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二轮复习:现实热点训练3 劳作方式与生活方式(作业)
展开训练3 劳作方式与生活方式
1.考古学家发现,在出土的许多汉代漆、陶器上,往往有“市”“亭”等戳记(“市”和“亭”指各地官府管理的手工业和商业区)。如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漆器,上有铭文“成市草”“市府草”等,经考证,“成市草”“市府草”为成都县的市所造,而这类产品曾在汉代一些小官吏或平民墓葬中出现。由此可知,汉代地方官营手工业生产( )
A.冲击当时的等级观念
B.具有一定的商品生产性质
C.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
D.导致私营工业的日益萎缩
答案 B
解析 材料表明,汉代地方官营手工业也在一定程度上从事商品生产,具有一定的商品生产性质,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对当时等级观念的冲击,A项排除;官营手工业是由政府控制的,产品是供皇室和贵族使用的,本身无法促进商品经济发展,C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对私营手工业的影响,D项错误。
2.《齐民要术》载:“(汉)武帝以赵过为搜粟都尉,教民耕植,其法:三犁共一牛,一人将之,下种挽耧,皆取备焉。日种一顷,至今三辅犹赖其利。”材料所指的农具( )
A.方便除草培土,保持土地肥力
B.用于开沟播种,提高劳动效率
C.便于深耕碎土,节省人力畜力
D.可以防旱排涝,增加粮食产量
答案 B
解析 材料的农具是耦犁,耦犁不能方便除草培土,保持土地肥力,故A项错误;耦犁是用于开沟播种,提高劳动效率,故B项正确;便于深耕碎土,节省人力畜力的是曲辕犁,故C项错误;可以防旱排涝,增加粮食产量的是灌溉工具,不是耦犁,故D项错误。
3.佛教在古印度,其出家众的生活来源是由托钵化缘来获得的。两汉魏晋传入中国之后,出家众的生活来源发生了改变,由托钵化缘式改变为坐拥土地及寺产的安居受供式。佛教出家团体生活方式的改变( )
A.表明佛教放弃了原始教义
B.旨在适应中国封建农耕的经济形态
C.反映了佛教与儒学的融合
D.成为两汉魏晋土地兼并的主要力量
答案 B
解析 中国封建农耕经济形态下,拥有土地即可依赖土地获得地租收入,以此维持佛教出家团体的生活,因此佛教传入中国后出家团体生活方式的改变适应了中国封建农耕的经济形态,故答案为B项。材料没有反映佛教教义的改变,排除A项;C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D项说法绝对,“主要力量”材料不能反映,排除。
4.《沪江商业市景词》描述20世纪初的上海:“各行贸易待评量,借作茶楼聚会场。每至午申人毕聚,成盘出货约期忙。”这反映出此时的上海( )
A.生活习俗已经完全西方化
B.一些消费具有浓厚的功利色彩
C.市民的消费方式发生了质变
D.商业活动中奢侈之风大肆增长
答案 B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20世纪初上海商人聚集在茶楼协商贸易,没有体现上海生活习俗完全西方化,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上海商人利用茶楼消费的机会进行贸易的状况,体现出一些日常消费具有功利色彩,故B项正确;材料仅体现了商人的日常消费,不能体现市民消费方式发生了质变,故C项错误;材料仅体现了商人在茶楼交易,没有体现出商业活动奢侈之风大肆增长,故D项错误。
5.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写道:1800—1850年半个世纪中,(英国)棉织品的价格下降了81%,小麦和其他食物的价格也下降了三分之一,工资基本保持稳定。……它们对物价的影响大大降低了。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机械化生产普及和交通革命
B.劳动人民购买力显著提高
C.圈地运动增加了劳动力资源
D.殖民扩张扩大了海外市场
答案 A
解析 题干中“1800—1850年半个世纪中,(英国)棉织品的价格下降了81%,小麦和其他食物的价格也下降了三分之一,工资基本保持稳定”,推知此时英国处于工业革命期间,究其原因就是机械化和交通革命,故A项正确;题干提及的是物价下降,购买力显著提高与材料“工资基本保持稳定”不符,故B项错误;劳动力资源的增加会导致工资下降,但题干中“工资基本保持稳定”,故C项错误;题干涉及的是英国国内市场,故D项错误。
6.1786年,一封提交给政府的请愿书上写道:“机器产生的罪恶不胜枚举。我们真诚希望人类的判断力不受狭隘利益的左右,发现继续使用机器将产生的危害,例如后代人口减少、贸易消失、地产利益得不到满足,以致最后被吞没等恶果。”这表明当时( )
A.社会大众对工业文明的反思
B.劳动者深刻认识到贫困根源
C.处于机器大工业的早期时代
D.工人运动开始成为时代潮流
答案 C
解析 结合所学,“后代人口减少、贸易消失、地产利益得不到满足”反映了当时消费产品质量下降,房价上涨,民众生活成本增加,贫富分化加剧,请愿书反映了机器大工业的早期,正在形成中的工人阶级对遭受压迫、境遇下降的不满,也体现了思想不成熟的保守心态,故C项正确。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世纪后半期英国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统计表
年代 | 1861—1870 | 1871—1880 | 1881—1890 | 1891—1895 | 1896—1900 |
出生率 | 35.75% | 35.55% | 32.45% | 30.5% | 29.3% |
死亡率 | 22.6% | 21.4% | 19.15% | 18.7% | 17.7% |
1801年时,整个英国的人口仅为1 590万人,1851年增加到2 740万人,1901年又增加到4 150万人。在一个世纪中,英国人口增加了一倍多。
维多利亚女王共生育了四子四女,她对生孩子感到厌烦。当她的长子爱德华的第四个孩子于1868年出世时,她已有14个孙子孙女了。维多利亚感叹道:这件事“令人兴味索然。对我来说,这好像与温莎公园中兔子的繁殖没有什么差别!”1893年6月15日发行的《基督教世界》就同意使用“安全期”避孕法。因此,英国家庭平均拥有子女的数目不断减少。19世纪60年代为6.16人,70年代为5.8人,80年代为5.3人,90年代更减为4.13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19世纪后半期的英国人口变化状况。(要求:评价观点明确,态度鲜明;分析过程运用史实准确;论证充分。)
答案 示例:
英国人口状况的改变反映了社会的变革。
19世纪后半期英国人口总数迅速增加,死亡率也在逐渐下降。这是因为19世纪后半期英国通过议会改革,民主政治日趋完善,社会稳定,医疗卫生条件改善,所以死亡率下降,人口增加。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也成为人口增长的物质基础,人口增长又为社会提供更多劳动力,形成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养育子女的成本增大,人们的生育观念逐渐发生了更新,节制生育开始流行;另一方面,海外移民和女权运动的兴起,也导致人口出生率有所下降。因此,人口状况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变革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