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
展开河北武邑中学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
读甲、乙两幅图,回答下列各题。
甲 乙
1. 两幅图相比较
A. 甲图比例尺大于乙图 B. 甲图的比例尺小于乙图
C. 两图比例尺相同 D. 两图所示地区范围相同
2. 下列有关图中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①地位于③地的东北方向 B. ①②地之间距离比①④地之间距离长
C. 四地均位于我国季风区 D. 乙图描述的地理事物更详细
【答案】1. A 2. B
【解析】
【1题详解】
根据两图中的经纬线间隔可知,甲的经纬度间隔为1°,乙的经纬度间隔为2°,甲表示内容更详细,图幅范围最小,所以甲的比例尺大于乙,选A对。
【2题详解】
根据经纬度判断,①地位于③地的西南方向,A错;②④经度相差不大,②纬度接近42°N,④纬度接近40°N,而①地大致在40°N,所以①②地之间距离比①④地之间距离长,B正确;①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处于地势第二级阶梯上,②③④位于第三级阶梯,C错;因甲的比例尺大于乙,所以甲图描述地理事物更详细,D错。
【点睛】比例尺:
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或扩大的程度。公式为: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比例尺有三种表示方法:数字式,线段式,和文字式。三种表示方法可以互换。一般讲,大比例尺地图,内容详细,几何精度高,可用于图上测量。小比例尺地图,内容概括性强,不宜于进行图上测量。
从南海、东海、黄海到渤海,我国18000km的大陆海岸线上,每天都在上演“填海大戏”。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3. 图示GIS应用的领域是( )
A. 环境评估 B. 国土管理
C. 城市规划 D. 灾害预测
4. 通过图示GIS空间分析,能得到近年来我国( )
A. 填海区人口迁入数量 B. 填海区植被类型
C. 填海区土地利用类型 D. 填海区面积
【答案】3. B 4. D
【解析】
【3题详解】
根据材料,该测试分析是对填海造陆情况的分析,填海影响的是陆地面积,属于国土管理。选B对。
【4题详解】
通过图示GIS空间分析,可知“填海大戏”结果是扩大陆地面积,也就是通过图示GIS空间分析,能得到近年来我国填海区面积的变化情况,据此选D,通过该分析,不能得到人口、植被、土地利用类型的信息。
【点睛】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用于城市的信息管理与服务、交通道路管理、环境管理以及城市规划、防灾减灾等)。GIS可以得到常规方法或普通信息系统难以得到的重要信息,实现地理空间过程演化的模拟和预测。 GIS与测绘学和地理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大地测量、工程测量、矿山测量、地籍测量、航空摄影测量和遥感技术为GIS中的空间实体提供各种不同比例尺和精度的定位数;电子速测仪、GPS全球定位技术、解析或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遥感图像处理系统等现代测绘技术的使用,可直接、快速和自动地获取空间目标的数字信息产品,为GIS提供丰富和更为实时的信息源,并促使GIS向更高层次发展。
板栗属于喜光、喜暖的落叶阔叶树种,是北京西山地区重要的经济林木。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5. 在图中所示甲乙丙丁四地,年降水量由多到少的正确排序是( )
A. 甲乙丙丁 B. 乙甲丙丁
C. 丙丁乙甲 D. 丁丙乙甲
6. 在甲乙丙丁四地中,最适宜大面积栽种板栗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5. C 6. B
【解析】
试题分析:
【5题详解】
.北京处在温带季风区,降水主要受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的影响。图中甲地距海近,又处在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最多。乙、丙、丁三地都处在东南季风的背风坡,且距海依次变远,所以降水依次较少。
【6题详解】
板栗喜温喜光,甲地处在阳坡,光照条件好,并且海拔比较低,温度较高,适合板栗栽种。
考点: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读图,回答下面各题。
7. 关于图中山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①所示山脉是我国内流区域和外流区域的分界线
B. 图②所示山脉是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C. 图③所示山脉是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D. 图④所示山脉是我国半干旱地区和干旱地区的分界线
8. 黄河发源地的山脉是( )
A. B.
C. D.
9. 图示山脉中,为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分界线的是( )
A. B.
C. D.
【答案】7. D 8. A 9. D
【解析】
考查我国主要的地理分界线,主要的山脉。
【7题详解】
根据经纬度和山脉走向可以进行空间定位,①山脉是巴颜喀拉山,是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不是我国内流区域和外流区域的分界线,A错误;②是秦岭,是我国800毫米等年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是东部季风区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不是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B错误;③是雪峰山,是我国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不是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C错误;④是贺兰山,是我国200mm等降水量的分界线,是我国半干旱地区和干旱地区的分界线,D正确。故选D。
【8题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由上题分析结论可得,图①山脉是巴颜喀拉山,A正确。故选A。
【9题详解】
由以上分析可知,图示山脉③是雪峰山,是我国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为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分界线,D正确。故选D。
读下面的等值线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各题。
10. a为500米,b为1000米,地处浙江省内( )
A. 气压:甲<乙 B. 气温:甲<乙
C. 降水:甲<乙 D. 坡度:甲<乙
11. a为1000百帕,c为990百帕,夏秋季地处华南某地区( )
A. 乙吹东南风,甲吹西北风 B. 风速:甲<乙
C. 该气流系统为反气旋 D. 该系统带来急风暴雨
12. a为2℃,b为5℃,c为8℃,该图为贵州某地某月等温线图( )
A. 为冬季某月等温线图 B. 乙为向阳山坡
C. 甲比乙低约500米 D. 甲地和乙地宜发展耕作业
【答案】10. C 11. D 12. A
【解析】
试题分析:
【10题详解】
a为500米,b为1000米,根据等值线变化规律,可以判断图示为山地地形。海拔升高,气压降低,气温降低,所以气压乙<甲,A错。气温乙<甲,B错。图示区位于浙江境内,乙处为迎风坡,甲地背风坡,降水甲<乙,C对。甲处等高线密集,坡度大,D错。
【11题详解】
根据气压值,图示为低压中心,华南地区的气旋。气流呈逆时针方向辐合,乙吹西南风,甲吹东北风,A错。等压线越密集,风速越大,所以乙<甲,B错。该气流系统为北半球的气旋,C错。该系统可能带来急风暴雨,D对。
【12题详解】
若是等温线,根据温度变化趋势,贵州位于亚热带地区,冬季温和,根据气温值可以判断,此时是冬季,A对。根据温度变化规律,地形为盆地,乙为阴坡,B错。甲乙温差为3℃,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所以甲比乙高约500米,C错。甲地坡度陡,不适宜发展耕作业,D错。
考点:等值线图判读,等值线的递变规律,常见天气系统及特征。
2017年国庆长假期间,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赴我国东南某地进行野外考察,若下图为该小组考察区域的地形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3. 甲、乙、丙、丁四处中,能最早看到日出的是( )
A. 甲处 B. 乙处 C. 丙处 D. 丁处
14. 该地断崖处有一攀岩训练场,该攀岩训练场的攀爬高度可能为( )
A. 150 m B. 100 m C. 50 m D. 10 m
【答案】13. B 14. C
【解析】
【13题详解】
国庆长假期间,时间是10月份,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太阳从东南方升起;甲地位于谷地,丙丁受山地阻挡,看到日出较晚;乙地位于山顶位置,不受到山地的阻挡,最先看到日出,故B项正确。
【14题详解】
据图可知,断崖处有两条等高线重叠,且图中的等高距为25米,计算可知断崖的相对高度为25米—75米之间,故攀岩训练场的攀爬高度可能为50米,C项正确。
读下面两幅图,回答下列各题。
15. 图中A、B两阴影区域相似的主要自然地理特征有
①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②多草原、荒漠景观 ③湖泊众多,以外流河为主 ④淡水资源短缺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6. 与C地降水分布特点无关的因素是
A. 海陆位置 B. 地形
C. 盛行风 D. 植被
【答案】15. B 16. D
【解析】
【15题详解】
通过图中湖泊轮廓和地名分析,A地区位于中亚里海沿岸,B地区位于我国塔里木盆地,两阴影区域位于亚欧大陆中部,远离海洋,气候干旱,河流以内流河为主,相似的主要自然地理特征有:①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②多草原、荒漠景观;④淡水资源短缺。故B项正确。
【16题详解】
从图中等降水量线分析,C地降水较多,主要原因是临近黑海,受西风影响,处于大高加索山迎风坡;与之无关的因素是植被多少,故D项正确。
中国现有荒漠化土地267.4万km2,其中风蚀荒漠化187.3万km2,土壤盐渍化17.3万km2,冻融荒漠化36.3万km2。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古、西藏、甘肃等省区。读我国荒漠化主要分布统计图和荒漠化发展与结果图,完成下列各题。
17. 从荒漠化的发展图我们可以看出荒漠化的实质是( )
A. 风蚀荒漠化 B. 土壤盐渍化
C. 冻融荒漠化 D. 土地退化
18. 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导致的后果是( )
A. 人口向河流下游迁移 B. 荒漠化使人口出现溯源迁移
C. 荒漠化导致植物死亡而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D. 绿洲向河流下游退缩
【答案】17. D 18. B
【解析】
【17题详解】
图中显示的荒漠化包括风蚀荒漠化,土壤盐渍化,冻融荒漠化,实际是一种土地退化的现象,据此选D。
【18题详解】
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水源缺乏,荒漠化导致的后果是人口趋近水源,会向河流中上游迁移,也就是荒漠化使人口出现溯源迁移,伴随着水源的变动及人口的迁移,绿洲向河流中上游退缩;荒漠化导致植物死亡使得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据此分析选B。
【点睛】荒漠化的原因与防治
(1)荒漠化的成因
从自然因素看,西北地区的地表除山丘陵外,平地覆盖着深厚的疏松沙质沉积物,加上大风日数多而且集中,这就为风沙活动提供条件
气候因素特别是年降雨量的变化,往往影响着荒漠化的进程。多雨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相反,持续干旱则促进荒漠化的进程,但并非决定性作用
人类不仅是造成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也是荒漠化的受害者。人为因至素主要表现为过度樵柴、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和工矿交通不注意环保等方面
(2)荒漠化的防治
核心:人与自然的协调
内容:一是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危险的土地;二是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三是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3)治理措施和经验
干旱、半干旱流沙地区飞机播种、设置沙障固沙、钻孔深栽等造林技术世界领先
宁夏中卫沙坡头采用草方格沙障。一方面可以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另一方面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物的存活
恢复自然植被是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荒漠植物一般具有强大的耐旱力,有的根系和地下茎特别发达,以便从土壤和岩隙间吸收水分;有的茎叶具有毛或细刺;或者退化无叶,以减少蒸腾;有的具有耐盐特性。
下图中阴影地区以干旱严重闻名,被称为“旱腰带”。现在该地区道路四通八达,万亩酿酒葡萄绿满田野,过去贫穷落后的“旱腰带”已变成如今名副其实的“金腰带”。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9. 制约该区域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 )
①地处干旱地区,降水稀少 ②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
③年积温低,作物只能一年一熟 ④季风气候,旱涝灾害频繁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③
20. 该区域发展葡萄种植业的突出优势是( )
A.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B. 道路四通八达,交通便利
C. 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D. 劳动力充足,生产经验丰富
【答案】19. A 20. B
【解析】
根据图示种植区位置,位于黄土高原南部,属于半湿润区,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季风气候夏季暴雨集中,旱涝灾害多。年降水量少,晴天多,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利于葡萄种植。
【19题详解】
根据材料,该地是黄土高原南部,地处半湿润地区,制约该区域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不包括降水稀少,①错。黄土高原区,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②对。属于暖温带,年积温较高,作物两年三熟,③错。季风气候,旱涝灾害频繁,④对。C对,A、B、D错。
【20题详解】
该区域年降水少,晴天多,发展葡萄种植业的突出优势是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利于养分积累,A对。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地形不平坦,B错。交通条件不是种植业主要影响因素,C错。葡萄生产是后来发展的,生产经验没有优势,D错。
下图为我国华北地区某山南麓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1. 图中甲地7、8月份最易发生的自然灾害是
A. 地震 B. 崩塌 C. 山洪 D. 干旱
22. 防御甲地春季主要气象灾害的有效措施是
A. 植树造林 B. 拆除库坝
C. 禁止开矿 D. 合理抽取地下水灌溉
【答案】21. C 22. D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我国华北地区某山南麓等高线地形图为背景,考查河流地貌和区域自然灾害的类型和应对干旱的措施,意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相关知识的应用能力。
【21题详解】
由图可知,该地位于华北地区的山麓地带,夏季受来自海洋的东南季风的影响,由于该地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受山地的抬升作用影响,多地形雨,因此,夏季该地河流补给量大,再加上河流的支流多,因此汇水量大,河流水位会暴涨,上游流经山地,流水快,汇水速度快,下游地势平坦,流速减缓,排水不畅,极易导致山洪的爆发,据此选C。
【22题详解】
华北地区,春季降水少,需水量大,易出现春旱,应对春旱的有效措施是抽取地下水灌溉,D正确;种植造林、拆除库坝、禁止开矿等措施,都不能缓解春季旱情,ABC错。
【点睛】华北春旱的成因:
自然: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多大风,加速水分蒸发;主要仍受西北风影响,东南风带来得水汽少,降水少;河流刚结束枯水期,径流量小。
社会:农作物进入生长期,需水量大,农业用水增加;工业生产和生活用水量增加,造成水资源短缺。
华北地区春旱主要防治措施:
(1)在较大河流上修水库,夏季拦蓄洪水,春季引水灌溉;
(2)调整种植结构,压缩高耗水农作物种植面积,发展旱作农业;
(3)改革灌溉方式,发展节水灌溉;
(4)实施跨流域调水,解决春季灌溉水源不足问题;
(5)春旱严重时,可局部实施人工增雨,缓解旱情;
(6)营造防护林,改善华北地区的自然环境。
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乌裕尔河下游地区,区内湖泊星罗棋布,河道纵横,水质清澈、苇草肥美,沼泽湿地生态保持良好,被誉为鸟和水禽的“天然乐园”。黑龙江省政府将扎龙自然保护区作为全省重要的保护对象。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23. 下列关于扎龙湿地形成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②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
③有冻土分布,地表水不易下渗 ④气候寒冷,地下水位低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4. 对扎龙湿地进行重点保护的主要目的是
A. 涵养水源 B. 调蓄洪水
C. 美化环境 D. 保护生物多样性
25. 扎龙湿地对齐齐哈尔市环境调节能力最强的时期是
A. 1月至2月 B. 3月至5月
C. 6月至9月 D. 10月至12月
【答案】23. A 24. D 25. C
【解析】
试题分析:
【23题详解】
扎龙湿地位于黑龙江省北部,因地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地下有冻土分布,加之地势低洼积水形成,A正确。
【24题详解】
扎龙湿地是世界最大的芦苇保护区,丹顶鹤自然保护区,生种类繁多,建立保护区的目的是保护生物多样性,D正确。
【考点定位】湿地保护
二、综合题。
26.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畜、多风、植被稀疏。图5所示区城中,M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
(1)分析M处附近沙源较丰富的原因。(6分)
(2)分析H县城附近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的原因(8分)
(3)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M处的沙丘群规模是否会扩大产生了争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为其提供论据。(8分)
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
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
【答案】(1)(M处附近的)河流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河边、河床沉积;(3分)(河水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季节河床裸露;(2分)风沙在此沉积。(1分)
(2)冬春季节盛行西北季风(偏北风);(2分)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3分)H县城附近为河谷交汇之地,(形成风口,导致狭管效应)(3分)
(3)观点A:扩大
论据:该区域西临黄土高原,北邻内蒙古高原,大风可将沙尘吹到此处;(2分)河流持续搬运泥沙;(2分)人类活动用水量增加,导致河床裸露期增长;(2分)风出风口后,在M地速度降低,风沙在此沉积(2分)
观点B:不会扩大
论据:位于半湿润区,降水较丰富,风沙发生季节短(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2分)河流源地及径流地区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使河流搬运的泥沙量减少);(2分)沙源集中分布在河床与河边,面积较小,不足以形成面积较大的沙丘群;(2分)位于山区,附近有水库,沙丘群难以向周围扩展。(2分)
【解析】
(1)该问主要考查地貌和地质作用。沙源来自于流水沉积和风力沉积作用,从这两方面思考,从文字材料中可以获取的信息是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河流携带的泥沙量大,在M处沉积;从图中来看,该地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多大风天气,枯水季节河床裸露,风力携带沙尘在此沉积。
(2)该问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从文字材料中可以获知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从图中来看该县城位于河谷中,且河谷走向与冬春季节的风向一致,从等高线分布了解该地地形特别易于聚风形成狭管效应,故风力强劲。
(3)该问主要考查我国特定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该题为开放性试题,无论选择哪种观点,只要言之有理,论据能够支撑自己的观点即可。考虑的要点主要是该地的主要自然特征以及图文资料所提供的信息。沙丘形成源于流水沉积和风力沉积作用,沙丘规模扩大或缩小可从是否有利于流水沉积和风力沉积作用入手分析,其影响因素包括植被覆盖、地形状况、河流流量季节变化、风力作用变化。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中国区域地理,重点考查等高线、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地貌的形成和地质作用。
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英吉利海峡海底隧道为铁路隧道,它使欧洲铁路网连成了一体(下图)。隧道启用后伦敦至巴黎3小时即可到达,每年通过隧道的旅客人数约1 800万人,货运量达800万吨。
材料二 土豆,俗称洋芋,性喜温凉,营养价值高、适应力强、生长周期短、产量大。17世纪前后传入爱尔兰,成为主要粮食作物。1801年爱尔兰人口约为520万,至1841年爱尔兰人口几乎翻了一番,土豆的传入对当地人口的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1)试分析英吉利海峡风浪较大的原因。
(2)简述修建英吉利海峡海底隧道的意义。
(3)分析土豆对爱尔兰人口增长的影响。
【答案】(1)原因:终年受西风影响;海峡狭窄,走向与西风风向一致,形成狭管效应;海面摩擦力较小,所以风浪较大。
(2)意义:缩短了英国与欧洲大陆间的旅行时间;完善了欧洲的交通运输网;受气象因素影响较小,提高了运输能力;加强了区域间经济、文化的合作与交流。(其它答案合理即可得分)
(3)影响:爱尔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多阴雨天气,光热不足,不利于谷物的生长,但利于土豆生长。土豆营养价值高,产量大,生长周期短,弥补了谷物的不足。由于粮食充足,促进了人口增长。
【解析】
试题分析:
(1)风力的大小与所处的风带、位置的轮廓形状、地形的走向与盛行风的风向关系、摩擦力的大小等有关。英吉利海峡终年受西风影响;海峡狭窄;走向与西风风向一致,形成狭管效应;海面摩擦力较小,所以风浪较大。
(2)一种大型的交通运输方式都可以起到缩短运距、完善交通网、加强区际联系的作用。海底隧道在海面下,受气象影响小,提高了运输能力。
(3)“民以食为天”,爱尔兰因为其海洋性气候不适合谷物的种植,但可以生长土豆。土豆不仅营养价值高,还正好可以弥补谷物的不足,促进了人口的增长。
考点:本题组考查区域农业发展、世界主要地区。
28.据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山西省煤炭外运路线图
材料二: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图
材料三: 西气东输二线工程于2008年正式开工,主干线西起新疆霍尔果斯,南可达广东、香港。我国“西电东送”工程目前已取得实质性进展。滇黔两省与广东省签订了“西电东送”协议,至2005年滇黔两省已向广东省输送了500万千瓦左右的电力。“十五”期间总装机容量为660万千瓦的秦山二期、秦山三期和岭澳、田湾4个核电项目建成投产。与相邻省区近年来开发的大型露天煤矿相比,山西省的煤炭开采不具优势。
材料四:山西省煤炭综合利用图
(1)据材料一可以得出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有哪些?
(2)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得出我国能源消费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应采取什么措施。
(3)据材料三分析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面临的困境是什么?
(4)据材料四具体分析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为缓解煤炭资源开发面临的困境有何作用?
【答案】(1)市场距离近,交通便利。
(2)材料一,能源消费结构单一。大力发展水电、核电等新能源,实现能源消费结构多元化。
材料二,能源供求配置不平衡。进行能源的跨地区调配。
(3)市场萎缩。
(4)发展电力、炼焦等以煤为原料的工业,加强煤炭的加工和转化,调整能源工业的生产结构和产品的输出结构;发展炼铝、炼钢等高能耗工业;增加了煤炭的销售渠道。
【解析】
整体分析:山西距京津等沿海发达地区距离近,交通便利,煤炭开发市场广阔。我国能源资源分析不均,运煤线路方向,说明煤炭资源东西分布、需求差异大。措施是进行能源的跨地区调配。能源结构的调整,促使煤炭资源开展综合利用,摆脱困境。
(1)山西省距东部沿海发达区的市场距离近,有运煤专线,交通便利。有利于煤炭开发。
(2)根据材料一分析,煤炭外运中路线是东西向的,说明我国能源供求配置不平衡。西部能源多,需求量灈。东部能源少,需求量大。措施是进行能源的跨地区调配。
材料二显示各类能源所占百分比,煤炭占比重很大,说明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单一。措施是大力发展水电、核电等新能源,实现能源消费结构多元化。
(3)根据材料三分析,我国“西电东送”工程实施,陕西周边省区煤炭开采,导致山西省煤炭资源优势降低,煤炭开发面临的困境是市场萎缩。
(4)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有利于发展电力、炼焦等以煤为原料的工业,加强煤炭的加工和转化,调整能源工业的生产结构和产品的输出结构。发展炼铝、炼钢等高能耗工业。增加了煤炭的销售渠道。
29.加蓬石油、森林资源丰富,但种植业较落后,已耕地面积不到全国土地面积的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加蓬地理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 加蓬从2010年开始禁止原木出口,并制定了长期出口木制成品和半成品的目标。
(1)利伯维尔的气候特点是 。
(2)与博韦处的河面海拔相比,马苏库处的河面海拔较 。判断理由是
(3)我国某企业从加蓬进口一批原油,北京时间2015年5月4日18时电话联系对方,此时利伯维尔的区时是2015年5月 日 时。加蓬原油出口到我国的最佳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
(4)从自然因素考虑,在让蒂尔港建木材加工厂有哪些优势?
(5)分析加蓬发展种植业的有利自然条件。
【答案】(1)终年高温多雨
(2)高 河流从马苏库流向博韦
(3) 4 11 海运
(4)①靠近原料产地,木材资源丰富;②靠近河口,原木运输便利;③靠近海港,产品出口方便;
(5)①热量充足,降水丰沛;②水系发达,灌溉水源充足;③宜林可垦地多,耕地后备资源充足。
【解析】
【详解】(1)从图示位置判断,利伯维尔位于赤道附近,为热带雨林气候,故利伯维尔的气候特点是终年高温多雨。
(2)水往低处流,图示河流由马苏库流向博韦,即高处流向低处,据此,与博韦处的河面海拔相比,马苏库处的河面海拔较高。
(3)图示经度显示利伯维尔位于东一区,与北京相差7个时区,故根据区时计算方法,当北京时间2015年5月4日18时,利伯维尔的区时是2015年5月4日11时。加蓬与我国远隔大洋,原油运输需要海洋运输。
(4)从自然因素考虑,让蒂尔港建木材加工厂一般要考虑原料、地租、气候等。从自然条件分析,该地属于热带雨林,森林资源丰富;人少地多,土地资源丰富;位于沿海平原地区,利用工厂的建设;因该地位于热带地区,高温炎热,而临近海洋地区,气候较凉爽。
(5)结合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联系该地的气候、地形、水源等具体分析。
【点睛】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自然因素:1.气候:热量、光照、降水影响极大。2 地形:影响农业的类型(平原与山区不同)、影响农作物的分布(农作物随海拔有所不同)。3土壤: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土壤适宜生长不同作物,东南丘陵的红壤适宜种茶树等。
社会经济因素:1市场: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2交通运输:园艺业、乳畜业产品容易变质,要求有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3政策:国家政策和政府干预手段影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