业高度发达,环境污染严重10.能缓解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而采取的措施( )A. 跨流域调水 B. 修建水库 C. 大量抽取地下水 D. 海水淡化11.地形对聚落影响深刻,有关下图中聚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该聚落多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呈条带状B. 该聚落一般规模较大,人口较多C. 该聚落沿河谷分布,因为河谷地形平坦D. 该聚落最典型的分布区在我国华北平原12.下图中的铁路曾多次因大风导致列车脱轨、倾覆及设备损毁。该段铁路没有沿虚线走向修建,主要是因为虚线线路( )A. 风灾危害大 B. 修建成本高 C. 洪涝灾害多 D. 占用耕地多13.与“水乡泽国”绍兴比,有“养生福地”之称的丽水山区的聚落规模、密度特点是A. 规模大、密度大 B. 规模小、密度小 C. 规模大、密度小 D. 规模小、密度大14.为了发展当地社会经济,充分利用当地现有的矿产资源,本地居民计划建一条公路。下列关于此公路的布局及建设情况的论述,合理的是( )A. 此公路在经过山区时,为了防止地表径流对公路造成的威胁,我们应沿山脊建设公路B. 为了节约运费,我们在山区建设此公路时线路应尽可能沿直线建设C. 山区因为聚落较少,所以,我们在修建公路时没有必要照顾人口稀少的山村聚落D. 此公路经过山区时应尽可能呈“之”字形15.为消除地球的“温室”现象,保护好人类的家园。下列设想,你认为最不可信的是A. 大规模植树种草,增加植被覆盖率B. 把“温室气体”液化输入深海岩石中C. 培植海藻和海草,来吸收“温室气体”D. 人工降雨,增加大气湿度16.城市和乡村发展(起源)上的联系是( )A.乡村以农业活动为主,城市以制造业、服务业为主,相互提供产品B.乡村以农业人口为主,城市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相互提供劳动力C.乡村的规模没有城市的规模大,城市规模可以扩大得与乡村连结起来D.乡村是城市的母体,城市一般由乡村发展而来17.下图为“某国三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图”,决定甲、乙、丙三城市发展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A. 自然资源、水陆运输、商业贸易 B. 商业贸易、自然资源、水陆运输C. 水陆运输、自然资源、商业贸易 D. 自然资源、商业贸易、水陆运输18.我国东部地区不少城市出现了“热岛效应”,其主要原因有①城市郊区化 ②绿地面积增大 ③能源消耗加大 ④城市人口剧增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下图为“德国南部城市分布图”。读图,完成19-20题。19.斯图加特比兰茨胡特( )A. 城市级别高 B. 城市规模小 C. 服务范围小 D. 服务种类少20.图中( )A. 城市多分布于河流的两岸主要是为了生活取水 B. 小城市集中分布在东南C. 城市规模越大,数量越少,距离越远 D. 小城市数量最多,服务人数多,服务功能齐全21.下列有关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珠穆朗玛峰雪线下降B. 澳大利亚大堡礁在消失前可能成为游客蜂拥而至的旅游景点C. 将导致我国油菜开花期提前,甜菜种植区域南移D. 有利于上海港基础设施建设22.“没有最堵,只有更堵”,北京、武汉等城市因交通拥堵而被称为“堵城”。以下关于有效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措施,你认为不合理的是( )A. 开辟公共汽车、自行车绿色通道 B. 限制私家车的使用C. 减少市区主干道红绿灯设置 D. 合理规划城市道路23.受一股较强冷空气影响,新疆北疆大部分地区将迎来一次大范围降雪、降温、大风天气,气温将下降到-10℃以下。此时影响我国西北内陆的主要天气系统是( )A. B. C. D. 24.“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的建设将有利于缓解城市的①淡水不足②雨季内涝③用地紧张④热岛效应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25.受秘鲁寒流、加利福尼亚寒流、西澳大利亚寒流流经影响的大陆西岸,气候类型都是A. 热带雨林气候 B. 热带稀树草原气候 C. 热带沙漠气候 D. 热带季风气候26.日本以不足2%的世界人口和0.25%的世界面积,创造了17%的世界财富。结合所学知识, 日本的环境人口容量远高于我国,主要得益于( )①资源丰富 ②科技发展水平高 ③对外开放程度高 ④生活消费水平高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27.阅读漫画,其中漫画②描述的环境污染与漫画③相比,不具有的危害是( )A. 占用大量土地 B. 污染土壤 C. 污染大气 D. 污染水源28.一艘轮船 6月10日 从伦敦启航,途经苏伊士运河, 7月30日 到达东京。轮船途经直布罗陀海峡、曼德海峡、北印度洋时,与水流关系分别是( )A.顺流、顺流、逆流 B.顺流、逆流、逆流 C.逆流、顺流、顺流 D.顺流、逆流、顺流29.假定下表反映了德国、中国、美国、尼日利亚四国2003年的人口再生产状况,那么ABCD代表的国家依次是( ) A. 美国、德国、中国、尼日利亚 B. 中国、德国、尼日利亚、美国C. 尼日利亚、德国、中国、美国 D. 美国、德国、尼日利亚、中国30.下图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图,缓解①国人口问题的主要途径是( )A. 开发劳务市场 B. 实行计划生育 C. 鼓励生育和适当移民 D. 加大教育投入31.2015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指出: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行动,实施“全面二孩”政策。2016年1月1日,“全面二孩”正式实施。图乙中,能够反映我国2010年人口年龄构成的是( )A. ①点 B. ②点 C. ③点 D. ④点32.据一项最新公布的统计结果,我国新出生婴儿男女性别比例为119∶100,与正常值有严重偏离。结合下图判断性别比失调的主要原因是( )A. 抗日战争的影响 B. 现代医学的准确判断C. 社会保障的相对滞后 D. 人口出生率降低的影响33.读下图“黑龙江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比较图(单位:‰)”,我国于2013年底推出了“单独二孩”政策,该政策实施带来的影响可能是( ) ①出生率趋于回升 ②老龄化程度降低 ③死亡率趋于上升 ④公共资源压力增大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34.“二孩”政策实施以来,调查显示:全国的“一孩”家庭中,43%无生育“二孩”意愿;27%处于“纠结中”;只有30%表示愿意生育“二孩”。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居民生育“二孩”的意愿低于全国平均,其主要原因是( )A. 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B. 出生婴儿女性比例低于男性人口C. 大城市生活成本高,经济压力大 D.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收入较高35.图中,a图和b图分别为我国1953年和2010年人口金字塔图,从1953年到2010年,图中反应我国人口方面的问题是( )A.人口增长模式不变 B.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C.人口增长越来越快 D.就业压力日益增大36.区域人口对资源压力指数是一个区域内某资源人均占有量与全国该资源人均占有量之比,此比值可作为判断区域人口规模适宜程度的指标之一。读下表,四省比较,关于产业发展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 A. 青海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条件最佳 B. 河南发展耗水较多的产业条件最佳C. 浙江发展用耕地多的产业条件最佳 D. 黑龙江发展商品农业耕地条件最佳37.下表中人口合理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的测算,考虑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地形 B. 社会经济 C. 生物资源 D. 科技38.人口压力指数分为人口经济比较压力指数和人口资源比较压力指数,它们分别等于人口数量除以经济人口容量和人口数量除以资源人口容量。下图是“我国省级行政区的综合人口压力指数示意图(2000年)”,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 ) A.东部迁往西部 B.北部迁往南部 C.中西部迁往东部 D.东部、西部迁往中部下图为某城市示意图,该城市的工业布局从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角度看都是合理的。39.下图表示B—C—D一线地租变化曲线的是( )40.该地区的主导风向最有可能是( )A. 东南风 B. 西北风 C. 西南风 D. 东北风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3小题,满分40分)41.(14分)读非洲自然带分布简图,完成下列问题。(1)依次指出从甲地到丁地的气候类型名称。(4分)(2)写出甲地所在自然带的名称并说明其未横穿非洲大陆的原因。(6分)(3)分析丙地气候的形成原因。(4分)42.(14分)据图和表,完成下列问题。2000年中国人口跨省(市)流动的地区构成表(单位(%)(1)结合图表,简述2000年中国农村劳动力产业转移的流向特征并指出迁入地北京市的人口增长模式。(4分)(2)结合表,说出2000年中国人口跨省(市)流动的空间特征,并分析其原因。(6分)(3)简述农村劳动力转移对迁入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4分)43.(12分)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30年来,下图中某市1980-2009年城市化的过程。材料二:该市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城市病)。专家建议打造生态城市,生态城市模式是一种理想模式,技术与自然充分融合,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1)据材料一说出该市城市化进程的主要表现。(4分)(2)根据材料二,写出你所了解的“城市病”的表现,并针对“城市病”表现提出整改的合理建议。(8分)
地理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C 2.A 3.C 4.A 5.C 6.A 7.D 8.A 9.B 10.B 11.C 12.B 13.B 14.D 15.D 16.D 17.D 18.B 19.A 20.C 21.B 22.C 23.B 24.B 25.C26.C 27.A 28.D 29.B 30.C 31.A 32.B 33.C 34.C 35.B 36.D 37.C38.C 39.B 40.A二、非选择题41.(14分)(1)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4分)(2)热带雨林带(2分)。未横穿非洲大陆是因为东部为东非高原,地势高,上升气流弱,不能满足热带雨林发育的条件。(4分)(3)丙地常年受副热带高压带下沉气流及来自内陆的信风影响,再加上沿岸寒流的降温减湿作用,气候极其干旱。(4分)42.(14分)(1)主要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向第一产 业转移最少(2分),现代型(三低模式)(2分)(2)特征:从经济欠发达的省(市)流向经济发达的省(市);从内陆省(市)流向沿海省(市)。(4分)原因:为了获取较高的经济收入、较多的就业机会、较好的生活环境等。(2分)(3)促进迁入区经济发展;提高城市化水平;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增加交通压力等。(利弊各2分,共4分)43.(12分)(1)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人口比重增加);出现明显的功能分区。(4分,任写两点)(2)“城市病”表现:劳动力过剩,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环境质量恶化,受教育费用高,就医困难等,其他合理均可(4分)合理建议: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建设经济适用房,发展公共交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植树造林,将重污染工业外迁等,其他合理均可。(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