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讲义:第2章城市与环境章末分层突破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570630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8-2019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讲义:第2章城市与环境章末分层突破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570630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8-2019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讲义:第2章城市与环境章末分层突破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570630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地理湘教版湘教版必修2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综合与测试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湘教版必修2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综合与测试教案,共6页。
章末分层突破请根据下面的体系图快速回顾本章内容,把各序号代表的含义填到对应的框内, 构建出清晰的知识网络。[自我校对]①城市化动力机制②城市土地利用③城市功能分区④城市空间结构⑤城市环境问题 城市区位下图中甲地所在的国家,农业以畜牧业为主,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业。据此完成下题。1.在甲地形成城市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C.公路交通枢纽 D.港口【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该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业,甲地有港口,经济繁荣,基础设施好,容易发展成城市,故选D。甲地与周围地区相比,没有气候或者地形方面的优势,甲地是因建设港口发展起来的,其公路交通的枢纽地位不显著,故不选A、B、C。【答案】 D城市土地利用下图表示某市2003~2013年土地利用面积变化情况。完成下题。2.据图推测,2003~2013年该市( )A.退耕还林,林地面积持续增加B.围湖造田,水域面积不断减少C.水土流失,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增加D.城市扩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解析】 根据图中所示的土地利用类型及柱的高低,可以判断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的变化。由图可知,林地面积自2003年到2009年增加,2009年到2013年减少,故选项A中“林地面积持续增加”错误;水域面积2003年到2006年有所减少,2006年到2009年有所增加,2009年到2013年有所减少,故选项B中“水域面积不断减少”错误;未利用地面积2003年到2006年增加,2006年到2009年减少,2009年到2013年基本上没有变化,故选项C“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增加”错误;由图可知,自2003年到2013年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而建设用地面积不断增加,由此可以推知,该城市面积在不断扩大,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是D项。【答案】 D城市功能区自20世纪50年代,荷兰的兰斯塔德地区经过多次空间规划,形成城市在外、郊区在内的空间特征:该区中间是一个接近3 000平方千米的“绿心”——乡村地带;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的周围,城镇之间设置不可侵占的绿地,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通过快速交通系统连接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近20年来,该地区城镇扩展程度小,基本维持稳定的城镇结构体系。据此完成3~4题。3.兰斯塔德地区通过空间规划,限制了该地区各核心城市的( )A.服务种类 B.服务等级C.服务范围 D.服务人口4.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显著促进该地区同类产业活动的( )A.技术创新 B.空间集聚C.市场拓展 D.产品升级【解析】 第3题,兰斯塔德地区经过多次空间规划,使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说明各核心城市的服务职能和服务种类各不相同,即通过空间规划限制了该地区各核心城市的服务种类。服务等级、服务范围和服务人口是难以通过空间规划限制的。第4题,各城市服务职能和服务种类分工明确,必然会促进同类产业活动在同一城市的空间集聚,以获取规模效益。【答案】 3.A 4.B城市等级下图为某地公共设施的服务范围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导学号:64490044】5.图中最有可能为博物馆、乡(镇)行政机构、集贸市场的依次是( )A.⑥①② B.⑤③⑥C.③②④ D.①④⑤【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⑤处公共设施的服务范围最大,且跨越了县(区)界,最有可能为服务范围最广的博物馆;乡(镇)行政机构的服务范围应该有严格的行政区域分界,其服务范围应该在县(区)范围之内,这与②③的服务范围相吻合;集贸市场的服务范围最小,与图中①④⑥的服务范围相吻合。因此博物馆、乡(镇)行政机构、集贸市场所对应的序号可能是⑤③⑥,所以B选项正确。【答案】 B城市化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下图中的曲线示意中国、日本、意大利和法国四个国家的城镇化率变化情况,曲线上的圆点表示各国不同高铁线路开始运营的年份。读图,回答6~7题。6.图中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时,四个国家中乡村人口比重最小的为( )A.20%~30% B.30%~40%C.40%~50% D.60%~70%7.图中2000~2010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在此期间( )A.工业化程度提高 B.人口增长率增大C.逆城市化现象明显 D.经济发展水平最高【解析】 第6题,图中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的时间大约是1965年,此时最上面的一条曲线代表的国家城镇化水平最高(60%~70%),乡村人口比重最小,为30%~40%。第7题,由图可以看出,2000~2010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为最下面的一条曲线代表的国家,其城镇化水平低,但是城镇化水平提高很快,说明其工业化程度提高。【答案】 6.B 7.A8.夏季,我国部分城市城区常因暴雨而出现积水成灾的内涝现象。下列措施中,对减轻此类灾害基本无效的是( )A.优化城区雨污管网B.扩大城区湖泊面积C.加高城区防洪大堤D.疏浚城区河流水道【解析】 城区内涝是因为暴雨而出现积水成灾现象。优化城区雨污管网、疏浚城区河流水道,可以加快城市内部积水的排泄;扩大城区湖泊面积可以滞纳城市内部洪水,从而减轻城市内涝现象;加高城区防洪大堤不会排放城区积水,故对减轻城市内涝基本不起作用。【答案】 C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湘教版湘教版必修2第一节 城市空间结构第1课时教案,共11页。
这是一份湘教版必修2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综合与测试教学设计及反思,共7页。
这是一份湘教版湘教版必修2第三章 区域产业活动综合与测试教案,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