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展开高一地理试卷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总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本卷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国际天文学家近期发现,太阳系中存在一对像彗星一样活跃的双小行星。这对小天体一边相互绕转,一边向宇宙中喷射气体和尘埃。这是人类首次发现如此活跃的双小行星。据此完成1~2题。1.双小行星的运行轨道可能介于A.地球和金星之间 B.地球和火星之间C.火星和木星之间 D.木星和土星之间2.比太阳系高一级,比总星系低一级,且不包含双小行星的天体系统是A.地月系 B.河外星系C.银河系 D.总星系2017年4月20日,中国自主研制的首架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在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进入预定轨道(距离地面约380㎞),此次天舟一号的核心任务是为天宫二号进行推进剂在轨补加,俗称“太空加油”。完成3~4题 3.天舟一号进入预定轨道后,所处的最低一级的天体系统是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4.对天舟一号“太空加油”最有可能造成威胁的是A.雷暴天气 B.地球磁场 C.太阳辐射 D.太阳活动2017年10月4日20时9分44秒,我国云南多地观察到“火流星”划破夜空的天文现象,亮度堪比中秋明月,中国地震台网实时记录到了这次流星体坠地撞击事件,根据初步分析,撞击事件发生在我国云南省香格里拉县西北部40 km处,空爆高度为37 km,相当于一次2.1级地震。据此并结合图,完成5~10题。5. 大气圈能量的根本来源是A. 太阳辐射 B. 太阳活动 C. 地热能 D. 风能6. 小行星爆炸发生在A. 对流层 B. 平流层 C. 高层大气 D. 大气层以外7. 该事件说明,地球的大气圈能够A. 保护地面上生物免受过强紫外线的伤害 B. 提供地球上生物生长所必需的空气C. 保持地球表面适宜的温度,防止水分散失 D. 减轻宇宙中小天体对地球表面的撞击8.“流星体”属于A.绕地球公转的天体 B.绕太阳公转的天体C.绕行星公转的天体 D.绕火星公转的天体9.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月球上的流星现象比地球上的更壮观 B.陨星降落在陆地的概率大于海洋C.流星现象减小了天体对地表的撞击力度 D.流星体和陨星都属于天体10.有关太阳辐射能及其对地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太阳辐射能来源于太阳黑子和耀斑爆发时释放的能量B.太阳辐射能大部分到达地球,维持着地表温度C.太阳辐射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不太常用的能源D.煤、石油等化石燃料,属于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北京时间2017年9月6日,太阳连续发生两次剧烈的耀斑爆发,其中第二次耀斑爆发是近十多年来最强烈的一次,根据美国国家海洋大气管理局公布的消息,此次剧烈耀斑爆发造成了高频无线电中断,据此回答11~12题。11.此次太阳活动出现于太阳表面的A.色球层 B.对流层 C.日冕层 D.光球层12.关于此太阳活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其强弱变化大致以11年为一个周期B.其活动剧烈时地球上各地的降水会增加C.可能会干扰地球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D.出现磁暴现象,信鸽可能会迷路 下图为太阳辐射量随纬度分布示意图。可能总辐射量是考虑了受大气削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效总辐射量是考虑了大气和云的削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据此完成13~14题。13.云量最多的地区是( )A.赤道地区 B.20°N地区C.40°N地区 D.60°N地区14.影响可能总辐射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大气云量 B.大气厚度 C.太阳高度 D.通过的大气路径 太阳能光热电站(如下图)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据此完成15~16题。15.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A.柴达木盆地 B.黄土高原 C.山东半岛 D.东南丘陵16.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会A.提升地表温度 B.干扰飞机电子导航C.误伤途经飞鸟 D.提高作物产量 2017年7月22日至8月1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停止向其火星轨道探测器和火星车发出任何指令。NASA有关人员解释:“当时通信会明显变差,谨慎起见,这段时间我们不会和我们的火星设备交流。我们不想冒险让航天器执行错误指令”。完成17~18题。17.太阳活动常对地球上的生产生活产生影响,其产生的带电粒子流吹袭地球后,可能出现的现象有①南北两极出现极光现象 ②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③影响无线电长波通信 ④漠河地区出现“白夜”现象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18.这次通信变差与火星、地球、太阳三者相对位置关系相关,该时段火星最可能位于图中的A.甲段 B.乙段 C.丙段 D.丁段世界上最深的钻井位于俄罗斯北部的科拉半岛,1966年设计,1970年开钻,1992年7月停工。现在井深12262米。据此回答19~23题。0 3 6 9(km/s)19.该钻井的最深处位于地球内部圈层的A.地壳 B.地幔 C.地核 D.地心20.关于该钻井最深处的描述,正确的是A.此处地震波的横波波速介于8~9 km/s之间 B.此处位于莫霍面与古登堡面之间C.此处为岩浆的发源地 D.此处位于岩石圈21.关于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A.④能通过固体、液体传播,③只能通过液体传播B.④传到②时,波速突然下降 C.④和③在①中波速明显减小 D.①②均为固体,所以纵波和横波都能通过 22.①上下两侧名称分别为( )A.地幔和地壳 B.岩石圈和地壳 C.地幔和地核 D.地壳和地幔23.从地壳到地心( )A.压力越来越大 B.温度越来越低 C.密度越来越小 D.波速越来越快 雾霾(mái)天是指空气中因悬浮着大量微粒而形成的混浊形象。目前中国大气污染比较严重,雾霾天气几乎常态化。下图甲是我国某地雾霾天气前后对比图,图乙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24~26小题。 24.雾霾笼罩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大气垂直对流运动更加旺盛 B.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C.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均增强 D.昼夜温差变大25.雾霾天气对大气的受热过程产生一定的影响,雾霾天气会使图乙中的A.①增强 B.②增强 C.③增强 D.④增强26.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A.① B.③ C.④ D.⑤ 下图是热力环流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27.产生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是A.相邻地区存在气流升降运动 B.地区之间存在热量差异C.同一水平面上存在气压差异 D.相邻地区的地面状况差异28.图中①②③④处,气温最高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 读沙漠地区绿洲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29.如果图示地区位于北半球,夜晚M地的风向为A.西南风 B.东北风C.东南风 D.西北风30.造成该地区风向昼夜反向的原因是A.人类活动差异 B.降水差异C.下垫面热力性质差异 D.高低差异 第Ⅱ卷(非选择题)本卷共2小题,共40分。31.读“我国多年平均年日照时数和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24分) (1)分析甲地多年平均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大的原因。 (2)分析乙地多年平均年日照时数和年太阳辐射总量出现低值的原因。 (3)简述我国多年平均年日照时数的分布规律。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6分)材料:伊朗古城亚兹德古老的“风塔”是建筑物中用来通风降温的建构。风塔高过屋顶的部分四面镂空,悬空连接到室内大厅(左图),塔下中央建有一个水池(右图)。外部的空气经过这一系统降温后飘散到各个房间,让主人享受着酷暑中的阵阵清爽。⑴用箭头标注风塔内外大气运动方向(4分) ⑵分析“风塔”起到通风降温作用的原因。(8分)⑶指出室内大厅水池的主要作用并说明原因(4分) 地理答案1-5.CBADA 6-10.BDBCD11-15.ABACA 16-20.CACAD21-25.BDABB 26-30.CBACC31.24分(1)①纬度较低,太阳辐射强; ②地势较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太阳辐射强。 ③晴天多,日照时数长,太阳辐射强。 ④大气杂质少,透明度高,太阳辐射强. (2)①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散发,空气中水汽含量多 ②阴天、雾天较多,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3)①总体由东南向西北递增。 ②四川盆地是我国多年平均年日照时数最低地区. 32.16分(1)(4分) (2)风塔下中央的水池,气温比周围低,气压相对高,气流下沉运动;(2分)外部的热空气通过镂空的通风井,源源不断地流进室内,(2分)下沉至水池,变得凉爽;(2分)冷空气从水池流向各个房间,热空气排出,起到通风降温的作用。(2分)(3)冷却大气温度(降温作用)(2分),水的热容量比较大(吸收相同热量温度增加小)(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