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江西省高安市灰埠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地理试题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江西省高安市灰埠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地理试题第1页
    江西省高安市灰埠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地理试题第2页
    江西省高安市灰埠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地理试题第3页
    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江西省高安市灰埠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地理试题

    展开

    www.ks5u.com灰埠中学2022届高一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60分)春节上映了一部中国科幻片《流浪地球》,讲述科学家们发现太阳急速衰老膨胀,短时间内包括地球在内的整个太阳系都将被太阳所吞没。为了自救,人类提出一个名为“流浪地球”的大胆计划,即倾全球之力在地球表面建造上万座发动机和转向发动机,推动地球离开太阳系,人类暂时转入地下城生活。用2500年的时间奔往另外一个栖息之地。完成下面小题。  1. 《流浪地球》中导致人类决定飞离太阳系自救的最主要因素是(  A. 地球表面温度太低B. 太阳急速衰老膨胀,将导致地球无法获得稳定的光照C. 地球由于人类无节制排放温室气体发生了极端天气,已不适应人类生存D. 没有安全的宇宙环境和稳定的光照2. 在电影里有这么一个情节,地球大气被木星吸走一部分,并有可能地球撞向木星,除了这些危险,在靠近木星时以下哪个也是地球可能面临的(  A. 被小行星撞击B. 没有大气的消弱作用白天地表温度越来越低C. 遭遇变形金刚反派威震天的破坏D. 没有大气的保温作用夜晚地表温度越来越高【答案】1. D    2. A【解析】【1题详解】据材料“太阳急速衰老膨胀,短时间内包括地球在内的整个太阳系都将被太阳所吞没”可知,人类人类决定飞离太阳系自救的最主要因素是太阳急速衰老,导致地球无法获得稳定的光照,整个太阳系都将被太阳所吞没,没有安全的宇宙环境,D正确。太阳急速衰老膨胀,将导致地球无法获得稳定的光照,地球表面温度太低,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不全面,AB错误。地球由于人类无节制排放温室气体发生了极端天气,不是主要原因,C错误。故选D【2题详解】火星和木星之间存在小行星带,地球靠近木星时,可能会被小行星撞击,A正确。地球大气被木星吸走一部分,大气的削弱作用仍然存在,且没有大气的消弱作用白天地表温度越来越高,没有大气的保温作用夜晚地表温度越来越低,BD错误。变形金刚是科幻电影中的,不是真实的,C错误。故选A下左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下右图为“北半球各纬度某时太阳辐射分布曲线图”。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3. 据右图可知此时太阳辐射随纬度的分布规律是(    A. 从高纬向低纬递减 B. 从低纬向高纬递减C. 从赤道向两侧对称递减 D. 从甲处向高、低纬递减4. 据左图可知贵阳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较低,主要原因是(    A. 海拔高,温度低 B. 云层薄,大气透明度高C. 阴雨天多,大气的削弱作用强 D. 纬度低,太阳高度角高【答案】3. D    4. C【解析】【3题详解】根据右图可以看出此时甲地的太阳辐射最多,由甲地往低纬度和高纬度方向太阳辐射量都减少,故D正确,ABC错误。【4题详解】贵州的温度高低与太阳辐射多少关系不大,A错误;若云层薄,大气透明度高,则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弱,太阳辐射较强,与题不符合,B错误;阴雨天多,大气的削弱作用强,则导致该地太阳辐射较弱,C正确;纬度低,太阳高度角高则太阳辐射量较多,与题不符合,D错误。【点睛】影响太阳辐射多少的主要因素有纬度、海拔和天气状况等。5.下列现象的产生可能与太阳活动有关的是(    ①两极地区极昼极夜现象的产生 ②小狗狂吠、牲畜不进食等动物的异常反应 ③挪威夜空出现绚丽的极光   ④小明的指南针指向异常A. ①③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④【答案】C【解析】【分析】该题考查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详解】两极地区极昼极夜现象的产生与地球的公转和自转有关,与太阳活动关系不大,①不对;太阳活动出现时,一般不会出现小狗狂吠、牲畜不进食等动物的异常反应,②不对;太阳活动出现时,太阳大气释放出的带电粒子流冲进两极大气,与大气摩擦产生极光,因此挪威夜空会出现绚丽的极光,③正确。 太阳活动出现时,太阳大气释放出的电磁波和强烈射电会扰乱地球磁场,使指南针指向异常,④正确。故选C2019年7月12日,为期17天的第18届世界游泳锦标赛在韩国光州开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 第18届世界游泳锦标赛开幕当天,某中学生在我国某地区观看到了“立竿无影”的景观。该地区这一景观距上一次出现的时间约是A. 一个星期 B. 半个月 C. —个月 D. 一个半月7. 第18届世界游泳锦标赛期间A. 晨昏线与赤道夹角变小 B. 光州日出东北日落西北C. 北京正午影长持续变短 D. 地球公转速度先慢后快【答案】6. D    7. B【解析】【6题详解】某中学生在我国某地区观看到了“立竿无影”景观的时间是712日,这是夏至日后20天,那么该地应该在夏至日前20天左右也会出现“立竿无影”景观,因此见到“立竿无影”的情况,两次间隔的时间大概是40天左右,故需一个半月左右。故选:D【7题详解】A. 此时段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向南移,晨昏线与赤道夹角变大,A错;B. 此时段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光州日出东北日落西北,B对;C. 此时段太阳直射点一直向南移,北京正午影长持续变长,C错;D. 此时段,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快,D错。【点睛】影子与太阳高度大小成反比,太阳直射点处影子为零;影子方位与太阳位置相反。8.2013年6月11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神舟十号”。这次航天飞行亮点之一是太空授课,北京时间6月20日10时04分至10时55分,王亚平展示了微重力条件下的特殊物理现象。移居日本东京(东九区)的中国小朋友李阳要想全程收看本次“太空授课”,他最迟必须在当地时间几点打开电视机(   )A. 6月20日11时04分 B. 6月20日9时04分C. 6月20日11时55分 D. 6月20日9时55分【答案】A【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区时计算。【详解】因为太空授课开始的时间是北京时间6201004分,计算得出此时日本东京(东九区)的区时是6201104分,故他最迟要在这个时间打开电视机。A正确。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厚度线图,完成下面小题。9. 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A. 由东向西逐渐增大 B. 由北向南逐渐增大C. 由西向东逐渐增大 D. 由南向北逐渐增大10. 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0千米为A. 海平面 B. 莫霍界面 C. 岩石圈底部 D. 软流层下部【答案】9. A    10. B【解析】【9题详解】图中显示,地壳等厚度线大致南北延伸,东部地壳等厚度线数值为34千米,向西等厚度线的数值逐渐变大,由34千米变为50千米,因此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由东向西逐渐增大,选项A正确,B、C、D错误。故选A。【10题详解】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0千米应表示地壳底部,地壳底部应地幔与地壳的分界面——莫霍面,地壳厚度是由莫霍面向地表面方向度量的,选项B符合题意。海平面以下仍有地壳,排除A。古登堡界面是地幔和地核的分界面,排除C。软流层位于上地幔,软流层以上仍有一部分地幔,不都是地壳,排除D。故选B。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表现在增温、保温、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虫害等几个方面。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图(甲)及华北某地地膜覆盖景观图(乙)。完成下面小题。11. 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   )A. 增强了① B. 减弱了② C. 增强了③ D. 增强了④12. 山东胶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   )A. 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 B. 增强地面辐射,降低地温C. 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 D. 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答案】11. B    12. D【解析】【分析】本题以地膜覆盖为背景材料,考查了大气受过程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11题详解】进行地膜覆盖是无法影响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的,故A错误;进行地膜覆盖可以一定程度上阻挡部分地面长波辐射损失的热量,使得地表温度不至于过低,相当于削弱图中的②环节即地面辐射,故B正确;若地膜是悬空覆盖形式(如温室大棚),地面长波辐射不断地对近地面加热,近地面大气对长波辐射具有很强吸收能力,并以大气逆辐射形式不断返还地面,这种加温原理是增强大气逆辐射,而华北地区春播的地膜覆盖是紧贴地面的,空气较少,大气逆辐射较弱,C错误;读图可知图中的④环节为太阳辐射,进行地膜覆盖一定程度上是会削弱太阳辐射的,故D错误。【12题详解】山东胶东夏季气温是比较高的,该地的地温在夏季也是比较高的,因此没必要再保持地温,故A错误;地膜覆盖是可以保持地温的,不会降低地温的,故B错误;山东胶东夏季气温是比较高的,地温也是比较高的,因此没有必要再增加地温了,故C错误;读图可知地膜是白色的,地膜的反光效果比较好,覆盖地膜可以反射太阳光,使得苹果接受的光照更加均匀,可以使苹果更好的进行光合作用,故D正确。【点睛】第2题本题答案容易误选A项,因此在解答本题时要特别注意。图中,甲图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某滨海地区陆地和海洋表面气温日变化的曲线图,乙图表示的是该地区海陆之间气流的运动情况。读图完成问题。13. 由图甲推断,图乙中海风出现时间约为(    A. 18时~次日7时 B. 4时~当日14时C. 6时~当日18时 D. 16时~次日8时14. 下图中对该环流的近地面状况示意正确的是(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答案】13. C    14. B【解析】【13题详解】由图乙判断海风出现时陆地气温高于海上气温,陆地盛行上升气流,海面盛行下沉气流。图甲中曲线①气温日变化大,是陆地气温日变化;曲线②气温日变化小,是海上气温日变化;图甲中陆地气温高于海上气温的时间段是6时~当日18时。C正确。【14题详解】该环流发生时陆地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等压面下凹;海洋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等压面上凸,②正确。环流发生时,陆地气温高,等温面上凸,海洋气温低,等温面下凹,③正确。故选B。15.下图是世界局部区域某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完成问题。图中丙地天气系统及气流运动分别是A. 气旋,顺时针辐散 B. 反气旋,顺时针辐合C. 低压,逆时针辐合 D. 高压,逆时针辐散【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丙地等压线分布判断丙地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是高压反气旋;丙地位于南半球,南半球的反气旋水平气流运动是逆时针辐散。D正确。16.读“澳大利亚北部盛行风向和气压分布图”,完成问题。图中甲地盛行风的主要成因是(     )A. 东北信风带南移后偏转而成 B. 受海洋低气压影响C. 东南信风带持续影响而形成 D.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答案】A【解析】【分析】该题考查季风的成因。【详解】由图得出甲地位于澳大利亚北部,此时吹西北风,此地西北风的成因是北半球冬季气压带风带南移,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后左偏为西北季风。A正确。【点睛】理论上南北半球的低纬度存在由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形成的季风,北半球的夏季在北半球形成西南季风,北半球的冬季在南半球形成西北季风。2017年11月8日,中国南极科考队乘坐“雪龙号”从上海出发,途经新西兰基督城后到达恩科斯堡岛,开始罗斯海新站的筹备建设,如图所示。2018年2月,罗斯海新站在恩科斯堡岛正式开工建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7. 罗斯海新站筹备到开工建设的时段内,与基督城相比,恩科斯堡岛A. 白昼时间较长 B. 正午太阳高度较大C. 气温较高 D. 风力较小18. 受大气环流影响,罗斯海新站的五星红旗常年飘向A. 东南方向 B. 西北方向 C. 东北方向 D. 西南方向【答案】17. A    18. B【解析】【17题详解】恩科斯堡岛位于南极圈之内,开工时段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与基督城相比,恩科斯堡岛白昼时间较长;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恩科斯堡岛的正午太阳高度较小;地处南极大陆,恩科斯堡岛气温更低;受极地高压影响,南极大陆风力更强,恩科斯堡岛风力较大。选A正确。【18题详解】罗斯海地处南极的极地东风带,盛行东南风,五星红旗常年飘向西北方。选B正确。【点睛】南极洲的气候特点是酷寒、烈风和干燥。1、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再加上冰雪表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等,使得南极大陆成为世界上最为寒冷的地区。南极的高海拔和相对稀薄的空气又使得热量不容易保存,所以南极异常寒冷。2、世界上风力最大的地区;南极大陆雪面温度低,附近的空气迅速被冷却收缩而变重,密度增大;而覆盖南极大陆的冰盖形成一个中心高与沿海地区之间的陡坡地形,变重了的冷空气从内陆高处沿斜面急剧下滑,到了沿海地带,因地势骤然下降,使冷气流下滑的速度加大,于是形成了强劲的、速度极快的下降风。读近地面局部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9. 此时正值北半球(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20. 关于图中气压带及风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A气压带的成因是动力因素 B. 图中C气压带的成因是动力因素C. 图中B风带的风向为东北风 D. 图中B风带的风向为西北风【答案】19. D    20. B【解析】【19题详解】据图中纬度判断,该半球为南半球。图中A气压带为赤道低气压带,C气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A气压带全在赤道以南,C气压带全在30°以南,说明此时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为北半球冬季,D正确。故选D【20题详解】A气压带为赤道低气压带,其成因是纬度低,热量充足,气温高,终年盛行上升气流,形成因素是热力因素,A错误。C气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赤道地区的热空气上升,在高空运行到30度附近的上空时,由于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不能继续向高纬度移动,被迫下沉,所以30度附近形成高压,其成因是动力因素,B正确。图中B风带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其风向为东南风,CD错误。故选B【点睛】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我国某地农民根据多年的经验,在裸露在外的土地上覆盖上一层秸秆,对农业生产有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1. 覆盖秸秆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正确的是(    ①减少蒸发     ②增加地表径流    ③增加下渗     ④稳定地温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22. 农田覆盖秸秆的主要作用是(    A. 蓄水保墒 B. 防风固沙 C. 增加光照 D. 增大昼夜温差【答案】21. B    22. A【解析】【21题详解】覆盖秸秆可减少地面直接受太阳辐射,降低地温,减少蒸发,正确,错误。减缓水流速度,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正确,错误。故选B【22题详解】农田覆盖秸秆可减少蒸发,增加下渗,起到了蓄水保墒的作用,A正确。覆盖秸秆不能防风固沙,会减少地面受到的光照,减小昼夜温差。故选A【点睛】水循环的类型有三种,海上内循环、陆地内循环和海陆间循环,海陆间循环的环节主要包括:蒸发、水汽输送、大气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下图为“某海域的表层海水水温等值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3. 有关①处洋流所在半球及其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南半球 寒流 B. 北半球 暖流 C. 南半球 暖流 D. 北半球 寒流24. 下列关于该海域描述,正确的是(  )A. 甲海域可能为秘鲁渔场 B. 受①洋流影响,自南向北航行的船速度加快C. 甲海域多海雾现象 D. ②处洋流使沿海气候降温减湿【答案】23. D    24. C【解析】【23题详解】图中显示,该海区海水的温度自南向北逐渐降低,可以判断出该海区位于北半球,①处洋流从高纬流向低纬,为寒流。D对。【24题详解】按照洋流的分布状况,可以判断出该海域应该位于北半球寒、暖流交汇的地方。秘鲁渔场位于南半球,A选项错误;①洋流向南流,故受①洋流影响,自南向北航行的船速度减慢,B选项错误;图中甲海域位于寒、暖流的交汇处,水汽较多且温差大,容易形成海雾,C选项正确;②处洋流为暖流,可以使沿海气候增温增湿,D选项错误。故C对。《水浒传》中有一段对天气的经典描述如下:“是日,日无晶光,朔风乱吼其时正是仲冬天气,连日大风,天地变色,马蹄冻合,铁甲如冰”据此回答下面小题。25. 材料中描述的天气系统和下列图示相符的是(    A.  B.  C.  D. 26. 预测材料中的天气系统将带来的天气现象是(    A. 降雪 B. 晴朗 C. 小雨 D. 多云27. 关于材料中的天气系统过境后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气温降低,风速增大,天气转晴 B. 气温升高,风速减小,天气转阴C. 气温降低,风速减小,天气转晴 D. 气温升高,风速增大,天气转晴【答案】25. A    26. A    27. C【解析】【25题详解】正是仲冬天气,连日大风,天地变色,马蹄冻合,铁甲如冰,大风降温为冷锋影响,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运动,冷气团密度大,位于锋面的下方,暖气团被迫而上升,与A相符。B为暖气团沿冷气团向上滑升,为暖锋。暖气团不会位于冷气团下方,CD错误。故选A【26题详解】冷锋冷气团势力强,所以移动速度快,暖气团抬升快,多降水,冬季气温低,将带来降雪。故选A【27题详解】冷锋过境后,受冷气团控制,气温降低,风速减小,受单一气团控制,天气转晴,C正确。故选C【点睛】冷锋:是冷气团向暖气团方向移动的锋。暖气团被迫而上升,锋面坡度较大,冷暖两方中,冷气团占主导的地位。冷锋冷气团势力强,所以移动速度快,所以降水多阵雨暴雨。 暖锋:是暖气团向冷气团方向移动的锋。 暖气团沿冷气团向上滑升,锋面坡度较小,冷暖两方中,暖空气占据主导地位。由于暖气团推动冷气团移动,冷暖气团势力相当,移动速度慢, 所以出现连续性降水。如春雨绵绵。28.读“北半球中高纬环流示意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点位于30°N附近 B. 乙点位于30°N附近C. ①是冷性气流 D. ②是盛行西风【答案】A【解析】【详解】读“北半球中高纬环流示意图”,60°附近形成极锋,是由低纬的暖湿气流和高纬的冷干气流相遇形成的,暖气流位于锋面的上方,可以判断甲点位于30°N附近,A对;乙点位于90°N附近,B错;①是暖性气流,C错;②为极地东风,D错。故本题选择A某地理研学小组通过下图所示装置,做了自然界的水循环模拟实验。据此完成下列各题。29. 该实验不能模拟出自然界水循环环节是A. 蒸发 B. 水汽输送 C. 降水 D. 下渗30. 若要增加托盘中的水量,可以通过哪些措施来实现①换成火焰更大的酒精灯 ②更换为更长的玻璃导管 ③在玻璃板上多放置一些冰块 ④换成更大的托盘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答案】29. D    30. B【解析】【29题详解】据图分析,烧瓶中的水受热蒸发,形成水蒸气,通过玻璃导管输送到玻璃板下方,遇冷凝结形成降水,降水落到托盘形成径流。但是托盘上的水无法下渗,因此该实验不能模拟出自然界水循环的环节是下渗,可以模拟出蒸发、水汽输送、降水。D正确。故选D。【30题详解】若要增加托盘中的水量,应该是要增加降水量,可以通过换成火焰更大的酒精灯,提供更多热量形成更多的水蒸气,在玻璃板上多放置一些冰块,增加冰块覆盖面,增加降温幅度、增加降温区域,从而使更多水汽凝结形成降水,达到增加托盘中的水量的目的。①③正确。更换为更长的玻璃导管、换成更大的托盘无法增加水量。②④错误。B正确。故选B。二、综合题31.据材料,完成下列小题“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下图为我国西南山区的传统民居穿堂风示意图。(1)只考虑天气状况的影响,昼夜温差最大的是___________(单项选择题 )。A.   B.   C.   D. (2)与“穿堂风”的形成有关的地理原理最符合的是_______(单项选择题)A. 热力环流          B. 温室效应           C. 热岛效应      D. 大气受热过程(3)图中流入区气温_______流出区气温,流入区气压_______流出区气压(高于或者低于)。 (4)图中“石质地面”在增强穿堂风中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单项选择题)。A. 增加地面的平整度,便于通风           B.减少下渗,增加湿度C. 增加房屋前后温差                     D. 降低夜晚庭院温度,便于纳凉【答案】    (1). D    (2). A    (3). 低于    (4). 高于    (5). C【解析】【分析】本题以“过堂风”为背景材料,考查了热力环流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石质地面的比热容最小,该性质的地面升温快,降温也快。在本题所示的四幅图中,图A的白天和夜晚都是多云的天气 ,这种天气,白天由于空中有大量的云,削弱了太阳辐射,白天的温度不会太高,而夜晚空中的云量比较大,大气的保温作用比较强,夜晚的温度不至于过低,因此图A的昼夜温差不是最大的,同理可知C图中的昼夜温差也不是最大的,故AC错误;读图可知B图中的地面为山林,其地面的比热容相较于D图中的石质地面的比热容是较大的,读图可知BD两图的昼夜都是晴天,这样D图石质地面白天升温较快,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比较弱,热量散失比较严重,综合以上分析可知D图所示的昼夜温差最大,故D正确。2)石质地面在白天升温比较快,气压比较低,而山林组成的地面比热容较大,白天升温较慢,气压较高,此时在近地面,气流会从山林处流向石质地面处,那么这股气流在流向石质地面时经过房屋内部就形成了穿堂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穿堂风”的形成有关的地理原理最符合的是热力环流,故A正确,可知BCD错误。(3)气流在流入房屋的时候由于是从山林过来的,其温度是比较低的,因此在流入房屋时该气流的温度比较低,气压是比较高的,而当经过屋子内部时,会把屋内大量的废热带出来,此时从屋内流出时气流的气温是比较高的,气压是比较低的,因此可知图中流入区气温低于流出区的气温的,流入区气压高于流出区的气压。(4)“石质地面”的比热容要山林组成的地面的比热容小,白天升温比较快,气温比较高,气压较低,而山林处升温比较慢、气温比较低,气压比较高,那么大量的气流会从山林处流向石质地面处,因此可知图中“石质地面”在增强穿堂风中的主要作用是增加房屋前后温差,可知ABD错误,故C正确。【点睛】第4题山林组成的地面其比热容高一些,其升温速度比较慢,而石质地面的比热容低一些,升温速度比较快。3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水循环、大气循环、生物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1)若上图示意热力环流,则甲、乙中气温较高的是____,气压较高是的____。(2)若上图示意城市热岛效应,则图中甲为__________(选填城市或乡村)。(3)若上图示意海陆间水循环,人类对图中环节影响最大是_____(填序号)。(4)若上图示意直布罗陀海峡附近海水运动状况,则图中甲、乙两地位于地中海的是_______。【答案】    (1). 甲    (2). 乙    (3). 城市    (4). ③    (5). 乙【解析】【详解】(1)热力环流的原因是近地面冷热不均,甲地气流上升的原因是近地面气温高,乙地近地面气温低,气流下沉形成高压。2)城市热岛效应的发生是城市气温较乡村高,气流上升,故甲为城市。3)若上图示意海陆间水循环,则②是蒸发,①是水汽输送,④是降水,③是地表径流,人类对地表径流影响最大。4)直布罗陀海峡东侧的地中海密度大,水面低于海峡西侧的大西洋,表层海水由大西洋流向地中海,底层海水由地中海流向大西洋。故乙地位于地中海。33.读北半球1月份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填出图中A气压中心的名称:A_______,A气压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被切断的气压带是__________。(2)D地7月盛行_____风,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答案】    (1). 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2).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3). 副极地低气压带    (4). 西南风    (5).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详解】(1A地位于亚欧大陆内部,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1月陆地气温低形成高压中心,即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亚洲高压切断副极地低气压带。2D地位于南亚地区,夏季盛行西南风,形成原因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具体是随气压带、风带北移,东南信风带北移越过赤道后右偏为西南季风。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图A和图B为非洲局部地区简图。图A中乙海域附近形成了世界著名渔场之一,沿海小镇(M镇)年平均雾天高达125天,图B中好望角附近是世界重要航线经过的海域。(1)比较1月和7月从大西洋绕好望角进入印度洋的船舶航速的差异,并从大气环流角度分析原因。(2)分析乙海域附近渔场的形成原因。(3)简述M镇多雾天的原因。【答案】(1)7月航速比1月航速快。原因:7月受盛行西风控制,风力大,顺风航行,航速较快。 (2)沿岸盛行离岸风,形成了上升流,饵料丰富,渔业资源丰富。(3)纬度低,蒸发量大,水汽充足;沿岸寒流流经降温减湿,水汽易凝结;下层变冷,对流弱,空气稳定,容易形成大雾。(任答2点)【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详解】(1)大气环流对船舶航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风对航速的影响。好望角1月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7月受中纬西风影响,西风可以加快从大西洋绕好望角进入印度洋的船舶航速,故7月航速比1月航速快。2 由图可知,东南大西洋附近有本格拉寒流,表层海水受信风和地转偏向力影响离岸运动形成上升补偿流,下层冷海水上泛,海底营养物质上泛至海平面,有利于浮游生物繁殖,鱼类的饵料丰富,形成渔场。3)形成雾需要两个条件:水汽充足、气温低,水汽凝结。据图分析可知,M镇纬度低,距海近,气候干旱,多荒漠环境,蒸发量大,大气中水汽充足;沿海有寒流流经,气温低,水汽易凝结成雾。【点睛】中低纬度大洋西岸,寒流流经多海雾;表层海水离岸运动,底层冷海水上泛营养盐类丰富,渔业资源丰富。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