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六古代诗歌鉴赏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567375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通用版)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六古代诗歌鉴赏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567375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通用版)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六古代诗歌鉴赏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567375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通用版)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六古代诗歌鉴赏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展开专题六 古代诗歌鉴赏考情数据统计年份命题材料考查角度考纲要求2019卷Ⅰ: 陈与义《题许道宁画》卷Ⅱ:杜荀鹤《投长沙裴侍郎》卷Ⅲ:刘禹锡《插田歌(节选)》①理解诗意、评价思想情感②赏析表现手法以及语言风格③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阅读鉴赏古代诗歌主要包括两点:(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2018卷Ⅰ:李贺《野歌》卷Ⅱ:陆游《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卷Ⅲ:王建《精卫词》①理解诗意、叙述角度②赏析表现手法以及语言风格③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④鉴赏、评价思想情感2017卷Ⅰ:欧阳修《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卷Ⅱ:苏轼《送子由使契丹》卷Ⅲ:白居易《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①理解诗意与表现手法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③鉴赏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④鉴赏、评价思想情感2016卷Ⅰ:李白《金陵望汉江》卷Ⅱ: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节选)》卷Ⅲ:曹翰《内宴奉诏作》①鉴赏表达技巧②鉴赏、评价情感③鉴赏语言、形象2015卷Ⅰ:岑参《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卷Ⅱ:韩偓《残春旅舍》①鉴赏表达技巧②鉴赏、评价情感数据分析:近五年来,诗歌鉴赏命题更重视整体理解,以及各考点的综合考查。特别是选择题,四个选项对诗歌的考查比较宽泛,考点分布比较全面,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观点态度、思想内容几乎均有不同程度考查。相较于以前,对于诗词的阅读技能和要求有所提升。备考时应该特别注意。1.(2019·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题许道宁画【注】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整体阅读·(约5分钟)(1)读标题,探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标题点明了本诗是一首题画诗,是作者给许道宁的画题的诗。(2)读正文,明主旨起笔两句,就使画中山水呼之欲出,跃然纸上。三、四句作一小结:万里的山水,万里的意境,竟被作者凝固在尺幅画间,掩饰不住的赞叹溢于言表。五、六句写画中之树、云,物与心互相感发,景物中含有作者浓浓的主观情感。末两句作一种总结式的感叹,“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颇有“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之风,同时也是对深一层意境的开拓。 精准答题·(约6分钟)(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解析】选C。“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意思是:许道宁画作中那种辽阔万里的意境,仿佛容纳在一扇窗中,包含了万里的山山水水,视野宽广。“一窗间”是此时作者面对画作欣赏领略佳作的夸张说法,近距离观看画作而非选项中远距离欣赏。(2)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有什么含意”考查学生在对全诗理解的基础上,对尾联做出正确的理解分析。“有什么样的评价”考查学生对作者的情感态度把握。“此中有佳句”,“此”代指许道宁的画作及画作中的山水等景物,“有佳句”则是对画作的整体艺术造诣进行了极高的评价。吟断:吟尽。断,尽。“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山水本来就是作者情感的触发物,山水寄寓着极为丰富的意蕴,这和观画者的夸赞没有多大的关系。所以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的评价极高。答案:含意:画中蕴含着诗意,但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达。评价:这幅画意境深远,韵致悠长,令人玩味不已。2.(2019·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投长沙裴侍郎杜荀鹤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只望至公将卷读【注】,不求朝士致书论。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整体阅读·(约5分钟)(1)读标题,探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标题中“投”指“投书(信)”,给长沙裴侍郎写的一封信,点明了写作的中心内容。(2)读正文,明主旨首联表明心志,虽然自己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不会改变,自己不会去拜谒朱门权贵之人,而是拜谒裴侍郎这样的儒家学者。颔联点题,把投书裴侍郎的目的直言不讳地讲了出来。颈联从直抒胸臆转而写景,更为形象地展现出自己孤高耿介的情怀。尾联再次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不会随便地接受恩惠。全诗表达出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正常渠道进身的思想感情,语言铿锵有力。 精准答题·(约6分钟)(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B.“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C.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解析】选D。D项“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分析不正确。尾联“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表明了自己一般不接受平常的恩惠,接受恩惠一定要符合自己的原则立场,即符合“道义”。(2)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6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第一问,情感表达方面的作用。颈联描写了渔乡隐居(垂纶,垂丝钓鱼,指隐居)和风中鸿雁鸣叫两个场景,“隐者”和“鸿雁”都是孤高耿介的意象代表,形象化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怀。第二问,结构安排方面的作用。其他三联直抒胸臆,明确表达了自己的情感态度,感情激烈。而间写两个具体场景,使得全诗节奏得到了舒缓。答案:①情感表达:颈联所写场景是作者孤高耿介情怀的形象化表达,可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心志。(3分)②结构安排:舒缓诗歌全篇的节奏,使整首诗歌有委婉从容之致。(3分)3.(2018·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野 歌李 贺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整体阅读·(约5分钟)(1)读标题,探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野歌”意思是在田野中放歌,有抒怀明志之意。(2)读正文,明主旨整首诗前四句描写场景,后四句即事抒怀。颈联中“心不穷”“嗔”等情感语言,表明了诗人虽处逆境但不甘沉沦的心态;尾联借景抒怀,抒发了他对未来充满信心的豪情。 精准答题·(约6分钟)(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解析】选B。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错误,诗中“屈穷”的“穷”指不得志,而非生活贫穷。(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理解作者情感的能力。解答本题,要在整体把握诗歌内容的基础上,重点理解这两句诗的含意,注意联系整首诗把握两句诗中所体现出的作者的情感。答案:①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②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4.(2017·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11分)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整体阅读·(约5分钟)(1)读标题,探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标题点明了写作的中心内容和情感触发点(“阅进士就试”)。(2)读正文,明主旨该诗使用了“群英”“战士”“贤”“公卿”等表情感态度词语,流露出惜才爱才的真挚感情;在尾联中,表达了要为国选出英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精准答题·(约6分钟)(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解析】选BE。B项,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笔疾书的情形,如同战士衔枚肃然疾走,不闻号令的声音。E项,“表示……完成”错,是希望其他考官严格把关,精心阅卷,不是“依靠”。(2)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鉴赏句子时,首先分析其表达技巧,然后分析相应的表达效果。此句从表达技巧上看,运用了比喻和以动衬静的手法。比喻生动贴切,衬托效果尤佳。分析表达效果,不要遗漏作者的情感。答案: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英语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