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精创】第八章 章末测试(2)-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569343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教材精创】第八章 章末测试(2)-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569343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教材精创】第八章 章末测试(2)-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569343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八章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精品习题
展开单元测试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00分
选择题(本题共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绿色化学“是指从源头上消除或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下列实验或实验过程符合化学实验“绿色化”原则的是( )
A.用过氧化氢溶液代替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B.用纳米铜粉代替铜丝进行铜和浓硝酸反应的实验
C.用溴水代替碘水进行萃取实验
D.为了让学生更清楚的看到实验现象要用较多量的氯气进行性质实验
【答案】A
【解析】
A.双氧水制取氧气的产物为水,对环境没有任何污染,也没有产生任何固体废物,而且在反应过程中使用催化剂,使反应速度大大加快,反应过程也不需要任何额外的能量供应,节省了能源,符合化学实验“绿色化学”原则,故A正确;
B.用纳米铜粉与浓硝酸反应,在不需要反应时,不能控制反应的停止,容易造成环境污染,不符合绿色化学原则,故B错误;
C.溴易挥发、溴蒸气有毒,会污染空气,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故C错误;
D.氯气是一种有毒的气体,用多量的氯气进行性质实验,实验后的没反应气体仍会产生污染,故D错误;
答案选A。
2.化学时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它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可减少“白色污染”
B.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是人体必须的营养素,应尽可能多吃
C.熟石灰可以改良酸性土壤,而且能和硫酸铵混合使用
D.为了减少水体的污染,农业上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
【答案】A
【解析】
A、塑料产品难以降解,容易造成白色污染,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可减少白色污染,选项A正确;
B、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是人体必须的营养素,摄入量应适当,选项B错误;
C、硫酸铵能与熟石灰反应生成硫酸钙、水、氨气,从而降低肥效,选项C错误;
D、为了减少水体的污染,农业上应适当使用农药和化肥,选项D错误。
答案选A。
3.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化学反应能够制造出新的物质,但不能制造出新的元素
B.“血液透析”利用了胶体的性质
C.只要符合限量,“食用色素”“亚硝酸盐”可以作为某些食品的添加剂
D.在食品袋中放入盛有生石灰的透气小袋,可防止食物受潮、氧化变质
【答案】D
【解析】
A.化学科学具有创造性,所以化学反应能够制造出新的物质,但不能制造出新的元素,A正确;
B.人体的血液属于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B正确;
C.正确使用食品添加剂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伤害,C正确;
D.生石灰能吸水,可作食品的吸水剂,没有还原性不可作抗氧化剂,D错误;
答案为D。
4.海水开发利用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向苦卤中通入Cl2是为了提取溴
B.粗盐可采用除杂和重结晶等过程提纯
C.工业生产中常选用NaOH作为沉淀剂
D.富集溴一般先用空气和水蒸气吹出单质溴,再用SO2将其还原吸收
【答案】C
【解析】
A、向苦卤中通入氯气置换出溴单质,分离得到溴,通入氯气是为了提取溴,A正确;
B、粗盐中含有钙离子、镁离子、硫酸根离子等杂质,精制时通常在溶液中依次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过量的碳酸钠溶液,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盐酸到溶液呈中性,再进行重结晶进行提纯,B正确;
C、工业常选用生石灰或石灰乳作为沉淀剂,C错误;
D、提取溴时一般用氯气置换出溴单质,由于Br2具有挥发性,用空气和水蒸气吹出溴单质,再用二氧化硫将其还原吸收转化为溴化氢,达到富集的目的,D正确;
答案选C。
5.金属锂是密度最小的金属,等质量的不同金属,锂可以释放出更多电子,故常用来制造高性能电池。已知锂的金属性介于钠和镁之间,则冶炼金属锂应采用的方法是
A.电解法B.热还原法C.热分解法D.铝热法
【答案】A
【解析】
常见金属的冶炼方法有电解法、热还原法和热分解法等,Na、Mg都很活泼,常用电解法冶炼,而Li活泼性介于Na与Mg之间,则Li也应采用电解法冶炼,故选A。
6.从海带中提取碘有如下步骤:①通入足量的Cl2,②将海带焙烧成灰后加水搅拌,③加CCl4振荡,④用分液漏斗分液,⑤过滤。合理的操作顺序是( )
A.①②③④⑤B.②⑤①③④C.①③⑤②④D.②①③⑤④
【答案】B
【解析】
从海带中提取碘时,应先②将海带焙烧成灰后加水搅拌,⑤过滤后得到含有碘离子的溶液,①通入足量的Cl2,得到碘单质,③加CCl4振荡,萃取,④用分液漏斗分液,得到碘的四氯化碳溶液,答案为B。
7.下表是非金属氧化物与其引起的环境问题及主要来源对应正确的是( )
A.AB.BC.CD.D
【答案】D
【解析】
A.化石燃料的燃烧产生二氧化硫,导致酸雨,而温室效应与二氧化碳有关,选项A错误;
B.汽车尾气中含氮的氧化物,易导致光化学烟雾,而二氧化硫导致酸雨的发生,选项B错误;
C.工厂废气的排放主要含二氧化硫及氮的氧化物,导致酸雨,氮的氧化物还可导致光化学烟雾,而温室效应与二氧化碳有关,选项C错误;
D.碳不完全燃烧生成CO,易导致煤气中毒,非金属氧化物与其引起的环境问题及主要来源对应正确,选项D正确;
答案选A。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空气的首要污染物包括CO2、SO2、NO、NO2、O3等
B.PM2.5指的是直径为2.5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因其直径小、比表面积大、活性强、易吸附有毒有害的物质,对人的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较大
C.光化学烟雾的形成与氮氧化物有关
D.SO2的治理技术和设备有:原煤脱硫技术、改进燃烧技术和烟气脱硫设备等
【答案】A
【解析】
A.二氧化碳不是大气污染物,但能引起温室效应,A错误;
B.PM2.5指的是直径为2.5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因其直径小、比表面积大、活性强、易吸附有毒有害的物质,对人的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较大,B正确;
C.氮氧化物引起的环境问题有:形成硝酸型酸雨、形成光化学烟雾、破坏臭氧层等,光化学烟雾的形成与氮氧化物有关,C正确;
D.SO2的治理技术和设备有:原煤脱硫技术、改进燃烧技术和烟气脱硫设备等,如钙基固硫等,D正确;
答案选A。
9.小明因胃部不适去医院检查,医生告之是由于“胃酸过多”引起,建议服用抑酸剂。下列药物可作抑酸剂的是
A.维生素C B.阿司匹林
C.复方氢氧化铝片 D.葡萄糖口服液
【答案】C
【解析】
氢氧化铝能与盐酸反应,可做抗酸药。维生素C、阿司匹林、葡萄糖和盐酸都不反应,不能做抑酸剂,答案选C。
10.面对“新冠肺炎”,全国上下团结一心,中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下列人们面对“新冠肺炎”时的一些认识正确是( )
A.经常保持室内清洁和通风B.喝酒可以预防“新冠肺炎”
C.家庭消毒时,消毒液越浓越好D.戴口罩防病毒,洗浄的口罩可再使用
【答案】A
【解析】
A.病毒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因此经常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洁新鲜是预防“新冠肺炎”的重要措施之一,A正确;
B.喝酒不能预防“新冠肺炎”,过量饮酒还可能引发其它的疾病,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B错误;
C.家庭消毒时,消毒液并非浓度越高越好,过高浓度的消毒液既不能达到有效的消毒效果,又会造成环境污染,有些还会危害人体健康,C错误;
D.一次性医用口罩不能进行水洗,否则会破坏口罩中的滤材以及口罩结构,起不到预防病毒的作用,D错误。
故本题答案为:A。
11.海藻中含有丰富的、以离子形式存在的碘元素。如图是实验室从海藻里提取碘的流程中的一部分。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步骤①③的操作分别是过滤、萃取
B.可用淀粉溶液检验步骤②的反应是否进行完全
C.步骤③中加入的有机溶剂是四氯化碳或乙醇
D.步骤④的操作是过滤
【答案】A
【解析】
A. 分离固体和液体用过滤,从水溶液中提取碘一般用萃取的方法,步骤①、③的操作分别是过滤、萃取分液,故A正确;
B. 淀粉遇到I2会变蓝色,遇碘离子不变色,因此不能用淀粉检验碘离子,故B错误;
C. 萃取剂不能和溶质反应,且萃取剂和原溶剂不能互溶,由于乙醇能与水互溶,不能做萃取剂,故C错误;
D. 碘易溶于有机溶剂,所以不能过滤,应该用蒸馏的方法提取碘,步骤④的操作是蒸馏,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A。
12.在下列叙述的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天然气隔绝空气高温分解生成炭黑和氢气
B.石油分馏得到汽油、煤油和柴油
C.石油裂解得到乙烯、丙烯、丁二烯
D.煤干馏生成焦炭、煤焦油、焦炉气和粗氨水
【答案】B
【解析】
A.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甲烷燃烧是甲烷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显然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
B.分馏的原理,是利用液体混合物中各成分的不同沸点,进行逐一先汽化后冷却液化,分离成相对纯净物质的过程,只是将原来的物质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石油就是由沸点不同的汽油、煤油、柴油等混合而成,通过分馏将它们分离,是物理变化,故B正确;
C.石油裂解是将石油中大分子的烃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小分子的烃,得到乙烯、丙烯、丁二烯,是化学变化,故C错误;
D.煤的干馏是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生成焦炭、煤焦油、焦炉气和粗氨水,是化学变化,故D错误;故选B。
13.合理开发和利用海水资源是世界各国研究的课题。下列对于海水利用的认识错误的是
A.海水中蕴藏有丰富的资源,人类可以大量开发,以弥补资源的短缺
B.淡化海水的方法主要有蒸馏法、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
C.可以用太阳能电解海水以获取氢能源
D.以海水中提纯出的NaCl为原料可以生产烧碱、纯碱、金属钠、氯气、盐酸等化工产品
【答案】A
【解析】
A.海洋是人类宝贵资源,人类可以提取海水的各种元素,例如:海水中的镁盐是提炼金属镁的原料;磷灰石结核是磷肥工业的重要原料;锰结核含锰、铁、钻、镍等20多种元素是重要的冶金原料;海水所含的重氢,是核聚变的燃料,也是人类正在开发的新能源,但大量开发海水中的物质,会破坏海洋生态平衡和能耗导致全球的能源缺乏,A错误;
B.现在所用的海水淡化方法有海水冻结法、电渗析法、蒸馏法、反渗透法、电渗析法等,B正确;
C.水中氢和氧结合非常牢固,要释放出氢需要很高的能量,太阳能是地球上能量的最终来源,既是一次能源,又是可再生能源。它资源丰富,既可免费使用,又无需运输,对环境无任何污染,可以用太阳能电解海水以获取氢能源,C正确;
D.烧碱、氯气可以通过电解NaCl水溶液得到,纯碱用侯氏制碱法制得,金属钠通过电解熔融氯化钠得到,盐酸可由氢气和氯气反应制得,都需要用到NaCl,D正确;
故选A。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石油是混合物,分馏后的馏分是纯净物B.乙烯是石油裂化的主要产品
C.石油的裂化是化学变化,分馏是物理变化D.减压蒸馏可以得到汽油等轻质油
【答案】C
【解析】
A.石油和分馏后的馏分均为混合物,故A错误;
B.石油裂化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轻质液体燃料的产量和质量、特别是汽油的产量和质量,乙烯是石油裂解的主要产品,故B错误;
C.石油的裂化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而分馏是混合物的分离操作,属物理变化,故C正确;
D.减压蒸馏可降低沸点,使高沸点的重油进一步分离得到润滑油等,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5.实验室可通过蒸馏石油得到多种沸点范围不同的馏分,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沸点较低的汽油比沸点较高的柴油先馏出
B.蒸馏烧瓶中放人沸石可防止蒸馏时发生暴沸
C.冷凝管中的冷凝水应该从 a 口进 b 口出
D.温度计水银球的上限和蒸馏烧瓶支管口下沿相平
【答案】C
【解析】
A.在蒸馏时,石油的温度逐渐升高,沸点较低的先气化馏出,所以沸点较低的汽油比沸点较高的柴油先馏出,故A正确;
B.沸石具有防暴沸作用,所以蒸馏烧瓶中放人沸石可防止蒸馏时发生暴沸,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故B正确;
C.冷凝管中水采用逆流方式,所以冷凝水应该b为进水口、a为出水口,故C错误;
D.温度计测量馏分温度,则温度计水银球和蒸馏烧瓶支管口处相平,故D正确;
故选:C。
16.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煤的气化B.石油的裂解C.煤的干馏D.石油的分馏
【答案】D
【解析】
A.煤的气化是碳和水等物质作用转化为为一氧化碳和氢气,生成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A不符合;
B.石油裂解是大分子分解为小分子,过程中生成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B不符合;
C.煤的干馏是隔绝空气加强热,过程中生成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C不符合;
D.石油分馏是控制温度,分离一定沸点范围内馏分的混合物的方法,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符合;
故答案为D。
17.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反应过程的绿色化,即要求原料物质中的所有原子完全被利用且全部转入期望的产品中,下列过程不符合这一思想的是
A.甲烷、CO合成乙酸乙酯:2CH4+2COCH3COOCH2CH3
B.烯烃与水煤气发生的羰基合成反应:RCH═CH2+CO+H2RCH2CH2CHO
C.葡萄糖在酒化酶作用下转化为酒精:C6H12O6 2C2H5OH+2CO2↑
D.工业制取乙醛的方法之一:CH≡CH+H2OCH3CHO
【答案】C
【解析】
A. 甲烷、CO合成乙酸乙酯:2CH4+2COCH3COOCH2CH3,B. 烯烃与水煤气发生的羰基合成反应:RCH═CH2+CO+H2RCH2CH2CHO,D. 工业制取乙醛的方法之一:CH≡CH+H2OCH3CHO,反应物全部生成了产物,利用率为100%,故A、B、D不符合题意;
C. 葡萄糖在酒化酶作用下转化为酒精:C6H12O62C2H5OH + 2CO2↑,反应物没有全部生成期望的产物,原子利用率小于100%,故C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C。
18.下列有关物质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石灰用作食品抗氧剂B.盐类都可作调味品
C.铝罐可久盛食醋D.小苏打是面包发酵粉的主要成分
【答案】D
【解析】
A项生石灰可作食品的干燥剂,错误;
B项食盐可作调味品,其它盐类不一定,错误;
C项铝能与CH3COOH反应,所以铝罐不能久盛食醋,错误;
D项小苏打在发酵时能产生CO2,是面包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正确。
故选D。
二、非选择题(共46)
19.(15分)海带中碘含量比较高,从海带提取碘的操作如下:
(1)将干海带进行灼烧的仪器是________,海带灰中含有较多KI,将海带灰溶于水,然后过滤得到澄清滤液。
(2)向上述滤液中加入硫酸和H2O2混合溶液,得到棕褐色含有单质碘的水溶液。请写出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向上述碘的水溶液中加入适量CCl4,振荡,静置,则I2会转入到CCl4层中,这个过程叫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I2+6KOH=5KI+KIO3+3H2O;1.5ml I2完全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ml;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
(5)某一反应体系有反应物和生成物共6种物质:O2、K2Cr2O7、Cr2(SO4)3、H2SO4、H2O、H2O2。已知该反应中H2O2只发生如下过程:H2O2→O2
①该反应中,氧化剂为____________。氧化产物为____________。
②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用单线桥法表示上述反应中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_____。
【答案】坩埚 H2O2+2I-+2H+=2H2O+I2 萃取 上下两层溶液分开,上层为黄色,下层为紫红色 2.5ml 5:1 K2Cr2O7 O2 K2Cr2O7+3H2O2+4H2SO4=Cr2(SO4)3+7H2O+3O2↑+K2SO4
【解析】
(1)将干海带进行灼烧的仪器是坩埚,海带灰中含有较多KI,将海带灰溶于水,然后过滤得到澄清滤液。
(2)向上述滤液中含有碘化钾,加入硫酸和H2O2混合溶液,过氧化氢具有强氧化性,得到棕褐色含有单质碘的水溶液。离子反应方程式H2O2+2I-+2H+=2H2O+I2。
(3)向上述碘的水溶液中加入适量CCl4,振荡,静置,则I2会转入到CCl4层中,这个过程叫萃取,现象为上下两层溶液分开,上层为黄色,下层为紫红色。
(4)3I2+6KOH=5KI+KIO3+3H2O,碘单质发生歧化反应,3ml碘单质生成5ml还原产物碘化钾,1ml氧化产物碘酸钾,转移电子数为5ml,即1.5ml I2完全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5ml;根据系数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由于氧化产物KIO3为1ml,则还原剂I2为0.5ml,还原产物KI为5ml,则氧化剂I2为2.5ml,所以该反应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1。
(5)某一反应体系有反应物和生成物共6种物质:O2、K2Cr2O7、Cr2(SO4)3、H2SO4、H2O、H2O2。已知该反应中H2O2只发生如下过程:H2O2→O2,氧元素化合价升高,过氧化氢做还原剂,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临近原则和化合价升降原则,方程式可能为K2Cr2O7+3H2O2+4H2SO4=Cr2(SO4)3+7H2O+3O2↑+K2SO4。
①该反应中,氧化剂为K2Cr2O7。氧化产物为O2。
③用单线桥法表示上述反应中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
20.(10分)我国城市为了减少燃煤造成的大气污染,对于作民用燃料的煤进行了多方面的改进。
(1)为了除去煤中的含硫化合物,采用FeCl3脱硫,即用FeCl3溶液浸洗煤粉,发生如下反应:FeS2+14FeCl3+8H2O=2FeSO4+13FeCl2+16HCl。
①该反应中的氧化剂是________,若有1 ml FeS2被除去,则发生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
②为了充分利用Fe2+并减少酸(HCl)污染,本方法中可利用工业废铁屑和氯气让废液重新利用生成FeCl3。请写出这一过程中有关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
(2)另一种方法是采用“固硫法”,即在燃料中加入生石灰,使含硫煤在燃烧时生成的SO2不能逸出而进入炉渣中,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这一“固硫”过程:_______、________。
(3)某城市采用了以油制气代替煤作民用燃料的做法。油制气的主要成分是丙烷,请写出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4)绿色能源是人类的理想能源,不会造成环境污染,下列能源属于绿色能源的是________。
A 氢能源 B 太阳能 C 风能 D 石油
【答案】FeCl3 14 ml Fe+2H+=Fe2++H2↑,2Fe2++Cl2=2Fe3++2Cl- SO2+CaOCaSO3 2CaSO3+O22CaSO4 C3H8+5O23CO2+4H2O ABC
【解析】
(1)①反应中FeS2中S由-1价升高至+6价,每1 ml FeS2被氧化,转移14 ml电子,FeCl3中Fe由+3价降至+2价,FeCl3作氧化剂;
②加入废铁屑是消耗H+,减少污染,而通入Cl2是氧化Fe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有Fe+2H+=Fe2++H2↑、2Fe2++Cl2=2Fe3++2Cl-;
(2)生石灰能吸收含硫煤在燃烧时生成的S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CaOCaSO3、2CaSO3+O22CaSO4;
(3)丙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3H8+5O23CO2+4H2O;
(4)风能、太阳能、氢能等使用后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故它们都属于绿色能源,而石油属于化石燃料,使用会生成二氧化碳及其它污染环境的气体,不属于绿色能源,故答案为D。
21.(14分)综合利用海水可以制备食盐、纯碱、金属镁等物质,其流程如图所示:
(1)从海水中获得淡水的装置如图,其中有_____处错误。
(2)在母液中通入氯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从溶液A中提取Br2,需要的主要仪器是____
(3)操作③是_____
(4)粗盐中含有Na2SO4、MgCl2、CaCl2等可溶性杂质。
①为制得纯净的NaCl晶体,操作如下:
a.溶解;
b.依次加入过量的_____溶液、NaOH溶液、_____溶液;
c._____;
d.加适量盐酸;
e._____(请补全缺少的试剂和实验步骤)
②步骤b中,加入最后一种试剂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
(5)用这种方法制得的Na2CO3中有少量的NaCl,检验NaCl的实验为_____
【答案】3 2Br-+Cl2=Br2+2Cl- 分液漏斗 在氯化氢气流中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BaCl2 Na2CO3 过滤 蒸发(或蒸发结晶) CO32-+Ba2+=BaCO3↓、CO32-+Ca2+=CaCO3↓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的水溶解,再滴加过量的硝酸酸化,再滴加硝酸银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有NaCl
【解析】
(1)烧瓶加热未垫石棉网,温度计水银球在蒸馏烧瓶支管口下方,冷凝管进水口在上,有3处错误。
(2)在母液中通入氯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Br-+Cl2=Br2+2Cl-,从溶液A中提取Br2,需要的主要仪器是分液漏斗;
(3)操作③是氯化镁溶液中获得氯化镁晶体的过程,需要在氯化氢气流中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4)①为制得纯净的NaCl晶体,操作如下:首先要把粗盐溶于水形成溶液,然后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将镁离子沉淀,硫酸根用钡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氯化钡可以将硫酸根离子沉淀,除钙离子加入碳酸钠转化为沉淀,但是加入的碳酸钠要放在加入的氯化钡之后,把过量的钡离子用碳酸根离子除去,沉淀完全除去后过滤,滤液加入盐酸除去溶液剩余的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最后蒸发得到较纯净的氯化钠晶体。
②步骤b中,加入最后一种试剂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32-+Ba2+=BaCO3↓、CO32-+Ca2+=CaCO3↓;
(5)氯离子能和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所以检验纯碱样品中是否含有氯化钠应选用稀硝酸,硝酸银溶液,方法为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的水溶解,再滴加过量的硝酸酸化,再滴加硝酸银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有NaCl。
22.(10分)将煤直接作为燃料燃烧,不但热效率较低,且产生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物质,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煤的干馏是提高煤的利用率、生产重要化工原料、降低污染物排放量的有效措施之一。某化学学习小组在实验室条件下探究煤干馏的现象及产物,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有关问题:
(1)煤干馏的条件是_______。
(2)盛有冷水的烧杯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后检验有粗氨水生成的操作是___
(4)已知CO不能使溴水褪色,若将从具支试管支管口处逸出的气体通入溴水中,发现溴水褪色,则说明煤的干馏产生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点燃尾气,火焰的颜色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煤焦油中分离出苯、甲苯、二甲苯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隔绝空气加强热 使粗氨水和煤焦油冷凝液化 将具支试管取出,塞上试管塞并加热,将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支管口处,若试纸变蓝,则说明有粗氨水生成 不饱和烃类物质 淡蓝色 分馏
【解析】
(1)根据煤干馏的定义可知其条件为隔绝空气加强热;
(2)冷水温度较低能使粗氨水和煤焦油冷凝下来;
(3)粗氨水受热分解生成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操作为:将具支试管取出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若试纸变蓝则生成粗氨水;
(4)乙烯等不饱和烃类物质能使溴水褪色说明产生了乙烯等不饱和烃物质;
(5)CO、乙烯等燃烧时的火焰颜色为淡蓝色;
(6) 煤焦油中苯及其同系物与其他成分互溶,但沸点不同,可用蒸馏分离。
氧化物
环境问题
主要来源
A
CO2
酸雨
化石燃料的燃烧
B
SO2
光化学烟雾
汽车尾气的排放
C
NO2
温室效应
工厂废气的排放
D
CO
CO中毒
燃料的不完全燃烧
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优秀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优秀习题,文件包含新教材精创第六章章末测试2原卷版docx、新教材精创第六章章末测试2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必修 第二册第七章 有机化合物精品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化学必修 第二册第七章 有机化合物精品当堂达标检测题,文件包含新教材精创第七章章末测试1原卷版docx、新教材精创第七章章末测试1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人教版 (2019)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优秀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化学人教版 (2019)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优秀课时练习,文件包含新教材精创第六章章末测试1原卷版docx、新教材精创第六章章末测试1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