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教学讲义:4.2 地貌的观察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教学讲义:4.2 地貌的观察01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教学讲义:4.2 地貌的观察02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教学讲义:4.2 地貌的观察03
    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优质课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优质课教案设计,共1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地貌观察的顺序,地貌观察的内容,乙两地的相对高度图解如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地貌观察的顺序


    1.实地观察地貌


    (1)按照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的顺序进行观察。


    (2)先观察视野内的大地貌(山地、平原等),再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山岭、河谷等),最后描述河岸、陡崖等更小的地貌特征。


    2.其他地貌观察的方法


    (1)利用地形图观察。


    (2)利用遥感影像观察。


    (3)利用无人机观察。


    二、地貌观察的内容


    1.高度


    (1)绝对高度:可以通过查找地图或借助仪器获得,是划分高原、山地和平原等地貌的主要依据。


    (2)相对高度:能够反映地面的起伏状况。


    2.坡度


    (1)坡的形态多种多样,主要观察坡度和坡向。


    (2)坡度是划分坡的重要标准。


    坡度大小一般用坡度角或者垂直距离和水平距离的比值来表示。


    (3)坡度对生产和生活影响巨大


    ①在坡度大于15°的坡地上耕作,易造成土壤侵蚀。


    ②铁路线的最大坡度一般不超过2.5%~3%。


    3.坡向


    (1)坡向eq \b\lc\{(\a\vs4\al\c1(阴坡和阳坡,迎风坡和背风坡))


    (2)不同的坡向、光照、降水等条件存在差异,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


    4.高度和坡度的组合


    高度和坡度的组合能够反映地貌的形态特征。相对高度大、坡度大的地貌,一般比较陡峻;高度小、坡度小的地貌一般比较平缓。


    5.地貌观察还要注意观察地貌的形状、面积、空间分布状况等。


    6.无论是单一地貌,还是区域地貌,还要观察地面起伏状况和破碎程度。





    一、判断题


    1.观察地貌时,宜按照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的顺序进行观察。( )


    2.观察地貌时,也可利用地形图、遥感影像等辅助观察。( )


    3.高度和坡度是地貌观察的重要内容。( )


    4.高度和坡度的组合,能够反映地貌的形态特征。( )


    5.观察地貌还要观察地面起伏状况和破碎程度。( )


    答案:1.√ 2.√ 3.√ 4.√ 5.√


    二、连线题


    6.把对应地貌类型连起来。


    ①高原


    ②山地


    A宏观地貌类型 ③河谷


    ④陡崖


    B微观地貌类型 ⑤平原


    ⑥河岸


    ⑦丘陵


    答案:A与①②⑤⑦相连,B与③④⑥相连。





    等高线地形图与地貌类型的观察


    【情景导入诱思】


    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序号表示的地貌名称。


    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


    (2)就宏观地貌来讲,图示地区地形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主。


    (3)小河流向东方,计划把水调到C处,有虚线AC和BC两条路线,选择哪一条比较合理?为什么?


    (4)如果在山坡上整修梯田,选在甲处好还是乙处好?理由是什么?


    提示:(1)盆地 陡崖 山谷 山脊 山顶 鞍部


    (2)丘陵、平原、低山


    (3)AC。可自流引水至C处。


    (4)乙处。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核心考点突破】


    1.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基本地形


    2.五大地形类型特征


    3.等高线地形图中高度的判断





    在等高线地形图中,首先要找出图中最大等高线的数值(H大)和最小等高线的数值(H小)及等高距d。如图所示,图中最大等高线H大=500 m,最小等高线H小=100 m,等高距d=100 m。据此可进行以下计算:


    (1)图中最大海拔(H最大)


    H大≤H最大

    (2)图中最小海拔(H最小)


    H小-d

    (3)图中最大相对高度(H相)


    H大-H小≤H相

    eq \a\vs4\al()


    在计算等高线图中任意两点的相对高度时,只要判断出两点的高度范围,就可以根据“十字相差法”确定两点的相对高度。如,求甲(900~1 000 m)、乙(300~400 m)两地的相对高度图解如下:





    由此可知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介于500~700 m之间。


    4.陡崖处高度的判断





    首先从图中读出在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中最大值(H大)、最小值(H小)、等高距d和重合的等高线的条数n。如图,H大=400 m,H小=100 m,d=100 m,n=4,则:


    (1)陡崖最大海拔(H最大)


    H大≤H最大

    (2)陡崖最小海拔(H最小)


    H小-d

    (3)陡崖的相对高度(H相)


    (n-1)d≤H相<(n+1)d


    5.闭合处等高线的高度判断


    位于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区域,如果其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低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低于其等高线的值;如果闭合等高线的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高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高于其等高线的值。具体如图所示:





    已知:等高线a、b、c,a

    (1)如果c=a,则d

    (2)如果c=b,则d>b,即“大于大的”。


    6.判断坡度大小


    (1)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上坡度的大小


    在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分布越密集,则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则坡度越缓。可根据“坡度=垂直相对高度/水平距离”来确定。


    (2)不同等高线地形图上坡度的大小


    ①比例尺和等高距相同,则看等高线的疏密程度,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大;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小。例如,下图中(比例尺相同,数值单位:m)的坡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A>D>B。





    ②比例尺相同,等高距不同,则相同的水平范围等高距越大,坡度越大;等高距越小,坡度越小。例如,下图中(比例尺相同,数值单位:m)的坡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B>D>A>C。





    ③比例尺不同,等高距相同,则比例尺越大,坡度越大;比例尺越小,坡度越小。例如,下图中的坡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C>D>B。





    (3)坡度大小的计算


    计算公式:tanα=H/L。H为两点相对高度,可由两点等高线数值求出;L为两点实际水平距离,可由图中比例尺与两点的图上距离算出;α为坡度,可根据H/L的值从数学用表中查出。


    (4)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


    已知某地的气温和两地间的相对高度,根据对流层气温垂直递减率(约0.6 ℃/100 m)可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异:T差=H相/100 m×0.6 ℃。


    【对点跟踪训练】


    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1~3题。





    1.①地比②地( )


    A.海拔高、坡度大 B.海拔高、坡度小


    C.海拔低、坡度大 D.海拔低、坡度小


    2.在一次较大的降水过程中,降落在③地的雨水汇成的径流在坡面上的流向是( )


    A.自东北向西南


    B.自东南向西北


    C.自西南向东北


    D.自西北向东南


    3.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


    A.28 m B.42 m


    C.55 m D.60 m


    解析:第1题,根据河流流向和等高线疏密状况可以判断,①地比②地海拔高、坡度小。第2题,坡面径流沿最大坡度方向自高处向低处流动,即与等高线垂直自高处向低处流。第3题,陡崖处有4条等高线交会,故陡崖的相对高度为30~50 m。


    答案:1.B 2.D 3.B


    地形剖面图


    【情景导入诱思】


    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 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和沿AB绘制的地形剖面图。





    材料二 某地等高线图。





    (1)根据材料一分析,能直观表示出AB一线的地势高低起伏的是________图。


    (2)下面是四个同学根据材料二绘制的沿ab一线的地形剖面图,其中正确的一幅是( )





    提示:(1)地形剖面 (2)D


    【核心考点突破】


    1.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技巧


    第一步:确定剖面线。在等高线图上画出一条剖面线(可能为已知,如下图中的A~B)。





    第二步:建坐标。纵坐标表示高度,横坐标表示水平距离。


    第三步:确立比例尺。垂直比例尺一般是原图的5、10、15、20倍,倍数越大,起伏越明显。


    第四步:描点。将剖面线与等高线的所有交点(或仅描关键点,如最高点、最低点)按其水平距离和高程转绘到坐标图中。


    第五步:连线。用平滑曲线将各点顺次连接,注意相邻两点间的升降趋势(如上图中8、9两点高度相同,两者之间为河谷,地势较低)。AB之间的剖面图如下:





    2.地形剖面图的判读方法





    判读地形剖面图,主要抓住以下“三看”





    3.通视问题的分析方法


    通视问题可通过作地形剖面图来解决。如果过已知两点作的地形剖面图无障碍物(如山地或山脊)阻挡,则两地可互相通视。常见的有以下两种情况:


    (1)根据坡度陡缓情况。注意“凹形坡”与“凸形坡”的不同。从山顶向四周,等高线先密后疏,为“凹形坡”,可通视;等高线先疏后密,为“凸形坡”,“凸形坡”容易挡住人们的视线。(如图1)





    (2)是否穿越沟谷。如果穿越沟谷,由于后半部分地势会升高,即使地势再降低,也会因为地形阻挡而无法通视。(如图2)





    【对点跟踪训练】


    读北半球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单位:m),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中等高线的分布状况,描述该区域的地形分布特点。


    (2)能正确反映图中X—Y线地形的剖面图是( )





    (3)图中河流PM段的大致流向为________,其________(填方向)岸受冲刷较严重。


    (4)人们计划在甲地兴建水库大坝,简述其工程建设的有利条件。


    解析:(1)根据等高线分布和数值特征判断地形,进一步结合指向标说明其分布特点。(2)根据剖面线穿越区地势起伏进行判断。(3)根据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可知,该段河流流向大致为自西向东,该段河流河道比较平直,而且位于北半球,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河流的右岸(南岸)受流水侵蚀比较严重。(4)从工程量和蓄水条件两方面判断其有利条件。


    答案:(1)北部为平原,南部为山地。


    (2)A


    (3)自西向东 南


    (4)位于河谷狭窄地段,有利于筑坝,工程量小;上游河谷较宽,有较大的蓄水区域。





    考点一 等高线地形图


    读我国西南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回答1~2题。





    1.图示地区( )


    A.总体地势南高北低


    B.地形类型以丘陵为主


    C.最低处海拔不足900 m


    D.河流两岸的坡度平缓


    2.图中瀑布( )


    A.落差最大可达80 m以上


    B.形成与流水侵蚀作用密切相关


    C.在甲处观赏有“遥看瀑布挂前川”的效果


    D.为保证水量稳定,上游水库需在夏季放水


    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等高线的分布,北部海拔在1 000 m以上,中南部海拔在1 000 m以下,所以总体地势北高南低,但是南侧的等高线明显密集于北侧,因此南侧(河流两岸)较陡,北侧较缓,A、D项错误;图示地区海拔远大于500 m,不属于丘陵地形,B项错误;图中等高距是20 m,最低处在河谷最南端,海拔低于880 m,C项正确。第2题,瀑布形成于图中陡崖处,因河流河床岩石软硬不一,由河流侵蚀形成,B项正确;由图中等高线分布可判断瀑布顶端海拔为960~980 m,瀑布底部海拔为920~940 m,落差为20~60 m,A项错误;甲处海拔大于1 060 m,高于瀑布的海拔,在甲处应该是居高临下,而不会有“遥看瀑布挂前川”的效果,C项错误;我国西南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多雨,全流域河流水源补给充足,水量较稳定,上游水库没有必要放水,D项错误。


    答案:1.C 2.B


    考点二 地形剖面图


    甲、乙两地点之间有三条道路相连。某地理活动小组测绘了这三条道路的纵向剖面图。读图,回答3~4题。





    3.甲、乙两地点间高差大致为( )


    A.80 m B.110 m


    C.170 m D.220 m


    4.在对应的地形图上可以看出( )


    A.道路①为直线


    B.道路②经过甲、乙两地间的最高点


    C.道路③最长


    D.道路①和②可能有部分路段重合


    解析:第3题,甲、乙两地之间有三条道路相连,故三条道路的起止点应该是甲地、乙地。读图可知三条道路的起止点海拔分别约为260 m和150 m,两地相对高差约为110 m。第4题,直接读图看出三条道路的长度和坡度变化特点,四个选项逐个分析如下:


    答案:3.B 4.D


    [学考合格练]


    图1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图2为甲、乙两点间的地形剖面示意图。据此回答1~3题。





    1.陡崖M最大落差可能为( )


    A.198 m B.290 m


    C.380 m D.450 m


    2.图中等高线P的数值为( )


    A.300 B.400


    C.500 D.600


    3.图中王村位于乙地的( )


    A.东北方向 B.正东方向


    C.正西方向 D.西南方向


    解析:第1题,陡崖处有三条等高线重叠,故陡崖相对高度大于等于200 m,小于400 m,最大值接近400 m。第2题,由地形剖面图可知,d处为一洼地,故等高线P的数值为400。第3题,由甲到乙方向为正南方向,由此可以推知,王村位于乙地的正东方向。


    答案:1.C 2.B 3.B


    “坪”指山区中局部的平地。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局部地形。读图回答4~5题。





    4.下列各村的村名中最可能含有“坪”的是( )


    A.①村 B.②村


    C.③村 D.④村


    5.下列各村通往M乡的公路中起伏最大的是( )


    A.①村 B.②村


    C.③村 D.④村


    解析:第4题,图中显示④村所在地等高线最稀疏,则相对其他三地来说坡度最小、最平坦,村名中最可能含有“坪”。第5题,从图中可看出,①村通往M乡的公路穿过的等高线最多,则公路起伏最大。


    答案:4.D 5.A


    等高线地形图可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地形地貌。读图,回答6~7题。





    6.图中所示地区地形地势的基本特点是( )


    ①以丘陵、平原为主 ②中部高,西南、东北低


    ③以平原、盆地为主 ④中部低,西南、东北高


    A.③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④


    7.图中甲、乙两条虚线所在的地形部位分别是( )


    A.山脊、山谷 B.山脊、山脊


    C.山谷、山脊 D.山谷、山谷


    解析:第6题,图示区域海拔大多位于500 m以下,地势起伏和缓,以丘陵、平原为主。分水线呈西北—东南走向,两侧地势较低。第7题,根据“凸高为低”原则,甲、乙两条虚线处比两侧地势低,表示山谷。


    答案:6.C 7.D


    8.读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白水河的流向为________。


    (2)简述图示地区地形、地势的基本特征。


    (3)依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说明甲、乙两村所处位置的相同点。


    (4)某学校两组同学进行登山比赛,分别沿B、C线路攀登龙山和虎山,有人建议将出发地设在A点。你认为是否合理?并简述理由。


    解析:(1)河流流向的判读要注意两点:第一,河流总是由高向低流的,则应判断河流所流经区域的等高线情况;第二,要注意指向标等方向信息。(2)地形、地势特征包括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及分布等要素。(3)在等高线地形图中描述某地位置,可用标志性的地物(如河流、山脊、山谷等)来指示,也可以用海拔来表示其分布位置。(4)主要从线路长短、坡度陡缓等方面分析。


    答案:(1)自东向西


    (2)该地区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北、东、南三面地势较高,中部为谷地,地势较低。


    (3)①海拔为300~400 m;②位于山麓谷地中;③有河流流过;④白水河北岸;⑤谷口朝南。


    (4)合理。理由:两条路线的水平距离相同或实际距离相近;攀登的相对高度相同或两山海拔相近。


    或不合理。理由:C线路等高线比B线路等高线密集,说明该线路的坡度较陡,攀登难度较大。


    [学考等级练]


    (2019·河北武邑中学质检)下图为青岛—拉萨地形起伏与相应地壳厚度变化对比剖面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甲为( )


    A.地表 B.软流层


    C.莫霍界面 D.古登堡界面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距离海洋越远,地壳厚度越薄


    B.地壳厚度与距大陆中心远近呈正比


    C.山地、丘陵的地壳比高原的地壳厚


    D.地形起伏与地壳厚度变化基本呈正相关


    解析:第1题,地壳厚度不均,一般来说,陆地地壳厚度大,海洋地壳厚度小。在陆地上,地表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根据图中信息,大体可判断曲线甲与地形曲线呈正相关,曲线甲为表达地壳厚度的曲线,故C正确。第2题,读图可知,图中基本上地势越高,地壳厚度越大,地势越低,地壳厚度越薄,故地形起伏与地壳厚度变化基本呈正相关,故B错,D对;距海的远近,与地壳厚度关系不大,故A错;山地、高原地区地壳厚度可达60~70 km,平原地区为30 km左右,故C错。


    答案:1.C 2.D


    下图是福州市城区边缘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回答3~4题。





    3.图中最高点和最低点的高差可能为( )


    A.500 m B.550 m


    C.600 m D.650 m


    4.图中有一座占地17 000 m2的寺庙,有“进山不见寺”的特点。该寺庙最可能位于(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解析:第3题,图中等高距为50 m,最高点海拔介于900~950 m之间,最低点海拔介于350~400 m之间,则最高点与最低点高差范围为500~600 m,注意不能等于500 m或600 m,则B正确。第4题,“进山不见寺”,说明寺庙位于低凹处;“占地17 000 m2”,依据比例尺可算出大致范围。图中丁处等高线符合“小于小的”特征,为地势低凹地,面积较大,故该寺庙最可能位于丁处。


    答案:3.B 4.D


    下面三幅图中,甲图为M地附近地区的平面图,乙图和丙图分别为过甲图相应的点所作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5~6题。





    5.该地区的地形是( )


    A.山峰 B.山脊


    C.山谷 D.鞍部


    6.在一次较大的降水过程中,降落在a地的水体在坡面上的流向是( )


    A.自东北向西南 B.自东南向西北


    C.自西南向东北 D.自西北向东南


    解析:第5题,该地区地形若为山峰,其中M地的地势应该最高,但乙图中M地地势低于c地;若为山脊,乙图中M地海拔介于c、d两地之间,则其东西剖面上M地应高于a、b两地,与丙图不符;鞍部是山谷线最高处,山脊线最低处;M地顺山而下,地势比左右两侧低,符合山谷特征。第6题,根据上题分析和图示可知,a地的地势比M地高,c地的地势比M地和d地都高,故a地的水体受重力作用会向位于山谷中地势低的d地流动,流向为自西北向东南。


    答案:5.C 6.D


    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7~8 题。





    7.图中山峰与桥梁①的相对高度最有可能是( )


    A.450 m B.650 m


    C.750 m D.850 m


    8.对该地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河流的流向为自东北向西南


    B.地势由北、南、东三面向西部倾斜


    C.②地夏季降水量大于③地


    D.乙村易受泥石流的影响


    解析:第7题,根据图中图例可知,图中山峰的海拔在900~1 000 m之间,河流的海拔在300~400 m之间,河流与山峰的相对高度在500~700 m之间。第8题,根据等高线的凸向可知,河流由西南向东北流;该地地势东南、西南和西北高,东北低;②地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坡,③地位于迎风坡,降水量③地大于②地;乙村位于河流沿岸,靠近山谷,地势起伏大,容易受泥石流影响。


    答案:7.B 8.D


    9.甲、乙两图分别表示两个不同地区的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B点位于图乙中A点什么方向?两点的相对高度是多少?


    (2)比较甲、乙两图比例尺的大小,并说明判断依据。


    (3)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图甲的地形类型,并说出判定依据;判断图乙所示区域的地势特征,并说出判定依据。


    答案:(1)东南方向。700 m。


    (2)甲>乙。依据:两图图幅相差不大,图甲所跨经纬度范围明显小于图乙,说明图甲所示区域比图乙小。


    (3)图甲:东部以山地为主,西部以平原为主;东部等高线密集,海拔多在500 m以上,地形起伏较大;西部等高线稀疏,海拔在200 m以下,地形平坦开阔。图乙:地势中间高、四周低。依据:河流呈放射状分布,等高线数值中大周小。





    地形
    表示方法
    示意图
    等高线图(单位:m)
    地形特征
    说明
    山地、


    山峰
    闭合曲线,


    外低内高,


    符号▲
    四周低中间高
    示坡线画在等高线外侧,坡度向外侧降低
    盆地、


    洼地
    闭合曲线,


    外高内低
    四周高中间低
    示坡线画在等高线内侧,坡度向内侧降低
    山脊、


    山脊线
    等高线凸向低处,山脊连线
    从山顶到山麓凸起、高耸部分
    山脊线也叫分水线
    山谷、


    山谷线
    等高线凸向高处,山谷连线
    山脊之间


    低洼部分
    山谷线也叫集水线
    鞍部
    由一对山脊等高线和一对山谷等高线组成
    相邻两个山顶之间呈马鞍形
    鞍部是山谷线最高处,山脊线最低处
    陡崖
    多条等高线会合重叠在一起
    近于垂直的山坡,称峭壁。峭壁上部突出处,称悬崖
    高原
    山地
    丘陵
    盆地
    平原
    等高线


    特征
    中间疏


    四周密
    密集
    稀疏
    中间疏


    四周密
    稀疏、


    平直
    海拔
    较高
    高,超


    过500 m
    较低,一般


    (相对高度)


    不高于


    500 m
    无限制
    低,0~


    200 m
    地表起


    伏程度
    起伏不


    大,边


    缘陡峭
    坡度较


    陡,沟


    谷较深
    坡度平缓
    四周高


    中间低
    平坦


    广阔
    内容分析
    A项
    道路①最长,不可能是直线
    B项
    道路②沿线最高海拔约350 m,而道路③沿线海拔有超过350 m的路段。故道路②未经过甲、乙两地间的最高点
    C项
    从纵向剖面图中可看出道路③最短
    D项
    道路①和②在距甲地6 000~7 000 m的路段剖面线局部出现平行,部分路段可能重合
    相关教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章 地貌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表格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章 地貌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表格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获奖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获奖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前准备,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新课讲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地貌观察的顺序,地貌观察的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