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二轮复习社会转型:专题12 二战后的世界格局(作业)
展开二战后的世界格局(1945年以后)一、总体特征:以美国为主导的战后世界经济格局和美苏两极对峙的政治格局形成。二、具体表现:(1)政治:世界格局的变化: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两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以“冷战”的方式全面对抗,争夺世界霸权,严重威胁世界和平。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两极格局下多极化趋势出现;西欧、日本崛起;60年代不结盟运动兴起,第三世界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90年代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和平和发展成为时代主题。(2)经济:以美国为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国际贸易体系的形成,反映了战后世界经济朝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战后凯恩斯主义盛行,欧美普遍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经济发展进入“黄金时期”;建立福利国家;第三产业兴起和新经济出现。70年代以后,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经济“滞涨”,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资本主义经济格局出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世界经济区域化(欧洲一体化)和全球化;④战后苏联经济改革;⑤中国开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取得重大成效。(3)文化: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巨大推动力,使人类社会和人们生活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危机的冲击,人类陷入信仰危机和精神困境,反映在文学艺术上则是现代主义流派的盛行;全球互联网发展。三、转型原因:吸取大危机的教训和罗斯福新政的经验,战后经济恢复的需要;科技革命推动生产力发展。四、高考真题1.(2019·天津高考·11)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几十年中,美国大力开展军备竞赛,一些大公司与美国政府签订了以“成本+固定利润”为条件的防务合同,很多小型企业从大公司获得的分包合同也是如此。这反映美国( )A.冷战政策与公司发展相互影响 B.已经把军备竞赛作为根本国策C.军工订单解决了严重失业问题 D.国民经济军事化加剧战争危险【答案】A【解析】二战结束之后,出于“冷战”的需要,美国政府需要大力发展军事力量。再结合题干中“一些大公司与美国政府签订了以‘成本+固定利润'为条件的防务合同”,这体现出国家的政策与公司发展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故选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与苏联开展军备竞赛仅是美国对付“冷战”的一种措施,不是其根本国策,排除B项;在题干中没有提及美国就业人数的变化,不能推知军工订单解决了失业问题,排除C项;题干仅是提及了美国政府为了“冷战”需要,与一些国内大企业展开合作,没有提及该措施加剧了战争的危险,排除D项。2.(2019·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34)1947~1948年,美国部分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因为有人指控他们部族公社的生活方式是共产主义式的而不是美国式的。这反映出( )A.三权分立体制存在重大缺陷 B.意识形态影响政府政策C.执政者力图重塑国家精神 D.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强【答案】B【解析】“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因为有人指控他们部族公社的生活方式是共产主义式的而不是美国式的”这属于意识形态的歧视,与国际美苏之间的意识形态对立相关,故选B项;“美国部分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这种结果不是权利制衡的结果,排除A项;“1947~1948年,美国部分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这不是一种正常的国家精神,排除C项;“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与国家干预的理念是相违背的,排除D项。3.(2019.4·浙江高考·25)有学者认为,二战后某条约的达成“是一种实用的而非意识形态的事业,它寻求加速经济恢复的新路径。……它是把德国融入欧洲各国阵营里的第一步。”这个条约旨在( )A.推行马歇尔计划 B.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C.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D.建立双重性区域合作组织【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二战后某条约的达成……它寻求加速经济恢复的新路径……是把德国融入欧洲各国阵营里的第一步”,结合所学,上述内容指代欧洲一体化的开启,1951年煤钢共同体的成立,故选C项;马歇尔计划是冷战在经济领域的体现,意在对抗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排除A项;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不是欧洲一体化的第一步,排除B项;1993年欧盟正式建立,标志着欧共体由单一经济组织变为政治经济双重性质的组织,排除D项。4.(2019·北京高考·23)日本自1963年起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出口国。同年,美国指责日本对美进行钢铁倾销,日本遂减少对美出口。1968年美国迫使日本签署协定,日本再次大幅减少对美钢铁出口。这说明( )A.“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已形成 B.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速C.日本难以摆脱美国的经济控制 D.美国开始建立世界经济霸权【答案】C【解析】由材料“美国指责日本对美进行钢铁倾销,日本遂减少对美出口。1968年美国迫使日本签署协定,日本再次大幅减少对美钢铁出口”可知日本作为最大的钢铁出口国,其对外贸易受到美国的干涉和控制,故选C项;世界格局向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但是新格局尚未形成,排除A项;材料强调日本经济发展受到美国的影响而非世界经济一体化,排除B项;二战后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世界经济霸权,排除D项。5.(2019·江苏高考·20)“在世界许多地方,普遍的商业化和通过外来影响对国家或地区文化的重塑,刺激人们寻找回归,寻求他们本身的传统和价值。”作者意在强调,在全球化进程中应重视( )A.传统文化的价值 B.文化理念的趋同C.商业的文化功能 D.外来文化的影响【答案】A【解析】“刺激人们寻找回归,寻求他们本身的传统和价值”表明作者强调的是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故A项正确;文化要多元化,理念不能趋同,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全球化进程中要重视传统文化的价值,没有涉及到重视商业的文化功能,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全球化进程中要重视传统文化的价值,没有涉及到重视外来文化的影响,故D项错误。6.(2019·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35)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法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由2.6%下降到1.3%,物价上涨了1倍。1981年,密特朗就任总统后,推行包括国有化在内的一系列措施,其结果( )A.加剧了经济恶化 B.实现了物价下降C.推动了通货紧缩 D.放弃了经济自由【答案】A【解析】“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法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由2.6%下降到1.3%,物价上涨了1倍”是属于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滞胀”现象,这种现象是二战后国家干预经济的结果之一,“推行包括国有化在内的一系列措施”是国家干预方式的继续,不会取得成果,故选A项;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滞胀”现象之一是通货膨胀,采取国有化属于传统的方法,无法解决这个问题,物价不会下降,排除B项;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滞胀”现象对一般的方法都没有明显的作用,通货膨胀会继续,排除C项;“推行包括国有化在内的一系列措施”也有推行自由主义的内涵,同样不能摆脱这一现象,更不会放弃自由经济,排除D项。7.(2019·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35)表1 苏联1970年计划完成情况(单位:吨)类别1961年对1970年的预测或计划任务1970年实际产量钢1.45亿1.15亿煤3.9亿3.35亿肉2500万1230万蔬菜与瓜类4700万1300万表1可以说明当时苏联( )A.经济发展的问题积重难返 B.经济政策保持了连续性C.经济改革的重点转向农业 D.社会生活需求发生变化【答案】A【解析】由材料得出1970年煤钢的生产目标基本实现,但肉、蔬菜瓜果关系民生的产量远未达到预期,可知斯大林模式下轻工业、重工业比例失衡,凸显了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故选A项;材料强调的是经济发展指标而非经济政策,排除B项;赫鲁晓夫改革时期将重点放在农业,而勃列日涅夫改革将重点放在工业上,排除C项;1970年正值勃列日涅夫改革时期,苏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没有改变,排除D项。8.(2018·北京高考·22)读图9,下列选项能够正确反映美国政府财政盈亏及其原因的是( )A.“马歇尔计划”从欧洲吸引援助使美国财政盈余B.古巴导弹危机的紧张局势给美国财政造成赤字C.美国人首次登上月球,给美国财政带来了盈余D.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给政府造成了赤字【答案】D【解析】马歇尔计划是援助欧洲,同时将欧洲作为其市场,促进了美国经济发展,故A项错误;古巴导弹危机最终是苏联从古巴撤出导弹,美国占据上风,并未对其经济造成损害,故B项错误;美国人首次登上月球属于美国在太空领域的科技成就,但是并未给美国带来经济效益,故C项错误;1955年美国发动侵越战争,结果持续到1975年,使美国陷入战争泥潭,导致美国财政赤字严重,故D项正确。9.(2018·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35)图8反映了1945~1975年间联合国成员国的变化情况,这表明( )A.第三世界发展壮大 B.欧共体的成员增加C.世界贸易范围明显扩大 D.经济区域化的趋势加强【答案】A【解析】根据图中联合国成员数量的洲际分布变化可知从1945到1975年,亚洲和非洲成员国明显增多,而亚非国家多为第三世界国家,说明第三世界发展壮大,故A项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1945到1975年欧洲成员国增加,但不能反映欧共体成员增加,并且这也不材料反映的主旨,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联合国成员变化情况,与世界贸易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联合国成员变化情况,并未体现经济区域化,故D项错误。10.(2018·北京高考·23)1956年7月,印度、埃及和南斯拉夫共同发表宣言,反对“把世界分为强有力的国家集团”。该宣言( )A.成为亚太经合组织的指导方针 B.奠定了不结盟运动的政治基础C.推动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 D.促成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答案】B【解析】亚太经合组织的指导方针是“自愿、互利”等原则且主要是经济领域,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时间和印度、埃及及南斯拉夫和他们提出反对“把世界分为强有力的国家集团”得出是反对两极对峙,因此为不结盟运动奠定了基础,故B项正确;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1949年成立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建立于1945年,与材料时间不符,且以美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不是发展中国家,故D项错误。11.(2018·江苏高考·19)20世纪60年代末,在世界贸易总额中,西欧国家仅欧共体六国所占比例就超过39%,美国同期从1957年的20.9%下降到15.1%。在世界工业生产中,1951年至1970年,西欧所占比例由20.8%升至28.6%,美国同期则由48.6%降至37.8%。据此可知,西欧经济的发展( )A.促进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B.强化了欧洲为主导的世界格局C.缓和了西欧国家与美国的矛盾 D.推动了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演进【答案】D【解析】1945年,根据《布雷顿森林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成立,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建立起来了,这就是布雷顿森林体系,与材料中“20世纪60年代末”不符,故A项错误;二战后,西欧衰落,美苏两极格局取代了长期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政治格局,世界经济格局以美国为主导而非欧洲,故B项错误;材料中“1951年至1970年,西欧所占比例由20.8%升至28.6%”,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西欧国家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并不是缓和矛盾,故C项错误;1967年欧共体成立后,欧共体国家在一系列重大国际问题上采取了共同政策,对外尽量“用一个声音说话”,进一步加强了政治上的联合,推动了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故D项正确。12.(2018.4·浙江高考·25)右图是欧洲某区域集团组织的成员国扩大示意图。观察图1和图2,该组织的演进反映了( )图1 图2①欧洲一体化进程 ②多极化趋势的发展③美苏对峙格局的形成 ④从经济合作为主向政治合作为主的转变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解析】欧洲该区域集团组织是欧盟,成员国扩大反映出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故①正确;欧盟推动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故②正确;此时美苏对峙格局已经结束,故③错误;示意图反映出欧盟合作深入,从经济合作为主向经济政治合作的转变,故④错误,故④错误。只有A项符合题意。13.(2018·江苏高考·18)1957年,苏联进行工业体制改革,撤销汽车工业部、机器制造部等7个全联盟部,保留了航空工业部、无线电工业部等6个全联盟部,在地方设立了105个经济行政区,把被撤的全联盟部所管辖的企业移交给相应的经济行政区。上述举措的主要意图是( )A.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 B.摒弃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C.适度扩大地方经济自主权 D.削弱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答案】C【解析】材料中“1957年,苏联进行工业体制改革”是赫鲁晓夫改革,但未能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故A项错误;材料中“保留了航空工业部、无线电工业部等6个全联盟部”仍是重工业,故B项错误;材料中“1957年,苏联进行工业体制改革”“在地方设立了105个经济行政区,把被撤的全联盟部所管辖的企业移交给相应的经济行政区”说明赫鲁晓夫改革适度扩大地方经济自主权,故C项正确;赫鲁晓夫改革下放的是管理权,材料中“把被撤的全联盟部所管辖的企业移交给相应的经济行政区”仍然是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并没有削弱,故D项错误。14.(2018·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35)1959年,苏共二十一大讨论通过了七年经济计划,规定7年内工业生产总值提高80%,其中发电量、钢铁产量都要求成倍增长。这反映出七年经济计划( )A.未能摆脱斯大林模式 B.是应对马歇尔计划的举措C.是新经济政策的延续 D.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出七年经济计划仍然优先发展重工业,未能摆脱斯大林模式的影响,故A项正确;苏联应对马歇尔计划的举措是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而且马歇尔计划在1951年已经结束,故B项错误;1959年仍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不同于新经济政策利用资本主义、商品货币关系,故C项错误;材料只反映出苏联工业化战略,与管理体制的变化无关,故D项错误。15.(2018·天津高考·10)京津塘高速公路是第一条经国务院批准并部分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设的跨省、市高速公路,1987年12月动工。这条高速公路的修建能够得到世界银行贷款,主要是因为改革开放后我国( )A.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B.将天津设为沿海开放城市C.恢复世界银行席位 D.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解析】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是在1991年,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将天津设为沿海开放城市是在1984年,且与京津塘高速得到世界银行贷款关系不是很大,故B项错误;中国能够得到世界银行贷款,是因为1980年,中国恢复世界银行的成员国地位,故C项正确;中国成功加入世贸组织是在2001年,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C16.(2018·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35)20世纪60~70年代,法国、联邦德国和意大利北部原本落后的农村迅速实现了机械化,数百万农民成了相对富裕的农场主。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马歇尔计划开始发挥作用 B.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推动C.西欧社会福利制度的确立 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答案】B【解析】材料给出的地区是法、德、意北部原本落后的农村地区,结合所学知识推断,应是三国交界的山区地带。此三国都是欧共体成员,综合60-70年代的信息(1967年,欧共体成立),推断,导致变化的原因可能是经济一体化。马歇尔计划40年代末实施,五十年代就发挥出重要作用,A选项说法错误。福利制度在二战后就逐渐建立起来,70年代后逐渐削减,而材料提供的时间是60-70年代,C项错误。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是在1971年,故D项错误。17.(2018.4·浙江高考·24)下表为《经济全球化大事年表(部分)》。下列项中,对该表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大事年表1947年关贸总协定建立1989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建立1991年中国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1992年中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1995年世贸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1999年欧元正式问世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A.经济区域集团化组织形式多样B.世贸组织是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必然归宿C.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事件D.经济区域集团化是实现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步骤和途径【答案】B【解析】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欧盟反映出经济区域集团化组织形式多样,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经济全球化是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必然归宿,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全面融入世界,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事件,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经济区域集团化是实现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步骤和途径,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8.(2018·江苏高考·20)西方学者弗里德曼认为,全球化包括不可阻挡的市场一体化,民族国家发展和科技进步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同时全球化也会使某些国家遭到不公正对待并远远落在后面,从而在这些国家出现强烈的反作用。由此可知,该学者( )A.指出了全球化带来的利弊 B.批评现存的反全球化思潮C.强调了全球化的消极作用 D.提出了应对全球化的策略【答案】A【解析】材料中“民族国家发展和科技进步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是利,材料中“民族国家发展和科技进步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是弊,故A项正确;批评反全球化思潮与材料中“同时全球化也会使某些国家遭到不公正对待并远远落在后面”的客观现实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中该学者是辩证看待,并不是单纯强调消极作用,故C项错误;材料中是辩证看待全球化,并没有涉及应对策略,故D项错误。五、高考模拟1.(2019·苏州调研)“我非常理解您以及美国人民对于您所称为进攻性武器所感到的忧虑,这的确是一种可怕的武器。苏联政府除了此前已下达的在武器的建筑工地停止施工的命令外,现又下达新命令拆除您所称为进攻性的武器,并将它们包装运回苏联。”对于赫鲁晓夫的这封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该信书写于20世纪60年代末 ②“进攻性武器”当中包含核武器 ③信中的“命令”使加勒比海地区重归平静 ④信中所持的理智和克制态度值得后世借鉴A.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A【解析】 材料所述危机是古巴导弹危机,爆发于1962年,并非是20世纪60年代末,故①错误;苏联准备在古巴建立导弹基地,以改变苏联在核力量对比中的不利地位,故②正确;经过对峙和谈判,苏联最终从古巴撤走导弹,危机结束,故③正确;材料中“我非常理解您以及美国人民对于您所称为进攻性武器所感到的忧虑,这的确是一种可怕的武器”反映了理智和克制态度,故④正确,选择A项符合题意。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著名外交家乔治·凯南说:“我们坚持采取欧洲联合的方式,是希望促使欧洲人以欧洲大家庭一员而非民族主义者的方式思考欧洲面临的经济问题。”乔治·凯南的这一观点( )A.出于美国对苏冷战需要的考虑B.对欧共体的作用估计过高C.加剧了西欧社会的分裂与对抗D.侵犯了欧洲民族国家的主权【答案】A【解析】 乔治·凯南的这一观点是希望推动欧洲的联合,加强欧洲的一体化,从而增强与苏联对峙的实力,故A项正确。3.(2019·徐州检测)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所遭受的损失和接踵而来的‘冷战’的压力一起迫使西欧依靠美国。”不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参加布雷顿森林体系B.接受马歇尔计划C.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D.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答案】D 【解析】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欧洲力量增强,开始走向联合,逐渐要摆脱美国控制,1951年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就是其表现,D项符合题意。4.美国学者托尼·朱特在《战后欧洲史》中说:“英国在20世纪30年代开始起步的汽车增长,因战争和战后的短缺而中止了,但从1950年到1980年,它的汽车拥有量隔10年增长一倍。……意大利私人拥有汽车量1965年是550万辆,1970年超过1 000万辆,1975年约有1 500万辆。”关于上述现象出现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经济危机和战后消费需求释放B.欧洲“福利国家”制度推行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强力推动D.“知识经济”模式快速运行【答案】D 【解析】材料重在体现在经济危机和战后欧洲各国汽车需求量激增,究其原因在于战后社会经济发展人们需求增加,福利国家制度的推行使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升,以及在凯恩斯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政府对经济的干预,A、B、C三项均正确,D项与所给时间不符,故选D项。5.(2019·常州调研)196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耶鲁大学教授詹姆斯·托宾说:“在自家的院子里有印钞机是一件愉快的事,而黄金兑换标准给了我们这个特权……十年来我们在收支平衡中能够允许亏空,是因为我们的债券普遍地被作为货币接受。”材料表明当时美国( )A.外部债务大幅度下降B.始终掌控着国际金融霸权C.黄金的储备不断增加D.任意调整黄金与美元比价【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后形成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使美元拥有特殊地位,从材料“黄金兑换标准给了我们这个特权”“我们的债券普遍地被作为货币接受”等信息可知当时美国掌控着国际金融霸权,故B项正确。6.(2019·南京调研)它“是一种新型的区域经济合作形式。没有专门的组织结构和机制化的贸易安排,成员国的所有优惠性措施或安排也适用于非成员经济体。与传统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排他性有本质的差别。”符合此特征的是( )A.欧洲联盟 B.北美自由贸易区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D.世界贸易组织【答案】C 【解析】欧洲联盟是经济政治一体化组织,有专门的组织结构和机制化的贸易安排,故A项错误;北美自由贸易区有专门的组织结构和机制化的贸易安排,故B项错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没有专门的组织结构和机制化的贸易安排,合作化程度低,故C项正确;世界贸易组织不是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故D项错误。7.(2018·盐城调研)有墨西哥国内人士说:“虽然自由贸易区没有解决一切问题,但如果没有北美自由贸易区,墨西哥现在的情况可能更糟糕。”下列表述符合这种观点的是( )A.取消关税及贸易壁垒是墨西哥经济发展的基础B.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对墨西哥经济有利C.美国和加拿大帮助墨西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D.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解决了墨西哥的社会问题【答案】B 【解析】【解析】材料中的观点是墨西哥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并不能解决墨西哥的一切问题,但是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对墨西哥的经济发展有利,故选B项。8.下图是美国“1992~1998年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相互关系的变化示意图”。导致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政府减少对经济的干预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推动C.新经济发展模式的实施D.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完善【答案】C【解析】 图片显示1992~1998年美国的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呈下降趋势,是由于美国实行新经济模式,导致高增长率、低失业率和低通货膨胀率,故C项正确。A项是20世纪80年代出现经济“滞胀”时的政策。B项是二战后初期经济发展的原因。D项与材料中主旨9.2010年,中国、印度以及其他亚洲新兴经济体国家的表现都好于美欧发达国家。2011年,亚洲在全球贸易总额中占三分之一,美国在亚洲的直接投资远远超过西欧,亚洲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这表明( )A.亚洲已成为世界经济中心B.公平贸易促进亚洲经济发展C.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建立D.世界经济中心转移趋势明显【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了亚洲经济的崛起,世界经济中心向亚洲转移的趋势十分明显,故D项正确。A、C两项与史实不符,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公平贸易,故B项错误。10.(2019·常州一中期初)“居于中心位置的国家对全球化的边陲国家的宰割与剥削,几乎达到了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时代的日不落的大英帝国,而且尤有过之。富者、穷者变多,中产阶级很少的M型社会来临。”下列说法与上述材料的主旨一致的是( )A.经济全球化就是进行殖民侵略B.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中无所作为C.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利益的失衡D.发达国家是全球化的唯一受益者【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了经济全球化导致发达国家与落后国家的差距拉大,使世界贫富差距加大,即加剧了利益的失衡,故C项正确。11.(2018·常州一模)郑永年认为“全球化倒退”已由一种社会思潮发展为政治思潮,下面的漫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一现象。对此现象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政治人物的支持是其性质演变的重要因素B.此现象源于对经济全球化存在问题的反弹C.贸易保护主义的发展是此现象的重要表现D.全球经济不景气是其不断发展的根本原因【答案】D 【解析】全球经济不景气只是其不断发展的原因之一,根本原因是全球化下的利益失衡,故D项错误。12.针对《雕塑家》,有人指出雕塑家和雕像的脸部造型较为清晰可辨,而远离头部的手、脚与家具则激烈扭曲、断裂,甚至和其他形体的线条连在一起。据此可知,该绘画作品 ( )A.强调人物真实刻画B.追求微妙色彩变化C.表现手法比较抽象D.注重神韵意趣结合【答案】C【解析】 材料“远离头部的手、脚与家具则激烈扭曲、断裂,甚至和其他形体的线条连在一起”体现出该绘画作品属于现代主义流派作品,现代主义流派作品表现手法比较抽象,故C项正确;A、B、D三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13.(2019·沭阳中学月考)世界上第一个国际电影节是1932年在意大利威尼斯市举行的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二战后不断增加,80年代以来,全世界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先后单独或轮流举办过各种名目繁多的国际电影节300多个。这表明电影( )A.发源于意大利威尼斯B.有利于加强世界各地联系C.成为影响最大的媒体D.是当今经济全球化的产物【答案】B 【解析】电影的发明者是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故A项错误;电影节数量的增多,有利于各国联系的加强,故B项正确;目前最大的媒体是网络,故C项错误;电影节与当今经济全球化有关,但电影不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而是技术进步的产物,故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