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二轮复习(文)第九章第8节 曲线与方程学案(全国通用)
展开
第8节 曲线与方程
最新考纲 1.了解方程的曲线与曲线的方程的对应关系;2.了解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和利用坐标法研究曲线的简单性质;3.会根据所给条件选择适当的方法求曲线的轨迹方程.
知 识 梳 理
1.曲线与方程
一般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某曲线C(看作点的集合或适合某种条件的点的轨迹)上点的坐标与一个二元方程f(x,y)=0的实数解满足如下关系:
(1)曲线上点的坐标都是这个方程的解;
(2)以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曲线上的点,那么这个方程叫做曲线的方程,这条曲线叫做方程的曲线.
2.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的一般步骤
(1)建系——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2)设点——设轨迹上的任一点P(x,y).
(3)列式——列出动点P所满足的关系式.
(4)代换——依条件式的特点,将其转化为x,y的方程式,并化简.
(5)证明——证明所求方程即为符合条件的动点轨迹方程.
3.两曲线的交点
设曲线C1的方程为F1(x,y)=0,曲线C2的方程为F2(x,y)=0,则C1,C2的交点坐标即为方程组的实数解.
若此方程组无解,则两曲线无交点.
[常用结论与微点提醒]
求轨迹方程的常用方法
1.直接法:根据题目条件,直译为关于动点的几何关系,再利用解析几何有关公式(两点距离公式、点到直线距离公式、夹角公式等)进行整理、化简,即把这种关系“翻译”成含x,y的等式就得到曲线的轨迹方程.
2.定义法:若动点轨迹满足已知曲线的定义,可先设定方程,再确定其中的基本量,求出动点的轨迹方程.
3.相关点法:有些问题中,其动点满足的条件不便用等式列出,但动点是随着另一动点(称之为相关点)而运动的,如果相关点所满足的条件是明显的,或是可分析的,这时我们可以用动点坐标表示相关点坐标,根据相关点所满足的方程即可求得动点的轨迹方程.
诊 断 自 测
1.思考辨析(在括号内打“√”或“×”)
(1)f(x0,y0)=0是点P(x0,y0)在曲线f(x,y)=0上的充要条件.( )
(2)方程x2+xy=x的曲线是一个点和一条直线.( )
(3)动点的轨迹方程和动点的轨迹是一样的.( )
(4)方程y=与x=y2表示同一曲线.( )
解析 对于(2),由方程得x(x+y-1)=0,即x=0或x+y-1=0,所以方程表示两条直线,错误;对于(3),前者表示方程,后者表示曲线,错误;对于(4),曲线y=是曲线x=y2的一部分,错误.
答案 (1)√ (2)× (3)× (4)×
2.已知命题“曲线C上的点的坐标是方程f(x,y)=0的解”是正确的,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满足方程f(x,y)=0的点都在曲线C上
B.方程f(x,y)=0是曲线C的方程
C.方程f(x,y)=0所表示的曲线不一定是曲线C
D.以上说法都正确
解析 曲线C可能只是方程f(x,y)=0所表示的曲线的一部分,因此答案C正确.
答案 C
3.已知M(-1,0),N(1,0),|PM|-|PN|=2,则动点P的轨迹是( )
A.双曲线 B.双曲线左支
C.一条射线 D.双曲线右支
解析 由于|PM|-|PN|=|MN|,所以D不正确,应为以N为端点,沿x轴正向的一条射线.
答案 C
4.已知M(-2,0),N(2,0),则以MN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顶点P的轨迹方程是 .
解析 连接OP,则|OP|=2,∴P点轨迹是去掉M,N两点的圆,∴方程为x2+y2=4(x≠±2).
答案 x2+y2=4(x≠±2)
5.(选修2-1P35例1改编)曲线C:xy=2上任一点到两坐标轴的距离之积为 .
解析 曲线xy=2上任取一点(x0,y0),则x0y0=2,该点到两坐标轴的距离之积为|x0 y0|=|x0y0|=2.
答案 2
6.(2018·绍兴一中适应性检测)设定点F1(0,-3),F2(0,3),动点P满足条件|PF1|+|PF2|=a+(a>0),
(1)当a=3时,点P的轨迹是 ;
(2)当a≠3时,点P的轨迹是 .
解析 ∵a+≥2=6(a>0).
(1)当a=3时,a+=6,此时|PF1|+|PF2|=|F1F2|,P点的轨迹为线段F1F2,
(2)当a≠3,a>0时,|PF1|+|PF2|>|F1F2|.
由椭圆定义知P点的轨迹为椭圆.
答案 (1)线段F1F2 (2)椭圆
考点一 直接法求轨迹方程
【例1】 (2017·义乌模拟)已知动圆过定点A(4,0),且在y轴上截得弦MN的长为8.
(1)求动圆圆心的轨迹C的方程;
(2)已知点B(-1,0),设不垂直于x轴的直线l与轨迹C交于不同的两点P,Q,若x轴是∠PBQ的角平分线,证明:直线l过定点.
(1)解 如图,设动圆圆心为O1(x,y),
由题意,|O1A|=|O1M|,
当O1不在y轴上时,过O1作O1H⊥MN交MN于H,则H是MN的中点.
∴|O1M|=,
又|O1A|=,
∴=,化简得y2=8x(x≠0).
当O1在y轴上时,O1与O重合,点O1的坐标(0,0)也满足方程y2=8x,
∴动圆圆心的轨迹C的方程为y2=8x.
(2)证明
由题意,设直线l的方程为y=kx+b(k≠0),
P(x1,y1),Q(x2,y2),
将y=kx+b代入y2=8x中,
得k2x2+(2bk-8)x+b2=0.
其中Δ=-32kb+64>0.
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x1+x2=,①
x1x2=,②
因为x轴是∠PBQ的角平分线,所以=-,
即y1(x2+1)+y2(x1+1)=0,
(kx1+b)(x2+1)+(kx2+b)(x1+1)=0,
2kx1x2+(b+k)(x1+x2)+2b=0③
将①,②代入③得2kb2+(k+b)(8-2bk)+2k2b=0,
∴k=-b,此时Δ>0,
∴直线l的方程为y=k(x-1),即直线l过定点(1,0).
规律方法 利用直接法求轨迹方程
(1)利用直接法求解轨迹方程的关键是根据条件准确列出方程,然后进行化简.
(2)运用直接法应注意的问题
①在用直接法求轨迹方程时,在化简的过程中,有时破坏了方程的同解性,此时就要补上遗漏的点或删除多余的点,这是不能忽视的.
②若方程的化简过程是恒等变形,则最后的验证可以省略.
【训练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B与点A(-1,1)关于原点O对称,P是动点,且直线AP与BP的斜率之积等于-,则动点P的轨迹方程为 .
解析 因为点B与点A(-1,1)关于原点O对称,所以点B的坐标为(1,-1).
设点P的坐标为(x,y),由题意得·=-,化简得x2+3y2=4(x≠±1).故动点P的轨迹方程为x2+3y2=4(x≠±1).
答案 x2+3y2=4(x≠±1)
考点二 定义法求轨迹方程
【例2】 已知两个定圆O1和O2,它们的半径分别是1和2,且|O1O2|=4,动圆M与圆O1内切,又与圆O2外切,建立适当的坐标系,求动圆圆心M的轨迹方程,并说明轨迹是何种曲线.
解 如图所示,以O1O2的中点O为原点,O1O2所在直线为x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由|O1O2|=4,得O1(-2,0),O2(2,0).
设动圆M的半径为r,
则由动圆M与圆O1内切,
有|MO1|=r-1;
由动圆M与圆O2外切,有|MO2|=r+2.
∴|MO2|-|MO1|=3<|O1O2|=4.
∴点M的轨迹是以O1,O2为焦点,
实轴长为3的双曲线的左支.
∴a=,c=2,
∴b2=c2-a2=.
∴点M的轨迹方程为-=1.
规律方法 (1)求轨迹方程时,若动点与定点、定线间的等量关系满足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则可直接根据定义先确定轨迹类型,再写出其方程.
(2)理解解析几何中有关曲线的定义是解题关键.
(3)利用定义法求轨迹方程时,还要看所求轨迹是否是完整的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如果不是完整的曲线,则应对其中的变量x或y进行限制.
【训练2】 已知圆M:(x+1)2+y2=1,圆N:(x-1)2+y2=9,动圆P与圆M外切并且与圆N内切,圆心P的轨迹为曲线C.求C的方程.
解 由已知得圆M的圆心为M(-1,0),半径r1=1;圆N的圆心为N(1,0),半径r2=3.设圆P的圆心为P(x,y),半径为R.
因为圆P与圆M外切并且与圆N内切,
所以|PM|+|PN|=(R+r1)+(r2-R)=r1+r2=4>|MN|=2.
由椭圆的定义可知,曲线C是以M,N为左、右焦点,长半轴长为2,短半轴长为的椭圆(左顶点除外),其方程为+=1(x≠-2).
考点三 相关点法(代入法)求轨迹方程
【例3】 如图,动圆C1:x2+y2=t2,1<t<3,与椭圆C2:+y2=1相交于A,B,C,D四点.点A1,A2分别为C2的左、右顶点.求直线AA1与直线A2B交点M的轨迹方程.
解 由椭圆C2:+y2=1,知A1(-3,0),A2(3,0).
设点A的坐标为(x0,y0);由曲线的对称性,
得B(x0,-y0),
设点M的坐标为(x,y),
直线AA1的方程为y=(x+3).①
直线A2B的方程为y=(x-3).②
由①②相乘得y2=(x2-9).③
又点A(x0,y0)在椭圆C2上,故y=1-.④
将④代入③得-y2=1(x<-3,y<0).
因此点M的轨迹方程为-y2=1(x<-3,y<0).
规律方法 “相关点法”的基本步骤:
(1)设点:设被动点坐标为(x,y),主动点坐标为(x0,y0);
(2)求关系式:求出两个动点坐标之间的关系式
(3)代换:将上述关系式代入主动点满足的曲线方程,便可得到所求被动点的轨迹方程.
【训练3】 已知F1,F2分别为椭圆C:+=1的左、右焦点,点P为椭圆C上的动点,则△PF1F2的重心G的轨迹方程为( )
A.+=1(y≠0)
B.+y2=1(y≠0)
C.+3y2=1(y≠0)
D.x2+=1(y≠0)
解析 依题意知F1(-1,0),F2(1,0),设P(x0,y0),
G(x,y),则由三角形重心坐标关系可得
即代入+=1,
得重心G的轨迹方程为+3y2=1(y≠0).
答案 C
基础巩固题组
一、选择题
1.(2017·嘉兴一中质检)若方程x2+=1(a是常数),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任意实数a方程表示椭圆
B.存在实数a方程表示椭圆
C.任意实数a方程表示双曲线
D.存在实数a方程表示抛物线
解析 当a>0且a≠1时,方程表示椭圆,故选B.
答案 B
2.方程(2x+3y-1)(-1)=0表示的曲线是( )
A.两条直线 B.两条射线
C.两条线段 D.一条直线和一条射线
解析 原方程可化为或-1=0,即2x+3y-1=0(x≥3)或x=4,故原方程表示的曲线是一条直线和一条射线.
答案 D
3.设点A为圆(x-1)2+y2=1上的动点,PA是圆的切线,且|PA|=1,则点P的轨迹方程是( )
A.y2=2x B.(x-1)2+y2=4
C.y2=-2x D.(x-1)2+y2=2
解析 如图,设P(x,y),圆心为M(1,0),连接MA,则MA⊥PA,且|MA|=1,
又∵|PA|=1,
∴|PM|==,
即|PM|2=2,∴(x-1)2+y2=2.
答案 D
4.设圆(x+1)2+y2=25的圆心为C,A(1,0)是圆内一定点,Q为圆周上任一点.线段AQ的垂直平分线与CQ的连线交于点M,则M的轨迹方程为( )
A.-=1 B.+=1
C.-=1 D.+=1
解析 ∵M为AQ的垂直平分线上一点,则|AM|=|MQ|,∴|MC|+|MA|=|MC|+|MQ|=|CQ|=5>|AC|=2,故M的轨迹是以定点C,A为焦点的椭圆.
∴a=,c=1,则b2=a2-c2=,
∴M的轨迹方程为+=1.
答案 D
5.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两点A(3,1),B(-1,3),若点C满足=λ1+λ2(O为原点),其中λ1,λ2∈R,且λ1+λ2=1,则点C的轨迹是( )
A.直线 B.椭圆 C.圆 D.双曲线
解析 设C(x,y),因为=λ1+λ2,所以(x,y)=λ1(3,1)+λ2(-1,3),即
解得又λ1+λ2=1,
所以+=1,即x+2y=5 ,
所以点C的轨迹为直线,故选A.
答案 A
二、填空题
6.已知点A(1,0),直线l:y=2x-4,点R是直线l上的一点,若=,则点P的轨迹方程为 .
解析 设P(x,y),R(x1,y1),由=知,点A是线段RP的中点,∴即
∵点R(x1,y1)在直线y=2x-4上,
∴y1=2x1-4,∴-y=2(2-x)-4,即y=2x.
答案 y=2x
7.(2018·台州调考)已知两定点A(-2,0),B(1,0),如果动点P满足|PA|=2|PB|,则点P的轨迹方程是 ;轨迹所包围的图形的面积为 .
解析 设P(x,y),由|PA|=2|PB|,
得=2,
∴3x2+3y2-12x=0,
即x2+y2-4x=0.
∴P的轨迹为以(2,0)为圆心,半径为2的圆.
即轨迹所包围的面积等于4π.
答案 x2+y2-4x=0 4π
8.在△ABC中,||=4,△ABC的内切圆切BC于D点,且||-||=2,则顶点A的轨迹方程为 .
解析 以BC的中点为原点,中垂线为y轴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E,F分别为两个切点.
则|BE|=|BD|,|CD|=|CF|,
|AE|=|AF|.∴|AB|-|AC|=2<|BC|=4,
∴点A的轨迹为以B,C为焦点的双曲线的右支(y≠0)且a=,c=2,∴b=,∴轨迹方程为-=1(x>).
答案 -=1(x>)
三、解答题
9.设λ>0,点A的坐标为(1,1),点B在抛物线y=x2上运动,点Q满足=λ,经过点Q与x轴垂直的直线交抛物线于点M,点P满足=λ,求点P的轨迹方程.
解 由=λ知Q,M,P三点在同一条垂直于x轴的直线上,故可设P(x,y),Q(x,y0),M(x,x2),
则x2-y0=λ(y-x2),即y0=(1+λ)x2-λy.①
再设B(x1,y1),由=λ,
即(x-x1,y0-y1)=λ(1-x,1-y0),
解得②
将①式代入②式,消去y0,
得③
又点B在抛物线y=x2上,
所以y1=x,再将③式代入y1=x,得(1+λ)2x2-λ(1+λ)y-λ=[(1+λ)x-λ]2,
即(1+λ)2x2-λ(1+λ)y-λ=(1+λ)2x2-2λ(1+λ)x+λ2,
所以2λ(1+λ)x-λ(1+λ)y-λ(1+λ)=0.
因λ>0,两边同除以λ(1+λ),得2x-y-1=0.
故所求点P的轨迹方程为y=2x-1.
10.(2016·全国Ⅲ卷)已知抛物线C:y2=2x的焦点为F,平行于x轴的两条直线l1,l2分别交C于A,B两点,交C的准线于P,Q两点.
(1)若F在线段AB上,R是PQ的中点,证明:AR∥FQ;
(2)若△PQF的面积是△ABF的面积的两倍,求AB中点的轨迹方程.
解 由题设F,设l1:y=a,l2:y=b,则ab≠0,
且A,B,P,Q,
R.
记过A,B两点的直线为l,则l的方程为2x-(a+b)y+ab=0.
(1)证明 由于F在线段AB上,故1+ab=0.
记AR的斜率为k1,FQ的斜率为k2,则k1====-=-b=k2.所以 AR∥FQ.
(2)解 设过AB的直线为l,设l与x轴的交点为D(x1,0),
则S△ABF=|b-a FD|=|b-a|,
S△PQF=.由题设可得|b-a|=,所以x1=1,x1=0(舍去).
设满足条件的AB的中点为E(x,y).
当AB与x轴不垂直时,由kAB=kDE可得=(x≠1).而=y,所以y2=x-1(x≠1).
当AB与x轴垂直时,E与D重合.
所以,所求轨迹方程为y2=x-1.
能力提升题组
11.已知两点M(-2,0),N(2,0),点P为坐标平面内的动点,满足||·||+·=0,则动点P(x,y)的轨迹方程为( )
A.y2=8x B.y2=-8x C.y2=4x D.y2=-4x
解析 =(4,0),=(x+2,y),=(x-2,y).
∴||=4,||=,·=4(x-2).根据已知条件得4=4(2-x).
整理得y2=-8x.∴点P的轨迹方程为y2=-8x.
答案 B
12.已知△ABC的顶点A(-5,0),B(5,0),△ABC的内切圆圆心在直线x=3上,则顶点C的轨迹方程是( )
A.-=1 B.-=1
C.-=1(x>3) D.-=1(x>4)
解析 如图,|AD|=|AE|=8,|BF|=|BE|=2,|CD|=|CF|,所以|CA|-|CB|=8-2=63).
答案 C
13.如图,P是椭圆+=1上的任意一点,F1,F2是它的两个焦点,O为坐标原点,且=+,则动点Q的轨迹方程是 .
解析 由于=+,
又+==2=-2,
设Q(x,y),则=-=,
即P点坐标为,
又P在椭圆上,则有+=1,
即+=1.
答案 +=1
14.(2017·温州十校模拟)已知点C(1,0),点A,B是⊙O:x2+y2=9上任意两个不同的点,且满足·=0,设P为弦AB的中点.
(1)求点P的轨迹T的方程;
(2)试探究在轨迹T上是否存在这样的点:它到直线x=-1的距离恰好等于到点C的距离?若存在,求出这样的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解 (1)连接CP,OP,由·=0,知AC⊥BC,
∴|CP|=|AP|=|BP|=|AB|,
由垂径定理知|OP|2+|AP|2=|OA|2,
即|OP|2+|CP|2=9,
设点P(x,y),有(x2+y2)+[(x-1)2+y2]=9,
化简,得x2-x+y2=4.
(2)存在.根据抛物线的定义,到直线x=-1的距离等于到点C(1,0)的距离的点都在抛物线y2=2px(p>0)上,其中=1.
∴p=2,故抛物线方程为y2=4x,
由方程组得x2+3x-4=0,
解得x1=1,x2=-4,由x≥0,
故取x=1,此时y=±2.
故满足条件的点存在,其坐标为(1,-2)和(1,2).
15.如图所示,抛物线C1:x2=4y,C2:x2=-2py(p>0).点M(x0,y0)在抛物线C2上,过M作C1的切线,切点为A,B(M为原点O时,A,B重合于O).当x0=1-时,切线MA的斜率为-.
(1)求p的值;
(2)当M在C2上运动时,求线段AB中点N的轨迹方程(A,B重合于O时,中点为O).
解 (1)因为抛物线C1:x2=4y上任意一点(x,y)的切线斜率为y′=,且切线MA的斜率为-,所以A点坐标为,
故切线MA的方程为y=-(x+1)+.
因为点M(1-,y0)在切线MA及抛物线C2上,于是
y0=-(2-)+=-,①
y0=-=-.②
由①②得p=2.
(2)设N(x,y),A,B,x1≠x2.
由N为线段AB的中点知
x=,③
y=.④
切线MA,MB的方程分别为
y=(x-x1)+,⑤
y=(x-x2)+.⑥
由⑤⑥得MA,MB的交点M的坐标为
.
因为点M(x0,y0)在C2上,即x=-4y0,
所以x1x2=-.⑦
由③④⑦得x2=y,x≠0.
当x1=x2时,A,B重合于原点O,AB的中点N为点O,坐标满足x2=y.
因此AB的中点N的轨迹方程为x2=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