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大一统的发展综合与测试精品达标测试
展开1.(2018·高考全国卷Ⅰ·T25)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
“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表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 )
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 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
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 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
解析:选D。从表中后三种藩镇类型来看,藩镇官员由朝廷任命,且不同程度上供赋税,藩镇的功能多为防骄藩、守边疆、防盗贼,这些都有利于唐朝统治的维持,故D项正确。仅由材料信息无法得出藩镇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故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唐朝后期藩镇的基本情况,据此无法得出藩镇之间攻伐不已的结论,故排除B项;四种不同的藩镇类型中,河朔型自己任免官员、赋税不上供、拥重兵以自立,并不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故排除C项。
2.(2018·高考全国卷Ⅱ·T26)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
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
B.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
C.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
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
解析:选C。材料反映了武则天时期,中书、门下两省名称发生变化并且宰相数量增加、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实质是分割宰相权力,强化皇权,这有利于加强君主对朝政的控制,C正确。两省宰相人数增加、更替频繁,会使得宰相权力被进一步分解,没有涉及职权扩大,A错误;低品级官员参与国家大政,没有直接提升官品,这一做法的目的并不是为官员提供晋升机会,B错误;宰相权力遭到削弱,参政议政的职能没有变化,D错误。
3.(2018·高考江苏卷·T3)有学者认为,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有事皆申尚书省取裁闻奏,不能径奏君相;诏令制敕亦必先下尚书省详定,然后下百司。”由此可见,尚书省( )
A.剥夺中书与门下省的权力
B.拥有起草诏令制敕的职权
C.阻隔皇帝与各州府的联系
D.成为全国行政运行的枢纽
解析:选D。由中央及地方在“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有事皆申尚书省取裁闻奏,不能径奏君相”可知,此时的尚书省已成为全国行政枢纽,所以D项正确。尚书省仅仅是三省之一,并未剥夺其他两个机构的权力,A项错误;起草诏令属于中书省的职能,B项错误;唐朝依然是皇权至上,不可能阻隔皇帝与各州府的联系,C项错误。
4.(2017·高考全国卷Ⅱ·T25)《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魏晋以后,朝廷任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 )
A.记载的真实性 B.评价历史的公正性
C.修撰的政治性 D.解释历史的客观性
解析:选C。朝廷任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必然会在史书中体现统治者的意志。据此分析可知,官修史书修撰具有政治性,故C项正确;历史记载的真实性体现在对史实的如实记录,而材料信息未体现,A项错误;官修史书更易颂今,使历史评价有失公正,B项错误;官修史书解释历史往往都带有主观性,而非客观性,D项错误。
5.(2017·高考全国卷Ⅱ·T26)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据此可知,唐中期( )
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
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
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
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
解析:选C。材料信息反映了喝茶习俗在北方由被嘲笑到普遍流行的变化情况,这是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的结果,C项正确。A项错在“开始”;喝茶习俗不能等同于饮食习惯,B项错误;仅由材料无法得出南北方经济水平发展情况,排除D项。
6.(2016·高考全国卷Ⅱ·T24)右图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 )
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
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
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状况
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解析:选B。A项错误,统一文字是在秦始皇时期;由题干可知,经文中的三种字体是先秦古文、小篆、隶书,这反映出我国汉字的演变过程,故B项符合题意;C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1.(2019·郑州检测)唐朝政府一切最高命令,叫作“敕”,名义上是皇帝的诏书,但实际上皇帝自己却不拟敕,而由中书省拟定,此所谓“定旨出命”。由此可推断,中书省的职能是( )
A.审核决策 B.拟撰诏书
C.执行决策 D.监督审判
解析:选B。根据“由中书省拟定,此所谓‘定旨出命’”可知,中书省的职能是拟撰诏书,故B项正确。
2.(2019·延边期中)有史学家认为,从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的演变,反映了政治文明的进步,皇帝从后台走到了前台。从制度变革层面看,这里的“进步”主要是指( )
A.便利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管理
B.政治中枢决策规范化
C.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D.相权实际上有所分散
解析:选B。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度,其官员多带着皇帝家臣的属性,军国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一人之手;而在隋唐三省六部制下,三省六部分工明确,又相互牵制,其职能也明确向国家公共权力转变,这种变化体现了权力中枢决策更具有制度保障,日益规范化,故B项正确。
3.魏晋南北朝时期,孝道思想逐步发展超越了忠君的思想,成为士人阶层安身立命的最高追求。这主要是因为( )
A.维护士族门阀政治合理性的需要
B.孝道思想成为唯一主导思想
C.儒家思想开始成为传统文化主流
D.维护君主专制制度的需要
解析:选A。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依据士人的门第和名望选官,因此世家大族在对后代的教育方面十分强调“孝道”,以此来维护士族门阀的政治统治,故选A项。
4.(2019·成都模拟)魏晋时期,孝道备受推崇,为亲人复仇的风气很盛,虽然法令禁止,但总体上对这种行为是默许甚至是褒奖的,这种情况在《孝义传》《孝行传》《孝友传》等史书中多有记载。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
A.新思潮冲击儒家传统信仰
B.社会动荡,维护家族利益
C.国家分裂,法律受到破坏
D.民族内迁,尚武风气盛行
解析:选B。魏晋时期并未出现新思潮,故A项错误;题干“为亲人复仇的风气很盛”说明孝道思想有维护家族利益的作用,故B项正确;题干中提到“虽然法令禁止,但总体上对这种行为是默许甚至是褒奖的”,这不能用来说明法律受到破坏,故C项错误;题干中并未体现尚武风气,故D项错误。
5.(2019·淄博模拟)著名学者易中天在其《中华史卷十二:南朝,北朝》中指出:“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南北朝的历史意义,我认为那就是:原来有的没了,原来没的有了。什么没了?五胡。什么有了?南北。”这说明( )
A.汉民族对少数民族的单向融合导致五胡的消失
B.南北分野对中华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C.国家分裂严重影响了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
D.民族融合是导致民族消失的根源
解析:选B。民族融合是两个对等的民族经过长期的共同性增长的基础上融为一体,民族差别得以最终消失,相互融合成新的民族,“汉民族对少数民族的单向融合导致五胡的消失”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可以得出南北分野对中华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故B项正确;材料说的是南北分野对中华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不是国家分裂严重影响了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故C项错误;民族融合不是导致民族消失,而是形成新的民族,故D项错误。
6.盛唐时代,可算得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文学艺术达到鼎盛。后人歌咏唐代灿烂文化星空中“双子星座”的典型诗文是( )
A.“颜柳二公书尤多” B.“唐之文章称韩柳”
C.“奔放雄杰有若苏辛” D.“李杜诗篇万口传”
解析:选D。据题干中“盛唐时代……文学艺术达到鼎盛”“唐代灿烂文化星空中的‘双子星座’”可知,该典型诗文是“李杜诗篇万口传”,D项正确。A、B两项与“文学艺术达到鼎盛”不符,C项诗中人物为宋代苏轼与辛弃疾,故A、B、C三项皆排除。
藩镇类型
数量(个)
官员任免
赋税供纳
兵额与功能
河朔型
7
藩镇自擅
不上供
拥重兵以自立
中原型
8
朝廷任命
少上供
驻重兵防骄藩
边疆型
17
朝廷任命
少上供
驻重兵守边疆
东南型
9
朝廷任命
上供
驻兵少防盗贼
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综合与测试精品测试题: 这是一份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综合与测试精品测试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923年底,孙中山认为,毛泽东曾说,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综合与测试精品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综合与测试精品练习题,共4页。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综合与测试精品精练: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综合与测试精品精练,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