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月考地理试题
展开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12月月考高一地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下列物体属于天体的是
①卫星 ②流星体 ③返回地面的神舟号宇宙飞船 ④按航线飞行的飞机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组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天体的判断,需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
【详解】卫星、流星体在太空中按轨迹运行,属于天体,①②正确;返回地面的神舟号宇宙飞船以及停留在地球表面,不能算天体;按航线飞行的飞机是在地球大气层中飞行,不能算天体,③④错误。B正确,故选B。
2.地球是宇宙中目前已知的唯一存在着高级智慧生物的天体,其适宜的条件有( )
①适宜的温度
②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
③液体水的存在
④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自身条件是有适宜的温度、水和可供生命呼吸的大气。外部条件是地球有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故选D。
3.下图中,序号与其表示的天体系统对应正确的是
A. ①—地月系 B. ②—银河系 C. ③—太阳系 D. ④—银河系
【答案】A
【解析】
【详解】目前我们已知的最高级天体系统是总星系,总星系下还可以再细分其他子级天体系统。总星系下是银河系和河外星系,银河系包含太阳系和其他恒星系统,太阳系包含地月系和其他行星天体系统。故A正确,②是太阳系,③是银河系,④是河外星系, B、C、D错误。故选A。
美国东部时间(西五区区时)2014年10月22日10时28分,太阳黑子发生强烈爆发。下图为“太阳黑子与木星、地球大小的对比图”。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4. 太阳黑子发生强烈爆发时,北京时间为
A. 21日21时28分 B. 22日15时28分
C. 22日13时28分 D. 22日23时28分
5. 太阳黑子强烈爆发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A. 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 B. 引发严重的低温冻害
C. 形成大范围的雾霾天气 D. 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
【答案】4. D 5. D
【解析】
此题考查区时的计算和太阳活动。
【4题详解】
西5区与东8区相差5+8=13个小时,由于东8区在西5区的东边,所以东8区的区时为10:28+13:00=23:28,故选D。
【5题详解】
太阳黑子与耀斑同时爆发,所以太阳黑子强烈爆发的时候,也是耀斑爆发的时候。耀斑爆发时会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故选D。
6.2013年是一个太阳活动高峰年,与太阳活动密切相关的极光活动也达到高峰.下一个太阳活动高峰年可能出现在( )
A. 2014 年 B. 2019 年 C. 2024 年 D. 2037 年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组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太阳活动的周期,需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
【详解】太阳活动的周期大约为11年,可以计算出下一个高峰为2024年,C正确。
7.太阳源源不断地向外辐射能量,虽然到达地球的能量只占二十二亿分之一,但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却是巨大的。下列能源来自太阳能的有( )
①煤 ②石油 ③核能 ④风能 ⑤水能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⑤ C. ①②④⑤ D. ①③④⑤
【答案】C
【解析】
【详解】煤炭和石油都是几千万年前由动植物遗体演变而来,这些动植物的生存离不开太阳能,风能和水能也要靠太阳能才能产生,特别是风能,在太阳辐射的情况下出现气压差异,就会形成风,而核能是埋藏在地下的矿产,与太阳能没有关系,故选C。
8. 当太阳活动强烈时,就会在太阳表面的某些区域出现短期突然增亮的斑块,据此回答短期突然增亮出现的太阳大气层对应的太阳活动是( )
A. 光球层、耀斑 B. 色球层、耀斑
C. 日冕层、黑子 D. 日冕层、太阳风
【答案】B
【解析】
【分析】
考查太阳活动类型,太阳外部大气结构。
【详解】
根据太阳活动及分布规律,短期突然增亮的斑块,是耀斑爆发,耀斑出现在色球层上,B对,D错。光球层出现的是黑子,A错;日冕层出现的是太阳风,C错。故选B。
9.下图中的画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该题主要考查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详解】从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旋转,故A、B错。7月份,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故C错;1月份位于近日点附近,据图所示D正确。故该题正确选项为D。
【点睛】解该题的关键是要熟练掌握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地球公转的特点。地球公转轨道上离太阳最近的点叫近日点,离太阳最远的点叫远日点。每年1月初,地球经过近日点,公转速度较快;每年7月初,地球经过远日点,公转速度较慢。该题难度一般。
10.关于上海和北京自转线速度和角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线速度相同,角速度不同 B. 角速度相同,线速度不同
C. 线速度和角速度都不同 D. 线速度和角速度都相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
考查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
【详解】
地球自转角速度除极点外,其它各点均为15°/小时;自转线速度自赤道向极点递减。上海和北京所处纬度不同,所以两者自转线速度不同,但角速度相同,B正确。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11.北京时间2014年2月12日17时19分,位于昆仑山北麓的新疆于田县(36.1°N,82.5°E)发生7.3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没有造成人员伤亡。据此回答下题。
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
A. 地壳 B. 软流层
C. 上地幔顶部 D. 下地幔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材料可知,该地震的震源深度12千米;根据地球内部圈层的深度特征可知,地壳的平均深度为17千米,故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地壳,A项正确。
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12. 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结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大气圈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B. 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C. 生物圈是陆地上所有生物的总称 D. 各圈层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
13. 有关岩石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岩石圈是由岩石组成的,属于地壳的一部分
B. 岩石圈位于上地幔的上部、软流层以下
C. 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全部
D. 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处于软流层以上
【答案】12. C 13. D
【解析】
【12题详解】
大气圈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生物圈不独立,是陆地上所有生物生存空间的总称,生物圈渗透于大气圈的底部、岩石圈的上部、水圈的全部;各圈层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据此分析选C。
【13题详解】
岩石圈主要是由岩石组成的;岩石圈位于上地幔的上部、软流层以上;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处于软流层以上,据此选D。
【点睛】地壳的范围小,岩石圈范围大。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指的是软流层以上部分;地壳仅仅指莫霍界面以上部分。
14.“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钻石是一种( )
A. 矿物 B. 岩浆岩 C. 元素 D. 变质岩
【答案】A
【解析】
【详解】“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钻石是指经过打麿的金刚石,它是一种由碳元素组成的矿物,据此推断钻石是一种矿物,是有用元素组成的单质,故选A。
地质时期广东丹霞山区是一个大型内陆盆地,沉积了巨厚的红色岩层。后来由于地壳运动和外力作用形成了一片红色山群(丹霞地貌)。完成下列问题。
15. 该地区的红色岩层属于
A. 砂岩 B. 花岗岩 C. 板岩 D. 玄武岩
16. 该类岩石最主要的特点是
A. 矿物晶体颗粒较粗 B. 有明显的层理构造
C. 岩石中有许多气孔 D. 能剥成薄片、薄板
17. 塑造丹霞地貌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A. 流水侵蚀 B. 冰川侵蚀
C. 风力侵蚀 D. 海浪侵蚀
【答案】15. A 16. B 17. A
【解析】
试题分析:
【15题详解】
根据材料,“丹霞山区是一个大型内陆盆地,沉积了巨厚的红色岩层。”因此,该地区的红色岩层属于沉积岩。选项中只有砂岩是沉积岩,选A。
【16题详解】
结合上题,该类岩石是指沉积岩,其最主要的特点是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并常常含有化石。故选B。
【17题详解】
丹霞地貌主要是流水冲刷红色砂岩形成的,所以,塑造丹霞地貌的外力作用主要是A。
考点:本题组考查三大类岩石的形成和转化、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地质作用)。
18.泰山以“雄伟”著称,华山以“险峻”闻名,能正确示意它们形成原因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组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三类山的形成过程,需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
【详解】华山泰山是断块山,对应C;ABD分别对应背斜山、向斜山、火山,C正确。
19.在图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图表示,陆地白天和黑夜晴朗,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气温较高,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较低,昼夜温差大,排除A。D图表示,海洋白天和黑夜晴朗,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气温较高,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较低,昼夜温差较大,排除D。B图表示,陆地白天和黑夜多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不高,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气温不低,昼夜温差较小;C图表示,海洋白天和黑夜晴朗,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且海洋热容量大,升温慢,气温不高,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且海洋降温慢,气温不低,昼夜温差最小,排除B,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20.当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短时,下列四幅图所示气压带、风带分布正确的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利用纬度变化判断南北半球,结合纬度位置判断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并结合题干信息即可回答。注意风向,可画图分析更直观。
【详解】当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短,即为冬至日,全球气压带风带南移;a图越往北纬度越高,判断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则图示30°附近的副热带高压带向北移,A错误;b图越往北纬度越低,判断位于南半球中纬度,则30°附近的副热带高压带向南移,而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左偏,中纬西风为西北风,风向错误,B错误;c图位于南半球低纬度,图示赤道低压带完全位于赤道以南地区,说明全球气压带风向南移,且南半球的低纬信风带为东南信风带,C正确;d图赤道低压带位于赤道两侧,故判断为春分日或秋分日,D错误。故选C。
【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及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下图为亚洲东部和南部某月气压与风向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1. 有关该图表示的时间,以及M点的风向,说法正确的是( )
A. 1月、东南风 B. 7月、西北风
C. 1月、西北风 D. 7月、东南风
22. M地季风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B. 受地形的影响
C. 海陆热力差异 D. 沿海水流动的影响
【答案】21. C 22. C
【解析】
【21题详解】
图中亚洲为高压中心,表示北半球的冬季,时间为1月;M点位于亚洲的东部,冬季吹西北风,C项正确。
【22题详解】
M地夏季吹东南风,冬季吹西北风,形成东亚季风的根本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所以C项正确。
23.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自2014年12月12日正式通水至2016年12月,已累计引南水609亿立方米,其中北京市累计收水19亿立方米。下图为水循环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题.
南水北调工程属于图中水循环的环节是( )
A. d B. b C. c D. a
【答案】D
【解析】
【详解】图中的a是地表径流,d是蒸发,c是地下径流,b是下渗,跨流域调水,改变局部地表径流,可以调节水资源的时间空间的分布,从而使人们合理的利用水资源。故远D。
下图示意太平洋洋流分布简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面小题。
24. 图中数字所示的洋流中属于寒流的有
A. ①④⑦⑧ B. ③④⑤⑥
C. ②③⑤⑦ D. ②⑤⑦⑨
25. 甲地是世界著名渔场,其形成的原因主要是
A. 暖流经过 B. 寒流经过
C. 寒暖流交汇 D. 底部海水上升
26. 对南美洲中低纬度西海岸荒漠环境的形成起重要作用的洋流是
A. ① B. ⑦ C. ⑧ D. ⑨
【答案】24. A 25. C 26. B
【解析】
【24题详解】
寒流的水温比它所到区域的水温低。因此从高纬度流向低纬度的洋流为寒流,①④⑦为寒流。南半球的西风漂流(⑧)为寒流。故A正确。
【25题详解】
甲地位于寒、暖流交汇处,海水搅动,底层海水上泛,饵料丰富,形成世界著名渔场。故C正确。
【26题详解】
寒流流过,降温减湿,影响南美洲中低纬度西海岸荒漠的形成,故B正确。
【点睛】东西流向的洋流中,南半球的西风漂流为寒流。
图1为长江流域H河部分河段示意图,图2为Q点河流水位和P点湖泊水位某年随季节变化曲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27. 图示湖泊水补给河流水的主要季节是 (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28. 7、8月河流与湖泊水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 农业生产用水量大 B. 南水北调调水量大
C. 上游水库的调节 D. 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
【答案】27. C 28. D
【解析】
考查陆地水体相互补给。
【27题详解】
湖泊水和河流之间是相互补给关系,水位高的补给水位低的;从图中看9月~12月湖泊水位高于河流水位,湖泊水补给河流水,主要季节是秋季,C正确。故选C。
【28题详解】
长江中下游地区7、8月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气候干旱,河流水和湖泊水位低,D正确。故选D。
29.读下面北半球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图(单位:百帕),a、b、c、d四箭头表示风向,正确的是( )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天气系统的相关知识。
【详解】a、b、c、d所在区域的中心为高气压中心,水平气流从中间向四周辐散,排除ad,该区域位于北半球,水平气流受地转偏向力的的作用向右偏转,b错误,c正确,故选C。
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0. 若该图表示三圈环流中的中纬环流圈,那么( )
A. 甲地纬度为30° B. ④为盛行西风
C. 丁地多阴雨天气 D. 甲地气压带成因为热力原因
31. 若该图表示北太平洋中低纬洋流示意图,那么( )
A. 乙地附近有北海渔场 B. ①可能是千岛寒流
C. ③可能是日本暖流 D. 日本船只可借助②洋流顺流航行至美国
【答案】30. B 31. D
【解析】
【30题详解】
若该图表示三圈环流中的中纬环流圈,则甲地纬为60°,故A项错误;丁地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故C项错误;甲地气压带为副极地低气压带,成因为动力原因,故D项错误;④为盛行西风,故B项正确。故选B。
【31题详解】
若该图表示北太平洋中低纬度洋流示意图,②洋流为北太平洋暖流,故日本船只可借助②洋流顺流航行至美国,故D项正确;乙地附近有北海道渔场,故A项错误;①可能是日本暖流,故B项错误;③可能是加利福尼亚寒流,故C项错误;故选D。
【点睛】洋流的分布规律:
规律一:在热带和副热带海区(中低纬度),形成了以副热带海区(30°)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规律二:在中高纬度海区,形成了以60°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规律三:在南极大陆的周围,陆地小,海面广阔。南纬40°附近海域终年受西风影响,形成西风漂流(寒流)。
规律四:北印度洋海区,受季风影响,冬季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夏季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图和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32. 图中表示向斜构造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戊
33. 如果要在甲、乙、丙、戊四处选址修一条南北向的隧道,宜选择
A. 甲 B. 乙 C. 丙 D. 戊
34. 图中丙、丁处的地貌作用形成是由于
A. 风力沉积 B. 风力侵蚀
C. 流水沉积 D. 流水侵蚀
35. 人类大量砍伐森林,使水循环中( )环节水量明显增多。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32. D 33. A 34. C 35. D
【解析】
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知识迁移能力,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外力作用和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需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结合图文材料分析答题。
【32题详解】
甲乙丙戊分别对应背斜、断层、冲积扇(洪积扇)、向斜,D正确。
【33题详解】
隧道一般选择背斜处,不易坍塌不易积水;向斜岩石坚硬,不容易开凿且容易积水;断层处容易隧道断裂;冲积扇处地下水资源丰富,容易积水,A正确。
【34题详解】
丙丁分别对应冲积扇和河流三角洲,为流水沉积作用而形成,C正确。
【35题详解】
森林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大量砍伐森林,地表径流水量增加。图中①②③④分别对应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D正确。
二、综合题,共30分。
36.下图为“某日某时刻世界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从气压状况看A为_____中心,此时,被该气压中心切断的气压带名称是_____。
(2)该图表示北半球_____(1月或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状况,此季节丙地盛行_____风(风向),该地气候形成的根本原因是_____,该图所示季节南亚盛行_____季风,成因是_____。
(3)下图①②③中,代表乙地气候类型的是_____(填序号),该气候类型的特征是_____,成因是_____。
(4)丙地气候类型的名称是______ 。
【答案】 (1). 低压 (2). 副热带高气压带 (3). 7月 (4). 东南 (5).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6). 西南 (7).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8). ① (9).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10).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11). 温带季风气候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某日某时刻世界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为材料,考查气候类型的判别。
【详解】(1)由图中A附近等压线分布规律来看,该处为低压,A点位于亚欧大陆上,该位置按照气压带风带分布规律应当为副热带高气压带,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亚欧大陆形成低压,将副热带高气压带切断。
(2)由上题分析可知,此时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亚欧大陆形成亚洲低压,应当为大陆比同纬度海洋温度高,所以为7月。此时由于亚欧大陆形成低压,海洋为高压,气流从海洋吹向大陆,在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转,所以东亚盛行东南风。南亚地区由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向右偏转形成西南风。
(3)图中乙地位于地中海沿岸,应当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该气候的特点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结合气候资料统计图,①雨热不同期为为地中海气候,②全年温和多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③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为温带季风气候,可判断为图①。
(4)丙地位于亚洲东部,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温带季风气候。
37.读某东西向地质剖面示意图和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乙、丙处的地质构造类型:乙 ;丙 ;从地貌上看,甲处是 ,其形成原因是 。
(2)假设在该地区修建一条南北向的地下隧道,如果只从地质构造的角度考虑,该选择甲地还是乙地?并简述理由。
(3)图中②、③、④、⑤处表示水汽运动,则它构成一个完整的 (水循环类型);并写出序号所表示的水循环环节名称:③ ;⑤ 。
(4)水循环深刻而广泛地影响着全球地理环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使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相互联系,在其间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
②使陆地径流增多,海洋蒸发减少
③它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循环运动,能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④它对地表太阳能可起到传输作用,但不能起吸收和转化的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答案】(1)背斜;断层;山岭;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岩层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
(2)乙,乙处为背斜岩层上拱符合力学原理不易塌陷,又不易出现地下水汇集。
(3)海陆间水循环;水汽输送;地表径流。
(4)D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某东西向地质剖面示意图和水循环示意图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主要的地质构造及成因、水循环的环节及意义,解题时应注意对课本知识的把握。
【详解】(1)褶皱是因为岩层受到水平挤压力,使得岩层出现一系列弯曲变形,它包括背斜和向斜,背斜的岩层向上拱起、向斜的岩层向下弯曲,甲为背斜,乙为向斜;断层是岩层受到挤压力过大或者张力作用,使得岩层发生断裂,出现断裂面,并且在断裂面两侧的岩层有错动和位移,形成断层,为丙。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为山地且为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岩层紧实,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
(2)地下水往往在向斜盆地中,隧道、水库建设应尽量避开断层,其中隧道应优先选择在背斜构造中,乙处为背斜岩层上拱符合力学原理不易塌陷,又不易出现地下水汇集。
(3)由题中图可以看出,②是蒸发、③是水汽输送、④是降水、⑤是地表径流,几个环节共同构成了海陆间水循环。
(4)①水循环可以促进地球高低纬度之间的热量交换,使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相互联系,在其间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故正确;②海陆间循环使陆地水资源得到不断的更新,但总量是平衡的,故错误;③水循环可以通过地表径流的侵蚀,搬运,沉积等作用,塑造地表形态,故正确;④水循环中太阳能可以传输,也可以吸收和转化,故错误。故选D。
38.读下面北半球某地等压线分布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A.B.C.D四处所绘箭头能正确表示当地风向的是_______。
(2)天气系统①过境时,常出现的天气是_______。
(3)图中A、B两处相比,风力较大的是_______,原因是_______。
(4)图中M、N两条线附近,将可能出现锋面的是_______,且为_______(冷或暖)锋。
(5)图中②处就气流运动状况而言为_______。
【答案】 (1). C (2). 阴雨 (3). A (4). A处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5). N (6). 冷锋 (7). 反气旋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北半球某地等压线分布图为材料,主要考查天气系统的判断。
【详解】(1)北半球气流由高压向低压流动的过程中受地转偏向力影响,风向右偏。A向左偏,BD由低压指向高压,C正确。
(2)①为低压中心,天气系统是气旋,中心盛行上升气流,在其控制下多阴雨天气。
(3)A、B两处中,A处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故风速大。
(4)图中M由高中心向外凸出,为高压脊,N由低压中心向外延伸,为低压槽,将可能出现锋面,位于气旋的西侧,为冷锋。
(5)图中②处为高压中心,就气流运动状况而言为反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