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地理湘教版必修1教师用书:第2章第2节 第1课时 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0-2021学年地理湘教版必修1教师用书:第2章第2节 第1课时 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第1页
    2020-2021学年地理湘教版必修1教师用书:第2章第2节 第1课时 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第2页
    2020-2021学年地理湘教版必修1教师用书:第2章第2节 第1课时 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第3页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湘教版湘教版必修1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第1课时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湘教版湘教版必修1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第1课时教案设计,共13页。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1课时 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学习目标1.了解内、外力作用的区别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火山、地震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2.掌握板块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重点)3.理解地质构造及其形成的地貌。(重难点)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1变化的力量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2内、外力作用比较  作用特点  内力作用外力作用能量来源主要来自地球内部主要来自地球外部的太阳能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等造成地壳表层物质的破坏、搬运和堆积[特别提醒] 内、外力作用同时作用于地壳从相反方向改变地表形态。内力作用塑造了地表形态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外力作用不断对地表进行破坏使得地表趋于平缓。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1)板块名称:A欧亚板块B为太平洋板块、C印度洋板块D为美洲板块、E为非洲板块、F南极洲板块(2)板块的边界类型:M消亡边界N为生长边界。(3)板块运动对宏观地形的影响如图中a是大陆板块互相挤压碰撞地带形成了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如图中bc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挤压碰撞地带形成了深邃的海沟、岛弧、海岸山脉。如图中d是陆地板块内部张裂地带成了东非裂谷带2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1)地质构造的概念: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层倾斜、弯曲甚至是断裂的情形。(2)主要类型:褶皱断层褶皱:图中AB处水平岩层发生弯曲形成褶皱。其中A处岩层中间向上隆起背斜B处岩层中间向下凹陷,叫向斜断层:图中C处岩层发生断裂并沿断裂面产生显著的位移称为断层构造。其中E处叫地垒常发育成陡峻的山峰;D处叫地堑常发育成盆地或谷地。3.火山、地震活动和地表形态 火山地震联系都是地球内部能量的强烈释放形式不同常形成火山锥、火山口等往往造成地壳断裂和错动(1)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而变质作用属于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  )(2)地表表面形态主要是内力作用的结果。 (  )(3)断裂构造就是断层构造。  (  )(4)安第斯山脉是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褶皱隆起形成的。 (  )(5)下列地质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的是 (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沉积作用 侵蚀作用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提示(1)× 变质作用也是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2)× 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是在内力与外力长期作用下形成的在不同的地点和时期往往以某一种作用占主导。(3)× 断裂是指岩层在内力作用下发生破裂。而断层是指岩层在内力作用下岩层发生断裂并且有明显的位移。所以断裂不一定是断层而断层属于断裂。(4)× 安第斯山脉是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褶皱隆起形成的。(5)A [内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主要表现形式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等。]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材料 东非大裂谷是世界大陆上最大的断裂带从卫星照片上看去犹如一道巨大的伤疤。这条裂谷带位于非洲东部南起赞比西河口向北穿过埃塞俄比亚高原到达红海再由红海向西北方向延伸抵约旦谷地全长近6 000千米。这里的裂谷带宽度较大谷底大多比较平坦裂谷两侧是陡峭的断崖谷底与断崖顶部的高差从几百米到2 000不等。东非裂谷带两侧的高原上分布有众多的火山如乞力马扎罗山、肯尼亚山、尼拉贡戈火山等。问题1 (综合思维)这一巨大的裂谷带是怎样形成的?提示:地壳水平张裂。问题2 材料中众多的火山是何种内力作用形成的?提示:岩浆活动。[归纳总结]      板块运动形成的宏观地形                  板块运动边界类型宏观地形图示实例挤压碰撞消亡边界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挤压碰撞形成高峻的山脉和巨大的高原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海洋板块与大陆板块挤压碰撞常形成海沟、山脉、岛弧美洲西岸的山脉和亚洲东部的岛弧彼此分离生长边界陆地板块内部张裂往往形成巨大的裂谷东非大裂谷海洋板块内部张裂处往往形成海岭或大洋中脊大西洋中脊1读板块运动示意图完成(1)(3)题。(1)图中①②板块的名称分别是(  )A南极洲板块、美洲板块 B.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C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 D.美洲板块、非洲板块(2)图中示意的是(  )A大西洋中脊 B①②板块的消亡边界C太平洋中脊 D.印度洋中脊(3)图中所示山地为纵列分布的    (  )A大分水岭 B.安第斯山脉C海岸山脉 D.阿巴拉契亚山脉(1)D (2)A (3)B [(1)(2)①②两板块张裂生长边界位于海洋是海岭。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之间、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之间都是碰撞、消亡边界。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之间虽然是生长边界但海岭两侧地理事物排列与题中信息不符只有美洲板块与非洲板块之间符合题意。这样就是大西洋中脊(海岭)图中的左侧就是南美洲右侧就是非洲。第(3)位于非洲和南美洲纵列分布的山脉符合题意的只有安第斯山脉。] 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材料一 斜和向斜示意图。材料二 某地地质剖面图。材料三 华山张乔谁将倚天剑削出倚天峰。众水背流急他山相向重。树黏青霭合崖夹白云浓。一夜盆倾雨前湫起毒龙。 问题1 (综合思维)从形态上看背斜和向斜有何不同?从岩层的新老关系看背斜和向斜有何不同?提示从形态上看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向斜岩层向下弯曲。从岩层的新老关系看背斜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向斜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问题2 (综合思维) 材料二中ABCD四处哪些是断层构造?哪些不是?为什么?提示判断某一构造是不是断层的依据有两个:一是看它是不是岩石受力断裂;二是看它是否沿断裂面有明显相对位移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才是断层。材料二中的ABC处岩石既受力断裂又沿断裂面有明显相对位移所以ABC处都是断层;而D处岩石虽然断裂但无位移故不是断层而仅仅是断裂。问题3 (综合思维)材料三中的华山大断崖属于哪种地质构造?此地质构造除形成块状山地外还能形成什么地形?提示断层构造。还能形成低地或谷地如东非大裂谷、渭河平原、汾河谷地等。[归纳总结]                                            1褶皱褶皱分为背斜和向斜两种形态。如下面的图表所示:褶皱岩层形态岩层新老关系地表形态背斜一般是岩层向上拱起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未被侵蚀的背斜顶部成为山岭但不少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向斜一般是岩层向下弯曲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未被侵蚀的向斜槽部成为谷地但不少向斜槽部因受挤压物质坚实不易侵蚀反而成为山岭2.断层的组合类型:地垒、地堑组合形式岩层运动方向地表形态例证图解地垒两条断层之间的岩块相对上升两边岩块相对下降常形成块状山华山、庐山、泰山等地堑两条断层之间的岩块相对下降两边岩块相对上升常形成狭长的凹陷地东非大裂谷、渭河平原、汾河谷地3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2读我国某局部地区地层剖面图(1)(2)题。(1)图示地区出露地表的各岩层的新老关系为(  )A自西向东由老到新  B.自东向西由老到新C自中心向两侧由老到新D.自AB由老到新(2)图中长腰山是(  )A沿顶部裂隙侵蚀而成的背斜山B因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向斜山C因顶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背斜山D沿槽部裂隙侵蚀而成的向斜山(1)D (2)B [(1)图中出露地表的各岩层中A处岩层最老故自AB岩层越来越新。第(2)由长腰山所处的地层剖面可以看出其岩层是向下凹陷的应为向斜构造此处地形是向斜成山。]地质剖面图的判读探讨1 图中甲处属于哪种地质构造?判断理由是什么?提示:背斜;岩层向上弯曲(或中心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探讨2 甲处成为谷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甲处地质构造为背斜该处顶部受张力作用岩石比较破碎因此更容易受到流水的侵蚀作用地势逐渐降低而形成山谷。探讨3 水库选址应避开何处原因是什么?提示:丙;避免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1)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根据岩层层序确定: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形成的因而一般的规律是岩层年龄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层年龄越新,其位置越靠上(接近地表)。如上图中沉积岩的形成时间晚于沉积岩根据岩层的接触关系确定: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如上图中岩浆岩的形成时间晚于沉积岩和沉积岩。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而这多是在岩浆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其相邻的岩浆岩。(2)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的判断根据岩层是否连续判断褶皱或断层。根据岩层弯曲形状或新老关系判断背斜和向斜。如上图中甲处的地质构造为背斜。根据地表起伏状况判断地貌类型,如背斜山()、向斜谷()、断块山、断层谷、陡崖等。(3)地壳运动过程的判断根据岩层上下关系。若岩层呈水平状态并且从下到上依次由老到新连续排列说明在相应地质年代里地壳稳定地理环境没有发生明显变化。根据岩层的弯曲。若岩层出现弯曲、倾斜甚至颠倒说明岩层形成后因地壳水平运动使岩层发生褶皱运动。如上图中甲处岩层弯曲说明受到了水平挤压作用。根据岩层的缺失。若岩层出现缺失可能是缺失岩层所代表的时代地壳发生隆起使当地的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或者原沉积物被剥蚀完毕;也可能是当时当地气候变化,没有了沉积物来源。根据侵蚀面。若上下两层岩层之间有明显的侵蚀面存在,说明下部岩层形成后,遭受到外力侵蚀。若侵蚀面上覆新的岩层,是因为之后该地又经历了沉积作用。如上图甲处上部岩层的不完整说明经历了侵蚀作用,沉积岩的覆盖说明又经历了沉积作用。根据侵入岩。若地层中有侵入岩存在,说明围岩形成之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晚于围岩形成时代。如上图中花岗岩的存在说明经历了岩浆侵入。读地层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地层剖面示意图沉积地层剖面以及其中的断层、褶皱等各种地质现象就像一本地质历史教科书记录了地壳发展、演化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是我们了解地壳发展演化的窗口。(1)已知石灰岩、页岩、砂岩分别是深海、浅海、河湖沉积的产物。根据该地层剖面岩层顺序说明C层所处的海陆环境并逐层分析从E层到G层海平面升降的变化过程。(2)剖面图显示该地区地层曾经发生过褶皱。据图分析,该区褶皱发生在哪一地层以后,哪一地层形成以前?(以字母指代地层)(3)比较断层M的左右两侧地层写出左侧缺失的地层。(写出字母)(4)据图判断断层M与地层O形成的先后关系。(5)根据该地层剖面归纳该地区地壳演化过程中内、外力地质作用的各种表现。内力作用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外力作用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1)C层为砂岩是河湖沉积物应是陆地环境。E层为石灰岩为深海环境;F层为砂岩为陆地环境;G层为页岩为浅海环境。第(2)读图可知褶皱应发生在K地层形成后N地层形成前。第(3)对断层两侧岩层进行对比分析可找出左侧缺失的地层。第(4)地层O发生断裂错位说明发生在断层之前故断层M后形成。第(5)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外力作用则表现为侵蚀作用和沉积作用。[答案] (1)C层表示该区为陆地环境;从E层到F层海平面下降;从F层到G层海平面上升。(2)褶皱发生在K地层形成后N地层形成前。(3)HIJK地层缺失。(4)地层O先形成断层M后形成。(5)褶皱、断层、地壳的升降运动 沉积岩层、P层受侵蚀变薄、部分地层受侵蚀而缺失(任答两点即可)(教师独具)读部分板块构造示意图回答13题。1图中板块共有(  )A1块  B2块   C3块    D42图中虚线圈内的板块边界可能位于(  )A.冰岛  B.非洲东部C太平洋西岸 D.大西洋西岸3以下地貌单元中成因与图示机理无关的是(  )A喜马拉雅山 B.马里亚纳海沟C日本岛弧 D.安第斯山脉1.C 2.C 3.A [1从图中板块的运动方向及分别出现一个海沟和海岭可以判断图中板块共有3块。第2图中虚线圈内为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的碰撞区属于消亡边界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下面形成海沟大陆板块受到挤压抬升形成岛或岛弧最符合太平洋西岸的情况。第3喜马拉雅山是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碰撞形成的褶皱山。]庐山以雄、奇、秀、险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完成45题。4读图判断庐山属于图中中的哪一种地质构造(  )A B  C D5在图中四种地质构造中可能找到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是(  )A B  C D4.C 5.A [4庐山属于断块山是由断层相对上升的岩块形成的图中处是上升岩块。第5背斜是石油、天然气的良好储藏构造图中为背斜构造。](教师独具)教材P3738活动1(1)印度洋板块向东北方向运动欧亚板块向东南方向运动。(2)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互相碰撞挤压形成了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和世界屋脊——青藏高原。(3)两个板块的挤压使地表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变化。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地区原是大洋的一部分后来由于板块的碰撞致使地壳抬升隆起形成了高峻的大山脉和大高原。2(1)与阿拉伯半岛相邻的非洲板块朝北运动。(2)红海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生长边界上是两个板块彼此分离形成的。教材P39活动()背斜谷和向斜山的形成首先是地壳水平运动形成褶皱岩石向上隆起的为背斜向下凹陷的为向斜。由于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物质疏松易被侵蚀;向斜槽部受挤压物质坚硬不易被侵蚀。因此背斜侵蚀成谷地向斜堆积成山地。教材P39活动()1岩层受力达到一定的强度发生断裂两侧的岩层沿断裂面发生显著的位移称为断层。2断层线两侧的岩石一侧向上运动一侧向下运动。3上升的部分形成块状山地下降的部分形成谷地和河流。4断层线上经构造运动后岩石破碎易被侵蚀。断层线被侵蚀后会形成沟谷、河谷。教材P40活动()1褶皱构造是沉积岩挤压变形而成的。沉积岩在形成过程中因为搬运介质、沉积物质和沉积环境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岩层。沉积岩的层理弯曲变形后露出地面接受风吹、雨淋、日晒等因素的作用其分层现象会更明显。2导致岩层发生弯曲的原因可能是水平挤压力。3判断褶皱构造是背斜还是向斜从剖面上可根据岩层形态判断,向上隆起的是背斜,向下凹陷的是向斜。在此基础上背斜常成为山地,向斜成为谷地。4褶皱构造的背斜顶部因受张力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地。因此判别背斜和向斜不能简单地从形态上看还应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看。教材P4041活动火山喷发往往形成火山地貌地震往往造成地形断裂和错动。

    相关教案

    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地形变化的动力第1课时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地形变化的动力第1课时教案及反思,共10页。

    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地表形态的变化公开课第1课时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地表形态的变化公开课第1课时教案及反思,共10页。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案设计,共15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