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第1页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第2页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第3页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

    展开

    绝密启用前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评卷人得分  一、单选题下图地区全年炎热干燥,昼夜温差大。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该地区昼夜温差大,主要原因是图中的A①强③弱    B①强②弱    C③强④强    D②强④弱2当地人们喜欢身着白色宽松的长袍、裹头巾,这种着装更便于A散热、防风沙    B驱寒保暖    C接受“日光浴”    D穿着和运动 【答案】1D2A【解析】1读左图可知,该地为热带沙漠气候,地处热带,纬度低,太阳辐射强,即右图中①强;该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小,即右图中②弱,地面获得太阳辐射能量多,均温较高,故B项正确。2读左图可知,该地应为热带沙漠气候地区的阿拉伯国家,宽松的长袍有利于散热,白色反射太阳辐射强,吸收太阳辐射小;热带沙漠气候风沙比较大,长袍和头巾有利于遮挡风沙,故A项正确。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①②两图表示的天气系统分别是A反气旋、气旋    B气旋、反气旋C暖锋、冷锋    D冷锋、暖锋4关于图示天气系统与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过境时,可能导致夏季暴雨B②过境时,可能带来沙尘暴C②过境后,气温升高,气压升高D①过境后,气温上升,气压升高 【答案】3C4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锋面天气系统。图示暖气团势力强大,主动向冷气团移动,冷气团被迫后退,是暖锋天气;图示冷气团势力强大,主动向暖气团移动,暖气团被迫抬升,是冷锋天气是暖锋天气,暖锋过境时,可能导致华南春季的连绵阴雨;暖锋过境后,气温上升,气压下降;②是冷锋系统,过境时,大风可能带来沙尘暴;冷锋过境后,气温下降,气压升高3示暖气团势力强大,主动向冷气团移动,冷气团被迫后退,是暖锋天气;图示冷气团势力强大,主动向暖气团移动,暖气团被迫抬升,是冷锋天气;气旋和反气旋是气压中心,与冷暖气团相遇形成的天气系统不同。选C正确。4是暖锋天气,暖锋过境时,可能导致华南春季的连绵阴雨,不是暴雨,A错;是冷锋系统,过境时,大风可能带来沙尘暴,B正确;②过境后,气温下降,气压升高,C错;①过境后,气温上升,气压下降,D错。选B正确。读下图“冬季某时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完成下面小题。5此时甲风向为A西北风    B东南风    C东北风    D西南风6此时与甲地相比,乙地A风力更大    B降水更多    C气压更高    D气温更高7丙地此时的天气特征A高温干燥    B高温多雨    C寒冷干燥    D温和湿润 【答案】5A6C7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等压线图判读及天气系统。图示冬季丙是高压中心,风由高压吹向低压,甲在高压中心的东南侧,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影响盛行西北风。等压线越密集,表示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高压控制下,盛行下沉气流,晴天多,降水少;图示冬季,距高压中心,即冬季风源地更近,气温更低。丙地处在高气压中心控制下,盛行下沉气流,多晴天;此时是冬季,天气寒冷干燥。5图示冬季丙是高压中心,风由高压吹向低压,甲在高压中心的东南侧,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影响盛行西北风。选A正确。6等压线越密集,表示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乙较甲等压线更密集,风力更小;高压控制下,盛行下沉气流,晴天多,降水少;乙较甲气压值高;乙距高压中心,即冬季风源地更近,气温更低。选C正确。7丙地处在高气压中心控制下,盛行下沉气流,多晴天;此时是冬季,天气寒冷干燥。选C正确。2018年最强台风山竹9月15日袭击菲律宾北部,留下一地疮痍;9月16日登陆我国,造成广东、广西、海南、湖南、贵州5省(区)近300万人受灾,5人死亡,1人失踪,160.1万人紧急避险转移和安置。读山竹路径图,回答下面小题。8山竹与下列哪种天气系统或天气成因一致A反气旋    B暖锋    C沙尘暴    D气旋9当山竹位于图中A处时,我国雷州半岛的风向为A东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南风 【答案】8D9B【解析】8台风山竹是强热带气旋,属气旋天气系统,是低气压中心;反气旋是高气压中心;暖锋和沙尘暴都是因冷暖气团相遇形成的锋面天气系统。选D正确。9北半球的气旋风是逆时针方向由外向气压中心吹的,台风是是气旋;当山竹位于图中A处时,雷州半岛处在低气压中心的西北侧,此时吹西北风。选B正确。晴朗无风的夜晚,地面因辐射而失去热量,常出现逆温现象。读图回答下面小题。10判断图c出现的时间最可能是A上午    B正午    C傍晚    D凌晨11逆温的影响有①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②利于雾的形成③使空气能见度减弱             ④减轻山区农作物冻害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10A11B【解析】10日出后,近地面接收太阳辐射增温,地面受热后向大气传递热量,较高的大气层吸收地面辐射增温,大气比地面增温慢,形成c图的形态随着地面不断增温,c形态消失,一般在正午前可形成a形态。选 A正确11逆温时大气上热下冷,空气稳定,对流不旺盛,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有利于雾的形成,②正确;雾的出现,使空气能见度减弱,③正确;逆温近地面空气热量不易,利于减轻山区农作物冻害,④正确。选B正确。【点睛】一般情况下,大气温度随着高度增加而下降,可是在某些天气条件下,地面上空的大气结构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反常现象,称为“逆温”,发生逆温现象的大气层称为“逆温层”。 逆温现象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沙尘暴的发生,对飞机的飞行也十分有利,也可应用于谷物种植,提高产量及质量,但大多数时候也会带来显著的大气污染。夜间少云时,地面热量散发较快,温度下降速度也随之增加,是地面温度和上部空气温度的差值降低,第二日早上出现辐射逆温的可能性也随之降低。降水天气则会减少逆温的出现概率,大雾天气将增加逆温的出现概率。下图为甲地所在区域某时刻高空两个等压面P1和P2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中甲、乙两地经度相同。完成下面小题。12此时甲地近地面的风向为A东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13此后,来自乙地的气团使甲地的天气发生明显变化。造成此次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是A气旋    B反气旋    C冷锋    D暖锋 【答案】12B13C【解析】【分析】试题分析:12.图示最高的等压面P2右边向下倾斜,说明近地面甲地南侧为高压,北侧(乙地)为低压,水平气压梯度力由甲指向乙——即由南向北;此图纬度都是北纬度,说明是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向右偏,甲地近地面风向由南风偏转为西南风。故选C13.乙地位于60°N附近,来自乙地的气团为冷气团,使甲地的天气发生明显变化,应为冷锋。故选D考点:风向判读、天气系统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14下列判断正确的有①图中现象出现的时间是夜晚 ②图中现象出现的时间是白天 ③此时吹山风               ④此时吹谷风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15关于图中气温、气压的说法正确的是A等压线的数值自下往上递增    B甲地气压较同一高度的乙地高C等温线的数值自上往下递减    D甲地气温较同一高度的乙地高16“晚见江山雾,宵闻夜雨来”是对甲地的形象写照。甲地的夜雨较多,其主要原因是甲地A夜晚的气温高于白天的气温,气流上升B夜晚气温低,空气中水汽遇冷凝结,形成降水C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低,气流上升D夜晚气流上升,水汽凝结形成降水 【答案】14C15B16D【解析】14温度由地面向高空递减的,由等温线和等压线分布可知,坡上温度高于谷底,谷底的气压大于坡面,气流沿山坡上升,吹谷风,是白天。选C正确。15位于同一高度的两地相比,甲地的气温比乙地低,甲地空气下沉,密度增大,甲地气压较同一高度的乙地高。选B正确。16甲处在谷地,夜晚山坡降温快,山上的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到谷底,迫使谷底中原有的暖空气抬升,在抬升过程中气温降低,水汽凝结形成降水,甲多夜雨选D正确。【点睛】山谷风是由于山坡上和坡前谷中同高度上自由大气间有温差而形成的地方性风。白天,山坡接受太阳光热较多,空气增温较多;与山顶相同高度的山谷上空,因离地较远,空气增温较少。于是山坡上的暖空气不断膨胀上升,在山顶近地面形成低压,并在上空从山坡流向谷地上空,谷地上空空气收缩下沉,在谷底近地面形成高压,谷底的空气则沿山坡向山顶补充,这样便在山坡与山谷之间形成一个热力环流。下层风由谷底吹向山坡,称为谷风。夜间,山坡上的空气受山坡辐射冷却影响,“加热炉”变成了“冷却器”,空气降温较多;而同高度的谷地上空,空气因离地面较远,降温较少。于是山顶空气收缩下沉,在近地面形成高压,冷空气下沉使空气密度加大大,顺山坡流入谷地,谷底的空气被迫抬升,并从上面向山顶上空流去,形成与白天相反的热力环流。下层风由山坡吹向谷地,称为山风。2017年7月30日,我国西北某地出现强沙尘暴。下图示意该地当日14时~24时气温、气压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7强沙尘暴经过该地的时间段是A16时~17时    B17时~18时C18时~19时    D19时~20时18与正常情况相比,强沙尘暴经过时,该地A气温水平差异减小    B水平气压梯度增大C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多    D大气逆辐射减弱 【答案】17C18B【解析】【分析】考查常见天气系统与天气。17由图中气温、气压随时间的变化特点可知本次强沙尘暴是因冷锋过境形成的,18时~19时这个时间段气温下降幅度和气压上升幅度都最大说明正是强沙尘暴伴随冷锋过境的时间段。故选C。18强沙尘暴经过该地时该地气温下降幅度和气压上升幅度都很大导致气温水平差异和水平气压梯度都增大A项错、B项正确。沙尘暴经过时沙尘弥漫大气能见度降低,削弱了太阳辐射,使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随之减少,但增强了大气逆辐射,故C、D两项错误。故选B。下表为北京2018年1月21日~24日天气资料。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9分析该段时期影响北京的天气系统为A暖锋    B冷锋    C气旋    D反气旋20该天气系统过境的日期为A21日    B22日    C23日    D24日21下列图示表示该天气系统过境后气压变化的是A    B    C    D 【答案】19B20A21A【解析】19该时段北京气温不断下降,中间经历一次短时降水过程,是冷锋过境;暖锋过境时,降水后气温会上升;气旋控制是连续的阴雨天,反气旋控制不会出现降水天气。选B正确。2021日出现降水过程,是锋面过境时;22日后天气转晴,气温下降,处在冷锋后冷气团控制下。选A正确。21冷锋过境前当地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冷锋过境时有降水过程;过境后,受冷气团控制,气温下降、气压上升;图B是反气压旋,图C是暖锋系统,图D是气旋。选A正确。【点睛】天气系统过境的气压变化:冷锋过境:气压上升,气温下降,中间有降水过程暖锋过境:气压下降,气温上升,中间有降水过程气旋过境:气压高-低-高,中间有降水过程反气旋过境:气压低-高-低,中间无降水过程下表为我国10月16日四城市的实测气温数据,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22最低气温拉萨比杭州低,主要原因是拉萨A纬度低    B大气削弱作用强C大气保温作用弱    D大气反射作用弱23北京比海口气温日较差大,主要原因是A纬度高    B白昼短    C空气质量差    D天气晴朗 【答案】22C23D【解析】22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包括纬度、地形、洋流等,从纬度看,一般纬度越低,气温越高,拉萨纬度低,气温应当高,而其气温低于杭州主要是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晴天多,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差所致,故选C。23纬度越高,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小,气温日较差小,A错。白昼时间短,气温升温时间短,气温日较差小,B错。大气吸收能力强,会导致气温日较差小,C错。北京该日天气晴朗,10月份为秋季,正值秋高气爽时期,白天削弱作用弱,夜晚保温作用差,气温日较差大,而海口周边为海洋,雨季时间长气温日较差小,D对。故选D。点睛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素有:    (a)纬度:气温日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减小。这是因为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节是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小的。一般热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12℃左右;温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8.0~9.0℃;极圈内气温日较差为3.0~4.0℃。    (b)季节  一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于冬季,但在中高纬度地区,一年中气温日较差最大值却出现在春季。因为虽然夏季太阳高度角大,日照时间长,白天温度高,但由于中高纬度地区昼长夜短,冷却时间不长,使夜间温度也较高,所以夏季气温日较差不如春季大。    (c)地形  低凹地(如盆地、谷地)的气温日较差大于凸地(如小山丘)的气温日较差。低凹地形,空气与地面接触面积大,通风不良,并且在夜间常为冷空气下沉汇合之处,故气温日较差大。而凸出地形因风速较大,湍流作用较强,热量交换迅速,气温日较差小,平地则介于两者之间。    (d)下垫面性质  由于下垫面的热特性和对太阳辐射吸收能力的不同,气温日较差也不同。陆地上气温日较差大于海洋,且距海越远,日较差越大。沙土、深色土、干松土壤上的气温日较差分别比粘土、浅色土和潮湿紧密土壤大。    (e)天气  晴天气温日较差大于阴()天的气温日较差,因为晴天时,白天太阳辐射强烈,地面增温强烈,夜晚地面有效辐射强降温强烈。大风天的气温日较差较小。我国南方某地新建一小型水库,某日两时刻(3时和15时)测得水库及其东西两侧气温分布如图所示,据此回答下面小题。24关于水库及其周围地区气温的描述正确的是A水库中心区的气温日变化最大B水库中心区的气温日变化最小C一天中水库中心区的气温始终高于东西两侧地区的气温D一天中水库中心区的气温始终低于东西两侧地区的气温25关于水库与周围地区之间形成的热力环流的描述正确的是A热力环流的方向不变    B水库中心区始终存在上升气流C白天风由水库吹向四周    D晚上风由水库吹向四周 【答案】24B25C【解析】24水库较周边陆地比热容大,不易冷也不易热,所以水库中心区的气温日变化最小;一天中一天中水库中心区的气温在白天时增温慢会低于东西两侧,夜晚时降温慢温度会高于东西两侧。选B正确。25水库较周边陆地比热容大,不易冷也不易热,白天水库热得慢形成高压区,周边地区热得快形成低压区,风由水库吹向周边地区;夜晚水库冷得慢形成低压区,周边地区冷得快形成高压区,风由周边地区吹向水库;水库与周边地区间的热力环流方向会因昼夜变化而变化的。选C正确。【点睛】海陆风的形成原理白天,地表受太阳辐射而增温,由于陆地土壤热容量比海水热容量小得多,陆地升温比海洋快得多,因此陆地上的气温显著地比附近海洋上的气温高。陆地上空气因受热膨胀,形成了低气压区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到了夜间,海上气温高于陆地,就出现与白天相反的热力环流,盛行陆风环流。海陆的温差,白天大于夜晚,所以海风较陆风强。在较大湖泊的湖陆交界地,也可产生和海陆风环流相似的湖陆风。海风和湖风对沿岸居民都有消暑热的作用。 
    第II卷(非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得分  二、综合题2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北美洲部分地区某月等温线分布图1)图中等温线反应的月份为几月?(1月或7月),简述判断的依据。2)描述图中等温线分布特征,并解释原因。3)受地形影响,图中A处等温线(-4°)出现小范围闭合,虚线框内等温线向南弯曲,依据等温线分析两处分别是何种地形。4)与甲地相比,乙地气温(高或低),试分析其原因。【答案】(1)1月份  大陆等温线向南弯曲(2)由低纬向高纬度递减(或与纬线平行);大陆等温线向南部弯曲;东部等温线密集,西部稀疏。(3)A处温度较周围地区高,应为盆地;虚线处等温线向南弯曲,温度较低应为山地(4)高,与甲地相比乙地纬度低,冬季正午太阳高度较大,白昼时间较长,获得的太阳辐射多;同时距冬季风源地较远,受寒冷的冬季风影响小;乙地沿海,受海洋下垫面影响,冬季降温慢;乙地受墨西哥湾暖流影响,温度较高。【解析】【详解】(1)图示为北美大陆,图示大陆等温线向南弯曲,说明陆地较海洋温度低,是冬季1月份  (2)等温线的分布特征从其疏客度、走向及延伸方向等方面说明;图示等温线由低纬向高纬度递减,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大陆等温线向南部弯曲;东部等温线密集,西部稀疏;沿海地区等温线与海岸线平行。(3)闭合处等温线数值根据“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原则可判断,A处温度较周围地区高,应为盆地;虚线处等温线向南弯曲,温度较周边地区低应为山地(4)与甲地相比,乙地气温高,影响温度的因素有纬度、地形、洋流、海陆分布等;与甲地相比乙地纬度低,冬季正午太阳高度较大,白昼时间较长,获得的太阳辐射多,温度较高同时乙距冬季风源地较远,受寒冷的冬季风影响小,气温较高;乙地沿海,受海洋下垫面影响大,冬季降温慢;乙地受墨西哥湾暖流影响,温度较高。【点睛】等温线的判读:1、气温大致是从低纬向两极递减。北半球等温线数值由北向南递增,南半球等温线数值由南向北递增。2、由于海水的比热(热容量)比陆地大,所以,同一季节同纬度地区的陆地和海洋气温高低不同。夏季,大陆升温快,平均温度比同纬度海洋高;冬季,大陆降温快,平均温度比同纬度海洋低。大陆等温线向较高纬度地区凸, 大陆气温较高     当地为夏季;大陆等温线向较低纬度地区凸,大陆气温较低,当地为冬季;海洋等温线向较高纬度地区凸,海洋气温较高  当地为冬季;海洋等温线向较低纬度地区凸  海洋气温较低, 当地为夏季; 3、陆地等温线受地形起伏的影响,会发生弯曲。根据同一地区,地势越高气温越低,地势越低气温越高的特点,①如果等温线闭合,内线数值大 ,中心气温高 ,中心地势低, 盆地(洼地);内线数值小中心气温低中心地势高,山地(高原)。②如果等温线不闭合,等温线向高值凸, 中间比两侧气温低,中间地势高、山脊;等温线向低值凸 ,中间比两侧气温高,中间地势低、山谷。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