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吉林地区普通高中友好学校联合体第三十一届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展开www.ks5u.com友好学校第三十一届期中质量检测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答题总分 100分 时间 70分钟。
2、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选出正确答案后,填在答题纸上方的第I卷答题栏内,不要答在第I卷上。 第II卷试题答案请写在答题纸上。交卷时只交答题纸。
第Ⅰ卷(选择题共 6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 题,每小题 2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以下与我们的视觉对应正确的是
A. 星云:一闪即逝 B. 行星:圆缺多变
C. 彗星:拖着长尾 D. 月亮:轮廓模糊
【答案】C
【解析】
【分析】
考查不同类型天体的特点。
【详解】星云轮廓模糊一片,一闪即逝的是流星,A错。行星位置不固定,没有圆缺变化,B错。彗星拖着长尾,C对。月亮是地球卫星,圆缺多变,D错。故选C。
【点睛】结合天体概念、特征分析,我们视觉能看到的特征。流星一闪即逝,彗星有长长的慧尾。月亮距离地球近,地球的影子落到月球上,导致视觉中的月球有了圆缺变化。
2.下列图中的大中小圆分别表示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其中能正确表示它们三者之间关系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天体系统的级别和层次。天体系统由低到高依次是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其中河外星系与银河系级别相同,但不包括地月系和太阳系。据此分析可知C对。
3.2016年11月2日消息,NASA的火星探测器搭载的高分辨率照相机HiRISE,在它太空工作10年之际,将拍摄到的火星的“素颜”照片传回了地球。到目前,它向地球发回了大量有关火星大气的宝贵数据。火星在下面太阳系示意图中的位置是( )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太阳系八颗行星距太阳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火星位于地球与木星之间,是从轨道内测向外数第四颗行星,据此分析图中c表示火星,C项正确。故选C。
【点睛】太阳系八颗行星距太阳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来自欧洲的天文学家宣称,他们在太阳系外距离地球20.5光年以外的太空发现了一颗与地球颇为相似的行星,并认为这颗行星可能适合孕育生命。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4. 该行星适合孕育生命的自身内部条件应该主要包括( )
①温度适宜 ②有液态水 ③合适的大气层 ④宇宙环境安全、稳定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5. 地球上温度适宜主要取决于( )
①日照条件稳定 ②日地距离适中 ③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 ④地球自转周期适中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6. 下列人类活动中,所利用的能源最终不是来自太阳辐射的是( )
A. B.
C. D.
【答案】4. A 5. D 6. D
【解析】
【4题详解】
地球拥有生命的自身条件有: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有适于生命过程发生和发展的温度条件;地球具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其引力可以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在地球的周围,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地球上有液态水。如果该星上存在生命,那么它应具备与地球上类似的条件,即适宜的温度、液态的水和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宇宙环境安全、稳定属于外部条件,不是其自身的独有条件,据此分析可知①②③对,本题选A项正确。
【5题详解】
地球上温度适宜主要取决于日地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有适于生命过程发生和发展的温度条件;地球自转周期适中,使得白天虽然增温但不致过高,夜晚降温不致过低,从而维系了地表平均温,据此分析本题选D项正确。
【6题详解】
赛车用的石油和煤球炉中的煤是古代生物固定下来的太阳能。太阳能电池的能量来自太阳能。地热来自地球的熔融岩浆和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的衰变,不是来自太阳辐射。据此分析并结合选项图示可知本题选D。
【点睛】在分析某行星是否有生命物质存在时可从“四看”入手分析:
美国国家科学院曾预测2012年地球将遭遇强太阳风暴袭击,地球上几乎所有的人都将难逃其灾难性的影响。现在来看,2012年太阳活动波澜不惊,灾难“预言”不攻自破。
结合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7. 关于图中太阳大气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色球层 B. ②—光球层
C. ③—日冕层 D. ①—日冕层
8. 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是( )
A. 黑子和耀斑 B. 黑子和太阳风
C. 耀斑和太阳风 D. 耀斑和日珥
9. 有关太阳辐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太阳辐射是一种电磁波
B. 太阳辐射来源于其内部的核裂变反应
C. 太阳辐射是地球上大气、水、生物和地震活动的主要动力
D. 我国西北地区太阳辐射能最丰富
【答案】7. C 8. A 9. A
【解析】
【7题详解】
图中①为光球层、②为色球层、③为日冕层。图中所示为太阳风暴,也即太阳风,出现在日冕层,对应③,据此分析本题选C。
【8题详解】
太阳活动的表现有太阳黑子、太阳风、耀斑、日珥。其中,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是黑子和耀斑,据此分析本题选A。
【9题详解】
太阳辐射是一种电磁波,A对;太阳能量来源于其内部的核聚变反应,B错;地震活动来源于地球内部的热能,C错;我国青藏地区太阳能最丰富,D错。据此分析本题选A。
【点睛】太阳活动的表现有光球层的黑子、色球层的耀斑及日珥、日冕层的太阳风,太阳活动加强时,会导致射向地球的射电增多,扰乱地球上空的电离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中断;带电粒子流可以引发地球上的磁暴现象;地球两极地区能出现极光现象;也会对地球气候产生一定影响。
据报道, 2012年太阳活动达到史无前例的高峰期。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0. 2011~2012年是太阳活动强烈的时段,以此推导下一个活动强烈时段约是
A. 2000~2001年 B. 2022~2023年 C. 2006~2007年 D. 2087~2088年
11. 本次太阳活动所产生的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后,对地球可能造成的影响有
①地球各地出现极光现象②GPS定位系统将受到干扰 ③地球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④我国北方会出现极昼现象
A. ③④ B. ①③ C. ①② D. ②③
【答案】10. B 11. D
【解析】
【10题详解】
太阳活动的周期为11年,因此下一个活动强烈时段应在11年之后,约是2022~2023年,故B正确。
【11题详解】
太阳活动所产生的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后,在高纬地区形成极光现象,不是地球各地,因此①错误;极昼现象出现的地方,地理纬度需≥66.5°,而我国最北位于 52°N附近,因此无极昼现象,④错误。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后会干扰地球大气电离层,影响地面无线电短波通信,GPS定位系统将受到干扰,②正确。带电粒子流进入地球磁场,产生“磁暴”,地球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③正确。故D正确,A、B、C错误。
【点睛】本题属于基础题,难度不大。
12.读“五带分布图”假设黄赤交角为30°时,地球上:
A. 寒带的范围变大 B. 温带的范围变大
C. 热带范围变小 D. 寒带的范围变小
【答案】A
【解析】
【分析】
考查黄赤交角的影响。
【详解】
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回归线到极圈之间为温带,极圈到极点之间为寒带。回归线纬度数与黄赤交角度数相等,与极圈度数互余。因此假设黄赤交角为30°,回归线度数增加,极圈度数减小。所以热带、寒带范围扩大,温带范围缩小。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
掌握黄赤交角与回归线和极圈的角度关系。
下图为“山东省某地停车场示意图”,箭头①②③代表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光线。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3. 下列节气,正午时能够遮阳的车位最多的是
A. 春分日 B. 夏至日 C. 秋分日 D. 冬至日
14. 当太阳光线为③时,该日山东省
A. 正处梅雨季节 B. 全省草木葱绿
C. 一年中日出最晚 D. 各地昼夜等长
【答案】13. B 14. C
【解析】
【13题详解】
山东省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夏至日时,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来说,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①是夏至,春分日和秋分日时,除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外,其他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介于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②是春、秋分,冬至日时,北半球的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冬至日时,北半球的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③是冬至的正午太阳光线,故B项正确。
【14题详解】
当太阳光线为③时,说明是北半球的冬季;梅雨季节是夏季,故A项错误;草木葱绿是夏季的时候,故B项错误;日出最晚的时候是冬至日,正值冬季,故C项正确;昼夜等长的时间是春秋分日,故D项错误。
读“某日太阳光照图”(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完成下列各题。
15. 关于图中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AB是昏线 B. C点在昼半球
C. D、E两点的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D. 下一刻D点将进入白昼
16. 有关该日各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B点日出为0时或24时 B. C点日落是22时
C. E点日出地方时4时 D. F点正值子夜
【答案】15. D 16. D
【解析】
【15题详解】
从图中可知,AB为顺着自转方向即将由黑夜进入白天的晨线;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则C点在夜半球;线速度因纬度而异,D、E两点纬度不同,线速度不同;D点位于晨线上,下一刻将进入白昼,据此分析本题选选D。
【16题详解】
结合上题可知,AB为晨线,赤道与晨线的交点为6点,图中相邻经线间隔30°,时间相差2小时。结合图示可知,该日B点出现极夜,则B点的日出时刻为12时;C点位于赤道,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则C点日落时间为18时;E点地方时为10时, E位于晨线上,此时E正值日出,则E点日出地方时为10点;F点位于夜半球且此时正值0时,故F点此时正值子夜。据此分析本题选D。
17. 下图是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移动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直射点在④处时,应是6月22日前后
B. 直射点位于⑤处时,节气是秋分日
C. 直射点位于①处时,节气是春分日
D. 直射点从①处到③处期间,我国各地得到的太阳辐射能越来越多。
18. 上题图中,当太阳直射点由②向③移动时,关于地球公转速度叙述正确的是( )
A. 越来越快 B. 越来越慢
C. 慢——快——慢 D. 快——慢——快
【答案】17. C 18. D
【解析】
考查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地球公转。
【17题详解】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做回归运动。图中对应的节气和时间分别①为春分(3月21日前后)、②为夏至(6月22日前后)、③为秋分(9月23日前后)、④为冬至(12月22日前后)、⑤为次年春分,故C正确,AB错误;直射点由①处到②处期间,我国各地得到的太阳辐射能越来越多,由②到③期间我国各地得到的太阳辐射能越来越少,D错误。故选C。
【18题详解】
直射点由②到③期间,地球经过远日点(7月初),在远日点时公转速度最慢,故②到③期间地球公转速度为快—慢—快,D正确。故选D。
19. 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结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大气圈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B. 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C.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
D. 各圈层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所以C选项错误。
考点:本题主要考察地球结构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难度低,知识性试题,学生只要掌握地球外围圈层的基本概况和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特征等内容判断即可。
20.读下图中四幅海陆风示意图,判断能正确表示海陆间大气运动的是 ( )
A. ①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白天,陆地比热容小,升温快,气流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海洋升温慢,气温较同高度陆地上空低,气流收缩下沉形成高压,近地面气流由海洋流向陆地,形成海风①错误,③正确。夜晚,陆地降温快,气流下沉,形成高压;海洋比热容大,降温慢,气温相对于同海拔陆地高,气流上升,形成低压,近地面气流由陆地吹向海洋,形成陆风,所以②正确,④错误,故选B。
下图为“北半球某气压场受力平衡时的风向图”,图中气压单位为百帕。读图,回答以下两题。
21. 图中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和风向的代表字母依次是( )
A. abcd
B. abdc
C. badc
D. cbad
22. 图中决定风速大小的力主要是( )
A. a、d
B. c、d
C. a、c
D. b、d
【答案】21. B 22. A
【解析】
试题分析:
21题详解】
图示a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b与风向和摩擦力垂直,故判断为地转偏向力;c斜穿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判断为风向;d与风向相反,判断为摩擦力。故选B。
【22题详解】
图示a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b与风向和摩擦力垂直,故判断为地转偏向力;c斜穿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判断为风向;d与风向相反,判断为摩擦力。决定风力大小的为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地偏力只影响风向,不影响风速,故选A。
【考点定位】近地面风的受力情况,风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特朗勃墙是一种依靠墙体独特的构造设计,无机械动力、无传统能源消耗、仅依靠被动式收集太阳能为建筑供暖的集热墙体。其冬季白天工作原理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23. 图示特朗勃墙向室内供暖的工作原理属于
A. 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
B. 地面的直接热源是太阳辐射
C. 特朗勃墙的逆辐射原理
D. 空气隔层的温室效应
24. 根据图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集热墙可能为白色
B. 乙气流为上升气流
C. 甲气流为暖气流,流出空气隔层
D. 丙气流为暖气流,流进空气隔层
【答案】23. D 24. C
【解析】
【分析】
本题组考查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和学生的地理实践力,解题的关键思路在于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基础知识认真分析图的原理。
【23题详解】
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可透过玻璃使集热墙温度升高,室内四周是绝缘材料或玻璃,热量不能辐散到室外,使室内保持较高的温度,工作原理属于空气隔层的温室效应,D正确;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这句话单独看正确,但图中可以看出室内的热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加热的集热墙,而集热墙加热空气隔层从而加热整个室内空气,A错误;地面的直接热源是太阳辐射这句话单独看正确,但图中可以看出,室内的热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地面与室内之间有绝缘材料,所以判断地面不能为室内供热,B错误;图中可以看出,室内的热量来自太阳辐射,并不存在逆辐射,C错误。
【24题详解】
白墙反射率高,为尽可能多吸收太阳辐射,可采用黑色的集热墙面。A错误;图中左侧集热墙吸收了太阳短波辐射后,对外辐射为长波辐射,可以加热和玻璃之间的空气,此处空气气温高,气流上升,甲为暖气流从空气隔层中流出,乙为下沉气流,丙为冷气流,从室内流进空气隔层,C正确,BD错误。
【点睛】本题组考查的知识点为大气的受热过程,难点在于图中原理的理解,需要结合到学生常见的温室大棚的原理去类比理解,关键点在于空气隔层和室内气流之间的流动方向,易错点在于图中集热墙的理解,应该理解为温室大棚中的地面,集热墙吸收了太阳短波辐射后,对外辐射为长波辐射,可以加热空气隔层,从而带动整个室内的空气流动。
读印度洋季风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5. 图中盛行风①的性质是 ( )
A. 暖湿 B. 冷湿 C. 热干 D. 冷干
26. 与盛行风①形成原因无关的是 ( )
A. 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B. 海陆轮廓
C.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 地转偏向力
【答案】25. A 26. B
【解析】
本题考查风的成因。图中盛行风①,位于南半球低纬度地区,由较低纬度吹向较高纬度,性质温暖;该盛行风是由海洋吹向陆地,来自海洋的气流性质湿润。图示北印度洋吹东北季风,是北半球的冬季,太阳直射在南半球,该盛行风①是由于北半球的东北季风越过赤道,受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左偏转形成西北风;此时南半球为夏季,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洋上形成高压,陆地上形成低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与海陆轮廓无关。
【25题详解】
图中盛行风①,位于南半球低纬度地区,由较低纬度吹向较高纬度,性质温暖;该盛行风是由海洋吹向陆地,来自海洋的气流性质湿润。故盛行风①的性质是暖湿,A正确。故选A。
【26题详解】
图示北印度洋吹东北季风,是北半球的冬季,太阳直射在南半球,该盛行风①是由于北半球的东北季风越过赤道,受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左偏转形成西北风;此时南半球为夏季,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洋上形成高压,陆地上形成低压,海陆气压差异加强了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故盛行风①形成与ACD有关;而与海陆轮廓无关,B符合题意。故选B。
读大陆空气柱图,图中圆柱为空气柱,箭头表示空气垂直运动方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7. 关于a、b两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图表示冬季、高气压 B. b图表示冬季、低气压
C. a图表示夏季、低气压 D. b图表示夏季、高气压
28. a图中空气柱切断的气压带是
A. 极地高气压带 B. 副极地低气压带
C. 副极地高气压带 D. 副热带高气压带
【答案】27. A 28. B
【解析】
试题分析:
【27题详解】
a图亚洲大陆上盛行下沉气流,判断为高压中心,故判断为北半球的冬季;b图亚欧大陆上盛行上升气流,判断为低压中心,故判断为北半球的夏季,故选A项。
28题详解】
A图亚欧大陆上形成高压,即亚洲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压带;b图亚欧大陆上形成低压,即亚洲低压,切断了副热带高压带,故B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海陆分布对气压中心的影响。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读图,判断海陆分布对气压中心的影响规律,难度一般。
29.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纬度相当,但青藏高原比四川盆地气温日较差大得多,原因是青藏高原的
①地势高,离太阳近 ②太阳高度角小得多 ③云层厚,而且夜长
④地势高,空气稀薄 ⑤白天太阳辐射较强 ⑥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
A. ①②④⑤⑥ B. ③④⑤⑥
C. ④⑤⑥ D. ①④⑤⑥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气温的日较差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有关;若削弱作用强,升温快,白天温度高,若保温作用若,降温快,夜间温度低,则昼夜温差较大。青藏高原地区,地势高,空气稀薄;白天太阳辐射较强;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故④⑤⑥正确,C项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旨在考查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素
30.地面受热不均 , 会引起近地面和高空等压面的变化。下图所示等压面分布图中, 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热的地方空气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等压面向低处凹,B正确;冷的地方空气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等压面向高空凸。
【点睛】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垂直方向上,热的地方空气会膨胀上升,到上空聚积起来,使上空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压,而近地面则形成低压;冷的地方空气就会收缩下沉,上空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近地面形成高压。水平方向上,空气从高压向低压扩散,就形成了热力环流。高压中心等压面向高空凸,低压中心等压面向低处凹。高空和近地面气压状况相反。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40 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 2 小题,每空2分,共 40 分。
31.读“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表示地震波,其中A表示____________波,B表示________波。(填文字)
(2)图中C—H分别表示地球的内部圈层,D表示______界面,该面以上C代表________,该面以下E代表________。
(3)图中F处,地震波A完全__________,地震波B速度____________并继续往深处传播。这说明F面以上的E物质状态为__________态,以下的G物质状态为液态,F面是________界面。
(4)________(填字母)层的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一般认为是________的发源地。
【答案】 (1). 横 (2). 纵 (3). 莫霍 (4). 地壳 (5). 地幔 (6). 消失 (7). 突然下降 (8). 固 (9). 古登堡 (10). E (11). 岩浆
【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图为材料,设置四道小题,涉及地震波分类及速度、地球内部圈层、不连续界面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详解】第(1)题,从左图中可以看出,A波传播速度慢,B波传播速度快,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为横波,B为纵波。
第(2)题,根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的变化特征可知,D界面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明显增加,为莫霍界面,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莫霍界面以上的C层为地壳,莫霍界面以下的E层为地幔。
第(3)题,左图中显示,A波为横波,A波在F处波速完全消失,B为纵波,波速突然下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横波只能通过固态,纵波可通过固态、液态和气态,波速在F处发生变化,说明E物质状态为固态,G物质状态为液态。
第(4)题,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一般认为这里可能是岩浆的源地。
32. 下图中左图为“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示意图”,右图为“世界海陆分布的局部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气压带名称 ,受其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
(2)画出②所在风带的风向。
(3)甲图气压带风带位置比乙图 (偏北或偏南),其成因是 。
(4)右图中E地常年在④的影响下气候特征是 。
(5)下图中图 能反映右图中D海沿岸气候特征,该地属于 气候类型,其成因是 。
【答案】(1)赤道低气压带。(1分)终年高温多雨。(1分)
(2)画图略。(提示:B所在风带的风向为东北风) (1分)
(3)偏北,(1分)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此时太阳直射点位置偏北。(1分)
(4)全年温和多雨(1分)
(5)乙(1分) 地中海气候(1分) 原因是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或夏季副热带高压带与冬季西风带交替控制)。(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仔细读图,结合世界气压带的分布可知,①气压带位于赤道附近是赤道低气压带。低气压中心控制区域气流上升强烈,多阴雨天气,所以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区终年高温多雨。
(2)根据世界气压带的分布可知,③是副热带高气压带,①是赤道低气压带,风总是由高压吹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转(大约30°--45°),所以B所在风带的风向为东北风。
(3)仔细读图,注意对比可知,甲图气压带风带位置比乙图偏北;主要由于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此时太阳直射点位置位于北半球,即偏北,所以气压带风带也偏北。
(4)图中④为西风带,右图中E地位于欧洲西部沿海地区,海洋的热容量大,气温年较差小,终年温和;西风来自海洋,带来大量的水汽,降水丰富,所以常年在④的影响全年温和多雨。
(5)由右图可知图中D海是地中海,沿岸气候类型是地中海气候,该气候所在地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
多雨,所以乙图可以反映地中海气候特征。该气候原因主要是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空气做下沉运动,不易形成降水,所以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来自海洋的西风带来大量的水汽,降水丰富,所以冬季温和多雨。
考点:本题考查气压带和风带、气候类型的综合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