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二轮复习:专题(5)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作业)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8/566964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9届二轮复习:专题(5)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作业)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8/566964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9届二轮复习:专题(5)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作业)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8/566964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9届二轮复习:专题(5)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作业)
展开五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选择题
1.数据统计是研究经济史的重要途径。观察下图,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 )
A.官营手工业束缚了中国经济发展
B.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落后于世界
C.开放通商口岸加速中国经济发展
D.列强侵略是中国落后的主要原因
【解析】选D。从图中经济数据变化中可以看出中国所占世界工业生产的相对份额从1860年开始出现大的变化,这与1840年后列强侵略中国有关,也就是说列强侵略是中国落后的主要原因,故D正确;明朝中叶后,私营手工业在手工业中占据主导地位,A错误;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落后于世界结论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错误;开放通商口岸加速中国经济发展不符合题意,C错误。
2.(2018·南通三模)下面是1866—1913年上海华商部分机器厂情况统计表,该表可以表明 ( )
类 别 | 1866—1894年 | 1895—1913年 | ||
设厂数 (个) | 设立资本 (元) | 设厂数 | 设立资 本(元) | |
轧花机制造 | 3 | 300 | 14 | 2 520 |
缫丝机制造 | 1 | 400 | 9 | 5 600 |
纺织、 针织机修配 | — | — | 8 | 13 370 |
A.近代民族企业的资本雄厚
B.清政府大力扶持民族工业
C.甲午战后纺织业自主发展
D.民族重工业得到初步发展
【解析】选D。题干中民族工业投资额的资本单位为元,且单个工厂资本约为800元左右,资本薄弱,故A错误;甲午战争后,为扩大税源,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且政策带有被动被迫性质,故B错误;C中“自主”两字不妥,近代技术受控于欧美列强,且从表格中反映不出来,故C错误;通过对比可知甲午战争前后机器制造业(重工业)的投资额、工厂数增加,故D正确。
3.(2018·盐城三模)1922年中华国货维持会在其编选的《劝用国货》中记述:“江西夏布好,蒙古羔羊毛。浙绸苏缎亮又牢,瓷器景德窑。薛针锦绣巧,豫鲁府绸超,雨前龙井滋味好。”1928年上海市教育局《爱用国货歌》中记述:“佛山雕刻,江浙丝罗,价廉物美,远胜洋货。”这些记述主要意在
( )
A.引导国人创办近代工业
B.强调国货质量优于洋货
C.倡导使用国货抵制洋货
D.发展振兴传统手工业
【解析】选C。题干中的材料来自《劝用国货》《爱用国货歌》,其中的内容说到了各种国货的好处与优点,所以其主要意图应该是提倡使用国货和抵制洋货,故选C;A、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由于题干中没有提到国货与洋货的比较,所以也不能得出B的结论,故排除A、B、D。
4.有一张20世纪初的合影,照片中的人物长袍马褂,案几的左右分别放置新式的煤油灯和闹钟,中间则摆着水烟袋、紫砂壶和一对青花小碗。这张照片折射出近代社会 ( )
A.传统与现代交融 B.中式与西式对垒
C.文明与落后冲突 D.乡村与城市同步
【解析】选A。闹钟是现代文明的产物,水烟袋、紫砂壶和一对青花小碗是传统的物质文明。两者并存于日常生活中,表明传统与现代交融,A正确;中式和西式对垒是指中西方文化的冲突,材料没有涉及,B错误;文明与落后冲突是指文明和落后之间的对抗和敌对态度,材料没有涉及,C错误;乡村与城市同步与史实不符,近代中国乡村远远落后于城市,D错误。
5.1895年至1898年,全国出版社的中文报刊有112种,其中80%左右是中国人自办的。这些报刊中,有介绍西方科学技术的,有专门报道市场调查的,此外还有专门为稍通文墨的人办的通俗报刊,有为妇女儿童们创办的妇孺报,也有为各行各业创办的行业报,其中影响较大的是政治性报刊。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报纸”与“刊物”不分,贴近民众生活
B.注重舆情监督,通达社情民意
C.“维新”与“革命”论战,争取舆论支持
D.提倡民主科学,促进政治进步
【解析】选A。材料中时间是1895年至1898年,中文报刊发展壮大,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阅读需要,介绍西方科学技术的、专门报道市场调查的等,更多带有“刊物”的特色,介绍专业知识为主,而各行各业创办的行业报、政治性报刊更多带有“报纸”的特点,具有传递实时信息、舆论监督功能,所以材料反映了“报纸”与“刊物”不分,贴近民众生活的信息,A正确。
二、非选择题
6.(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的20年间,外资轮运企业垄断了中国沿海及内河航运,清政府担心漕粮运输受制于外轮。已至暮年的晚清政府既无振作航运业的完备之法,又无力筹集全部资金,统管局务;中国社会大量游资的持有者买办商人拥有大量资金,却由于利润刺激大多将资本投向外国股份公司,“深受洋人盘剥之”……而且,洋务运动的军事建设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于是,李鸿章向当时的同治皇帝上书,要求公开发行股票,通过股票募集资金,然后进行轮船招商。
——摘编自李玉《晚清政治经济史论》
材料二 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地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推动着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据材料一,说明轮船招商局创办的目的和实行“官商合办”的原因。(5分)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二的核心观点。(9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20字左右)
【解析】第(1)题,第一问,从材料一“鸦片战争后的20年间,外资轮运企业垄断了中国沿海及内河航运,清政府担心漕粮运输受制于外轮。……而且,洋务运动的军事建设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得出,打破外国对中国航运的垄断,辅助军亊工业;第二问,从材料一“已至暮年的晚清政府既无振作航运业的完备之法,又无力筹集全部资金,统管局务;中国社会大量游资的持有者买办商人拥有大量资金,却由于利润刺激大多将资本投向外国股份公司,‘深受洋人盘剥之’ ……李鸿章向当时的同治皇帝上书,要求公开发行股票,通过股票募集资金,然后进行轮船招商”可知实行“官商合办”的原因。第(2)题,归纳材料二“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地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推动着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可知其核心内容是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运用洋务运动的内容及作用的史实,论证说明。
答案:(1)目的:打破外国对中国航运的垄断,辅助军事工业。(2分)
原因:清政府财政困难;民间存在大量游资;借鉴外国股份公司的模式。(3分)
(2)
观点(1分) | 论证和论据(8分) | 说明 | |
洋务运动推动了 中国社会的近代 化(1分) | 经济 | 创办近代工业,瓦解自然经济,刺激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迈出中国近代化第一步(2分) | 观点1分 论证和论据任选四个角度,每个角度2分 |
军事 | 举办军事工业,创办海军,推动军事近代化(2分) | ||
社会 结构 | 促进了近代产业工人队伍的壮大,推动了中国社会结构的近代化(2分) | ||
文化 | 创办近代新式学堂和派遣留学生,推动了中国教育和思想的近代化(2分) | ||
社会 生活 | 创办轮船公司和修建铁路,推动了交通近代化;创办电报局,推动了中国通讯的近代化(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