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 课时训练 燃烧与灭火(含答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570477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 课时训练 燃烧与灭火(含答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570477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1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 课时训练(全套)()
2021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 课时训练 燃烧与灭火(含答案)
展开2021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 课时训练
燃烧与灭火
1.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带火种”的是( )
2.安全是人类生存的根本。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遇明火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
A.氮气 B.氢气 C.液化石油气 D.天然气
3.下列有关燃烧、灭火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A.火上浇油: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B.钻木取火:提高可燃物的温度达到其着火点
C.吹灭烛火:降低着火点
D.电器着火:用水浇灭
4.如图,在密封的纸盒上挖一个直径10cm的圆形小洞,并在洞口前方约1m的位置,放置一根点燃的蜡烛,用双手在纸盒两侧拍击,蜡烛熄灭,蜡烛熄灭的主要原因是( )
A.缺少可燃物
B.缺少氧气
C.排出的气流中CO2的含量高
D.温度降到了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5.下列灭火方法中,利用“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这一原理的是( )
A.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B.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浇灭
C.扑灭森林火灾时,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
D.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
6.实验结束后,用灯帽熄灭酒精灯依据的主要原理是( )
A.清除酒精 B.降低酒精的着火点
C.隔绝空气 D.降低酒精灯的温度
7.运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②现象对比,说明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燃烧条件之一
B.①③现象对比,说明有氧气参与是燃烧条件之一
C.白磷的着火点低于80 ℃
D.热水只起到加热作用
8.在空气中最不容易燃烧的是( )
A.白磷 B.红磷 C.镁条 D.铁片
9.关于燃烧和灭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家用电器着火,应立即用水浇灭
B.厨房天然气泄漏,可打开排油烟机排气
C.燃着的酒精灯因不慎被碰倒而着火,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D.面粉在有限的空间内遇到明火会急剧燃烧,但不会发生爆炸
10.如图,往容器内吹入一定量的空气,发生燃爆现象:硬纸板随热气流冲高,蜡烛熄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发生燃爆后,体系的温度升高,氧气耗尽,蜡烛熄灭
B.蜡烛熄灭是因为蜡烛的着火点改变了
C.在有限的作业空间,要谨防可燃性粉尘发生燃爆事故
D.实验用的容器可用废旧矿泉水瓶,但不能用玻璃瓶
11.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要先点燃铁丝上系着的火柴,再伸入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火柴燃烧所起的作用是( )
A.升高铁丝的着火点
B.升高铁丝的温度
C.增加可燃物
D.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12.在毕业联欢晚会上,某同学表演了精彩魔术——“烧不坏的布手帕”。她先将布手帕放入白酒中浸透,后取出轻轻挤干,再用坩埚钳夹住,从下方点燃,待火焰熄灭后,布手帕依然完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布手帕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空气不充足,布手帕不会燃烧
C.布手帕被白酒浸湿,导致着火点降低
D.白酒中水蒸发时吸热,温度达不到布手帕着火点
13.下列是生活中的一些灭火实例,试分析其灭火的原因。
(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____________。
(2)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浇灭:____________________。
(3)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方的树林砍掉形成隔离带:____________。
14.利用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打开K1,观察到蜡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关闭K1、打开K2,观察到蜡烛缓慢地熄灭,蜡烛熄灭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小鹿同学利用如图装置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试回答以下问题。
[查阅资料]
①在相同条件下,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其运动速率越慢,反之亦然。
②白磷,熔点为44.1 ℃,沸点为280.5 ℃,着火点为40 ℃。白磷燃烧的产物为五氧化二磷,其烟雾会刺激黏膜,对皮肤有刺激和灼烧作用。
[实验原理] 可燃物燃烧一般需要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操作]
①将试管放入80 ℃的热水中;
②将试管放入冰水中;
③将试管放置在空气中恢复至室温(10 ℃);
④取下橡胶塞,将试管敞口放置足够长时间。
请选择必需的实验操作,组成合理的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实验反思]
①从实验安全的角度看,气体X宜选择下列中的________(填序号)。
A.CO2 B.N2 C.CO
②按照合理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本实验仍存在一个重要缺陷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答案为:A;解析:A图标中是一盒火柴,表示禁止带火种;B图标表示禁止燃放鞭炮;C图标表示禁止吸烟;D图标表示禁止放易燃物。
2.答案为:A;解析:氮气不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遇到明火不会发生爆炸。
3.答案为:B
4.答案为:D;解析: 用双手在纸盒两侧拍击,空气瞬间从纸盒内冲出,带走蜡烛周围的热量,使温度降到其着火点以下。
5.答案为:B
6.答案为:C;解析:用灯帽熄灭酒精灯,是隔绝空气灭火。
7.答案为:D;解析:①②对比,说明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①中的白磷与氧气接触,③中的白磷与氧气不接触,通过现象对比,说明有氧气参与是燃烧条件之一;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说明它的燃烧所需温度不高于80 ℃;热水除了提供热量,还能使水中的白磷与氧气隔绝。
8.答案为:D;解析:白磷的着火点是40 ℃,红磷的着火点是240 ℃,酒精灯提供的温度能达到两种物质的着火点;镁的金属活动性比较强,在点燃的条件下,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铁不能在空气中燃烧,只能在纯氧中燃烧。
9.答案为:C
10.答案为:B;解析:发生爆炸时有大量的热量聚集,故温度升高,由于消耗大量的氧气,所以蜡烛会熄灭;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不会降低;在有限的作业空间,要谨防可燃性粉尘发生燃爆事故;实验中会发生爆炸,故不能使用玻璃瓶。
11.答案为:B
12.答案为:D;解析:布手帕是可燃物;实验是在空气中进行的,空气充足;物质的着火点一般是固定不变的,不能改变;由于白酒中的水蒸发吸热降低了温度,使温度达不到布手帕的着火点,所以布手帕不能燃烧。
13.答案为:
(1)隔绝氧气
(2)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3)隔离可燃物
14.答案为:
(1)燃烧得更旺,发白光 2H2O22H2O + O2↑
(2)B中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进入烧杯中,二氧化碳不可燃,也不助燃
15.答案为:
[实验原理]
①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②温度达到着火点
[实验操作]
①③②④③①
[实验反思]
①B ②缺少对生成物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