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作业16古代诗歌阅读(3)(含解析)新人教版

    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作业16古代诗歌阅读(3)(含解析)新人教版第1页
    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作业16古代诗歌阅读(3)(含解析)新人教版第2页
    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作业16古代诗歌阅读(3)(含解析)新人教版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作业16古代诗歌阅读(3)(含解析)新人教版

    展开

    专题作业16 古代诗歌阅读(3)一、(2019·山东济南实验中学高三第二次模拟)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2题。送李侍御赴安西高 适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江夏别宋之悌李 白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谷鸟吟晴日,江猿啸晚风。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注]虏障:指防御工事。燕支:山名,这里代指安西。太白东:指秦岭太白峰以东的长安。宋之悌:为初唐时著名诗人宋之问之弟,李白友人,以事流贬交趾(今越南河内)。李白在江夏(今武汉武昌)与他分别而作这首诗。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高诗首联紧扣标题,写李侍御即将远征。飞蓬行子,借代手法写出友人飘泊无依,自伤身世的悲情;金鞭一句,则意气振发,有跌宕之势。B.高诗颈联意在点明李侍御前往的安西,与秦城长安天涯相隔,不直接书事言情而情事俱含其中。C.李诗首联写到眼前清澄的江水,遥遥地与碧海相通。友人宋之悌的贬所靠近海域,故遥将一句暗示其将往之处的偏僻。D.李诗颈联上句点出送别时天气晴朗,谷鸟吟唱,反衬作者内心的悲凉;下句写晚风中传来江猿的啸声,更是断人肠。解析:A 借代”“自伤身世错。送别友人时,心中本来就为惜别伤离的情绪所苦恼,自己作为送行者,也是像风中的蓬草一样,到处飘泊,踪迹不定,更增加了无限惆怅的心情。这里作者以飞蓬比喻自己,就进一步渲染了送别时心中的感慨。2.两首送别诗,都有一杯中,作者寄寓其中的感情有何异同?请结合诗句分析。     解析:高诗,最后两句是劝慰的话。尽管你将要去的地方有万里之遥,但是要把心放宽些,不要因别离而心情惆怅,应该为捍卫国家的安全而贡献力量。这一杯中包含着深挚的惜别,万里征途的担心,前程珍重的祝愿,功名早立的期望等等,感情极为深沉厚重。李诗,颔联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用一杯千里相对,既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派,又含有无可奈何的情绪。人在千里之外,而情义却在这浅浅的一杯酒中,下肚的不仅是酒,还有对友人浓浓的友情。相同之处:都含有与友人惜别的深挚之情。答案:相同之处:都含有与友人惜别的深挚之情。不同之处,高诗:万里征途的担忧之情;功名早立的期望之情(或勉励之情)。李诗:对友人被贬的同情。二、(2019·天津河东高三二模)阅读下面这三首宋诗,完成3~4题。偶题三首朱 熹门外青山翠紫堆,幅巾终日面崔嵬只看云断成飞雨,不道云从底处来。 擘开苍峡吼奔雷,万斛飞泉涌出来。断梗枯槎无泊处,一川寒碧自萦回。 步随流水觅溪源,行到源头却惘然。始信真源行不到,倚筇随处弄潺湲[注] 幅巾:古代文士用绢一幅束发,称为幅巾,为一种表示儒雅的装束。崔嵬:山高大不平,这里指山。底处:何处。擘开:冲开。断梗枯槎:残枝枯叶。筇(qióng):竹名,宜制杖,故又用指手杖。潺湲:指流水。3.下列对这三首诗的分析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三首诗都是作者在闲适的生活中对外界景物细致观察,产生联想,从而揭示出做人治学的道理。B.第一首诗通过描写云腾致雨的景象,悟出了无论做人还是做学问,只有不断积累才能产生质的升华的道理。C.第二首诗中的山泉冲破峡谷,荡涤杂物,最终变成一川清流在平原回旋的形象,给作者以极大的震撼,同时也悟出了做人做事的道理。D.第三首诗写作者寻觅流水源头的过程中,悟到了做学问要下大力气,多方探索,不可管中窥豹、一叶障目的道理。解析:B 悟出了无论做人还是做学问,只有不断积累才能产生质的升华的道理分析错误,诗句不道云从底处来,明确地说出了诗人悟出的道理:人们只会看到云腾致雨的现象,却不知云从何处飞来这个根底,因之悟出凡事要追求根源的道理。4.诗家认为,三首诗虽都可归为说理诗,但第二首和一、三两首的说理方式是不同的。你认为有哪些不同之处?      解析:首先要仔细阅读诗歌,借助诗歌注释及关键意象,充分理解诗歌内容及情感;继而在此基础之上,结合知识储备,具体分析作品所运用的表现手法。这三首诗都可归为说理诗,但具体的说理方式不同,有借事说理,有借景说理。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即可。答案:第一首诗和第三首诗除第一首有一句景物描写外,其余写的都是诗人自身的活动,或思索,或寻觅,从而引发感悟。第二首诗则是集中笔墨写山泉,更像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歌,通过山泉的形象来表现它的精神,进而揭示做人做事的道理。三、(2019·吉林长春高三质量监测)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5~6题。送严士元刘长卿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注]刘长卿,中唐诗人,官至监察御史,屡次遭贬。刘长卿与好友严士元在苏州相逢,短暂相聚后又送严去湖南。阖闾城,苏州城。青袍,贞观四年规定,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是青色的。王昌龄,盛唐诗人。作此诗时诗人被贬为江宁丞。5.对刘长卿的《送严士元》一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首联字将春天拟人化,表现朋友相见的喜悦心情;字写出春寒料峭,也为诗人与朋友的相别营造氛围。B.颔联分别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描写景物,得看不见,落地听不到。诗中景物之柔美,给人以惬意之感。C.日斜江上孤帆影一句描写落日去帆的景象,暗含作者与友人盘桓到日暮仍恋恋不舍及相遇又别离的复杂情思。D.草绿湖南万里情属于远景描写,既点出了朋友所去之地是遥远的湖南,又蕴含了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解析:D “‘草绿湖南万里情属于远景描写错误,应该是虚景,意中之景。6.试结合刘诗的尾联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与王诗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分析两首诗的主人公在个人经历和情感上的异同点。      解析:由注释可知,两首诗的主人公都遭贬谪;都是与好友短暂相聚又将别离;都有依依不舍之情。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和怨天尤人的失意情感。王诗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人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答案:相同点:都遭贬谪;都是与好友短暂相聚又将别离;都有依依不舍之情。不同点:王诗借冰心在玉壶来隐喻自己的志行高洁,和虽遭贬谪却不改其高洁情操的决心。同时也表现出诗人不肯屈从于恶势力的顽强斗争精神。刘诗用青袍误儒生这句牢骚话,直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和怨天尤人的失意情感。四、(2019·辽宁沈阳高三教学质量监测)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7~8题。赠筝妓伍卿李 远轻轻没后更无筝,玉腕红纱到伍卿座客满筵都不语,一行哀雁十三声省试湘灵鼓瑟钱 起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注] 轻轻、伍卿:均为不见于载籍的弹筝高手。十三声:唐宋时古筝有十三根弦。湘灵鼓瑟:传说舜帝死后葬在苍梧山,其妃子因哀伤而投湘水自尽,变成了湘水女神。她常常在江边鼓瑟,用瑟音表达自己的哀思。云和:出产乐器之地。7.以下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人论绝句的含蓄艺术,有本面不写写对面、旁面一法,李诗用玉腕红纱来写弹奏者正有此妙。B.钱诗冯夷楚客均能理解湘灵的哀伤,前者听后情不自禁起舞,后者悲从中来,不忍卒闻。C.钱诗结构首尾圆合,全诗从湘水女神出现开始写起,以湘水女神消失告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D.两首诗都让我们感受到演奏者的形象,李诗中的伍卿美丽动人,钱诗中的湘灵对爱情忠贞不渝。解析:B 理解分析不当。诗句意思是,动人的瑟声首先引来了水神冯夷,他激动地在湘灵面前伴乐狂舞,然而一个字,说明冯夷并不理解湘灵的哀怨;倒是人间那些被贬谪过湘水的楚客,领略了湘灵深藏在乐声里的哀怨心曲,禁不住悲从中来,不忍卒闻。选项认为冯夷能理解湘灵的哀伤,有所触动,听后情不自禁起舞,是曲解文意。8.两首诗均以描写音乐见长,请结合诗句分析它们描写音乐方式的异同。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弄清题意,找到答题方向,确定分析对象,联系诗句内容,分析用了什么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具体作答,先找到这两首诗描写音乐的内容,再从不同角度分析。答案:共同点:都运用侧面描写。李诗满筵座客听后不语,运用座客反应来描写音乐的哀婉之感;钱诗中楚客不堪听,以此反应描写音乐效果之悲苦。不同点:李诗尾句运用比喻(类比),把哀婉的筝音比成是行雁的哀鸣,形象生动写出音乐的哀戚动人(答以形写声亦可)。钱诗运用想象,想象瑟声感动金石,传声苍穹,感动了寄身山间的舜帝之灵,让山上的白芷吐出芬芳,描写出了一个神奇虚幻的世界,传递出音乐的悲伤感人。(或:钱诗在乐曲的高潮处戛然而止,由虚转实,以景结情,给读者留下了思索回味的广阔空间,达到余音袅袅的艺术效果。)五、(2019·陕西榆林高考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9~10题。水调歌头·焦山吴 潜铁瓮古形势,相对立金焦。长江万里东注,晓吹卷惊涛。天际孤云来去,水际孤帆上下,天共水相邀。远岫忽明晦,好景画难描。   混隋陈,分宋魏,战孙曹。回头千载陈迹,痴绝倚亭皋。惟有汀边鸥鹭,不管人间兴废,一抹度青霄。安得身飞去,举手谢尘嚣。[注] 铁瓮:镇江古名铁瓮城。金焦:金山和焦山。9.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开篇写古城镇江的地理形势,长江滚滚东流,金山、焦山相对屹立,读来气势雄伟。B.上片中孤帆上下写行船在浪涛中起伏,通过视觉感受写出了长江壮阔苍茫,亦有孤立无助之感。C.下片高度概括地陈述了历史事件,说明了镇江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引出后面对人间兴废的议论。D.这首词题为焦山却不是只写焦山,上片写景,视野开阔高远,下片怀古,感情深沉而不失洒脱。解析:C 引出后面对人间兴废的议论错,没有议论。10.吴潜任镇江知府时写下了这首词,在他之前,辛弃疾任镇江知府时曾写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请对比两首词的结尾,分析内容及情感差异。      解析:安得身飞去,举手谢尘嚣,这是词人的想象和愿望,但他又是非常留恋人世,神往于英雄的事业的,表达了词人既想超脱凡尘,又渴望建功立业的矛盾之情,亦带有壮志难伸的感叹和自我宽慰之情。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以廉颇自比,一是表白决心,二是显示能力,三是抒写忧虑。答案:辛词结尾用典,以廉颇自况,表达了不被朝廷重用、才能无法施展的忧虑;吴词写超脱凡尘、飞升成仙的幻想,表达了出尘避世、隐迹遁去的想法。(答有志难伸的深沉感叹、世事艰难的感慨、失意时自我宽慰亦可)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