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娄底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无答案)
展开2019年上学期八年级语文学科期末综合检测卷
时量 150分钟 总分 150分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遗嘱(shǔ) 屏息(bǐng) 坦荡如砥 眼花瞭乱
B. 丰腴(yú) 蔓延(wàn) 重峦叠障 惟妙惟肖
C. 湍急(tuān) 悄然(qiāo) 为富不仁 粗制烂造
D. 慰藉(jiè) 蒙昧(mèi) 接踵而至 诚惶诚恐
2.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那个八月,杜甫经历了一场暴风骤雨的袭击:秋风破茅,秋雨漏屋,一家人无处安身。他却在此刻慷慨吟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忧国忧民的情怀表现得如此光明正大。历史风云变幻,一拨又一拔的风流人物在历史的尘埃中变得面目模糊,而人民却永远缅怀杜甫,因为他能从自己的痛苦中生出一种大胸怀,穷也兼济天下,心里装着人民的人,人民也将永远记住他!
A. 暴风骤雨 B. 光明正大 C. 风云变幻 D. 缅怀
3.请选出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2分)
A. 随着娄底市深入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以来,使这座美丽的城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B. 要避免年轻人不“啃老”,首先是他自己要有独立生存的能力。
C. 一个人能否有作为,取决于他是否受过良好的教育,是否有理想追求,是否刻苦勤奋,还
要看他所处的环境怎样。
D. 我们之所以要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的原因,是因为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增长知识、提
高修养、丰富情感。
4.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儒家经典著作,记录了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
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与《尚书》《中庸》《论语》合称为“四书”。
B.新闻报道的特点是内容真实、时效性强、语言简明,分消息、通讯、特写等类型,《“飞天”
凌空》是一篇特写。
C.《藤野先生》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作者笔下的藤野先生是一个正直热诚、治学
严谨、能摒弃民族偏见的人。
D.人物传记是通过对典型人物的生平、生活、精神等领域进行系统描述、介绍的一种文学作品
形式。《美丽的颜色》就是一篇人物传记,节选自《居里夫人传》。
5.下列各项中的标点符号修改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学校对面的三、四十米处有一间小书店。(删去句中的顿号)
B.电影都快开映了,你是去呢?还是不去?(把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
C.调查显示:消费投诉呈现最大的特点:服务类消费关注度高,广告投诉增长。(把第二个冒
号改为句号)
D.经过长期实践,古人创制了最早的水上交通工具,筏子,将树干或竹子并排扎成扁平状即可。
1
(把第二个逗号改为破折号)
6. 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 (2分)
①《孟子•滕文公上》载:“出入相友”,说明朋友的必要。
②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说明朋友的重要。
③《诗经•小雅》言:“虽有兄弟,不如友生”,说明朋友的至要。
④朋友的重要、至要、必要,在古人看来,是“友也者,友其德也”的。
⑤也就是说,交友要有选择,看重并学习朋友的优良品德。
⑥所以,与朋友交,就要只取其长,不计其短。
A.④②③①⑤⑥ B.③②①④⑥⑤
C.②③①④⑥⑤ D.①②③⑤④⑥
7.填空。(每空 1分,共 10分)
(1)无可奈何花落去, 。(《浣溪沙》晏殊)
(2) ,志在千里。(《龟虽寿》曹操)
(3) 。风休住, !(《渔家傲》李清照)
(4)请写出《钱塘湖春行》的颈联: , 。
(5)《春望》中表达诗人感时伤别、见明丽之景诱发内心伤感的诗句: , 。
(6)《赤壁》一诗中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慨叹的诗句: , 。
8.班级拟开展“找寻身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综合性学习活动。(8分)
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非物质文
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
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1)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区域的底蕴!作为湘中明珠的娄底,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沉淀
下了丰厚的文化基础。作为娄底人,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你知道多少?请列举两个你所了解
的娄底非物质文化遗产。(2分)
(2)为使更多人知晓本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你认为采用哪些活动形式更能增强活动效果?
请列举至少三种活动形式。(3分)
(3)作为一名中学生,你打算为保护本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做些什么?(3分)
二、阅读(60分)
(一)愚公移山(节选)(16分)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
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
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
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
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2
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
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
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
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惩山北之塞(苦于) B.杂然相许(赞同)
C.汝之不惠(聪明) D.何苦而不平(劳苦)
10.下面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春冬之时/以君之力 B.帝感其诚/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C.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 D.而山不加增/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11.下列对《愚公移山》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采用神话的方式结尾,目的是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远大抱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
民战胜自然的愿望,但有一定的迷信色彩。
B.愚公和智叟的对比,揭示了故事的寓意。愚公眼光长远却名之为“愚”,智叟鼠目寸光却名
之为“智”,这样不仅增加了对比色彩,而且具有讽刺效果。
C. 从“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以看出愚公有远大的抱负,他移山是为了造福千千万万的子
孙后代。
D.愚公年近九十还亲自上山“叩石垦壤”,说明他对移山很有信心,这主要源自他对人和自然
关系的正确认识。
1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3分)
(2)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3分)
13.实现中国梦,任重而道远。从选文中愚公的身上,我们可以汲取哪些精神营养?结合实际
谈谈你的看法。(4分)
(二)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8分)
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①。
注释:①接舆:陆通先生的字。接舆是春秋时楚国人,好养性,假装疯狂,不出去做官。五柳:
陶渊明的别号“五柳先生”。
14.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赏析。(4分)
15.本诗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颔联、尾联作简要分析。(4分)
3
(三) “刷脸时代”来临,您准备好了吗? (9分)
①“漂亮的脸蛋能出大米吗?”曾是一句著名的电影台词。在刷脸支付时代来临的当下,每
一张普通的脸蛋都有可能刷出钱来,作为一种新型支付方式,刷脸支付采用了人工智能、生物
识别、大数据风控技术,让用户在无需携带任何设备的情况下,凭借刷脸完成支付。
靠谱的刷脸技术
②刷脸认证的靠谱程度到底有多高?准确度能与人眼识别相比吗?对此,有关专家举了个
例子:像《碟中谍》里汤姆·克鲁斯那样采用人皮面具这招,已无法从目前人脸识别技术下蒙
混过关,因为其识别准确率已达到 99. 99%。
③刷脸支付具有以下特点:采用人脸检测技术,可防止用照片、视频冒充真人,有高安全性;
人脸比对结果实时返回,有高实时性;采用海量人脸比对,有高准确率。例如某餐饮企业在进行
人脸识别前,会用 3D红外深度摄像头进行检测,判断采集到的人脸是否是照片、视频等,能有
效避免各种人脸伪造带来的身份冒用情况。
尤其利好老年人
④刷脸技术用于银行卡等的小额支付时,对老年人很友好。老年人一般记性会变差,各种
卡的密码又不能设得太简单。刷脸支付,用户不必记住多个复杂的密码,降低了老年用户使用
难度。
⑤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身份证、社保卡等容易丢失或被盗的问题。在授权的应
用程序上,用户刷脸完成身份核验后,就能领取电子交通卡、电子社保卡等,不再需要随身携带
实体证件。部分人担心的因化妆等使容颜发生变化的问题,要看具体情况。机器可识别化妆,
但若整容幅度过大,或脸部信息随着年龄增长而改变,则可能无法识别。不过,使用者只需去
系统更新脸部照片就可解决。
进入“弱隐私”时代
⑥刷脸支付就好比是一把“芝麻开门”的钥匙,开启系统进入应用过程中,大量用户的“人
脸”信息被采集并储存。与之连通的商业机构等均有可能“正当”地获取用户的个人信息,包
括姓名、职业、手机号……还有你的脸,甚至你不同的表情等。在信息即价值的时代,这样精
准翔实的“立体”资料,必将成为各方环伺围猎的目标。但并不是说,“人脸”被收录就必然
指向泄漏,乃至被用来行骗牟利;只是刷脸技术的成熟,让我们真正进入了一个“弱隐私”时
代。加之行业内各自为政,缺乏统一标准,使得形势更为严峻。
⑦在这个技术日新月异、个人信息收录十分便捷的时代,如何看好我们的“脸.”,值得我
们每个人深思。
(根据谈璎同题文章改编)
16.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6分)
(1)第②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找出并分析其作用。(4分)
(2)“在这个技术日新月异、个人信息收录十分便捷的时代,如何看好我们的“脸”,值得我
们每个人深思。”句子中“脸”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2分)
4
17. “刷脸支付”快速兴起,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势必成为未来的趋势。如果你是此项技术的
推广人,请结合本文为此技术做宣传。(3分)
(四) 《红星照耀中国》(10分)
那不是发疯了吗?但是红军就是这样做的。
时不可失。必须在敌人援军到达之前把桥占领。于是再一次征求志愿人员。红军战士一个
个站出来愿意冒生命危险,于是在报名的人中最后选了三十个人。他们身上背了毛瑟枪和手榴
弹,马上就爬到沸腾的河流上去了,紧紧地抓住了铁索一步一抓地前进。红军机枪向敌军碉堡
开火,子弹都飞迸在桥头堡上。敌军也以机枪回报,狙击手向着在河流上空摇晃地向他们慢慢
爬行前进的红军射击。第一个战士中了弹,掉到了下面的急流中,接着又有第二个,第三个。
但是别的人越来越爬近到桥中央,桥上的木板对这些敢死队起了一点保护作用,敌人的大部分
子弹都迸了开去,或者落在对岸的悬崖上。
四川军队大概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战士——这些人当兵不只是为了有个饭碗,这些青年
为了胜利而甘于送命。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迷信的四川军队这样嘀咕。他们自己的斗
志受到了影响;也许他们故意开乱枪不想打死他们;也许有些人暗中祈祷对方冒险成功!终于
有一个红军战士爬上了桥板,拉开一个手榴弹,向敌人碉堡投去,一掷中的。军官这时急忙下
令拆毁剩下的桥板,但是已经迟了。又有几个红军爬了过来。敌人把煤油倒在桥板上,开始烧
了起来。但是这时已有二十个左右红军匍匐向前爬了过来,把手榴弹一个接着一个投到了敌军
机枪阵地。
突然,他们在南岸的同志们开始兴高采烈地高呼:“红军万岁!革命万岁!大渡河三十英
雄万岁!”原来白军已经仓惶后撤!进攻的红军全速前进,冒着舔人的火焰冲过了余下的桥板。
纵身跳进敌人碉堡,把敌人丢弃的机枪掉过头来对准岸上。
18.《红星照耀中国》是 国的记者 写的。(2分)
19.划横线的句子中的“发疯”指的是什么事?(2分)
20.结合选文,分析大渡河英雄身上体现了怎样的长征精神?(3分)
21.当代青少年如何传承长征精神?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3分)
(五)超重 (17分)
肖复兴
①那天到机场送人,飞往法兰克福、伦敦、罗马和巴黎的航班,密集得像雨点似地挤在一
起。大概正赶上暑假结束,大学开学在即,到处可以看到推着装有大行李箱推车的学生们,送
行的父母特别多。候机厅里,家庭的气息一下子很浓,像是客厅,相似的面孔不停地在眼前晃
动。
②不时有孩子进到里面去办理登机手续,家长只能够站在候机厅里等,儿行千里母担忧,
他们都伸长了脖子,把望眼欲穿的心情赋予人头攒动的前方。不时便又看见有孩子匆匆地从里
5
面走出来,给家长一个渴望中的喜悦。不过,我发现,匆匆出来的孩子大多并不是为了和送行
的父母再一次告别,也很少见到有依依不舍的场面,那样的场面,似乎只留给了情人之间的拥
抱和牵手。
③站在我身边的是一位面容姣好的中年妇女,凉鞋露出的脚趾涂着鲜艳的豆蔻,这样风韵
犹存的女人,在我们的电视剧里一般还要在男人怀里撒娇呢。现在,她像是只温顺的猫,眼神
有些茫然。不一会儿,我看见一个大小伙子推着行李车,气冲冲地向她走来,没好气地对她嚷
嚷道:“都是你,让我带,带!都超重啦!”只听见她问:“超了多少?”语气小心,好像过错都
在自己的小媳妇。“10 公斤!”只有儿子对母亲才会有这样肆无忌惮。听口音,是南方人。于
是,我看见母亲开始弯腰蹲了下来,把捆箱子的行李带解开,打开箱子,那是一大一小赭黄色
的两个名牌箱。儿子也蹲下来,和母亲一起翻箱子里面的东西,首先翻出的是两袋洗衣粉,儿
子气哼哼地嘟囔着:“这也带!”然后又翻出一袋糖,儿子又气哼哼地嘟囔一句:“这也带!”
接着把好几铁盒的茶叶都翻了出来:“什么都带!”母亲什么话都没说,看儿子天女散花般把
好多东西都翻了出来,面前像是摆起了地摊。最后,儿子把许多衣服和一个枕头也扔了出来,
紧接着下手往箱底伸了,只听见母亲叫了声:“被子呀,你也不带了!”
④我有些看不过去,走了两步,冲那个一直气哼哼嘴噘得能挂个瓶子的儿子说:“10公斤
差不多了,你东西都不带,到了那儿怎么办?”儿子不再扔东西了,母亲站了起来,一脸忧郁,
本来化得很好的妆,因出汗而坍塌显出些许的斑纹。“先去试试再说。”我接着对那个儿子说。
他开始收拾箱子,母亲则把茶叶都从铁盒里掏出来,又塞进箱里。儿子推着行李车走了,我问
那位母亲孩子去哪里,她告诉我去英国读书。她脚下的那些东西都散落着,稀泥似地摊了一地。
⑤这时,我身旁另一侧,又有一个女孩儿推着车走到她的父母身边,表情几乎和那个男孩
儿一样气哼哼的,把车使劲推到她父亲的脚前,说了句:“严重超重!”父亲和刚才这位母亲一
样,立刻蹲下身子,替女儿打开行李箱,左翻翻,右翻翻,权衡着取出什么好。女儿站在那里,用
手扇着风,摸着脸上的汗,说着:“这都是我想带的呀!”这让父亲为难了,倒是母亲在旁边发
话了:“把那些腊肠都拿出来吧,那玩意儿占分量。”父亲拿出了好几袋腊肠,又拿出好几管牙
膏、一大罐营养品和几件棉衣,再盖箱子的时候,鼓囊囊的箱子瘪下去一大块。女儿风摆柳枝般
推着车走了,我悄悄地问母亲这是去哪儿,她说是去法国读书。
⑥独生子女的一代,理所当然地觉得可以把一切不满和埋怨都发泄给父母。养儿方知父母
恩,他们还没到明白父母心的年龄。他们可以埋怨父母的娇惯和期待超重,却永远不该埋怨父
母对自己的情感超重。 (选自《中国年度微型小说》)
22.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超重》让我们看到了这样的画面:儿子女儿出国读书,在机场,父母出于爱,为孩子准备
了过多的行李,结果造成“超重”。
B.孩子朝着父母大发脾气,“把一切不满和埋怨都发泄给父母”,也有天气热以及马上就要远
离父母而心情不好的原因。
C. “本来化得很好的妆,因出汗而坍塌显出些许的斑纹”句子中“斑纹”一词表现了母亲一
贯为儿子操劳,美丽的容颜已不再年轻。
D. “母亲则把茶叶都从铁盒里掏出来,又塞进箱里”,这个对母亲的细节描写表现了“儿行千
里母担忧”的情感。
6
23.请联系全文分析小说标题 “超重”的作用。(3分)
24.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品析第⑤段划线的句子。(3分)
25.小说第③段交代“儿子把许多衣服和一个枕头也扔了出来……”,请发挥想象在下面
的情境中补写一段儿子的心理描写,不少于 20个字。(4分)
儿子在飞机上心情似乎还有些怏怏,不觉已飞到英国。飞机着陆了,他走出舱门,不禁打
了一个寒噤,不巧这里降温了。当他打开箱子想加件衣服时,箱子里除了必需的内衣外,一件
外衣也没有……
26.父母之爱“超重”,儿女之爱却如此轻微,二者严重失衡,作为儿女在生活中应该怎样做
才能不让爱的天平如此失衡?请结合自身实际谈谈。(5分)
三、作文(共 60分)
27. 生活需要梦想,有了梦想,生活才充满生气,才会有希望与动力。
生活需要挫折,挫折是生活的垫脚石,是生活的调色剂。
生活需要品味,品味生活的苦与甜,成与败。慢慢品味之后,才能体会出人生的真谛!
生活需要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生活需要诗和远方……
请你以“生活需要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③不少于 600
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