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月考地理试题(清北组)
展开
北清组月考高一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1.5分,共40小题,共60分)
1.晴朗的夜晚,我们用肉眼或借助望远镜,看见的星光闪烁的天体是( )
A. 卫星 B. 行星 C. 恒星 D. 流星
【答案】C
【解析】
【详解】恒星体积质量大,能自己发光,因此我们容易看到它,晴朗的夜晚,我们用肉眼或借助望远镜,看见的星光闪烁的天体主要是恒星,C符合题意。我们肉眼或一般望远镜能观察到的卫星只有月球,它不属于星光闪烁的天体,排除A。我们肉眼能看到的行星 很少,排除B。流星不属于星光闪烁的天体,排除D。故选C。
贝努小行星被科学家认为是来自太阳系形成最早的“时间胶囊”,因为它含有水冰及有机质。2016年9月8日,美国NASA发射探测器OSIRIS-Rex,计划用七年的时间前往贝努“挖石头”并带回地球,希望发现与生命起源有关的线索。下图为“太阳系八颗行星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 贝努小行星位于
A. b、c之间 B. c、d之间 C. d、e之间 D. e、f之间
3. 前往贝努的探测器OSIRIS-Rex会脱离
A 地月系 B. 太阳系 C. 银河系 D. 总星系
4. 液态水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重要条件,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安全的宇宙环境 B. 稳定的太阳光照
C. 适宜的体积和质量 D. 适中的日地距离
【答案】2. C 3. A 4. D
【解析】
【2题详解】
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太阳系距离太阳由近到远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A.阅读地图,b是金星,c是地球,故A错误;
B.阅读地图,c是地球,d是火星,故B错误;
C.阅读地图,d是火星,e是木星,故C正确;
D.阅读地图,e是木星,f是土星,故D错误;
故选C
【3题详解】
探测器OSIRIS-Rex是人类在地球上发射的,贝努小行星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几年后,前往贝努的探测器OSIRIS-Rex会脱离地月系,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4题详解】
A.太阳系八大行星都有安全的宇宙环境,故A错误;
B.太阳系八大行星都有稳定的太阳光照,故B错误;
C.地球的体积和质量的大小与液态水形成无关,故C错误;
D.日地距离适中,地球上获得的太阳光热适宜,有利于水保持液态,故D正确。
故选D
5.与同纬度的四川盆地相比,青藏高原太阳能丰富的原因是
①太阳高度角更大
②天气晴朗干燥,大气透明度好,日照时间长
③地势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与同纬度的四川盆地相比,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太阳高度角几乎一样,可知①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基础可知四川盆地多阴雨天气,空中的云量比较大,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比较强,而青藏高原多晴朗天气,天气晴朗干燥,大气透明度好且日照时间比较长,可知②正确;青藏高原比四川盆地的海拔高,青藏高原的空气比较稀薄,青藏高原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比较弱,可知③正确,因此可知ACD错误,故B正确。
【点睛】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的纬度几乎相同,二者的正午太阳高度几乎一样。
在交通的十字路口处,我们经常见到如下图所示的交通信号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有人注意到在一周的白天中,同一交通信号灯的亮度会出现变化,你认为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
A. 海拔 B. 电网供电情况
C. 阴晴状况 D. 交通流量
7. 下列哪一城市大量设置这种太阳能交通信号灯效果会更好( )
A. 拉萨 B. 重庆
C. 大庆 D. 海口
【答案】6. C 7. A
【解析】
【6题详解】
同一地点,海拔不会发生日变化,排除A。图中显示,该信号灯顶上有太阳电池板,信号灯不是由电网供电,排除B。阴晴状况不同会导致太阳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的差异,导致太阳能电池板供电不稳定,影响同一交通信号灯的亮度会出现变化,选项C符合题意。交通流量与信号灯亮度变化无关,排除D。
【7题详解】
图示交通信号灯以太阳能为能源,太阳能越充足地区,使用效果最好。拉萨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晴天多,太阳辐射最强,使用太阳能交通信号灯效果最好,A符合题意。重庆地处四川盆地,多云雨雾,太阳光照弱,使用太阳能交通信号灯效果不好,排除B。海口和大庆受夏季风影响,夏季阴雨天气较多,太阳光照不强,使用太阳能交通信号灯效果不是最好的,排除C、D。
地球上的极光是太阳风被磁场捕获,轰击大气层,使大气电离产生的发光现象。金星是我们观测到的除日、月之外的最亮天体,金星大气层比地球大气层浓密,导致只有少量的太阳辐射能到达金星地表。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太阳风主要发生在太阳
A. 光球层 B. 色球层 C. 日冕层 D. 太阳内部
9. 金星上没有极光现象,其最合理的解释是
A. 距太阳远 B. 大气稀薄 C. 太阳风无法到达 D. 没有磁场
【答案】8. C 9. D
【解析】
【8题详解】
根据太阳活动的类型,光球层常见黑子现象;色球层常见耀斑和日珥;太阳活动是发生在太阳大气层的现象,不是在太阳内部;ABD项错误。太阳风主要发生在太阳日冕层,故选C正确。
【9题详解】
极光是出现于地球的高纬地区上空,是一种绚丽多彩的发光现象。地球的极光是太阳的高能带电粒子流进入地球磁场,与极地高层大气碰撞发光而形成,而金星没有磁场,D对;金星在八大行星中距离太阳第二远,距离太阳近,太阳风可以到达,A、C错;金星有大气浓度高且与极光产生没有关系,B错。故选D正确。
【点睛】高能粒子进入地球磁场,在磁场作用下向两极偏转,在高空激发空气分子而产生极光。
科学家在澳大利亚东部发现了世界第八大洲“西兰蒂亚洲”。研究显示,这块新大陆一亿年前与古大陆脱离,面积达490万平方公里,有94%的面积在8500万年前沉入海中。
完成下列各题。
10. 图中板块边界为
A. 印度洋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的消亡边界
B. 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C. 印度洋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的生长边界
D. 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生长边界
11. 花岗岩和玄武岩是两种重要的岩浆岩类型,其组成物质、成因差别很大。与“西兰蒂亚洲”的地壳相比,大洋地壳
A. 较厚,广泛存在玄武岩 B. 较薄,广泛存在玄武岩
C. 较厚,广泛存在花岗岩 D. 较薄,广泛存在花岗岩
【答案】10. B 11. B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世界板块划分和边界。图示板块边界为澳大利亚所在的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故此题选B。
【11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岩浆岩的类型和地壳厚度的分布。地壳分为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两部分,大陆地壳包含硅铝层和硅镁层,海洋地壳硅铝层缺失只有硅镁层。由于西兰蒂亚洲是第八大洲,8500万年前是大陆地壳的一部分,至今大洲中部地势较高处还露出海平面(新西兰南北岛),故大洋地壳与之相比较薄。硅镁层主要由玄武岩类组成。海底火山爆发,岩浆从裂隙中涌出,遇到冷的海水冷却凝固成玄武岩,组成了海岭、大洋中脊等海底地貌。故选B正确。
读某地地震波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图,回答下列各题。
12. 该地莫霍面大约位于地下( )
A. 5千米处 B. 17千米处
C. 33千米处 D. 2900千米处
13. 该地可能位于( )
A. 116°E,40°N B. 90°E,30°N
C. 南极点 D. 经度180°,纬度0°
【答案】12. A 13. 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莫霍面的深度。
12题详解】
地震波经过莫霍面后,波速会加快,由此推断莫霍面大约位于地下5千米处,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BCD错误。
【13题详解】
A.地壳的平均厚度为17千米,大陆部分平均厚度为33千米,海洋部分平均厚度为6千米。 116°E,40°N为北京的地理坐标,北京的地壳厚度要大于6千米,莫霍面的深度也要大于6千米。故A错误。
B. 90°E,30°N地处青藏高原,因为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所以这里的地壳厚度是比较大的,不符合题意。
C. 南极洲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大洲,南极点海拔也很高,所以这里的地壳厚度是比较大的,不符合题意。
D. 海洋部分平均厚度为6千米。经度180°,纬度0°位置在太平洋中,海拔较低,所以该选项符合题意。
本题正确答案为D。
【点睛】地壳的平均厚度为17千米,大陆部分平均厚度为33千米,海洋部分平均厚度为6千米。
地球大范围固体表面的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
2018年10月18日,中国地震局监测到在我国西藏那曲市双湖县发生4.8级地震,震源深度18千米。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4. 此次西藏那曲市双湖县地震的震源位于 ( )
A. 地壳 B. 上地幔 C. 下地幔 D. 地核
15. 一般认为地震波中横波的水平晃动力是造成建筑物破坏及人员大量伤亡的主要原因。但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在这12秒中人们可以决定是躲是逃。根据所学知识推断“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 )
A. 建筑物的抗震系数 B. 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
C. 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 D. 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差异
【答案】14. A 15. D
【解析】
【14题详解】
此次地震震源深度18千米,地壳平均深度17千米,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约为39- 41千米,西藏地区以高原为主,故此次地震仍位于地壳。
【15题详解】
由材料知横波的水平晃动力是造成建筑物破坏及人员大量伤亡的主要原因,地震发生时纵波波速快先到达,横波速度慢后到达,之间的时间差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
下图为我国某局部地区地形及地表岩层分布情况示意图,该地的地下岩层也均成层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 图示地区
A. 山脉大体上呈南北走向 B. a处受外力堆积作用明显
C. b处可以开采到地下水 D. c处岩层受挤压形成向斜
17. 若a和e两地自然植被类型不同,则d名山最可能是
A. 长白山 B. 华山 C. 泰山 D. 黄山
【答案】16. C 17. B
【解析】
【16题详解】
根据图文材料可知,该地山脉大体上呈东西走向;根据地表岩层的新老关系,a处为老岩层,受外力侵蚀后出现在地表,b处岩层中心新,地貌表现为山地,故b为向斜山,地下可储存地下水;c处受外力侵蚀形成背斜谷。据此分析本题选C。
【17题详解】
d—n处地形为陡崖,且d—e间缺失岩层3、4,所以n处存在断层构造,说明d山为断块山,题干条件“a 和e两地自然植被类型不同”,说明图示山地位于自然带的分界线上。华山位于秦岭山脉且为断块山。长白山、泰山和黄山的南北两侧山麓自然带是相同的,位于据此分析本题选B。
【点睛】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是指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的变形和变位。是内力作用下形成。
1、地质构造类型:褶皱(包括背斜和向斜)、断层(包括地垒和地堑)等。
2、可用如下歌谣来区分背斜向斜:背上拱,成山岭,中间老,两翼新;向下弯,成谷盆;两翼老,中间新。背斜顶,受张力,易侵蚀,成谷地;向斜槽,物致密,抗侵蚀,成山岭。
3、地质构造与工程建设的关系:
背斜岩层封闭,是良好的储油构造,易于储油、储气;背斜呈拱形,结构稳定,不易储水,是隧道的良好选址地;背斜顶部受张裂作用,裂隙发育,岩石破碎,顶部可建采石场。
向斜岩层向下凹,易集水,是地下水的储藏区。
断层岩层不稳定,容易诱发断层活动,破坏工程;水库水易渗漏,故断层是铁路、公路、桥梁、隧道、水库等的回避处。地下水沿着断层线出露;岩石破碎,这里易被侵蚀为洼地,有利于地表水汇集,所以,断层是泉水、湖泊的分布地且多河谷发育。
读下图,完成下面两题。
18. 关于该图反映的大气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只有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 B. 在高空 C. 不考虑摩擦力 D. 在近地面
19. 图中d代表( )
A. 摩擦力 B. 地转偏向力 C. 水平气压梯度力 D. 风向
【答案】18. D 19. D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组考查大气的水平运动。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因素(力)有三个: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摩擦力与风向相反;在高空只受前两个力的影响,在近地面受三个力的影响。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的风是受三个力的影响,故应为近地面的风。故选D。
【19题详解】
按照上题的分析可知d代表的不是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三个力,与摩擦力c方向相反,应为风向,D正确,ABC错误。故选D。
以下是某中学高一年级丁强同学的日记片段“星期天,天终于放晴了,风也小了,虽然一直没有下雨,可天出奇地冷,我不得不再加了件毛衣。爸爸一早就去修补被风吹坏了的塑料大棚。我和妈妈拿着扫把也去帮忙。大棚上积压了一层厚厚的尘土。二伯他们也在田里忙着,他们在麦田边点起一堆一堆的柴草,浓烟滚滚……”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20 从日记描述来看,这里刚刚经历了一场( )
①沙尘暴天气 ②冷锋过境 ③台风过境 ④寒潮过境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21. 造成此天气系统过境无降水的可能原因是( )
A. 过境前这里的空气为冷空气 B. 过境前这里的空气比较干燥
C. 过境前这里的空气做下沉运动 D. 过境后这里的空气为暖空气
22. “在麦田边点起一堆一堆的柴草,浓烟滚滚……”其作用与下图中所示箭头有关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20. C 21. B 22. C
【解析】
【20题详解】
日记中描述,天气系统过境后,大棚上积压了一层厚厚的尘土,说明出现了沙尘暴天气,①符合题意。日记中描述,虽然一直没有下雨,可天出奇地冷,……去修补被风吹坏了的塑料大棚。说明该天气系统过境时出现剧烈的降温天气,并出现大风,表明该天气系统为强度很强的冷锋天气,即寒潮天气,②、④符合题意。台风会带来狂风暴雨,与日记中描述的天气特征不符,③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选项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21题详解】
在锋面系统中,冷、暖空气是相对的,原来较冷的空气,遇到更冷的空气,原来的空气就是暖空气,因此冷锋过境前这里的空气为暖空气,A不符合题意。过境前这里的空气比较干燥,强冷空气移入该地区,当地暖空气被迫抬升,由于空气比较干燥,尽管上升,但也很难成云致雨,这是导致此天气系统过境无降水的原因,B符合题意。过境前这里的空气做下沉运动,与过境时无降水关系不大,C不符合题意。冷锋过境后这里的空气被冷气团取代,不为暖空气,且这与造成此天气系统过境无降水的原因无关,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2题详解】
读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图可知,图中①表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②表示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③表示大气逆辐射,④表示地面辐射。“在麦田边点起一堆一堆的柴草,浓烟滚滚……”是为了增加空气的颗粒物和二氧化碳,从而增强大气逆辐射,即图中③,从而防寒保温,防止强烈的降温对农作物的损害。因此点起柴草制造浓烟的作用与图中③箭头有关,选项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如图为对流层大气某要素等值面垂直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 若a、b、c、d、e为不同温度值,则气压值的大小是( )
A 甲>乙>丙>丁 B. 乙>甲>丁>丙
C. 甲>乙>丁>丙 D. 乙>甲>丙>丁
24. 若a、b、c、d、e为不同气压值,则甲、乙、丙、丁四地的气流运动方向是( )
A. 甲→乙→丙→丁→甲 B. 乙→甲→丙→丁→乙
C. 丁→丙→甲→乙→丁 D. 甲→乙→丁→丙→甲
【答案】23. C 24. B
【解析】
【23题详解】
若a、b、c、d、e为不同温度值,由于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则气温a>b,由此推断,甲地气温低于乙地,按照热力环流原理判断,甲地气流下沉,甲在同一平面上形成高气压,丙在同一平面上形成高气压;乙地气流上升,乙地在同一平面上形成低气压,丁地在同一平面上形成高气压,受海拔影响,乙地气压高于甲地,则气压值从高到低排列顺序是大小是甲>乙>丁>丙,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24题详解】
若a、b、c、d、e为不同气压值,根据等压面的形态判断,甲地在同一平面上为低气压,乙在同一平面上为高气压,丙地在同一平面上为高气压,丁地在同一平面上为低气压,甲地气流上升,乙地气流下沉,水平气流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即乙流向甲、丙流向丁,则甲、乙、丙、丁四地的气流运动方向是乙→甲→丙→丁→乙,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点睛】等压面凸起的地方,表示在同一高度上,气压比四周(两侧)高。等压面凹陷,表示同一高度上,气压比四周(两侧)低。
读某区域锋面系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5. 戊地的天气系统是
A. 南半球冷锋 B. 南半球暖锋
C. 北半球冷锋 D. 北半球暖锋
26. 对图中四地天气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地刮西南风
B. 乙地气温较高
C. 丙地风速最大
D. 丁地气压最低
【答案】25. D 26. B
【解析】
【25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等压线反映出天气系统为锋面气旋。由于锋面降水多降在冷气团一侧,而该锋面气旋的雨区位于锋面的北部,因此可以根据雨区的位置及范围可推断为北半球。根据“左冷右暖”的原则,甲、乙之间为冷锋,戊为暖锋。故D正确。
【26题详解】
A、读图分析可知:甲地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垂直于等压线,再向右偏,风向基本偏西风或西北风,不可能西南风;故A错误;
B、乙地为来自低纬的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故B正确;
C、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乙地等压线比丙地更密集,风力比丙地更大;故C错误;
D、丁地气压大于1008,四地中为最大,故D错误。
【点睛】“左冷右暖”的原则是指锋面气旋左边是冷锋,右边是暖锋。原因是北半球冷锋由北向南,暖锋由南向北,以逆时针辐合;南半球冷锋由南向北,暖锋由北向南,以顺时针辐合。所以不论是北半球还是南半球,锋面气旋都是以左边冷锋,右边暖锋形成的。即左冷右暖。
下图示意大气受热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7. 代表地面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8. 青藏高原夜晚气温低,主要是因为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27. B 28. D
【解析】
【27题详解】
读图可知由③延伸出的箭头表示的是大气的削弱作用,可知③代表的是大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②表示的是地面,乙表示的是地面辐射,读图可知丁的箭头指向和乙的箭头方向相反,已知③代表的是大气,那么可知丁表示的大气逆辐射,可知表示地面的是②,可知ACD错误,故B正确。
【28题详解】
由第1题的解析可知丁为大气逆辐射作用即大气的保温作用,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的保温作用比较弱,因此夜晚的气温比较低,因此可知青藏高原夜晚气温低,主要是因为图中的丁环节比较弱,即大气的保温作用比较弱,可知ABC错误,故D正确。
【点睛】读图可知甲表示的是进入大气上界以后太阳辐射,乙表示的地面辐射,丁表示的是大气逆辐射,丙表示的是射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部分。
下图中的甲地气温低于乙地(甲、乙位于北半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9. 有关气压分布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地气压低于②地 B. ②地气压低于③地
C. ①地气压低于④地 D. ②地气压高于④地
30. 若图示为海陆交界地带的白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是陆地,乙是海洋
B. 甲、乙都是陆地
C. 甲是海洋,乙是陆地
D. 甲、乙都是海洋
【答案】29. D 30. C
【解析】
【29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甲地气温低于乙地,则甲地大气冷却下沉,在①地形成高气压,乙地大气受热上升,在②地形成低气压,因此①地气压高于②地,A错误。由于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因此②地气压高于③地、①地气压低于④地,B、C错误。②地气流受热上升,在高空③地形成高气压,而①地气冷却下沉,在高空④地形成低气压,则③地气压高于④地,而②地气压高于③地,因此②地气压高于④地,D正确。
【30题详解】
若图示为海陆交界地带的白天,陆地升温快,海洋升温慢,气温陆地高于海洋,材料信息表明,甲地气温低于乙地,因此甲为海洋,乙为陆地,选项C符合题意,排除A、B、D。
下图为以极点为中心的投影图,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阴影部分为气压带。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31. 图中字母M所表示的气压带是( )
A. 赤道低气压带 B. 副热带高气压带
C. 副极地低气压带 D. 极地高气压带
32. 下图中四组箭头,能正确表示D处风带风向的是( )
A. B. C. D. ④
33. 下列城市气候的成因与图中气压带(M)、风带(D)交替控制有关的是( )
A. 郑州 B. 罗马 C. 伦敦 D. 新加坡
【答案】31. B 32. B 33. B
【解析】
【31题详解】
图中M位于30°-40°S,应该是受太阳直射点南移影响而南移的副热带高气压带,故B符合题意,ACD错。
【32题详解】
图中D位于中纬度,属于中纬西风带,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左偏的影响形成西北风,故B符合题意,ACD错。
【33题详解】
图中气压带(M)、风带(D)交替控制形成的是地中海气候,罗马为地中海气候,B对。郑州受季风环流影响形成的是温带季风气候,伦敦受中纬西风影响形成的是温带海洋性气候, 新加坡受赤道低压影响形成的是热带雨林气候,故ACD错。
34.下图所示为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是动力型高压,丁是热力型高压
B. 乙是干冷气流,丙是暖湿气流
C. 乙是西南风,丙是东北风
D. 甲是极地高压,丁是副热带高压
【答案】A
【解析】
【详解】图中显示,60°S附近由乙、丙气流辐合,乙气流爬升到丙气流之上,说明乙气流为低纬度吹来的暖气流(西风),丙气流应为从高纬吹来的冷气流(东风),B错误。由此判断甲为纬度较低的副热带高气压带,丁为纬度较高的极地高气压带,D错误。副热带高气压带为重力下沉所致,因此甲为动力型高压,极地高气压带为空气冷却下沉所致,因此乙为热力型高压,A正确。乙为南半球盛行西风,为西北风,丙为南半球的极地东风,为东南风,C错误。故选A。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35. 若此图为对流层热力环流示意图,则一般情况下表述错误的是( )
A. 甲处以晴天为主 B. 甲处气温比丁地低
C. 甲处气温比丙地高 D. 甲处的气温较乙地低
36. 若此图为北半球三圈环流的中纬环流侧视图,甲、乙为近地面,丙、丁为高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a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B. a地风向为西南风
C. 乙为赤道低气压带 D. a地风向为西北风
【答案】35. B 36. B
【解析】
【35题详解】
若此图为对流层热力环流示意图,甲地为下沉气流,下沉气流很难成云致雨,因此甲处以晴天为主,A不符合题意。若此图为对流层热力环流示意图,甲地位于近地面,而丁地位于高空,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因此甲处气温可能比丁地气温高,B符合题意。若此图为对流层热力环流示意图,丙地位于甲地上空,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因此甲处气温比丙地高,C不符合题意。若此图为对流层热力环流示意图,甲地为下沉气流,按照热力环流原理,甲地应气温较低,空气冷却下沉,乙处气温较高,空气受热上升,因此甲处的气温较乙地低,D不符合题意。故选B。
【36题详解】
若此图为北半球三圈环流的中纬环流侧视图,甲、乙为近地面,丙、丁为高空,甲处为下沉气流,应为副热带高气压带,乙处为上升气流,应为副极地低气压带,则a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副极地低气压带的西风带,A错误、C错误。a地为北半球的西风带,北半球的西风带为西南风,B正确、D错误。故选B。
读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7. 若N地位于大陆东岸,关于其气候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全年温和湿润
B. 全年炎热干燥
C. 夏季高温多雨
D. 夏季炎热干燥
38. 若M点位于大陆西岸,则下列四幅图中表示M地气候特征的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37. C 38. D
【解析】
【37题详解】
该题考查气压带风带的运用,根据材料可知,此时气压带南移,说明是北半球冬半年;若N地位于大陆东岸,则此时为南半球夏季,N地受季风影响,高温多雨,正确答案为C。
【38题详解】
若M点位于大陆西岸,根据材料,M地应为地中海气候,由于是南半球,因此7月温和湿润,正确答案为D。
【点睛】气候判断:
下图为近地面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39. 图中甲图所示季节各纬度带气流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0°~10°主要盛行下沉气流
B. 10°~20°盛行东北信风
C. 20°~30°盛行东南风
D. 30°~40°盛行西北风
40. 有关P点此时气候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终年高温多雨
B. 冬季温和多雨
C. 全年温和多雨
D. 夏季高温少雨
【答案】39. B 40. D
【解析】
【39题详解】
越向北纬度越高,因此图甲为北半球。结合图例可判断气压带、风带南移,因此0°~10°应与10°~20°均盛行东北信风;20°~30°之间为副热带高气压控制,气流以下沉为主;30°~40°为中纬西风带,风向为西南风。故B正确,A、C、D错误。
【40题详解】
P位于北半球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应为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湿润,夏季高温少雨,故A、C错误。结合图例可知,气压风带北移,北半球为夏季,此时P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高温少雨,故D正确、B错误。
二、综合题(共4题,共40分)
41.读亚洲某月季风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图表示的季节是北半球___________。图中A处的气压名称是___________。
(2)若在1月份时,控制亚欧大陆的气压中心为___________.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候特点表现为___________。
(3)与B点(33°N)同一纬度大陆西岸气候类型为___________,该种气候主要分布在是___________,典型地区是___________,图示季节气候特点表现为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
(4)图中A处冬季盛行___________季风,形成C地区季风的主要成因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答案】 (1). 夏季 (2). 印度低压(或亚洲低压) (3). 亚洲高压 (4). 寒冷干燥 (5). 地中海气候 (6). 南北纬30°至40°的大陆西岸 (7). 地中海沿岸 (8). 炎热干燥 (9). 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10). 东北 (11).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12).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解析】
【详解】(1)该图表示的季节东亚盛行东南风,南亚盛行西南风,故此时应是北半球夏季。夏季,亚洲大陆受热增温比同纬度海洋快,气温高,形成低压,则图示A处的气压是印度低压(或亚洲低压)。
(2)若在1月份时,由于大陆受冷降温较海洋多,故此时控制亚欧大陆的气压中心为高压,应为亚洲高压或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受来自高压的冷空气影响,气候特点表现为寒冷干燥。
(3)由于B点位于33°N,故与B点同一纬度大陆西岸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因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是南北纬30°至40°的大陆西岸,其最典型地区是地中海沿岸。此时,东亚盛行东南风,故为北半球的夏季,此时,图示地中海气候区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候特点表现为炎热干燥。
(4)图中A处位于印度半岛,为热带季风气候,冬季盛行东北季风;C地区位于北印度洋,该区为热带季风气候,该区季风有两个成因,分别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及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点睛】亚洲季风气候的分布、成因及影响总结
(1)分布
亚洲大陆的南部和东部,是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地区,由低纬向高纬,依次分布着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其中,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印度半岛、中南半岛以及菲律宾群岛北部;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韩国和日本等国的南部;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亚洲东部的中国、朝鲜、日本等国的北部以及俄罗斯的东部太平洋沿岸地区。
(2)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亚洲季风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亚洲季风气候的形成与其位置有关。从东亚来讲,处在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濒临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洋和陆地的热力性质差异明显。冬季,风从亚欧大陆北部的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中心吹向太平洋,形成寒冷干燥的偏北风,也就是冬季风;夏季,亚洲的内陆升温快,气压低,太平洋升温慢,气压高,于是湿热的气流从太平洋、印度洋吹向亚洲大陆,形成偏南风,也就是夏季风。冬季风风力强劲,影响范围较大,受其影响,东亚大部分地区冬季低温少雨;当夏季风盛行时,东亚的降水自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东部沿海地区高温多雨。
(3)影响
亚洲东部和南部夏季的降水与夏季风的强弱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说,夏季风强的年份,从海上带来的水汽多,降水也多;反之,夏季风弱的年份,降水就少。如果降水过多,就可能造成洪涝灾害;反之,降水过少,就可能造成旱灾。因此,亚洲东部和南部常受季风影响的地区易发生旱涝灾害。
42.读“沿50°N纬线一带的四地近地面等压面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气压状况分析,甲地近地面为__________气压控制,乙地近地面为__________气压控制。
(2)从近地面气流状况分析,丙地吹__________风,丁地吹__________风。
(3)如果甲、乙、丙地均受大气污染,在图中所受天气系统控制下,近地面大气污染严重的是_______,原因是_______。
(4)如果甲地为海洋,乙地为陆地,此时罗马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我国极地考察队员可能位于__________ (中山站、黄河站)。
【答案】 (1). 低 (2). 高 (3). 西北 (4). 西北 (5). 乙地 (6). 乙地在高压控制下,盛行下沉气流,废气不易扩散 (7). 温和多雨 (8). 中山站
【解析】
【详解】(1)从图中看出,甲地等压线向下凹,乙地向上凸,说明近地面甲地为低压中心,乙地为高压中心;甲地气流上升,空气扩散快,乙地气流下沉,空气不易扩散。
(2)从气流状况看,丙地位于乙地的正东方向,乙为高压(反气旋),其东部吹西风,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偏转为西北风,同样,丁地位于甲地(气旋)的正西方向,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吹西北风。
(3)如果甲、乙、丙地均受大气污染,在图中所受天气系统控制下,近地面大气污染严重的是乙地,原因是地在高压控制下,盛行下沉气流,废气不易扩散。
(4)如果甲地为海洋,乙地为陆地,此时甲地海洋为低压,可推断是北半球的冬季,罗马为地中海气候,正值温和多雨;南半球为夏季,正是南极圈内出现极昼期,有利于极地科考。中山站在南极圈内,而黄河站在北极圈内,出现了极夜。
43.下图为“某地区地质构造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乙、丙、丁四处,若该区有石油分布,想钻探石油应该选择在___________地,该处的地质构造为___________。
(2)图中戊处是___________地形,其形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处是______________(地貌名称),丁处是______________(地貌名称)。
(4)乙处是否适合建大型水库?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
【答案】 (1). 甲 (2). 背斜 (3). 山岭 (4). 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岭。 (5). 冲积扇 (6). 三角洲 (7). 不适宜 (8). 断层处岩层不稳定,修建水库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
【解析】
【分析】
题目通过某地地质剖面图和河流地貌图,考查地质构造的判读和应用能力及地形成因的分析能力。
【详解】(1)根据图中岩层和地形分析,图中甲为背斜,乙为断层,丙为冲积扇,丁为河口三角洲。因为四处中背斜是储油构造,所以若该区有石油分布,想钻探石油应该选择在甲地,该处的地质构造为背斜。
(2)图中戊处四周高中间低,是山岭地形,其形成原因可以从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分析:该处岩层为向斜构造,向斜槽部受挤压,岩层较坚实,受外力侵蚀时,不易被侵蚀从而保留下来,形成地势较高的山岭。
(3)丙处是河流出山口地区,流速减缓携带的泥沙堆积,形成的扇状堆积体,属于冲积扇地形;丁处是河流入海口附近,地形平坦,及河水受海水的顶托,流速减慢,携带的泥沙不断沉积,形成河口三角洲地形。
(4)乙处是断层,岩层断裂位移,岩层不稳定,修建水库后上部压力加大,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所以不适合大坝等大型工程建设。
44.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ABC三点中昼长最短的是_______,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_______。
(2)图示节气为________(北半球),此季节地球正处于公转轨道的________附近,公转的速度较________。图中ABCD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______,处于正午的点是______。
(3)D地的昼长为________小时,C地的昼长为_______小时,C点的日出时间_______,E地的昼长为________小时。
(4)图中EF表示的是晨昏线,如果C点在本初子午线上,那么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_______。
【答案】 (1). C (2). A (3). 冬至 (4). 近日点 (5). 较快 (6). D (7). A (8). 12 (9). 8 (10). 8 (11). 0 (12). 南纬23度26分,东经60度
【解析】
【分析】
题目通过冬至日的太阳光照图,考查太阳光照图的判读能力及地球运动知识的应用能力。
【详解】从图中昼夜半球分布分析,该图中北极圈以北为极夜,南极圈以南为极昼,所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该日为北半球冬至日。
(1)该日昼长自南向北渐短,ABC三点中最靠北的是C点,所以昼长最短的是C点;正午太阳高度自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A点在南回归线上,所以A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2)图示节气为北半球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此季节地球正处于公转轨道1月初的近日点附近,公转的速度较快。地球自转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图中ABCD中D点位于赤道,所以D点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A点处于昼半球中央,地方时为正午12点。
(3)D地位于赤道,全年昼夜相等,所以昼长为12小时。C地位于晨线上,因A点为12时,C点与A点经度差为600,两地时差为4小时,因C点在A点西侧,C点的地方时为8时,C点8时日出,上午为4小时,下午与上午相等,所以昼长为8小时。E地位于北极圈,该日为极夜,所以昼长为0小时。
(4)因该日为北半球冬至日,所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时,图中A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时。因为C点在本初子午线上,所以A点所在的经线是东经600。故直射点坐标是(23026′S,600E)。
【点睛】计算地方时时,注意东早西晚,东加西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