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地理人教版必修1教师用书:第1章第2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570627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2021学年地理人教版必修1教师用书:第1章第2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570627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2021学年地理人教版必修1教师用书:第1章第2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570627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教案
展开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学习目标:1.识记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了解太阳大气的分层,太阳活动的概念及类型。2.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的主要影响;说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重点) 3.运用资料分析太阳辐射的分布及影响因素。(重点、难点)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太阳概况
2.太阳辐射
(1)概念: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的现象。
(2)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3.对地球的影响
(1)提供光、热资源。
(2)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
(3)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能源,如煤、石油、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等。
[特别提醒] 煤是地质历史时期接受太阳辐射的植被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一种能源,所以煤是地质时期被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1.太阳大气层
图中A层是日冕层,B层是色球层,C层是光球层。
2.太阳活动概况
(1)概念:太阳大气经常发生大规模的运动。
(2)主要类型:
类型 | 位置 | 现象 | 意义 |
耀斑 | B | 增亮斑块 | 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 |
黑子 | C | 暗黑斑点 |
(3)周期:约为11年。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特别提醒]
黑子不黑:由于黑子温度比光球层表面其他地方低,所以显得暗一些。
(1)太阳辐射能主要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 )
(2)煤炭、石油等矿物燃料都是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 ( )
(3)大部分太阳辐射到达地球,为地球提供能量。 ( )
(4)我们用肉眼可见的是太阳大气层的最外面一层。 ( )
(5)太阳黑子发生在太阳大气层中 ( )
A.光球层 B.色球层
C.日冕层 D.电离层
提示:(1)√ 太阳辐射能是太阳内部的氢元素发生聚变反应形成的。
(2)× 煤炭、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固定的太阳辐射能在一定的地质作用下形成的能源,所以煤炭、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时期被固定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3)× 太阳辐射的能量是巨大的,到达地球的却很少,约只有二十二亿分之一。
(4)× 我们在地球上用肉眼看到的光亮的太阳是太阳大气最里面的光球层,因光球层发出的可见光是最多的。
(5)A [太阳黑子主要出现在太阳外部大气层中的光球层上。]
为地球提供能量
材料一 “蜀犬吠日”出处于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意思是说屈原曾经作赋说:“邑犬之群吠兮,吠所怪也。”我过去听说庸和蜀地以南的地区,经常下雨,很少见到太阳,太阳一出来,狗便狂叫不止。
材料二 素有“日光城”之称的拉萨是西藏自治区首府,藏语意为“圣地”。拉萨位于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中游北岸,海拔3 657米。这里属高原干旱气候区,特点是气温偏低,降水较少,空气稀薄,日照时间长达3 000小时以上。
问题1 (区域认知)结合材料请说出“蜀之南,恒雨少日”的原因。
提示:四川盆地空气潮湿,天空多云;四周群山环绕,中间平原的水汽不易散开。
问题2 (综合思维)四川盆地是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较低的区域,这一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四川盆地受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量大,阴雨天较多,故年太阳辐射量较低。
问题3 (地理实践力)我们到拉萨旅游,会发现市区的路灯多为太阳能路灯,其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拉萨所在地区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能资源丰富。
[归纳总结] 太阳辐射的分布及影响因素
1.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地表获得太阳辐射量的多少直接取决于太阳辐射强度和日照时间,具体的影响因素如下:
(1)纬度:纬度低,太阳辐射强;纬度高,太阳辐射弱。
(2)天气:天气晴朗,阴天少,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反之太阳辐射弱。
(3)地势: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日照强度大,太阳辐射强;反之太阳辐射弱。
(4)大气透明度:大气透明度好,尘埃杂质少,太阳辐射强;反之太阳辐射弱。
2.我国太阳辐射能的时空分布
(1)就时间而言,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太阳辐射能夏半年多于冬半年。
(2)就空间而言,我国太阳辐射能大体上由东南向西北递增。大体上的界线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北京西侧、兰州、昆明再折向北到西藏南部,这条线以西、以北的广大地区,太阳辐射能比较丰富。
(3)分布特例
①青藏高原成为我国太阳辐射的高值中心,主要是因为: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能见度高;空气中尘埃含量较少,晴天较多,日照时间较长,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多。
②四川盆地成为我国太阳辐射的低值中心,其原因在于: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散发,空气中水汽含量多;阴天、雾天较多,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从而造成日照时间短,日照强度弱,太阳能资源匮乏。
1.读北半球到达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随纬度变化的年总辐射量(×106 J/m2)分布图,完成(1)~(2)题。
(1)据图推测,全球到达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分布的突出特点是( )
A.由南向北递减
B.由北向南递减
C.由高纬地区向低纬地区递减
D.由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递减
(2)太阳辐射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有( )
①维持地球表面的温度 ②推动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能源 ③为地球火山爆发提供能量 ④地球生物生存所需能源最主要来源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D (2)B [第(1)题,由图可知全球到达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分布随纬度变化,由低纬向高纬地区递减。第(2)题,地球火山爆发的能量来自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能量,不属于太阳能。]
2.下图为“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读图完成(1)~(2)题。
(1)据图可知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特点是 ( )
A.由南向北逐渐增加
B.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加
C.西多东少,北多南少
D.整体分布较均衡
(2)图中a区域较b区域年太阳辐射总量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正午太阳高度 B.地势
C.距海远近 D.纬度
(1)C (2)B [第(1)题,图中反映出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南方欠缺,北方丰富;东部欠缺,西部丰富。第(2)题,a位于青藏高原,b位于四川盆地,a、b区域年太阳辐射总量相差大的影响因素是地势。]
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2019年2月太阳度过了一个没有太阳黑子的月份,上一次出现这种情况是在2008年8月,当时太阳正处于一个世纪以来太阳活动极小期的最低点。目前这一段没有太阳黑子的太阳表明,太阳活动极小期又回来了。据科学家的观测报告称,太阳表面今年多半时间是“空白”的,太阳黑子活动极小期会导致地球变冷。
问题1 (区域认知)太阳活动现象主要出现在太阳的内部还是外部?各有什么具体的表现?
提示:主要出现在太阳外部的太阳大气层中。其中太阳黑子主要出现在太阳大气的光球层,耀斑主要出现在色球层。
问题2 (地理实践力)科学家认为2018年为太阳活动极小年,那么上一次太阳活动极小年是什么时候?
提示:因太阳活动周期约为11年,由此可推知上一次约在2007年前后。
问题3 (综合思维)材料中显示了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是什么?除此以外,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还有哪些?
提示:太阳活动会影响地球的气候变化。除此以外,太阳活动还会形成“磁暴”现象、“极光”现象,造成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诱发地震等。
[归纳总结] 太阳活动及其影响
人类能够直接观测到的太阳,是太阳的大气层,它由里向外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不同的大气层上发生的太阳活动类型不同,其特征及对地球的影响如下所示:
3.读太阳及其大气结构示意图,完成(1)~(2)题。
(1)关于太阳大气层,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层是色球层 B.②层为光球层
C.太阳黑子多发生在①层 D.耀斑多发生在③层
(2)太阳活动时,用一般收音机收听短波广播,声音常常忽大忽小,甚至中断,主要是因为( )
A.太阳大气抛出的带电离子流扰乱了地球磁场
B.太阳大气发射的电磁波扰乱了地球上空的电离层
C.短波在大气中传播时,被空气分子吸收
D.短波到达电离层后,被全部反射回到地面
(1)C (2)B [第(1)题,图中①层是光球层、②层为色球层,太阳黑子多发生在①光球层;耀斑多发生在②色球层;③层为日冕层。第(2)题,太阳大气抛出的带电离子流扰乱了地球磁场,会产生磁爆现象;太阳大气发射的电磁波扰乱了地球上空的电离层,会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
综合思维:让太阳能利用与建筑深度结合
2018年8月2日,第一届SDC绿色发展国际论坛在山东德州开幕。论坛以“协同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为主题,倡导全球坚持走绿色生态发展的道路,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就绿色建筑、建筑工业化太阳能应用开展讨论和交流,中国绿色建筑委员会认为,让太阳能利用与建筑深度结合是大势所趋,绿色建筑的灵魂是因地制宜,搞清楚光照、风速这些最重要的因素,扬长避短,让太阳能为建筑与人们生活服务。
上海市人口众多,经济发达,能源供应一直比较紧张。有专家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把上海市两亿平方米的屋顶安装上光伏发电设备,打造屋顶太阳能发电站,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发电。右图示意的是屋顶太阳能发电站。读图,完成(1)~(2)题。
(1)从太阳能资源的分布看,下面四座城市最适合推广光伏发电的是( )
A.广州 B.乌鲁木齐
C.成都 D.哈尔滨
(2)与上海市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发电站”无关的是( )
A.上海缺乏煤、石油、天然气等常规能源
B.上海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C.太阳能资源清洁、可再生
D.上海人口密集,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
(1)B (2)B [第(1)题,利用太阳能发电,需要选择太阳能资源丰富地区。乌鲁木齐纬度适中,气候干旱,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充足,因此在四座城市中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第(2)题,上海市经济发达,常规能源缺乏,能源需求量较大,开发太阳能资源,可以缓解能源短缺现象,且能改善环境质量。]
(教师独具)
“鱼靠水、娃靠娘,万物生长靠太阳。”结合谚语,完成1~2题。
1.该谚语体现了太阳辐射直接为地球提供( )
A.光热资源
B.生活能源
C.生产能源
D.水和大气运动的主要动力
2.下列关于太阳辐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
B.太阳辐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氢气的燃烧
C.太阳辐射大部分能量到达地球
D.太阳辐射能是一种清洁且能量密集的能源
1.A 2.A [第1题,“万物生长靠太阳”,说明地球上的生物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因为太阳直接为其提供了光热条件。第2题,太阳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仅有二十二亿分之一;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但能量分散。]
下图是一款新型太阳能衣服。用天然纤维制成,衣服内纳有太阳能电池板,可以给很多设备(包括手机、平板电脑和GPS装置)充电,据此完成3~4题。
3.我国下列地区中,太阳能衣服使用效率最高的是( )
A.四川盆地 B.长江中下游平原
C.东北平原 D.青藏高原
4.有关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影响的正确叙述是( )
A.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太阳活动
B.太阳辐射与地球上某些自然灾害如地震、水旱灾害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
C.太阳辐射的电磁波对地球磁场影响明显,从而使地球上产生“磁暴”现象
D.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3.D 4.D [第3题,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辐射能最丰富的地区。第4题,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我国拥有世界上最早的黑子记录,但人类系统观测黑子的历史不足300年。黑子数量高峰年称为太阳活动高峰年,人类系统记录的第25个太阳活动周期于2018年开始。读第23周期太阳黑子数预报图,完成5~7题。
5.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________年可能是第25个太阳活动高峰预估年( )
A.2009年 B.2011年
C.2022年 D.2030年
6.太阳活动高峰预估年与实际高峰年并不完全一致,说明太阳活动具有_____特征( )
A.无规律性 B.不稳定性
C.整体性 D.不可预估性
7.太阳黑子是太阳风暴的诱发因素。太阳风暴对地球气候和地球运动有长期影响,对于人类社会的高技术系统也会有危害,下列现象的发生不可能是其危害表现的是( )
A.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
B.全球定位导航产生误差
C.卫星电视节目传输中断
D.信息高速公路堵塞
5.C 6.B 7.D [本题组考查太阳黑子及其影响。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2000年是第23个太阳活动高峰预估年,按11年的太阳活动周期计算,第25个太阳活动高峰预估年应出现在2022年。第6题,太阳活动高峰预估年与实际高峰年并不完全一致,说明太阳活动具有不稳定性。第7题,太阳风暴对人类高技术系统有影响,太阳风暴会扰乱电离层和磁场,对交通、通信等都会产生影响,信息高速公路堵塞最可能是短时信息访问量增大导致的。]
(教师独具)
教材P9活动
(1)太阳辐射大致随纬度的增加而减少。
(2)热带雨林的生物量要远远大于亚寒带针叶林的生物量。
(3)问题(1)结论与问题(2)结论有相关性。这是因为低纬度地区太阳辐射量大,所以热带雨林植物生长旺盛,生物量大;中高纬度地区太阳辐射量相对较小,亚寒带针叶林植物生长比较缓慢,生物量相对较少。由此可以看出,太阳辐射量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植被的生长情况,植被的生长情况又是对不同地理环境的反映。
(4)两地区的自然景观可以从植物密度、叶形、树冠等方面加以对比。如下表所示:
对比项目 | 热带雨林 | 亚寒带针叶林 |
植物密度 | 茂密 | 稀疏 |
叶形 | 阔叶 | 针叶 |
树冠 | 较大 | 较小 |
教材P11活动
(1)1985~2000年,太阳黑子数呈现波状变化,1986年为极小值,后逐年增多,到1989年达到极大值。之后又逐年减少,1996年又达到极小值。之后到2000年再逐年增多。两个极小值之间历经11年。
(2)18世纪以来,太阳黑子数呈现有规律的起伏,虽然起伏程度不同,但起伏周期接近。从1705年峰值,到1980年峰值,275年间,出现了26个峰值,也就是25个周期,可以算出太阳黑子变化的平均周期为11年,与(1)大致相同。
(3)从太阳黑子数量长期变化情况来看,规律明显,可以确认其平均变化周期为11年。
高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综合与测试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综合与测试教案及反思,共7页。
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综合与测试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综合与测试教案及反思,共8页。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一章 行星中的地球综合与测试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一章 行星中的地球综合与测试教学设计,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