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1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教案设计
展开第2课时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学习目标:1.理解昼夜交替和时差产生的原因,联系实际计算不同地点的地方时和区时。(重点、难点) 2.掌握地表水平运动物体发生方向偏转的规律,解释相关自然现象。(重点)
一、昼夜更替
1.图中甲为夜半球,乙为昼半球,线AOB为晨线。
2.形成原因
3.周期:1个太阳日,24小时。
4.晨昏线(圈)
(1)概念: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圈)。
(2)意义:纬线上昼弧与夜弧的分界线。
5.昼夜更替的意义
昼夜交替的周期不长,这就使得地面白天增温不至于过分炎热,夜晚冷却不至于过分寒冷,保证了地球上生命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
[特别提醒] 假如地球没有自转只有公转,也有昼夜更替现象,只不过昼夜交替的周期为一年。
二、产生时差
1.地方时
(1)含义:
(2)规律
2.时区与区时
(1)时区划分:
①原因:地方时的计时方法很不方便。
②方法: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
(2)区时:
①界定:各时区都以本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本区的区时。
②规律: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
3.国际日界线
(1)目的:为了避免日期的紊乱。
(2)内容:原则上以180°经线为分界线。
(3)意义:“昨天”和“今天”的分界线。
[特别提醒] 在时间的计算中,勿将北京时间等同于北京的地方时。北京时间是北京所在东八区的区时即120°E的地方时;而北京的地方时是北京所处116°E的地方时。
三、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发生偏转
1.原因
受地球自转的影响,在地表做水平运动的物体,其运动方向有发生偏转的现象。
2.定义
这种使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转的力,被称为地转偏向力。
3.偏转规律
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
4.对地球形状的影响
地球自转产生的惯性离心力,使得赤道略凸,两极稍扁。
(1)假如地球没有自转只有公转,则没有昼夜交替现象。 ( )
(2)北京时间是指经过北京所在经线的时间。 ( )
(3)从0°经线向东至国际日期变更线为新的一天。 ( )
(4)判断地转偏向力偏转方向时,要面对着物体运动方向观察。
( )
(5)关于地方时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经度不同的地方,地方时不同
B.经度相差10°,地方时差1小时
C.东方的时刻比西方的时刻晚
D.根据地方时可推算另一地的地理位置
【提示】 (1)× 假如地球没有自转只有公转,也会有昼夜交替现象,只不过昼夜交替的周期为一年。
(2)× 北京时间是指经过120°E经线的时间。
(3)× 从0时所在经线向东至国际日期变更线为新的一天。
(4)× 判断偏转方向时,一定要顺着物体的运动方向观察,判断左右方向。
(5)A [地方时是指因经度不同的时刻,所以,经度不同,地方时不同。经度每隔15°,时刻相差1小时,东方的时刻比西方的时刻早。根据地方时之差可推算另一地方的经度。]
昼夜更替 |
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成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问题1 (地理实践)诗中所反映的农民的劳动方式受哪种地理现象的影响?
提示:昼夜更替。
问题2 (综合思维)上题中地理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①地球本身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②地球的自转。
一、晨昏线的构成、特点
项目 | 内容 | |
构成 | 晨线 | 自西向东由夜半球到昼半球的分界线, 晨线上正值日出 |
昏线 | 自西向东由昼半球到夜半球的分界线, 昏线上正值日落 | |
特点 | ①平分地球,是过球心的大圆;②晨昏线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晨昏线上的各点太阳高度为0°,昼半球上的各点太阳高度大于0°,夜半球上的各点太阳高度小于0°;③晨昏线只有在春、秋分时才与经线圈重合;④晨昏线在夏至日、冬至日时与极圈相切;⑤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⑥晨昏线自东向西移动,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其移动速度为15°/小时 |
二、晨昏线的判读方法
| 晨线 | 昏线 |
自转法 | 顺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入昼的分界线 | 顺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入夜的分界线 |
方位法 | 夜半球东侧(昼半球的西侧)的昼夜分界线 | 夜半球西侧(昼半球的东侧)的昼夜分界线 |
时间法 | 经过赤道上地方时6时的昼夜分界线 | 经过赤道上地方时18时的昼夜分界线 |
图示 |
1.读下图(A、B、D在晨昏线上),完成(1)~(2)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D点将进入白昼 B.C在子夜
C.D、E将日落西山 D.AB是昏线
(2)下列关于晨昏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昼夜半球的分界线
B.晨昏线上的各地太阳高度均为0°
C.晨昏线在任何时候都等分赤道
D.晨昏线在任何时候都与经线圈重合
(1)A (2)D [第(1)题,从图中可直观地看出AB是晨线,D位于晨线上,地方时为6时,C为2时,E位于晨线上,地方时为10时。第(2)题,晨昏线只有在春、秋分时与经线圈重合。]
时间计算与日期变更 |
有位年轻的孕妇乘坐海轮时于区时2017年12月31日23时30分,首先生下一个女孩,然后过了1个小时,又生下了一个男孩。按照实际日期计算,后生的男孩反而是哥哥,先生的女孩却是妹妹。
问题1 (综合思维)针对材料中的状况,你知道为什么吗?
【提示】 孕妇生下女孩后自西向东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再生下男孩时,因日期要减去一天从而导致了这种情况的出现。
问题2 (地理实践力)你能计算出男孩的出生时间吗?
【提示】 2017年12月31日0时30分。
1.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
(1)地方时及其计算
①含义: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刻。沿地球自转的方向,以太阳为参照物,东早西晚。
②地方时的计算
a.公式: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度×两地经度差(“东加西减”)。
b.经度差的计算:“同减异加”。已知点和所求点在0°经线的同侧,将两地经度度数相减(大数减小数);两地在0°经线的两侧,则将两地的经度度数相加。
(2)区时及其计算
区时划分及计算
①含义:每隔15°划分为1个时区,各时区都以本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该区的区时,全球共划分为24个时区。
②区时的计算
a.确定时区:某地时区数=某地经度÷15°。如果所得余数小于7.5°,则商数即为时区数;如果所得余数大于7.5°,则商数加1为时区数。
b.求时区差:若两地同为东时区或西时区,则时区数相减;若两地分别属于东、西时区,则时区数相加。
c.求区时:所求区时=已知区时±两地时区差(“东加西减”)。
2.日期的变更
(1)国际日期变更线
国际上规定,原则上以180°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日界线两侧区时相同,日期相差一天。
(2)日期的变更
日期的变更有两种情况:
两条日界线 | 两侧日期差异 | 特性 |
国际日界线(大致沿180°经线) | 东侧(西十二区)晚一天 西侧(东十二区)早一天 | 人为规定的日期变更线 |
0时所在的经线 | 东侧早一天,西侧晚一天 | 随时变化的自然日期界线 |
联系 | ①全球早一天的范围是从0时所在的经线向东到国际日界线;②全球同一天的条件是两条日界线重合,即180°经线与0时所在经线重合 |
不同日期范围的表达方法
今天的范围:0时所在经线向东―→180°经线(180°经线向西―→0时所在经线)
昨天的范围:180°经线向东―→0时所在经线(0时所在经线向西―→180°经线)
2.下图中心点为北极点。读图,回答(1)~(2)题。
(1)若阴影部分表示黑夜,甲地地方时为( )
A.8时 B.9时
C.15时 D.16时
(2)若阴影部分为7月6日,非阴影部分为7月7日,甲地地方时为( )
A.15时 B.9时
C.3时 D.21时
(1)B (2)C [第(1)题,图中为北极点,若阴影部分表示黑夜,A点位于晨线上,地方时为6时,故甲地地方时为9时。第(2)题,若阴影部分为7月6日,非阴影部分为7月7日,由此可知A点地方时为0时,则甲地地方时为3时。]
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发生偏转 |
2018年8月1日,济青高铁合闸送电,联网调试,将于12月20日正式运营。
问题1 (区域认知)从济南驶向青岛的高铁,哪一侧铁轨的磨损较为严重?
【提示】 南侧。
问题2 (综合思维)假如地球自东向西转,水平运动的规律该如何变化?
【提示】 北半球向左偏,南半球向右偏。
原因 | 受运动惯性的影响,物体总是力图保持原来的方向和速度,但由于受地球的形状和运动的影响,导致它们逐渐偏离了原来的运动方向 |
特点 | 地转偏向力垂直于物体的运动方向;只影响运动方向,不影响运动速度;纬度越高,地转偏向力越大 |
规律 | 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 |
原理 应用 | ①对河流沿岸活动的影响:北半球河流冲蚀右岸,在左岸淤积,故港口、防洪堤坝一般建于右岸,聚落、挖沙场地宜选在左岸。具体示意如下图: ②铁轨轨道的磨损:如京广线上的火车自北京向广州急驶时,受北半球向右偏的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西侧铁轨更易受磨损。 ③根据天气资料图,正确判断风向及其变化。 ④根据风或水流的偏转方向判断南北半球。 |
借助手势判断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方向
运用左右手法则来掌握实际做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如下图所示:
具体操作方法:面向物体的运动方向,手心向上,“南左北右”,四指指向运动方向,则拇指所指方向即为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方向。
3.下图为某一河段的剖面,面向河流下游,左手方视为左岸,右手方视为右岸。读图,完成(1)~(2)题。
(1)此河流位于( )
A.南半球 B.北半球
C.赤道上 D.回归线上
(2)若此河流是一条自东向西流动的河流,它哪一岸的河堤需要特别加固( )
A.南岸 B.北岸
C.东岸 D.西岸
(1)B (2)B [第(1)题,据题干及图示信息,可判断出该河右岸侵蚀严重,河水受地转偏向力右偏,应位于北半球。第(2)题,若河流自东向西流动,则北岸受侵蚀,应加固北岸河堤。]
综合思维——崇明岛变半岛
崇明岛是中国第三大岛,位于长江口是我国最大的河口冲积岛,目前有1 200多平方公里,居住着80余万人口,目前该岛每年增加约五平方公里土地,专家预计不超过50年崇明岛有望与北部江苏相连,变成半岛。
崇明岛
综合上述资料,分析专家预测崇明岛北侧与江苏相连的依据是什么?
提示:长江径流向东流,水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南岸)偏转,北岸泥沙不断淤积。崇明岛不断向北增长,最终与江苏相连。
(教师用书独具)
题组1 昼夜交替
将一盏灯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阳,在电灯旁放置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运动。读图,回答1~2题。
1.该实验能够演示的地理现象是( )
①昼夜的更替 ②四季的更替 ③运动物体偏向
④地方时差异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假设地球自东向西自转,地球上下列地理现象中不会发生变化的是( )
A.日、月东升西落现象
B.南半球河流一般右岸多沙滩
C.昼夜现象
D.120°E的地方时早于90°W
1.D 2.C [第1题,转动地球(地球仪),地球上的不同部位与太阳(灯)的位置会发生变化,地方时会发生变化,也会出现昼夜的变化。第2题,若地球自东向西自转,则日、月将西升东落;南半球河水向右偏,河流右岸受侵蚀,左岸堆积多沙滩;位置相对偏西的地点要比位置偏东的地点地方时早。只要存在太阳及地球就会存在昼夜现象,只要存在地球自转就会存在昼夜交替现象。]
题组2 时间计算与日期变更
读12月22日太阳光照图,完成3~4题。
3.A地的时间是( )
A.12月22日2时 B.12月23日2时
C.12月21日2时 D.12月22日22时
4.此时12月23日的范围占全球范围的( )
A.一半 B.1/3
C.2/3 D.一半以上
3.B 4.B [第3题,由图可知,太阳光线垂直照射在120°W,再结合题意可知此经线的地方时为12月22日12时,故60°E的地方时为12月22日24时,即12月23日0时;读图可知,A点所在经线为90°E,则A点的地方时为12月23日2时。第4题,日期的分界线是180°经线和0时所在经线,0时所在经线为60°E,从60°E向东到180°经线的经度差为120°,日期为12月23日,它占全球范围的120°/360°=1/3。]
题组3 物体水平运动的偏转
5.下图中,实线表示水平运动物体的原始方向,虚线表示运动物体的实际方向,正确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C [从图中可知,①②位于北半球,向右偏;③④位于南半球,向左偏,故C正确。]
6.下图中,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造成平直河道(中纬度)两岸冲刷与堆积的差异(阴影部分为堆积物),若河流由西向东流,则正确的图示是( )
B [做水平运动的物体,北半球向右偏转,南半球向左偏转。若河流由西向东流,则北半球南岸侵蚀,北岸堆积;南半球南岸堆积,北岸侵蚀。]
(教师用书独具)
教材P20读图
1.中时区以0°经线作为中央经线。中时区以东以西依次划分为东一区至东十二区、西一区至西十二区。
2.东、西十二区合为一个时区,以180°经线为共同的中央经线,两时区区时相同,日期相差一天,东十二区比西十二区早一天。
3.北京是晚8时时,伦敦是正午12时,纽约是早上7时。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一章 行星中的地球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一章 行星中的地球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教案,共13页。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1第一节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第4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1第一节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第4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6页。
中图版第一节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第1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中图版第一节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第1课时教案设计,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