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19届二轮复习专题讲义:第13课时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学案

    2019届二轮复习专题讲义:第13课时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学案第1页
    2019届二轮复习专题讲义:第13课时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学案第2页
    2019届二轮复习专题讲义:第13课时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学案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19届二轮复习专题讲义:第13课时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学案

    展开

    专题十   近代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思维导图】            13课时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一、专题主线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就其原因而言,是生产力不断发展的结果,也与资本主义的侵略性、扩张性密不可分;就其阶段而言,则经历了雏形出现、进一步拓展、初步形成与最终形成的过程。   主线一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原因及影响  (1)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是世界市场形成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伴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完成而完成。  (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也是殖民扩张的过程。在世界市场中,欧美工业化国家是中心,而亚非拉广大国家和地区沦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主线二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经历的四个阶段  (1)资本主义萌芽和商品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推动欧洲人走向海洋,新航路开辟使世界连成一个整体,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2)荷兰、英国等国的早期殖民扩张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  (3)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爆发于英国,以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为标志,伴随着在世界范围内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的殖民活动,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4)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端于德国、美国,核心成果是电力、内燃机、新能源的广泛应用,随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及瓜分世界狂潮的出现,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二、真题再现12018全国卷)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        B.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C.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        D.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史学研究视角和方法。  解题思路材料中有关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研究视角有:经济角度、政治角度、自然因素角度,这说明对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认识越来越多元, B项正确,历史研究设有唯正确的观点,研究角度不同,点也就不同, A项错,材料中的英国最早具备经济条件、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完制、英国自条件优越等,这些视角都是英国与其他国家的比较而得来的,C错误,后期的研究未必比传统点更为可信, D项错误。答案:B2(2017··T33)                   3英国国民总收入变化表年份17701790—17931830—1835数额(百万英镑)140175360英国工人实际工资变化表(即按实际购买力计算的工资,1851年为100。)年份175517971835指数427442487869综合表3可知,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A.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     B.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C.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             D.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工业革命的全面理解。解题思路解答本题的关键就在于是否能读懂表格数据。工业革命期间国民收入逐年增加,而且增幅较大(两倍多),工人实际工资总体有所增加,但在1797年有所下降,增速有限(不到一倍)。依据二者的增幅数据比较可知,这一时期,国民总收入增加较多而工人工资增加较少,表明社会贫富差距拉大。据此,正确答案为DABC选项均与历史事实不符。答案:D3.(2018·全国·T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英国作家笛福创作的小说《鲁宾逊漂流记》出版于1719年,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世界近代早期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鲁滨逊出生于英国一个生活优裕的商人家庭,渴望航海冒险。他在巴西开办了种植园,看到当地缺少劳动力,转而去非洲贩卖黑奴。在一次航海途中,鲁滨逊遇险漂流到一座荒岛上。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制造工具,种植谷物,驯养动物,经过十多年,生活居然过得很富裕。宗教信仰是支撑鲁滨逊的重要力量,且是在没有别人的帮助和教导下,通过自己阅读《圣经》无师自通的。后来,鲁滨逊救出一个濒临被杀的野人,岛上居民也有所增加,整个小岛是他的个人财产。鲁滨逊获救回国后,还去视察过他的领地。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早期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解题思路首先提取情节,根据小说梗概可提取的情节主要有鲁滨逊在巴西开办种植园,并贩卖黑奴;鲁滨逊遇险漂流到海岛上,在那里进行开发,建立了自己的领地;鲁滨逊自学《圣经》获取精神动力;等等。其次指岀该情节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注意情节与历史现象之间的关联性,结合世界近代史相关知识可知开办种植园、贩卖黑奴,在海岛上建立领地等情节反映了近代早期西欧的殖民扩张;自学《圣经》反映了宗教改革;等等。最后进行概述和评价,概述时要注意时间、过程、代表性事件等基本要素完整准确,如概述近代早期西欧的殖民扩张,需要指岀它的时间(始于新航路开辟)、地域(亚非拉地区)方式(武力掠夺、贩卖黑奴、商品贸易等)等要素;最后评价时要全面合理,辩证评价。答案示例:情节:鲁滨逊遇险漂流到海岛上,在那里建立了自己的领地。历史现象:这一情节反映出近代早期的西欧殖民扩张。概述和评价:近代西方殖民扩张始于新航路开辟,在亚非拉地区依靠武力等方式强占殖民地,掠夺财富,进行移民,开展贸易。殖民扩张掠夺的大量财富流入西欧,为资本主义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给遭受侵略的地区和人民造成极大灾难,客观上带动了世界市场的发展。示例只作评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考纲解读【考纲分析】1新航路的开辟把握新航路开辟的背景、重大影响,特别是它对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所产生的影响2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对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要明确其扩张的目的、方式及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归纳早期殖民扩张的特点3工业革命要明确两次工业革命发生的历史必然性、特点,重点把握工业革命产生的影响本考点以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和工业革命的影响等内容是命题重点。要掌握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经历的三个阶段:雏形初现、基本形成、最终形成及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所产生的历史影响。【核心考点】考点一  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的影响 (1)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引起商业革命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引发了欧洲国家开始殖民扩张,掠夺的财富加快了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政治方面:首先引起了阶级关系的变化,新兴的商业资产阶级开始崛起,传统的贵族和封建主受到了削弱。思想文化方面:动摇了教会的权威,加快了世界文明的交流、冲突和融合(2)西欧殖民扩张的影响:对世界市场而言: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对欧洲殖民国家而言:从殖民地掠夺的大量财富,转化为资本,推动了欧洲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对殖民地而言:促使亚非拉国家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殖民扩张客观上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促进了殖民地的发展和进步。对国际关系而言:由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必然造成殖民争霸战争的发生。(3)新航路的开辟对中国的影响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者随之东来,开始侵略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既破坏了中国主权,又给中国沿海居民带来深重灾难。西方殖民者在新航路开辟后侵扰中国沿海地区,严重威胁了中国的封建统治。一方面,明清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直接阻碍了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的正常经济文化交流;另一方面,又在客观上对中国商品经济发展等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西方传教士伴随着新航路开辟到中国传教,虽然给中国带来了一些西方先进科技知识,但因文化冲突和传教士干涉中国内政而引发了禁教事件,进一步促使中国统治者推行闭关锁国政策。新航路开辟给中国带来了新的农作物,促进了中国农业生产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中国因人口迅速发展所面临的粮食压力,有利于中国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考点二  两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1)工业革命的开展,使国际贸易日益重要,需要建立一个广阔的世界市场。2)资产阶级在全世界拓展市场,抢占原材料,使世界贸易范围规模迅速扩大。3)交通运输条件和通讯手段的改变,联系更加紧密,交往更加便捷。419世纪中后期促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基本上已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考点三 近代以来主导世界市场的国家116世纪,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班牙、葡萄牙占据世界贸易的主导地位。17世纪的荷兰几乎垄断了当时的海外贸易,被称海上马车夫,荷兰的海上霸权止于英国的崛起。217世纪至18世纪中期,英国相继打败西班牙、荷兰和法国,确立日不落帝国的地位,至19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成世界工厂,工业产值居世界第一,占据主导地位。3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从一战后至二战前,英美几乎共同主导世界市场。4)二战后,美国取得世界经济霸主地位,主导世界市场,形成了有利于美国的国际经济、贸易和金融体系。520世纪70年代后,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逐渐形成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但直到今天美国仍是世界第一经济大国。【课堂演练】11992年是哥伦布航行到美洲500周年,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当时美洲印第安人后裔也用一种另类的态度表达了自己的感情,以下几条标语,你认为哪一条最能表现他们的感情? A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           B感谢哥伦布将光明带给我们C新大陆的伟大发现者               D哥仑布给我们带来贫困  解析:随着新航路开辟,欧洲殖民者对亚洲、非洲和美洲进行殖民活动,将大量财富运回欧洲并转化为资本,造成殖民地人民的极端贫困和落后。当时美洲印第安人几乎遭受种族灭绝。BC不符合印第安人的角度,D表述程度不够。因此选A答案:A2赫尔德等著《全球大变革》中收集了1820—1931年英美进口关税率(%)(如下表格),对该数据分析正确的是 18201875191319261931英国45—5500417美国34—4540—50332053A第一次工业革命使英国的竞争力大大增强 B英国从此只奉行自由贸易C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D就经济实力而言,美国与英国的差距在拉大解析:B项表述中过绝对,故B项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世界工厂C项错误;题目表格反映的是英美两国的进口关税率,并未牵涉两国经济实力的差距,故D项错误。答案:A31870—1900年间,英国的工业生产增加了一倍,但英国在世界工业总产量中所占份额从三分之一降到五分之一。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工业革命产生和发展进程不一致             B.英国失去了殖民霸主的地位C.新兴国家的兴起改变了经济格局            D.英国坚持实行自由贸易政策解析:本题主要考査的是世界经济格局。据所学可知工业革命的产生与其发展是一致的,如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其产生与发展相一致, A项排除,二战后日本逐渐失去殖民霸主地位, B项排除,据材料中“1870~1900 年间可得出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新兴国家逐渐兴起,且进行了工业革命,逐渐改変了经济格局,出观英国在世界工业总产量中所占份额从三分之一降到五分之一的现象, C项正确, 自由贸易政策与题干所述观象无必然的逻辑关系, D项排除。答案:C、典例精析【经典例题】1. 2018江苏卷T16)近代的机器与其说是需要的结果,不如说是被迫无奈时有意的发明产物。因为棉布紧俏发明了新式纺纱机和织布机,因为机械动力不足而改良了蒸汽机。这表明,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革新A. 源于人们生活中的无意发现          B. 着力解决生产中的迫切问题C. 推动垄断组织的产生与发展          D. 体现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解析:近代的机器是被迫无奈时有意的发明产物”,故A项错误;“棉布紧俏发明了新式纺纱机和织布机,因为机械动力不足而改良了蒸汽机说明技术革新是为了解决工业生产中迫切的问题,B项正确;垄断组织岀现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C项错误;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D项错误答案:B2.2018天津卷T41830年,剑桥大学数学教授查尔斯·巴比奇出版《论英国科学的衰退》一书,分析了欧洲各国的科学状况,指出英国的业余科研传统正在使英国丧失曾经拥有的优势。他呼吁英国人必须将科学作为一项事业来加以关注,科学家应受到良好的培养和教育,并成为一种职业。这反映出A. 欧洲其他国家科学水平超越英国        B. 英国丧失原有优势地位C. 英国科学家普遍缺乏培养和教育        D. 工业革命的不断扩展解析:依据英国的业余科硏传统正在使英囯丧失曾经拥有的优势反映了英国科学面临日益落伍的危险,并不能得岀欧洲其他国家科学技术超越英国,故A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业余科硏传统日益丧失曾经拥有的优势,1830年还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在科学方面依然保有优势,B项排除;“普遍缺乏培养和教育的表述过于绝对,且与题干主旨不合,C项排除;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世纪初,工业革命开始扩张到欧美国家,各国不断重视科研,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从而让英国的有识之士对本国的科研产生危机感,岀现材料中现象,D项正确答案:D3.2017天津卷T61830年,英国正式启用第一条商业铁路,十年后公布火车时刻表。因为火车比马车快太多,所以各地时间的微小差异就造成了巨大的困扰。1880年,英国首次立法规定全国的时刻表都必须以格林尼治时间为准,这就要求人们依据人工的时钟而非依据当地日升日落周期来过生活。这段材料重在说明A.工业革命带来社会生活的变化           B.技术发展对人类生活有所制约C.时间的精确成为日常生活的必要         D.统一的时间有利于国家管理解析:据题干“1830年,英国正式启用第一条商业铁路,十年后公布火车时刻表。因为火车比马车快太多,所以各地时间的微小差异就造成了巨大的困扰。1880年,英国首次立法规定全国的时刻表都必须以格林尼治时间为准,这就要求人们依据人工的时钟而非依据当地日升日落周期来过生活。可知是火车的出现使得英国立法决定全国的时间标准,所以人们生活就不在根据自然条件而是根据人为条件来进行,从而受制于于国家同一规定的格林尼治时间,排除ACD;故本题选B项。答案:B【变式提升】11834年,英国通过了《济贫法修正案》。它规定,从183571日起,一律停止对济贫院外所有壮年男子救济,受救济者必须是被收容在济贫院中的贫民。这一修正A. 有利于缓和英国的社会阶级矛盾      B. 体现了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C. 反映出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的思想      D. 直接促成了社会福利国家的建立  解析:根据材料一律停止对济贫院外所有壮年男子救济,并不会缓和社会矛盾,反而会引发济贫院外部分壮年男子的不满,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停止对济贫院外所有壮年男子救济,可以迫使这些人去寻找工作,为工业发展提供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故B项正确;根据所学,国家干预经济始于1933年罗斯福新政,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可知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调整,福利国家建立,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B2下图是1750年、1850年英国和法国一万人以上的城市人口比重示意图。该示意图反映出A法国农业经济比英国发达B两国工业化程度差距较大C英国的人口总量多于法国D法国的工业革命刚刚起步    解析:材料英国城市人口比重超过法国,城市化进程超过法国,但不能据此推断法国农业经济比英国发达,故A项错误;英国城市化进程超过法国,体现出英国工业化超过法国,故B项正确;材料英国城市人口比重超过法国,不能据此推断英国的人口总量多于法国,故C项错误;由材料不能推断法国工业革命所处阶段,故D项错误。答案:B3有学者说:“(西欧)以前的社会中,知识分子与大众之间在教育水平上的隔阂,现在则仅为程度高低的细小差别。从表面上看,这种变化与机器革命没有任何联系,但事实上正是机器革命才使世界上渐渐消除了文盲阶层。其意在说明A大众教育开始在西欧兴起           B工业革命促进了教育下行C社会精英成为变革的主体           D机器生产有利于社会平等解析:材料知识分子与大众之间在教育水平上的隔阂,现在则仅为程度高低的细小差别,体现出大众教育的普及,不能据此推断是开始兴起,故A项错误;材料正是机器革命才使世界上渐渐消除了文盲阶层,工业革命促进了大众教育的普及,教育下行,故B项正确;这场变革受到工业革命的推动,材料没有体现出变革与社会精英的关系,故C项错误;大众教育的普及并不意味着社会地位的平等,故D项错误。答案:B、课堂检测11650—1749年,英国小麦价格下跌33%,工业品价格下跌29%,而建筑行业工人实际工资却提高了33%,其他行业工人实际工资也多有增长缺乏人手的抱怨到处都可以听到这表明此时的英国A.商品价格下跌导致经济衰退             B.工资增长致使技术创新乏力C.贫富差距拉大加剧社会矛盾             D.经济状况呼唤传统产业变革解析:题干比较了价格下降与工人工资增长,1765年英国工业革命开始,A项错误;题干中缺乏人手的抱怨,说明需要机器解决劳动力问题,B项错误;材料未提及贫富差距问题,C项错误;题干比较了价格下降与工人工资增长,资本家利润下降,缺乏人手的抱怨到处都可以听到结合工业革命开始于1765年,故D项正确。答案:D2.正是由于一系列纺织机器的发明,使用旧式纺车和织机的手工业者遭到了排挤,他们破产之后,便成为雇佣工人。……产生了一批租用五十英亩、一百英亩、二百英亩或者更多土地的大佃农,他们建立起大农场……(那些小自耕农)或者流入城市出卖劳动力,或成为农场主的雇工……随着冶铁工业和机器制造业的发展,农业机械日益增多,这表明A.工业革命推动农业变革              B.农村封建生产关系瓦解C.资本主义农场开始建立              D.农业机械化的逐步实现解析:材料反映了随着机器的发明和使用, 一方面英国农业领域雇佣与被雇佣的生产关系不断发展,另一方面农业机械等生产技术不断提高,表明工业革命推动了农业变革, 故选A B C两项属于英国目地运动开展带来的结果,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 D项表述不全面,故排除。答案:A319世纪末意大利诗人马利内蒂提出未来主义,提倡无政府主义,提倡杀生和破坏,叫嚷要烧掉一切图书馆和博物馆,扫荡从古罗马以来的一切文化遗产,以绝对而彻底的方式否定过去。在宣言中写烧毁博物馆,抽干威尼斯运河我们宣布,世界的光辉正因一种新的美而增强,那就是速度之美。该主义产生的背景是A.工人运动有助于自由主义思想的传播      B.革命后民主共和制度在欧洲普遍建立C.工业革命后工业所展现的速度与能量      D.达尔文提出进化论促进人类思想解放解析:材料中19世纪末意大利诗人马利内蒂提出了未来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提倡杀生和破坏,主张以绝对而又彻底的方式否定过去,突出世界的光辉在于出现了新的速度之美,可见该思想产生的背景是两次工业革命后工业发展所展现的速度与能量,故选CAD两项均与材料信息无关,故排除;在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后,由于各国国情的不同,民主共和制度没有在欧洲普遍建立,故B项错误。答案:C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500年,欧亚大陆东西两边几乎不存在真正深刻的差异。但是,在之后500年的大多数时间中,西方之所以能统治全球,以当今计算机化语言来讲,是因为有6种杀手级应用程序在运转。它们是:1.竞争;2.科学;3.财产权;4.医学;5.消费社会;6.工作态度。——摘编自[]尼尔·弗格森《文明》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西方的崛起自拟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12)(说明:所拟论题可以是某个崛起因素的探讨,也可以写明与某国崛起有关的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解析:从材料西方之所以能统治全球,以当今计算机化语言来讲,是因为有6种杀手级应用程序在运转。它们是:1.竞争;2.科学;3.财产权;4.医学;5.消费社会;6.工作态度。可知,西方崛起的因素可从以上六个方面确定,选取某个崛起因素或某国崛起因素等为题,运用相关史实,加以阐述即可。示例一论题:科学助推西方崛起。阐述:科学提供了改造自然世界的方法,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与技术相结合(举出电的发明与运用、交通、通讯的改进等史实),使西方生产力发展,具备军事优势,要求重新瓜分世界,通过资本输出和殖民战争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确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西方崛起)。或答社会科学(列举制度建设、思想解放与文艺成就)对西方崛起作用的论述。示例二论题:科技促使德国崛起。(或竞争促使英国崛起)阐述:举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举出西门子、卡尔·本茨发明发动机等史实)对德国崛起的影响(或举出竞争-1618世纪殖民扩张和工业革命的史实对英国崛起的影响)(其他论题和论述要点,只做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竞争给西方带来机遇——从市场竞争、国家竞争促进资本主义发展(举出侵略扩张的史实)加以说明,而对东方产生消极影响;资产阶级政府为竞争提供便利,促进不断完善资本主义制度。私产保护使西方稳步发展——各国立法用法律保护私有财产,为资产阶级压迫剥削无产阶级提供了保障,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医学助力工业时代——人民健康,解决了西方人力资源短缺,降低劳动成本,支撑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城市化过渡。消费刺激生产带来大国腾飞——人们各种消费刺激了生产,市场需要技术革新,呼唤工业革命持续展开,社会日新月异。工作态度改变了世界面貌——无产阶级被迫加班加点,为生活奔波,由此创造了巨额财富,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