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练36古代诗歌鉴赏(四)(含解析)新人教版
展开专题练36 古代诗歌鉴赏(四)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文后各题。
病起书怀
陆游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注】 此诗作于宋孝宗淳熙三年,陆游被免官后病了二十多天,移居成都城西南的浣花村之时。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纱帽宽”,一语双关,既言其病后瘦损,故感帽檐宽松,也暗含被贬官之意。
B.颔联为全篇的主旨,“位卑未敢忘忧国”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相近。
C.“事定犹须待阖棺”可见诗人对暂时的挫折并不介意,对前途仍充满希望。
D.颈联宕开一笔,写北伐无望,故都难以重返,对国家政局的忧虑和失望之情溢于言表。
(2)诗的尾联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文后各题。
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岑参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
知君惯度祁连城①,岂能愁见轮台月②。
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注】 ①祁连城:在今甘肃张掖南。②轮台:在今新疆境内,李副使赴碛西经过此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开篇即点明时令,以“火山”“赤亭”起笔,暗含一路珍重的送别之意。
B.诗人劝说李副使脱鞍稍驻,暂入酒家,饮酒话别,悲伤的惜别之情感人至深。
C.最后两句直抒胸臆,“功名只向马上取”语气坚决,这是诗人对李副使的勉励。
D.诗歌融叙事、抒情、议论于一体,并且有别于其他送别诗,令人耳目一新。
(2)诗歌从哪些方面写李副使“英雄一丈夫”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始安秋日
宋之问
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晚霁江天好,分明愁杀人。
卷云山角戢角戢,碎石水磷磷。
世业事黄老,妙年孤隐沦。
归欤卧沧海,何物贵吾身。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歌前两句用“洛阳春”引发对“桂林风景异”的想象,进而表达作者的喜悦之情。
B.诗歌五、六两句中,云雾飞卷,山峰忽隐忽现,江水粼粼碎石可见,营造了一种清冷的氛围。
C.整首诗前六句重在写景抒情,后四句转为述志感怀,即在辛酸无奈中表达了归隐的思想。
D.该诗是作者晚期的作品,用语简洁,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感受,给人新颖的美感。
(2)请结合诗歌赏析“晚霁江天好,分明愁杀人”的精妙之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汉寿城春望①
刘禹锡
汉寿城边野草春,荒祠古墓对荆榛。
田中牧竖烧刍狗②,陌上行人看石麟③。
华表半空经霹雳,碑文才见满埃尘。
不知何日东瀛变④,此地还成要路津。
【注】 ①本诗是作者贬任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时所作。②刍狗:用草扎成的狗,供祭祀之用。③石麟:古代贵族墓前的石兽。④东瀛变:指沧海桑田。东瀛,指东海。
(1)下列对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因不见人烟,所以“对”字组合起来的荒祠、古墓、荆榛之类景物越多,越显汉寿城的荒凉。
B.颔联写牧竖、行人,增添了景中的生机;颈联写华表、碑文表现出汉寿城昔盛今衰的景象。
C.在尾联兴和废的慨叹中,诗人阐明了关于事物发展变化的朴素的辩证观点,强化了全诗的消极思想。
D.本诗主要寄托诗人被贬谪到偏远地区后的凄凉之感、对昔盛今衰的深沉感慨和归隐田园之情。
(2)本诗与杜甫的《春望》从各自的角度反映了“安史之乱”的影响。请比较两诗在内容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拟咏怀诗二十七首(其十八)
庾信①
寻思万户侯,中夜忽然愁。
琴声遍屋里,书卷满床头。
虽言梦蝴蝶,定自非庄周。
残月如初月,新秋似旧秋。
露泣连珠下,萤飘碎火流。
乐天乃知命,何时能不忧?
【注】 ①庾信:南北朝时期诗人,辅佐梁元帝,出使西魏被扣留,西魏灭梁后被迫仕魏,后北周取代西魏又仕北周,本诗为仕周时期所作。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作前半篇写中夜起床操琴、书卷满床的情景,后半篇写明月白露、萤火飘流的秋色,构成凄清孤寂的意境。
B.“寻思”两句直抒胸臆,不仅有故国覆灭、封侯梦想破碎的叹惋,也有当下不能为国建功的自嘲。
C.“虽言”两句运用庄周梦蝶的典故,说自己如同那个可以齐物我、一是非、在轻飘飘的达观世界中自适其志的庄周一样,梦为蝴蝶、忘怀自身,就可以摆脱时刻相随的愁思。
D.“露泣”两句由“新秋”而来,烘托出诗人凄凉哀伤、虚无烦乱的内心状态,用词精切,对仗工巧。
(2)本诗和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都使用了“琴”“书”两个意象,所抒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练36 古代诗歌鉴赏(四)
1.答案:(1)D (2)尾联写自己深夜难眠,挑灯细细品读诸葛孔明的传世之作《出师表》。借用《出师表》的典故,表达了诗人的忧国之情,同时只能独自一人挑灯细看诸葛亮的传世之作,也暗含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慨叹。
解析:(1)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项,“北伐无望”“失望之情”错误,颈联寄托了殷切的期望:但愿天地神灵扶持国家,使百姓脱离战火,国家安乐昌盛。(2)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诗句的内容,然后分析抒发情感的方式以及诗句蕴含的情感。这两句使用的手法是用典,由“出师一表”可以分析出忧国之情,而由“夜半挑灯”可看出诗人的愁苦,据此可分析出诗人心中壮志难酬的情感。
2.答案:(1)B (2)①李副使出塞旅程艰苦。以李副使行程中必经的火山、赤亭写旅程艰苦,以此烘托李副使不畏艰辛、毅然前行的豪迈气概。②李副使经历非凡。他经常出入边地,长期驰骋沙场,早已置乡愁于脑后。③李副使志向远大。他远赴万里击胡,希望在边塞立功扬名。
解析:(1)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表达技巧等的能力。B项,“悲伤的惜别之情”错,整首诗感情豪迈,虽写送别,但从“岂能愁见”“真是英雄一丈夫”等可以看出并没有悲伤之情。(2)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李副使将远赴碛西军中,岑参作此诗送别。诗歌的开头两句即点明时令,以李副使出塞途中必经的火山、赤亭这段最艰苦的旅程开篇,烘托出李副使不畏艰苦、毅然前行的豪迈气概,一路珍重的送别之意也暗含其中。三、四两句写李氏不平凡的经历,激励其勇往直前。五、六两句挽留李副使脱鞍稍驻,暂入酒家,饮酒话别,足见二人的深情厚谊。最后两句直抒胸臆,既是诗人对李氏立功扬名,创造英雄业绩的勉励,又是自勉。这首诗歌一扫送别的悲戚,洋溢着乐观精神,催人奋进。
3.答案:(1)A (2)这两句写傍晚时分,雨过天晴,落日斜照在江面上的美丽江天晚景,但景色虽美,终非故土,只能使离人更加愁肠欲断。诗人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赞美江天美景,实乃抒发浓浓的愁情。诗句用词新颖活泼,“分明”二字使得江天人格化,江天的美丽晚景似乎有意恼人。
解析:(1)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的能力。诗歌前两句用“桂林风景”与“洛阳春”进行对比,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展现了悲凉的情怀,不是“表达作者的喜悦之情”。
链接:赏析诗句的精妙之处,注重把握以下几个方面:①诗句的内容,即诗句描写的对象具有的特征;②诗句使用的手法;③诗句表达的情感;④诗句在诗歌中的具体作用或表达效果等。
诗歌鉴赏:第一句直陈诗人对桂林的独特感受,第二句点题并阐述上句“风景异”的内容“秋似洛阳春”。“晚霁江天好,分明愁杀人”这两句诗,在内容上,上句主要描写了雨过天晴后桂林的景色,夕阳斜照、江水与天空一色;下句直抒胸臆,表达诗人此时此地的愁苦,结合诗歌写作的背景可以看出,诗人悲凉于自己的被贬和客居他乡。在情景关系上,描写的景色美好、亮丽,体现的却是悲凉和孤寂的情感,是“以乐景写哀情”。在写作手法上,写愁情,却先描写美好景物,运用了欲抑先扬的手法。在词语的使用上,“分明”二字使江天人格化,江天好像是有意恼人的。“卷云山角戢角戢,碎石水磷磷”,晚风袭来,云雾飞卷而去,山峰忽隐忽现,如同兽的角尖在钻动;江水清澈得可以看见水底的小石子,江水在石间流过,发出“磷磷”的声音,悦耳动听。自第七、八句起,便转入述志感怀。宋之问早年曾学道,归隐田园。“世业事黄老,妙年孤隐沦”,言外之意有诗人悔恨自己未能坚持隐居,热心仕途混迹官场。“归欤卧沧海,何物贵吾身”,表现的是急欲归隐的心理。大意是说归去吧,到那海岛上远离尘世,寄情沧海,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东西比自己的生命更贵重呢?
4.答案:(1)A (2)相同点:描写春景的荒芜、破败和凄凉。两首诗都描写了丛生的杂草等。
不同点:①《春望》描写战中的场景,描写了国都破败的景象;《汉寿城春望》描写战后的景象,描写了战后的荒祠古墓、野草荒树、牧竖、行人等。②《春望》描写国都景象,主要描写了诗人在残破的国都中的生活状态;《汉寿城春望》描写地方景象,描写了汉寿城的荒凉。③《春望》刻画了一个年老体衰、思念家乡、担忧国家的诗人形象;《汉寿城春望》全诗描写了汉寿城昔盛今衰的景象,借景抒情,表达了对大唐江山的忧虑。(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解析:(1)B项,对应的是诗歌颔联、颈联的内容。颔联主要描写的形象有人物(“牧竖”“行人”)、事物(“刍狗”“陌”“石麟”)。因为首联描写环境的荒凉,容易忽略此联中人物的具体行为,进而断定出现牧竖和行人,是“增添了景中的生机”。此联中的“牧竖烧刍狗”于“田中”。说明坟墓周围环境冷落,祭扫无人,田地荒芜。“行人看石麟”于“陌上”,是因为荆榛莽莽,没有可以观赏的景物,只有古墓前的石兽尚可注目而已。颈联描写的形象主要是事物(“华表”“碑文”),昔日繁华,今朝破败,尽在残缺华表、断裂石碑中显露。C项,对应的是诗歌尾联的内容,分析尾联情感内容,要关注“东瀛”之“变”和“还成要路津”体现的意义,即兴废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这种思想具有积极意义,不是消极的思想。D项,是对诗歌表达的诗人情感的概述,把握诗人情感可以从诗歌刻画的各类形象的角度进行分析,诗歌并没有表达作者“归隐田园”的思想情感。
链接:对比类诗歌阅读题容易在“对比错位,答非所问”“思考不全,遗漏要点”两方面失分。考生要避免失分,首先,要分析题干的具体要求,分清要对比的角度,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保证“所问必答”。其次,要理解诗歌的具体内容,要从诗歌表述的内容、使用的手法、表达的情感等角度来分析,根据题干要求找到相对应的角度。最后,确定答题术语。诗歌阅读题考查的是“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学科核心素养。这就需要考生在回答问题时,体现出诗歌阅读题本身的特点,即准确回答出相关术语,比如在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时,就要使用具体的术语,如“动静”,不仅要知道“动静结合”,还要了解“以动衬静”“化动为静”等手法。
诗歌鉴赏:这首诗虽然极力描绘了汉寿城遗址荒凉破败的景象,但是格调毫不低沉。首联点明了“春望”的地点,含蓄而又凝练地说明汉寿城已是一片废墟了。颔联虽有“牧竖”和“行人”出现,但也没有增添任何生气。“牧竖烧刍狗”于“田中”,说明坟山冷落,祭扫无人;田地荒芜,可牧牛羊。颈联清楚地告诉人们汉寿城今非昔比,当年繁华的交通要道,如今已破败不堪了。当年指示道路的华表,如今已经被雷电轰击得残破,纵横的断碑,通体蒙尘,碑文依稀可辨。昔日繁华,今朝破败,尽在残缺华表、断裂石碑中显露。尾联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即兴和废是互相依存、互相转化的。
5.答案:(1)C (2)①本诗中的“琴声遍屋里,书卷满床头”是说作者中夜生起愁思,于是起床弹琴读书。幽幽琴声响遍屋里,诉说着无边无际的愁思,满床书卷翻遍,愁思难解。通过“琴”“书”等意象抒发了作者无法排解的愁苦和忧思之情。②而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乐琴书以消忧”是说弹琴读书能使人获得快乐并且消除忧愁,通过“琴”“书”等意象抒发了摆脱官场生活,回归田园的快乐之情。
解析:(1)诗的五、六句运用庄周梦蝶的典故,其中“虽言”“定自”是重点,可以理解为虽然自己梦为蝴蝶、忘怀自身,就可以摆脱时刻相随的愁思,但自己不是庄周,这里是反用典故,表明“愁”之无可消释。
诗歌鉴赏:这首诗表现了作者被迫羁留敌国多年之后无可排遣的郁闷忧愁与思乡之情。诗人寻思自己虽已身处显位,夜半却忽然愁绪满怀。悠悠琴声在屋内回响,累累书卷铺满床头。诗人虽然想在梦中化作蝴蝶飞去,自己却不能做到如庄周一样潇洒无羁。如今残月和当初新月是一样的形状,这个秋天也仿佛和故都的秋天一样。泪水如连珠般流下,飘零的萤火虫像破碎的火星般飞舞。虽说乐天知命就可以忘忧,但是诗人感觉什么时候都不可能没有忧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