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测试卷地理试题

    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测试卷地理试题第1页
    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测试卷地理试题第2页
    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测试卷地理试题第3页
    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测试卷地理试题

    展开

    www.ks5u.com高一地理测试题一、选择题(25×2=50分)1.岩浆的发源地一般认为是地球内部的A. 地壳下部 B. 岩石圈 C. 软流层 D. 下地幔【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地球的内部圈层。一般认为软流层是地下岩浆的发源地,其位于上地幔的上部。故答案选C项。 日照时数指太阳在某地实际照射的时间。图们江是中国与朝鲜的界河。下图为图们江流域日照时数年内变化柱状图。完成下列各题。2. 该流域日照时数在7月出现低谷的影响因素是A. 云量 B. 海拔C. 下垫面 D. 正午太阳高度3. 日照百分率为一个时段内某地日照时数与理论上最大的日照时数的比值(﹪)。该流域3月份的日照百分率约为A. 53 B. 62C. 70 D. 78【答案】2. A    3. B【解析】本题考查影响日照时数的因素,区域日照百分率计算,读图分析能力。【2题详解】同一地区影响日照时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天气。7月份,雨带移动到华北、东北地区,图们江是雨季,天空云量较多,日照时数少,A对。海拔、下垫面、正午太阳高度有影响,但不是7月份出现低谷的原因,BCD错。【3题详解】图示日照时数图中,3月份日照时数是230小时。3月份在春分附近,各地昼夜长短相等,每天理论上日照时数是12小时,整个3月理论上最大日照时数是360小时,所以日照百分率约是62﹪,B对。ACD错。 4.为了探测莫霍面情况,在下面四点同时进行了地震波的测定,其中最迟接收到从莫霍面传来的地震波的地点是A. 四川盆地 B. 青藏高原 C. 长江中下游平原 D. 华北平原【答案】B【解析】地质运动的巨大能量将地幔的部分变成变质岩,属于地壳的一部分所以一般在高海拔地区,地壳都非常厚青藏高原是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4000多米,是世界屋脊故青藏高原处地壳最厚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平均海拔都低于青藏高原,故在青藏高原到莫霍界面厚度最厚,地震波传播路程长所花时间最长故选B。 某日,小明在互联网上看到世界各地好友当天发来的信息:甲:温暖的海风夹着即将到来的夏天的味道扑面而来。乙:冬季临近,金黄的落叶铺满了一地。丙:又一次入秋失败了,这还是我四季分明的家乡吗?丁:又是黑夜漫长的季节,向北望去,小城上空的极光如彩色帷幕般挂在夜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 以上四人所在地从北到南的排列顺序是(  )A. 甲乙丙丁 B. 丁乙丙甲C. 丁丙甲乙 D. 甲丙乙丁6. 当天可能是(  )A. 4月28日B. 6月28日C. 9月2日D. 11月2日【答案】5. B    6. D【解析】5题详解】根据四人所发状态,丁处有极光现象,纬度最高,B、C错。甲处在夏季来临前,海风温暖,应在亚热带或热带地区。乙处冬临近,应是秋季落叶,位于温带地区。丙处入秋不明显,可能在亚热带。四人所在地(同一半球)从低纬到高纬的排列顺序是甲丙乙丁,D对,A错。【6题详解】乙地秋季落叶,可能是北半球温带季风气候区。丙地四季分明,也是季风气候。丁夜长。乙丙丁同在北半球。甲夏季将到,在南半球。某日最可能是北半球秋末景观,可能是11月4日,D对。A、B、C错。点睛:四地中,丁处有极光现象,纬度最高。乙秋季落叶,位于温带。丙四季分明,入秋失败,应是亚热带。三地都在北半球,正值秋末季节,甲处夏季将到,应在南半球热带、亚热带地区。某日最可能是秋末的日期。 下图是冬至日四地纬线昼弧、夜弧分布状况,据此回答下面小题:7. 四地中位于南半球的是 :(   A. 甲、乙 B. 乙、丙 C. 丙、丁 D. 甲、丁8. 下列关于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可能是南极圈 B. 乙可能是赤道C. 丙可能是北极圈 D. 丁可能是北回归线【答案】7. B    8. D【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7题详解】南半球各纬度冬至日昼长夜短,读图可知,乙丙两地昼长夜短,故乙丙为南半球故本题正确答案是B。【8题详解】读图可知,冬至日甲地出现极夜现象,故甲地位于北极圈或北极圈以北地区A错误乙地昼长夜短,说明甲地位于南半球南极圈以北地区,故B错误丙地出现极昼现象,故其位于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C错误;丁地昼短夜长,位于北半球北极圈以南地区,有可能是北回归线D正确 下图为北京市某楼房朝南窗户的正午阳光照射情况(S是阳光照射在室内的面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 S达一年中最大值的日期为(  )A. 春分日 B. 夏至日 C. 秋分日 D. 冬至日10. 当S达一年中最小值时(  )A. 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B. 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位于远日点附近C. 该地傍晚旗杆影子朝向东北 D. 北京气温达到一年中最高【答案】9. D    10. B【解析】【9题详解】正午太阳高度越小,照进室内阳光面积越大,北京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因此S的面积会最大,故答案选D项。【10题详解】当S达最小值,即夏至日,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慢,A错误;远日点是7月初,故此时,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B正确;北京市位于北半球,夏至日日出东北,日落西北,下午旗杆影子应朝向东南,C错误;北京气温一般在7月份最高,D错误。故答案选B项。正午日影长短变化 (一)正午日影长短变化规律1、一天中:日出、日落时的日影最长,正午时的日影最短。 2、一年中:(1)622日(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日影达全年最短的一天,南半球有白昼期的地区(即南回归线往南到南极圈之间)正午日影达全年最长的时刻。(2)1222日(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日影达全年最短一天,北半球有白昼期的地区(即北回归线往北至北极圈之间)正午日影达全年最长的时刻。(3)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太阳直射时,正午日影缩短为零,达全年最短。(二)正午日影长短变化的应用1、 若某地在622日正午日影达全年最长,则该地位于南半球,为冬季;正午日影达全年最短,则该地位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为夏季。 2、 若某地在1222日正午日影达全年最长,则该地在北半球,为冬季;正午日影达全年最短,则该地在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为夏季。 3、 若某地在某日正午日影为零,该地在南北回归线(含南北回归线)之间,太阳直射该地。 “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于北京时间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据此回答下面小题。11. 美国纽约(西五区)的华人收看飞船发射直播时,当地时间是 A. 16630 B. 161830 C. 17430 D. 17203012. 下列光照图中,最符合该日全球昼夜状况的是  A.  B.  C.  D. 13. “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和移动方向是 A. 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B. 在北半球并向南移动C. 在南半球并向北移动 D. 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14. “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这一天,三明的昼夜长短及变化情况是 A. 昼长夜短且昼渐长 B. 昼长夜短且昼渐短C. 昼短夜长且昼渐长 D. 昼短夜长且昼渐短15. “椰林婆娑送天舟”。选择海南文昌作为我国又一个卫星发射基地的重要影响因素是(A. 纬度 B. 地貌 C. 水文 D. 气候【答案】11. B    12. D    13. D    14. D    15. A【解析】【11题详解】“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于北京时间20161017730分发射升空,北京比美国纽约(西五区)早13分小时,故华人收看飞船发射直播时,当地时间是17730-13=161830分。【12题详解】1017日,太阳直射点移动到南纬7°附近,最符合该日全球昼夜状况的是D项所示。A表示冬至日附近,B表示夏至日附近,C春分日附近。【13题详解】1017日,太阳直射点移动到南纬7°附近,且正在向南移动【14题详解】1017日,太阳直射点移动到南纬7°附近,且正在向南移动,北半球昼短夜长且昼渐短。【15题详解】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卫星发射可以节省燃料,海南文昌位于我国领土最南端,选择海南文昌作为我国又一个卫星发射基地的重要影响因素是纬度。 16.下图中,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造成平直河道两岸冲刷与堆积的差异(阴影部分为堆积物),若河流由西向东流,则正确的图示是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若河流由西向东流,南半球河流北岸受侵蚀,南岸沉积,北半球河流北岸沉积,南岸侵蚀。考点:本题考查地转偏向力的影响。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此题需明确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南半球河流左岸受侵蚀,右岸沉积,北半球河流左岸沉积,右岸侵蚀。 人口机械增长率是指某地某时段内迁入与迁出人口数的差值与总人口之比。读某地区2006-2014年人口增长率变动图。回答下列各题。17. 图示时期该地区人口总数(    A. 持续上升 B. 持续下降 C. 先增后减 D. 先减后增18. 推断图示时期该地区人口机械增长率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 城镇房价增长慢 B. 社会福利保障水平提高C. 产业升级,需要大量廉价劳动力的企业减少 D. 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答案】17. C    18. C【解析】考点:人口自然增长,机械增长,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17题详解】本题要注意看纵坐标的数值。人口总数变化,包括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机械增长,读图可以看出:该省(市)在2012年自然增长率为负的百分之0.5,机械增长为百分之0.5,两者之和为0;该省(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和机械增长率之和在2012年以前为正值,2012年之后为负值;两者之和为正,人口增加,两者之和为负,人口减少,所以人口增长是先增后减. ABD错,C对。【18题详解】根据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判断该地为经济发达地区,该省人口机械增长率变化主要是因为产业升级和转移,该地对劳动力数量、体力的需求减少,对劳动力素质的需求增加,所以人口机械增长率下降,C对。城镇房价增长快不是人口机械增长率下降的主要原因,A错。社会福利保障水平提高,机械增长应该增加,与图示信息不符合,B错。材料中没有显示自然灾害的影响,D错。 外出务工农民在春节返乡后,一部分人不再回到务工的远方大城市,转而选择离家不远的务工地,这一现象称为务工潮“倒吸”现象。下图反映了我国某年务工农民数量增长情况。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9. 出现务工潮“倒吸”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交通条件改善,空气质量良好B. 中西部工业发展,就业机会增多C. 人口政策调整,生育条件放宽D. 外出进城务工人员支出快速增加,净收入减少20. 务工潮“倒吸”给社会带来变化量可能是(  A. 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B. 远方大城市交通更加拥堵C. 农村出现的留守老人和儿童增加 D. 远方大城市社会治安问题更严重【答案】19. B    20. A【解析】本题以外出务工农民的倒吸现象为背景,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和人口迁移的影响。【19题详解】由于城乡经济发展差异,农民到较远的大城市务工主要是为了寻找好的就业机会,交通条件改善有利于农民外出务工,空气质量良好不是农民外出工的主要原因,因此A项与出现的务工潮“倒吸”现象无关,A项错误;人口政策调整,生育条件放宽只是对我国人口的出生率产生较大影响,而不至于影响到务工潮“倒吸”,C项错误;由图可知,外出务工农民人均月收入与人均生活费月支出增幅相同,但是人均月收入的基数要大于人均生活费月支出的基数,因此净收入还是增加的,D项错误;中西部由于经济发展落后,大量的农民外出务工,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中西部企业增多,就业机会增多、收入提高因而使得大量原来外出务工的农民就近择业,B项正确。【20题详解】农民务工潮“倒吸”可以使当地务工农民从事本地区的经济建设,促进当地经济发展,A正确;务工潮“倒吸可以减轻远方大城市交通拥堵,减少农村留守老人和儿童的数量,远方大城市社会治安压力也会减轻,BCD项错误。 下图为某城市主要功能分布和风向频率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21. 对图中城市功能区的描述,正确的是A. ①功能区的分布主要受历史因素的影响B. ②功能区受社会因素的影响会出现分化C. ③功能区的形成是政策影响的结果D. 图中功能区的分布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22. 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该城市四个企业布局最不合理的是A. 自来水厂 B. 纺织厂 C. 机械厂 D. 钢铁厂【答案】21. B    22. D【解析】本题考查城市功能区的合理规划的相关知识。【21题详解】①功能区为工业区,是为降低成本,保护环境而逐渐外迁到城市郊区,A错误;③功能区是商业区,其分布在市中心是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C错误;图中功能区的分布体现了受经济因素影响,没有体现与自然的融合,D错误;②功能区是住宅区,随着收入的分化而会出现高低住宅区,B正确。【22题详解】自来水厂要求选择水源清洁的地区,图中位于河流上游,A正确;纺织厂污染较小,要求靠近居民区以获得大量劳动力,B正确;机械厂占地面积大,要布局在郊区,C正确;钢铁厂产生较严重的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因此布局在东南方向,易受东南风影响,对城区产生污染,是不合理的,因此答案为D 下图是某研究性地理学习小组对某地区的城市分布进行模式化处理得出的示意图,其中有省政府驻地、市政府驻地、县政府驻地、镇政府驻地,甲区域分布着若干个乡村。读图回答下列各题。23. 图示地区,等级最高的城市是A. a B. b C. c D. d24. 如果r城是s城的卫星城,下列关于r城的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分散s城的城市职能 B. 减轻s城的人口压力C. 缩小s城的服务范围 D. 改善s城的生态环境25. 甲区域居民可以沿图示箭头到达附近城市寻求日常服务,通常情况下,到达频率最高的城市是A. s B. u C. v D. t【答案】23. D    24. C    25. 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中心地理论,体现的核心素养是地理实践力。【23题详解】由中心地理论可得城市的等级不同,其功能和服务范围也不同,一般情况下,等级越高,城市数量越少,从图中各种城市聚落的数量分析不难看出,只有d类城市的数量最少,图中该类城市只有一个,故该城市级别最高,是省政府驻地,故D正确,ABC错误。【24题详解】卫星城市是现代化大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可以分担中心城市的一部分功能,是中心城市职能的延伸,故A与题意不符;建设卫减轻中心城市人口和环境的压力,故B、D与题意不符;卫星城与中心城市密切相关,虽相对独立,但依赖中心城市,是中心城市服务范围扩大的表现,故C符合题意。【25题详解】从图中各种城市聚落的数量分析不难看出,ac类城市聚落都是六个,b类城市只有三个,在这三类城市中,只有地级市政府驻地略高一级,而县政府驻地、县级市政府驻地是同一级别的城市,按照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城市的级别越高,城市数量越少的原理,ac可以分别代表县政府驻地、县级市政府驻地,b代表的是地级市政府驻地。对于甲区域的居民来说,沿图示箭头在到达附近城市寻求服务时,去s的频率绝对不是最低的(s城市的级别最高,能提供的服务种类最多)。根据接受服务就近的原则,到达频率最高的只能是u(地级市政府驻地,级别较v高,距离较v近)。故B正确,ACD错误。【点睛】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人口和工业过分集中带来了交通紧张、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等问题。世界各国建设的卫星城镇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为了疏散大城市的人口、工业或科学研究机构等而建设的;另一类是为了在大城市外围发展新的工业或第三产业而建设的。 二、综合题26.读二分二至日时地球所处位置图及某节气的侧视光照图,其中LP线为晨线,图中虚线表示回归线或极圈。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在乙图中地轴的北端标出地球自转方向,用阴影画出黑夜部分,在乙图中恰当位置用黑点标出太阳直射点位置。(2)图乙是图甲中______(填字母)位置的放大图,该节气的名称是_________,此时M地的地方时________。(3)甲图中a、b、c、d地球绕日公转四位置速度由小到大排列_____。图乙中P、Q、M、三地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排列_________,乙图中P、Q、M、N四地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排列______。(4)图乙中P地的昼长___小时,Q地的昼长____小时,若某地地方时17:00日落,则该地该日的的昼长为_______小时。【答案】(1) 逆时针自转  (2) b   冬至   14点   (3)dacb  QMP  NQPM   (4)24  12   10【解析】本题以二分二至日时地球所处位置图及某节气的侧视光照图为背景,考查公转的方向及特点,考查昼夜长短的计算,考查自转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大小,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1)从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地球呈逆时针风向旋转;乙图中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出现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现象。(2)乙图中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出现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现象;结合甲图中地球公转的位置可知,位于甲图中的b点,节气为冬至日,此时M点位于正午的东侧,时间比12点要早,根据经纬度计算可知时间为14点。(3)考查地球公转的速度大小,考查地球自转速度特征,考查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地球位于近日点时,公转速度最快,时间是1月初;远日点时,公转速度最慢,时间是7月初,故a、b、c、d地球绕日公转四位置速度由小到大排列dacb。除了南北极点外,地球自转角速度各地均相等,自转线速度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故图乙中P、Q、M、三地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排列QMP。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由直射的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故P、Q、M、N四地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排列NQPM。(4)图乙中,p点位于南极圈上,有极昼现象,白昼时间长为24小时;Q点位于赤道上,故白昼时间为12小时,昼夜等长;若某地地方时17:00日落,说明该地7点日出,白昼时间为10小时。【点睛】关于地球自转速度的总结(1)极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均为0。(2)纬度相同的两点,自转的速度相同(海拔相同的情况下)。(3)海拔越高,自转线速度越大。(4)60°纬线上的线速度是赤道上线速度的一半。(5)赤道上空的同步卫星运行的角速度与地面对应点的角速度相同,均为每小时15°,卫星运行的线速度大于地面上的对应点的线速度。 27.读下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图示信息判断此图是北半球还是南半球?___________。(2)此时为北半球___________(节气),日期为___________前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___________,AB是晨昏线中的___________线。(3)此时北半球昼夜长短的状况是___________,此时A地的地方时为___________点,A地昼长为___________小时。B地昼长为___________小时。(4)此时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该日C、D、B三地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___________。(5)C、D、B三点中自转线速度最快的是___________,昼长最长的是___________。【答案】(1 )南半球(2)冬至日  12月22日  23°26′S  晨线( 3)昼短夜长   6点   12小时     24小时(4) 由南回归线(或23°26′S)向南、北两侧递减  D  (5)  C    B【解析】(1 )从自转方向可以判断是南半球。(2)南半球极圈以内为极昼是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为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23°26′S,按照自转方向AB是从夜半球到昼半球为晨线。( 3)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为6时,此时A地的地方时为6点,A在赤道上,昼长都是12小时,B地出现极昼,昼长为24小时。(4)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此时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由南回归线(或23°26′S)向南、北两侧递减;D位于南回归线上,该日C、D、B三地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D。  (5) 自转线速度自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C、D、B三点中C在赤道上自转线速度最快,越向南昼越长,昼长最长的是B。 2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滨海新区是天津市重点发展的地区之一。但近年来,滨海新区面临比较严重的问题,尤其是与水有关的生态环境问题。为满足城市化发展的需求,当地政府在天津滨海新区建设中新生态城。下图是天津部分地理要素分布图。(1)与重庆相比,说明天津市发展的优势条件。(2)分析滨海新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水问题”。(3)说明滨海新区中新生态城的建设对提升天津中心城市功能的作用。【答案】(1)天津市位于华北平原,地形平坦;东临渤海,西靠首都北京,地理位置优越;以天津港为依托,形成以海运为中心的现代运输网络;地处京津唐地区,临近辽中南地区,产业基础好,协作条件好;附近煤、铁、石油、海洋资源丰富。(2)滨海新区位于我国北方地区,降水较少且集中,季节分配不均,而生产、生活需水量大,淡水资源短缺;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工农业生产排放大量污染物,污染水体,水质下降。(3)扩大城市规模,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促进经济发展;加快滨海新区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机会;营造自然、绿色的环境,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满足人们对宜居居环境的需求。【解析】【分析】本题以天津滨海新区为背景,考查城市区位条件,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和生态城市的意义。【详解】(1)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主要从地形、气候、河流、资源、交通、事、宗教、科技、旅游等因素分析源农作物需水季节。2)水资源问题主要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方面分析。自然原因主要从气候特征(降水和蒸发)河流和湖泊(灌溉水源)方面分析。人为原因主要从工农业需水量大、利用方式不合理等方面分析。3)生态城建设的意义主要从经济意义、社会意义和环境意义等方面分析。经济意义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增加收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加快工业化和区域城市化的进程、促进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等。社会意义如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基础设施的改善、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国防安全、有利于民族团结等环境意义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生态环境等。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