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3月网上测试地理试题
展开
枣庄三中 2019~2020 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
第一次学情调查地理试题
第Ⅰ卷(共 70 分)
注意事项:
1. 第Ⅰ卷共 3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70 分。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打印的)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或者在 自己的纸张上写清楚。
1.读世界人口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题。
位于人口稠密纬度带,但人口稀疏的地区是( )
A. 中南半岛 B. 刚果盆地 C. 阿拉伯半岛 D. 西欧平原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世界人口的分布,同时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详解】读图可知,世界人口稠密的纬度带是20°N~60°N。刚果盆地地处赤道附近,不属于人口稠密纬度带;西欧平原和中南半岛人口稠密;阿拉伯半岛位于人口稠密纬度带,但人口稀疏,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截至 2019 年 5 月 3 日,全球 230 个国家人口总数为 75 亿人,其中 70 亿人口主要分布 在北纬 70°至南纬 50°地区。下图显示为纬度每隔 10°范围分布的人口占全球人口的 比重。
结合图,回答下面小题。
2. 占全球人口比重最大的纬度范围是
A. 10°S~ 20°S B. 20°N~ 30°N
C. 30°N~ 40°N D. 40°N~ 50°N
3. 南纬 40°~ 50°范围人口分布稀少的主要原因为 ( )
A. 气候酷寒 B. 山地多,平原少
C. 陆地面积小 D. 干旱区面积大
【答案】2. B 3. C
【解析】
本题考查世界人口的分布,以及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2题详解】
直接读图可知,图显示为纬度每隔 10°范围分布的人口占全球人口的比重,阅读图可知,20°N-30°N占全球人口比重为23.2%,是最大值,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从图中可以看出,40°S~50°S之间主要是海洋,陆地面积狭小,人口稀少,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4.读我国四大地区划分图。
影响④地区人口密度的主要因素是( )
A. 水源 B. 农业 C. 地形 D. 光照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影响人口分布因素,要求学生对中国人口分布有熟悉的了解,并能够分析相关影响因素。
【详解】由图可知,④是青藏地区,地势高峻,气候寒冷,空气稀薄,氧气少,交通不便,不适宜人类居住,所以人口密度小,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下图为我国某年各省人口迁入率和迁出率示意图,图中 a 为“胡焕庸线”——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又叫“黑河-腾冲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
5. 人口迁入率与迁出率之差为正值的省区主要分布在( )
A. 我国东部沿海 B. 我国中部 C. 我国西北 D. 我国东北
6. 形成该年我国人口迁移地区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 净迁入地区就业机会多 B. 净迁入地区优惠政策多
C. 净迁出地区矿产资源少 D. 净迁出地区人口数量多
【答案】5. A 6. A
【解析】
本题考查人口迁移,注重考查学生对图表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5题详解】
本题考查我国某年各省人口迁入率和迁出率示意图的阅读。读图,人口迁入率与迁出率之差为正值的省区主要有北京、天津、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等省区,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读图,我国人口主要由中西部地区迁往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相比,因为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劳动报酬高,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候鸟式”养老是当今兴起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不少北方老年人选择冬季到南方的城市居住、旅游,北方天暖后再回到原地居住。近年来攀枝花成为我国冬季养老的热点城市,正实现由“钢城”向“阳光花城”的转型。
完成下面小题。
7. 影响攀枝花成为“候鸟式”养老目的地的主要因素是( )
A. 生态环境因素 B. 经济因素 C. 政治因素 D. 社会文化因素
8. 大量外来人口对“阳光花城”兴起的社会经济影响表述正确的是( )
①有利于缓解劳动力不足 ②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③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
④优化当地人口结构 ⑤促进多元文化交流 ⑥带动当地消费,促进经济发展
A. ②③⑥ B. ②⑤⑥ C. ①③⑤ D. ①④⑥
【答案】7. A 8. B
【解析】
本题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及人口迁移的影响。
【7题详解】
考查影响人口迁移因素。 结合材料不少北方老年人选择冬季到南方的城市居住、旅游,北方天暖后再回到原地居住。判断 “候鸟式”养老目的地需要冬季温暖舒适,环境优美,生态环境因素是必要考虑因素,因此攀枝花成为“候鸟式”养老目的主要是由于冬季气温较高,气候温和,故A符合题意,BCD错。故选A。
【8题详解】
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阳光花城”吸引的大部分为老年人口,不能缓解劳动力不足,但能带动旅游、餐饮类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不利于生态环境改善;使得当地人口结构老化;外来人口的涌入,可以促进多元文化交流、可以带动当地消费,促进经济发展,故B②⑤⑥符合题意,ACD错。故选B。
四川省是我国人口大省,人口分布极不均衡,以平武——盐源一线为界,川东与川西人口分布差异悬殊。四川省也是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最多的省份之一,其中川东丘陵山区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较多,成都农村留守儿童现象并不突出。下图示意四川省平武——盐源人口界线。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9. 影响川东与川西人口分布差异悬殊的主导自然因素是
A 气候 B. 地形 C. 植被 D. 河流
10. 成都农村留守儿童现象并不突出的主要原因是当地
A. 城郊农业发展快,乡镇企业多
B. 平原广阔,土壤肥沃
C. 育龄妇女比重较小,生育率低
D. 山清水秀,环境优美
11. 解决川东丘陵山区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较多的最有效的措施是
A. 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B. 改善交通条件 C. 加快农业现代化 D. 加大基础教育投入
【答案】9. B 10. A 11. A
【解析】
【9题详解】
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川东与川西地形差异大,川东多盆地、丘陵,川东的自然条件较好,比较适宜人类生活,川西多山地高原,自然条件较差,地形的巨大差异是导致川西人口少,川东人口多的主要自然原因,ACD错误,B正确。故选B项。
【10题详解】
成都市的城市规模较大,其城郊农业发展快,乡镇企业多,远距离流动人口少,因而成都农村留守儿童现象并不突出,BCD错误,A正确。故选A项。
【11题详解】
在川东丘陵山区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可以解决大量农村就业岗位的问题,可以减少该区域农村人口外流的问题,从而利于减少该区域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A正确。改善该区域的交通条件可以拓展区域联系,对于减少该区域的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几乎没有什么作用,B错误。加快农业现代化可能会出现更多农村剩余劳动力,使得留守儿童进一步增多,C错误。加大基础教育投入可以提供人口素质,利于解决了留守儿童的教育和思想问题,但并不能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D错误。故选A项。
【点睛】第3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的普通劳动力,在川东丘陵山区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为该区域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利于该区域的农村人口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可以减少该区域的人口外流的现状,从而利于减少该区域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较多的问题。
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1850 年,清朝的人口为4.3亿。当时的学者汪士铎惊呼:“人多之害,山顶已植黍稷,江中已有洲田,川中已辟老林,苗洞已开深菁,犹不足养”。而今天的中国,不但养活了 13 亿人,人们的生活水平比那个时代还提高了许多。
12. 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
A. 科技发展水平 B. 资源 C. 对外开放程度 D. 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
13. 有关环境人口容量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②科技越发达,人们利用的资源 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③消费水平越低,人均所需资源越少,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④地区对外开放程度,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也有影响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③④
【答案】12. B 13. A
【解析】
本题考查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12题详解】
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很多。例如,资源丰富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及消费水平等。其中资源是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据此判断,B正确,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资源越丰富,则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越多,故环境人口容量越大,①正确;科技越发达,人们利用的资源越多,则环境人口容量越大,②错误;消费水平越高,人均所需资源越多,则环境人口容量越小,③错误;社会分配制度等因素对环境人口容量也有影响,④正确。故选A。
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区分布示意图”。该市盛行东北风,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4. 图例中字母所表示的功能区正确的是 ( )
A. ①住宅区 B. ② 工业区 C. ③商业区 D. ④低级住宅区
15. 图中字母a、b、c、d表示学校,其中最需要搬迁及其理由正确是( )
A. a处地租较高,交通拥挤 B. b处地租较低,人口稀少
C. c处地形崎岖,交通不便 D. d处河流下游,水质较差
16. 该市计划在图中铁矿区附近建设钢铁厂,该厂布局考虑的主要区位因素除原料因素外,还可能考虑的影响因素有( )
A. 交通便利,利于减少运输成本 B. 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向,污染少
C. 位于河流上游,水源充足 D. 接近住宅区,有丰富廉价的劳动力
【答案】14. A 15. A 16. A
【解析】
【14题详解】
①是该城市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是住宅区;②在城市中心,交通便利,应是商业区;③在城市盛行东北风垂直方向的西北郊区,临近铁路线,应是工业区;④在城市上风的东北方,背山临河,环境优美,应是高级住宅区。选A正确。
【15题详解】
a处在城市中心,交通便利,地租较高,人车流量大交通拥挤,A正确;b处近铁路线,地租较低,但近工业区,人口多,B错;c处地形平坦,交通方便,C错;d处河流上游,水质好,D错。选A正确。
【16题详解】
铁矿区在河流下游,城市盛行风的下风向,染污少;近河流,水源充足;近铁路、公路、河流,交通便利,利于减少运输成本;远离住宅区。选A正确。
17.下图为“某城市地价空间分布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四处中,交通通达度最高的地点最有可能位于( )
A. 高级住宅区
B. 工业区
C. 行政区
D. 辐射道路与外环道路交会点
【答案】D
【解析】
【详解】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有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和交通通达度,读图可知,甲、乙、丙、丁四地中,丙地土地价格最高,而丙地距市中心并不太近,说明其交通通达性应最高,则该处最可能位于辐射道路与外环道路交会点,D对,ABC错。故选D。
下图为广东省城市体系演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8. a、b、c三图,按照时间先后依次排列的顺序是
A. a-b-c B. b—c—a C. c—a—b D. b—a—c
19. 图中显示出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是( )
①城市人口增多 ②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提高 ③城市数量增多 ④城市空间规模扩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18. D 19. D
【解析】
【18题详解】
一般而言,城市发展都是城市数量由少到多、规模由小到大,图中的a、b、c三图,b数量最少,c数量最多,故按照时间先后依次排列的顺序是b—a—c,选D正确。
【19题详解】
城市化的标志是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图中不能显示人口数量的变化,但可以清晰显示城市数量(个数)及城市用地规模(圆圈大小)的变化,据此分析选D。
【点睛】城市化的标志及意义
城市化标志。衡量城市化水平主要有三个标志: ①、城市人口增加 ②、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③、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 城市化的本质 第一,城市化是城市人口比重不断提高的过程。城市化首先表现为大批乡村人口进入城市,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逐步提高。 第二,城市化是产业结构转变的过程。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使得原来从事传统低效的第一产业的劳动力转向从事现代高效的第二、第三产业,产业结构逐步升级转换,国家创造财富的能力不断提高。 第三,城市化是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城市是高消费群体聚集所在。城市化使得大批低收入居民群体转变为高收入居民群体,因此城市化过程又是一个市场不断扩张、对投资者吸引力不断增强的过程,也是越来越多的国民在发展中享受到实惠的过程。
20.据材料回答下题。
2016 年 2 月 21 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 “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街区制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逐步拆除围墙,打开封闭的居住小区和单位大院,其主要好处是( )
①共享社区公共设施,避免重复建设,节约土地资源
②将社区道路融入城市路网,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问题
③增加城市居住用地面积,解决城市住房紧张的问题
④促进居住与商业、服务业结合,形成综合性生活社区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城市化问题
【详解】城市建设盲目追求规模扩张,节约集约程度不高;依法治理城市力度不够、 违法建设、大拆大建问题突出,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城市病”蔓延加重,在欧笑等发达国家,拆掉围墙的街区制正是破解城市拥堵的良药。为应对交通拥堵难题,不少国家正是通过发展小街区,畅通城市毛细血管,使城市路网稠密,四通八达,从而达到“治堵”的目的。①可以共享社区公共设施,避免重复建设,节约土地资源,故①正确;②可以将社区道路触入城市路网,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问题,故②正确;③不能增加城市居住用地面积,解决城市住房紧张的问题,故③错误;④可以促进居住与商业、服务业结合,形成综合性生活社区,故④正确。故C,①②④正确, ACD错误。故选C。
骑楼是在楼房前座跨入人行道悬空而建的, 二楼向街心延伸,并使马路边房屋相互连接,形成自由步行的长廊。这是岭南民居的一个特色。读右图,回答下列各题。
21. 建设骑楼的目的是 ( )
A. 体现当地民族特色 B. 使房屋建筑有层次感,体现建筑美
C. 节省建筑材料 D. 便于行人避雨和遮阳
22. 骑楼建筑反映了岭南地区 ( )
A. 地形多样,地表起伏不平 B. 高温多雨的气候
C. 降雨强度大 D. 洪涝、台风等灾害频繁
【答案】21. D 22.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建筑对地理环境的适应。
【21题详解】
从题中的材料可知南方多雨,二楼向街心延伸,并使马路边房屋相互连接,形成自由步行的长廊,便于行人避雨和遮阳,选择D。
【22题详解】
骑楼建筑长廊可以避雨和遮阳,反映了岭南地区高温多雨的气候,选择B。
下图中甲表示我国某县2012年农业发展的部分数据(其中a表示花卉,b表示果蔬,c表示粮食),乙表示该县今后的农业土地规划数据。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23. 若M表示农产品产值构成,则影响该县农业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 政策 B. 动力 C. 市场 D. 劳动力
24. 若M为该县目前农业用地的比重,则该县今后土地利用的变化趋势是( )
A. 粮食种植用地增加 B. 花卉种植用地比重上升
C. 蔬菜水果种植用地增加 D. 城市建设用地增加
【答案】23. C 24. B
【解析】
【23题详解】
本题突出三角坐标图的判读,并考查主要农业区位因素。解决此类试题需掌握三角坐标图的判读,同时掌握农业区位选择的方法。图中a表示花卉,b表示果蔬,c表示粮食,M表示农产品产值构成,则a花卉20%,b果蔬60%,c粮食20%,可见该县农业以果蔬为主,果蔬的发展需要便利的交通和接近消费市场。C正确。
【24题详解】
此题考查图表的比较能力,区分农业用地的比重前后的变化。甲乙两图比较,蔬菜水果种植用地减少7%,但仍超过一半,花卉增加7%,粮食种植用地减少4%,城市建设用地看不出变化来。解决本题需提高读图能力和比较辨析能力。B正确。
某山区为了改造低产的山坡地,先是增施肥料,但农作物增产效果微弱。后将山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增产效果显著。完成下列各题。
25. 增施肥料效果散弱的最主要原因是该地
A. 土层薄 B. 降水变率大 C. 坡度大 D. 植被覆盖率低
26. 将山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主要是为了
A 调节大气温度 B. 提高土壤肥力
C. 增大空气湿度 D. 增加日照时数
【答案】25. C 26. B
【解析】
本题考查农业生产。
【25题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先是增施肥料,但农作物增产效果微弱。后将山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增产效果显著。 ”说明山坡地是增施肥料效果微弱的最主要原因。所以选C。
【26题详解】
将山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减少地表的水土流失,从而提高土壤肥力,对调节大气温度、增大空气湿度和增加日照时数没有影响。所以选B。
27.具有“半城山水满城橘” 之称的重庆市忠县种植优质夏橙,引进滴灌技术,建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实现了生态资源保护和农民致富增收的“双赢”。这体现了农业区位影响因素的变化,其中变化最明显的因素是
A. 市场需求 B. 交通运输 C. 科学技术 D. 国家政策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重庆夏橙种植引进滴灌技术,实现增收,改变的是农业种植技术,C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市场、交通信息,AB不符。夏橙引进技术种植,没有涉及国家政策的变化,D错误。故选C。
2018 年,云南省年产鲜切花 112 亿枝,盆栽花卉 4.3 亿盆,康乃馨产量占全国的 85%以上, 玫瑰产量约占全国的 70%。昆明斗南花卉市场已发展成为“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鲜切花交易市场”,是著名的花都。据统计,2018 年,斗南鲜切花交易额达 78 亿元,82 亿枝鲜花经斗南花卉市场销往全国,全国每 10 枝鲜花里,有 7 枝来自斗南,全世界 50 多个国家能看见斗南鲜花的身影。
据此完成问题。
28. 近年来,云南花卉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不断增加,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市场 B. 交通 C. 政策 D. 劳动力
29. 荷兰是世界著名的花卉生产和销售国。与荷兰相比,云南发展花卉产业的优势社会经济 条件是( )
A. 经济发展水平高 B. 技术发达 C. 交通便捷 D. 劳动力成本低
【答案】28. A 29. D
【解析】
本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
【28题详解】
本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花卉的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大,导致云南花卉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不断增加,故判断云南花卉产业发展壮大的主导因素为市场因素,故A正确,BCD选项错误。故选A。
【29题详解】
本题考查农业生产社会经济因素的地区差异。花卉产业需要投入较多的劳动力,荷兰属于发达国家,劳动力成本高;云南经济发展水平低,劳动力成本优势较为明显,故D正确,ABC选项错误,故选D。
30.我国上海宝钢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
A. 原料 B. 市场 C. 燃料 D. 劳动力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上海宝钢建设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位于长三角,市场广阔,并依托上海港,海运便利,B正确;上海宝钢位于我国长三角地区,铁矿资源(原料)和煤炭、水电(能源)短缺,AC错误;宝钢属于重工业,对劳动力数量要求较少,D错误,故选B。
福耀集团是一家专业生产汽车安全玻璃的中外合资企业,是我国国内生产规模最大、技术水平最高、出口量最大的汽车玻璃生产供应商,1987年成立于福建省福州市,并迅速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安全玻璃生产基地。2014年,福耀集团继在俄罗斯建设第一个工厂后,又在美国俄亥俄州通用汽车的旧工厂投入2亿美元建设第二个工厂,主要生产汽车玻璃,用于供应北美地区的整车客户。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31. 20世纪80年代后期,福耀集团玻璃产业在我国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 接近原料产地 B. 国际消费市场猛增
C. 劳动力素质高 D. 国家政策支持
32. 促使福耀集团玻璃产业转移到美国的主要原因是( )
A. 国内生产成本增加 B. 国内原材料枯竭
C. 美国市场需求量较大 D. 企业竞争优势强
33. 美国俄亥俄州通用汽车旧工厂吸引福耀集团玻璃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是( )
A. 消费市场广阔 B. 基础设施完善
C. 劳动力成本低 D. 交通运输便捷
【答案】31. D 32. C 33. B
【解析】
【31题详解】
注意抓住时间,20世纪80年,结合材料“1987年成立于福建省福州市,并迅速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安全玻璃生产基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改革开放,福州作是开放的14个港口城市之一,具有优惠的国家政策,因此在国家政策倾斜下,使得福州市迅速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安全玻璃生产基地,故D正确。虽然材料中提到“全球最大的汽车安全玻璃生产基地”,但是这是福州玻璃生产迅速发展的结果,不是福州玻璃生产迅速发展的原因。福州玻璃生产发展的原材料并不充足,20世纪80年代,劳动力素质也不高。故ABC错误,故选D项。
【3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产业转移的原因。由材料可知,福州的汽车安全玻璃生产在美国主要以生产汽车玻璃为主,用于供应北美地区的整车客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汽车工业发达,生产量大,因此对汽车玻璃的需求量大,为了接近市场,从而促使福耀集团玻璃产业转移到美国,故答案选C。
【33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福耀集团玻璃产业在美国俄亥俄州通用汽车的旧工厂建设第二个工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的通用汽车厂,发展历史悠久,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因此以旧工厂为基础,建设工程中就可以减少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的施工,故答案选B项。
【点睛】产业转移的原因:
动力因素:由于处于不断变化中,因此具有数量充足、高素质且价格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②内部交易成本因素:指企业生产与其他相关企业和地方服务行业(包括政府)打交道、进行生产组织、职工培训等过程的投入。发达国家费用较高,而发展中国家为了吸引发达国家的投资,首先要改善投资环境以减少企业生产的内部交易成本。③市场因素:也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当达到饱和或满足不了自身的需要时,而且为了避开贸易壁垒,通常采用在新地区直接投资建厂的方式,开辟新的市场。④其他因素: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土地规模和价格、环境污染。
我国某新型服装公司位于上海的一栋写字楼内,既没有自己的制衣工厂,也没有自己的销售门店。下图为该服装公司的生产、销售流程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4. 图中
A. 面料厂需要靠近服装公司
B. 制衣厂选址技术人才密集区
C. 仓储基地建在交通便利的市中心
D. 配送中心宜靠近消费市场
35. 该类新型服装公司的出现,说明
A. 工业生产要求设计与加工的空间集聚 B. 交通通达性对工厂选址的影响在减弱
C. 生产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商品的价格 D. 工业区位选择更加看重信息的通达性
【答案】34. D 35. D
【解析】
【34题详解】
面料厂一般多靠近原料产地,A错误。制衣厂一般的主导因素为廉价劳动力,其技术含量不高,因此B错误。仓储基地往往占地面积大,一般布局在城市郊区且交通便利之处,C错误。配送中心宜靠近消费市场,方便产品及时配送至消费者手中,D正确。故选D。
【35题详解】
根据图文材料,该新型服装公司既没有自己的制衣工厂,也没有自己的销售门店。完全依赖于信息网络技术,因此其工业区位选择更加看重信息的通达性,D正确。该新型服装公司工业生产完全依赖于信息网络技术,不要求设计与加工的空间集聚,A错误。仍然涉及运输,对交通通达性对工厂选址的影响一致很重要,B错误。生产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最大利润,C错误。故选D。
第Ⅱ卷 (共 30 分)
注意事项:
1. 第Ⅱ卷共三大题,共 30 分。
2.考生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和计算步骤、过程填写在试卷相应位置或自己的纸张上。
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二战后国际劳动人口流向示意图。线的粗细表示移民人数的多少。 材料二: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竞选期间多次 发表墨西哥移民是“贩毒分子”的争议性 言论,声称要在美墨边境修一堵隔离墙, 阻挡来自墨西哥等拉美国家的非法移民进 入美国,把工作机会重新还给美国人民, 而且还要让墨西哥人为修墙买单。2017年 1 月 26 日,修墙计划正式启动。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吸引国际人口迁移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及生活常识,分析人口迁移数量过多给迁入地带来的不利影响。
【答案】(1)国土面积广大;自然条件优越;自然资源丰富;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收入高;人口相对较少;文化与教育事业发达;政治环境安定;社会氛围自由宽容。
(2)增加了迁入地在资源、就业、住房、教育、交通、公共设施、医疗卫生、人口管理、社会治安、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负担。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及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影响
【详解】(1)本题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美国吸引国际人口迁移的原因,即吸引人口迁入的拉力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国土面积广阔,有国土面积广大,自然条件优越,自然资源丰富。美国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美国人口只有3.27亿,人口相对较少,文化与教育事业发达;美国为发达国家,社会福利制度完善;美国政治环境安定,社会氛围自由宽容等。
(2)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人口迁移数量过多,会增加迁入地的资源、环境等的压力;影响社会治安,给自然和生态环境、人口与城市带来巨大的压力,比如增加就业压力、引发住房紧张、医疗紧张等方面的困难,甚至会引发种族冲突问题等。
3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城市的“空心化”现象。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一些国家的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开始向郊区移动,在城市周围形成新城 或卫星城,并将城市文化和产业等带到郊区,且在老城区和新城区或卫星城之间迅速发展高 速公路和地铁等交通运输,整个都市区人口出现负增长。
材料二 部分国家城镇化及其经济发展情况统计图(图甲)和部分国家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 所占百分比统计图(图乙)。
(1) 材料一中叙述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图甲和图乙中的 、 、 三个国家,这种现象我们称为 ,简要分析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2)有关材料一中叙述的现象,正确的说法是(双选)( )
A.是社会生产力退化的表现 B.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
C.是城镇化发展的继续 D.是大量非农业人口转化为农业人口造成的
(3)甲和图乙可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镇化分别有哪些特点?
【答案】(1)英国 美国 日本 逆城镇化现象
①交通和通信的现代化,缩短了城市与郊区之间的时间距离;②市中心用地紧张,地价上涨;③城区人口密集、就业困难、环境恶化,生活质量下降;④新商业区在郊区的发展,为居住在郊区的人们提供了便利的服务。
(2)BC
(3)发达国家:起步早,水平高,城市人口比重在 70%以上,速度慢。 发展中国家:起步晚,水平低,速度快,成为当代世界城镇化的主流,城市人口急剧膨胀, 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城市化过程及其特点,突出考查学生解读和提取图表信息,调动和运用课本知识的能力。
【详解】(1)由材料一中提到的城市的“空心”现象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及促使这种现象出现的条件,可以判断这是逆城市化现象,主要出现于西方发达国家,在图甲和图乙中的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家,导致其出现的原因可由材料一得出:①交通和通信的现代化,缩短了城市与郊区之间的时间距离;②市中心用地紧张,地价上涨;③城区人口密集、就业困难、环境恶化,生活质量下降;④新商业区在郊区的发展,为居住在郊区的人们提供了便利的服务。
(2)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因其经济发展水平高,已经发展到了成熟阶段,出现逆城市化现象,是其生产力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城市化继续发展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城市化的质的提高。故BC正确,AD错误。
(3)不同国家相同年份比较,则显示人均GDP高的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图乙则反映出不论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其城市化水平都随时间推移逐步提高,但同一时间,不同国家的城市化水平不同,同一时间段内变化幅度也不同。发达国家:起步早,水平高,城市人口比重在70%以上。发展中国家:起步晚,水平低,速度快,成为当代世界城市化的主流,城市人口急剧膨胀,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38.随着工业生产区位条件的变化,农业生产的空间分布也发生了深刻变化。阅读下面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1:下图是1980年和2010年黑龙江三大粮食作物分布示意图。
材料2:下图是1980年和2010年黑龙江省积温(℃)等值线分布示意图。
(1)黑龙江省三大粮食作物生产的变化:种植面积扩展最大的作物是______,种植面积缩小最多的作物是________ 。
(2)A地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试分析其农业区位的优势条件是 __ 、____、______
(3)黑龙江省种植水稻的最主要制约因素是__________。
【答案】 (1). 水稻 (2). 小麦 (3). 地广人稀,人均耕地多 (4). 地势平坦,连片分布,利于大型机械化 (5). 耕作土壤肥沃;水资源较丰富 (6). 热量
【解析】
【分析】
考查我国东北平原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和读图能力。
【详解】(1)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从图中两图比较可以看出,水稻的种植面积扩展最大;小麦种植面积缩小最多;小麦分布向北移,玉米向北移,水稻向东部、南部扩展。
(2)考查农业区位因素:A 地为三江平原,其发展农业的区位优势可从地形、气候、土壤、人口、机械化等方面分析,具体而言三江平原发展商品粮生产的主要优势条件有: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地广人稀,人均耕地面积广大;土地集中连片,有利于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3)本题考查农业发展的不利因素分析,水稻属于好暖喜湿作物,黑龙江纬度高,气温低,热量不足是制约种水稻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