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19_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期末冲刺AB卷
(期末冲刺AB卷)2019_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期末测试卷(云南昆明A卷)(含解析)
展开【期末冲刺AB卷】2019-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期末测试卷(云南昆明A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下列各题的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考生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1.(3分)小明是一个发育正常的初三学生,下列关于他的一些物理量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是( )
A.他的体重约为500N
B.他的身体密度约为1g/cm3
C.他的大拇指指甲受到的大气压力约10N
D.他双脚站立在水平地面时对地面的压强约是1.5×105Pa
【答案】D
【解析】A、一般初中生体重大约为50kg(100斤),重力G=mg=50kg×10N/kg=500N;符合实际;故A不符题意;
B、人的密度与水的密度接近,即1g/cm3;故B不符题意;
C、他的大拇指指甲的面积约1cm2,即1×10﹣4m2;大气压约为1×105Pa;故大拇指指甲受到的大气压力为:F=PS=1×105Pa×1×10﹣4m2=10N;故C不符题意;
D、每只鞋的底面积大约为200cm2,即0.02m2;中学生的体重大约为50kg,压力F=G=mg=50kg×10N/kg=500N,压强P===1.25×104Pa;达不到1.5×105Pa;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3分)如图所示的现象中,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光污染 B.手影
C.月亮的“倒影” D.海市蜃楼
【答案】D
【解析】A、光污染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手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月亮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3分)下列哪个实验最早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
A.吸管吸饮料 B.托里拆利 C.阿基米德 D.马德堡半球
【答案】D
【解析】A、吸管吸饮料是利用了大气压,故A错误。
B、托里拆利实验准确测量大气压的值,故B错误。
C、阿基米德原理是计算浮力的,故C错误;
D、马德堡半球内抽成真空,两个半球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八对马费很大的力才拉开两个半球,这个实验证明大气压存在,并且大气压很大,故D正确。
故选:D。
4.(3分)如图所示,一名运动员投掷铅球的过程示意图。铅球在b点离手,c点是铅球运动的最高点,不计空气阻力,在a到d的整个过程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只有在a到b的过程中,运动员对铅球做了功
B.在b到d的过程中,铅球的机械能先增加后减少
C.在c到d的过程中,铅球的重力势能减少
D.在a到d的过程中,铅球的运动状态在不断的变化
【答案】B
【解析】A、在a到b的过程中,运动员对铅球有一个推力的作用且铅球在推力作用下移动了一段距离,所以在这个阶段,运动员对铅球做了功;铅球离开手,由于惯性继续运动,所以手就不做功了,故A正确;
B、在b到d的过程中,由于不计空气阻力,所以铅球的机械能不变,故B错误;
C、在c到d的过程中,铅球的质量不变,高度减小,故重力势能减小,故C正确;
D、在a到d的过程中,铅球的运动方向和运动快慢都发生了改变,所以运动状态是在不断变化的,故D正确;
故选:B。
5.(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速度越大,受到的力也越大
B.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C.要维持物体运动,必须对物体施加力
D.若运动的物体不受力的作用,它必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D
【解析】A、物体受力越大,速度改变的越快,但不一定速度越大,故A错误;
B、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一定是受到了力的作用,但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不一定改变,故B错误;
C、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C错误;
D、据牛一定律可知,若运动的物体不受力的作用,它必定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
故选:D。
6.(3分)如图是手机扫描微信二维码的情形,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照了一张照片,关于二维码相对于手机镜头的距离大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任何距离
B.一倍焦距以内
C.大于二倍焦距
D.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答案】C
【解析】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照了一张照片,照相机的镜头是一凸透镜,此时二维码到镜头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正确,ABD错。
故选:C。
7.(3分)两次水平拉动同一物体在同一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两次物体运动的路程(s)﹣时间(t)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两次物体运动的速度:v1<v2
B.两次物体所受的拉力:F1>F2
C.0﹣6s两次拉力对物体所做的功:W1>W2
D.0﹣6s两次拉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P1<P2
【答案】C
【解析】A、由图象可知,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第一次通过的路程大于第二次通过的路程,所以v1>v2;故A错误;
B、同一物体,则重力相等,对水平面的压力相等;同一水平面上,则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故两次拉动物体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相等;由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说明物体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所以,两次物体所受的拉力:F1=F2=f;故B错误;
C、由图象可知,0~6s物体第一次通过的路程大于第二次通过的路程,又知两次拉力相等,根据W=Fs可知,0~6s两次拉力对物体所做的功:W1>W2;故C正确;
D、0~6s,时间相同,且W1>W2;根据P=可知,0~6s两次拉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P1>P2;故D错误。
故选:C。
8.(3分)水平桌面上有两个相同的烧杯甲和乙,内盛有密度不同的盐水,将同一鸡蛋先后放入其中,当鸡蛋静止时,两烧杯中液面恰好相平,鸡蛋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若甲、乙两杯盐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分别为p甲和p乙,鸡蛋排开盐水的质量分别是m甲和m乙.则( )
A.p甲=p乙 m甲=m乙 B.p甲<p乙 m甲>m乙
C.p甲<p乙 m甲=m乙 D.p甲>p乙 m甲>m乙
【答案】C
【解析】(1)由图可知,鸡蛋在甲、乙两杯中分别处于悬浮和漂浮状态,
因为ρ液>ρ物时物体漂浮,ρ液=ρ物时物体悬浮,所以乙杯中盐水的密度大于甲杯中盐水的密度,
因为p=ρgh,且两杯中液面相平,所以乙杯底压强大于甲杯底压强。
(2)因为物体漂浮或悬浮时,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所以同一只鸡蛋在两杯中受到的浮力相等,都等于鸡蛋的重力,
因为F浮=G排=m排g,浮力相同,所以鸡蛋排开盐水的质量相同。
故选:C。
二.填空题(共9小题,满分19分)请考生用黑色碳素笔在答题卡上作答,不要求写出解答过程.
9.(2分)1911年,卢瑟福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原子是由带正电的________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比质子和中子空间尺度更小的粒子是________。
【答案】原子核;夸克。
【解析】(1)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其中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
(2)比质子和中子空间尺度更小的粒子是夸克。
10.(2分)如图所示是某人的眼球成像示意图,他应该佩戴________透镜进行矫正,此透镜对光有________作用。
【答案】凹;发散。
【解析】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远处物体经眼睛会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图为近视眼的成像示意图;
因为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为使光线推迟会聚,需要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11.(2分)在太空实验室里,失重状态下的每一颗小水珠都呈现圆球形悬浮在空中,在分子间的________作用下(选填“引力”或“斥力”),多颗小水珠能够聚合为一颗大水珠,如图所示,此水珠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的成像原理与________(选填“放大镜”、“照相机”或“幻灯机”)是相同的。
【答案】引力;照相机。
【解析】由于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在分子引力的作用下,多颗小水珠能够聚合为一颗大水珠。
水珠相当于凸透镜,图中所成的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的。
12.(3分)在某次皮划艇比赛中,两个皮划艇运动员的总质量为150kg,他们使用的皮划艇的质量为15kg,当载有上述两个运动员的皮划艇在水面上静止石,它排开水的体积为________m3;观看完皮划艇比赛后,欣欣随妈妈乘坐汽车回家。当她把窗户打开一些后,发现车内的窗帘向________(选填“车内”或“车外”)飘动,这是因为气体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________(选填“越大”或“越小”).(ρ水=1.0×103kg/m3)
【答案】0.165;车外;越小。
【解析】(1)由于两个运动员和划艇的质量总质量为m=m人+m艇=150kg+15kg=165kg,
由于划艇处于漂浮,则F浮=G=mg;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F浮=G排=m排g,
所以m排=m=165kg,
由ρ=可得:
V排===0.165m3。
(2)因为气体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所以风沿着外墙吹过窗口时,窗帘外侧空气流速大,压强小,内侧空气流速慢,压强大,窗帘受到向外的压强大于向内的压强,把窗帘压向窗户外面。
13.(2分)如图所示容器,上部的横截面积为S1,底面积为S2,容器中盛有某种液体,有一个空心金属球用细绳系住,绳的另一端连容器的底部。此时球全部浸没在水中,绳对球的拉力为T.球浸在水中时,将受到水对球的浮力作用,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问:将细绳剪断,空心金属球将上浮到水面,当球静止后,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少”)了,变化了多少?________。
【答案】减少;。
【解析】绳子剪断前,金属球受到力之间的关系为:F浮1=G球+T,
绳子剪断以后,金属球受到力之间的关系为:F浮2=G球,
所以剪断后浮力减小了△F浮=F浮1﹣F浮2=G球+T﹣G球=T,
排水体积减小了△V=,
所以水的深度减小了△h==,
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减小了△p=ρg△h=,
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减少了△F=△pS2=。
14.(2分)如图所示,液压机活塞A、B处于平衡状态,活塞B的面积是活塞A的20倍。在活塞B上放一个2000N的重物。则在理想状态下需要在活塞A加一个________N的竖直向下的压力,才能使活塞仍在原位置保持平衡。
【答案】100。
【解析】由题知,SB=20SA,
由图知,该千斤顶内部封闭了液体,根据帕斯卡原理可得:
p==,
则在活塞A所加压力:
F=G=G×2000N=100N。
15.(2分)如图所示,用完全相同的滑轮和细绳组成甲、乙两个滑轮组,在各自的自由端施加大小分别为F1和F2的拉力,将重物G1和G2分别缓慢提升相同的高度(不计绳重和一切摩擦).若物重相等,则拉力F1________F2;机械效率η1________η2.(选填“>”、“=”或“<”)
【答案】<;=。
【解析】(1)由图可知:绳子的股数分别为n1=3,n2=2,
不计绳重及摩擦,根据拉力F=(G+G动)可知:
绳子受到的拉力分别为:F1=(G1+G动),F2=(G2+G动),
由于G1=G2,所以F1<F2;
(2)因为动滑轮重相同,提升的物体重和高度相同,根据W总=W有用+W额,W有用=G物h,W额=G轮h可知:
利用滑轮组做的有用功相同、额外功相同,总功相同;
所以根据η=×100%可知,机械效率相同,即:η1=η2。
16.(2分)一块方形橡皮泥放在水平桌面的中央,已知橡皮泥对桌面的压强为800帕。若将橡皮泥沿水平方向切去一半,剩下半块对桌面的压强为________帕。若将橡皮泥沿竖直方向切去一半,剩下半块对桌面的压强为________帕;若再将切下的半块叠放在剩余半块上,则桌面受到的压强为________帕。
【答案】400;800;1600。
【解析】设实心正方体铁块的重力为G,受力面积为S,
因为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
所以实心正方体铁块对水平桌面的压强:
p===800Pa﹣﹣﹣﹣﹣①;
(1)如果沿水平方向切去一半后,剩余部分的重力减半即为G,受力面积不变即为S,
剩余部分对水平桌面的压强:
p1===p=400Pa;
(2)如果沿竖直方向切去一半后,剩余部分的重力减半即为G,受力面积减半即为S,
剩余部分对水平桌面的压强:
p2===p=800Pa;
(3)如果沿竖直方向切去一半后把切下部分叠放在剩余部分的上方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不变,受力面积减半即为S,
p1===2p=1600Pa。
17.(2分)在海拔200m以内,可以近似地认为海拔每升高12m,大气压变化1毫米汞柱随着海拔的升高,大气压强________(选填“降低”、“不变”或“升高”)。若海平面处的大气压为p0,则海拔为h(h<2000m)处的大气压p=________(只写解析式,不要求带单位)
【答案】降低;p0﹣。
【解析】由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可知,随着海拔的升高,大气压强会降低;
由于在海拔2千米以内,可以近似地认为海拔每升高12米,大气压变化1毫米汞柱,则h米高度,减小的气压为:,
若海平面处的大气压为p0,则则海拔为h处的大气压p=p0﹣。
三.作图、实验与探究题(共6小题,满分33分)请考生用黑色碳素笔在答题卡上作图和解答,答题中需要文字说明的应简明扼要.
18.(2分)图中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mm。
【答案】26.5。
【解析】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物体左侧与4.00cm对齐,右侧在6.65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6.65cm﹣4.00cm=2.65cm=26.5mm。
19.(4分)作图题
(1)如图甲所示,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向水面,入射光线及法线已画出。请作出这条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2)如图乙是用木棒撬石块的示意图,请在图中用小黑点标出支点,用符号O表示,并画出动力F的力臂。
【答案】见解析
【解析】(1)过入射点O作出垂直于界面的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反射光线;根据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画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2)由图示可知,杠杆支点在石头和撬棒的接触点上,过支点向动力作用线做垂线段,即为其力臂,如图所示:
20.(3分)如图所示,画出定滑轮的支点、动力臂l1和阻力臂l2。
【答案】见解析
【解析】图中定滑轮的支点O在其转轴上,动力为上面绳子对它向右的拉力,阻力为下面绳子对它向右的拉力;过支点O分别向动力作用线和阻力作用线画垂线段,即为动力臂L1和阻力臂L2,如下图所示:
21.(4分)如图甲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
(1)小华将系于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计)两对角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________,大小相等,卡片才能平衡。
(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________。
(3)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华的实验优于小明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
A.小书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材料
B.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C.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
D.小卡片容易扭转。
【答案】(1)相反;(2)不能;不在同一直线上两个力能否平衡;(3)B。
【解析】(1)小卡片两端通过滑轮各挂一个钩码,钩码由于受重力作用通过绳子对小卡片施加了两个向相反方向的拉力,拉力的大小等于钩码的重力;当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相反、大小相等时,卡片才能平衡。
(2)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小卡片两端的拉力就不在一条直线上,纸片就会转动,说明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不能平衡;
所以,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不在同一直线上两个力能否平衡;
(3)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木块和水平桌面上就会产生摩擦力,就会影响实验效果(当木块两端的拉力相差很小时,因为受到摩擦力的作用,木块仍会保持平衡,对实验结果有影响);而小华的方案中,绳子和滑轮间的摩擦很小,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故B符合题意。
22.(10分)如图所示是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几个实验情景:
(1)挂钩码前,杠杆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静止,此时杠杆________(选填“达到”或“没有达到”)平衡状态;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杄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
(2)如图乙所示,A点挂有2个质量均为50g的钩码,为了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在B点挂________个质量均为50g的钩码;
(3)如图丙所示的杠杆此时处于水平平衡,现给你一个量程为0~3N的弹簧测力计,若干个50g的钩码,钩码挂在C点处,现使用弹簧测力计和钩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在C点处所挂钩码的最多个数为________个,此时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方向为________。
【答案】(1)达到;右;(2)3;(3)9;竖直向上。
【解析】(1)杠杆处于静止状态,则杠杆达到平衡状态;
杠杆左端下沉,杠杆的右端上翘,平衡螺母向上翘的右端移动。
(2)设杠杆的一个小格为L,一个钩码的质量为m=50g,乙图,由杠杆平衡条件得,
2mg×3L=nmg×2L,所以n=3(个),
所以应在杠杆右边B处挂3个钩码。
(3)由杠杆的平衡条件有:nG×4L=F×LF,F最大为9N,当F作用在杠杆的最左端,且方向竖直向上时LF最大,C处挂钩码个数最多,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在C点处所挂钩码的最多个数:
nG×4L=F×6L,nmg×4L=F×6L,
代入数据:n×0.05kg×10N/kg×4L=3N×6L,
解得,n=9。
23.(10分)在学习势能知识时,小明同学猜想物体的重力势能的大小可能与以下三个因素有关:①物体高度,②物体质量大小,③物体所处地理位置。为了证明自己的猜想,首先决定对因素①进行验证。他把橡皮泥平铺在水平面上,让1个小球从不同高度自由下落,记录结果如表所示。
实验次数 | 球离地面的高度/米 | 凹陷程度 |
1 | 0.5 | 很浅 |
2 | 1.0 | 比较浅 |
3 | 2.0 | 比较深 |
4 | 4.0 | 很深 |
(1)该同学依据________判断重力势能的大小
(2)本实验用到的实验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
(3)本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_;
(4)若想对因素②进行验证,你认为实验中应控制的变量是________(填序号)。
【答案】(1)橡皮泥凹痕程度;(2)控制变量法;转换法;(3)物体的质量相同,高度越大,重力势能越大;(4)①。
【解析】(1)实验中是采用的转换法进行分析重力势能的大小,即观察橡皮泥的凹陷程度反映重力势能的大小;
(2)实验中用到的实验方法有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
(3)通过表格数据可知,同一钢球的高度越高,橡皮泥的凹陷程度越深,说明钢球的重力势能越大;
所以实验结论是:物体的质量相同,高度越大,重力势能越大;
(4)在探究重力势能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时,应控制钢球的高度相同,让不同质量的钢球下落。
四.综合题(共3小题,满分24分,每小题8分)请考生用黑色碳素笔在答题卡上作答,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和公式并代数值和单位计算,文字说明应简明扼要.
24.(8分)张鹏宇家买了一套新房,住在3楼,装修工人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将重为900N的建材从地面匀速送到3楼,每层楼高3米,装修工人所用拉力为500N,用的时间为20s,不计摩擦和绳重。求
(1)装修工人拉绳子的速度是多少?
(2)装修工人做的有用功的多少?
(3)装修工人做功的功率是多少?
(4)此过程中该装置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5)如果用这个滑轮组匀速提起600N的重物,需要用多大的拉力?
【答案】(1)装修工人拉绳子的速度是0.6m/s;
(2)装修工人做的有用功是5400J;
(3)装修工人做功的功率是6000J;
(4)此过程中该装置的机械效率是90%;
(5)如果用这个滑轮组匀速提起600N的重物,需要用350N的拉力。
【解析】(1)由图示可知,滑轮组绳子的有效股数n=2;
3楼的高度:h=2×3m=6m,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2h=2×6m=12m,
装修工人拉绳子的速度:v===0.6m/s;
(2)工人做的有用功:W有=Gh=900N×6m=5400J;
(3)工人做的总功:W总=Fs=500N×12m=6000J;
工人做功的功率:
P===300W;
(4)此过程中,该装置的机械效率:
η=×100%=×100%=90%;
(5)提升重为900N的建材时,不计摩擦和绳重,绳子的拉力F=,
则动滑轮的重力:G动=nF﹣G物=2×500N﹣900N=100N,
用这个滑轮组匀速提起600N的重物时,需要的拉力:
F′===350N;
25.(8分)图的U形管压强计,U形管内装有适量水,没有按压金属盒上的橡皮膜时,两管内液面位于同一水平高度。(ρ水=1.0×103kg/m3,g取10N/kg)
(1)当用手指轻压橡皮膜时,U形管内液面高度差h为8cm,当手指与橡皮膜的接触面积为10﹣4m2,求手指作用在橡皮膜上的压力F。
(2)将U形管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在盛有某种液体的玻璃杯中,当橡皮膜浸在液体中的深度为12.5cm时,U形管内液面高度差刚好为10cm,求玻璃杯内液体的密度。
【答案】(1)手指作用在橡皮膜上的压力0.08N。
(2)玻璃杯内液体的密度0.8×103kg/m3。
【解析】(1)U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来反映橡皮膜受到的压强,所以手指作用在橡皮膜上的压强:
p=ρ水gh=1×103kg/m3×10N/kg×0.08m=800Pa。
根据p=可得,手指作用在橡皮膜上的压力:
F=pS=800Pa×10﹣4m2=0.08N。
(2)根据题意可知,橡皮膜受到的液体压强等于U形管内水的高度差产生的压强,
即ρ液gh液=ρ水gh水,
则璃杯内液体的密度:
ρ液===0.8×103kg/m3。
26.(8分)正方体塑料块A的边长为LA=0.1m,它所受的重力GA=6N,另一圆柱体B高hB=0.1m,底面积SB=5×10﹣3m2,它的密度ρB=1.6×103kg/m3.(已知ρ水=1.0×103kg/m3),求:
(1)圆柱体B所受的重力;
(2)若将塑料块A浸没在水中,请通过计算说明释放后它将上浮还是下沉还是悬浮;
(3)如图所示,将圆柱体B置于塑料块A正上方,放入一个水平放置的水槽中,向水槽中缓慢注水,当注水一定深度后,A、B可整体漂浮于水面,问:此时圆柱体B的上表面距水面多少米?
【答案】(1)圆柱体B所受的重力是8N;
(2)将塑料块A浸没在水中,通过计算可知释放后它上浮;
(3)此时圆柱体B的上表面距水面0.02m。
【解析】(1)圆柱体B的体积:
VB=SBhB=5×10﹣3m2×0.1m=5×10﹣4m3,
由ρ=可得,物体B的质量:
mB=ρBVB=1.6×103kg/m3×5×10﹣4m3=0.8kg,
物体B的重力:
GB=mBg=0.8kg×10N/kg=8N;
(2)当塑料块A浸没在水中时,排开水的体积:
VA排=VA=(LA)3=(0.1m)3=10﹣3m3,
塑料块A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F浮A=ρ水gVA排=1.0×103 kg/m3×10N/kg×10﹣3m3=10N>GA,
因塑料块A受到的浮力大于自身的重力,
所以,释放后它上浮;
(3)当注水一定深度后,A、B可整体漂浮于水面,
则F浮=GA+GB=6N+8N=14N,
此时排开水的体积V排===1.4×10﹣3m3,
故圆柱体B浸入水中的高度h浸===0.08m,
所以,此时圆柱体B的上表面距水面的高度h露=hB﹣h浸=0.1m﹣0.08m=0.02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