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讲义:第2章城市与环境第3节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570630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8-2019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讲义:第2章城市与环境第3节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570630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8-2019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讲义:第2章城市与环境第3节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570630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地理湘教版湘教版必修2第三节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湘教版必修2第三节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案,共11页。
第三节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理解城市化过程对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影响及成因。(重点)2.结合实例,分析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重、难点)3.了解我国城市化发展的趋势。[基础·初探]教材整理1 城市化与我们的生活阅读教材P41~P43活动,完成下列问题。1.城市化过程对我们生活的影响2.城市化过程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1)改变了下垫面的原有性质,产生热岛效应。(2)破坏了原有的河网系统。(3)城市重要的污染源。3.城市化过程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1)改变了土地利用方式。(2)改变了居民的就业方式。(3)乡村景观逐步为建筑物密集的城市景观所取代。(4)使人口和产业活动由分散到集聚。(5)影响和改变着地方文化。正误判断:(1)城市化过程中,填埋河道降低了洪涝灾害的风险。( )(2)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都是不利的。( )【提示】 (1)× 城市化过程中填埋河道,破坏了原有河网系统,排水不畅易造成城市内涝,加剧了洪涝灾害的风险。(2)× 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并非都是不利影响,也有有利的一面。城市化过程可以平整土地,修建水利设施,绿化环境,可以降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从而改善环境。教材整理2 城市环境问题阅读教材P43最后一段~P45,完成下列问题。1.城市病(1)原因:长期的高强度的工业生产。(2)表现2.城市郊区化(1)概念:城市居民向生态环境较好、房租地价便宜的郊区或卫星城迁移。(2)表现:居民由市中心区向郊区迁移,商业和制造业也随之向外扩散,造成市中心区的衰落。正误判断:(1)解决城市拥堵要靠修建更宽阔的道路。( )(2)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不可避免的。( )【提示】 (1)× 解决城市交通拥堵要靠合理规划城市,加强对道路的管理。(2)× 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城市发展速度不合理、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过度膨胀等原因造成的。因此,只要我们合理发展城市,有效管理城市,这些问题是可以避免的。教材整理3 我国城市发展趋势阅读教材P46~P47,完成下列问题。为了协调人口、社会、经济、环境与资源等诸多因素的关系,我国提出了城市发展的六个趋势。正误判断:(1)我国人口众多,应大力发展大城市,使大城市成为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心。( )(2)为控制环境污染,应从中心区大量外迁人口。( )【提示】 (1)× 我国人口众多应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分散城市职能,协调发展中小城市。(2)× 控制城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治理各种环境问题应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的人居环境,而不是外迁人口。[质疑·手记]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记录,并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疑问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疑问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疑问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武汉开发区和汉南区一体化融合以来,以下东垸排水系统工程为代表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优先发展起来,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工业化和城市化提速明显,各项经济指标高速增长。探讨: 下东垸排水系统工程的建设对武汉开发区(汉南区)有什么影响?【提示】 利于及时排除城市积水、降低城市内涝风险。探讨: 工业化和城市化提速发展对当地产业活动有什么影响?【提示】 当地产业活动逐渐变为以非农业活动为主。1.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自然地理要素城市化的影响后果地形进行改造,趋向平坦易造成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气候改变下垫面性质,产生热岛效应,影响局部地区气候形成城市风,将城市的污染物带到郊区,将郊区的污染物带到城市水文破坏原有河网系统排水不畅,造成地面积水;残留河道因富营养化而变黑发臭生态工业“三废”、生活污水及垃圾,干扰、破坏环境生态城市生态遭受破坏,环境恶化2.城市化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人文环境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农村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农业用地建设用地居民就业方式第一产业第二、三产业景观特征乡村景观城市景观人口分散、农业人口密集、非农业人口经济开放程度低高信息、交通欠发达发达文化、观念受教育程度低,整体文化素质低受教育程度高,整体文化素质较高1.目前,生态城市是现代城市建设的新潮流,它以环境为中心,注重可持续发展,强调资源的高效低耗和生态优等原则。据此完成(1)~(2)题。(1)目前,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是( )A.与城市地域结构模式不合理有关B.城市人口和工业的膨胀产生大量废弃物,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C.与城市所在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因素不合适有关D.城市环境是人类改造自然变化最大的地方,自净能力最强(2)生态城市中心区面积最大的功能区最有可能是( )A.绿地 B.工业区C.交通区 D.住宅区【解析】 第(1)题,目前,城市生态环境恶化主要是城市人口大量增加、工业大量排放废弃物,而城市环境不能对这些废弃物进行净化造成的。第(2)题,生态城市一般环境优美,是因为生态城市多在环境问题严重的市中心布局面积较大的绿地。【答案】 (1)B (2)A 城市环境问题及我国城市发展趋势针对目前我国城市问题,党中央专门召开了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会议指出,要尊重城市发展规律,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要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科学规划城市空间布局,强化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产业协作,逐步形成横向错位发展,纵向分工协作的发展格局,实现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探讨:我国城市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提示】 城市人口过度膨胀,工业过度集中。探讨:常见的城市环境问题有哪些?【提示】 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等。探讨:未来我国城市规划建设中最有可能大量增加哪部分土地利用?【提示】 绿地。1.城市环境问题主要表现成因危害整治措施环境质量下降大气污染工矿企业、家庭炉灶、汽车尾气危害人类健康,破坏土壤、水质、生物,腐蚀建筑物合理布局大气污染较重的企业,实行集中供暖,建立绿化隔离带水体污染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危害人类健康和动植物的繁殖建立污水处理厂,实行污水达标排放固体废弃物污染工业垃圾和居民生活垃圾影响人类健康及时清除,实行分类回收、利用噪声污染交通运输和工业生产 破坏生活环境噪声大的工厂远离城区布局,建立绿化隔离带环境质量下降光污染城市建筑玻璃墙幕、城市灯光刺激人的视觉、诱发交通事故城市光源多用生态的“绿色照明”,制定建筑光标准;家庭装修合理布置灯光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 城市人口急剧膨胀,汽车数量不断增加交通阻塞导致时间和能源的严重浪费;住房缺少,质量低劣;影响城市环境质量控制城市人口增长;合理布局城市道路;加快住房建设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加城市人口急剧增长,乡村人口无序迁入造成贫困问题、内城衰落问题、社会治安问题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 2.城市化问题的主要解决措施3.城市化、逆城市化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可以从人口流动方向、城市功能和地位变化、城市用地规模变化、出现时间等方面去辨析两个概念。简图表示如下: 发展阶段比项 城市化(A)逆城市化(B)人口流动方向由乡村、郊区大量流入城市由市中心向郊区、乡村迁移城市功能、地位、用地规模变化城市产业集聚,功能多样,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区域中心地位日益增强商业和制造业等外迁,造成城市中心区衰落,城市外围出现城市新区或卫星城出现时间发达国家产业革命后迅速发展20世纪50年代初发展中国家“二战”后迅速发展当前出现在一些发达城市(2)联系:两者都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逆城市化是当城市化发展到一定程度,为了避免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产生的一种现象。2.比较下面两幅图,完成下列问题。 【导学号:64490038】(1)A、B两图反映的是________进程,其中________图为发展中国家的一般趋势,________图趋势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2)A类国家城市高、中收入者由商业中心迁往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B类国家城市高、中收入者一般住在________区,一部分农村人口选择在城市边缘居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B图中,随城市的发展可能产生的城市问题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A图主要表达的是发达国家在城市化过程中大城市工业、资本、技术日益向郊区扩散,出现郊区城市化。B图表达了二战后发展中国家农村劳动力过剩,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导致城市畸形发展,这种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是不相适应的,极易带来城市化问题,产生“城市病”。如墨西哥城、里约热内卢,人口膨胀,城市环境质量差,城市边缘有许多简陋木屋,是农民进城后无钱买房而临时搭建或租用居住。【答案】 (1)城市化 B B (2)郊区 城市中心区环境污染严重 中心商业 城市边缘地租最低,生活费用低(3)环境质量下降 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 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 [课堂·小结]对点训练1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渠化是指将城市内河河道取直,硬化河堤、河底,改造岸坡为直立砌墙或混凝土墙,把天然河道变成人工明渠。据此回答1~2题。1.我国各地在城市化过程中均存在不同程序的城市渠化现象,其主要作用是( )A.改善城市供水条件 B.增加休憩娱乐场所C.提升内河航运能力 D.增强排污排涝能力2.城市渠化对地理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是( )A.河流流速减慢,泥沙淤积加重B.底栖生物生存环境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C.阻断与地下径流的联系,地下水位上升D.河道取直,水质恶化【解析】 第1题,城市的发展使得城市建筑地面越来越多、绿地越来越少,降水多时会造成城市地表积水多,若排水不畅,会造成城市内涝。城市渠化通过裁弯取直和硬化河堤、河底,改造岸坡为直立砌墙或混凝土墙,把原来蜿蜒多变、流动缓慢的天然河道改造成为外形归顺、水流顺畅的人工明渠,以达到稳定河势,加大过流能力,尽快排泄洪水的目的,能及时排除地表积水到水渠中,增强排污排涝能力。第2题,城市渠化使河流流速加快,减少泥沙淤积;河道硬化破坏了河底生物的生存环境,一些生物难以生存;阻断与地下径流的联系,阻断了地下水位的补充来源,地下水位下降;河道取直、水流加快,水质在一定程度上净化加快。【答案】 1.D 2.B对点训练2 城市环境问题及我国城市发展趋势下表表示北京市城区与郊外的水循环相关数据,下图表示北京城不同历史时期雨洪径流变化状态图,读图,表回答3~4题。北京城市中心区与郊外平原区相关水文气候数据 XY降水量(mm)675.0644.5径流总量(mm)405267地表径流(mm)33796地下径流(mm)68171蒸发量(mm)270377.5 3.图中最能反映当前北京城市雨洪径流变化状态的数码及表中XY的含义分别是( )A.① X表示城市中心区,Y表示郊外平原区B.② Y表示城市中心区,X表示郊外平原区C.③ Y表示城市中心区,X表示郊外平原区D.④ X表示城市中心区,Y表示郊外平原区4.从水循环角度看,北京城市建设给市中心带来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正确的是( )A.径流总量减少 从郊区调入地表水到市中心B.地下水位的上升 适当扩大市区的绿地面积C.蒸发量和下渗量减少 推广使用渗水砖、扩大绿地面积D.降水量减少 减少建筑物的密度,控制城市发展规模【解析】 第3题,受热岛效应与雨岛效应影响,城市中心区的降水量比郊区大,故X表示城市中心区,Y表示郊外平原区。由于城市绿地少、建筑用地多而地表径流汇集快,图中①的径流汇集最快,故最能反映当前北京城市雨洪径流变化状态的是曲线①。第4题,城市建设使硬化地面扩大,不利于地表水下渗,地下水不易得到补给,水位不会上升,地表径流总量也不会减少,城市雨岛效应会增大市中心的降水;但硬化地面没有涵蓄水分的功能,故蒸发量和下渗量会减少,推广使用渗水砖、扩大绿地面积既利于地表水下渗,也利于增大地表蒸发。【答案】 3.A 4.C我还有这些不足:(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的课下提升方案:(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地理湘教版第一节 人口增长模式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2页。
这是一份湘教版湘教版必修2第一节 城市空间结构第1课时教案,共11页。
这是一份湘教版湘教版必修2第三章 区域产业活动综合与测试教案,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