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第3节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教案及反思
展开教学设计
化学必修2 第三章第3节(第4课时)
糖类
【教学目标及分解】
1.课前预习先学目标(具体任务详见“课前预习要求”)
利用课本P83到P84页有关糖类的内容,了解糖的分类,糖的用途,常见的糖。
2.课中目标
①通过交流-研讨,了解单糖、低聚糖和多糖的概念,知道葡萄糖和果糖,蔗糖和麦芽糖,淀粉和纤维素的结构关系和用途。
②通过实验了解葡萄糖的还原性(跟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的反应)。
3.课后拓展目标
了解葡萄糖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葡萄糖的酯化反应、氧化反应)。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常见的糖,葡萄糖的性质。
教学难点:葡萄糖的性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 学生活动 | 教师活动 | 设计意图 |
预习检测和反馈(5min)
| 完成预习检测 | 用IRS系统反馈, | 检测学生预习情况,由易到难。 |
交流·研讨一(6min) | 组内讨论、回答老师展示的问题 | 教师展示有关糖的分类和糖的组成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用IRS系统抢答。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质疑。 | 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教师进行及时的质疑,师生一起从问答与质疑中把糖的分类弄清楚。 |
小结(1min) | 聆听 | 教师小结糖的分类、糖组成。 | 使学生对分类更有条理。 |
观察与上思考(16min) | 小组讨论:通过葡萄糖与新制氢氧化铜溶液反应的实验,思考这一性质有何用途。 | 演示实验:葡萄糖与新制氢氧化铜溶液的反应。 布置需学生思考的问题。 | 通过实验演示,了解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
小结(2min) | 聆听 | 教师小结葡萄糖的性质。 | 使学生对葡萄糖的还原性、葡萄糖的用途有一个系统的认识。 |
当堂检测、反馈并分析 (8min) | 完成当堂检测的试题。 | 布置检测试题并用IRS系统反馈,巡视,获取学生答题的准确信息,及时给予分析和解答。 | 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状况,了解教学效果。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后仍存在的问题。 |
课后拓展、作业布置(2min) |
| 布置课后拓展试题和作业。 | 对葡萄糖的结构与性质进行适当的拓展。 |
【教学反思与改进】
课前预习、问题的讨论仍不够到位。
预习检测与预习内容、当堂检测与教学内容不完全匹配。
必修2第3节 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必修2第3节 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
鲁科版必修2第1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第3节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教案: 这是一份鲁科版必修2第1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第3节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教案,共3页。
化学必修2第3节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化学必修2第3节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教案设计,共3页。